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钢筋难点问答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
2005-4-21-W悬挑梁1:一框架一段带悬挑梁,悬挑端不是bXh1/h2的型式,而是和框架梁截面一样,而悬挑端长度符合图集66页C图.问悬挑端是否需要上部纵筋弯下?DF1、“不是b*h1/h2型式”的悬挑梁,其做法同“b*h1/h2型式”的悬挑梁。
也就是说,悬挑端上部中间的纵筋该“弯下”的时候就要弯下。
2、另外注意:那些“伸到尽端弯90度直钩的悬挑梁上部纵筋”,其直钩应该一直弯到梁底。
——陈青来教授说过,标准图集有所谓“图形语言”。
你看在“C图”中,上部纵筋的直角弯是一直通到梁底的(同时必须满足≥12d :注意,一般是取“大于号”——当“通到梁底”时)。
2005-4-28-W板扣筋04G101-4第25页对板扣筋的直弯钩长度好像作了硬性规定,值为a=h-15,即板厚度-15保护层厚度,以后我们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是否就控照图集的规定来进行计算?请陈教授指教.谢谢.DF1、是的。
就是按“板厚-1倍的保护层厚度”进行计算和施工。
(让扣筋的腿直接站在模板上。
)2、注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时,板保护层为20mm——04G101-4图集好像没有考虑到这个情况。
就这个问题,我曾经和陈青来教授交换过意见:2005.1.20(CDF)请教青来教授:扣筋的“腿长”问题1、04G101-4图集第25页给出了扣筋“腿长”的计算公式:a = h - 15 (其中 h 为板厚)2、该计算公式是否应理解为a = h - 板保护层?因为,如果混凝土为“C20”,则应该是 a = h - 203、以前在本论坛上争论了一阵的扣筋“腿长”问题似乎有了定论了。
但是,青来教授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采用了 a = h - 板保护层?而不是 a = h - 2 * 板保护层?2005-1-24 21:24:18(qlchen):减一个保护层,扣筋支在底摸上,起支撑作用。
如果再做细规定,可"隔一支一",中间一根弯钩5d。
16G101平法的10个问题解析(值得收藏)
16G101平法的10个问题解析(值得收藏)1、剪力墙竖向钢筋在楼板顶面上下间距不同时的钢筋搭接构造2、框架梁下部纵筋不能在框架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框架梁下部纵筋不能在框架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第79、80、81、82页),众所周知,框架柱截面边长总是大大于框架梁的截面宽度,所以在节点外的梁宽度范围内都可以连接的话,在柱中连接和锚固更加不成问题。
那么框架梁下部纵筋不能在框架柱内锚固时究竟指的是什么情况?什么叫做不能?有300斤的担子,我只有100斤的力气,我就不能挑起300斤的担子。
有5m宽的河沟,我只有跳过2m宽的能力,我就不能跳过5m宽的河沟。
只有6m长定尺的钢筋,就不能在7m净长的框架梁两头同时锚固到柱子;只有9m长定尺的钢筋,就不能在10m净长的框架梁两头同时锚固到柱子;只有12m长定尺的钢筋,就不能在13m净长的框架梁两头同时锚固到柱子。
在节点外连接不是最好,只是情非得已。
3、坡型双柱独立基础顶部配筋怎么放置?坡型双柱独立基础顶部配筋怎么放置?问题:我请教关于11g101-3第61页双柱独立基础顶部配筋的问题,当双柱独立基础为坡型时顶部钢筋尺寸怎么确定,是否按坡顶尺寸?(因为设计说明按图集做,而图集上说按具体设计????无解了)回答:结合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16页、18页和61页,我们以18页的3/4/5轴3个双柱联合基础以及16页图2.3.6-1的详细图标注,柱子500*500,偏轴线=120+380,柱间净长度l0=1800-2*120=1560mm,设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查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54,设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为HRB400兆帕级钢筋时,非抗震锚固长度=35d,35*18=630mm,11根长钢筋每根长度=1560+2*630=2820mm,长钢筋的间距100,所以短钢筋(分布钢筋)的长度=100*(11-1)+2*35=1000+70=1070mm,短钢筋(分布钢筋)的根数=(2820-2*35)/200取整+1=15,讨论:根据这样的计算结果,如果双柱联合基础采用坡形,顶部排筋就出现状况,不是一般性,坡形基础顶面为柱外皮外移50mm,那么长短筋均会超出基础顶面,所以提请设计注意,您如果要在双柱联合基础顶面配筋,你得采用阶形,不宜采用坡形。
钢筋平法常见问题的答复
钢筋平法常见问题的答复1、06G101-6P45第三条如ex尺寸大,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答:图集中注解第5条已经明确规定了水平为X方向,垂直为Y 方向,而且图示也已经非常清晰了,ex 指的是x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ey,指的是y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二者要判断大小,哪个值大,哪个方向的钢筋就放置在下。
2、06G101-6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04G101-3P29不同,为什么?答:06G101-6和04G101-3所涉及的基础类型不同,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在新的图集中也考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像柱的插筋构造也是有区别的。
3、06G101-6P53柱宽基础梁时,加腋筋竖筋如¢[B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还是仅图上示意根数?答:在加腋的这个位置,布置的是钢筋网片,如果只是图上的3根,那要200的间距干嘛!只是在计算的时候La长度范围是不用布置的,图示主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这一段距离是锚固了。
而且伸入相邻的基础梁,想布置钢筋也比较费事了,梁里面多的是钢筋。
4、06G101-6P61柱顶纵筋在承台内的锚固应伸至承台顶?答:图集中注解第3条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只要伸入承台内的长度满足Lae和35d的要求就可以了,这个和柱的钢筋要到顶是不一样的。
桩和承台都是基础构件,承台是为了扩大受力截面,更好的承载上部构件,如果桩足够大的话,就没有必要设置承台了。
5、06G101-6 P51页,内容是否与04G101-3的内容相同?还有其他的内容,是否也相同?答:这个是不同的,看图的时候要仔细,非贯通纵筋在-3中取值除了L0/3以外,还有一个a值来控制的,在-6中没有这个控制条件了。
其它的内容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仔细阅读即可。
6、06G101-6中是否是取消04G101-3中对a=1.2la+hb+0.5hc的规定?答:06G101-6中的基础梁在取值的时候是没有这个控制条件,但是,这不代表取消03G101-3中的相关规定,这本图集包含的内容是独基、条基和桩承台,这些和筏板基础是不同的,两本图集可以对照进行学习,但是,不能否定对方的内容。
03G101平法常见问题答疑
10、梁上部钢筋中(2B20)标识的钢筋在遇到有悬挑梁时,如何处理?是将支座钢筋延伸还是布置(2B20)钢筋.(悬挑梁上部未配置有钢筋)
4、抗震框架梁的底筋能搭接吗?在哪个位置搭接?
答:抗震框架梁的底筋是可以搭接的,只要不在梁下部跨中位置就可以了。
5、箍筋两个弯钩的总长度应该是多少倍d?
答:箍筋两个弯勾如果是135度,抗震的情况下是11.9d,不抗震的时候是6.9d。
6、当暗柱过长时,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是否应当伸至暗柱端或考虑与暗柱箍筋搭接? 答:不管暗柱有多长,暗柱都属于墙的加强,它是墙的一部分,不是墙的支座,所以应该伸至暗柱的端部,不可以搭接。
答:这个直接取12d就可以了,L的下部钢筋支座处属于受压区域,和框架梁不同,250mm指的是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9、板负筋的分布筋与另一方向的负筋搭接长度是多少?
答:分布筋的功能是使主筋绑扎成网,浇捣混凝土时主筋位置不发生偏离。另一功能是提高主筋的连接长度。具体的取值范围,平法中没有明确,一般取150mm即可。
7、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与圈梁,哪个是支座?
答:在砖混结构中,二者都属于整个建筑物的构造加强构件,柱肯定是梁的支座,但是,在实际作用的时候,砖混结构中主要的承重构件是墙不是构造柱,所以,这种关系不像框架结构那么明显。
8、非框架梁L的底筋锚固长度是12d还是按03G101-1第33页第3点: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少于250mm?
2、框架梁或梁截面较大时,拉筋的构造应如何设置?(当设计者无规定时)
答:如果布置侧面构造钢筋或抗扭钢筋的时候,梁需要布置拉筋,拉筋的规定在平法图集中已经非常明确了,直接看03G101-1 P62注解第4条。
3、桩头已镶入承台处,桩顶的承台钢筋是否需考虑保护层?
关于平法使用中易忽视问题之我见
关于平法使用中易忽视问题之管见近年来通过对平法相关理论和平法图集的学习,结合现场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接触平法不多,初涉施工管理工作的年轻管理者来说。
对于平法中未涉及的或实际工作中易歧异理解或忽视的问题,就我所掌握或理解的进行汇总,下面按结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做一些简要的介绍:一、基础部分1、筏形基础梁的锚固问题:在筏形基础中,基础梁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框架柱的支座。
因此,基础主梁(直接支承框架柱的基础梁)的钢筋(纵筋与箍筋)应在节点区连续布置;基础次梁(以基础梁为支座的基础梁)的钢筋应锚固在基础主梁中(可参考框架梁的锚固方式,但应注意其上下钢筋受力性质正好相反)。
筏形基础板尽端钢筋弯钩直段应≥12d,当板的上部与下部均配置钢筋,且两侧未用钢筋封闭时,应采用拉筋将板进行封边处理。
2、基础柱、梁上柱的一般锚固问题: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对于特厚基础(2米以上)在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满足锚固长度即可。
3、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的箍筋的设置问题:按要求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要求加密。
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砼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
4、基础梁、地梁的构造腰筋的锚固问题: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锚固。
若无设计要求时,可按框架梁的构造腰筋〔≥0.4 La(LaE);弯钩15d〕处理。
二、梁、柱部分1、抗震kz纵向钢筋的非连接区和一般连接构造的规定问题:柱纵筋非连接区的概念——所谓“非连接区”就是柱纵筋不允许在这个区域之内进行连接。
无论绑扎搭接连接、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都要遵守这项规定:a、基础顶面以上有一个“非连接区”,其长度是≥Hn/3(Hn是从基础顶面到顶板梁底的柱的净高)。
平法疑问解答(四)
平法疑问解答(四)2009-08-04 19:46问:“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就是0.4LaE+15d”,这句话为什么不对?答: 1、“框架梁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就是0.4LaE+15d”,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2、如何认识“0.4LaE+15d”呢?这里包含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框架梁纵筋在端支座的直锚水平段长度的问题,另一个是框架梁纵筋需要弯直钩15d的问题。
3、请注意看03G101-1图集第54页框架梁端支座下面的标注:“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这是首要的,而后面的半句话“且≥0.4LaE”是对直锚水平段长度的一个验算要求,即是说,直锚水平段长度只可以比0.4LaE长,但千万不能比0.4LaE短。
至于为什么不能比0.4LaE短呢?我的理解是:“0.4LaE”是确保框架梁纵筋在端支座锚固的“下限”,若小于这个长度,则梁纵筋连同所钩挂的部分混凝土都有被“拽出来”的危险。
4、陈青来教授最近讲课时指出:作为梁端支座的框架柱,从过柱中线5d到柱外侧纵筋的内侧的区域是一个“竖向锚固带”。
梁受拉纵筋在端支座锚固的的原则是:要满足弯锚直段≥0.4LaE,弯钩段15d,且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同时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
梁的纵筋只要伸进边柱的这个“竖向锚固带”,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弯锚,而不必一直伸到柱外侧去。
(但这只是在课堂上听说的,标准图集未见正式变更。
)5、无论框架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其端部都要弯15d的直钩,这是一个构造要求。
构造要求是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技术要求,构造要求是不须经过计算的,是必须执行的。
至于为什么要规定为“15d”呢?陈教授说过,这是经过力学试验的,在“直钩”上5d处至10d处都有内力(变形)存在,到15d处就没有了。
关于“15d”的问题还有很多,下面继续讨论。
问:梁钢筋的集中标注中,比如:4B22/2B20,我的问题是:第一排钢筋和第二排钢筋的间距在图集中哪里可以反应出来,我想知道它们的合理间距是多少。
钢筋图集疑难解答
平法系列图集疑难解析汇总综合问题●综合问题(1):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Ⅳ级钢筋时,它得锚固长度应该如何计算?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混凝土验收规范上都没有出现Ⅳ钢筋,是否国家已经取消了该级别的钢筋用于建筑工程中。
谢谢!■答综合问题(1):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不设Ⅳ级钢筋的理论依据)。
所以,即便是Ⅳ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与Ⅲ级钢筋相同),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300N/mm2取用。
因此,高于Ⅲ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Ⅲ级钢筋即可。
还有,Ⅳ级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级钢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并不合适,也不经济。
●综合问题(2):03G101与03G329有矛盾时依谁为准?■答综合问题(2):03G101在编制时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与03G329协调一致。
当设计者选用03G101时,应以03G101为准。
当设计者既选用了03G101,又选用了03G329时,由于03G101中的构造是与平法施工图配套使用的正式设计文件(详见03G101总说明第4、5两条),如果设计者采用了平法制图规则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其构造应以03G101为准;如果未使用平法表达,则不应以03G101为准。
●综合问题(3):03G101图集中为什么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这些数据不便记忆,施工中也容易出错,为什么不采用整数呢?■答综合问题(3):不是03G101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而是《混规GB50010-2002》把原来以5d进位的锚固长度改了。
《混规GB50010-2002》也是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的依据之一。
为了方便施工,03G101把规范第9.3条的公式根据不同的钢筋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钢筋直径计算成表格,尽量做到目前的样子。
●综合问题(4):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26页10.1.5条规定板下不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我个人认为是否还应该满足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位置,这也是一贯的施工做法。
钢筋平法中所遇问题的整理讲解
钢筋平法中所遇问题的整理有关平法中所遇问题的整理一、问剪力墙竖向钢筋与暗柱边多少距离排放第一根剪力墙竖向钢筋。
答:1/2竖向分布钢筋间距。
二、非抗震的框架梁中以及非框架梁中,是否有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答: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1、下部钢筋不少于1/2伸入支座(另外1/2可以不伸入支座);2、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至少为两根(角筋)。
三、1.在03G101-1第38页及44页的中柱封顶构造C节点图中,当直锚长度≥laE(la)时,此时柱纵筋是否不需要伸至柱顶后截断,只需一个锚固长度就足够了?2、在03G101-1第39页及45页的“梁上柱纵筋构造”中,插筋是否只需伸入梁内满足 0.5laE(la)+弯折12d就足够了,而不必伸至梁底部?答:1、必须直达柱顶,否则柱未到头;2、必须伸至梁底,对柱“生根”决不可抠门。
四、在03G101-1第38页和第44页的“柱变截面下柱钢筋封顶,上柱钢筋从新插筋”的构造大样图中,关于下柱钢筋封顶锚固的问题:1、如果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是否伸至柱顶,不需要弯锚部分“c+200”?2、当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才需要弯锚,下柱钢筋伸至柱顶,且还需≥0.5laE(la)时,才加弯锚部分“c+200”?3、是否弯锚部分是固定的“c+200”,不需要再加长了?答:各种情况均须伸至柱顶,然后弯钩“C+200”,这是个封顶问题,不是锚固问题。
五、在03G101-1第57页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端支座锚固构造节点中,当直锚时,是否也需要满足≥la且同时满足≥0.5hc+5d的条件?答:可以直锚,请看图注,非抗震没有过中线加5d的要求。
六、1、剪力墙暗梁配筋构造见图集第51页。
但该页图主要说的是连梁的构造,暗梁只有一个截面图。
因此带来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2、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什么地方算起?当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
陈青来教授钢筋平法答疑
陈青来教授钢筋平法答疑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
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
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
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答:问设计院。
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
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答:对。
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
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7》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答:不知道。
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6》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7》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8》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9》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0》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
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内。
平法钢筋的答疑(最新整理版)
平法钢筋的答疑(最新整理版)一:梁部分G101系列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
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应按第一种算法。
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
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
”答:laE是直锚长度标准。
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
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3、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
G101平法常见问题问答形式手册
平法问题解答手册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laE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倍的laE)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10d,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12d,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0.5laE,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⑥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
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答: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
现在简单答复如下:①⑤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臵。
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臵;②③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④⑥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钢筋平法800问
培训班学生的真实名字在这里替换成甲乙丙丁序列,自然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占先。
页1,钢筋工程800题1~50.钢筋排布与构造规定1.啥叫钢筋保护层?学生乙、学生甲、学生己答: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评价:回答标准。
1.师父答: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2.箍筋在梁柱保护层的里边还是外边?学生丙、学生己、学生乙答:里边。
评价:回答正确。
学生甲答:箍筋是含在纵筋保护层的里边。
评价:标准。
2.师父答:里边。
3..框架梁纵筋的保护层一般应该是多少毫米?学生丙、学生庚、学生甲、学生戊、学生己答:应该是25mm。
评价:回答正确。
3.师父答:25毫米。
4.为什么说框架梁纵筋的保护层规定为25毫米而不是30毫米?学生戊答:因框架梁纵筋要放在柱纵筋的里边,柱保护层是30毫米,框架梁保护层不应大于柱。
评价:回答还行。
4.师父答:因为柱是竖向受压构件,梁是横向受拉构件,梁的保护层大了,会降低梁的有效高度而影响底部纵筋承受拉力。
5.“钢筋躲让”一词出现在哪里?学生甲答:出现在06G901-1钢筋排布图集里。
评价:回答正确。
学生乙、学生戊、学生己答:出现在06G901-1第2-11页。
评价:回答标准。
5.师父答:出在06G901-1《钢筋排布规则》图集。
6.梁与柱一侧平齐边时,都有哪种钢筋躲让?学生戊答:减去双保护层后,还要减去1根柱纵筋直径。
评价:回答不全。
6.师父答:梁内上下紧靠柱的纵筋躲让,梁箍筋跟随躲让缩短水平边长的一个柱纵筋直径。
7.主梁与次梁上平时,都有哪种钢筋躲让?学生戊答:应将主梁箍筋在减去双保护层之后,再减去次梁上排筋的一个直径。
评价:回答不全。
7.师父答:图纸未注明时,主梁所有上筋躲让,主梁箍筋跟随躲让降低垂直边高度一个次梁上筋直径。
8.钢筋躲让时,躲让的箍筋有何变化?学生乙、学生甲、学生戊、学生己答:宽度和高度变小。
评价:回答还行。
学生庚答:箍筋减宽减高。
评价:回答正确。
8.师父答:减少长度或高度一个碰撞筋直径。
平法问题
问:1、梁的下部纵筋一定要在中间支座锚固吗?2、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两边钢筋的切断点都在中间支座上,可否理解为两边钢筋在中间支座搭接?3、不是说“能通则通”吗?支座两边直径相同的钢筋贯穿中间支座,不是可以降低支座处的钢筋拥挤程度吗?答:1、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可以看出,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一般都在中间支座锚固。
其锚固长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 ≥LaE(2) ≥0.5hc + 5d (即是“超过柱中心线5d”)2、第54页图中所示的“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构造”,说的是“钢筋锚固”,而不是“钢筋搭接”。
“钢筋搭接”是两根钢筋之间的行为,“钢筋锚固”是一根钢筋对于支座的行为。
图中所标出的“锚固长度”是每根钢筋从支座边缘到切断点的距离。
按锚固长度两个条件之一的“≥LaE”来看,下部纵筋的切断点一般应该伸过支座的另一边了,而不是“在支座内部”了。
3、“能通则通”一般是对于梁的上部纵筋说的,梁的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上“能通则通”,而上部纵筋可以在上部跨中1/3跨度的范围内进行连接。
但是,梁的下部钢筋不能在支座上“能通则通”、而让钢筋在下部跨中进行连接。
因为,下部跨中是正弯矩最大的地方,钢筋是不允许在此范围内连接的。
问:“平法梁”的加腋构造有几种?在何处使用?答:1、综观03G101-1到04G101-3图集,“平法梁”的加腋构造有两大类,一类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另一类是水平方向的加腋(侧腋)。
2、03G101-1图集第60页“框架梁加腋构造”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具体说是在框架梁底部的加腋。
其构造特点是加腋部位的主筋伸进框架梁或框架柱内的长度≥LaE(≥La)。
这种加腋构造是设计指定的。
例如,在梁的集中标注中注写梁截面高度时标明300*700Y500*250其中“Y”后面的“500”表示腋长,“250”表示腋宽。
知道腋长和腋宽,就可以求出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加上直锚长度LaE,就可以计算出加腋主筋的长度。
施工中钢筋平法问题集锦[优质文档首发]
施工中钢筋平法问题集锦[优质文档首发]在钢筋平法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我们进行了汇总,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钢筋锚固长度钢筋锚固长度为此构件中的纵筋伸入彼构件内的长度,以彼构件的完整边线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础中、墙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锚固长度是图集中的固定值。
选择锚固长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然后参照钢筋种类决定。
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非框架梁(简支梁、连系梁、楼梯梁、过梁、雨篷阳台梁,不包括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12d。
当边柱内侧柱筋顶部和中柱柱筋顶部的直锚长度小于锚固长度时,可向内或向外侧弯12d。
框架梁上下纵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0.4LaE加15d。
关于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以锚固长度为先决条件,再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给出3个修正系数来计算。
在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关于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其在图纸的结构说明页中均有详细规定。
一般情况下,无垫层基础是70mm,有垫层基础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图纸中均有具体规定。
关于保护层问题通常,钢筋工在绑扎主梁时,在梁下部纵筋之下,必须要垫好保护层,合理的保护层材料是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用大块石子垫也是常有的事儿。
圈梁的保护层,一般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因为木工在支模时在圈梁钢筋上行走,事先垫了保护层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混凝土保护层是最不容易保证的。
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规程,钢筋工应当事先把板的钢筋保护层用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垫好,但各个工地不一定都是规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他各个工种的人员都在已经绑扎好的钢筋上踩踏,这时,钢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给垫保护层,因为保护层垫起之后,更容易使绑扎好的钢筋网被踩得乱七八糟,不好修正,这时应由混凝土工随打随垫才对。
钢筋施工50个问答解疑
钢筋施工50个问答解疑第一节1.独立基础底部钢筋网,哪个方向的钢筋在下层那个方向的钢筋在上层答:独立基础钢筋长向筋在下面,短向筋在上面。
2.独立基础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顶部钢筋网哪个方向的钢筋在下层那个方向的钢筋在上层答:一般是双柱型独立基础或者是杯口独立基础时,有上部钢筋,受力钢筋在下,分布钢筋在上。
3、起步筋距离基础边尺寸是怎样确定的答:是75mm和S/2(半个间距)比较,哪个小取哪个。
4、计算根数时候“取整”一般有几种选择方式分别是什么通常选择哪种方式答:计算根数取整时一般有“三种”注写方式,分别是:向上取证、向下取整、四舍五入,一般选择向上取整5、DJJ、DJP、BJJ、BJP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答:DJJ表示阶形截面普通独立基础,DJP坡形截面普通独立基础,BJJ阶形截面杯口独立基础,BJP坡形截面杯口独立基础。
第二节1、什么是复合箍筋什么是非复合箍筋答:复合箍是两个及以上的箍筋组合为一组的,只有一个箍筋的就是非符合箍。
2.柱子基础根部的箍筋是用复合箍筋还是非复合箍筋答:柱子基础根部因只起固定纵筋的作用,一般非符合箍就可以。
3、柱子纵筋拐头a值是怎样判断的答:是通过一个表来判断的。
也就是插筋埋入基础的高度和锚固长度的比较来判断,见下表。
4、柱子纵筋不能在一个截面搭接,焊接连接情况下错开长度是多少绑扎连接情况下错开长度是多少答:焊接情况下错开长度是35d和500比较取大。
绑扎情况下是0.3Lae(0.3的搭接长度)5、柱子纵筋与基础相邻层非连接区是多少首层的非连接区是多少焊接和绑扎连接有区别吗答:与基础邻层的非连接区是1/3净高,首层也是1/3净高,焊接和绑扎没有区别。
6、如果一根柱子遇到一根屋面框架梁,梁高为1200,柱子纵筋的锚固长度是850,这时候柱子的纵筋是伸到梁顶—保护层还是满足锚固长度就可以了答:因为柱子是梁的支座,所以必须伸到梁顶-保护层。
7、为什么箍筋的弯钩长度是11.9d答:10d+1.9d,10d是箍筋弯钩的直段长度,抗震结构是10d(非抗震为5d),1.9d是135度角弯钩的延伸尺寸。
钢筋平法问题解答讲解
钢筋平法问题解答(03G101、04G101、06G101)第一部分:柱问题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问题1、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lae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1.5倍的lae)2、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以个直角弯。
3、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10d,而早《03G10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12d,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4、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0.5lae,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5、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6、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底部,然后拐以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
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的3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4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吗?答柱问题:1、5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
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2、3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4、6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柱问题(2):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大变小的问题。
试问:当柱子采用电渣压力焊时候有什么限制条件。
答柱问题(2):25mm碰焊14mm,直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如果施工规范对大小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25与20或18与14)。
问题(3)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
平法GJ问题解答
钢筋标注格式的规范化在“平法钢筋标注”时,注意“钢筋标注格式”的规范化6Φ25 2/4 这种注写格式只适用于“单一规格”的钢筋标注。
4Φ25+2Φ22 2/4 这种注写格式是不规范的,因为它具有“二义性”。
图纸上的梁下部纵筋钢筋书写格式问题:问题:图纸中框梁有一跨下部通长筋的标注为:8Φ25+2Φ22 4/6 软件不认,我该如何输入?回复:1、上述格式不是“平法”的标准格式。
标准格式有“8Φ25 2/6”之类的格式——仅适用于“单一规格”的钢筋标注。
2、你可以按“2Φ25+2Φ22/6Φ25”的格式输入——这是标准的格式。
3、为什么把“6Φ25”放在下面第一排纵筋的位置?——因为这是梁的下部纵筋,粗钢筋放在下面第一排对加强梁的强度有利。
图纸上的梁上部纵筋钢筋书写格式问题:现在图纸上往往出现(上部纵筋)“2Φ18+4Φ20 4/2”这样的不规范格式,如果考虑到上部通长筋为2Φ18,则规范化格式应为“2Φ18+2Φ20/2Φ20”梁原位标注还支持 2Φ25+4Φ22/2Φ22+3Φ20 这样的规范格式。
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根据抗震的构造要求,框架梁需要布置两根直径14以上的通长筋。
当设计的通长筋直径小于支座负筋直径时,在支座附近可以使用支座负筋执行通长筋的职能,此时,跨中处的通长筋就在一跨的两端1/3跨距的地方与支座负筋进行连接。
而一般的结构设计师为了操作方便,往往设计两根和支座负筋直径相等的上部通长筋。
此时,如果钢筋材料足够长,则无须接头;但由于钢筋的定尺长度有限,通长筋需要连接的时候,可以在跨中1/3跨度的范围之内进行连接。
框架梁上部纵筋不允许在距支座1/3跨距的范围内进行连接通长筋和架立筋的区别?“通长筋”是根据抗震要求设计的受力钢筋。
一般,通长筋都布置在箍筋角部,也起到架立筋的作用。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钢筋,箍筋的拐角处需要布置架立筋,这样箍筋才能立起来。
举个例子来说,梁上部通长筋设计为2φ25,箍筋为4肢箍,则除了2根上部通长筋以外,还得设置2根架立筋。
【结构设计】11G钢筋平法图集58个经典问题答疑,学习!
11G钢筋平法图集58个经典问题答疑,学习!
是间接改变砼配比,或者是减小了板的有效厚度.如果是一次作成找平层就要加上找平层厚度,一般不宜超过20.
但是在砼缺陷的修补中允许使用高强砂浆修补局部蜂窝麻面.这就是属于陈教授说的特殊砂浆有特殊用途.
对于你说的因为某种原因未浇筑完成,施工缝留在不宜留置的位置.在二次浇注前,要先清理施工缝,凿掉未振捣密实的砼,压力水冲洗接茬,高强砂浆结合层,采用比原设计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砼浇注完成.注意,要在砼终凝后并有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因为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施工对原砼扰动会破坏强度.
你所说的如果用砂浆是为了找平是不可取的.
只有作好施工中的过程控制,减少质量问题,才是最好的办法.。
平法施工图集中的钢筋问题
建筑工程钢筋问题解答45题1、何谓架立筋?答: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
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
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平法图集的最后一页“标准构造详图变更表”何用?最后一页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无规范作用。
这是给设计院用的。
平法的宗旨是不限制注册结构师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对G101中不适合具体工程的规定与构造,结构师都可以进行变更。
需要明确的是经变更后的内容,其知识产权归变更者,因此变更者应当负起全部责任(包括其风险)。
3、何谓通长筋?答: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
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
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4、如何正确理解《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第4.0.3条所说“Ⅰ级接头可不受限制”的规定?答:《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中将接头分为Ⅰ、Ⅱ、Ⅲ级,并对接头的应用做了规定: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对Ⅰ、Ⅱ、Ⅲ级接头,接头面积百分率分别为不受限制、不大于50%、不大于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F谢谢yiding52先生画出如此详细的图形。
继续与yiding52先生讨论:1、是否可以分开两种情况来处理,即当主梁下部纵筋为一排配筋时,吊筋采用一种算法;而当主梁下部纵筋为两排配筋时,吊筋采用另一种算法?2、另外,当采用“吊筋高度 = 主梁高-180”时,也许要同时满足吊筋高度≥次梁高-1倍保护层?3、此外,“第3楼”中的模型,是否也要考虑当梁的上部纵筋采用两排配筋的情形?如是,则“180”就有点小了。
YD对,CDF先生解析得透彻,把吊筋吊在上部二层钢筋得垂直下方,就会避让浇捣混凝土对其的影响,既给后道工序创造了方便,又合理地“自我保护”。
4排筋,h-1500<30dDF再请教一下yiding52先生:“第7楼”和“第8楼”是否还有附图?否则,看不懂“4排筋,h-1500<30d”和“4排筋≥30d”的意思?YD图片上传成功,就是看不到图,我已将图传在我的博客DF把yiding52先生的图片“4排筋,h-150≥30d”上传到本论坛。
顺告yiding52先生“图传不上来”的原因,可能是图的容量太大。
因为本论坛的上传图片限制为100KB之内。
有一个把图片容量缩小的办法,以本图为例,原图的容量为848KB,是BMP格式的图。
只要通过:进入图片“编辑”,执行“另存为”,把这个图片存为JPG格式,则这个图片就变成38.4KB,就上传成功了。
还有一点注意事项告诉其他网友:回复本帖时不要在屏幕下方的“回复主题”栏内书写,而须点击屏幕主题上方的“回复本文章”按钮,这样,屏幕下方就会出现上传图片所需的“浏览”和“上传”按钮,通过“浏览”,选定及“打开”需要上传的图片文件,然后点击“上传”,则可完成该图片的上传操作。
YD陈达飞老师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释疑解惑》许多书店已经售罄,这么一本广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读物惊闻被人禁止发行,我们深表遗憾。
我近日是为自己一些普及平法的图说文字想出版而专门进京摸行情,才得知这一坏消息的。
我需要对我的图说少许做些手术来应对这个情况。
2008-4-11W疑问两个大跨中间夹着一个小跨“对于端支座来说,是按“本跨”(边跨)的净跨长度来进行计算的;而中间支座是按“相邻两跨”的跨度最大值来进行计算。
”请问陈教授:对于中间支座较小跨的延伸长度也是按较大跨的1/3(或1/4)吗?是不是这样理解的啊?不好意思,我是菜鸟,这是我对字面的理解、DF你所说的是正确的:对于端支座来说,是按“本跨”(边跨)的净跨长度来进行计算的;而中间支座是按“相邻两跨”的跨度最大值来进行计算。
对于中间支座较小跨的延伸长度也是按较大跨的1/3(或1/4)的——因此,就引发出如下的一个问题,如果发生“两个大跨中间夹着一个小跨”的情况,为了避免小跨上部纵筋的重叠,则中间小跨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应该注写在“上部跨中”。
——请你看看本论坛前面关于“平法梁”的有关讲座(平法讲座可以通过“精华帖”来查询)。
2008-4-14W暗柱的上层柱筋变大,柱筋变多等如何做法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包括墙柱和墙身)构造做法按03G101-1第48页,但是该页并没有说明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的构造做法,比如说某根暗柱的上层柱筋变大,柱筋变多等如何做法,本人觉得是否可套用框架柱做法?谢谢!DF你的想法有道理。
可以考虑按03G101-1第48页做法的同时,参考框架柱(03G101-1第36页)做法。
例如“某根暗柱的上层柱筋变大”的情况,柱纵筋连接点应该在下一层非连接区之外。
2008-4-18W支座处板底附加筋的问题请问筏板基础当相邻板底有高差时,支座处板底附加筋已无法通长设置,是否应断开分别锚固?DF04G101-3图集第41、44页有基础板“变截面构造”,可以参考。
W我原先看过了。
这两页说明的只是板底通长筋的构造,您的意思是该做法也适用于支座处板底附加筋吗?谢谢如下图:高低差。
该处支座处板底设置了两根附加短筋。
WY我认为非也可以参照04G101-3图集第41、44页有基础板“变截面构造”2008-4-24W关于04G101-3有关疑问问题1:筏形基础在14页有基础基本不考虑抗震的说法,而在40 47 49页有LAE和LA同时出现,我们计算的时候采用哪个呢?问题2:《高规》7.2.21条: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连接按照框架柱构造那么03G101-1 48页这个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49页构造边缘构件连接构造岂不是和《高规》发生冲突了??一丁老师在他的平法函授讲义里提到:03G101-1 48页这个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49页构造边缘构件连接构用与多层,高层就按照框架柱连接构造执行??那么再请问:这个多层和高层又怎么区分呢??问题3: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加强部位有什么特殊的构造吗??我门施工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吗?DF1、关于“问题1”:不要笼统地说“基础基本不考虑抗震”,因为专家们说,一个建筑物要考虑抗震的话,则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要“考虑”抗震的。
而标准图集里面的话是说“筏形基础自身的钢筋连接与锚固均基本按非抗震处理”。
标准图集的原话是这样说的:04G101-3图集第14页第2.6.1条“无论上部结构主体为抗震还是非抗震,本图集梁板式筏形基础与板式筏形基础自身的钢筋连接与锚固均基本按非抗震处理。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筏形基础自身的钢筋连接与锚固”,而基础部分与上部结构之间的钢筋连接,则有明确的说法:“当上部结构为抗震时,柱(包括柱脚)和墙在基础内的插筋锚固按抗震处理。
”而且,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本图集”的做法,并且是“基本上”的做法。
而在实际工程中,而且有特殊的实际要求的时候,该怎样办呢?图集又说了下列的话:“当设计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将基础钢筋的连接与锚固与上部结构一样均按抗震处理时,应对本图集的标准构造做相应变更。
”其实,下面几个页面的具体要求与上面的原则论述是一致的:04G101-3图集第40页“端部无外伸构造”指出:此时的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下部纵筋伸梁箍筋内侧≥0.4LaE(≥0.4La)并弯钩15d04G101-3图集第47页“端部无外伸构造”指出:此时的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BPB下部纵筋弯钩伸入墙身或柱内≥1.7LaE(≥1.7La)且伸至板顶04G101-3图集第49页“上柱墩SZD构造”指出:上柱墩的垂直钢筋“锚入基础平板内为LaE(La)”2、关于“问题2”:既然《高规》7.2.21条规定:“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连接按照框架柱构造”,对于“高层建筑”那就按照《高规》好了。
至于“多层”与“高层”这些概念问题,我觉得“多层”是区别于“单层”而言,即“二层以上”的建筑就是“多层”;而“高层”又是区别于“多层”而言,具体的分界线我记不清楚了,大概是超过八层的建筑就是“高层”建筑吧。
3、关于“问题3”:请问,你所说的“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加强部位”是什么意思?如果是说03G101-1图集第49页注1所说的“本图的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仅用于一、二层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层墙肢(见具体工程的相关构件代号)”,那是该工程的结构设计师的事,他知道他所设计的这个工程的第一层或者是第一、二层的剪力墙属于“底部加强部”,此时他就应该在第一、二层或者是第一、二、三层施工图的相应剪力墙标注以“Y”打头的约束边缘构件。
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只需要“见具体工程的相关构件代号”,凡是以“Y”打头的边缘构件就是约束边缘构件,凡是以“G”打头的边缘构件就是构造边缘构件。
如果你说的是“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有何区别”,也就是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在哪里有所“加强”?对比一下03G101-1图集第49页和第50页就明白了,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多了一个“λv/2区域”(参看图集第18页),这个区域的一般工程做法是进行拉筋加密(也有进行箍筋加密的),有时甚至在加密拉筋的同时也进行竖向钢筋的加密,因此在施工时要认真吃透图纸的要求。
WY首先补充一下问题2:其实多层与高层的区分有一个很好的记忆方法: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小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楼高100M以上为超高层。
再补充下问题3:如下图,如陈教授所说的,YAZ3与YAZ5都采用了箍筋加密的做法。
在此本人有一点疑问。
请问陈教授:此处暗柱内的拉筋是否应为单肢箍?另外拉筋设置的竖向间距,有一种说法是构造边缘构件隔一拉一,约束边缘构件为全部设置,请问对吗?这样设置有这种必要吗?我看到现场的施工对此不重视,经常是在暗柱内稀稀拉拉放几个拉筋,请问这样会有问题吗?上传图片:DF欢迎WY给介绍了“多层、高层”的具体说法。
希望大家踊跃参加技术问题的讨论!1、上面图中的暗柱YAZ3、YAZ5之内有的使用了拉筋,有的使用了箍筋(大箍套小箍)——这就说明了暗柱拉筋的设置方式如同箍筋一样,每一个大箍都对应一个小箍,因此每一个箍筋都对应一个拉筋——即:拉筋的竖向间距与箍筋一样,不存在“隔一拉一”的问题,更不能“稀稀拉拉”地设置拉筋。
在“拉筋竖向间距与箍筋一致”这一点来说,拉筋的确与单肢箍一样,但是,拉筋应该同时钩住两向的钢筋,正如剪力墙身的拉筋要同时钩住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一样。
——但是,剪力墙身拉筋的间距是在墙身表中由设计师明确定义了的(隔一拉一,或者隔二拉一),但暗柱拉筋间距没有另外定义,而是与箍筋间距一致。
2、上面讲述了暗柱拉筋的“竖向设置”。
至于暗柱拉筋的“平面布置”,应该由设计师来定义,施工中就是根据设计师给出的暗柱(平面)断面图来进行暗柱拉筋的布置的——无论构造边缘暗柱还是约束边缘暗柱的拉筋设置方式,都是按照设计师给出的暗柱断面图来进行拉筋的布置。
显然,约束边缘暗柱的拉筋,布置得比论构造边缘暗柱要密。
我前天的帖子中,已经明确地表达了约束边缘暗柱与构造边缘暗柱的区别(见“问题3”)。
结合03G101-1图集第18页和49页来看,对于约束边缘暗柱来说,18页暗柱“斜线”部(λv区域)就是设置箍筋的部分,而“虚线”部分(λv/2区域)就是墙身端部需要设置加密拉筋的部分。
WY感谢陈教授的答复,由于本人不是结构专业的。
因此对约束边缘构件的定义还不是很理解。
就比如第一张图中的YAZ3、YAZ5,它们是不是只有λv区域(设置箍筋部分),而没有λv/2区域?DF1、(回答楼上的提问)就03G101-1图集第18页和49页的概念来说,你给出的第一张图中的YAZ3、YAZ5,它们是只有λv区域(设置箍筋部分),而没有λv/2区域(加密拉筋的部分)。
2、再就关于“有一种说法是构造边缘构件隔一拉一,约束边缘构件为全部设置”的提问说几句:构造边缘暗柱除了“箍筋部分”就紧贴着墙身部分;而约束边缘暗柱在“箍筋部分”和墙身部分之间还存在一个“拉筋加密部分”(λv/2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