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学(3) 生态系统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九章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之生态系统管理

第九章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之生态系统管理
•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退耕还林、 还草”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提到了举足轻重的 地位,为我国最脆弱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 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生态工程研 究和应用提出了机遇和挑战。扭转西部生态 环境退化趋势,为西部开发营造一个绿色大 背景。
• 把生态建设与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结合起来, 以增加荒漠区林草植被为主,生产措施、工 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综合配套,积极治理草地 退化、沙化和盐化,控制沙漠化扩大。采取 人工种草、飞播种草等措施,变草地粗放经 营为集约经营,实现草场和畜牧业的可持续 发展。
3. 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的水平, 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两种模式(参改Patt 1977)
没有超负荷
自然恢复过程
生态系统
消除压力
恢复
超负荷,不可逆 转的
人工措施和自然恢 复过程
3、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又叫“无公害工艺”、 “无污染生产”、“废料减量化” 等。简单地说是无废物少污染的 生产。
• 生态工业园区在运行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 物质和能量交换,高校分享资源,寻求资源 和能源消耗最小化、废物产生最小化、努力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
• 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
1. 现有改造型 EIP;如丹麦Kalundborg EIP
2. 全新计划型 EIP;如美国Choctaw EIP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1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一 个生态系统管理问题, 即如何利用 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 的有关原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 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包括科 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生态系统管理 已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持生态 系统健康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手段和重要途径。

《生态系统生态学》课件

《生态系统生态学》课件

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资源管理策略。
3
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学的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环 境的平衡发展。
案例研究
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将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应用。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 态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生态学》PPT 课件
欢迎来到《生态系统生态学》课件!本课程将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重要性 以及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让我们一起探索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学的应用。
生态系统组成和功能
生态因子与生态位
生态因子对生态系统的有机体生存和发展起着 重要作用。生态位是有机体在生态系统中所扮 演的角色。
生物多样性的测量方法
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法来测量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生态学应用
1
应用生态学的概念和范围
应用生态学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修复等 领域。
2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共生与拮抗
共生是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而拮抗 是物种之间相互竞争的关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而物质循 环则包括水循环、碳循环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多样性、生态位 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生物多种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至关 重要。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系统管理

二、生态系统管理旳要素
1. 根据管理对象确定生态系统管理定义,必须把 人类及其价值取向整合进生态系统。
2. 确定明确旳、可操作旳目旳。 3. 确定生态系统管理旳时间和空间尺度。 4. 搜集适量数据,理解生态系统旳复杂性和互相
作用,提出合理旳生态模式。
5. 监测并识别生态系统内部旳动态特性,确定生 态学限定因子。
6.实行原则化环境管理系列原则
ISO14000 世界原则化组织推出旳环境管理系列原 则为ISO14000,从14001至14100。
目旳 规范、约束企业和社会团体所有组织旳环境 行为,以实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 善环境质量和增进经济旳持续、健康发展旳 目旳。
特点
它确定了环境保护旳有效旳新机制; 具有很强旳操作性; 倡导防止为主旳原则; 使用性广泛。
三、生态系统管理旳重要途径 与技术
1.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风险评估是运用生态学、环境化学及 毒理学旳知识,定量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负效 应旳概率及其强度旳过程。其目旳在于通过对 某种环境危害效应旳科学评价,为生态环境和 生态系统旳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根据。
风险控制 生态系统管理中最重要旳是风险管 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生态风险评估 旳成果采用旳对策与行动,是一种 决策过程,又称为风险控制。
重要途径
① 用无污染、少污染旳产品替代毒性大、污 染重旳产品;
② 用无污染、少污染旳能源和原材料替代毒 性大、污染重旳能源和原材料;
③ 用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少污染旳工 艺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率低、产污量大、 污染重旳工艺、设备;
④ 最大程度地运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 最大程度旳厂内循环;
⑤ 对少许旳、必须排放旳污染物、采用低费 用、高效能旳净化处理设备和“三废”综 合运用措施进行最终旳处理、处置。

生态系统生态学 ppt课件

生态系统生态学  ppt课件



• 2、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5、自然生态系统功能
—Department of Enviropnpmt课e件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
5.1 生态系统的概述
5.1.1 生态系统的定义 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 态学功能单位,这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生态系统。 (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1935)提出)
—Department of Enviropnpmt课e件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
5.1 生态系统的概述
(2)生态锥体
• 是表示生态系统中能流量、生物量和生物个体数量在 各营养级分布比例的图形。以方框长度代表各级能流 量、生物量或个体数量的大小,并按营养级顺序由下 而上叠置在一起。 也称为生态金字塔。
5.1 生态系统的概述
(3)食物链的特征
食物链的长度通常不超过6个营养级,最常见的 4—5个营养级,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不断流 失;
食物链越长,最后营养级位所获得的能量也越少。 因为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营养级越多,其能量损 耗也就越大;
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直接相关;
1 大型浮游植物
2 大型浮 游植物
大型浮 游动物
鯷鱼 以浮游生物为食
鲸 以浮游生物为食
微型浮游植物 ( 小鞭毛藻 )
小型浮游动物 (植食性原生动物)
中型浮游动物 (肉食性甲壳动物)

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ppt课件

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ppt课件
8
二、热力学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符合两大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 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转化、流转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 即总有一部分从浓缩的有效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状态。 能量沿食物链方向流动,逐级递减。 每经一个营养级的剩余能 量为原有能量的1/10,其余的都消耗了。
食物链中每一个生物成员称为营养级。 食物链类型 1)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
成的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为食物链起点,
也称分解链。 如动植物遗体或粪便→ 真菌、细菌→ 原生动物→ 土壤动
物→ 节肢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寄生性食物链: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食
(3)补加能源的作用。 添加太阳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辅助能,可提高作物对光能的
利用,从而增加初级生产力。
24
二、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及生产 次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
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 同化作用形成异类生物自身物质的生产量,称为次 级生产量,亦称第二性生产量。 I = FU+R+P P = I-FU-R 同化效率 = A / I ; 生长效率 = P / A I- 摄取量; A-同化量; R-呼吸量; P-生产量; FU-粪尿能量。
密不可分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被消耗、单向流动,不可逆的。
而物质循环是可逆多向的,可返回原来的化学形态, 并可逃循、脱离生态系统。
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气相型: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气相循环把大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ppt课件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ppt课件
加强环境教育等措施来进一步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2. 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1. 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 识:通过教育、宣传活动等 方式,让公众了解生态系统 的价值和重要性,增强人们 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2. 增强环保意识:推广环保 意识,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 保护和生态平衡,激发人们 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保护的 积极性。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供生态服务、维 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人类生存与发展。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它提供了许多生态服务,如净化空气 和水、控制洪水、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等。同时,生物多样性还有助于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为它增加了系 统的适应性和韧性。此外,生物多样 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依 赖生物多样性以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 和福祉。因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 性对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护生态平衡需要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协同作用,共同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生态平衡的破坏与恢复:自然因素和人为 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生态修复与重建。
生态平衡的破坏与恢复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 生态平衡的影响,生态
修复与重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态平衡的破坏主要来自自然因素 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火山爆 发、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这些 灾害可以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此 外,人为因素也是破坏生态平衡的 重要原因,如过度开发、污染、排 放等。这些行为会使生态系统受到 严重的威胁,造成物种灭绝、生态
2. 环境污染: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有着严重影响。空气污染会导致植物叶片损伤和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影响生态系 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水污染则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或迁徙,影响水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土壤污染则会通过影响土壤生物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整个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完整版)生态学课件.ppt

(完整版)生态学课件.ppt

质的量或能量。公式为:
最新.
6
Pn=Pg-R
3 净增生物量(Net Gainable Biomass,△B):单位时间内单位 面积所增加的植物生产量,公式为△B= Pn-L-G;其中L为一定时 间内植物的凋落物(Litter);G为被动物或其他消费者所啃食 (Grazing,G)的量。
4 生物量(Biomass):地表单位面积内现存的活植物体总量或贮 存的总能量,即现存量(Standing Crop),常用kg.m-2或t.hm-2表 示。
最新.
2
二 本节重难点
▪ 1 本节重点
(1) 初级生产的形成过程; (2) 影响初级生产的因素; (3) 初级生产在地球上的分布。
▪ 2 本节难点
(1) C3、C4和CAM植物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光合效率的 差异性;
(2)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最新.
3
三 讲授新课
太 阳 光
初级生产 者的光合

最强光时

同化产 慢

物再分

不定
干物质 中等


生产
最新.
23
表3-2 具有不同二氧化碳固定方式的植物的特征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由高到低依 次为C4植物、C3植物、CAM植物。如表3-3所示:
植物类群
umol/m2/s
CO2吸收 mg/g/h
C4植物 60~140
30~60(70)
C3植物 作物
CO2)
C3酸 约-10%~-20%
(PGA)
最新.
CAM 大液泡
颗粒状 约-10%~-20% 约-10%~-20% 约-10%~-20%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PPT课件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PPT课件
• (1)曲线表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具有高抵抗力稳 定性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反之亦然。
• (2)曲线还表明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成正比,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 统的营养结构成反比。
• 三、生态环境保护
• 1.人口问题
• (1)社会属性: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地位比较 特殊,受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干扰小, 比较接近“J”型增长曲线。因此我国在 1982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人口过 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人口基数过 大,仍将持续增长。
•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 _____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 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 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 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 ______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 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__(填 “偏高”或“偏低”)。
• ②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二者之间的关系图 例。
• ③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 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 个整体,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作用。
•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1.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原理
• 2.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 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曲线
•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1.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 (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
• (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
•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 基础。
• ②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产者处于主导 地位。
• (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醒

第9章 生态系统管理(3)生态规划与设计

第9章 生态系统管理(3)生态规划与设计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搜集规划区域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资料 与数据,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生态潜力 制约 公众参与、实地调查、社会调查、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
三、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2.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 (1)生态调查
将人类聚居地建成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 合生态系统 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环环 相扣的网络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5. 相互制约原则
任意两个组分之间可能存在促进与抑制关系 充分利用小风险原则
生存在与限制因子上下限相距最远的生态位中的那些种 类生存机会最大,风险最小 生态规划采取各项人类活动应处于与上下限风险值相距 最远的位置,使城市发展的机会更大
从生态规划的思想提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学科发展 发展迅速,但直到现在尚无统一概念。
生态规划实际上是模拟自然而进行的人为规划,以促进人与 环境关系的协调发展,有计划地保育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规划
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 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 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 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 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区域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系统自我调控能力提高, 全面改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1. 整体优化原则 2.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原则 3. 生态功能分区原则 4. 高效和谐原则 5. 相互制约原则 6. 最小风险原则 7. 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生态规划与设计原则 1. 整体优化原则

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生态学(盛连喜)课件

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生态学(盛连喜)课件
− 人类对高度复杂的自然界的认识还是有限的, − 对人类自身活动的生态学后果的认识也缺乏全面的、可预见的判定
(十) 多学科交叉的途径是必要的
− 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以及要素组成、过程等方面的复杂性,决定 了生态系统管理任务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业务部门独立完成。
第二节
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及途径
− 例如依靠大坝来控制水的释放或控制盐水侵入沿岸蓄水区。
③改变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 例如依靠控制放牧或捕食,或防止灌木和树木侵入草地、灌丛,或 者依靠火烧或刈割来干涉植被的发展和动态。
④控制人类对生物产品的使用
− 例如限制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调节渔网的孔径大小。
⑤在考虑保护的利益时介入文化、社会和经济过程
第三节 生态规划
• 一、生态规划概念的发展及其特点 二、生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 三、生态规划的模式和主要类型
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 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
第一节
第一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及管理内容 •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三) 生态系统必须在自然的分界内管理
− 某些生态系统被破坏到通过管理也不能维持其功能和特征
(四) 管理必须认识到变化是必然的
− 须吸收生态学的新思维和对生物圈研究的新成果
(五) 在适当的尺度内进行, 保护必须利用各级保护区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操作性原则(五项)
(六) 从全球考虑,从局部着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管理选择。 ⑥生态系统管理的时空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生态系统管理应遵循的原则(马尔特比等,1999) 指导性原则(五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管理
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其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者作为合 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管理是具体的实际活动,它由行政领导、 事企业负责人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多学科、多部门的)共同来进行 的。
(一)、生态系统管理定义 生态系统管理(ecosystem management)是指具有
明确和可适应的目标,通过政策、协议和实践活动
4. 4. understanding complexity and
interconnectedness,
5. 5. recognition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 of
ecosystems,
6. 6. attention to context上下关系 and scale,
4
Ecosystem Management must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as fundamental value,
2. 2. clear, operational goals,
3. 3. sound ecological models and understanding,
6
The Steps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1. Identify the roles of different people 2. Scope the target area 3. Determine the objectives 4. Develop measurable criteria to determine how well the objectives are being met 5. Develop as wide a range of alternatives as possible 6. Determine how well each alternative meets each objective 7. Explain the relation of each alternative to each objective to the decision-makers (and possibly stakeholders) 8. The decision-makers choose an alternative 9 The chosen alternative is turned over to the forest
②要使生态系统同样能对我们的后代提供产品和服务。
换言之,持续力(sustainability)是普遍认为的生态系 统管理的中心目标(见《美国生态学会生态系统管理科学 基础委员会的报告》,Christensen等1996:The report of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Committee on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 Ecologicl Application, 6(3):665-691).
socio-economic benefit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ies
7. Legal, institutional, and economic framework for forest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7. 7. Acknowledgment承认of humans as ecosystem
compone许诺 to adaptability and
5
accountability.
The Montreal Process Working Group
Criteria for Sustainable Forestry
1.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2. Maintenance of the productive capac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3. Maintenance of forest ecosystem health and vitality
4. Conser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5. Maintenance of forest contribution to global carbon
cycles
6. Maintenance and enhancement of long-term multiple
3
The Report of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Committee on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
Ecological Application,1996,6(3):665-691)
Introduction We should manage so as not to deny future generations the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we enjoy today .
而实施的对生态系统的管理。这个“定义”包涵下 列要点:
①生态系统管理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它是由决
策者最后确定的,但同时它又具可适应性,即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②生态系统管理是通过制订政策、签定种种协议
和具体的实践活动而实施的。
2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
一般认为:①管理必须使生态系统得以持续;
7
manager for implementation, monitoring, and feedback
另一种提法是,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是生态系统管理 的目标。1990年10月和1991年2月分别在美国马里兰和华盛顿召开了 生态系统健康的专门会议,并确定生态系统健康成为环境管理的目 标。管理是着眼于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保 证生态系统健康(见《生态系统生态学》P. 305,蔡晓明,2000)。人 体有健康的和病态的,生态系统健康借用于此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