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
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2024年,全球资源的紧缺问题进一步加剧,资源枯竭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挑战,不少城市不得不采取转型发展的措施,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进行总结。
首先,在资源枯竭的压力下,城市开始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此前,城市经济主要依赖于传统工业,耗能高、污染严重,然而面临资源的枯竭,城市不得不转变发展方式。
2024年,城市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很多传统工业企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兴环保产业的涌现。
绿色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同时,在城市建设方面,2024年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城市开始推进循环经济的建设,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利用、废弃物处理等产业。
在建筑方面,城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节能建筑的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城市还大力推进公共交通的建设,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明显改善,污染排放量大幅降低。
在生活方式方面,2024年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被广泛接受。
城市居民开始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倡导低碳出行、绿色饮食等生活方式。
城市政府通过教育宣传、政策引导等方式,不断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并鼓励居民参与到资源节约的行动中来。
城市居民逐渐意识到资源是有限的,开始主动参与到资源循环利用、废品回收等活动中来。
然而,2024年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部分居民对于绿色转型发展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入,对于绿色产品的接受度不高。
城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绿色意识。
其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城市政府需要寻求外部资金支持,加强与企业、金融机构的合作。
此外,政策配套不完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建立一系列支持绿色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从法律层面保障绿色发展。
2023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
2023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近年来,由于全球资源的严重枯竭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纷纷着手转型发展,以应对资源枯竭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威胁。
作为世界上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之一,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重大挑战,2023年,我国大力推动了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发展工作。
以下是对该工作情况的总结。
一、政策支持方面2023年,在国家层面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
首先,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为资源枯竭城市提供了资金支持。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和创新机构参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包括减税和优惠政策、专项资金支持等。
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2023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政府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绿色产业,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资源枯竭城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例如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举措使得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有效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2023年,政府加大了对资源枯竭城市的环境保护投入,对排放严重的企业进行了严格的治理和监管。
同时,政府还推动了生态修复工作,在资源枯竭城市周边建设了大量的生态公园和绿化带,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2023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亟需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政府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资源枯竭城市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项目。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包括给予人才优厚的待遇和奖励,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资源枯竭城市参与转型发展工作。
五、社会参与和市场化机制方面2023年,政府还积极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与社会参与和市场化机制相结合。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调查
资源城市转型调查文/本刊记者朱娅琼杨海霞《中国投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近些年,我国有2/3的矿山进入了中老年期,1/4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已经集中显现。
时不我待,2007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12个国家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
本刊获悉,第二批转型试点名单已经上报至国务院。
资源型城市转型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对于已经枯竭的城市,国家出台了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在内的一系列政策。
从长远看,关键是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近期重点工作是抓好产业转型升级。
2008年岁末,《中国投资》记者赶赴辽宁阜新、河南焦作、内蒙古白云鄂博等地,大量采访当地官员和企业家,深入调查资源城市转型思路、实践经验和遭遇的困难。
本刊还采访沈镭、肖金城、王青云等参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决策的核心智囊,深入探讨资源城市困境的成因以及未来的转型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彭会军在接受《中国投资》专访时指出:“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也没有现成国内经验可循,需要不断探索,以新思路、新机制、新体制解决问题和矛盾”。
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破解转型难题专访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彭会军文/本刊记者朱娅琼“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项新课题。
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也没有现成国内经验可循,需要不断探索,以新思路、新机制、新体制解决问题和矛盾”。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彭会军表示。
距我国设立首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转眼已过7年。
这些年来,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日益重视,相关政策接连出台,有利推动了转型工作的良性发展。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资源枯竭是指一个城市在长期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其原始资源储备枯竭完全或快速减少,以至于无法继续依赖该资源为支撑进行经济发展的状态。
资源枯竭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城市开始进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即通过转型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资源枯竭城市在资源枯竭后通常会陷入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因此,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并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是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资源枯竭城市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这个规划需要明确指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主导产业,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例如,如果一个资源枯竭城市决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那么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其次,资源枯竭城市需要搭建一套完善的产业体系。
在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城市必须寻找新的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
为此,可以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培育本地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等方式来发展新的产业。
同时,资源枯竭城市还需要加强现有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三,资源枯竭城市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资源枯竭城市而言尤为重要。
为了吸引人才,资源枯竭城市可以通过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培训和教育机会等措施来吸引人才。
同时,资源枯竭城市还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培养适应新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第四,资源枯竭城市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资源枯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造成的,因此,资源枯竭城市在转型发展工作中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提倡节约用水和能源等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挑战。
阿尔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探索_对伊春_白山等城市的考察报告
2009年第10期调查归来NORTHERN ECONOMY□/刘建东李晓雪阿尔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探索———对伊春、白山等城市的考察报告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这些城市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
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在2008、2009年审批了2批44座资源枯竭城市。
在内蒙古兴安盟发改委的积极申报和努力争取下,2009年3月5日,阿尔山市被国家审批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也是自治区唯一入选城市,这是兴安盟在争取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
为了用好用足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优惠政策,兴安盟发改委牵头由阿尔山市政府、阿尔山市发改委组成调研组前往黑龙江省伊春、吉林省白山等城市学习考察。
通过座谈和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学到很多成功经验,对促进阿尔山市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快经济、社会、生态等全面转型有很多有益启示。
一、基本情况根据阿尔山市现有资源优势及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考察组选择了可供借鉴的三座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吉林省白山市、湖南省张家界市进行考察。
黑龙江省伊春市、吉林省白山市是国务院审批的第一批资源枯竭城市(森工类),这两座城市的资源优势和兴安盟的阿尔山市极其相似。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腹地,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132万。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行政区划面积17485平方公里,总人口133万。
张家界市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旅游城市,在旅游景区建设、打造城市品牌等方面值得阿尔山市借鉴。
二、启示(一)生态为先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第一要务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腹地,森林覆盖率为83.4%,是黑龙江、松花江的水源涵养地,对黑龙江省及东北地区起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分析调查报告[推荐]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分析调查报告[推荐]第一篇: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分析调查报告[推荐]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分析调查报告调查时间: 2008年7月13调查地点:辽宁省沈阳市调查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人:李栋 7月25 日—日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所以也有专家称此类型之资源型城市为“资源衰退型城市”。
一般可使用当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当初测定总量之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五年之城市就可将其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众所周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在许多情况下,是以牺牲人民生活环境和利益为代价,沉重的历史欠账成为今天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羁绊。
面对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转型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东北工业分布的特点近年来,东北工业在全国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迄今为止,东北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全国工业经济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截至2002年,东北三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82家,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2%;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546.8亿元,共拥有资产16688亿元,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6%和8.8%。
东北地区土地辽阔肥沃,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旅游资源独特。
东北三省人民勤劳智慧,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愿望迫切强烈。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建国以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面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东部沿海地带新兴工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东北的工业企业由于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担和行业的特殊性等原因,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工业基地在新形势下的顺利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发展,受益于国家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未能抓住机遇,像上海、青岛、武汉等老工业基地一样在改革开放和改造调整方面取得突破。
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与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
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与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研究方案: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与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型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资源型城市开始转型发展,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和动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与转型发展的调研,分析资源枯竭的原因与影响因素,探讨转型发展的策略和模式,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收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了解资源枯竭与转型发展的研究现状,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实地调研:选择若干个资源型城市作为案例,深入了解其资源状态、发展现状和转型计划,与当地官员、企业家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和调查,获取直观的一手资料。
3. 数据采集与整理: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设计相关问卷或调查表,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状况、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采集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剖析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模型检验研究假设,得出结论并推断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与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
5. 结果呈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将研究所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编撰研究报告,以文字、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现研究成果。
三、方案实施针对研究步骤中提到的实地调研和数据采集,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源型城市进行研究。
以某一资源型城市为例,实施如下调查活动:1. 实地调研:a. 通过联系当地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初步调查,了解城市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等相关情况。
b. 在实地调研中,与当地官员、企业家和专家面对面交流,采访和询问问题,了解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计划等。
c. 在调研过程中,可以观察和记录城市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情况、环境状况以及转型发展的实施情况。
2. 数据采集: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或调查表,对城市的资源利用、环境影响、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采集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a. 资源利用:调查城市主要资源的产量、消耗量、利用效率等,分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态。
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2篇)
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枯竭问题逐渐显现。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城市开始进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
本文将对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源枯竭城市现状分析:在过去几十年间,许多城市大量依赖矿产资源和化石燃料等有限资源的开发,使得这些资源逐渐耗尽。
随着资源的减少,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临巨大压力。
许多城市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和经济困境等问题。
2.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策略:为应对资源枯竭问题,许多城市制定了转型发展策略。
首先,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
城市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积极引进科技创新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另外,城市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3.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案例分析:以某资源枯竭城市为例,该城市在2024年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工作。
首先,该城市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建立了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对城市的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推动了环境治理工作的透明化和标准化。
其次,该城市注重科技创新,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技术水平。
另外,该城市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4.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治理环境污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其次,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意味着经济结构的重组和产业的转型,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另外,一些传统产业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困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doc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党的xx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xx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黄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地位重要、贡献很大黄石市是以本地铁矿、铜矿、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生产钢、铜、水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资源型城市。
黄石于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
毛主席曾于1953年、1958年两度亲临黄石,察看了冶钢生产现场和大冶铁矿。
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
(一)黄石的历史地位重要。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石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大批项目布点黄石。
进入80年代,黄石成为全国科技体制等几项改革的试点城市。
90年代被定为沿江开放城市。
我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黄石作为大城市和鄂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规划发展。
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黄石是湖北经济发展金三角重要支点,随后又把黄石作为全省一特五大中的大城市来规划。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将宜昌、襄樊、黄石等中等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
XX年,在省政府批准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将黄石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二)黄石的区位优势明显。
黄石是国家134个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国家运输主动脉沪蓉高速穿城而过,106、315国道在黄石交汇,武九铁路贯穿黄石,把华中、华东路网连成一体。
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两个5000吨级的外贸码头与其它泊位一起,货运年吞吐量仅次于武汉。
未来5年将形成一条长江、两条铁路大动脉(武九线连接京广、京九铁路)、三座大桥、三条高速公路(沪蓉、大广、杭瑞)、三大物流园区(花湖、罗桥、棋盘洲)的交通和物流格局。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54104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党的xx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xx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黄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地位重要、贡献很大黄石市是以本地铁矿、铜矿、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生产钢、铜、水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资源型城市。
黄石于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
毛主席曾于1953年、1958年两度亲临黄石,察看了冶钢生产现场和大冶铁矿。
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
资源型城市调研报告
我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研究省委办公厅调研组白银、金昌、嘉峪关、玉门四市是我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09年四市人口占全省的10.4%,GDP占全省的20.9%,大口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12.9%,四家主要企业上缴税收占全省税收收入的10.2%。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四市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四市转型过程中伴生社会问题的研判和解决,不仅直接影响着这些城市的平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最近,我们结合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精神,就此深入到四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转型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由于四市发展阶段、资源余量和城市规模的不同,面临的社会问题也不尽相同,有些问题在一些城市已经凸现,而在其它城市仍处于隐含孕育之中;有些问题在这个城市表现得较为严重,在那个城市就相对较缓和。
但总的看来,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具有鲜明的共性:一是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随着资源型城市主导资源开采的日益减少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企业在改制和关停破产过程中造成大量职工下岗失业,仅白银、玉门两市就有5.5万名职工下岗。
玉门市老市区除油田职工以外的城镇人口12316名,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无业人员就有6265名,比例高达50.8%。
白银市现有各类失业人员3万多人,每年新增城市劳动力1万多人,而该市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只能保持在1万人左右,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金昌、嘉峪关两市虽然处在企业发展的高峰期,下岗职工较少,但由于资源型城市“一大主导”下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也很大。
如在就业情况较好的金昌市,包括金川公司职工在内的20多万城镇人口中,仅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有4400多名,就业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二是社会保障负担沉重。
随着资源型城市可开采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企业效益逐渐下滑,城市财政收入因税源单一而减少,无论是职工个人、企业还是政府,缴纳和统筹企业职工各类社会保险金的压力都比较大。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分析调查报告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分析调查报告调查时间: 2008年7月13日—7月25日调查地点:辽宁省沈阳市调查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人:李栋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所以也有专家称此类型之资源型城市为“资源衰退型城市”。
一般可使用当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当初测定总量之70%以上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五年之城市就可将其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众所周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在许多情况下,是以牺牲人民生活环境和利益为代价,沉重的历史欠账成为今天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羁绊。
面对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转型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东北工业分布的特点近年来,东北工业在全国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迄今为止,东北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全国工业经济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截至2002年,东北三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82家,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2%;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546.8亿元,共拥有资产16688亿元,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6%和8.8%。
东北地区土地辽阔肥沃,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旅游资源独特。
东北三省人民勤劳智慧,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愿望迫切强烈。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建国以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面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东部沿海地带新兴工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东北的工业企业由于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担和行业的特殊性等原因,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工业基地在新形势下的顺利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发展,受益于国家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未能抓住机遇,像上海、青岛、武汉等老工业基地一样在改革开放和改造调整方面取得突破。
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调研报告
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调研报告一、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资源型城市是随本身丰富的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
我国存在较多的资源型城市。
据统计中国现有矿业城市178座,占到全国城市总数的1/4以上。
这些矿业城市按其开采年限,可分为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种情况。
其中有29座城市发展时间不足20年,属于幼年期矿城;有131座城市建市在20-50年之间,步入中年期;还有18座城市建市时间超过50年,进入了老年期。
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力和生活方式,一个城市亦然。
也有其少年、中年和老年,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矿业城市中,有1/10的城市矿产资源开始枯竭,如辽宁的阜新市、甘肃的白银等,已经亮起红灯,开始了从资源丰富型城市向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滑落,开始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急需转型,重振雄风。
资源枯竭的定义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情况。
按此分类,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划分为发展型、警戒型和危机型三类。
其中第一类约有20多个,正在成长,前途风光:第三类也约有20多个,日子十分难过;其余的都在第二类之列,再过10-15资源开始枯竭,属于眼下不急,马上就难过的境地。
全国有95座高度依赖矿业的资源型城市,其中58座是煤城。
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解决好认识、规划和环境和调产问题。
资源是资源型城市的立身之本。
资源型城市过去得以笑傲天下,依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所谓人无我有。
比较那些资源缺乏的地区,相对来讲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
但是,正因为如此,资源型城市大多依赖资源的开发,只是在扩大资源开发规模上想的办法比较多,在资源的深度加工上作的文章少。
对本地优势资源以外的产业涉猎更少。
过分依赖资源,靠山吃山的想法和做法都非常有市场,并且显得十分合理和可行。
可是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他的可利用程度也是受到限制的,。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汇报(共6篇)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汇报(共6篇)第1篇: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目前,我国也开始面临这一难题,且问题越来越突出。
鉴于转型工作的复杂性、综合性,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已有转型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提出了系统对策建议。
改善宏观调控一是成立专司部门。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问题。
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时尽管具体做法不一,但都成立了专门领导和协调转型的机构。
我国可考虑由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共同成立“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与政策办公室”(也可考虑对国家振兴东北办或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进行职能扩充)。
二是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并可考虑立法保障。
由国家专司转型的权威机构来制定和实施经济转型规划和区域振兴规划。
首先,这种高层次机构可以兼顾利益、协调各方采取行动;其次,可以避免地方政府制定转型规划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和任期制下出现的非连续性;最后,能突破地方政绩观和地方利益集团的束缚,及早进行科学规划,做到未雨绸缪。
另外,鉴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在我国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举措,不只是资源型城市的局部问题,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立法将转型纳入法制轨道,强化保障机制。
三是在产业政策、财税金融、环境生态、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给予倾斜性支持。
鉴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要取得转型的真正成功,必须打政策组合拳和注意措施的综合配套。
调整产业结构一是淘汰落后资源产业,即主动退出那些成本高、环境污染重且没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
二是改造传统产业,即对仍具竞争优势的传统资源产业积极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升级。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并不意味着要全部放弃传统资源产业。
对仍具竞争优势的传统要利用先进的科技对其改造,使其升级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资源枯竭是指城市所依赖的主要资源逐渐枯竭或减少,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采取了转型发展策略。
本报告旨在调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并分析其成效和面临的挑战。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在选择调查对象时,我们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分别是A市、B市和C市。
在每个城市,我们随机选择了500名居民和100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三、转型策略在调查的三个城市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A市在资源减少后,转向发展新兴产业,如科技和创意产业。
B市则选择了城市再生和旅游业发展作为转型方向。
C市则采取了多元化发展战略,包括发展农业和服务业,并在环保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转型成效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转型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在A市,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吸引了人才和投资。
B市的城市再生项目改善了城市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C市的多元化发展策略使其减少了对单一资源的依赖,并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五、面临的挑战然而,调查结果也显示出一些转型中的挑战。
在A市,新兴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长远可持续性仍然存在疑虑,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仍然较慢。
B市的城市再生项目虽然改善了城市环境,但在旅游业发展上仍然面临竞争压力和季节性波动的困扰。
C市在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和资源管理的复杂性,仍然存在风险。
六、建议为了更好地应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挑战1.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转型的速度和质量。
2.开展城市规划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综合利用城市的资源,发展多元化产业,降低对单一资源的依赖。
4.提高资源管理和保护意识,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和资源。
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
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总结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资源密集型城市,资源枯竭的问题愈加严重。
____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旨在通过转型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政策推动2024年,中国政府对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首先,通过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引导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并扶持新兴产业企业在资源枯竭城市投资和发展。
另外,政府还加大了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了环境监管和治理,通过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法规,推动资源枯竭城市实施绿色发展。
二、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加大了对传统资源产业的淘汰和转型力度,推动资源枯竭城市的优势产业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其次,通过引进外资、对接国际高端技术,推动资源枯竭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绿色发展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首先,加强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推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加强了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和培训,提升了资源枯竭城市的环境质量。
另外,通过加大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力度,推动资源枯竭城市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城市规划与建设2024年,资源枯竭城市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整。
首先,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合理规划,优化了土地使用结构,推动城市用地的增效利用。
其次,在城市交通建设方面,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建设,提升了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另外,通过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市容环境的改造和提升,提高了资源枯竭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164Report The Progress In Work And Life, Including The Recent Work Situ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Feedback On Problems, And The Deployment Of The Next Stage Plan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正式样本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报告资料可用在工作生活中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汇报进度,汇报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反馈,下一段计划的部署,以保证计划有效地进行。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党的xx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xx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黄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地位重要、贡献很大黄石市是以本地铁矿、铜矿、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生产钢、铜、水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资源型城市。
黄石于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
毛主席曾于1953年、1958年两度亲临黄石,察看了冶钢生产现场和大冶铁矿。
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
(一)黄石的历史地位重要。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呈现一定的积极态势,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1. 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通过引进新的技术和产业,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替代。
一些城市在能源、环保、农业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成功实现了资源转型。
2. 转型产业的兴起。
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发展出一些特色产业,如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逐渐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3.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一些城市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公共交通、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城市的发展能力和吸引力。
然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仍面临以下挑战和问题:
1. 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
虽然一些城市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结构升级,但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依赖性强的问题。
只有通过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
2. 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困难。
资源枯竭型城市通常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因此,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
3. 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压力。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涉及到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问题,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处理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综上所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呈现出积极态势,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解决好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YT-FS-1364-19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党的xx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xx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黄石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地位重要、贡献很大黄石市是以本地铁矿、铜矿、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生产钢、铜、水泥、能源为主导产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资源型城市。
黄石于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
毛主席曾于1953年、1958年两度亲临黄石,察看了冶钢生产现场和大冶铁矿。
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
(一)黄石的历史地位重要。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石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大批项目布点黄石。
进入80年代,黄石成为全国科技体制等几项改革的试点城市。
90年代被定为沿江开放城市。
我省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黄石作为大城市和鄂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来规划发展。
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黄石是湖北经济发展“金三角”重要支点,随后又把黄石作为全省“一特五大”中的大城市来规划。
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将宜昌、襄樊、黄石等中等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大城市。
XX年,在省政府批准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中》,将黄石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二)黄石的区位优势明显。
黄石是国家134个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国家运输主动脉沪蓉高速穿城而过,106、315国道在黄石交汇,武九铁路贯穿黄石,把华中、华东路网连成一体。
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两个5000吨级的外贸码头与其它泊位一起,货运年吞吐量仅次于武汉。
未来5年将形成一条长江、两条铁路大动脉(武九线连接京广、京九铁路)、三座大桥、三条高速公路(沪蓉、大广、杭瑞)、三大物流园区(花湖、罗桥、棋盘洲)的交通和物流格局。
(三)黄石的产业基础坚实。
19世纪末,两湖总督张之洞在黄石建立大冶铁矿,由此谱写了近代中国冶金工业的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就在黄石集中投资新建和扩建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使黄石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经过建市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黄石已形成包括冶金、建材、能源、服装、机械、化工、医药等14种主导产业在内的工业门类,拥有2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5家百年老厂、10家上市公司(其中5家借壳上市),拥有工业产品5000多种、中国名牌5个、中国驰名商标5件、湖北名牌50个。
(四)黄石的历史贡献巨大。
据统计,建市以来,黄石累计向国家提供铁矿石1.9亿多吨、铜精矿(含铜金属)75万吨、原煤7000多万吨、各种非金属矿5.6亿吨;累计产钢3000多万吨、铜300多万吨、水泥1.38亿吨。
1990年前,黄石一直是武汉的“粮仓”,武钢70%的铁矿石和武汉市70%的生产生活用煤均由黄石提供。
截止目前,黄石累计上交利税270亿元,加上统配价差,黄石工业累计为国家贡献约350亿元左右,相当于国家同期投入的6倍。
二、黄石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积极探索和主要成效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是黄石历届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一项工作。
早在1998年12月,黄石市委就确立了“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三大历史性跨越”的奋斗目标,即经济发展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城市发展由中等工业城市向现代化大城市跨越、人民生活由整体脱贫向小康生活跨越。
党的xx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黄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构筑多元产业格局为重点,加快发展接续产业,在推进城市转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体制活力和发展动力。
上世纪90年代末,黄石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方向,集中两年左右时间对600多家中小企业整体实行了改组改制。
“十五”以来,黄石又将企业改革的重点转变到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上来,通过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施并购重组,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体制机制和投入问题。
目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任务,有近30户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攀靠瑞士豪西蒙、香港中信泰富、美亚集团、中铝集团、青岛啤酒、宝钢等10多家大公司、大集团,盘活存量资产200多亿元。
同时,对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所办学校、医院、公安等社会职能,采取资产重组、出让改制、财政补贴、整体移交等多种办法,进行了全面剥离,共剥离企业办社会100多家,涉及在职和离退休人员3万多人,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创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优势。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黄石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对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整体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产能和产业配套能力明显提高。
“xx”以来,累计投入800多亿元,先后实施了1300多个重大技改和产业链延伸加工项目,努力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分依赖。
同时,围绕打造“千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和“千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目标,引导传统产业实现集群发展。
在推进替代产业开发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突破性发展以工业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实施了国家矿山公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等清洁型工业,目前拥有各类装备制造企业220多家,其中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0多家;“xx”以来兴办了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
与此同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也保持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整治,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xx”以来,黄石先后投资近60亿元,实施了400多个污染源治理项目,同时实施了一批重点水域、山体、矿区生态建设工程,加大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力度,关闭开山塘口近百处,绿化整治4.53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四个和十个专项治理”,累计淘汰水泥产能400多万吨,淘汰落后发电能力29.2万千瓦。
同时,围绕矿山废弃物再生资源化,重点开展了对生产排放的煤矸石、矿山尾矿、“渣、灰、气、液”的综合利用,目前各大中型资源型企业每年排放的400多万吨钢渣、铜渣、煤矸石、化工渣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万元gdp综合能耗由“xx”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左右,下降到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左右;城区二级以上良好天气达到300天以上。
(四)大力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着力推进城市转型。
黄石始终把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以招商增加就业,以创业推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以政府援助扶持“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就业。
“xx”以来,共开发就业岗位10万多个,新增创业成功2万多人,带动就业7万多人,市本级零就业家庭已基本消除。
积极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构建了“五保合一”与城乡低保有机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建立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积极为城市特困群体解决住房难问题。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先后实施了100多个社会发展重点项目,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
继去年大冶市被国家列入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之后,今年3月,黄石市进入了全国第二批32个试点城市之列。
黄石市委、市政府思想高度统一,行动非常迅速,已经启动了资源城市转型有关工作,正在按“八个一”的要求组织实施,即成立一个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制定一个转型工作方案,编印一套《资源型城市转型相关政策汇编》,编制一个转型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出台一个意见,建立一个转型项目库,建立一项市厅合作机制,搭建一个新的转型融资平台。
黄石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发展战略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转型为根本,全面带动城市功能转型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黄石建设成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示范城市。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黄石的影响及原因分析由于矿产资源逐渐枯竭以及长期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严重影响了黄石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XX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黄石这个资源型城市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生产和效益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进入去年9月份以来,受价格、市场双重影响,占黄石工业总量65%的钢铁、有色两大主导产业和部分重点企业受到较大冲击。
新冶钢和有色两家企业预计今年工业产值掉产70亿元左右。
二是财政收入大幅下降,财政经济形势非常严峻。
从去年11月份开始,黄石财政收入出现近XX年来从未有过的当月同比下降的问题。
今年元至4月,同比下降22.85%。
加上今年结构性减税和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财政经济面临保基本运转的严峻挑战。
三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由于部分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预计全年黄石新增就业岗位较上年减少7000多个;返乡农民工已达6万多人;同时每年需消化的城镇劳动力在7万人以上,今年就业压力将更加突出。
由于资源型企业多、老企业多、困难企业多,部分企业社保缴费能力不足,少数企业根本无力缴费。
去年全市实收保险费平均增长速度为18.41%,而养老金支出平均增长速度为22.58%,社保收支倒挂。
国际金融危机对黄石的影响和冲击比我省其他同类城市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黄石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存在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和机制性矛盾和问题是最直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