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成为思想政治课主旋律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动”成为思想政治课的主旋律

思想政治课对青少年的成长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我国的公民教育课。是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增强公民意识的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的社会性、主体性和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社会进步意义重大。但是,为什么这门课在当前却没有受到学生、社会的欢迎呢?原因很多,比如有政府的不作为、重智育轻德育的功利主义观念、高考的冲击、社会的浮躁、内容不符合学生需要、课堂形式的单一、价值多元化的影响等。但我认为关键是课堂没有“动”起来。这一点可能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如何理解“动”这个字。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教师要“动”起来

思想政治课的显著特点就是“动”,它的内容在不停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尤为突出。一个数学教师可能教书一辈子而课本内容基本不变,但假如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想“以不变应万变”那必然失去学生。“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把握新形势。从另一种角度看,思想政治课是一定程度上的综合课:教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懂内政、也懂外交”,既知过去、也知现在和未来,既做专家、还要做“杂交”家(杂指知识丰富,交指注重综合)。这都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知识要“动”起来,要树立终生学习观。决不能“守株待兔”、一劳永逸。要以知识之美、之真征服学生。其次,教师的心要“动”起来。要热爱思想政治课教学、热爱课堂、热爱学生,

坚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样才愿意全身心的投入,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无限热爱为教育、为学生终生负责。要以感情之美、之真去感动学生。最后,教师要行“动”起来。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做思想政治课的第一实践者,做学生的第一榜样。言传重于身教,要以行动之美、之真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达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教师既要以己之“动”激学生之“动”,当然有时也需要教师以自己之“静”促学生之“动”。

二、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师生互“动”起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的地盘我做主”。学生只有在“动”中才有活力、有效率、有创造。首先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的身体“动”。绝不能向要求军人那样对待学生,因为对军人的要求是忠诚,是思想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是整体。而对学生要求的是灵活、是思考、是创造。当然毕竟是课堂,要有一定秩序的“动”,需要教师恰当的掌控。但“动”是必然。要以身体之“动”激思想之“动”。其次指思维的“动”,这是核心,只有学生大脑开动起来了,才能够唤醒他们对旧知识的回忆,才能够深刻理解新知识,也才能主动把新旧知识一起加工,从而建构起新体系。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允许学生“动”;构建民主、平等、互动的课堂人际关系,让学生敢“动”、愿“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想”动;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动”;培养学生自信,让学生善“动”;当然这里面也包含

着生生的“互动”。

最后不能忘记师生的互“动”。没有学生的“动”,课堂就变成了没“人”的课堂、没有生命的课堂;没有教师的“动”,知识就很难得到提升。只有师生都“动”,课堂才完美、才有生成。

三、重要的是全社会各种资源都要调“动”起来,建立开放的思想政治大课堂,这是根本

“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出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这句话比喻不要多管闲事。这句话在古代本来没有贬义。但在现代有向中性甚至贬义过度的趋势。这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变化。这也要求我们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必须是批判的、创新的继承。但不管怎么说,我认为“各扫门前雪”这句话强调了分工而忽视了合作,这是不符合当前的时代特征的,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容易造成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的盛行而集体主义、甚至爱国主义的淡薄、缺失。更何况思想政治教育这片“雪”决不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单独所能够“扫”完的,即使学校也不可能独立完成,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了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另外思想政治课知识繁杂、目标多维。而任何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都不可能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环境、心理、历史、地理等领域都是专家。即使是专家,但也主要是理论家,缺少实践经验。

这可能也是好多思想政治教师照本宣科的重要所在。虽是下策,但也是“万全之策”。这也是造成思想政治课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但是打开校门,社会上的资源是无穷的,各种机构、专家都有:有理论家、实践家;有政治家、企业家、还有民间艺术家;有政府部门、有公共事业场所、还有工厂、公司等等。假如能让这些资源有选择、有组织的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何愁思想政治课不精彩、效率不高呢?

但是,当前我国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甚至大多数学校仍然是“闭关锁校”,关起门来办学。还有的美其名曰“军事化管理”,其实是践踏人权的“监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怕社会把学生给染坏了,这怎么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呢。而思想政治课更成了空洞的、理论脱离实际的说教课!它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在高考中“卑贱”的地位,使它首当其冲被社会和学生所唾弃。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也是“黔驴技穷”、束手无策、苟延残喘。有的慨叹世道不公、命运多舛;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所以我主张建立由政府牵头的、学校负责协调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开放有序的、“动”起来思想政治课大课堂。具体操作我认为可以如下进行。

1.由政府牵头组织。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各扫门前雪”、“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思想的影响,我们的合作意识并不是太强。这也是当前社会其他行业不重视

学校教育的原因之一。当前要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教育的机制,起始阶段必须有政府的介入和大力宣传发动。通过法律制定、行政命令、奖惩等措施让一部分政府资源和公共资源对学校真正开放,甚至要求一些官员、专家学者主动与学校建立长期联系并形成常态。这样当学生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就可以把相关官员、专家学者请进来或学生走出去到相关部门去参观、访问和调查等。比如学生学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时候就可以让人大官员讲相关知识、让人大代表谈参政感受、到人大去参观、到选举现场去观摩等等。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如在学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时,可以让学生采访先进人物、与先进人物直接面对面。在学习经济常识时,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公司去参观、让企业家做报告等等。有很多国家和我国的个别地区在这方面做的就非常成功,可供我们借鉴。如:美国注重学校和社区的联系;新加坡十分注意营造具有儒家色彩的社会教育氛围;俄罗斯也积极鼓励除学校外,家庭和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海市一些中小学定期把知名学者或一些家长请进课堂,让学生走进政府部门,组织学生“南京三日爱国游”等等。我想这样做决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了解了国情、增强了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实现了知、情、信、意、行的统一,深化了爱国主义认识,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当然对社会也是一种无形的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