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地理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合集下载

3.3海陆的变迁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上册

3.3海陆的变迁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上册

海陆的变迁—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一、课前知识梳理知识点1 沧海桑田1.海陆变迁的原因(1)自然原因(主要原因):[1]________和[2]________。

(2)人为原因(次要原因):[3]________(例如填海造陆)等2.海陆变迁的证据知识点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知识点3 板块的运动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1]________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生的主要内容(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2]________大板块。

六大板块分别是[3]________板块、非洲板块、[4]________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以大洲命名的板块有四个,以大洋命名的板块有两个。

(2)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5]________的地带,地壳比较[6]________。

2.板块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影响(1)张裂运动:常常形成[7]________或[8]________。

(2)碰撞运动:在陆地常常形成[9]________,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例如,[10]________山脉、[11]________山脉等。

(3)两大火山、地震带: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例如,[12]________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二、课后巩固练2020年5月27日凌晨,中国测量登山队成功完成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这是时隔15年,我国再次重返珠峰之巅测高。

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以前是()A.沙漠B.森林C.海洋D.农田2.国家测绘局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正以平均每年1.8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对这一地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发生张裂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在地球内力的驱动下,印度古陆漂洋过海,经历了地质历史上漫长的漂泊,终于到达现今位置。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海陆的变迁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2. 掌握海陆的变迁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地球演化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导学内容1. 海陆的形成和演化2. 海陆的变迁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3. 海陆的变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演化的动画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海陆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2. 进修:讲解海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包括地壳运动、板块漂移等地质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海陆的变迁是地球演化的必然结果。

3. 讨论:分组讨论海陆的变迁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海陆的变迁如何影响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海陆的变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农业、贸易、文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地球演化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海陆变迁对地球生态系统影响的小论文。

2. 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一份关于海陆变迁的PPT展示。

3. 观看与海陆变迁相关的纪录片或科普视频,并写下观后感。

五、导学评判1. 评判学生的小论文,重点考察学生对海陆变迁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2. 评判学生的PPT展示,重点考察学生对海陆变迁知识的整合和表达能力。

3. 评判学生的观后感,重点考察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思考和认识。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地球演化历史,拓展海陆变迁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参与地质考察活动,深入了解海陆变迁的实地情况。

3. 鼓励学生参与地球科学竞争,提升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及其变迁规律;2. 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3. 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1. 海陆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2. 海陆的变迁规律: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不息变化的,受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3. 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都会导致海陆的变迁;4. 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海陆变迁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稳定。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海陆是如何变迁的?2.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好奇和思考。

第二步:进修1. 讲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和变迁规律,介绍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 指挥学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海陆变迁带来的挑战。

第三步: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海陆变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2. 让学生设计海陆变迁主题的展板或海报,展示他们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看法。

第四步: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化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地球变迁的兴趣和热情。

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了解更多关于地球海陆变迁的知识,拓展对地球变迁的认识。

2. 组织实地考察或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影响,深化对地球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及其变迁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和举世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希望学生在进修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探索未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之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七年级教案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篇1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展示“亚洲的范围图”)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无答案)

2.2.2 海陆变迁一、学习目标【时间设置:0.5分钟】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能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和位置。

3.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的形成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二、重点难点【时间设置:0.5分钟】六大板块的分布、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三、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时间设置:7分钟】学法指导:阅读P41—44文字及图2.22、2.23.2.24,完成以下问题,在书上勾画关键词。

1、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时间和观点?一般来说哪里的地壳比较稳定?哪里比较活跃?2、在42页图2.22中找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别是?3、板块之间有哪些运动方式?板块张裂形成?碰撞形成?4、什么地方多火山地震带?地球上有那两大火山地震带?5、观察P42图2.22,地球上的六大板块中最大的是?几乎全是海洋的是?(二)互动学习【时间设置:6分钟】学法指导:阅读课本结合图片,小组讨论、双色笔修正、记录并准备发言和展示。

1、在下图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2、完成43-44页页活动题“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答案写在书上。

(三)因材达标【时间设置:5分钟】【基础训练】1.澳大利亚大陆位于()A.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2.完全大洋上的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提升训练】3.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往往形成()A.山脉 B.裂谷 C.海洋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A.板块交界的地带 B.板块内部 C.大陆内部四、菜单作业【时间设置:5分钟】【基础训练】5.喜马拉雅山是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6.地理科学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______________ 引起的()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C.海水的运动 D.板块运动【提升训练】1.将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与相应的成因用线连接起来①东非大裂谷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②红海将成为海洋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③日本群岛及其火山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④喜马拉雅山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⑤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消失五、学而思1.本节课我学会了:2.本节课存在的问题:3.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导入引言《海陆的变迁》是一部以海洋和陆地为主题的纪录片,通过展现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揭示了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干系。

本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入的探讨,引发了观众对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和互相干系。

2. 掌握人类活动对海洋和陆地环境的影响。

3. 认识到环境珍爱的重要性,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三、进修内容1. 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特点及互相干系。

2. 人类活动对海洋和陆地环境的影响。

3. 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进修过程1. 观看《海陆的变迁》纪录片,关注片中展示的海洋和陆地景观变化,记录关键信息。

2. 小组讨论,分享观影感想,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就如何珍爱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展开讨论,提出具体行动措施。

4. 撰写观影心得体会,总结进修收获,提出对环境珍爱的个人见解。

五、拓展延伸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举世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趋势,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挑战。

2. 参与当地环保活动,亲身体验环境珍爱的重要性。

3. 鼓励家庭成员和朋友一起加入环保行动,共同营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六、总结反思通过进修《海陆的变迁》,我们深刻认识到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只有珍爱好自然环境,我们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环境珍爱贡献自己的力量!七、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环境珍爱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八、参考资料1. 《海陆的变迁》纪录片2. 环保知识资料3. 环境珍爱组织网站以上是《海陆的变迁》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通过进修和思考,认识到环境珍爱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呵护我们的地球故里。

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环境珍爱的守护者!。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能说出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能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5.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学习重难点】:1、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沧海桑田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和。

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例如___________。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2、观察世界地图,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轮廓线十分相似。

3、德国科学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

板块的运动4、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____引起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可分成大板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板块______地壳比较______,板块与板块_______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

世界上的______、_______ ,也集中分布在板块的_______地带。

6、板块运动:分为____和____;发生张裂运动时,使地表发生____,形成_____和______;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使地表____,形成____。

7、红海地处____和_______之间;地中海地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日本地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之间,多火山地震;中国地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8、当今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

人教七上地理 2.2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设计

人教七上地理 2.2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设计
人教七上地理 2.2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海陆的变迁(一)
课时
1 课时
主备人 学习提示
复备
【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审核人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使用时间 复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点。 2.掌握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
【激活先知,链接新知】
上节课已经了解了陆地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共有
学习小结: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格局还在缓慢的变化着,而且永不停 息。即,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_____(运动、静止)之中的。
6.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科学是需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实践的、需要证据的。
【深度加工,习得悟得】 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为改造
2000 年前 【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1、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 )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中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2、据科学家考证,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现象?
【及 【反思】
2/2
B.地震和火山活动
1/2
人教七上地理 2.2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设计
C.地壳活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岩浆活动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魏格纳Biblioteka C.哥白尼D.哥伦布
3、下列哪些事例不能证明海陆变迁( )
A.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的化石
B.台湾海峡内有古河道的
遗址
C.印度洋海啸后,东南亚一些小岛沉入海底 D.现在全世界平均气温高于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 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地壳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及成因。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难点(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2)理解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世界地图和地质景观的图片,如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面积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高山上会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地中海的面积为什么在不断缩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海陆的变迁。

(二)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变动通过展示山脉的形成、地震导致地面断裂等图片和实例,讲解地壳的上升和下沉运动会引起海陆的变迁。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一片海洋,由于地壳的不断抬升,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高大山脉。

2、海平面的升降展示一些沿海地区的变迁图片,如荷兰的围海造陆、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一些岛屿被淹没等,说明海平面的升降会使陆地变成海洋,或者使海洋变成陆地。

3、人类活动介绍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如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

同时,强调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陆分布的状况,但这种影响相对较小。

(三)大陆漂移假说1、提出者介绍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

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发现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非常相似,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2、主要内容(1)地球上的陆地在 2 亿年前曾经是一块统一的大陆,称为“泛大陆”。

(2)大约在 2 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漂移分离。

(3)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格局。

(四)板块构造学说1、主要内容(1)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海陆的变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导入引言海洋和陆地是地球上两个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的变迁和互动干系密不可分。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探讨海陆的变迁,了解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和演变过程。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掌握海陆之间的互动干系和变迁规律;3. 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4. 提高环保认识,积极参与珍爱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行动。

三、进修内容1. 海洋和陆地的定义和特点;2. 海陆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互动干系;3. 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规律;4. 海陆变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进修步骤1. 进修海洋和陆地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等;2. 分析海陆之间的互动干系,探讨海洋对陆地的影响和陆地对海洋的影响;3. 钻研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规律,比如举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海陆生态系统的变化;4. 讨论海陆变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岸线退缩、陆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问题;5. 总结进修内容,提出珍爱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五、进修评判1. 参与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积极表达观点和思考问题;2. 完成相关阅读和实践任务,深入了解海陆变迁的现状和挑战;3. 提出个人见解和建议,展示对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性识。

六、延伸拓展1. 参观海洋馆或自然珍爱区,亲身感受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美丽和脆弱;2. 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积极参与珍爱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行动;3. 组织海洋和陆地珍爱主题的展览或演讲,传播环保理念和呼吁行动。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同砚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陆的变迁,增强环保认识,积极参与珍爱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行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故里。

愿我们的尽力能够为未来的地球环境留下一份更美好的遗产!。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海陆的变迁》,学生将能够了解海洋和陆地在地质变迁中所经历的演变过程,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培养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课先导入1. 请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地球演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2. 提出问题:海洋和陆地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在地质变迁中经历了哪些变化?二、进修内容1. 了解海洋的形成:地球形成后,大量水蒸气凝结成水,形成海洋。

2. 探讨陆地的变迁:陆地在地质变迁中经历了板块运动、地壳变动等过程,形成了山脉、平原等地形。

3. 进修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变化和演变。

三、进修方法1. 观看地质变迁的模拟视频,了解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2. 阅读《海陆的变迁》相关章节,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形成过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洋和陆地在地质变迁中所经历的变化,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教室讨论1.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效果,分享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演化对人类有何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珍爱地球环境?五、课后作业1. 完成《海陆的变迁》相关练习题,稳固对地球演化的理解。

2. 撰写读后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撰写对《海陆的变迁》的读后感和思考。

六、拓展延伸1. 了解地球其他领域的变迁:学生可通过阅读地球科学、地质学等领域的书籍,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感受地球的奇异的地方。

通过以上进修,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培养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未来的进修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探索地球奥秘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人教课标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学习和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障碍与生成关注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

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

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看教材图2.10——图2.12 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从阅读材料和图 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

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海陆地形的成因。
三、预习感知
(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的原因
(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__________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A.迅速躲在课桌椅下
B.迅速下楼外逃
C.用书包护住头部
D.震后有秩序地离开教室到操场避震
9.六大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
10.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造
B.气候的变化对地表的影响
C.人类的主观世界在客观世界的反映
D.地壳运动
七年级上册地理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7.下列观点不符合板块学说的是()
A.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B.六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D.火山、地震多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
8.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错误的是()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5课时《海陆的变迁(一)》导学案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5课时《海陆的变迁(一)》导学案

第15课时第2章第2节海陆的变迁(一)【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从海变陆,陆变海两方面举例。

2.了解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活动方案]活动一海陆变迁下列图片是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小组讨论后推举代表解释原因。

(1)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分析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2)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

(3)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

(4)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活动二大陆漂移阅读课文39-40页,完成下列问题。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假说,他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_________,它的周围是一片___________。

后来原始大陆___________成几块陆地,缓慢地漂移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有哪些?[检测反馈]()1.下列不属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A.地壳的运动B.太阳的活动C.海平面的升降D.人类的活动()2.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A.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B.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C.海洋生物原来生活在山上D.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3.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扩张当中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美洲()4.下列事实可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②杭州湾两岸架起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③台湾海峡海底发展森林遗迹④岛礁有时被淹没有时露出来⑤珠江口沿岸出现赤潮A ①⑤B ②③C ②④D④③〖巩固提升〗()1.证实陆地变成海洋的证据有A.高山上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B.海底有古河道的痕迹和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C.海底有火山的存在D.海底有海沟的分布()2.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A.牛顿B.魏格纳C.张衡D.李时珍()3.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连在一起的是A.非洲西岸与南美东岸轮廓十分相似B.驼鸟、海牛在非洲和南美都有分布C.大西洋两岸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南美西岸高大山系的存在()4.与非洲西海岸轮廓线最相似的是A.北美洲东岸B.南美洲东岸C.南美洲西岸D.澳大利亚西岸()5.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海底森林死亡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中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6.下列不是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A.赤道附近广泛分布热带雨林B.南美洲与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C.大西洋两岸动物的共同性D.南极洲发现有煤炭资源存在。

人教版7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2.1海陆的变迁

人教版7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2.1海陆的变迁

§2.2.1海陆的变迁【自学内容】“沧海桑田”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学习目标】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自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自学过程】自学任务一:“沧海桑田”1、读教材P37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A、填海造陆种田B、比喻世事的变迁C、指海陆的变迁D、在海边种植桑树(2)下列词语中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A、沧海桑田B、海枯石烂C、瀚海成沙D、钻井采油2、读P37第二段文字,从文中画出造成海陆变迁的三种方式。

3、读P37图2.13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是。

4、读P38图2.14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是。

5、读P38图2.15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6、归纳提高:从上述4、5、6材料可知,海陆变迁的方式有、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自学任务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阅读P41《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后,你有什么感想?2、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国的。

3、读P39最下三行文字及图2.18“大陆的漂移示意图”,回答1~3题。

(1)、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

(2)6500万年前各大洲开始。

(3)现在形成了的分布状况。

4、请你说说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

5、我能从教材中找出大陆漂移学说成立的证据。

1)读P39图2.17,可以得出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相似。

2)读P40图2.19,可以得出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相似。

3)读P40图2.20,可以得出非洲和南美洲分布的相似。

【合作探究】科考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建构知网】1、海陆变迁的三种方式是、和2、向同桌说说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2.2海陆的变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2.2海陆的变迁
C.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D.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
2.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3.下列观点不符合板块学说的是( )
A.亚洲、非洲B.欧洲、非洲
C.北美洲、南美洲D.大洋洲、南美洲
5. 证据
(1)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__相吻合
(2)拼合大陆几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3)非洲与南美洲多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1、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和古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什么?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3、荷兰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4、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5、未来地中海的面积将如何变化?
6、未来红海的面积将会怎样?
7、未来能否骑自行车去美国?
8、我国台湾为什么多地震?



1.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碰撞挤压形成.
A.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2)__________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 海陆变迁的证据
(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我国东部沿海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2.2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 气候变化
- 气候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 例: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导致海平面变化
4. 人类活动
- 水利工程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 城市化进程与海陆变迁的关系
5. 实例分析
- 地中海的变迁
- 黄河改道的历史变迁
6. 实践与思考
-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海陆变迁现象
- 讨论: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4. 地理实践能力: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海陆变迁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学生将有机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6. 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将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这两个因素对海陆变迁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过于依赖多媒体资源,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和引导。为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从实际案例中总结规律,提高理解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海陆变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变迁与演变过程;2. 掌握海陆互相作用的重要性;3. 理解人类活动对海陆环境的影响;4. 培养珍爱海洋和陆地环境的认识。

二、导学内容:1. 海陆的形成与变迁;2. 海陆互相作用;3. 人类活动对海陆环境的影响;4. 珍爱海洋和陆地环境的重要性。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和陆地的变迁与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进修海陆的形成与变迁:讲解海陆的形成过程,介绍海陆的变迁与演变,帮助学生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发展历程。

3. 探讨海陆互相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海陆之间的互相作用,包括气候、生物、地质等方面的影响。

4. 分析人类活动对海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海洋和陆地环境的影响,包括污染、过度开发等问题,并讨论应对措施。

5. 强调珍爱海洋和陆地环境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和数据,向学生传达珍爱海洋和陆地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认识。

6.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展望未来海洋和陆地环境的发展趋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教室延伸:1. 观看相关纪录片或影视作品,深入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变迁历史;2. 进行实地考察,探讨海洋和陆地环境的现状与问题;3. 开展主题班会或小组讨论,分享环保经验和观点;4. 设计海陆环境珍爱方案,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

五、作业安置:1. 撰写关于海陆变迁的短文,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2. 收集相关新闻报道或科普资料,分享给同砚们,增进环保认识的传播;3. 制作海陆环境珍爱宣传海报或视频,呼吁更多人关注环保问题。

六、评判方式:1. 参与教室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2. 教室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3. 学生对环保问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导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海陆的变迁与演变有更深入的认识,理解海陆互相作用的重要性,提高珍爱海洋和陆地环境的认识,培养环保责任感和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6大板块,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
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四、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自学“沧海桑田”
1、读教材32页内容
“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
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1)读33页图2.10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读33页图2.11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3)读33页图2.12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阅读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读34页图2.15
、、、
有哪两种?

最终
1、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每年的有感地震达到1500多次,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国”,“地震之国”,利用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2、观察图2.22,2.23和2.24,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科学测量表明,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这说明什么问题?
3、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3.9°N,95.9°E)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之间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相关知识链接:日本东北部海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8.8级强烈地震后,福岛县两座核电站发生泄漏,10万人疏散;日本警察厅说,截至当地时间21日18时,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133人死亡、13346人失踪。

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4、观察六大板块图,分析: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
相关知识链接:世界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大致从印尼西部,缅甸经我国横断山脉,喜玛拉雅山地区,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又称喜玛拉雅—地中海地震带。

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较多且强烈的地区。

二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该带基本沿着南、北美洲西海岸,经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至我国的台湾省和菲律宾群岛一直到新西兰。

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地震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的75%。

环太平洋地震带近年来活动尤为活跃。

五、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①全球的气候变化②地壳的变动③海平面的升降④人类的填海造陆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
A、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B、法国科学家魏格纳
C、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D、中国科学家李四光
3、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不会再改变
B、两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四周是大洋
C、自古以来地球上的轮廓就是这样
D、亚欧大陆与非洲大陆慢慢漂移分离而形成太平洋
4、大陆漂移假说提出的依据之一是()
A、生活在各个大陆的生物几乎相同或相似
B、在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C、火山地震都分布在各个大陆的边缘
D、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几乎是吻合的
5、大陆漂移的动力是()
A、板块运动
B、海水的运动
C、天体引力
D、地震和火山
6、世界上的主要山系、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
A、亚欧板块内部
B、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内部
D、南极大陆
7、()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8、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是()
A、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二)填图题
1、在图中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2、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其位于图
中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⑤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学生掌握海陆变迁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相关地理现象的解释,由现象到本质,再到生活,层层深入,本节课学生掌握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