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
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栗,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其术不过发常平(宋粮仓名)、敛富民,为鱣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而水旱不至。然而无冻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今宋光百有馀年,四境之透者至万馀里,其同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渭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内之时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肘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来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史而后救。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巳疏矣。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某固非苟有觊于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木オ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阁下共亮之。某再拜。
(逃自《王文公文集》,有刪改)(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思所以存活之所以:……的原因
B.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原:本来,原本
C. 孟子论而非之非:错误
D. 以说干阁下再矣干:干谒,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 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焉用亡邦以陪邻
C. 见患而后患,见灾而后救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D. 某固非荀有觊于阁下者也以勇气闻于诸侯
(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B.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C.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D.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4)以下句子全都属于王安石认为的“非治国养民之木”的一组是()
①发常平、敛富民,为饐粥之养
②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巳被野矣
③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④移粟以救饥馑
⑤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
⑥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
A. ③④⑥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龚舍人曾给王安石写信陈述他的救灾方略,王安石认为那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法,因此在给龚舍人的回信中详细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B. 作者认为三王五帝之世,也有灾荒饥馑,但却能保证百姓的生存,是因为有完善的政策和充足的储备。
C. 作者在文中明确地指出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能解燃眉之急,不是长远之法,同时强调了自己倡导的新法的积极意义。
D. 作者认为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②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
③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答案】(1)D
(2)C
(3)B
(4)A
(5)C
(6)①用不充足的财用,来抵御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没有见到它能救助多少,绝对不是治理国家、养育百姓的方法。②这确实是世所未有的好时机,贤能的人有所作为的时代。③我曾经说过,有学问技艺才能谋略的大丈夫,常常忧虑生不逢时,己经遇上明时,又忧虑其言辞不被采用。
【解析】【分析】(1)A项,“所以”解释错误,应为:用来……的办法:B项,“原”解释错误,应为:推究,考查;C项,“非”解释错误,应为:反对,认为错;D项解释正确。故选D。
(2)A项,“为”:①动词,做,谋划;②介词,被。B项,“以”:①介词,用,拿;②介词,来。C项,“而”都是表承接的连词;D项,“于”:①介词,对于;②介词,在。故选C。
(3)画线句子的大意是:这正是《传》所言“车毂已经破碎,才增大车辐;事情已经不
成,再大声叹息”,这样有益吗?句中“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是《传》的内容,应加引号,前后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CD两项。“既破碎”与“事已败矣”是两个假设条件,前后应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A项。B项断句正确。故选B。
(4)②是“非治国养民之术”造成的结果,不是“术”本身。⑤是作者推崇的三王五帝的做法。分析可知,A项全都属于王安石认为的“非治国养民之木”的内容。故选A。
(5)C项,“强调了自己倡导的新法的积极意义”理解错误,文中没有正面强调自己倡导的新法的积极意义。故选C。
(6)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①“御”抵御;“济”救助;“术”办法。②“诚”确实;“有为”有所作为。③“患”忧虑;“用”被采用。
故答案为:⑴D;⑵A;⑶B;⑷A;⑸C;
⑹①用不充足的财用,来抵御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没有见到它能救助多少,绝对不是治理国家、养育百姓的方法。②这确实是世所未有的好时机,贤能的人有所作为的时代。
③我曾经说过,有学问技艺才能谋略的大丈夫,常常忧虑生不逢时,己经遇上明时,又忧虑其言辞不被采用。
【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附参考译文】
安抚舍人阁下:
您前天跟我讲的,不过想计算比较仓库储量多少,劝说富民献出粮食,来解除百姓一时的匮乏。我想要说的,不是这方面的意思。我愿把意思说完,请您选择些许有用的。
我曾经听说善于谋划天下大事的人,必定会设置长久的计策,创立非常的功业。当今的公卿大夫,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小的功劳的人。水旱灾害是常有的事,仓储财用国家经常不充足。用不充足的财来抵御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