小古文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5年级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5年级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含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收集一、文言文阅读(一)老马识途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齐桓公的大臣,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孤竹:古代国家的名字。

③山之阳:山的南面。

④山之阴:山的北面。

⑤仞:长度单位,古代八尺为一仞。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迷惑失道:(2)遂得道:(3)乃掘地: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1处)蚁壤一寸而仞有水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4.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二)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③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⑤,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lǚ):鞋。

②度:测量。

③至:等到。

④反:同“返”,返回。

⑤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散了。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人有欲买履.者(想要)B.而置.之其坐(搁,放)C.而忘操.之(操作)D.遂不得履.(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2.郑人买鞋不试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坐等其成,安于现状,终将一事无成。

B.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C.做事粗心,大大咧咧,终将一事无成。

D.不信度而自信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三)翠鸟①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

②避患:避免灾祸。

1.文中出现了三个“之”字,都是指代作用,指代的是。

2.结合注释,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中考语文试卷小古文及答案

中考语文试卷小古文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①孝弟:孝敬父母,顺从兄长。

②鲜:少。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B.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仁者,人也。

D.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仁者,人也。

”2. 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学”字开头,引出“时习”“说”,与后文“仁”字照应。

B.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中的“鲜”意思是“少”。

C.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的“本”指孝悌。

D. 文章从学习、仁爱、为人等方面论述了君子的品质。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①株:树桩。

②耒:古代的一种农具。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B.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不可复得C.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D.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5. 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中的“折颈而死”意思是兔子撞断脖子而死。

B. “因释其耒而守株”中的“因”意思是“于是”。

C. “兔不可复得”中的“复”意思是“再”。

五上语文小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五上语文小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五上语文小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有()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 荀子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 韩愈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作者?A. 陶渊明B. 王羲之C. 苏轼D. 杜甫二、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对学习态度的描述。

2. “________,________”是《孟子》中对仁政的阐述。

三、简答题1. 请简述《荀子·劝学》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含义。

2. 请解释《韩愈·师说》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寓意。

四、翻译题1. 请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2. 请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回答以下问题:《岳阳楼记》节选:“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 描述《岳阳楼记》中所描绘的景象。

2. 分析作者登楼时的心情。

五上语文小古文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2. 答案:C二、填空题1.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 答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简答题1. 答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味着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超越老师,后人可以超越前人。

2. 答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味着只有勤奋才能使学业精进,而懒惰会导致荒废;只有深思熟虑才能使行为得当,而随波逐流会导致失败。

四、翻译题1. 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为:在三个人一起行走的时候,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2. 答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为:通过复习旧知识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

小古文领先阅读答案

小古文领先阅读答案

小古文领先阅读答案(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C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聚集。

B. 公欣然曰然:样子C.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如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A. 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D . 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B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是(D)A.期待B.期望C.一起D.约定2. “元方时年七岁”中“时”的意思正确的是( A )A.当时B.时候C.时间D.时期3.“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是(C)A.理睬B.顾虑C.回头看D.照顾3.“待君久不至,已去。

”的正确翻译是(B)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

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

D。

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 久阔①不复来, 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 蒙赐酒, 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 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 谓客日: “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 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 久别不见。

②河南: 郡名, 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 角弓, 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 久治不愈的病。

疴, 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分别很久不见再来, 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 承蒙你给我酒喝, 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 看见杯中有一条蛇, 心里十分恶心, 喝了那杯酒后, 就得了重病。

”当时, 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 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 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 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 朋友心情豁然开朗, 疑团突然解开, 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 广问其故故:2、既饮而疾疾: 沉疴顿愈愈: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乐广再次招待, 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 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②无所出。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精品[部编版]六年级小古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精品[部编版]六年级小古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1)量 (2)尺寸/尺码 (3)尺寸/尺码 2. (1)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 买到鞋。 (2)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 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 之以足(鞋子) 4.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 变通,要注重实际。 5.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 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
八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 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 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孟子》 注释:1.长:生长、发育的意思。2.揠:拔。3.闵: 通“悯”,担心,忧虑。4.芒:疲乏。芒芒然:疲劳 的样子。5.其人:他家里的人。6.病:累,疲惫。7. 槁:枯槁,枯死。8.寡:少 。9.非徒:不但,不只。 10.谓:告诉。11.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1.解释字义。 (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4.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
注释:1.涉:渡过。2.遽:立刻。3.契:用刀子雕刻。 4.求:寻找。5.惑:迷惑,糊涂。 1.解释字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2.翻译: (1)是吾剑之所从坠。 .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 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

小古文练习含答案

小古文练习含答案

小古文练习原文一、《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遂得水( )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四、给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原文二.《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五、给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动物小古文及试题和答案

动物小古文及试题和答案

动物小古文及试题和答案
一、古文原文
《狐假虎威》
昔有狐,假虎之威以行于市。

虎不知其诈,遂与之行。

市人皆惧,狐因得食。

二、试题
1. 古文中的“狐”指的是什么动物?
A. 狼
B. 狐狸
C. 虎
D. 狗
2. 古文中“假虎之威”是什么意思?
A. 狐狸和老虎一起行走
B.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
C. 狐狸假装成老虎
D. 老虎假装成狐狸
3. 古文中“市人皆惧”说明了什么?
A. 市人都很害怕狐狸
B. 市人都很害怕老虎
C. 市人都很害怕狐狸和老虎
D. 市人都很勇敢
4. 根据古文内容,狐狸最终得到了什么?
A. 食物
B. 金钱
C. 地位
D. 权力
5. 古文中“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A. 借助别人的威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B. 狐狸和老虎的友谊
C. 狐狸和老虎的战斗
D. 狐狸和老虎的合作
三、答案
1. B
2. B
3. B
4. A
5. A。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完整版)小古文阅读题(附答案)

完整版)小古文阅读题(附答案)

完整版)小古文阅读题(附答案)XXX,XXX,号XXX。

南直河上之人。

祖父XXX,为XXX赐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父亲XXX,为明神宗赐进士,官至吏部尚书。

渭少时,即有才名。

年十二,与同年人联句,以“月”为题,XXX:“江头一夜送XXX,故人千里共婵娟。

”同伴皆称绝。

及长,尝为中举人,未能成进士。

后慕名江左,往拜XXX为师,又往拜XXX为师。

寅以“青石老人”自喻,渭尝为之作诗曰:“青石老人识我心,一生才调总相寻。

千古文章传子孙,不求XXX只求真。

”寅大悦,赠诗曰:“XXX才难遇,青石老人喜不已。

XXX自谓文章旧,今日方知有后起。

”渭后以诗名盛,官至少保,XXX。

——明·XXX《徐文靖公传》1.XXX的祖父和父亲分别是在哪个朝代赐进士的?(XXX和XXX)2.XXX在多少岁时就已经有才名了?(少时)3.XXX曾为什么事与同龄人联句?(以“月”为题)4.XXX未能成为什么?(进士)5.XXX以什么自喻?(“青石老人”)周)公旦使告于XXX曰:“臣闻之,疾言速则不中,中则不及,及则不信。

故圣人有言:‘言不可不慎也。

’今臣闻之,XXX能言,其将不可用也。

”XXX曰:“善。

”公旦去后,XXX乃召XXX。

XXX至,XXX以XXX之言告之。

XXX曰:“XXX之言不然。

昔者XXX之XXX也,XXX于XXX,皆能言而用之。

今臣之所言,不过童子之过筌而已。

”晋侯曰:“何谓也?”XXX曰:“昔者XXX之母曰‘寡人之XXX也,犹农夫之于稼。

’XXX闻之,因谓XXX曰:‘夫人之言,XXX勿听也。

’夫人以君为小人也,欲以亲其子。

今臣之所言,亦犹是也。

”XXX曰:“善。

”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①中:及②童子之过筌:小孩子不懂得用竹签(筌)去捉鱼,比喻不懂得用人才2.XXX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XXX的话不正确,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A。

XXX之XXX B。

XXX于楚3.“今臣之所言,不过童子之过筌而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XXX的话只是像小孩子不懂得用竹签去捉鱼一样,他只是没有被正确使用。

小学生四年级小古文100篇答案

小学生四年级小古文100篇答案

小学生四年级小古文100篇答案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千里”是指()。

A、一千里的路程;B、表示虚数,极言远(2)高适是一名()。

A、唐代田园诗人;B、唐代山水诗人;C、唐代边塞诗人(3)《别董大》是一首()。

A、送别诗;B、山水诗;C、乐府诗2、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来?——————————————————————————4.古诗词最后两句用()的修辞手法,鼓励朋友们坚定自信,奋发向上。

02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入日:太阳入于地平线下,意思是追赶到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② 河、渭:黄河、渭水。

③大泽:大湖。

④邓林:桃林。

1、解释字意。

(1)“欲得饮”中“欲:()(2)“弃其杖”中“弃”:()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3、上文所叙述的故事是(),它是一篇()故事。

4.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样的思想和精神?——————————————————————————————————————————————————————————————————-你认为让夸父一天天失去生命值得吗?请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03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词语注释:①履:鞋。

②坐:同“座”,座位。

小学常见小古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常见小古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常见小古文试题及答案古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接触和学习小古文可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小学小古文试题及答案,供学生参考学习。

第一篇:《品君子之言》君子之言,言忠信也。

所由生也,所由养也,所由成也,所由败也,亦由口出也。

故口不忠信,宜哉其病也已夫!问:根据这篇文章,你认为什么样的言论才是君子之言?为什么?答案:君子之言是忠实而真诚的言论。

因为君子之言影响一个人的生长、培养、成长以及命运的得与失,而这些言语无非通过口中传达给外界。

所以如果口中所说的不忠实不真诚,那么这就是病态的。

第二篇:《劝耕》劝子弟,耕田勿避劳;有余力,学文向学涯。

问:根据这篇文章,作者给子弟们的建议是什么?为什么?答案:作者给子弟们的建议是在田野里不要怕辛苦地耕种田地;如果有多余的力气,就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作者的建议是希望子弟们勤劳耕田,不怕辛苦,同时也要努力学习,目标是去追求更高的学问和人生。

第三篇:《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使天涯海角,山车难避,还是要留下丹心照云天。

问:根据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答案:作者想表达的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但重要的是要永远保持纯真坚定的心,留下一颗赤诚之心,去照亮自己的人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守初心,坚持自己的信仰与追求。

第四篇:《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根据这篇文章,你理解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寓意深远的道理——同根生的东西,竟然相互纷争、残害。

作者用煮豆燃豆萁的情景来形容同类相争的场景,表达对于同类间内斗残忍无益的批评和警告。

第五篇:《观书有感》白天看书,眼有所见;夜晚看书,心有所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问:根据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想表达什么?答案:作者想表达的是读书的重要性。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这说明既不能被穿透的盾与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其人XXX”的原因是他夸大了矛和盾的功力,使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如果我是楚国商人,我会比较自己的矛和盾与其他同类产品,展示它们的优点和质量,让顾客看到它们的价值,从而促进销售。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和做事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饲养了一只狗,名叫“的尾”,每次都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狗咬死了蛇,但XXX却晕倒在地,一无所知。

狗彷徨地嗥叫着,来回在路上奔跑。

家人感到奇怪,跟着狗走。

XXX窒息而死,被人们带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醒来的时候,狗始终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十分珍爱,视为亲人。

1.解释加点的字。

1)XXX喜欢打猎(弋:射)(2)狗咬死了蛇(咋:咬)(3)两天后才苏醒过来(乃:才)(4)XXX窒息而死(闷绝:窒息)2.他的家人感到奇怪,就跟着狗走。

3.狗表现出了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主人,即使主人已经死亡,它也始终不离不弃,表现出了对主人的深厚感情。

XXX而学,夜以继日,这是形容人刻苦研究,勤奋不懈的样子。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事。

XXX的学生XXX曾经夜以继日地研究,甚至点燃了蜡烛。

XXX听说后,称赞他“X XX学”,并将他推荐给齐国的国君。

XXX后来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改写:形容人在研究上非常刻苦,不断地用夜晚来增加研究时间。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个故事。

初一小古文试题及解析及答案

初一小古文试题及解析及答案

初一小古文试题及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古文中,哪个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A. 吾爱吾庐B. 吾爱吾师C. 吾爱吾国D. 吾爱吾书解析:选项A中的“庐”指的是家,而其他选项中的“师”、“国”、“书”都是人或事物,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答案:A。

2. 下列句子中,哪一项是正确的古文表达?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C. 子曰:“学而习之,不亦说乎?”D. 子曰:“习而时学之,不亦说乎?”解析:正确的古文表达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

答案:A。

二、填空题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解析:这句诗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答案:《诗经·卫风·淇奥》。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哪位古人的名言?解析:这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言,出自他的《岳阳楼记》。

答案:范仲淹。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高尚情操,即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困难和危险时,要首先感到忧虑并努力解决;而在国家和民族得到安宁和幸福时,才能享受快乐。

答案: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翻译题1. 请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复习旧知识,从中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答案:复习旧知识,从中领悟新的道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回答问题:《论语·学而》中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如果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迷惑;如果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只有通过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小古文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小古文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15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①于南方。

席上啖②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④不知以为知也。

(有改动) 注释:①仕:做官。

②啖:吃。

③此坐:这是因为。

④强:硬要。

1.对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 并.壳入口(并且)B. 欲.以清热也(想要)C. 北土亦.有此物否(也)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浙江省嘉兴市】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18分)五官争功①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②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③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④毫端⑤,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有改动) 注释:①本文选自《唐语林》。

②尔:你。

③饮食:饮料和食物。

④鉴:鉴别,识别。

⑤毫端:毫毛的顶端,指非常细微的事物。

1.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填在括号里。

(8分)(1)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2)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2.眼睛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它是怎么对鼻子说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写在下面横线上。

初一小古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一小古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一小古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一】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表述。

“学而时习之”意味着学习了知识之后,要不断地复习和实践。

“不亦说乎”则是说,这样做难道不是很令人愉悦的吗?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获取知识。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实践,可以使知识更加牢固,同时也会从中获得乐趣。

【试题二】《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请分析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怀。

【答案解析】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意味着在国家和人民遭遇困难和忧患时,自己要先于他人感到忧虑;“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说,在国家和人民享受欢乐时,自己要后于他人感到快乐。

这句话体现了范仲淹的高尚情操和责任感,即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

【试题三】《出师表》中诸葛亮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解析】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对自己身世和志向的自述。

“臣本布衣”指的是诸葛亮出身平民,没有显赫的家世;“躬耕于南阳”则是指他曾经亲自在南阳耕作,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

“苟全性命于乱世”表达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他只求保全性命;“不求闻达于诸侯”则是说,他并不追求在诸侯之间获得声名和地位。

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格。

【试题四】《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问这个世外桃源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解析】《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寓言散文,描述了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

这个世外桃源的特点包括:与外界隔绝,人们生活安宁和谐,没有战争和纷争;居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彼此之间和睦相处;时间观念与外界不同,人们似乎不知道外界的朝代更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须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

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选自《训学斋规》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1.朗读句子,给每个分句各作一次停顿,划上“/”。

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疑渐渐释.解释方.始是学正读书无疑者.……的人
4.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如没有书。

我们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质疑,有分辨,有判别。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A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B 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选自《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

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做不了的。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1.补出文中A 、B 两处省略的内容。

A:李白B:老妇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未成.完成弃去.离开逢.
老媪遇见 方.磨铁杵正问之.代指老妇人欲.
作针想要 白笑其拙.笨拙太白感.其意感动还.
卒业回去
3.“铁杵磨针”的故事后成为一句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匡衡凿壁偷光.车胤萤囊映雪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
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以顽强意志战胜学习和生活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称象
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 注释:置:放刻:做标记
译文:曹操得到一只大象。

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象太重了)没办法(用秤)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聪,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

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

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1. 补出文中省略的内容。

2. 划分正确的停顿。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3处)
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2处)
3. 解释下列文句中词的词义。

操之幼..子之(的)幼(年纪小) 水痕所至.
至(到达) 复.
称他物复(再) 4.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

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

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5.你认为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曹冲是一个聪明能干、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孩子。

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只有积极动脑筋思考。

我们才能想出好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诸小儿:小伙伴们。

多子折枝: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

竞走:争着奔过去。

信然:真是这样。

全文翻译: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

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拿来一个真的是这样。

1.划分正确的停顿。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2处)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处)
2.解释下列词的词义。

尝(曾经)游(游玩)唯(只)必(必定) 人问之之(...代指他不摘李子的理由..........)取之之(.....代指李子....
). 3.从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应该学会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4.王戎是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路边的李子很多,却没人去摘,所以王戎判断李子是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