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
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金融市场理论分析】
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金融市场理论分析】1. 引言有效市场理论是金融领域中的一种理论模型,主张金融市场的价格反应全部可利用信息。
该理论对于投资者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进行分析。
2. 有效市场假说的概述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金融市场的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全部可获得的信息,无法通过分析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等历史数据来获得超额收益。
有效市场被分为三个形式: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 弱式有效市场:只能通过历史价格数据分析来预测未来价格走势,不可能通过分析息获取超额收益。
- 半强式有效市场:不能通过分析息获取超额收益,但可以通过非息获取超额收益。
- 强式有效市场:无论是息还是非息,都无法获取超额收益。
3. 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产生了以下影响:3.1. 策略选择的改变由于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无法通过分析息获取超额收益,投资者不再采用基于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的投资策略。
相反,他们更倾向于采用被动投资策略,如指数基金等。
3.2. 投资组合的构建有效市场假说使得投资者更加注重投资组合的构建和分散化。
他们会根据资产的相关性来分配资金,以达到最优的风险收益平衡。
3.3.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市场假说使得投资者更加重视风险管理。
他们会通过投资多样化和资产配置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并在市场波动期间保持冷静和理性。
3.4. 交易成本的关注由于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已经较好地反映了全部可获得的信息,投资者对交易成本的关注得到提升。
他们将更加注重交易费用、差价和流动性等方面的考虑,以减少交易成本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4. 结论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更加注重策略选择、投资组合构建、风险管理和交易成本等因素。
了解有效市场假说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行为,并为投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希望以上内容能满足您的需求。
有效市场假说述评
有效市场假说述评引言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现代金融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对于理解资本市场的运作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并对其进行述评。
什么是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由尤金·法玛(Eugene Fama)于1960年代提出的,它认为资本市场是高度有效的,即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可得到的全部信息。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等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走势,因为这些信息已经被市场充分反映。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只有通过获取新的、未被市场充分反映的信息,才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有效市场假说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弱式有效市场弱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等公开信息。
换句话说,弱式有效市场认为,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等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走势。
因此,技术分析等基于过去价格和交易量的方法在弱式有效市场中是无效的。
半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包括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等信息,以及公司公告、财务报表等信息。
换句话说,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公开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走势。
因此,基本面分析等基于公开信息的方法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是无效的。
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和私人信息。
换句话说,强式有效市场认为,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任何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走势。
因此,内幕交易等基于私人信息的方法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是无效的。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理性投资者假设:有效市场假说基于理性投资者的假设,即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充分利用所有可得到的信息,且会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有效市场假说透析
有效市场假说透析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市场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得知信息,因此,投资者无法通过证券分析和信息获取获得超常利润。
以下是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详细介绍:一、定义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市场上所有可得知的信息都已经被包含在证券价格中,因此投资者无法依靠信息和分析击败市场。
二、三种形式有效市场假说存在三种形式,分别为弱式有效市场假说、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和强式有效市场假说。
1.弱式有效市场假说弱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证券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已经公开的历史价格和交易信息,因此没有任何技术分析(如图表、趋势等)可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
2.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证券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价格和交易信息以及公开的公司财务报表等信息),因此,基本面分析可能无法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但技术分析(如图表、趋势等)可能仍然有效。
3.强式有效市场假说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证券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公开和非公开信息,无论是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都无法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
三、争议有效市场假说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不对称有效市场假说基于信息对称的假设,即每个投资者拥有同等的信息,但实际上,投资者在知识、经验和资源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信息不对称。
2.套利者存在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投资者无法通过信息获取获得超常利润,但实际上,市场上存在套利者,他们通过信息和分析发现市场定价的偏差,从而赚取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
3.非理性行为有效市场假说基于理性投资者的假设,但实际上,市场上存在非理性行为,如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等,这些非理性行为可能导致市场出现价格偏差。
四、结论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提出了投资者无法通过信息获取获得超常利润的观点。
但是,它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限制,例如信息不对称、套利者的存在,以及非理性行为等,这些限制可能导致市场出现价格偏差。
有效市场假说的现实理解
有效市场假说的现实理解
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市场中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都是公开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并且能够迅速对信息做出反应,从而使市场价格总能够准确地反映该资产的价值。
这意味着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可获得的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因为该信息已经被市场充分反映在价格中。
在现实中,有效市场假说并不完全成立。
以下是对有效市场假说的现实理解:
1. 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在获取信息方面并不完全平等,有些投资者可能能够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其他投资者则可能无法获知这些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部分投资者能够获得超额收益。
2. 心理偏差:投资者不总是理性的,他们的决策可能会受到情绪和心理偏差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出现过度反应或低估某些资产的情况。
这意味着价格可能不总是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
3. 市场操纵:一些投资者或者机构可能试图通过操纵市场来获得利益。
他们可能散布虚假信息或者集中交易,以此来影响市场价格。
这种市场操纵会导致价格偏离真实价值。
4. 信息传递的时间延迟:虽然市场上的信息是公开的,但不同的投资者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获得这些信息。
这导致信息的传递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投资者可能无法及时做出反应,使得价格不能立即反映新的信息。
综上所述,有效市场假说在现实中并不能完全成立,投资者仍有机会通过分析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然而,有效市场理论的核心思想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投资者来说,了解和适应市场的信息环境和动态至关重要。
金融市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分析
金融市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分析金融市场是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和财富管理。
而有效市场假说则是研究金融市场的重要理论,是衡量金融市场效率的标准。
本文将从有效市场假说的定义、特点、类型及观点反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定义有效市场假说(EMH)是由美国学者尤金·法玛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金融市场是充分、完备信息的,这就意味着市场上所有的信息都被随时反映在股价和利率上。
换言之,投资者无法利用公开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二、有效市场假说的特点有效市场假说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是理性的,能够充分把握市场信息,以最佳的方式进行投资。
2. 信息是完备和充分的,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够获得相同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能够随时反映在股价和利率上。
3. 市场具有高度的自我纠正能力,投资者的理性行为会促进市场的自我平衡。
三、有效市场假说的类型根据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方式,有效市场假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弱式有效市场:即市场上所有的历史信息都被反映在股价和利率上,基于这些历史信息的交易策略是不可行的。
2. 半强式有效市场:市场上所有的公开信息都被反映在股价和利率上,但内部信息可以影响到股价和利率。
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利用内部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3. 强式有效市场:市场上所有类型的信息都被充分反映在股价和利率上,即使是内部信息,也无法用来获得超额利润。
四、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反对实践表明,有效市场假说并不完全正确,有诸多违反之处。
以下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反对观点:1. 投资者行为理性性假设不成立。
研究表明,投资者容易受到自己预期和其他人预期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其决策过程。
2. 信息获取不完全。
市场上的信息不是完全公开的,一些内幕消息可以被少数人获得,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3. 次级市场的存在。
次级市场是非正规商业场所,它不受到正规监管机构的监管,很多时候会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等或者交易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试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
试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Eugene Fama 提出的,认为金融市场是有效的,价格水平会反映出全部信息,投资者只能获得期望收益等于其风险的收益水平,而不能通过信息获取来获得超额收益。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有效资本市场假说进行文献综述。
历史背景有效资本市场假说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这一时期正是美国证券市场发展迅猛的期间。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证券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人们很难找到一个算法来解释所有观察到的证券价格变化。
文献综述强有效和弱有效根据证券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的难易程度,有效性分为弱有效、半强有效和强有效三种。
其中,弱有效认为公开信息的利用并不能取得超额收益,但可以通过机密信息来获得;半强有效认为市场上即使有机密信息存在,但只有少量的专业人士可以利用,而对大多数人是不公开的,因此市场价格仍然可以反映这些信息;至于强有效则是完全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因为所有信息都已经被反映在了市场价格上。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普遍认为有效资本市场是不存在的,市场中「虫子」的存在和行为扭曲了价格的反映。
作者Grossman和Stiglitz发现,虽然企业财务报表等公开信息已被反映在股价上,但近期的新闻和媒体报道、银行研究报告等私有信息可以促使投资者进行交易。
其它文献中也指出,在实际市场中,存在着前瞻性交易员,他们可以通过交易收益来证明市场的有效性是失败的。
有效市场与技术分析有效资本市场假说认为技术分析无法从市场中获得超额收益,因为股价变化中的所有无价值信息都已经被反映在、计入了股价中。
然而,一些文献指出,从技术指标、波动率、交易量等方面得到的一些交易策略能够在市场上取得超额收益,这表明了技术分析仍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行的。
有效市场与定量投资当前的定量投资流派是一种兼有技术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综合性投资方法,它借助大量数据分析技术助力股票价格等市场指数的预测。
有人认为,定量投资方法推动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发展,定量投资方法中蕴含的大量数学模型和分析手段往往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
关于有效率资本市场假说的评价和启示
有信息 ,一般是指 包括 历史信息 、公开信 息及不公 开的内幕 信息 。资本市场信息有 效性形势 图如 图 1 所 示。
( 三 )市场 效 率 的 不 同形 态
效率市场假 说” 。 该假说 认定 , 若资本市场
在证券价格 形成 中充分而 准确地 反映全部 相关信息 , 则称其为 “ 有效率 ” 。 换句话说 ,
经济学 中 ,“ 效率 ”是 一个使 用频率极高 、
应 用范 围极广 的概念 。通常 ,它是指不 浪
重视 及追 求的东 西 。根 据有 效市 场假 说
理 论 ,可 以用 方差去 评估 资 本市 场 的风 险 ,根据 有效 市 场假 说 的经典 理 论解 决
资本 市场 关 于定 价 的 问题 。有效 市场 假 说 不 仅对 于政 策 制定 具有 参 考价 值 ,也
1 . 弱型效率 。弱型效率是指所 有过去 的价格或收益 的信息 已经充分地反映在现
( 三) 有效 率市场假说——构建 了资本
市 场 的研 究 分析 框 架
能够有效地利用经济、金融等各方面信息
的资本市场 , 就是 “ 有效率市场 ” 。 很显然 ,
在的证券价格上 了,因此没 有投 资者能够 按基于历史价格或收益信息 的交易规 则而 获得超额收益。
2 . 半强 型效率 。 半强型 效率 是指所 有
公 开 可 获得 的信 息 ( 包 括股 票 价格 序 列
有效 市 场假 说 理论 能 够在 一 定程 度 上假 设 竞争 均衡 ,这 也是 经 济学 家 最 为
只有在有效率 市场上 ,金融资产信 息才会 在资产 的价 格确 定 中发挥应有 的作 用。在
西方经济学家经过大量 实证分析 ,大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分析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分析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现代金融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得到的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本文将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其假设、实证研究以及争议等方面。
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假设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假设包括三个方面:信息效率、理性投资者和无摩擦交易。
首先,信息效率假设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即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
这意味着无论是公开信息还是内幕信息,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市场充分反映出来,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其次,理性投资者假设认为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可得到的信息进行理性的决策。
理性投资者不会犯下明显的错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预期回报来进行投资组合的选择。
最后,无摩擦交易假设认为投资者可以自由地买卖资产,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随时买卖资产,而且交易成本很低,不会对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二、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证研究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弱式有效市场指的是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的历史价格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历史价格来获得超额利润。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基于历史价格的技术分析无法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支持了弱式有效市场的假设。
半强式有效市场指的是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公开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实证研究表明,基于公开信息的基本面分析无法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支持了半强式有效市场的假设。
强式有效市场指的是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任何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对于强式有效市场的实证研究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表明,投资者可能通过内幕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但也有研究表明,内幕交易并不能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市场有效性假说是金融领域中一个非常受关注的理论,它被认为是描述交易市场走势的一种有效手段。
然而,对于市场有效性假说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这一问题,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研究,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市场有效性假说的适用性及其局限性。
一、市场有效性假说市场有效性假说最初由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尤金·法马(Eugene Fama)于1970年提出,它指出,市场中包含了所有可得到的公开信息,因此,市场价格完全能够反映出金融资产的价值。
这意味着,在市场有效性假说中,任何的新消息或者计算出的财务指标,都会立即反映在股票价格上。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发展历程如下:在20世纪70年代,市场有效性假说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弱有效形式、半强有效形式和强有效形式。
其中,弱有效形式指出,市场中所有的历史价格和交易量的信息都被完全反映在了价格中;半强有效形式则强调市场中信息的全部内容(包括历史价格和交易量等)均已被反映在了价格中;而强有效形式则表示,市场中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包括非公开信息。
市场有效性假说就是以这样的理论为基础的,它强调了市场经济自我调节性和信息效率。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寻找到一个准确定价的方法,从而促进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健康运行。
但是,市场有效性假说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些问题。
二、市场有效性假说的适用性市场有效性假说的适用性取决于市场的种类和各种因素的具体情况。
当市场数据充分透明,并且市场参与者的信息平衡,那么市场有效性假说就会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在这种情况下,交易的决定是通过基于当前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实现的。
此外,市场有效性假说还可以引导投资者采用被动投资策略,通过跟踪一个指数型基金而非寻找个体股票,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一个平均或者基准的收益率。
被动型投资往往要比主动型投资的复杂和成本低,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擅长于选股的投资者(例如,个人投资者或家庭投资者等)。
有效市场假说综述
FINANCE&ECONOMY㊀金融经济有效市场假说综述唐㊀琨㊀㊀摘要:有效市场假说与价值评估理论㊁投资组合理论㊁资本结构理论等紧密联系ꎬ其作为现代金融学的基础理论之一ꎬ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应用十分广泛ꎬ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投资方面ꎮ本文对有效市场的定义㊁有效市场的类型划分及其各自的检验方法㊁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ꎮ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ꎻ市场效率弱式ꎻ有效半强式ꎻ有效强式ꎻ有效资本市场效率指的是资本市场对资本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时的效用度ꎮ具体的含义是指ꎬ资本市场效率有两层意思:一是资本市场为资本资源的需求者提供资本资源能将此过程中的交易成本降到何种程度ꎻ二是资本资源的需求者在接收了资本资源后能提供给社会的有效供给在何种水平上ꎮ如果资本市场处于较高效率状态ꎬ其会将有限的资本资源配置到较优质的资本资源需求方(即需要资本资源的公司或行业)ꎬ从而使整个市场的价值实现最大化ꎮ资本市场效率与金融经济领域内的诸多理论紧密相关ꎬ例如价值评估理论㊁投资组合理论㊁资本结构理论等ꎬ其理论前提中均包括资本市场是有效的ꎮ因此ꎬ有效市场假说在金融经济领域内的理论意义重大ꎮ一㊁关于有效市场的概述有效资本市场通常被定义为: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可以完全地㊁同步地反映所有的可用信息ꎮ在上世纪70年代ꎬ资产价格实证分析领域的著名学者尤金 法玛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假设t-1时期的资产价格是基于未来时期t的各种资产价格的联合概率分布来决定ꎬ则市场有效性要求ꎬ在决定t-1期的证券价格时ꎬ市场对可获得的信息的利用具有全面性㊁完整性㊁正确性ꎬ而上述具有全面性㊁完整性㊁正确性的信息同时是被人们用来估计t时期资产价格联合概率分布的ꎮ同时进行下述定义:t时期n种资产价格的向量定义为Pt=(P1tꎬP2tꎬꎬPnt)ꎻt-1时期可获得的所有信息的集合定义为φt-1ꎻt-1时期市场实际利用的信息的集合定义为φmt-1ꎻ市场在φmt-1条件下估计的t时期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定义为fm(Pt|φmt-1)ꎻ市场在信息集φt-1中所隐含的真实的t时期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定义为f(Pt|φt-1)ꎮ那么可以推导出ꎬ有效市场的特性有:f(Pt|φt-1)=fm(Pt|φmt-1)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ꎬ有效市场在决定未来价格的概率密度函数时ꎬ市场对可获得的信息的利用具有全面性㊁完整性㊁正确性ꎮ如何判断资本市场是否处于有效状态?可以从其外部标志着眼:1 和证券相关的信息可以得到充分的披露ꎬ并且呈均匀分布的状态ꎬ使得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可以无滞后地获得量等质同的信息ꎮ2 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变动具有瞬时反应性ꎬ而不是反映延迟或甚至无反应ꎮ资本市场要达到有效的状态ꎬ需要满足一些基础条件(以下的3个条件无需全部满足ꎬ只要有任一条件满足ꎬ资本市场即可达到有效状态):1 市场参与者均理性ꎮ假设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ꎬ资本市场一旦释放出新的信息ꎬ全部市场参与者都能以理性的态度解读㊁评估上述信息ꎬ并随之改变对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的定价ꎮ2 理性偏差独立ꎮ如果市场上的参与者并非都是理性的ꎬ但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的理性偏差是独立的ꎬ亦即对于市场信息的评估虽偏离了真实㊁理性状况ꎬ但偏乐观与偏悲观的市场参与者的数量相当ꎬ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ꎬ资本市场依然能够达到有效的状态ꎮ3 专业市场参与者的套利行为广泛存在ꎮ如果资本市场释放出新信息后ꎬ并非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均处于理性状态ꎬ且对市场信息的评估偏离真实㊁理性状况的程度不能相互抵消ꎬ亦即偏乐观与偏悲观的非理性评估所导致的最终合力并不为零ꎬ使得资产价格偏离真实值ꎬ那么资本市场并不必然是处于非有效状态的ꎮ此时ꎬ如果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专业的参与者ꎬ那么他们会迅速地卖空价值被高估的资产㊁买空价值被低估的资产ꎬ使得资产价格能迅速地回归真实水平ꎮ因此ꎬ资本市场依然能够达到有效的状态ꎮ二㊁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划分上述对于有效市场的描述是一种理想状态ꎬ而在现实世界中ꎬ资本市场所呈现出的有效性千差万别ꎮ因此为了便于学术研究及指导投资实务ꎬ金融经济学者将资本市场按照有效性的强弱划分为:弱式有效市场㊁半强式有效市场及强式有效市场三类ꎮ严格意义上说ꎬ除前述三类市场以外ꎬ还有无效市场ꎮ但资本市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ꎬ处于无效状态的资本市场在世界范围内都几乎不存在ꎬ故不予讨论ꎮ弱式有效市场㊁半强式有效市场及强式有效市场各自的特点如下:1 弱式有效市场ꎮ在弱式有效市场上ꎬ资产价格已经反映了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包括所有历史成交的价㊁量信息ꎬ以及其他的全部历史公开信息)ꎬ亦即是说ꎬ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均已priceinꎮ2 半强式有效市场ꎮ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上ꎬ资产价格已经反映了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公开信息(包括所有历史成交的价量信息㊁其他的全部历史公开信息及全部的现时公开信息)ꎬ亦即是说ꎬ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公开信息均已88priceinꎮ3 强式有效市场ꎮ在强式有效市场上ꎬ资产价格已经反映了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历史成交的价量信息㊁其他的全部历史公开信息㊁全部的现时公开信息及全部的内幕信息)ꎬ亦即是说ꎬ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信息均已priceinꎮ正是基于弱式有效市场㊁半强式有效市场及强式有效市场上述的不同特点ꎬ在有效性不同的市场上ꎬ进行投资实务操作时所使用的方法㊁工具亦有所不同:1 弱式有效市场中的投资实务ꎮ在弱式有效市场上ꎬ由于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包括所有历史成交的价㊁量信息ꎬ以及其他的全部历史公开信息)均已priceinꎬ故采用技术分析的方法ꎬ对历史成交的价㊁量信息进行研究ꎬ以期望依靠技术分析从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ꎬ这是无法实现的ꎮ要想从弱式有效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ꎬ只有研究资产价格本身尚未反映的信息才有可能实现ꎮ因此ꎬ在弱式有效市场中ꎬ为获取超额收益ꎬ应该研究现时的公开信息及内幕信息(现实世界中ꎬ利用内幕信息获取超额收益为非法行为)ꎮ2 半强式有效市场中的投资实务ꎮ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上ꎬ由于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公开信息(包括所有历史成交的价量信息㊁其他的全部历史公开信息及全部的现时公开信息)均已priceinꎬ故采用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的方法ꎬ对历史的或现时的成交价㊁量信息进行研究ꎬ对其他历史的或现时的公开信息进行研究ꎬ以期望依靠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从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ꎬ这是无法实现的ꎮ要想从半强式有效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ꎬ只有研究资产价格本身尚未反映的信息才有可能实现ꎮ因此ꎬ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ꎬ为获取超额收益ꎬ只有依靠内幕信息(现实世界中ꎬ利用内幕信息获取超额收益为非法行为)ꎮ3 强式有效市场ꎮ在强式有效市场上ꎬ由于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历史成交的价量信息㊁其他的全部历史公开信息㊁全部的现时公开信息及全部的内幕信息)均已priceinꎬ故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或获取内幕信息ꎬ对历史的或现时的成交价㊁量信息进行研究ꎬ对其他历史的或现时的公开信息进行研究ꎬ对内幕信息进行研究ꎬ以期望依靠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或内幕信息从市场中获取超额收益ꎬ这是无法实现的ꎮ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无论使用何种分析工具㊁利用公开或内幕的信息ꎬ均无法获取超额收益ꎮ在此类市场上ꎬ理性的市场参与者应放弃任何 主动的努力 ꎬ而应投资指数ꎬ接受市场的平均收益ꎮ三㊁如何检验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差异1 对弱式有效市场的检验ꎮ弱式有效市场的特点是:在弱式有效市场上ꎬ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均已priceinꎮ因此针对弱式有效市场的检验方法通常是研究资产价格在时间序列上是否具有随机游走性ꎮ若资产价格在时间序列上具有随机游走性ꎬ亦即是说资产在t期的价格与t-1期的价格无关ꎬ那么市场至少达到了弱式有效程度ꎻ若资产价格在时间序列上不具有随机游走性ꎬ亦即是说资产在t期的价格与t-1期的价格有关ꎬ那么市场连弱式有效程度都尚未达到ꎮ2 对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ꎮ半强式有效市场的特点是: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上ꎬ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公开信息均已priceinꎮ因此针对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方法通常是研究共同基金(mutualfund)的业绩表现ꎮ共同基金的管理人员通过研究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公开信息(假定共同基金的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ꎬ不存在利用内幕信息的行为)ꎬ以期望获取超额收益ꎮ若共同基金的整体表现并未超越指数(即市场的平均收益)ꎬ即共同基金无法获得超额收益ꎬ那么市场至少达到了半强式有效程度ꎻ若共同基金的整体表现超越了指数(即市场的平均收益)ꎬ即共同基金能获取超额收益ꎬ那么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程度ꎮ3 对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ꎮ强式有效市场的特点是:在强式有效市场上ꎬ与资产价格相关的所有信息均已priceinꎮ因此针对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方法通常是研究利用内幕信息能否获取超额收益ꎮ若利用内幕信息不能获取超额收益ꎬ那么市场达到了强式有效程度ꎻ若利用内幕信息能获取超额收益ꎬ那么市场尚未达到强式有效程度ꎮ四㊁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及前景有效市场假说作为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理论ꎬ虽被人们广泛接受ꎬ但其并非一个完美的理论ꎮ根据资本市场有效性的不同而划分出的三类市场上ꎬ均有学者提出了挑战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证证据ꎮ在对弱势有效市场的实证研究中ꎬFrench发现了 周末效应 ꎬGultekins和Keim发现了价格波动的季节性效应ꎻ在对半强势有效市场的实证研究中ꎬBall和Watts发现股票价格对上市公司利润公布具有滞后反应性ꎬRendleman和Jones发现利润超预期和股票带来超额收益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ꎻ在对强势有效市场的实证研究中ꎬBasu发现经风险调整后ꎬ低PE股票所带来的平均收益会超过高PE股票ꎬBanz发现了 小公司效应 ꎮ有效市场假说在学术理论界具有基础性的地位ꎬ同时被市场人士广泛地运用到实务投资的实践指导中ꎬ因此有效市场假说自其被提出之后ꎬ就一直是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ꎮ随着人们对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解的深入ꎬ未来关于资产价格的概率分布特征㊁如何建立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资产定价模型等ꎬ都将是有效市场假说未来发展的关注点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ꎬ北京㊀110108)参考文献:[1]王智波:«1970年以后的有效市场假说»ꎬ«世界经济»2004年第8期[2]陈东成:«我国证券市场效率问题探讨»ꎬ«广东金融»1999年2期[3]唐一禾ꎬ张波:«有效市场理论综述»ꎬ«社会科学家»2005年5月增刊[4]孙建波㊁靳向兰:«中国股市有效性的实证分析»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5]武小凯㊁龚栩澈㊁袁燕:«资产价格的长期走势是可预测的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述»ꎬ«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ꎬ2017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责任编辑:魏书传)98。
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
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一种理论,它认为金融市场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可用的信息,因此无法预测未来的市场价格。
这一假说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学术和实践认可,但也有一些学者对其提出了质疑。
本文将就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进行探讨。
首先,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金融市场的价格是公平合理的,反映了所有的信息。
这一观点的基础是市场参与者的理性行为,即市场参与者在做出交易决策时会充分利用所有的可用信息。
市场上的买方和卖方都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市场上的信息来判断和决定是否进行交易。
如果市场价格与所有信息相一致,那么市场就是有效的。
其次,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市场信息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的回报。
这是因为市场上的信息是公开的和透明的,投资者无法依靠分析市场信息来预测未来的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的变动是随机的,无法被预测。
因此,任何试图通过市场分析来获取超额收益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另外,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的调整是快速的和无偏的。
这是因为市场上的交易参与者会迅速地对新的信息做出反应,将其纳入市场价格中。
因此,当新的信息公开时,市场价格会迅速调整到一个新的平衡水平。
而且市场价格的调整是无偏的,即价格的变动没有任何趋势,不会受到市场参与者的主观影响。
然而,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一些学者认为,市场参与者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可能会受到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例如,市场上的投资者可能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跟随大众的投资行为,而不是根据信息的分析来做出决策。
此外,市场上的信息并不总是完全的和准确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受到不完全的信息披露和市场操纵的影响。
另外,一些学者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弱化和强化形式。
弱化形式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可能会反映部分可用的信息,但不是全部信息。
这意味着投资者可能会通过分析市场信息来获得一些超过市场平均的回报。
而强化形式则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的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市场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对有效市场假设理论的理解
对有效市场假设理论的理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对有效市场假设理论的理解一,有效市场假设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有效市场假设理论指的是在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当中,证券价格能够灵敏、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所有相关的证券信息,而这些已被反映在证券价格中的证券信息对于市场上的投资者而言,没有任何可供其研究以获取超过正常水平利润的利用价值,也即投资者不能通过获取任何的信息资源或对其进行分析、处理来做出买卖决策以获取超额理论。
其蕴含的意义在于说明,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证券市场上通过自己的投机行为连续地获得超额利润,该理论体现了证券市场的公平性和完善程度,挫败了市场投资者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二,有效市场假设理论的三种形态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它的市场信息的流动性是畅通无阻的,信息资源的无障碍传播使得证券价格趋近于证券的内在价值,使资本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有效的证券市场是证券市场成熟的标志,是证券市场的改善目标。
并且,由此可见,有效证券市场依赖于市场信息的披露制度,不同的市场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程度不同。
市场信息分为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相应地也就存在三种程度不一的有效市场即:弱势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和强势有效市场。
弱势有效市场指证券价格能够反映出所有历史的市场信息。
如果证券市场还未达到弱势有效,也即当其是无效状态的时候,那就表明证券价格并未完全体现出市场上的历史全部信息,投资者仍可利用技术分析和图表分析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买卖决策来获利。
但一旦市场达到弱势有效,则表明市场上所有的历史信息已经反映在现今的证券价格当中,证券未来的价格跟当前和过去的历史信息无关,此时的技术分析和图表分析发挥不了预测作用,投资者不能通过分析历史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半强势有效市场是指证券市场的价格全面反映了所有已经公开的相关信息,未来的证券价格变动与已经公开的所有相关信息毫无关系,投资者只能通过内幕信息等未被公开的信息来进行价格预测,获取超额收益。
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
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杨长汉1一、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理论局限性及面临的挑战(一)有效市场假说中“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局限性我们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也是很关键的假设条件,就是证券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都是“理性经济人”,所谓资本市场上的“理性经济人”,就是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者可以根据其获得的信息对证券进行合理的、最优的定价,同时这里的投资者也是“风险厌恶者”(Risk-averse),他们要求的高收益是与其承担的高风险相挂钩的。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也是一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假设。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中越来越发现“理性经济人”假设与现实不相符合,比如Tversky(1990)发现,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如果遭受的损失越大,他们越倾向于进行冒险投资,也就是说具有赌博精神,这一点与“理性经济人”假设中的风险厌恶者是相矛盾的。
同时,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讨论了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投资者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各种认知偏差,以及它们在风险环境中的决策行为都证实了他们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偏离,而市场是否有效也是现代证券投资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
有悖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具体情况有:1 对于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是迅速的。
而现实中表明,投资者不一定能对信息作出迅速反应,往往是在他们获得信息以后,先观察信息出现后证券的最近变动趋势,然后再对信息作出反应。
这一反应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而“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所有的反应都是线性的。
2 “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
但现实表明,投资者并不总是风险厌恶者,某些投资者在遭受重大损失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冒险的行动,导致市场中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出现。
3 对于信息的反应程度上,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仅能对信息作出迅速的反应,而且做出的反应也是正确的。
投资决策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分析
投资决策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分析在投资决策中,有效市场假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市场的价格已经反映了一切可知的信息,因此投资者不可能通过研究公司的基本面或者市场趋势来获得超额收益。
本文将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背景、内容、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探讨该假说的优缺点以及对投资决策的启示。
一、背景有效市场假说最早由尤金·法玛于1965年提出,随后经过一系列学者的研究和发展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
该假说的提出背景是20世纪初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套利交易和技术分析已经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人们开始考虑新的投资策略和理论模型。
目前,有效市场假说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和公司投资、融资等领域,成为了现代金融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二、内容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内容有三个方面: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信息,随机漫步模型是正确的,投资者不可能通过研究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首先,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信息。
这意味着,如果有一家公司有好的业绩或者出现了不利消息,这些信息会被所有参与市场的投资者共同研究和分析,并在市场中反映出来。
因此,投资者很难通过独自获取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其次,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随机漫步模型是正确的。
这个模型表明,股票价格的变动是随机的,不受历史价格的影响,因此无法预测。
即便是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员也不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股票价格。
最后,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投资者不可能通过研究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这里的超额收益指的是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收益。
即便投资者研究了大量的信息,也很难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收益。
三、理论和实践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和实践都受到了广泛的争议。
理论上,有效市场假说的支持者认为,股票价格的变动具有随机性,因此无法预测。
但批评者则认为,随机漫步模型并不总是正确的,市场价格会受到投资者的情绪和偏见等因素影响,因此难以反映所有信息。
此外,有效市场假说也没有考虑投资者之间的不平等信息,导致一些投资者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获得超额收益。
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
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是由尤金·法玛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它是现代金融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有效性:在一个健全、透明、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中,所有有价值的信息都能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中。
这意味着市场的价格是公平和合理的,反映了资产的内在价值。
信息反映:市场中的众多参与者分享着大致相等的信息渠道,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信息能够迅速并且完全地反映在资产的市场价格上。
这意味着没有人能够利用内幕信息或者其他优势来获取超额收益。
收益与风险: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收益与风险是密切相关的。
高风险通常伴随着高收益,而低风险则对应着低收益。
这是因为市场是有效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用的信息,所以投资者只能获得与风险相匹配的平均收益。
投资者行为:在有效市场中,由于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可用的信息,因此投资者无法通过技术分析或者基本面分析来获得超额收益。
想要战胜市场,投资者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非共识性的观点。
市场类型:有效市场假说还根据市场价格反映信息的不同程度,将市场划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在弱式有效市场中,技术分析无效;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基本面分析也无效;而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所有的信息都已经反映在价格中,无论何种分析都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有效市场假说在现代金融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批评。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市场并不总是完全有效的,存在着各种市场异象和行为偏差。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的有效性也可能发生变化。
资本市场有效市场假说及其批评
资本市场有效市场假说及其批评资本市场有效市场假说及其批评摘要:有效市场理论是现代证券市场理论体系的支柱之一,也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但有效市场理论在得到广泛赞同和运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批评。
本文简要阐述了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内容,对该理论的作用及缺陷作了评述。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学信息经济学1.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内容股票价格(或其他证券价格)的高低涨落是否有迹可循始终是投资者的最为关心的事件之一。
1953年,Kendall对股票价格的历史变化进行了研究,试图寻找某些变化规律,但令人惊奇的是,Kendall的研究表明,股票价格的变化完全无规律可循,无法找到某种可以进行事前预测的股票价格变化模式,股票价格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机会的精灵”每次任选一个随机数加到股票的当前价格上,形成下一时期的股票价格。
Kendall的这一发现乍看起来似乎令人惊奇,但仔细推敲,却是证券市场的必然选择。
假设某人确实找到了某种可预测股票价格未来变化的规律,那么此人无疑是发现了一个可以轻松致富的秘诀,只要按照这一规律的指引去买入卖出股票,就会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但是,这种神话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如果这一规律确是存在并且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所学习的话,那么它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意义。
比如,某一规律表明目前价格为50元/股的A公司股票将在未来两天内上升至60元/股,而所有投资者在了解这一情况后,都希望用50元或稍高一点的价格买入A公司股票,最终结果将是A公司股票在很短时间内就上涨到60元/股。
也就是说,由“规律”带来的“好消息”将立即反映在股票价格上,而不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才反映出来。
Fama在1970年发表了标志着有效市场假说成立的文章《有效资本市场:对理论和实证工作的评价》,在对证券市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他将市场有效性定义为:在证券市场中证券价格总能充分、及时、准确地反映所有对其有影响的全部新信息,则认为该市场为有效市场,而促使新信息迅速反映到证券价格上的力量,是来源于市场竞争使得证券价格在不同的均衡水平之间随机波动,而由新信息引起的价格变动则是相互独立的。
有效市场假说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理论按照法玛(Eugene Fama,1970)的看法,“价格总是完全反应(full reflect)了所有可的得信息(all available information)的市场被称为是有效的。
” 有效市场假说(EMH)是数量化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 同时也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EMH也是当前金融界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下面将通过实际角度和逻辑分析证明,有效市场假说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理论,没有任何一点正确的地方。
一、有效市场假说不符合实际1、关于弱式有效市场论述错在哪里?价格和成交量已经固定,但是其中的规律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的,就像月亮圆缺变化,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技术分析的盈利模型是从价格和成交量信息中归纳出来的,人们发现有效模型所需要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人很快就发现有效的盈利模型,有的人很慢,有的人无法发现,当一个盈利模型被大多数人所发现,成为大家都用的模型时,该模型就会失效,因为缺少对手盘,大家按同样的方式操作,股价会按照这种模型发展到极致,然后过度,导致失败。
人们必须重新发现新的模型才能有效地获利。
一个有效的技术分析获利模型必定是少数人掌握的模型。
如果考虑到价格信息背后的历史基本面信息,更是不可能完全反映,否则人们为什么还要研究历史?没有人会认为人们已经对历史有着完全正确全面的认识。
例如,1929年的大萧条,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对证券投资者有很强的参考意义,但是有多少人理解了这些信息?又有谁敢说自己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直到现在还有那么多的专家在从各种角度讨论,永远不会有完全反映的时候!2、关于“半强形式有效市场的论述错在哪里?关于价格信息,在上文关于弱式有效市场的论述中已经谈过,不再重复。
关于公开信息,有几点请注意:1)公开信息可能有错误财务报表可能造假,一个经营管理者在撰写年度报告时,看到的是他眼中的事实,而不是真正的现实,每一份报告都是在撰写者大脑过滤下产生的,即使这个人道德上是诚信的,仍然可能忽略了很多事实,歪曲了很多事实。
试论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引言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假设,它认为金融市场是高度有效的,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已经被充分地反映在资产的价格中。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法里安(Fama)提出,并成为金融经济学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综述相关的文献,探讨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起源、发展和争议。
起源与发展法里安的市场效率假说法里安在1970年提出了市场效率假说,认为市场是高度有效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无法通过预测价格走势获得超额收益。
他将市场效率分为三个层次:弱式市场效率、半强式市场效率和强式市场效率。
其中,弱式市场效率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历史价格的信息,无法通过技术分析获得超额收益;半强式市场效率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无法通过基本分析获得超额收益;强式市场效率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和内幕信息,无法通过任何手段获得超额收益。
后续研究与拓展自法里安提出市场效率假说以来,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
詹森(Jensen)在1978年提出了“大盒子”模型,认为市场是弱式有效的,但是在长期持有、组合投资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套利机会。
法尔和法尔斯(Fama and French)在1992年提出了“三因子模型”,将股票收益归因于市场因素、规模因素和价值因素,进一步拓展了市场效率的理论框架。
另外,许多实证研究也对市场效率进行了检验。
麦克金雷和朱恩斯(McKinlay and Jone)在1993年通过研究1950年代至1980年代之间的股票交易记录发现,股票价格相对于可预测的变量是随机的。
戴维斯等人(Davis et al.)在2000年通过研究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发现,市场上的突然价格变动是不可预测的,并支持市场效率假说。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争议虽然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对有效市场假说的例证型分析
对有效市场假说的例证型分析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一种有关金融市场的理论,认为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反映了市场上所有可得到的信息。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投资者无法通过对公司基本面、经济数据等进行分析,获得超过市场智慧所能获得的收益。
然而,有效市场假说也存在批评和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总是有效的。
本文将通过例证型分析探讨有效市场假说的可行性,以及对此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的启示。
例证型分析是一种通过故事、案例等来验证或支持一个观点的方法。
对于有效市场假说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例证进行分析。
第一个例证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市场上普遍认为次贷危机只会影响到少数银行和金融机构,而不会波及整个金融市场。
然而,实际情况却与此相反。
很多投资者在危机爆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并且市场也没有及时反应出金融危机的真实情况。
这表明市场并没有充分反映信息,违背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
第二个例证是技术分析的成功。
技术分析是一种基于历史价格和交易量的研究方法,认为市场的行为会在图表中留下痕迹,从而可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虽然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技术分析是无效的,但是实际上,很多投资者通过技术分析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这表明技术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投资者超越市场的智慧,违背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假设。
第三个例证是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上的信息是对称的,即每个投资者都能够获得相同的信息,没有信息优势。
然而,实际情况是,有些投资者可以通过非公开渠道获得一些内幕信息,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这表明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破坏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
以上三个例证提供了一些证据,表明有效市场假说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成立。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否认有效市场假说在其他情况下的有效性。
例如,在高度发达和透明的金融市场中,有效市场假说更可能成立。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透明度的提高,有效市场假说可能会变得愈发准确。
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金融领域中的一种理论假说,主张资本市场中的价格总是能够反映出全部可获得信息的价值。
即市场参与者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取到所有的信息,并且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进而使市场价格始终处于公允与合理的水平上。
本文将从有效市场假说的定义、假设、类型和相关证据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有效市场假说中,它所定义的“有效市场”是指信息交流畅通且参与者能够迅速获取到全部信息的市场。
其中的“有效”反映了市场价格的准确性和信息的及时性,而“市场”则指涉到各种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假设是市场中的参与者是理性的,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基于所有可用的信息,并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作出不同的交易决策。
也就是说,这些参与者对于市场的决策都是基于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此外,有效市场假说还假设了市场参与者能够实施交易,并且交易是个人化和无摩擦的,没有额外的费用和交易限制。
根据不同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可获取性,有效市场假说可分为三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以及强式有效市场。
弱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过去的历史数据,即市场中的参与者无法通过分析历史价格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此时,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等预测方法是无效的,因为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可获取的历史信息。
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但仍然可能存在一些非公开信息。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只能通过内部信息获得的市场参与者而言,他们有可能通过这些信息获得额外的利润。
而对于外部投资者而言,则无法通过获取并分析这些非公开信息来获取超额利润。
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
在这种市场中,即使是那些拥有内部信息的市场参与者也无法通过这些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证据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一些实证研究支持有效市场假说,其中包括对市场价格走势的统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述评杨长汉1一、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理论局限性及面临的挑战(一)有效市场假说中“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局限性我们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也是很关键的假设条件,就是证券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都是“理性经济人”,所谓资本市场上的“理性经济人”,就是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者可以根据其获得的信息对证券进行合理的、最优的定价,同时这里的投资者也是“风险厌恶者”(Risk-averse),他们要求的高收益是与其承担的高风险相挂钩的。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也是一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假设。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中越来越发现“理性经济人”假设与现实不相符合,比如Tversky(1990)发现,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如果遭受的损失越大,他们越倾向于进行冒险投资,也就是说具有赌博精神,这一点与“理性经济人”假设中的风险厌恶者是相矛盾的。
同时,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讨论了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投资者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各种认知偏差,以及它们在风险环境中的决策行为都证实了他们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偏离,而市场是否有效也是现代证券投资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
有悖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具体情况有:1 对于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是迅速的。
而现实中表明,投资者不一定能对信息作出迅速反应,往往是在他们获得信息以后,先观察信息出现后证券的最近变动趋势,然后再对信息作出反应。
这一反应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而“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所有的反应都是线性的。
2 “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
但现实表明,投资者并不总是风险厌恶者,某些投资者在遭受重大损失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冒险的行动,导致市场中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出现。
3 对于信息的反应程度上,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认为投资者不仅能对信息作出迅速的反应,而且做出的反应也是正确的。
但在现实中,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对于新信息的出现,他们做出的反应会受到自己“主观判断”的影响,这有可能导致他们没有对1文章出处:《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杨长汉著杨长汉,笔名杨老金。
师从著名金融证券学者贺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教师、金融学博士。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信息作出正确的反应,由此引起市场中证券价格的“非理性”波动。
因此,可以看出,“理性经济人”是一种简化的和理想化的假设条件,这种理想化的假设条件从表面上来看有助于逻辑推理,但由于和现实条件相差太远,将该假设条件用于现实分析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误导,因此我们要慎重看待这一假设条件。
(二)“有效市场”定义上的理论局限性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市场上的可获得的信息能够充分的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上。
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对“可获得的信息”和“充分反应”做一个合理的解释,虽然吉尔斯得姆和米尔曼(1975)、鲁宾斯坦(Rubinstein,1975)、格罗斯曼(1976)、法马(1991)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解释,但他们的观点还不统一。
因此有必要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中的“可获得的信息”和“充分反应”进行重新界定,由此统一学者们的研究范式。
另外,实证检验的结果也有可能产生与市场效率定义的不符合性。
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市场是弱式有效的,但这一结果可能无法满足半强式有效的条件,更进一步,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是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但这一结果也有可能无法满足强式有效的条件。
实证检验的结果是要判断市场是否有效:要么市场是有效率的,要么是无效率的。
但检验结果是弱式有效的市场有可能不是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但在这一检验结果中是否能判断市场就是“有效率的”?这在理论上还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此对每一类型“有效市场”的检验结果均不能清晰的得出“市场是有效的”这一结论。
(三)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中“无成本获得信息”的理论局限性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假设条件假设信息的获得是无成本的,这一假设前提受到了现实条件的质疑,在对该条件的反驳中,最著名的研究就是格罗斯曼(Crossman)和斯蒂格利茨(Stigliz)在1980年发表的一篇文献2,他们认为,在现实中信息不能免费的获得,搜集信息是有成本存在的.按照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说法,如果此时证券的价格完全反应信息,那么不仅得不到任何收益,投资者还将遭受获取信息的成本,因此证券的价格不可能完全反应信息,因为投资者不可能在明知遭受损失的情况下进行投资。
所以在市场中存在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成本的情况下,必须存在能够弥补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成本的超额收益,如果超额收益在完全弥补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成本后就不存在了,市场则可以看做是有效的,如果超额收益无法完全弥补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成本,超额收益不仅不存在,投资者还将遭受损失,这将导致市场无效。
如何处理超额收益和市场有效之间的关系,至今而言还是难以回答2Grossman, J.Sanford, and Stiglitz, E.Joseph, 1980,On the impossibility of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0),393-408.的,这一研究成果也被称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
(四)市场中套利机制的限制性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还有一个隐含的假设条件,就是市场中的套利机制不存在任何局限性。
弗里德曼(1953)曾经指出,即使市场中有一些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但只要市场中有理性投资者的存在,并且没有套利机制限制,理性投资者就会通过无限的套利机制使证券的价格趋向均衡。
同时,即使市场中的非理性交易者发生高买低卖行为,但由于理性投资者的存在,他们在与理性投资者的博弈中往往处于下风,因此在遭受损失后就会退出市场,所以市场中证券资产的价格最终会趋向均衡。
在整个现代证券投资理论中,套利机制是其理论体系可以存在的支柱之一。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套利机制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套利机制认为人们在不获得资金的情况下就会获得无风险套利利润,同时不需要保证金,即使需要资金,投资者也可以无限制的获得所需的资金,而在现实中,任何套利交易都必须有保证金,并且获得资金不是无限制的,资金的使用也是有成本的。
其次,套利机制认为投资者在进行交易时可以获得无风险利润,所有的交易都是无风险的。
而在实际中,证券资产的交易都是具有风险的,套利交易并非经典理论中所说的无风险交易,风险的存在也会产生对套利交易的限制。
(五) “混沌经济学”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挑战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认为,市场中的信息能够充分和准确的反映在证券的价格上,这种关系是一种“线性关系”。
但“混沌理论”认为,变量之间一般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十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一现象被1987年10月爆发于美国股票市场上的“黑色星期一”所证实,这一天导致了股票市场的过度动荡,由此动摇了学者们和投资者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看法,也动摇了基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在这里股票价格的过度暴跌明显是一种非线性趋势。
从此以后,“混沌经济学”越来越多的被用来进行股票市场中的检验,条件异方差自回归模型就是一个基于“非线性关系”的金融计量检验方法。
(六) 实证检验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挑战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实证结果表现出与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不一致性,各种各样的市场“异常现象”发生,这导致有效市场假说理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 股权溢价之谜股票的收益一般会超过无风险债券的收益,这一超过的部分叫做股权溢价。
传统的观点认为,股票的风险一般要高于无风险债券,因此股票的收益高于无风险债券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一般“溢价”达到多少才是合理的呢?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关于系统性风险的界定,认为股权溢价的大小受到系统性风险的限制。
Mehra and Prescott(1985)研究了1926年以来股票收益和政府债券收益之间的差别发现,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股权溢价大约为1.4%,而实际上美国股票市场的投资回报率高出债券市场大约7%,Mehra and Prescott(1985)将这一现象称为“股权溢价之谜”,认为这在标准的现代证券投资理论中无法得到解释。
2 一月效应和周末效应Kinney(1976)发现了股票市场上著名的“一月效应”,他通过实证检验发现1904——1974年间,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在1月份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11个月份的收益率,这一现象也被Gultekin(1983)所证实。
还有的学者发现了所谓的“周末效应”,比如Elroy(1988)发现了证券市场中一周内,各个交易日股票收益率的差异,并发现了在美国的股票市场中,周一的平均收益率为负,而周五为正,同时两者之间还存在显著的统计特征,这在许多股票市场上也得到了证实。
3 市盈率效应Basu(1977)通过对1400家公司的股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低市盈率股票的收益率比高市盈率证券的收益率高出许多,也就是说证券的价格并没有对市盈率作出正确的定价,投资者可以根据市盈率的不同获得超额收益。
法马(1992)对1963—1990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的市价与账面价值的比率进行比较发现,账面市值比最高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比账面市值比最低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还要高,这个差异比两个组合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等得到的结果还要大。
French(1992)研究了1963—1990年间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洲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及NASDAQ的股票,他将所有股票的市净率从高到低分为10组,结果发现市净率较低的股票的市场表现好于市净率较高的股票,这一研究就是著名的“价值效应”。
4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和过度波动希勒(Shiller,1981)通过比较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基本价值曲线表明,该指数的基本价值曲线应该呈一个平稳的变动趋势,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则经常发生了剧烈的波动,这表明市场中存在过度波动的现象。
Thaler(198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票市场中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即大多数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出现表现出过度反应,他将股票集合分为“表现好”和“表现差”两个相等的子集合来比较它们在3年中的表现,发现“表现差”的组合比“表现好”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还要高,这一现象表明股票市场中存在过度反应的现象。
5 规模效应传统的理论认为,在股票市场上,股票的市值有大有小,这一市值水平与公司资产或资本的规模是成正比的。
一般来说,市值越小的股票,资产或资本规模越小,该上市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就越小,竞争力也就越弱。
因此我们按这种理论可以认为:小市值的股票与大市值的股票相比,前者的投资回报应低于后者,但从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小盘股往往比大盘股有更高的投资回报,这种“异常”的现象被称为“规模效应”,也叫做“小公司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