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01a7a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1.png)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
2、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能够朗读和背诵《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
二、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学生唱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创作是源于她的身世和心理.2、任务: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活动1:小组讨论,每组介绍一首词的词意、词曲、艺术价值。
4、整体讲解:教师就词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5、活动2:通过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两首词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临场评论的方式,增加两首词的欣赏程度。
6、总结: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对两首词的喜爱及感悟,并从中探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
三、教学重点: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2、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四、教学方法:1、活动性、情感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法。
2、合作、探究和启发式教学法。
3、听课及现场评论式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PPT、录音机、黑板、水彩笔等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唱词《如梦令》2、任务明确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了解一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并进行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充分理解。
4、齐堂讲解教师就文章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认识。
5、背诵和演唱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同时让学生从词曲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14171ce5998fcc22bcd10d41.png)
细 雨 , 到 黄 昏 , 点 点 滴 滴 。 这
儿 , 如 今 有 谁 堪 摘 ? 守 着 窗
旧 时 相 识 。 满 地 黄 花 堆 积 , 憔
雁 过 也 , 正 伤 心 , 却 是
晚 来 风 急 ?
将 息 。 三 杯 两 盏 淡 酒 , 怎 敌 他 、
时 以“佳节又重阳”之乐反衬 令 她倍觉神伤的孤独
时 借“永昼”“半夜”“黄昏”
间 景 物 行 动
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 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薄雾”“浓云”“瑞 脑”“金兽”“玉枕”“纱 厨”“西风”“黄花”来烘 托惨淡、凄凉心情 独坐(独立)、孤眠、把 酒来渲染愁苦心情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 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 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 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 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 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 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 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词中哪个字表明情感?
愁
是一种怎样的愁?
思念丈夫 寂寞无聊之感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 写愁情的?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 醉 花 阴 》 《 声 声 慢 》
李 清 照 词 两 首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 古第一才女”之称。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 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通晓音律, 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 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 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 集整理。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 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 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 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 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d9b34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0.png)
绪。
上阕
作者由“永昼”的无聊到“半夜”的寒凉写自己的孤单寂寞 ,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
写重阳节赏菊饮酒,面对菊花,消愁无计,抒发离别的极度 下阕 悲苦。
对照阅读
通过对照,体会南渡前后李词的不同风格。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 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 沫若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 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XXX湖畔趵 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 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徐士俊)
(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明人陈宏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
绪)
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明人周济)
(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清人沈谦)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写于北宋末年。婚 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离乡在 外任知州,深闺寂寞,她深寻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重阳节,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 给赵明诚。
李清照词二首赏析《醉花阴》《声声慢》
![李清照词二首赏析《醉花阴》《声声慢》](https://img.taocdn.com/s3/m/4587a8482e3f5727a5e962b3.png)
《李清照词二首》赏析这两首词都写出了作者的愁情。
但愁的原因却有所不同。
《醉花阴》开篇即是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以“薄雾浓云”的天气衬托了自己愁苦的心情。
词人无事可做,只有守着香炉独自出神。
又到了重阳佳节,应是与亲友团聚的日子,可“半夜凉初透”的孤独谁又能了解?无奈,只有赏菊饮酒来消磨时光。
可哪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词人在凄凉的秋风中思念爱人“人比黄花瘦”给人无限的遐想。
全词通过使人描写重阳饮酒赏局时的触景生情,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与自己愁苦寂寞之情。
而《声声慢》则是在词人经历国破、家亡、夫死后写下的。
她表达了作者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情。
作者寻寻觅觅,仿佛在找寻什么丢失的东西。
然而却是“冷冷清清”什么也没有,真是“凄凄惨惨戚戚”词人几乎失去了所有。
靠山山倒,倚墙墙塌。
无依无靠的她,独自惶恐在破碎的山河中。
“淡酒”其实并不淡,只是愁太重了,满心都是愁,怎能用酒力压住啊!大雁飞过,触景伤情,回想着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幸福,更体现了现在的悲哀。
菊花盛开却无心摘,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悲哀。
雨打梧桐点点滴滴,使词人的心碎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此人撕心裂肺的呐喊。
全词戛然儿子,是结尾,亦是高潮。
词人满腔悲怨,怎是愁字能说清的呢?比起《醉花阴》,《声声慢》愁得更浓、更悲哀。
这两首词让我想起了李煜的《相见欢》。
这首词是李后主被俘后所写。
包含了李后主内心的惆怅与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
有着故国难归的亡国之痛,有着昔为君主今为囚徒的强烈反差。
这些感受交织于胸,近乎麻木。
无法分辨此刻因何而愁。
“梧桐深院锁清秋”既写出此时的环境又写出内心的高度压抑。
最终“剪不断理还乱”正如《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样,压抑太久、郁结太多的愁思集中迸发。
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的坎坷人生,造就了她词坛上的辉煌。
从无所不有到一无所有,从家庭幸福美满到独自一人孤苦流浪。
这天上地下的生活对于李清照来说是煎熬,更是磨练。
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声声慢)概要
![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声声慢)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4f7dad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0.png)
庭中有奇树
枚乘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载:“岁往月来, 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 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 会。”又,汉《西京杂记》称:“九月九 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 长寿。”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插茱萸、 吃重阳糕等的风俗。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拜他当年宁死 不屈、不肯忍辱回到江东的英雄气概。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物不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下 片借物诉情。直白相思愁苦无 以消除。 “才下眉头,又上 心头”,把抽象的愁思形象化, 以浅近清唱,表达深沉挚爱。
李 清 照
乍暖还寒:时暖时寒。 将息:养息。 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 次地:光景,情形。
四下里张望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独处家中若 有所失东寻西觅,凄凉惨痛悲戚,痛彻肺腑, 天气忽热忽冷让人难以养息。害怕孤独喝下几 杯薄酒取暖,怎能够抵挡住临晚深秋寒意。正 在伤心,抬头瞥见大雁飞过,这传信大雁实在 是曾经相识。 满地是衰败零落的黄色菊花, 眼下饱经忧患哪朵可供采摘?独自守着寒窗怎 样捱到天黑?捱到黄昏却偏偏下 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洒落梧桐 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尽!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 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 了北宋和南宋。靖康之变, 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 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 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 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 沉重打击。只身经历国破家 亡夫死的痛苦。此后就在孤 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词两首》解析
![《李清照词两首》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13d1b858fafab069dc02e6.png)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32
风
2021/3/15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3
雁
2021/3/15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37
2021/3/15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具体指哪些愁,结合 背景加以分析?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它们 都一连串地发生在李清照身上。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 的愁了吧?如果说李清照的前期的愁是闲愁、闺 愁,那后期是什么愁呢?
38
2021/3/15
1.抒情造境,情景交融; 2.运用叠字,创意出奇; 3.造语清新,蕴藉深挚。
2021/3/15
这句话你觉得体现愁绪的哪些层次感?
寻寻觅觅: 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 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 该怎么读?
明确: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 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 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 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 感觉。
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菊圃前把 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2021/3/15
14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 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
“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
凄冷之意。这三句是作者艺术匠心
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
李清照词二首《声声慢》《一剪梅》
![李清照词二首《声声慢》《一剪梅》](https://img.taocdn.com/s3/m/2a8397d54693daef5ef73d4a.png)
二、写作背景
•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 国,史称南宋。此时,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 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 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 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 ,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 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 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 补偿和酬惠。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身历国破家亡 的孤苦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十分真实的 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 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渲染, 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 人感觉哀愁满纸。
直接抒情 (词眼)
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 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 及” (梁衡)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动作 环境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 沉痛凄厉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 运用叠词: •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 •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 •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 音节上: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二)间接抒情:
酒
雁
黄花
借 景 抒 情
梧桐
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过? 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 急。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d2df4ecf242336c1eb95ea0.png)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重阳节祝福语】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以下是分享的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黄花:菊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⑴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
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⑵“寻寻觅觅”三句:此词起拍连用十四叠字,既使词家倾倒,亦为历代论词者所称道,并公认为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笔,甚至谓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实,此十四叠宇,既是李请照的独创,亦有其对韩偓《丙寅二月二十二日抚州如归馆雨中有怀诸朝客》诗中“凄凄恻恻又微颦”等句的一定取义和隐括。
⑶乍暖还寒:脱胎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寒”之句,谓天气忽冷忽暖。
⑷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⑸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⑹“雁过也”三句:化用赵嘏《寒塘》诗“乡心正无限,一夜度南楼”、吴均《赠杜容成》诗“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
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⑺黄花:菊花。
⑻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
一说言无甚可摘。
谁:何,什么。
⑼怎生:怎样,如何。
⑽这次第:这情形,这光景。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5427b5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6.png)
李清照词原文及翻译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词吧,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李清照词原文及翻译篇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黄花:菊花李清照词原文及翻译篇2《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
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⑵“寻寻觅觅”三句:此词起拍连用十四叠字,既使词家倾倒,亦为历代论词者所称道,并公认为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笔,甚至谓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实,此十四叠宇,既是李请照的独创,亦有其对韩偓《丙寅二月二十二日抚州如归馆雨中有怀诸朝客》诗中“凄凄恻恻又微颦”等句的一定取义和隐括。
⑶乍暖还寒:脱胎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寒”之句,谓天气忽冷忽暖。
⑷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⑸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⑹“雁过也”三句:化用赵嘏《寒塘》诗“乡心正无限,一夜度南楼”、吴均《赠杜容成》诗“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
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⑺黄花:菊花。
⑻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
一说言无甚可摘。
谁:何,什么。
⑼怎生:怎样,如何。
⑽这次第:这情形,这光景。
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96cd5fcdbb4cf7ec4bfed00d.png)
表达作者无穷无尽的悲 愁.
南宋文学批评家张端义在《贵 耳集》中评价李清照的《声声慢》 时说:“易安秋词《声声慢》此乃公 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 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结合这段评价,讨论《声声慢》 中叠字所包孕的情感内涵,并联系 你所学过的古代诗文,说说叠字的 修辞作用。
• 当时赵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李清照一人在家独守 空房,适遇阴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李清照思夫心切, 写下了这首《醉花阴• 重阳》,以表相 思之情。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 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非常的感动,发誓要 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 李清照的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 好:“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自 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 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 “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 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 仄韵。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词《醉花 阴• 重阳》。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 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
从
寻寻觅觅
结果
入手
体现
冷冷清清
引发
眼前景
凄凄惨惨戚戚
愁情
感 情 若有所失 基 调 肃杀 哀 凄清 怨 凄 凄然寡欢 凉
孤苦无依
:
惨然不乐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6b925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0.png)
2.背景介绍 《醉花阴》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这首词写于北宋末 年,当时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 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 碑刻的欢声笑语。李清照于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 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到 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 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 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此词。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 个叠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 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 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3.[鉴赏诗歌的炼字]赏析“人比黄花瘦”中“瘦” 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更 重要的是: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 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②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 丈夫日渐消瘦的形象;
(观点二)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词人作为 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丈夫深 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 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
问题2 《声声慢》中有这样的词句:“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其中的“晚来风急”,有 些版本写作“晓来风急”,你认为用“晚”好,还是用 “晓”好?请说明理由。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词两首》全
![《李清照词两首》全](https://img.taocdn.com/s3/m/42df4b73f5335a8103d22000.png)
这首词可以说是李清照前 期作品中的一颗明珠,词人用她 常用的白描手法,向我们展现了 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少 女形象,抒发了少女无忧无虑的 欢乐情怀。 这应该是词人少女 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 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所具有的愁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从两个“自”中表现出来的是李 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 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感到伤怀,也是她俩真挚爱情 的具体表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自然地引出来了, 俩人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 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像李 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 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 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 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期,
南 渡 前 南 渡 后 内容:闺情(闲愁) 词风:清丽明快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声声慢
文章音乐欣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 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两年后,李清照46岁 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 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 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 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 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 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 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 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 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 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 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d88aa1cabb4cf7ec4afed0c2.png)
示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作 品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展
流。
示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
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
创 之作,是一首闺怨词。婚 作 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 背 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 景 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
度 橱”怎不让人“凉初透”,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
解 析
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凉意之下,怎不思念 那曾经缠绵温存之人。
“பைடு நூலகம்篱把酒”、“暗香盈袖”
【解析】词人“东篱把酒”,直到月上梢头,菊花的幽
香盛满了衣袖。“酒入愁肠愁更愁”,菊花再美再香,也 是独自欣赏。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 情状却有所不同了。体现词人的的无奈与感伤。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 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 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 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 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引问
1、这首词中哪些句子直接表达 了作者的悲愁之情?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
到处流亡。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
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最后在杭
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
凄凉。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作 品 展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23df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1.png)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一才女”之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D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较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d887f04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0.png)
一、整体感知
1、范读 注意节奏 2、自由朗诵并思考: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 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 的词眼是什么?
愁
二、愁什么?
明确: 1、公愁—山河破碎、亡国之痛 2、私愁—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一)直接写愁: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品味:叠字的妙处!
这句话包含有几种意思?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总结:词人是从哪些方面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写愁情的?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时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
瑞脑销金兽。 令
倍觉神伤的孤独“永昼”“半夜”“黄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 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 。
开篇用一“愁”字点明心情,词人为何而愁?
思念丈夫的孤寂
一、诵读,感受“愁”。
读对节奏 读出语调 读出感情
《醉花阴》视频朗读.mp4
二、思读,体会“愁”。
第二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醉花阴》)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 特色的意境美。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 语言美。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 便离乡在外任知州,深闺 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 的丈夫。这年,时逢重阳 节,人逢佳节倍思亲,便 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李清照词两首OK
![李清照词两首OK](https://img.taocdn.com/s3/m/56f0152e376baf1ffc4fad56.png)
《醉花阴》 感情基调 忧愁、孤独、哀伤
意象
《声声慢》
凄惨、孤苦、悲痛
薄雾、浓云、瑞脑、 淡酒、急风、雁、 金兽、玉枕、纱橱、 黄花、梧桐、细雨 酒、西风、黄花
相思之愁 生离之愁 暂时之愁 国破家亡之愁 死别之愁 永恒之愁
感情
思考:《醉花阴》和《声声慢》,哪一首词 的“愁”更重,词人是怎样将它呈现出来的?
《声声慢》中的愁更重,更浓。 思路:结合写作背景理解物象和画面
运用叠词,多角度写愁: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失魂落魄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满地黄花堆积~~到黄昏, 点点滴滴。 凄清的环境,孤单憔悴、精 神颓废的形象
南渡前: 内容——欢乐生活 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声声慢》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的她 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 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 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她晚年 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悲苦。
为何愁?愁什么?
• 国破家亡之愁 • 死别之愁 • 永恒之愁
对比阅读《醉花阴》和《声声慢》
上 阕
愁 永昼
天边笼罩着薄雾浓云,我发愁该如 何消磨这漫长的白天。独自呆坐, 看着瑞脑香在兽形的铜香炉里焚烧。
半夜 凉
又是重阳佳节,我枕在玉枕上躺在 纱帐里,相思难眠,感受到了半夜 里浸透的凉意。
2.再读这首词,思考词人用哪些物象和画面来 表达这种愁情别绪?(小组讨论)
下 阕
黄昏
酒、西风、黄花
黄昏后,我独自在东篱边饮酒,菊 花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不要说此 景不让人黯然伤神,西风卷起珠帘, 帘内的人比黄花还要瘦削。
1.初读这首词,感受一下这 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令
以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 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 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 无休止。 “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厨、 酒、西风、黄花”等意象,烘托寂 寞孤独难耐的感受。 独坐、孤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 的心情。
时间
意象
行动
上片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整体把握 艺术特色:烘云托月,藏而不漏
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东篱 ——藏头(“东篱”, 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 字);把(菊花)酒——省略“菊花” 二字;暗香——菊花香 气;黄花——菊花。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 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 黄色的菊花外形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 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 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 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 和精神气质。把抽象的相思之情寄予可观可感的黄花,以花喻 人,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 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结论:常以雁抒写离愁或相思哀怨的感伤。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是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是凄婉愁苦的象征。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雨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少 历 繁 华 , 中 经 丧 乱 , 晚 景 凄 凉 。
李清照生平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 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 能。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18岁嫁 于门当户对的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太 学生赵明诚。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夫 妻二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志趣相投,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42岁时,北宋朝廷腐败,金兵入据 中原后,京师被围困,43岁时金灭北宋, 夫妻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 中焚为灰烬,流寓南方。
感情基调:凄凉、哀愁、孤独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上片 重阳思亲 (写愁)
下片
饮酒赏菊 (写瘦)
凄凉寂寥的意境 ︱ 思念丈夫的情感 ︱ 寂寞忧郁的基调
二想三找 探寻意境
想 念 丈 夫 、 愁 情 满 怀 —— 思 妇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创作作品
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 南渡前:(内容)少女、少妇时期的欢乐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内容)思夫、思国、思乡,怀旧悼亡 浓愁、哀愁--凄婉哀怨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用铺叙、白描和移情 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
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写作背景
少 历 繁 华 , 中 经 丧 乱 , 晚 景 凄 凉 。
46岁时,丈夫赵明诚孤身赴任, 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 岁。47岁时,李清照寄居浙江会稽, 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48 岁再嫁张汝舟,婚后不足百日便诉讼 离婚。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 石录》。 71岁时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 世,没有子嗣。无人知道死于何时, 葬于何处。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直接抒情的句子
上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下片: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
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酒 雁 梧桐 秋风 黄花
雨
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 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言酒淡,实说愁 浓。
结论:梧桐代表凄清、冷落、愁苦。雨 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愁
亡国之愁
死别之愁
永恒之愁
对比阅读《声声慢》和《醉花阴》
《醉花阴》 《声声慢》 凄惨、孤苦、悲痛
淡酒、急风、雁、黄花、梧桐、 细雨 亡国之愁 死别之愁 永恒之愁
感情 基调
意象 感情
忧愁、孤独、哀伤
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 枕、纱橱、酒、西风、黄花 相思之愁 生离之愁 暂时之愁
自是花中第一流, 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飘香天地间, 独领风骚万古流。
《李清照词两首》——
醉 花 阴
知人论世:
“一代词宗”
李清照(1084——约1155),字漱 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 约派词人代表之一。作品集《漱玉词》。 宋代最伟大的词作家,被誉为 “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 “易安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 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 后”。
沧海愁人李清照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赵翼《题元遗山诗》), 李清照良好的家庭教养和美满的婚姻,使她对生活持美好的理 想,而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以及时代变乱造成她命运的悲剧, 又使她理想破灭。国破家亡、天涯沦落,人生的悲情,往往恰 能缔造艺术的绝美。正是苦难的生活使得李清照对社会和人生 的种种体验和感悟更加深刻,催生了创作的激情,不经意间, 留下了振聋发聩、流传千古的作品。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北宋 末年,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 便调官异地、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 照深闺寂寞,形单影只,居室寂静, 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碑 刻的欢声笑语,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 的丈夫。这年,时逢重阳,她便写了 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表达思念之 情。
醉花阴
反复吟诵 感悟情感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 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 /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词通过描写重阳佳节,词人 从早上到半夜独守空闺的情景,表 达词人佳节怀人的忧愁孤独之情。
相思之愁
愁
生离之愁
暂时之愁
《李清照词两首》——
声 声 慢
写作背景
李清照晚年作品。金兵入侵,北宋灭 亡,国家破败、远离家乡、丈夫去世,一 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 离的苦痛。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 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亡国之 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处境的凄惨凝 集成心头的悲苦,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 这首《声声慢》。
“永”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 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 “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凉” “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透” “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佳在何处?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 神情。 ①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衣带 渐宽,腰肢瘦损)。 ③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贯穿全词的愁绪因 “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情深深,愁 浓浓”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