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的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的趣味性
摘要: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发讨论,本文从教育心理学和第二语言习得角度,论证了趣味性原则是一条独立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反对以文化性、知识性、教育性、思想性等来限制甚至忽略趣味性。趣味性是学习者的趣味性,在一定的时间和群体范围内,趣味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可以通过不断调研,把握学习者的实际兴趣分布特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和维持内在动机,从而最有效地配合教学过程。
关键词:对外汉语趣味性原则教材编写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047
趣味性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此做过专门的讨论,如李泉(2002),刘浩颂(2000,2005,2008),孟国(2005)等。本文拟从教育心理学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角度重新阐释趣味性原则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并且据此给出一些建议。
1 关于趣味性原则独特性和重要性的阐释
关于趣味性原则的以往观念如下:
第一,依附地位。趣味性依附于实用性、交际性等,趣味性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原则;在教材编写中,只要高度重视实用性、交际性等就足够了(孟国,2005)。
第二,辅助地位。刘颂浩(2000)提出,趣味性的重要程度不及语言适度性和内容多样性。趣味性并不是教材编写中的核心原则,没有趣味性的文章在教学中也是需要的。
第三,基本原则地位。刘珣(2000)的看法:教材的趣味性与教材的实用性、交际性紧密相关。李泉(2002)认为,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有助于增强教材的趣味性,趣味性与其他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支持的关系。
第一种观念将趣味性看成是实用性等原则的附庸,这是对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不加区分的结果。根据认知心理学基本原理,实用性引发的是外在动机,趣味性引发的是内在动机。蒲勇健、赵国强(2003)认为,“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内在动机对于个体的行为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它能够提高个体的努力水平。内在动机对于外在刺激具有替代作用,内在动机是个体努力的根源,应该成为激励机制的核心,而外在激励则是对内在动机的补充”。刘东楼(2002)认为,“当外在刺激或压力消失时这种学习动机便随之消失了,而内在动机却可以产生持久的内驱力,极大的促进外语习得”。语言教学逐渐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语法教学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任务型教学,教材编写也应该对学习者个体的兴趣分布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二种观念很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综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及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趣味性是人在感觉与认知上的相对稳定的倾向,在一定人群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认为趣味性原则是一条
独立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
刘浩颂(2008)曾希望“教材编写中,要求语料在内容和语言合适的同时,具备包括趣味性在内的其他属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同样是兼顾思想的体现。”但是“兼顾”谈何容易,无法兼顾时我们如何取舍?
李泉在《对外汉语教材通论》总结出来四个公认的编写原则: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我们赞同这四项原则相互配合来完成教材的编写,但反对以文化性、知识性、教育性、思想性来限制甚至忽略趣味性。文化性等四类原则应该服从基本原则。第二语言教材不是必须承担教育、人文、思想等功能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目前我国国内的汉语学习者大多数是成年人,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第二思想性、教育性等内容学生在母语语境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会。
2 对外汉语教学趣味性的界定
对外汉语教学的趣味性包括静态的教材趣味性和动态的课堂过程趣味性。其中教材趣味性又包括内容趣味性和形式趣味性。内容趣味性包括课文趣味性和非课文趣味性。课文趣味性除了我们一般理解的内容即话题、题材、主旨、思想等,还应该包括语言风格体裁类型。比如:同样是友情这个话题,可以是诙谐幽默的语言也可以是严肃深情的风格,可能是一首诗歌也可以是小说。
不能把趣味性理解为单纯地引学生发笑,以为多讲些笑话,多
卖弄些小幽默、俏皮话就是趣味性了。我们关注的趣味性应该是在每个学生身上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感觉和认知倾向。从心理学上来说,人的兴趣分布是广泛的,不同的人之间兴趣分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某一特定人群的兴趣分布是有共同规律可循的。
3 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实现趣味性
第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充分意识到趣味性是学习者的趣味性,不管是在教材编写还是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都不能将编者或教师的兴趣当作学习者的兴趣。
第二,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定群体的学习者的兴趣分布既主观多变又相对稳定,所以教材编写者应该不断调研,摸清学习者的实际兴趣分布情况,以编出学习者感兴趣的教材。而且这种调查做得越细致,离学习者的实际兴趣分布就越近。
第三,教材永远都是滞后的。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学习者的兴趣分布都是有差异的,这要求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所制造的预设趣味性,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后随时做出反应,制造即时趣味性,比如“即兴幽默”、“借错幽默”(陈满华1995)。
只有通过不断地调研来调整教材话题,做好预设趣味性工作,创造过程趣味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习者的内部动机,促进教与学,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a].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
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刘颂浩.我们的汉语教材为什么缺乏趣味性[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2).
[3]刘颂浩.关于对外汉语教材趣味性的几点认识[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
[4]孟国.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
[5]刘珣.迈向21世纪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
[6]蒲勇健,赵国强.内在动机与外在激励[j].中国管理科学,2003,(5).
[7]刘东楼.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2002,(4).
[8]陈满华.小议初级班教学的幽默语言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1995,(2).
作者简介:尹会霞,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