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复习教学实录 公开课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dcf04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e.png)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章节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详细内容涵盖对古人事迹、历史事件的缅怀、感慨以及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发展脉络,掌握鉴赏方法。
2. 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技巧,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代文化氛围,引入咏史怀古诗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此类诗歌的特点。
3. 精讲课文:详细讲解《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诗篇,分析其意境、情感及写作技巧。
4.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尝试创作咏史怀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咏史怀古诗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咏史怀古诗的发展脉络3. 《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解析4.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咏史怀古”为题,创作一首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创作尝试。
3. 例题讲解中历年高考咏史怀古诗试题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要求。
一、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古迹的描写和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9 古诗三首 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9 古诗三首 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9a0210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f.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9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实录题目: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9 古诗三首课堂教学实录【引言】在四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进入了古诗的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基础,选择了三首经典的古诗进行教学。
通过这些古诗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情趣。
【实录一】第一节课,我们选择了《登鹳雀楼》这首著名的唐诗。
首先,我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鹳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时的情景。
接着,我逐句解读,重点讲解了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例如“揽”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们对整首诗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实录二】第二节课,我们选择了《静夜思》这首简短而深情的唐诗。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我设计了一些互动的活动。
首先,我要求学生一起仿写第一句“床前明月光”,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描述自己的卧室和月光的景象。
接着,我请几位学生到黑板前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全班共同欣赏和鉴赏。
这样的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让他们对古诗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实录三】第三节课,我们选择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将军在凤凰台上眺望江山的壮丽情景,表达了对家国的热爱之情。
在讲解中,我还介绍了唐代的历史背景,并与学生们一同探讨将军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学生们对于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总结】通过这三堂古诗课程,学生们除了学习到了古诗的语言之美,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欣赏古诗、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历史意义。
同时,通过互动活动的设计,学生们也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古诗的学习,他们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培养了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古诗,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
【结尾】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9古诗三首课堂教学实录的内容,通过这三节课程,我们成功地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理解古诗、感受古诗,并在互动中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古诗词练习精讲》复习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值得收藏)
![高中语文《古诗词练习精讲》复习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cf24a6a3fad6195f302ba697.png)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出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复习旧知识
1、艺术手法
2、诗歌鉴赏题的最基本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3、主观题的答题步骤
三、练习精讲
(一) 夜归
(清)钱澄之
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
。
(三)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D、全诗移情入景,既有雄豪悲壮的格调,又有一种缠绵的情致。
2、诗中主人公夜归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请简要分析。
(二) 岁 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1、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末暮年,漂泊异乡,孤独寂寞。
B、天气不好,漫天烟尘,加上鼓角刺耳,令人心烦。
五、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1、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本诗 广为传诵的写景名句,请就其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精选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0688b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e.png)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和《将进酒》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朗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义,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古琴曲,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引导学生谈论古诗的美感和价值。
2. 学习古诗《静夜思》(1)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古诗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分析古诗的格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韵律和格律。
(4)让学生尝试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3. 学习古诗《登鹳雀楼》(1)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古诗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分析古诗的格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韵律和格律。
(4)让学生尝试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4. 学习古诗《将进酒》(1)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古诗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分析古诗的格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韵律和格律。
(4)让学生尝试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古诗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古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2 古诗词三首 公开课 课堂实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2 古诗词三首 公开课 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c4dc4fdad51f01dc281f155.png)
课前准备:师:古诗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丁老师特别喜欢。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轻松一下。
生:欣赏不同风格古诗词诵读视频,感受古诗词表演的乐趣,受到用不同方式演绎诗词诵读的熏陶。
师:谁来说说欣赏过后的感受?生:谈感受。
师:不同的诗词表现形式,有的给人美的享受,有的给人带来震撼。
顺势利用音频中的掌声,师生问好,上课。
一、直接导入新课: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先试着读读三首古诗词,注意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初步感受三首诗词的韵味。
板书:23古诗词三首生:齐读。
师:纠正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
生:自读感悟。
师:通过朗读三首古诗词,你有什么发现?生:都是写田园生活的。
师:你可以把话说得更完整些吗?(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生:我发现这三首诗词都是写田园生活的。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板书:发现。
大家还想有更多的发现吗?现在,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继续去发现诗人笔下的美与情。
二、学习《乡村四月》师:出示读诗提示(1):同桌互读,共促进步。
(注意读准字音,停顿得当)生:同桌合作学习,互提意见和建议。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生:无人举手。
师:孩子们,看到我充满期盼的眼神了吗?生1:读诗“才了(le)蚕桑又插田”。
师:他读的对吗?这个多音字(板书:“了”)到底该读什么?生:意见不一。
师:谁能用这个字不同的读音说个句子?生:沉默。
(师: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比较喜欢从众,让他们“单兵作战”似乎是个挑战。
经过刚才的努力,依然效果不佳。
在教学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思考该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出示自主合作学习要求:(2)对照注释、插图,想想诗中每句话的意思。
(3)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生:合作学习。
师:2、汇报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他们读得怎么样?(1)字音读准了吗?(指导读准多音字“了”与生字的读音)(2)注意到在哪里停顿了吗?3、老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停顿。
4、小结读古诗的方法:眼前仿佛有美景,自己就是个欣赏者(再现)5、学生再读诗,读得有节奏,尽可能读出味道来。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f0bbe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5.png)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诗歌就像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古诗的世界,领略三首古诗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二、学习《静夜思》师:首先,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请大家先自由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师: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朗读一下?生 1:(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读得很不错,声音响亮,字音也很准确。
那大家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 2:诗人在晚上看到床前的月光,以为是地上的霜。
师:很好,那诗人为什么会把月光误以为是霜呢?生 3:可能是因为月光很白很亮,就像霜一样。
师:说得有道理。
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生 4:诗人抬头看着明月,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非常准确!在这首诗中,“思”字是整首诗的灵魂,它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师: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思念之情,一起再朗读一遍这首诗。
(学生齐读)三、学习《春晓》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另一首古诗——孟浩然的《春晓》。
师:大家先听老师朗读一遍。
(老师朗读)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然后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学生朗读并思考)生 5:这首诗写的是春天。
师:从哪里能看出来呢?生6:诗里有“春眠不觉晓”,还有“花落知多少”,春天睡觉很舒服,而且花会掉落。
师:回答得很棒!那“夜来风雨声”这句又说明了什么呢?生 7:说明晚上下了雨。
师:对,那诗人听到风雨声,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 8:可能会担心花朵被风雨打落太多。
师:嗯,有道理。
那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生 9:既有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又有对落花的惋惜。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到位。
那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诗。
(学生齐读)四、学习《咏柳》师:最后,我们来学习贺知章的《咏柳》。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实录 《1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实录 《1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a794cf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1.png)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绝句》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登高》(学生背诵)。
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背诵两首古诗,进入诗词党习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诗抒情的意境。
二、通读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
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整体感受诗歌《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生:香读出来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
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生:读以上两句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读出来喜欢这春色吗?读全诗设计意图:学生在读诗、看课本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想象中,了解诗的大意,从色彩、味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春天的美美景。
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四、拓展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色,写了不少诗来赞美:1、略读两首诗: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初三语文古诗文复习课堂实录
![初三语文古诗文复习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e3a408f90c69ec3d4bb7517.png)
《初三语文古诗文复习》课堂实录课前设置了《清明上河图》的flash动感画面并配以古筝音乐作为讲课前的屏幕背景,即吸引了学生,又渲染了气氛。
宣布上课师: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积淀中,诗词更是其中夺目的珍珠,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名家辈出名片浩繁,他们或赞美祖国风光,或抒发个人情感,或叙述事件人物,读之,能让我们感受到古来文化之优美,从而得到美的陶冶。
一个人文学素养的高低与他掌握的古诗词的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在升学考试中,古诗词默写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今天就来探讨如何掌握古诗词。
大家常用的背诵古诗的方法有哪些?生:念一念、写一写等。
师:老师为大家总结了背诵古诗的几种方法,第一种是,巧借歌曲唱古诗,唱古诗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今人为古诗谱的曲子,如李煜的《虞美人》、打开连接的诗文画面和配唱。
生:静静欣赏认真感受师: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会唱的跟着唱。
生:欣赏并演唱这首歌。
师:第二种途径是一些现代曲谱与古诗联姻,咱们曾经学过用《打靶归来》的曲调,唱《渭城曲》,试想用豪壮的情感代替哀怨的感伤。
请同学们试着用下列几首诗用你喜欢的曲调演唱。
生:练习唱《夜雨寄北》、《天净沙、秋思》、《钱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等。
师:背诵古诗的第二种方法是:制作卡片、书写张贴,展示制作的卡片,便于携带走路或课间或休息时,可以利用零星时间背古诗;展示软笔书写的古诗《使至塞上》,可以放在书桌对面等墙壁上,随时可见便于背诵;利用小黑板写古诗挂与教室。
师:背诵古诗的第三种方法是:分门别类记古诗。
古诗词按照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分为:表达思乡怀人情感的、表达送别情感的、表达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哲理、寄情自然的等等。
师:请举出表达思乡怀人情感的诗句。
生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生2:日墓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师:请举出表达送别情感的诗句。
生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词复习教学实录 公开课
![古诗词复习教学实录 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99c5344b866fb84ae55c8d08.png)
精品文档走进古诗词大观园古海涛江西省瑞金市课前:疯狂背古诗(配乐)分钟)直接导入,紧扣主题(2一、短小精悍、节奏分明、意导语: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床前明月就能摇头晃脑地读: ,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当孩童牙牙学语时,境优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头静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大观园,去采撷珍珠,欣赏画卷,聆听乐曲(板书客厅,略微弧形)【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点明课题,直接进入学习,明确学习的内容。
】二、整体复习,分类梳理(10分)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千百年来师: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它不但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更能启迪我们的思想。
今一至六年级教材里,收录了近天我们就复习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
在小学阶段有的为拓展单元主题以“日首古诗词,有的为烘托单元主题以“精读课文”出现,70首古诗词,看起来不太可能。
积月累”呈现。
一节课要复习70如何既准确又快速地记忆所有的古诗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那么,:我记忆古诗的方法是多1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生读几篇结合注释背诵。
师:其他同学呢?2:理解诗意来记忆。
生其他同学还有吗?师:师:其他同学还想分享吗?:多读几篇,头脑中想象诗的画面来记忆。
生3 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来记忆:生4有这么多的好方法,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几师:种复习古诗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课件出示古诗复习法:分类整理法、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板书)今天我们就用第一种方法“1、体裁分类:分类整理,科学记忆,说不定还能超额完成任务呢。
想不想挑战一下?下来复习我们所学过的古诗给它”,我们来古诗词汇总根据这个诗歌体裁面请大家拿出老师刚才发下来的“们分分类。
第一组同学找“写景诗”,用“√”在诗题前标起来;第二组同学找“咏物诗”,用“△”标起来;第三组“叙事诗○”;第四组“说理诗※”……,同桌分工合作,快速浏览,一人从前往后看,一人从后往前看,这样又快又准。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实录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6fa2c6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3.png)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实录七上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高远志向。
2.发挥想象,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发挥想象,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激趣引导师:(师在黑板上画一幅洪波涌起的沧海的简笔画。
)你看到了什么?由此又联想到了什么?众生答。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
是啊,洪波涌起的大海,不管谁看到都会循情而动,有感而发的,而在那些伟大诗人的笔下,更会由眼前之景抒发心中之情。
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文学名人竞猜: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出这位文学名人。
(课件展示。
)1.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2.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3. 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4.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文学”的领袖;5. 他的故事被人们编成了许多剧本,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大白脸"奸臣形象;6. 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8.“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他行军打仗中的经典之作;9.“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是他信奉的至理名言;10. 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挟天子以令诸侯”……11.毛泽东评价他:“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生(齐):曹操。
师:下面有请主人公——曹操登场。
(师在黑板上贴曹操画。
)(课件展示一幅军事地图。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寨,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把握基调,深情朗读师:看来这首诗还真是不同凡响。
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先放声地读一读,熟悉熟悉。
4上25《古诗两首》第二课课堂教学实录
![4上25《古诗两首》第二课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23e0796f46527d3250ce0b0.png)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江雪》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板书:江雪“江雪”顾名思义就是----江上雪景。
领读:江雪生齐读:江雪二、检查预习,书写古诗,读准诗句。
1.幻灯片出示全诗。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请位同学来把这首诗读一读。
生:读《江雪》师:纠正读音“径”后鼻音、第四声。
生:再读。
师:相机正音“蓑笠翁”。
生:齐读。
2.师:下面,我们来把这首诗照字帖书写在方格纸上,因为书写一遍,相当于认真地读了五遍,甚至十遍。
先不要急着写,写字有哪些要求呢?十个字:美观,大方,有一定的速度,两分钟之内写好。
开始!生:认真临帖。
师:师巡视辅导,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作小结。
【良好的写字习惯,将直接影响写字的质量。
教师适时鼓励表扬对学生很有帮助。
】三、读诗,理解词义、诗意1.师提问:“径”的意思是什么?。
生:小路。
师:“万径”是刚好一万条小路吗?生:不是。
师:是什么意思呢?生:所有的小路。
生:无数的小路。
生:千万条小路。
师小结:这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夸张手法。
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个词也用了这样的手法?生:“千山”师:可以怎么解释呢?生:许多山。
生:无数的山。
生:数不胜数的山2.师:“绝”、“灭”又是什么意思呢?生:没有了。
师:那么前两句诗可以怎么解释呢?生:所有的山上都没有鸟了,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人了。
生:小路上都上不到鸟的影子,路上都看不到一个人。
生:小路上都上不到鸟的影子,路上都看不到一个人。
生:齐说。
3.师:“蓑笠翁”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看课件。
蓑:平舌音翁:后鼻音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幅图中什么是簔?什么是笠?什么是翁?谁来说说?生:“蓑”就是冻得缩起来了。
师:不是这个意思,那个是“缩”生:“蓑衣”师:“蓑”是草字头,在古代人们用草或者棕榈树的毛做成的遮风挡雨的工具。
师:“笠”又是什意思呢?生:笠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251fb96680203d8ce2f24d0.png)
教学设计课题:23.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前两首诗。
2、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5、学习想象画面,感悟诗情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想象画面,感悟诗情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今天同学们真精神,再次见到大家,我特别高兴,你们呢?谢谢孩子们。
离上课还有两分钟,我们去看看江南的春天,好吗?好,一起感受这浓浓的春意。
那里风景美吗?好。
就把美景留在心间,开始今天的课堂,可以上课了吗?上课。
一·字正腔圆读古诗师:上节课我们在第六单元整体识写课和单元导读课中,已经把23课古诗词三首读得字正腔圆了,还大致了解了它们的意思。
我们来读一读。
师:第一首。
读得平长仄短,字正腔圆。
第一首到第三首。
(如不好,忘记了吗,读古诗要平长仄短,音断气相连。
)一、生二、我们男生女生合作着接读。
三、最后一首一起读。
师小结:在大家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缓缓流出。
学习古诗词你经常会用哪些办法?(生答:1借助注释2反复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查阅资料(了解的更全面)4想象画面(善学习,为你的方法点赞。
)看来,同学们都是学古诗词的高手呀。
师:我们的自主学习单也提醒大家,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23课古诗词三首,走进优美的山水田园。
二、想象画面悟诗情《渔歌子》师:首先我们来看张志和的词,词牌名叫《渔歌子》,请你来读前两句。
1、想象画面师:这两句描述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
(后两句打灰)你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什么?生说什么就夸什么。
师:真是一个有灵性的孩子,读过之后就看到了那一个个景物并且还想到了他们的颜色,我们再深入的想像,读着读着画面中哪些景物动了起来?(板贴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师引读:那白鹭怎样飞?师引读:一阵微风拂过桃花的花瓣怎么样?还有鳜鱼又是怎样的呢?师:请你把这两句连成一幅画,并且让画面中的景物动起来,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小组内交流。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512c84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c.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学实录《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个关于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以期对语文教师和学生有所启示与帮助。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大鹏展翅》、《登鹳雀楼》和《悯农》三首古诗。
2. 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背景和意境。
3.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感情色彩。
4.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高对古诗的情感共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提前准备好课件、音频和文字材料,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同时,需要对每首古诗进行充分的阅读和理解,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背景知识,并通过教材之外的材料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 导入古诗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听音频或者通过朗读等方式,引入《古诗三首》这个主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文字阅读与理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阅读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逐句解读古诗的内涵和意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适当引导和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对古诗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朗读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古诗,逐渐掌握并牢记古诗的内容。
教师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节奏、语调和音律,培养学生对古诗韵律和美感的感知。
5. 分析古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感情色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6. 诗歌创作在学习了三首古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诗歌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仿写古诗的形式和风格,或者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的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又能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夜雨寄北》复习课课堂实录
![《夜雨寄北》复习课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1354ad8172ded630a1cb623.png)
《夜雨寄北》复习课课堂实录授课人:罗艳华一、情境导入师:曾经看到这样一首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知音若不赏,归卧故山秋。
”大家从这首诗中能够读到什么?生1:我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作诗的不容易。
两句话要花费三年得时间才得到。
生2:我从这首诗中读到了诗人特别渴望有人能够赏识自己的诗歌。
师: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
历经岁月的沧桑,我们远离了那个“诗的国度”,我们对那些曾经感动了无数人诗作有了“陌生”,但是那些遗留下来的诗作不应该被我们遗忘,我们应该做一个“知音”,这样那个呕心沥血的诗人才不会遗恨千古。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做一次“知音”。
二、学习目标展示1、回顾总结所掌握的古诗赏析方法。
2、小组合作赏析《夜雨寄北》,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3、梳理并积累初中阶段所学的“思乡怀人”诗。
三、古诗赏析方法回顾总结师:现在我们已经是九年级下学期了,这三年我们学了相当数量的古代诗歌。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学习了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
那大家能够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说一下你所掌握的诗歌赏析方法吗?生1:修辞手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比喻,把雪花比作梨花,想象奇特。
生2:修辞手法。
李煜《相见欢》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也是运用比喻,把愁比作麻丝,抽象感情具体化,生动形象。
生3:炼字。
《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历来被人称道。
师:诗歌贵在简练含蓄,所以古人特别注重炼字。
到底用哪个字更好,诗人们是费尽一番心思才敲定的,正如前面我们说的“两句三年得”。
文学史上留下了很多有关“炼字”的故事。
如贾岛一首中有“僧敲月下门”这句。
但是诗人贾岛为了到底用“敲”还是用“推”,反复品味,反复与友人商定,最终用了“敲”字。
所以“炼字”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注意。
还有哪些同学想起了其它方法?生4:表达技巧。
杜牧的《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下1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3下1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75e2e97be1e650e53ea9936.png)
《望庐山瀑布》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亲切地):同学们,课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组图片。
(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屏幕上呈现的图片。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看到这些赏心悦目的图片,大家开心吗?生(齐答):开心。
师:谁来说说,看到了这些图片,你想到哪篇课文了?生:庐山的云雾。
师:这篇课文我们刚刚学过,大家还记得吗?生:记得。
师:我请人背诵一小段。
(指名一生背诵。
)师:背得很熟练。
谁再来背诵一小段,具体写庐山云雾的。
(另一生背诵。
)师:文章写得很美,我们的同学记得也很牢。
其实景色秀丽的庐山,除了这变幻无常的云雾,还有雄伟壮观的瀑布让人大开眼界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庐山,观赏到庐山瀑布,就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板书诗题。
学生齐读诗题)【导语设计和运用得好,不仅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迅速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重点,有利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
】师:瀑布是什么?它为什么会称作为一种“布”呢?大家懂吗?生:因为它从山上流下来,像我们用的布。
师:什么颜色?生:白色。
师:不错。
它是水流从高山之上沿着山势流下来,挂在山崖前就像一条巨大的白布。
所以我们就叫它——瀑布。
(学生顺着老师话跟着说,并齐读瀑布)师:望庐山瀑布,“望”是什么意思?请人说一说。
生:看。
师:那么你的意思就是李白在看庐山瀑布。
“看”与“望”哪个好呢?“看庐山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哪个更好呢?生:望庐山瀑布。
师(追问):为什么呢?生:“望”有往上面看的意思。
师:我们经常看什么样的景物用“望”?生:看美丽的景色用“望”。
师:“望”和“看”是有区别的,再动一动脑筋。
生:望是看远处。
师:哦,看远处。
“望”与“看”具体有什么不同?联系“远处”想一想。
生:“望”是看远处,看一般是看近处。
师:对。
“看”有看近处的感觉,而望是“远看”,读。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精选1篇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精选1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42c34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e.png)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一、引言本次课堂教学的主题是《古诗三首》,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在课堂上,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赏析、创作等方式,深入挖掘古诗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首先,我将为学生简要介绍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诗歌的特点。
例如,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战乱之后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以登高远望的视角,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豁达的胸怀;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以离别之情,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
2. 朗读与赏析在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让他们体会诗歌的语言韵律。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音节、节奏、声调等要素,感受诗歌的美感。
接着,我会带领学生逐句赏析诗歌,关注诗人的情感表达、意象描绘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创作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古诗的魅力,我将组织一次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改写或者创作新的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提供一些创作技巧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我也会邀请有经验的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4. 总结与反思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学生们可以回顾自己在本次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分享自己在学习古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此外,我还会邀请学生提出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我会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古诗的内涵。
例如,在讲解《春望》时,我会问学生:“你们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25.古诗两首(课堂实录)(3)
![25.古诗两首(课堂实录)(3)](https://img.taocdn.com/s3/m/310c722ef18583d04964597f.png)
《江雪》课堂实录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诗。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老师:请大家翻开课本。
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
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诗。
老师:谁来试一试?学生:(读错了一个音)老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
学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
老师:呵,你的耳朵真灵。
我们一齐读。
这个字的意思是——学生:“径”是“小路”的意思。
老师:整个词呢?学生1:许多路。
学生2:成千上万条路。
老师:刚好是一万条路吗?学生:不是,这是一种夸张。
老师:是的,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学生:“千山”。
老师:那么意思就是——学生:许许多多的山。
老师:谁还想来读一读?两名学生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流畅。
尤其是读正确了一个新词“蓑笠翁”。
学生齐读。
老师(指着课件):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学生:蓑。
老师:头上戴着的是——学生:笠。
老师:整个词的意思就是——学生: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老师:我们一起来把整一首诗读一读。
学生齐读。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老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
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学生:弄懂诗的意思。
老师: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学生1:多读几遍。
老师:哦,朗读品悟。
学生2:可以了解一下诗人的历史情况。
老师:对,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学生3:先理解重点词,再把它们串起来。
老师:这就叫“串词连句法”。
但是碰到解决不了的字或词该怎么办?学生1:查字典。
学生2:找资料。
学生3:问老师。
老师:其实古诗下面的注解也是你的好帮手。
接下来,我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试着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学生试讲,教师巡回倾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古诗词大观园
江西省瑞金市古海涛
课前:疯狂背古诗(配乐)
一、直接导入,紧扣主题(2分钟)
导语: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短小精悍、节奏分明、意境优美 ,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当孩童牙牙学语时,就能摇头晃脑地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头静听)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大观园,去采撷珍珠,欣赏画卷,聆听乐曲(板书客厅,略微弧形)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点明课题,直接进入学习,明确学习的内容。
】二、整体复习,分类梳理(10分)
师: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它不但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更能启迪我们的思想。
今天我们就复习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
在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教材里,收录了近70首古诗词,有的为烘托单元主题以“精读课文”出现,有的为拓展单元主题以“日积月累”呈现。
一节课要复习70首古诗词,看起来不太可能。
那么,如何既准确又快速地记忆所有的古诗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生1:我记忆古诗的方法是多读几篇结合注释背诵。
师:其他同学呢?
生2:理解诗意来记忆。
师:其他同学还有吗?
师:其他同学还想分享吗?
生3:多读几篇,头脑中想象诗的画面来记忆。
生4: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来记忆
师:有这么多的好方法,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几种复习古诗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课件出示古诗复习法:分类整理法、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
1、体裁分类:今天我们就用第一种方法“分类整理,科学记忆”(板书)”来复习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说不定还能超额完成任务呢。
想不想挑战一下?下面请大家拿出老师刚才发下来的“古诗词汇总”,我们来根据这个诗歌体裁给它们分分类。
第一组同学找“写景诗”,用“√”在诗题前标起来;第二组同学找“咏物诗”,用“△”标起来;第三组“叙事诗○”;第四组“说理诗※”……,同桌分工合作,快速浏览,一人从前往后看,一人从后往前看,这样又快又准。
(师:举头望明月,生:低头思故乡)
汇报分类结果(对于汇报过程中的分歧先不管)。
同学们发现没有,在分类过程中,有些诗既属于“写景诗”,又是“说理诗”,如《凉州词》;有的诗既叙事,又写景,还说理,如《游园不值》。
2、情感分类:“我诗写我心”,无数诗词之所以能禁受岁月的洗礼而历久弥新,不仅仅因为古人遣词造句工于匠心,更因为每一字每一句都寄托着作者或悲或喜的情。
从“情”的角度来看,我们又可以把这些诗分为哪几类呢?
生:爱国诗、思乡诗、友情诗
3、自主分类(以朝代来划分,以作者来划分,按季节分)
三、走进诗歌,分类学习。
(一)诗中有画
大自然当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石都是一幅美妙的画,就让我们让我们一起走入诗中美丽的景色。
想一想诗人都写了哪些美景呢?(大自然中有哪些景?)
生: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月雨雪山水树木 .....
师:大自然美景数不胜数,老师也简单找了几类同学们看课件出示诗中景:山水、花草树木、日月、雨雪
师:分组找出:一、二组找山水诗句:三、四组找花草树木诗句:
五、六找组日月诗句:七、八组找雨雪的诗句。
简单记一个或两个字看到这个字就能想到诗句。
生1:我们组找的雨雪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好雨知时节当初乃发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生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生:我们组是花草树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生:我们组找的是日月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师:还想说呢,你们太滔滔不绝了快成诗人了。
老师也找了几句看大屏幕。
生:读课件出示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师:我们大自然当中的景色太美了,让我们陶醉。
(二)画中有诗
苏轼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下面我们将进入第二关游戏,要求: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作答,老师解说画面描绘内容,然后派出的代表说出是哪首诗的内容并背出来。
别忘了诗题和作者及朝代,只要你想到了,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背,其他同学认真听,背错了给他掌声以示鼓励,背对了大家跟他一起背一遍。
(三)诗中有情
(古诗词中不但有景有物更有情,有些诗人把自己的那种相思别恨,喜怒哀乐,孤独寂寞怀才不遇的情感都化作了一首首充满情意的诗词歌赋。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表达了那些情感让我们进入今天第二环节诗中的情,想想诗人又表达了哪些情感。
)
生:思乡的情、爱国的情、怀才不遇悲愤的情、爱国的情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对大自然美景充满喜爱的情。
师:中华上下五千年出了好多爱国志士你知道的爱国诗人有哪些呢?生:我知道屈原、李清照、陆游、杜甫、文天祥、龚自珍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几位爱国诗人,看到这些诗人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句吗?
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其他同学还想说吗?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这些爱国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千古名句他们的爱国情更是让我们感
动但那些远离家乡漂泊异国的游子们把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也融入到了诗中,给我们留下了千古名句。
下面来挑战一下老师的填空题。
生:1、对于王安石来说乡愁就是那吹绿了江南岸的()。
2、对于张籍来说乡愁就是那一封写了又拆的家书()。
师:谁能用老师的句式,把你知道的思想乡诗句表述出来吗?
生:对于纳兰性德来说乡愁就是那在寒风朔雪中难圆的梦,诗句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生:对于王维来说乡愁就是那众人登高,唯我漂泊。
诗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对于秦观来说乡愁是那漫天飞舞的花朵和落下的细雨。
诗句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师:真挚的爱国情浓浓的思乡意让我们感动,也有一些诗句表达友间深情厚谊的,你知道这样的诗题有哪些吗?
生:《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
(四)诗中有理
师:诗中不仅有优美的景、浓浓的情,有些诗句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知道这样的诗句有哪些吗?谈论交流一下并说说它们蕴含怎样的道理?)生:我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是肤浅的,我想深刻去理解就要付之行动。
师:意思是实践出真知。
师:其他同学谁还想说?
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要全面认识事物,要明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四、韵味诵读,古诗新唱。
师: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优美的诗文,我们要读出它的韵律,读出它的情感,你能选一首来读给大家听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两首诗朗诵请同学们欣赏。
要求:听完后模仿或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读出诗的情感与韵律感受诗歌的美。
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咏柳》、《别董大》
生:《水调歌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诗中的景,情,理融为一体不仅是一幅美妙的画,更是一曲动听的歌,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中的歌。
课件出示:宋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
五、活用古诗,学以致用
师:诗中里的句子还有好多好多希望同学们用心收集整理。
如果我们在生活、写作时运用古诗词得恰当,更可以起到点睛的效果。
下面进行“活用古诗”抢答竞赛,男生女生PK.
(一)诗词抢答:答对加10分,答错则扣10分,大家可要注意啦!生:读题:
1 、夜深了,老师还在灯下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这不禁让我想起两句诗()。
2、昨天是爷爷的生日,大家祝福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爷爷却叹道(
)。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道:您是()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爷爷高兴的笑了。
3、昨天下午,王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
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过来了,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很快揭开了这道题,这真是()。
(二)诗词赠言: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名句,给老师或同学写一段临别赠言。
(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头静听)
1、自由写
2、交流
(三)巧填诗眼
出示瑞金家乡的一组图片,让学生填词。
总结:刚才同学们又一次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一首首古诗就像一幅幅画 ,多姿多彩,意境优美;像一曲曲歌,美妙动听,渺渺回荡;又像是一座大观园,繁花似锦,鸟语花香。
我们今天也只不过是欣赏了这“大观园”的一角。
同学们,我们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
那就将古诗词学习延伸到课外吧!
六、我的作业我做主
1、分类整理一下今天所学古诗。
2、给父母读一读,唱一唱自己喜欢的古诗。
师:通过你们这节课的表现,我觉得你们有诗一样的秀气、灵气,送你们两句诗“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老师相信更好的诗歌也许会在你的笔下产生!
下课。
板书:走进古诗词大观园
分类整理科学记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情诗中有理
诵读写唱活用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