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模型记忆卡模型解题法(Word版)总结
高中化学模型汇总(有关溶液)
![高中化学模型汇总(有关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2d29fcfdcaaedd3382c4d34a.png)
高中化学模型汇总(有关溶液)一、等质混和等体混 母体讲解1. 把 70% HNO 3(密度为 1.40 g·cm -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 HNO 3(aq)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0.35B.<0.35C.>0.35D.≤0.35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分数的认识和变换前提下的估算能力。
知识依托: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错解分析:审题不严,自以为是将两液体等质量混合,从而误选 A 项;解题过程中思维反向,也会误选 B 项。
解题思路:本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方法1(条件转换法):先把“等体积”看作“等质量”,则等质量混合后溶液中 HNO 3 的质量分数为:w 混=2%70222121=+=⨯+⨯w w m m w m m =35%而等体积混合时水的质量小于 HNO 3(aq) 的质量,则等体积混合相当于先进行等质量混合,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密度大的液体,这里是 70% 的 HNO 3(aq),故其质量分数大于 35%。
方法2(数轴表示法):(1)先画一数轴,在其上标出欲混合的两种液体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并在两质量分数的对应点上标出两液体密度的相对大小。
(2)求出221w w +,并在数轴上标示出来。
(3)标出w 混:w 混在221w w +与 ρ大的液体的质量分数之间。
答案:C 评注:方法2是方法1的一种升华。
●锦囊妙计 1.等质混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时:w 混=221w w +2.等体混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时:W 混∈[221w w +,W (ρ大)]具体解题时,常用数轴表示法。
2. 密度为0.91 g·cm -1 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25.0%(即质量分数为0.250),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A.等于12.5%B.大于 12.5%C.小于 12.5%D.无法确定求解:提示:氨水越浓密度越小。
高中化学模型构建法课题的结题思路及计划
![高中化学模型构建法课题的结题思路及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551899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d.png)
高中化学模型构建法课题的结题思路及计划保义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化学模型教学的实际,主要介绍化学模型的含义、模型构建的,分析存在,提出教学。
关键词:化学模型模型建构教学《普通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化学学科素养,其中证据推理与模型就是五个素养之一,通过分析、推理等认识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建立模型,并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
由此可见模型构建是化学的一种,也显得十分重要。
下面我就谈谈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理解和,与共飨。
一、化学模型的含义及其分类模型的定义很多,我个人认为模型就是对本质特征和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
化学模型是人们在认识化学与化学的过程中,通过抽象、概括、归纳等,的关键因素与本质特征建构的各种模型。
化学模型构建就是建构化学模型的过程。
由于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角度来物质,原子、分子是微观粒子,人们只有借助模型来进行理解、推理,探索其组成、结构、性质及反应,用来实际。
模型的分类非常多,但可以结合中的,按照模型的呈现形式和使用方便分为:⑴实物模型,即按一定比例比例的实物,形式如我们常见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晶体模型、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实验装置等;⑵号模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化学用语,是对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表达,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示意、核外电子布式、轨道式(电子布)等;⑶概念模型,以示、以及号等组成对事物和形成机理进行简单的阐述和描述,如反应热、化学衡概念、电离能、电负性、德华力、氢键、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衡、知識思维导等;⑷理论模型,即学说、假设。
如盖斯定律模型、碰撞理论模型、化学键理论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模型、金属晶体电子、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气理论模型等;⑸形模型,即以示意的形式描述某个过程或某个结构,如水分子电离过程示意、化学沉淀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电解熔融氯化钠制钠示意、钢铁的析氢腐蚀示意、吸氧腐蚀示意、金属防腐的示意、构造原理、σ键形成示、π键形成示意、实验装置等;⑹数学模型,即以定性或定量形式描述事物的变化,如化学速率表达式、化学衡常数的表达式、化学衡计算模型、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pH的表达式、水解常数、溶度积、坐标、数据表等;⑺动画演示模型,即将某个化学反应微观过程设计成动画形式来演示其过程,体现形象化、直观化的效果。
高中化学知识及典型题型解题方法记忆与示例(浓缩版)
![高中化学知识及典型题型解题方法记忆与示例(浓缩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ca85aedd3383c4bb4cd2ac.png)
第一单元基本概念与理论一、组成、性质与变化(略)二、化学式与化学量1、分子式与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真实的分子组成;化学式一般表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中组成微粒的最简整数比。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一写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化学式;二据电子得失相等规律配平上述各物质的系数;三据电荷守恒的规律补充并配平介质离子(H+、OH-或他离子);四据质量(元素)守恒规律补充并配平H2O或其它物质的系数;最后将所有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含义一要正确注明各物质发生反应及生成时的状态(s、l、g、aq);二要准确写出的符号(+、-)和单位(kJ/mol);三要正确对应与系数的关系。
注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燃料系数为“1”,H2O须为液态;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的H2O的系数须为“1”;其它热化学方程式,一般系数为最简整数比。
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的数值是与按方程式完全转化对应的,故与转化率无关。
单位“kJ/mol”是指整个配平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mol,而不是其中某一种物质。
多步反应加合时,△H应带符号加合。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1)书写A、一般步骤:(略)B、多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定——将少量物质(或按题意刚好反应完的物质)定为1mol(能拆再拆);算——将过量反应物的离子按少量物质的需要计算其所需的物质的量;删——将未参与反应的离子删除;调——将参与反应的离子以及产物的物质的量化为最简整数比。
C、定量混合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先拆分并按题目所给量计算各离子、分子的物质的量;再分析可能的反应按少量完全计算各反应物的消耗量及产物生成量;后将耗、产的物质的量化为最简整数比。
(2)正误判断:(略)5、粒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A、粒子结构示意图:(略)B、电子式:原子,如:简单阳离子(略)简单阴离子(略)根离子——按原子间连接顺序将各原子的元素符号写出,然后将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包括得到和失去的一并分析)的共用和单独占有(孤对电子)情况在各元素符号周围标出,并加“[ ]”围起来,最后在其右上角标出电荷。
高中的化学计算模型与例析 详解
![高中的化学计算模型与例析 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eb112cd33687e21ae45a98c.png)
高中化学计算八大解题模型(解题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要点例析】守恒法1.守恒法——已知变化前后某一特定不变的量,建立等式计算的方法例1 在臭氧发生器中装入100mLO2,经反应3O2→2 O3,最后气体体积变为95mL(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为()A.1.43g·L-1B.1.50 g·L-1C.2.14g·L-1D.无法判断聚焦解题策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变,等于反应前100mL O2的质量。
则反应后混合气体:ρ=(0.1L/22.4 L/mol×32g/mol)/0.095L =1.50g/L解答:B聚焦化学思想:求解本题应避开氧气未完全转化为臭氧的细节,而直接根据气体的质量守恒和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例2 某氧化剂中,起氧化作用的是X2O72-离子,在溶液中0.2 mol该离子恰好能使0.6molSO32-离子完全氧化,则X2O72-离子还原后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聚焦解题策略:设反应后X元素的化合价为a.则X元素化合价由+6降为a,S元素化合价由+4升为+6。
1molX元素得电子(6-a)mol,1molS元素失电子(6-4)mol=2 mol。
由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0.2(6-a)=0.6×2,a=+3 。
解答:C例3 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
将其产物溶于60mL2.0mol/L稀盐酸中, 转化为氯化镁和氯化铵;再加入20mL0.50moL/LNaOH溶液以中和多余的酸, 最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使氨全部逸出, 并测得氨气的质量为0.17g。
则镁带的质量为()A.1.2gB.2.4 gC.3.6gD.无法判断聚焦解题策略:依题意可知:在镁带燃烧产物与60mL2.0mol/L稀盐酸和20mL0.50moL/LNaOH溶液混合的溶液中最终存在MgCl2、NH4Cl、NaCl 三种溶质;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Mg)=n(Mg2+),n(NH4+)=n(NH3);根据溶液中阳阴离子正负电荷守恒可得:n (Mg 2+)×2+n (NH 4+)×1+n (Na +)×1=n (Cl -)×1即:2n (Mg 2+)+0.1717/g g mol+0.50mol/L ×0.020L=2.0mol/L ×0.060L ×1 解得n (Mg 2+)=0.050mol,m (Mg )=0.050mol ×24g/mol=1.2g 。
高中化学方程式五大记忆方法及评分标准
![高中化学方程式五大记忆方法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226141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3.png)
高中化学方程式五大记忆方法及评分标准高中化学方程式五大记忆方法及评分标准高中化学方程式五大记忆方法一、分类记忆法:抓一类,记一片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每一类物质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碱、盐、氧化物等,他们都有各自的通性,抓住每一类物质的通性,就可记住一大堆方程式。
比如SO2、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具有以下通性:(1)一般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H2O=H2SO3;CO2+H2O=H2CO3。
(2)都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CO2+2NaOH=Na2SO3+H2O。
(3)都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SO2+Na2O=Na2SO3;CO2+Na2O=Na2CO3。
2、根据元素的分类记忆。
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分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等等。
我们最关心的是主族元素,对于同一主族的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例如卤素的单质(X2)具有以下通性:(1)都与金属(Na、Fe、Cu等)反应。
(2)都能与氢气反应。
(3)都能与水反应。
(4)都能与碱反应。
我们只要抓住其通性,就可记住一大片方程式。
需要说明的是,分门别类地记忆方程式,只需记住常见的一个或几个方程式,就可以做到抓一类记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线记忆法:抓一线,记一串高中化学方程式很多,如果每个方程式都单独记忆就显得很零乱没抓手,但如果我们以元素为主线,把方程式串起来加以记忆,思路就会很清晰,记起来也非常方便!元素主线有两条:(1)金属元素主线:金属元素包括:Na、Mg、Al、Fe、Cu。
每种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
每一类物质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2)非金属元素主线:非金属元素主要包括:N、Si、S、Cl。
每种非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盐。
每一类物质也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完整版)化学答题模板
![(完整版)化学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3682a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4.png)
(完整版)化学答题模板化学答题模板化学答题模板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化学题目,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答案。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答题模板示例:I. 题目分析在回答任何化学题目之前,首先要仔细分析题目,理解所给信息,并明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Example:问题:给出以下反应方程式:A + B → C + D,其中 A 和 B 是反应物,C 和 D 是生成物。
已知初始物质 A 和 B 的摩尔数,求生成物 C 和 D 的摩尔数。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使用已知的反应方程式和初始物质的摩尔数来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
II. 解题步骤一旦题目分析清楚,我们就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题:1. 列出已知信息:将题目中提供的已知信息列出,包括反应方程式、初始物质的摩尔数等。
2. 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根据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计算出生成物的摩尔数。
3. 总结答案:将计算出的生成物的摩尔数总结成答案,并确保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Example:根据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解题过程:1. 已知信息:反应方程式为A + B → C + D,初始物质 A 的摩尔数为 2 mol,初始物质 B 的摩尔数为 3 mol。
2. 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根据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我们知道生成物 C 和 D 的摩尔数与 A 和 B 的摩尔数成正比。
假设 A 和 B 的系数为 a 和 b,C 和 D 的系数为 c 和 d,则有以下关系:aA + bB → cC + dD。
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生成物 C 和 D 的摩尔数与 A 和 B 的摩尔数的关系式:C = a/A * AD = a/A * B其中 A 和 B 分别为初始物质的摩尔数。
3. 总结答案:根据上述关系式,将 A 和 B 的具体数值代入,计算出生成物 C 和 D 的具体数值,即可得出答案。
III. 注意事项在做化学题目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 确认单位:对于摩尔数的计算,要确保所有物质的摩尔数单位一致,通常为 mol。
高中化学竞赛: 模型方法
![高中化学竞赛: 模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588048c5da50e2524d7f60.png)
高中化学竞赛第八章模型方法模型方法,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自然科学日常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
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去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
在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往往需要提出或构造一定的模型,借助熟悉的模型来实现条件向结论的转化。
模型常常可分为物质模型和概念模型两大类。
在中学化学的范畴中,通过构造一定的解题模式用语解决某些问题,借助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讨论晶体结构、分子结构,借助物理中电磁场或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粒子间的作用,或利用已知的化学理论和实验解决新的问题都是模型方法的具体运用。
简单的说模型方法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表示出来,从而使问题更加的简明扼要,以便窥见其本质的方法。
从思维方法上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把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的简单问题。
典型例题例1.(1)在一定温度下把一定量的某种盐蒸发掉20g水或加入5g该无机盐,均可达到饱和,该盐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 2气体,建立如下平衡2NO2 N2O4,测得NO2的转化率为a%。
其他条件不变时,再通入1molNO2,待新平衡建立时,测得NO2的转化率为b%, 则a与b的大小关系如何?(3)将amol Na2O2和bmol NaHCO3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让其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当排出气体为只含有O2、H2O,且两种气体成分且物质的量相等时,求a:b得值。
例2.(1)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气态团簇分子,顶点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试写出其化学式。
例3.请提出一个模型,用于解释二、三周期原始的最高氧化态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强弱顺序,同族元素(同氧化态)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顺序。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课件:模型认知——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课件:模型认知——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d10ac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1.png)
1.“差量”一般是指某一化学反应前后某一物理量的差值。
2.解题步骤
(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
论差量”,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等,且该
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3)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用”的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化学变化中有各种
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第一步
解题
步骤
第二步
第三步
明确题目要求解的量
根据题目中要求解的量,分析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找
出守恒类型及相关的量
根据守恒原理,梳理出反应前后守恒的量,列式计算求解
例3
某同学设计实验确定Al(NO3)3·xH2O的结晶水数目。称取样品7.50 g,经热分
②根据题给离子方程式及W元素守恒,确定WCl6与S2的关系式
变式题 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3H2O中铁的含量。
(1)称量m g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用c
至终点。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是 出现粉红色
[解析]
-1
mol·L
KMnO4溶液滴定
。
2−
−
2+
(1)KMnO4溶液与C2O4 产生氧化还原反应,MnO4 被还原为Mn ,到达滴
−
−
3+
2+
3+
-3
恒可得关系式:5Fe ~5Fe ~MnO ,则有n(Fe )=5n(MnO )=5cV×10
4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课件模型认知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课件模型认知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e111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5.png)
根据实验数据,胆矾分子中结晶水的个数为
(写表达式)。
(2)下列操作中,会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值偏高的是 ①胆矾未充分干燥 ②坩埚未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③加热时有少量胆矾迸溅出来
(填标号)。
【信息解读】
信息 指引
解题 关键
①“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 →减少质量为结晶水的质量; ②“测定值偏高”→导致水蒸气的质量偏大或是无水硫酸铜的质量偏小 的操作 ①根据减少的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与剩余的无水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之比等 于结晶水的数目,找出等量关系进行求解; ②分析实验操作对水蒸气及无水硫酸铜测量值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
(3)通过计算确定从E点到F点过程中的化学方程
式: MgC2O4
MgO+CO↑+ CO2↑ 。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探究点3 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守恒法的应用原理及解题步骤
应用 原理
解题 步骤
所谓“守恒”就是物质在发生“变化”或两种物质在发生“相互作 用”的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化学变化中有各种 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溶液V mL。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方法技巧]多步滴定实验中数据处理的方法
(1)连续滴定:第一步滴定反应生成的产物,还可以继续参加第二步的滴 定。根据第二步滴定的消耗量,可计算出第一步滴定的反应物的量。 (2)返滴定:第一步用的滴定剂是过量的,然后第二步再用另一种物质返 滴定计算出过量的物质。根据第一步加入的量减去第二步中过量的量, 即可得出第一步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
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 关系,熟练应用一定的计算
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灵活应用“关系式 技巧,建立化学计算解题模
高中化学常用的解题模型
![高中化学常用的解题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763074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a.png)
高中化学常用的解题模型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解题过程中常需运用一些基本的解题模型。
以下列举几种高中化学常用的解题模型:
1. 物质的组成计算模型
该模型是最基本的,主要运用原子分子质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来计算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物质量。
在计算过程中需注意单位的转换和四舍五入问题。
2. 酸碱中和反应计算模型
该模型主要运用反应的滴定过程,来计算样品的浓度、纯度、分子量等。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滴定剂的浓度和体积、指示剂变色点的选择等问题。
3.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模型
该模型主要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主要应用电荷守恒、质
量守恒和电子守恒等基本概念,来计算被氧化和还原的物质的生成
物的量与质量。
在计算过程中也需注意单位的转换和四舍五入问题。
4. 工业生产计算模型
该模型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化学反应产物的计算,注意
运用化学反应平衡定律,来计算反应的体积、浓度、温度、压强等
参数和反应结果。
总之,掌握这些基本的解题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化学
问题,同时也可以为我们今后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模型记忆卡模型解题法(Word版)总结
![高中化学模型记忆卡模型解题法(Word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bb4c66dd88d0d232d46a47.png)
高中化学模型记忆卡模型解题法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书写模型口诀失升氧化复原剂,七字口诀要切记,先定两剂与两物,再平电子和原子。
模型思虑1.解读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时,先判断变价元素,而后依照“失(电子)、升(价)、氧化(反响)、复原剂”进行剖析。
2.书写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时,第一步:先确立反响物中氧化剂、复原剂;生成物中的氧化产物和复原产物。
第二步:利用电子守恒进行配平。
配平常的逻辑关系不可以忽视,先要电子得失陷恒,而后原子守恒。
若先原子守恒配平,一定考证电子能否守恒。
假如是氧化复原形的离子方程式则应依照: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的逻辑关系。
模型概括示图反响物生成物氧化剂复原产物化合价变化复原剂氧化产物电子得失陷恒原子守恒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模型口诀切记“三死一灵巧” ,判断正误不诱惑,写、拆、删、查四步曲,正确书写不犯错。
模型思虑1.判断离子方程式能否正确的方法依照“三死一灵巧”的次序判断,“三死”是指(1)“拆”得对否;( 2)电荷、质量守恒;( 3)盐类水解符号的使用和分步能否正确。
“一灵巧”是指反响能否切合客观实事。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按“写、拆、删、查”四步进行。
3.解读是上述的逆向思想,要理解离子符号代表哪种电解质,才能确立该离子方程式代表哪种物质模型概括示图反响事实特定条件表示符号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模型口诀吸放热、对正负,标状态、定系数,依照目标变换式,盖斯定律大用途。
模型思虑有些反响的反响热不易测得,经过已知反响的反响热,利用盖斯定律获取:第一步:要确立需要的反响的反响热,此中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和化学计量数关系。
第二步:将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依照所要获取的反响,进行变换,对不需要的物质进行定量的“消元”——都是反响物(或都是生成物),可做减法;一项为哪一项反响物,一项为哪一项生成物,可做加法,同时可用同样的数学式计算出该反响的H,最后书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模型概括示图依据题意找到要写的“目标”反响式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变换(如倒写乘适合系数),加减“消元”获取“目标”式成立H 的计算式进行计算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均衡挪动模型口诀审清特色与条件,再用勒夏原理判。
高考化学复习总结性资料:“建立模型法”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总结归纳[完整版]
![高考化学复习总结性资料:“建立模型法”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062c07a76e58fafbb00312.png)
“建立模型法”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呈逐年升温的趋势。
由于化学平衡内容抽象,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然而,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建立具体的思维模型,会使问题简单、明了化,这种方法我将其称为“建立模型法”。
下面本人结合近两年高考试题谈谈“建立模型法”在化学平衡一些问题中的应用。
一、用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实际上,不仅各组分的浓度,其他物理量也均保持不变。
然而,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将被破坏并发生移动,平衡移动则导致一些物理量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式去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若平衡移动必然导致某物理量发生改变,则一旦反应混合物中该物理量不再改变,说明可逆反应已达平衡。
如,对于合成氨反应,恒温恒容时,平衡移动必然使总压改变,则当总压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而对于反应H2(g)+I2(g) 2HI(g),恒温恒容时,平衡移动总压不变,则不能根据总压来判断反应已达平衡。
例1.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 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正反应放热)。
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a.SO2和SO3浓度相等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解析:SO2和SO3浓度相等仅仅是反应过程中某一瞬时的关系,a错;若平衡正向(或逆向)移动,必然导致SO2百分含量减小(或增大),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减小(或增大),而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b、c对,e错;d中“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均为正反应速率,错。
答案:bc。
二、用于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对于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分析可建立以下思维模式:条件改变平衡移动各种量变由外界条件的改变结合反应的特点(正反应为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还是缩小的反应)可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平衡移动必然导致各种量变;反过来,由题目告知的量变信息,可以反过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再由平衡移动的方向结合反应特点(或条件的改变)可以判断条件的改变(或反应特点)。
逢考必记高中化学解题模型
![逢考必记高中化学解题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82c13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9.png)
逢考必记高中化学解题模型高中化学解题模型是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逢考必记的方式,掌握解题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解决各种化学问题。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解题模型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1.深入理解化学基础知识。
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充分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2.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要熟练掌握其中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3.注意理解化学方程式。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反应过程,从而正确解答相关问题。
4.掌握化学反应类型。
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反应类型和进行相关计算。
5.熟悉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中应用广泛,要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关习题练习。
6.理解溶液的概念。
溶液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物质,要理解其形成、性质和计算方法。
7.注意各种计算方法。
在化学解题中,会涉及到各种计算方法,包括物质的量、质量、浓度等,要熟练掌握这些方法。
8.熟悉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在化学方程式中很常见,要熟悉相关规律并进行相关练习。
9.利用化学实验数据。
化学实验数据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要善于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推断和计算。
10.注意化学物质的性质。
化学物质的性质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了解相关知识。
1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要理解其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1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要掌握相关规律并进行相关练习。
13.理解气体的性质。
气体是化学中的一种状态,要了解气体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14.学会应用气体定律。
气体定律是化学中的基础概念,要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15.熟悉溶解度和溶解度积。
溶解度和溶解度积是溶液中物质溶解程度的重要概念,要掌握相关知识。
16.注意离子生成反应。
离子生成反应是溶液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计算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模型与例析
![高中化学计算模型与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692249e45c3b3567ec8b0f.png)
高中化学计算八大解题模型例析【要点例析】守恒法1.守恒法——已知变化前后某一特定不变的量,建立等式计算的方法例1 在臭氧发生器中装入100mLO2,经反应3O2→2 O3,最后气体体积变为95mL(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为()A.1.43g·L-1B.1.50 g·L-1C.2.14g·L-1D.无法判断聚焦解题策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变,等于反应前100mL O2的质量。
则反应后混合气体:ρ=(0.1L/22.4 L/mol×32g/mol)/0.095L =1.50g/L解答:B聚焦化学思想:求解本题应避开氧气未完全转化为臭氧的细节,而直接根据气体的质量守恒和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例2 某氧化剂中,起氧化作用的是X2O72-离子,在溶液中0.2 mol该离子恰好能使0.6molSO32-离子完全氧化,则X2O72-离子还原后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聚焦解题策略:设反应后X元素的化合价为a.则X元素化合价由+6降为a,S元素化合价由+4升为+6。
1molX元素得电子(6-a)mol,1molS元素失电子(6-4)mol=2 mol。
由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0.2(6-a)=0.6×2, a=+3 。
解答:C例 3 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
将其产物溶于60mL2.0mol/L稀盐酸中, 转化为氯化镁和氯化铵;再加入20mL0.50moL/LNaOH 溶液以中和多余的酸, 最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使氨全部逸出, 并测得氨气的质量为0.17g。
则镁带的质量为()A.1.2gB.2.4 gC.3.6gD.无法判断聚焦解题策略:依题意可知:在镁带燃烧产物与60mL2.0mol/L稀盐酸和20mL0.50moL/LNaOH溶液混合的溶液中最终存在MgCl2、NH4Cl、NaCl三种溶质;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Mg)=n(Mg2+),n(NH4+)=n(NH3);根据溶液中阳阴离子正负电荷守恒可得:n(Mg2+)×2+n(NH4+)×1+n(Na+)×1=n(Cl-)×1即:2n(Mg2+)+0.1717/gg mol+0.50mol/L×0.020L=2.0mol/L×0.060L×1 解得n(Mg2+)=0.050mol,m(Mg)=0.050mol×24g/mol=1.2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模型记忆卡模型解题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模型口诀失升氧化还原剂,七字口诀要牢记,先定两剂与两物,再平电子和原子。
模型思考1.解读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先判断变价元素,然后按照“失(电子)、升(价)、氧化(反应)、还原剂”进行分析。
2.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第一步:先确定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生成物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第二步:利用电子守恒进行配平。
配平时的逻辑关系不能忽略,先要电子得失守恒,然后原子守恒。
若先原子守恒配平,必须验证电子是否守恒。
如果是氧化还原形的离子方程式则应遵循: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的逻辑关系。
模型归纳示图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模型口诀牢记“三死一灵活”,判断正误不迷惑,写、拆、删、查四步曲,正确书写不出错。
模型思考1.判定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方法按照“三死一灵活”的顺序判断,“三死”是指(1)“拆”得对否;(2)电荷、质量守恒;(3)盐类水解符号的使用和分步是否正确。
“一灵活”是指反应是否符合客观实事。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按“写、拆、删、查”四步进行。
3.解读是上述的逆向思维,要理解离子符号代表哪类电解质,才能确定该离子方程式代表哪类物质间的反应。
模型归纳示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模型口诀吸放热、对正负,标状态、定系数,按照目标变换式,盖斯定律大用处。
模型思考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易测得,通过已知反应的反应热,利用盖斯定律获得:第一步:要确定需要的反应的反应热,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和化学计量数关系。
第二步:将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按照所要获得的反应,进行变换,对不需要的物质进行定量的“消元”——都是反应物(或都是生成物),可做减法;一项是反应物,一项是生成物,可做加法,同时可用相同的数学式计算出该反应的ΔH,最后书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模型归纳示图化学平衡移动模型口诀审清特点与条件,再用勒夏原理判。
平衡程度比大小,建立模型解决它。
模型思考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密闭体系中的可逆反应,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遇到平衡移动问题,我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关注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特点。
第二步:关注提干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
第三步: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我们可以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但有些题目不仅仅需要我们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还通常在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后让我们比较前后两次平衡的关系,碰到这种问题我们经常洗建立一个与平衡“等效”的模型,再根据题目中的要求通过改变模型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结果。
当然,分析化学平衡问题时应该注意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没有关系,研究平衡问题时注意矛盾的主次,应用守恒的思想和极限的思想解答问题。
模型归纳示图1 2 3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模型口诀脑里有张周期表,心中牢记周期律,位构性一体,知一求其余。
模型思考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原子结构 表中位置 元素的性质 反映决定 决 定反 映 映 反定决从这个三角关系中的一点突破,注意挖掘和应用元素周期表中隐含的重要知识和小规律,是解答物质推断题的主要线索和方法。
如果是从元素周期表开始设问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必须熟悉周期表的结构,头脑中必须有一张清晰的元素周期表,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摆”元素的相对位置,进而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推断。
如果是从结构开始设问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必须抓住物质的结构特征,进而推断物质的性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单质氧化性、还原性) (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 模型归纳示图电化学模型口诀三个口诀两规律,轻松学通电化学;口诀1:阳负升失氧化,阴正降得还原。
口诀2:电解异性相吸,原电池同性相恋。
口诀3:电子固定负极流出,正极流入。
规律1:阳极或负极是活性金属时,金属一定会参加反应;阴极或正极是活性金属,金属一定不会参与反应。
规律2:氧气参与反应时,通入氧气的电极一定是正极。
模型思考1.口诀1:即阳极或负极的反应物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或正极相反。
2.口诀2:即发生电解反应时,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发生原电池反应时,阳离子带正电荷移向正极,阴离子带负电荷移向负极。
3.口诀3:即无论原电池反应还是电解反应,电子总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出,流入电源的正极。
4.解电化学问题,先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再根据“三口诀两规律”思考。
模型归纳示图比较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模型口诀溶液粒子比大小,反应先行看构造;盐在溶液先电离,主次矛盾不混淆;物料电荷均守恒,定性定量把握好。
模型思考比较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的问题:第一步,应先确定溶液中粒子的成分,溶液中物质间若能发生化学反应,则优先考虑化学反应;第二步,反应后首先从守恒出发,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物料守恒(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守恒初步得到结论,所谓物料守恒就是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所谓电荷守恒就是溶液中的阳、阴离子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分析问题要注意盐在溶液中以电离为主,多元弱酸溶液,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每一步电离一次减弱。
如果还不能比较大小,最后再考虑水解平衡或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解答水溶液中的问题,要善于通过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分析在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对于存在多种矛盾时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和守恒关系推断结论。
模型归纳示图从结构角度进行物质推断模型口诀物质推断题,结构要清晰;位构性一体,心中要牢记;表中多元素,运用周期律;摆出相对位,轻松就破题。
模型思考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原子结构 表中位置 元素的性质 决定反映 决 定反 映 定 决映反从结构角度进行物质推断的解题关键是:依据物质特征结构,即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来确定解答物质推断题的主要线索和方法,再根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注意挖掘和应用元素周期表中隐含的重要知识和小规律,并以此为“突破口”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模型归纳示图元素及其化合物综合推断模型口诀心平气和要沉着,仔细审题寻突破,分析推断得结论,回过头来验对错。
模型思考这是一类经典试题,综合度较高,题目常见呈现形式有框图、流程图、结合实验的文字叙述、表格等。
其问题设计的核心是“元素→物质→反应”,即以核心元素为载体考查其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等知识;进而考查简单物质结构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规律和化学反应原理,以及实验、计算等相关知识。
1.推断元素时,试题主要在短周期元素范围内考查,短周期中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以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为氢(H)、碳(C)、氮(N)、氧(O)、硅(Si)、硫(S)、氯(Cl)等,短周期中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钠(Na)、铝(Al)等,结合相应的“位、构、性”信息进行推断。
进而回答与元素有关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元素名称或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周期律等。
2.推断物质时,结合元素和物质结构信息,如化学键类型、物质类型等,以及物质性质及转化等进行推断。
进而回答①与物质有关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物质种类、化学键类型、物质的电子式等。
②与反应有关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相关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根据信息书写陌生反应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化学实验、化学定量问题等,以及化学反应原理的有关问题,例如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问题等。
模型归纳示图工业生产和流程综合推断模型口诀工业生产流程题,先看原料和目的;最终产物很重要,对应工艺找信息;生产过程就两类,分离转化交融起;解决问题用基础,完成生产看能力。
模型思考以工业生产为载体的试题是紧密联系实际,是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题目,对提取和分析信息合理分类,并结合已有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试题的信息量大、综合度高,是目前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其最核心的问题是“物质的转化”与“物质的分离”,在物质转化中考查化学反应规律和化学反应原理。
呈现方式多为流程图或文字表述。
常涉及的问题有:①物质间转化,例如应用复分解反应规律或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书写物质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常会涉及一些陌生反应的书写。
②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即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例如应用盖斯定律书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书写原电池或电解池的总反应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等。
③对物质转化的控制,通过控制转化的反应条件提高物质的产率及节能环保等,应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解释一些问题,例如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包括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原理解释等。
④物质的分离方法,例如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操作等实验问题。
⑤通常也会涉及定量问题,例如产品的产量、产率、纯度等。
模型归纳示图同分异构体判断模型口诀分子式、定结构,分析结构找对称,类别异构先确定,碳链异构二分清,三看官能团异构,有序思维方法优。
模型思考第一步:知道了有机物分子式,确定或预测有机物类别和官能团种类;第二步:根据有机分子结构,确定分子结构的对称性;第三步:根据限制条件收敛,确定同分异构的可能类型;第四步:通过有序思维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并书写其结构。
模型归纳示图有机化合物推断模型口诀有机推断,突破当先,捕获信息,解惑谜团。
碳数碳架官能团,落实它们最关键,正推逆推相结合,掌握方法好推断。
模型思考审题中一审为浏览;二审需要捕获有效信息进行突破。
所推出的有机物结构完全符合题中的各项信息——即终审,再落笔作答。
其中“细审→捕获信息→锁定结构”是解题思维模型的主要部分:①由分子式信息可获得组成元素、不饱和度,预测可能结构和官能团。
②由性质、反应等信息可获得官能团种类;由数据信息可获得官能团的个数;由同分异构体信息可得到官能团位置等。
③由其他信息可以了解碳骨架等。
落实三要素:碳数,碳骨架,官能团种类、数目、位置,从而确定有机物结构。
推断过程中可采取“正推”“逆推”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加加减减”的残基法,将解决问题最小化,最后要将多方面多角度摄取得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归纳,最后推断出有机物结构。
模型归纳示图物质(或离子)检验模型口诀物质检验并不难,常用方法须熟练,重点关注四方面,表述力求准简全。
模型思考物质检验是实验试题或综合试题中常见的问题,物质检验的核心是基于物质性质确定检验方法,分为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
常见的试题类型有:①检验单一物质或离子;②检验混合物中的某种物质或离子;③判断离子是否共存;④具体问题情境中的物质检验,例如洗涤过程中,通过检验物质或离子确定是否洗涤干净;⑤物质成分的定量检验等。
解答试题时,应依据物质检验的解题模型即“物质分类←→物质性质←→检验试剂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进行分析,例如:检验NH3,NH3是碱性气体,应利用其碱性进行检验,所以,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利用铵盐的性质,遇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生成白烟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