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微观经济学(总结).doc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41d92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e.png)
第一章导论(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
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
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
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
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
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微观经济学:以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经济行为。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居民户、厂商)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看不见的手)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一、资源配置问题举例:原子弹与粮食生产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物品。
自由资源,经济资源。
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生产四要素人力—-- 劳动L财力—-- 资本K物力--—土地N (自然资源) :一切自然资源智力--—企业家才能 E (管理)3、资源稀缺(有限)性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稀缺规律:商品一般是稀缺的,大部分人所需要的东西只能得到有限的供应,必须通过价格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分配。
资源稀缺的原因: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欲望是无限的6、生产选择中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2020.微观经济学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2020.微观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6d4f3ac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7.png)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2020年微观经济学》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个体和企业的行为,以及市场运作的机制。
在2020年,二位经济学家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平狄克的贡献1. 研究主题:平狄克在2020年的研究主要围绕市场竞争和垄断行为展开,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的分析,揭示了垄断力量对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2. 理论深度和广度:他的研究深入剖析了市场垄断的形成机制,从供求关系、价格形成到市场进入和退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为我们深入理解市场垄断的产生和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平狄克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垄断对市场运作的消极影响,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改善市场竞争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三、鲁宾费尔德的贡献1. 研究主题:鲁宾费尔德在2020年的研究重点聚焦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理论,通过对个体行为和市场交易的分析,揭示了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效率和合作行为的影响。
2. 理论深度和广度:他的研究从博弈论、合同设计到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为我们深入理解信息不对称对市场运作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鲁宾费尔德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信息不对称在经济交易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改善信息披露和契约设计的策略,对提高市场效率和促进合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四、2019年微观经济学的启示通过对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在2020年的研究成果的深入剖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研究无疑为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理解到市场竞争和垄断力量、信息不对称和契约设计等因素对市场运作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影响,这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研究和实践的方向和重点。
五、结论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在2020年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7ae2e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c.png)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1第⼀章导⾔⼀、经济学Economy,⼀词有节约之意。
N.G.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说: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为“管理⼀个家庭的⼈”。
经济学⽆疑是关于经济的学问。
⽽经济问题总⾯临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任何社会或个⼈总⽆法得到其想要的⼀切。
这就引发了⼀个稀缺的问题。
稀缺性(Scarcity)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于满⾜的资源。
经济活动就是⼈们克服稀缺性的活动,经济学当然就是关于资源稀缺性的学问。
萨缪尔森:“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使⽤稀缺资源来⽣产有价值的产品,并在不同集团之间分配这些产品(的学科)。
”曼昆: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的稀缺资源。
《⽜津经济学辞典》:Economics:⼀种有关稀缺的资源如何被或应该被分配的研究。
总之,经济学就是关于⼈们如何利⽤稀缺资源的⼀门学科。
经济包括经济主体和市场。
经济活动中的主体(Economic Agents)是作出最优化的选择或经济决策的⼀⽅。
基本经济主体包括:居民户(Households)、⼚商(Firms)、政府(Goverments)。
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就是市场。
市场是任何⼀种⽅便于买卖的安排。
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是产品和劳务买卖的市场。
要素市场是各种⽣产要素买卖的市场。
⽣产要素是经济中的⽣产性资源,分为劳动、⼟地、资本。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产与消费、收⼊分配、就业、货币、政府在经济中的作⽤、国际贸易等经济学表述⽅法分为实证的和规范的两种。
以实证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即关于“是什么”的表达。
以规范表述为内容的经济学为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即关于“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产可能性边界⽣产是把⼟地、劳动和资本这些⽣产要素转化为产品与劳务的过程。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也就限制了所能⽣产的结果,即,能⽣产某⼀数量和不能⽣产某⼀数量。
⽣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表⽰了能⽣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与不能⽣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之间的界线。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4af2f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2.png)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均衡分析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与两种分析方法相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前者在解释今年国际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出好坏、善恶的评价后者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所进行的分析,少数属于规范分析,基本上都属于实证分析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4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增量的对比来分析经济行为的边际分析方法实际上微积分在经济学中应用的结果,用微积分的语言来说就是指在一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微小变化如何引起因变量的相应变化,即微积分的求导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分析比总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第二节需求曲线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商品的需求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商品的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则需求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d=f(P(P:商品的价格;Qd:商品的需求量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则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P(、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直线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第三节供给曲线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只有供给意愿而没有供给能力,或者只有供给能力而没有供给意愿,都不能算做供给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供给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供给数量是因变量,商品的供给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商品的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供给量仅仅看成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s=f(P(P:商品的价格;Qs:商品的供给量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则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s=-P(、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直线3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除了价格以外,供给还受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供给量的变动;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需求的变动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2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3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4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第五节弹性理论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公式为:ed=-(Q/P?(P/Q式中Q和P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量,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3需求的价格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公式为:ed=-(dQ/dP?(P/Q4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公式为:exy=(Qx/Py?(Py/Qx式中exy为当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X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Qx为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量;Py为相关商品Y的价格的变化量需求的交叉价格点弹性公式为:exy=(dQx/dPy?(Py/Qx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7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其公式为:em=(Q/M?(M/Q,或为:em=(dQ/dM?(M/Q式中em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M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9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为: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第六节均衡价格和弹性理论的应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章还讨论了均衡价格和弹性理论的应用,如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厂商销售收入有影响,一般的,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厂商的收益增加,提价会使收益减少;对于单一弹性的商品,价格的升降不会使收益发生变化;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收益减少,提价会使收益增加此外,还有易腐商品的售卖、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谷贱伤农等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说明政府如何干预市场价格,以及生产者应如何利用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为经济决策服务第七节蛛网模型蛛网模型引进时间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考察,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论述诸如农产品、畜牧产品等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蛛网模型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波动的三种情况: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第三章效用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1.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可以用基数衡量,并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价格必然随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2.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者用偏好来反映消费者对效用的评价,并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消费者的均衡是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处得到据此得到价格--消费曲线,并进一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4.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5.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第二节第二节无差异曲线1偏好:序数效用论者提出偏好的概念,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效用水平的评价偏好具有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三个基本假定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8.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9.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特殊的第三节预算线1.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的曲线2.预算线的变动:当消费者的收入和两商品的价格这几个变量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化,预算线的位置就会受到影响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的最优商品组合应位于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处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2恩格尔曲线:是以19世纪德国著名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曲线凡是反映收入变化与某种商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都被称为恩格尔曲线3价格--消费曲线: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形成价格--消费曲线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它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2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3正常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正常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4低档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低档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5吉芬物品:指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将市场上所有个人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即可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的市场需求量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1.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2.期望效用: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3.降低风险的方法:常见的有多样化、购买保险和获取更多信息三种方法第四章生产论第一节厂商l厂商的组织形式: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其组织形式有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2企业本质:一般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本质3厂商的目标:一般假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节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2生产要素: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货币资本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3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Minimum(L/u,K/v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常数u 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4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本世纪30年代初一起提出来的其一般形式为:Q=ALK式中,Q为产量;L和K分。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00ed54b2e3f5727a5e96245.png)
需求价格弹性等于需求量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它衡量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是否敏感。 当︱η︱>1时,需求富有弹性;当︱η︱<1时,需 求缺乏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有:占支出的比例、是 否生活必需品、寻找替代品的难易程度和时期长短。
微观经济学
总收益或买者总支出等于价格乘以产量。 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会减少总收益;需求富有弹性
预算线是消费者在给定的收入或支出前提下,可 能选取的全部商品组合的最大值。 预算线会因消费者收入或支出变化而平行移动;
会因商品价格变化而变化。
预算线反映消费者行为收到收入或支出的约束。
PX+PY=I
微观经济学
消费者均衡
按照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一方面,消费者想在
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尽可能远;另一方面,他只 能在给定的货币量和价格所决定的预算线上移动。 两者的结合意味着,一般来说,当无差异曲线和预 算线相切时,效用最大。
微观经济学
任何社会都必须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和如何分配问题的决策机制。不同社会可 以不同方式回答这些问题。资源配置机制正是回答 这些问题的方式。 经济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什么 样的经济制度和政策利于分工发挥作用,从而促进 人类社会的发展。
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家如何思考经济现象呢?
微观经济学
最高限价是政府规定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得超过某
个水平。 最高限价的后果有:短缺、货币的配给功能失灵、 排队、配额、黑市、更高的黑市价格、更多歧视、 质量下降、黑市交易、变相涨价、从局部限价到全 面管制、腐败、资源浪费、收入分配不公。
微观经济学
交易税是对某种商品的交易征税。 征税的后果: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比原来高,生产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048d1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9.png)
微观经济学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和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以及产业和市场等。
本文将从需求与供给、市场结构、价格与效率以及不完全信息等方面总结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原理和概念。
首先,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需求与供给是市场的两个基本力量,它们共同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一定价格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而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
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其次,市场结构对于市场行为和经济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不同类型。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有很多小型卖方和买方,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单独操控市场价格。
垄断市场则是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控制,它们可以主导市场价格和数量。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企业的定价行为、市场效率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
价格与效率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
价格反映了商品或服务的价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进行交换的基础。
价格的正确反映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高价格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而低价格则可能导致供给不足。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价格理论和效率理论,致力于寻找价格和效率之间的平衡点。
最后,不完全信息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不完全信息指的是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决策时,缺乏完全准确的信息。
不完全信息会导致市场上的不对称信息问题,从而影响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
生产者可能会利用信息差来获取更大的利润,而消费者则需要通过市场调查和信息收集来尽可能减少不完全信息所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从需求与供给、市场结构、价格与效率以及不完全信息等方面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
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个人经济决策以及制定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8850b1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c.png)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各章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二章知识点归纳1.妨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及其变动方向商品自身的价格(反向);消费者收入水平(同向);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同向,互补反向);消费者的偏好(同向);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同向)。
2.妨碍供给量变动的因素及其变动方向商品自身的价格(同向);生产的成本(反向);生产的技术水平(同向);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反向,互补同向);生产者对将来的预期(同向)。
3.均衡价格、数量的计算及供求定理:Qd = α-β·P Qs = -δ+γ· P Qd = Qs (α、β、δ、γ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别变的事情下,需求变动分不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不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4.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计算(P38-43)、类型(5种类型)及妨碍因素妨碍因素:(1)可替代性(同向);(2)重要程度(反向);(3)用途广泛性(同向);(4)支出比例(同向);(5)调节时刻(同向)d d6.供给的价格弹性的计算(P50-52)、类型(5种类型)及妨碍因素妨碍因素:变动时刻(同向);生产成本增加程度(反向);生产周期(反向)。
7.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P54)及商品关系的推断(正值为替代,负值为互补,零为别相关)8.需求的收入弹性的计算(P55)及商品的分类eM0,正常商品(eM1,奢靡品)9.恩格尔系数及富裕程度的推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系数越小表明越富裕,反之相反。
恩格尔定律:其他条件别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下落趋势。
或者关于一具家庭或国家,富裕程度越高,食品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越大。
10.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基本原理及应用(P58-59)11.“谷贱伤农”现象的解释(P59-60)12.蛛网模型的三种类型: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第三章知识点归纳1.效用含义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脚程度。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9d424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e.png)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或收益。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收益。
个体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边际效应。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了一个市场中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影响着价格、供给和需求以及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4.弹性:弹性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对价格或其他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等方面。
通过分析弹性,可以了解到市场上的行为和偏好。
5.灵活性与效率:微观经济学探讨了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的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信号通过供求机制引导资源的分配,从而实现经济效率。
研究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价格变动、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效率,以及个体的效用最大化等问题。
6.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要素的交易。
这些市场的供求决定了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价格,并对企业和个体的决策产生影响。
7.效用理论: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
效用理论探讨了消费者的偏好,以及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给不同的消费物品,从而使效用最大化。
8.价格歧视和市场失灵: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歧视和市场失灵等问题。
价格歧视是指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定价的策略。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实现经济效率的情况,如垄断和外部性等。
9.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公共物品是指不能排除任何一位消费者使用的物品,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于不直接参与者带来的副作用或效益。
微观经济学研究了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特征、影响因素和管理方法。
10.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研究了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决策行为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c2ad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1.png)
微观经济学总结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
它关注的是数量较小的经济实体,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和市场等。
通过分析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和市场交互作用,微观经济学为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进行总结和探讨。
市场供需平衡市场供需平衡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
市场供给是指卖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的关系,它通常呈现正向斜率。
市场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的关系,它通常呈现负向斜率。
市场供需曲线的交点即表示市场供需平衡的价格和数量。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大于求,会导致过剩;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大于供,会导致短缺。
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将推动价格朝向均衡价格的调整,从而实现供需平衡。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衡量市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弹性衡量的是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弹性衡量的是市场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或供给)是弹性的,弹性系数小于1表示需求(或供给)是非弹性的。
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商品的替代性、必需性、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等。
供给弹性的大小则取决于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的改进等因素。
对于弹性需求或供给的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微小变动可能导致需求或供给的大幅变化,而对于非弹性需求或供给的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变动则对市场需求或供给影响较小。
生产与成本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内容,它研究企业如何组织生产活动以及成本如何形成。
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企业生产技术的水平。
成本函数则描述了生产成本与生产要素的关系,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企业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是使得产出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要素投入组合。
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某个要素所引起的产出变化,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某个要素所引起的成本变化。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八章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131193fb76a20029bd642dbc.png)
所以,国内净损失为B + C.
相反,如果规定配额,矩形D则 成为国外生产者的利润,国内净 损失为B + C + D.
37
2019/8/11
微观经济学 第七章 完全竞争理论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应用
税收影响
税收(补贴)经济学
税收负担 (补贴收益) 部分落在消费者身上, 部分落在生产者身上。
• 考虑定量税——每一销售单位征收一固定数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应用
供给限制
P
S’
供给被限制在 Q1 水平上;供给曲线变为 S’ 。
PS
A
D
B
P0
C
S
•消费者剩余- A - B •生产者剩余变化 A - C •无谓损失 = B + C
D
O
Q1
Q0
Q
31
2019/8/11
微观经济学 第七章 完全竞争理论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应用
供给限制
最低限价也称支持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 某种商品的最低价格。
• 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 • 支持价格的目的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农业。
16
2019/8/11
微观经济学 第七章 完全竞争理论
支持价格 P
P0 Pe
供给过剩
S 如果价格被规定不能
低于 P0,供给量将 上 升 到 Q2 , 需 求 量
P0
C
成本更大?
2019/8/11
O
微观经济学 第七章 完全竞争理论
D
Q0
Q
34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应用
进口配额与关税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13af6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68.png)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篇一: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综述1.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们总是以自身利益为行为的基本驱动力。
具体地说,它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成本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在给定的经济效益下追求所付出的经济成本的最小值。
“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行为体对相关经济状况拥有完全信息。
2.实证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实证分析描述了经济现象的“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的实际解决方式。
揭示了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析是研究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应该”,以及如何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一些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决策的依据,并检验如何满足这些标准。
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3.生产可能性曲线将生产契约曲线转换到以商品为坐标量的平面直角图上便可得到转换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生产产品x与y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曲线上的每一点必会满足mrtsclk=mrtsdlk。
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负;(2)可能性曲线对原点是凹的,即曲线从上到下越来越陡;(3)边际产品转化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是产品的边际转化率。
4.个人需求个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特定商品的数量。
5.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指所有消费者在特定市场和特定时间段内以各种可能的价格购买的两种产品的数量。
AP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的总结
![AP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c474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0.png)
AP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的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家庭、企业)之间的行为,以及市场机制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
下面是AP微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的总结。
一、供求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供给是指个体或市场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个体或市场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二、弹性: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高的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价格弹性低的商品或服务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
弹性的计算公式为变动的数量除以变动前的数量。
三、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果。
边际收益递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后,边际效应逐渐减少。
四、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产生了不有效率的结果。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五、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一些行业内存在的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六、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费用。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与企业规模相关的固定费用,变动成本是与生产数量相关的可变费用。
七、价格决策:企业的价格决策是根据供给、需求和成本来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价格接近边际成本。
八、收益最大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收益最大化。
收益最大化发生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点。
九、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企业雇佣劳动力的市场。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工资水平。
十、消费行为:消费者面临有限的收入和无限的欲望,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做出消费决策。
以上是AP微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的总结。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个体行为,揭示市场运行规律,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9-2020年《微观经济学》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9-2020年《微观经济学》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https://img.taocdn.com/s3/m/990e0db2c850ad02df8041a2.png)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9-2020年《微观经济学》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 以下不是直接影响需求的因素或条件是()。
[单选题] *A.价格B.偏好C.收人D.成本(正确答案)2. 需求定理表明()。
[单选题] *A.随着汽油的价格提高,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下降B.药品为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得到提高C.计算机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其需求量增加(正确答案)D.随着乒乓球价格下降,对球拍的需求量会增加3. 下列哪种情况不正确?()。
[单选题] *A如果供给减少,需求不变,均衡价格将上升B.如果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将下降C.如果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将上升D.如果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均衡价格将上升(正确答案)4. 以下各项都使手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除了()。
[单选题] *A.手表价格上升(正确答案)B.手表制造技术进步C.制造者预期未来手表价格下降D.制造手表的工人工资下降5. 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单选题] *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正确答案)C.需求量下降D.需求量增加6. 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互补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单选题] *A.商品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正确答案)B商品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商品A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商品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7. 市场均衡意味着()。
[单选题] *A.在某价格水平上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B.在均衡价格水平上,每一个买者都可以买到想买的数量,每一个卖者都可以卖出想卖的数量C.价格没有变动的趋势D.上述答案均正确(正确答案)8. 供给曲线的位置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
[单选题] *A.厂商预期B.生产成本C.技术状况D.三者都是(正确答案)9. 若政府规定最低限价,会使()。
[单选题] *A.过旺的需求得到抑制B.供给不足现象消失C.供过于求现象加剧(正确答案)D.供不应求现象加剧10. 若一条直线形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形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整理总结.docx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整理总结.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29d5cf3cc1755270622085d.png)
•生产理论Production Theory生产函数:常见的形式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对于其的应用,与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不仅如此,若,则为规模报酬递增、若,则为规模报酬不变、若,则为规模报酬递减。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示资本固定、劳动可变的生产要素。
劳动一般视为短期生产的变动因素、资本一般视为长期生产的变动因素。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o??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微观经济学整理总结(by Ray)上图解说重要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三者关系:见图(只要边际产量为正,总产量增加;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最大)应用:第II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两种可变成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类比无差异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在某种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一一类比需求的边际替代率一?一(表示用劳动替代资本)显然,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改点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重要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K律。
最后整理得:L 等成本线:既定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假定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价格即工资率为,既定的资本价格即利息率为,丿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
K???k则,。
进一步可得,?? ???? ????—―。
由此得出等成本线。
11 \上?.??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类比供求均衡•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在均衡点,有:一,进一步还有------------这表示: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aa470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0.png)
微观经济学总结微观经济学是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分析,研究经济系统内部各个经济主体的选择和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资源配置的科学。
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个体行为者被看作是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做出决策的理性经济人。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需求、供给、价格决定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
需求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消费者的行为,通过需求函数的分析,可以研究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供给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生产者的行为,通过供给函数的分析,可以研究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
价格决定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市场的均衡价格,通过需求与供给的交叉分析,可以确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理经济学方法和实证经济学方法。
数理经济学方法主要是运用数学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经济理论进行形式化的建模和研究。
实证经济学方法主要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经济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了解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经济政策和经营决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也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和经济行为规律,从而提高个人的经济决策水平和经济行动效益。
总体来说,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理解和解释个体经济行为的规律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规律,为经济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对个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具有指导作用。
微观经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经济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706418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d.png)
第一章一、经济学研究重点:〔稀缺——选择——决策〕1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展选择的科2.经济学研究主体〔个人——企业——政府〕二、.微观〔个人或家庭—资源配置—价格〕1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1)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居民户、厂商〕(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2.微观经济学的根本假设:〔1〕市场出清〔2〕完全理性〔3〕完全信息3.微观经济学的根本容〔1〕均衡价格理论〔2〕消费者行为理论〔3〕生产理论〔4〕分配理论〔5〕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三、宏观〔政府—资源利用—国民收入〕四、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两大根本问题1.资源配置问2.资源利用问题五、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1.均衡分析法2.边际分析法六.西方经济学的开展史1、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国富论"〕2、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宏观经济学〔凯恩斯〕4、新古典综合派〔萨谬尔森〕二市场均衡理论〔供求关系〕一、需求理论〔需求函数—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定理〕1、需求: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置的商品量。
2.需求表:*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之相对应的该商品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3 需求函数:(1)Qd = f〔P〕(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2)Qd = α-β〔P〕(线性需求函数)4 需求曲线:5 需求定理:(1)需求定律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商品的需求量随价格的上涨而减少,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注意:吉芬物品〔P增→Q增〕〔英国土豆〕(2)需求定律Ⅱ:在价格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与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动。
即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需求量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注意:①正常商品: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正方向变动的商品。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8f3a8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f.png)
微观经济学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企业和市场等微小经济单位行为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供求关系、价格理论、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等方面,探索个体经济行为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下面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内容涉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应用。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应和机会成本等。
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购买和销售关系。
通过供求关系的分析,可以研究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价格变动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边际效应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附加收益或成本。
通过边际效应的分析,可以确定个体在决策时的最优选择。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最好的替代品的成本。
通过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分析决策中的成本和收益比较。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包括供给与需求理论、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等。
供给与需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石,通过分析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可以确定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价格理论是研究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变动原因的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在决策中的偏好、需求弹性和消费决策的变异等问题。
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企业在生产决策中的成本和产出的关系,以及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涉及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和产业组织等领域。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因为信息不对称、外部性或公共物品等因素而无法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监管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并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产业组织研究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等市场形式。
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和企业在面对稀缺资源时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的运作。
通过供求关系、边际效应和机会成本等概念的分析,可以揭示个体经济行为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供给与需求理论、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等主要理论工具,可以对市场均衡、价格形成和企业行为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微观经济学总结
![微观经济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a181b6fd0a79563c1e726a.png)
1、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3、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生理原因:兴奋度递减。
心理原因:人性。
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4、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2)凸向原点(3)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否则越高。
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极其原因?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两种商品,维持效用不变,随着一种商品量的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原因:(1)对某一商品拥有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2)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所愿意放弃(3)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因此该曲线必定凸向原点。
6、收入效应?收入效应:因价格变化而带来的实际收入的变化,导致需求量的变化。
引起效用水平变化,表现为均衡点从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移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7、引致需求?(1).直接需求:产品市场,消费者为了直接满足自己的吃、穿、住、行等需要而购买产品的需求。
(2).引致需求:由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或者叫派生需求。
(3).联合需求或共同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的需求。
8、等产量线特征?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B.凸向原点。
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9、规模报酬:其他条件不变,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即生产规模扩大,所引起产量变动的情况。
1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小于某一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值时,边际产量会递减。
11、限制价格: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
支持价格【最低限价】: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
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
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
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
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
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微观经济学:以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经济行为。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居民户、厂商)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看不见的手)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论依据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基本假设资源稀缺、充分就业需求不足、存在失业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分析对象家庭、企业、市场国民经济总体研究中心市场价格国民收入主要目标个体利益最大社会福利最大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一、资源配置问题举例:原子弹与粮食生产组合粮食原子弹方式亿吨个A 0 15B 1 14C 2 12D 3 9E 4 5F 5 0一、资源配置问题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物品。
自由资源,经济资源。
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生产四要素人力--- 劳动 L财力--- 资本 K物力---土地 N (自然资源):一切自然资源智力--- 企业家才能 E (管理)3、资源稀缺(有限)性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
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
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
稀缺规律:商品一般是稀缺的,大部分人所需要的东西只能得到有限的供应,必须通过价格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分配。
资源稀缺的原因: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欲望是无限的6、生产选择中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从理论上说,机会成本是某资源改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由于信息不完全,只能是其它使用中能够获得的比较满意的选择。
二、资源利用问题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一、手段:边际分析法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增量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由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决定的。
*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
*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对函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
2.边际分析法的特点1.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
边际分析法研究微增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使经济理论精细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定量分析更严密。
2.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
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
3.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
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
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
3. 边际分析法的意义第一,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转变。
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有限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第二,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
第三,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
第四,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
推出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
第五,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Eg:下面哪一个是规范经济学的例子?()本世纪80年代的高额预算赤字造成了贸易逆差。
税收太高。
萧条时期,产出下降而失业上升。
在混合经济中,一个角色是市场,一个角色是政府。
三、均衡分析均衡即平衡,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作用在质点上的所有力的合力(或矢量和)为零时的状况。
经济学的均衡是指经济行为主体意识到进一步改变决策行为已不能获得更多利益,从而不再改变其行为的状态。
均衡分析就是假定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
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1. 局部均衡分析。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即假定某一变量只取决于本身的各相关变量的作用,而不受其它变量和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该种变量如何实现均衡。
局限在一个局部范围。
2. 一般均衡分析。
研究某一变量在各种条件和因素作用下,如何实现均衡。
不仅用于研究整个经济的价格和产量结构,而且用于研究经济运动的许多方面。
第五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作业:1、比较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2、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3、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4、什么是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5、分析说明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一、微观经济学鸟瞰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求均衡,无资源闲置(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
)经济人假设:即合乎理性的人的假定,以利己为动机,最小代价追逐最大利益(完全理性:个体的最优化行为)完全信息(能迅速获得各种信息)2.市场经济应具备的条件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价格调节经济3.价格机制价格的作用(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调节需求和供给;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1各类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2存在市场3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二、需求曲线1.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愿意——购买欲望”*“能够——支付能力”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注意:必须是一定价格水平。
2.需求表需求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之相对应的该商品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需求定理: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P上升,Q下降;P下降,Q上升。
比如,应对能源危机,减少汽油消费量的办法是提高汽油的价格4.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消费者偏好(嗜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政府的消费政策*导致需求增加的因素:商品本身价格下降;互补品价格降低;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增强;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5.需求函数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需求的数学表达式D=f(a,b,c,d,n)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Qd = f(P)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简化:*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其形式为:Qd = α-β(P)其中α、β为常数,α为截距,β为斜率倒数。
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1)需求量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
具体来看变动主体 价格P 其他因数 图形表现 需求量的变动Q 变化 不变 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D 不变 变化 整条曲线的位移7.需求定理的特例(1)吉芬物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P 上升导致Q 上升英国人吉芬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需求量却反而增加。
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原因:土豆涨价引起爱尔兰靠工资生活的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土豆,而不是买得更少。
(2)炫耀性物品由凡勃伦提出。
炫耀性消费:如果完全用价格来衡量需求程度,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
P下降导致Q下降Eg:手饰中的黄金与钻石;茅台酒价格;(3)表面上的“例外”a)在价格大变动时由价格预期引起的高价多买,低价少买。
“买涨不买落”。
b)在经济波动时,收入发生变化,价格高多买,价格低少买。
如黑白电视价格下降买的人少。
c)价格高的同种商品需求可能大于价格低的商品,如名牌商品与同种的非名牌商品;这应作二种不同的商品来对待。
三、供给曲线1.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愿意--- 供给欲望”“能够--- 供给能力”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
2.供给表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用数字表格的形式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P上升,Q上升P下降,Q下降4.影响供给的因素:厂商的目标;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的变动;政府的政策*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使供给量减少。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5.供给函数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作为因变量,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即供给函数。
即供给的数学表达式:S=f(a,b,c,d,n)a,b,c,d,…n代表上述影响供给的因素。
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线性函数:Q s = --δ + γ(P)6.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1)供给量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增加(2)供给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