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型人工湖规划方法初探
人工湖方案
人工湖方案简介人工湖是指人工建造的具有湖泊功能的水体,通常通过挖掘、堤坝、导水工程等手段完成。
人工湖具有调节气温、改善生态环境、供水灌溉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景观建设、水资源管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人工湖的方案设计和建设过程。
方案设计人工湖的方案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水资源、景观规划以及水质控制等因素。
以下是人工湖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1. 地理环境分析在设计人工湖之前,需要进行地理环境分析,包括地形、地势、土壤类型等因素的调查和评估。
特别是需要确定湖泊的位置和周边地貌特征,以便在设计中充分融入自然景观。
2. 水资源调查在规划人工湖之前,需要对水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
主要包括水源的可行性、水质情况、水量和水流状况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适的水源供给方案,为人工湖的建设提供足够的水资源。
3. 景观规划人工湖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景观规划中,需要考虑湖泊的形状、大小、深度以及岸线的设计。
同时,还需考虑湖区的绿化、亭台楼阁、游园设施等元素,以提升人工湖的观赏价值。
4. 水质控制保持人工湖的水质清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污染源的控制、水量的循环、水生物的生态平衡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人工湖的排水与补充水源的处理方式,确保水质的稳定。
建设过程人工湖的建设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是人工湖建设的重要一步。
主要包括选址、勘测、设计论证、环境评估等工作。
在这个阶段,需与相关单位、专家进行沟通和合作,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水体建设水体建设是建造人工湖的核心环节。
主要包括挖掘、填土、导水等工作。
在进行这些工作时,需要制定严格的工程措施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岸线建设岸线建设是人工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主要包括护坡、绿化、景观设施等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湖岸的自然美观和安全性,同时也要兼顾景观规划的要求。
宜良县规划局人工湖规划
04
人工湖规划应注重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议和展望
完善水资源保护措施,确保人工湖的水质和水量。 注重人工湖的文化和旅游价值,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持续监测和评估人工湖的效益,不断优化和完善规划方 案。
THANKS
感谢观看
景观规划方案
景观设计理念
以“水韵宜良”为主题, 将人工湖打造成一个富有 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 观。
景观分区
根据功能需求,将人工湖 景观分为滨水景观区、生 态湿地景观区、休闲活动 区等。
景观亮点
设计多处观景平台、亲水 平台、生态栈道等,提供 多样化的观景和休闲体验。
配套设施规划方案
01
设施规划
完善的人工湖配套设施是提升整 体品质的关键,规划包括环卫设 施、安全设施、休闲设施等。
宜良县规划局人工湖规划
• 引言 • 人工湖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人工湖规划方案 • 人工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 人工湖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宜良县规划局人工湖规划旨在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 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宜良县水资源日益紧张,加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使得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宜良县规划局决定实 施人工湖规划,以解决这些问题。
时间表
根据实施计划,合理安排各阶段的工 作进度,确保人工湖规划按期完成。
资金来源和投资估算
资金来源
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引入、企业 自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人工湖 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如何进行人工湖测量和水库浸没区规划
如何进行人工湖测量和水库浸没区规划人工湖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饮水、灌溉、发电等多种功能。
而水库浸没区规划则是指在建设水库时,需要对被水库浸没的土地和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保障人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人工湖测量及水库浸没区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是人工湖测量。
在人工湖大规模兴建之前,有必要进行充分的测量工作,以确保合理的建设布局和最大限度的利用水资源。
测量工作包括地形测量和水文测量两个方面。
地形测量主要是通过现代测量工具和技术来获得湖泊周边和湖底的地形数据。
在湖泊周边,测量人员通常使用全站仪、GPS和遥感影像等设备,对湖泊周边地形进行测量。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确定湖泊的形状、大小以及湖岸线的走向与坡度等。
在湖底测量方面,通常使用声纳测深仪等水文测量设备。
声纳测深原理是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到水面,然后测量声波从水面到湖底的回程时间,以计算出湖泊的深度。
通过连续进行测量,可以得到湖底的高程图,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第二步是水库浸没区规划。
水库建设导致大面积土地被水淹没,因此需要对浸没区进行规划,合理利用被淹没土地资源。
水库浸没区规划通常包括生态保护、人居规划和产业布局等方面。
生态保护是优先考虑的重点。
在水库浸没区规划中,需要保护和恢复被淹没区域的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水质、湿地保护、植被恢复等。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破坏,并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居规划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水库浸没区周边往往存在较多的居民和农田,需要进行适当的人口集中安置和农田分配,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同时,要考虑到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规划,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产业布局也是水库浸没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规划中,需要合理布局工业园区、农业基地、旅游景区等产业用地,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提供。
同时,要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人工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探讨_程松明
防汛除涝 、 水 质 维 护、 水 景 观 等 关 键 技 术 进 行 探 讨, 为 能定位 、 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
2. 2 城市景功能
人工湖泊及其自然特征 , 明显有别 于 以 水 泥 和 钢 材 为 主 要 材料的楼房 、 街道和汽车等城市景 观 。 人 工 湖 泊 具 有 丰 富 多 样 每个城 市 的 湖 泊 在 面 积 、 形状等方面都会有其自 的空间形态 , 身独一无二的特征 , 所以人工湖泊在实 体 形 态 特 征 上 具 有 唯 一 性, 加之其在城市市 域 面 积 占 有 较 重 的 比 例 , 所以人工湖泊往 往成为其所在城市 的 地 物 标 志 和 景 观 核 心 。 人 工 湖 泊 的 物 质 形态特性 、 功 能 特 性 的 介 入, 将 提 高 城 市 景 观 的 多 样 性, 特性 、 丰富城市的空间格局 , 为城市的舒适 性 、 稳定性、 可持续性提供 了一定的基础 。
湖水是城市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湖区是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域生态系统的交接处具有水陆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2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能形成城市中特殊的生物环境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人工湖泊水利风景区的物种多样性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发展有支持作用
3 8
( ) 文章编号 : 1 0 0 7 2 2 8 4 2 0 1 2 0 9 0 0 3 8 0 4 - - -
2. 3 人工湖对城市的生态作用
( )维护城 市 的 生 物 多 样 性 。 湖 水 是 城 市 水 体 的 重 要 组 1 成部分 , 滨湖区是水 域 生 态 系 统 和 陆 域 生 态 系 统 的 交 接 处 , 具 有水陆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 2 种生 态 系 统 的 共 同 影 响 , 能形成 城市中特殊的生物环境 , 可以有效地保 护 城 市 人 工 湖 泊 水 利 风 对 维 持 城 市 生 态 系 统 的 持 续、 稳定和发展 景区的物种多样性 , 有支持作用 。 )调节城市温湿度 , ( 补 充 城 市 地 下 水。因 为 水 具 有 高 热 2 容、 可流动 、 可蒸发 的 性 质 , 而 人 工 湖 具 有 较 大 的 水 面, 可以增 加邻近区域的空气 湿 度 , 能 有 效 地 改 善 小 气 候, 减弱城市独有 , , 的“ 热岛效应 ” 这种效应可使城区和城郊温差高达5 提 ° ° ~6 供舒适宜人的空 间 。 同 时 , 人 工 湖 泊 具 有 强 大 的 蓄 水 能 力, 它 能有效地补给城市地下水 , 缓解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不足 。 ( )净化环 境 , 减 少 噪 音。 水 体 具 有 稀 释 和 自 净 作 用, 经 3 过物理 、 化学和生物 作 用 来 净 化 和 稀 释 污 染 浓 度 , 调节和恢复 受污染的环境 。 同时湖泊大面积的 水 域 把 城 市 空 间 加 以 划 分 , 使各部分之间形成一定宽度的间距 , 从而降低了各部分相互间 水域宽度越大 , 噪音衰减 的 倍 数 也 越 大 , 从而有效 的噪音干扰 , 地阻隔城市中由人流 、 车流 、 工程建设 等 带 来 的 噪 音 影 响 , 为城 市居民提供安静 、 舒适的环境
人工湖景观施工方案
人工湖景观施工方案引言人工湖景观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出具有自然湖泊特征的景观。
它不仅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优美的环境,也可以作为城市水处理系统的一部分,发挥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功能。
本文将介绍人工湖景观的施工方案,包括选址、设计、施工工艺等内容。
选址选取合适的地点是人工湖景观施工的第一步。
应考虑以下因素:1.水资源供应:选址周围是否有充足的水源,如河流、水库等。
2.地质条件:选址应避免地质灾害风险,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3.周边环境:选址周边是否有居民区、公园、商业区等,以确保景观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设计设计是人工湖景观施工的关键环节。
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素:1.湖泊形状:根据选址条件和审美要求,确定湖泊的形状,如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
2.岸线设计:设计湖泊的岸线,可以设置多个小岛或半岛,增加景观的变化性。
3.水质处理:考虑水质处理设施的布置,以保持湖泊水质清澈透明。
4.生态环境:设计应考虑湖泊周边的植被、鸟类等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友好的景观。
施工工艺人工湖景观的施工包括以下步骤:1.挖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湖泊的挖掘工作。
挖掘应根据地质条件,控制坡度和深度,确保湖泊的稳定性。
2.防渗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防渗处理,以防止湖水渗漏。
可以采用防渗膜、地下调压灌浆等方式。
3.建设水质处理设施:根据设计要求,在湖泊中建设水质处理设施,如生物过滤池、石英砂滤池等,以提高水质。
4.建设岸线:根据设计要求,建设湖泊的岸线,可以使用石材、木材等材料,增加景观的美观性。
5.植被配置:根据设计要求,在湖泊周围配置适宜的植被,增加湖泊的生态性和观赏性。
施工注意事项在人工湖景观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施工周期: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周期,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2.环保措施: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垃圾清理、水污染防治等。
3.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工人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城市人工湖水体规划设计
城市人工湖水体规划设计摘要:从水量供需平衡、水利工程措施、水质保持措施三方面对安康付家河片区人工湖(澜湖)水体工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降雨径流及中水补给完全满足澜湖水体损耗;以引水、蓄水等方式可构成澜湖雏形;雨水截留、湿地净化床、生态浮床、生态护岸等措施可保持水质。
其设计经验可为城市人工湖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撑。
关键词:付家河;人工湖;水量供需平衡;水质保持;水利工程安康付家河片区人工湖(澜湖)作为该区域的乐活水城,是城市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调节气候、改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澜湖设计面积约45.0ha,考虑水体自净能力及亲水性,澜湖水深为0.5~3.0m,平均水深约1.5m,则正常水位线时,湖容积约67.5万m3。
1 水量供需平衡1.1水体的损耗澜湖水量的流失主要有出湖河流的径流、湖面的蒸发、湖底渗透等。
澜湖引水成功后,为保证河流正常流态,河流入湖水流量与出湖河流径流量相当,不计入水量损耗;经计算,丰水年时,澜湖总消耗量为44.4万m3/a;枯水年时,澜湖总消耗量为27.5万m3/a。
1.2水体的补给澜湖引水成功后,为保证河流正常流态,河流入湖水流量与出湖河流径流量相当,不计入水量来源;该区域丰水年时,澜湖降雨径流量为100.92万m3/a;枯水年时,澜湖降雨径流量为49.14万m3/a;建民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达到10.0万t/d,取污水回用率为0.9,则可提供中水3285万m3/a。
1.3供需平衡根据耗水及补水差额分析,降雨量基本满足耗水量,在干旱时期,采用中水补水仍能满足补水要求。
2水利工程措施2.1引水澜湖左临冉家河,右临付家河。
区域内河流径流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内来水量主要集中在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64.8%。
付家河年平均径流量为3500万m3/a,冉家河平均径流量为1081万m3/a。
根据澜湖形态及地形高差,冉家河引水量约36.72万m3,付家河引水量约30.6万m3。
2.2蓄水根据橡胶坝设计要求,坝高宜不低于1.5m,基于景观需要及安全超高考虑,澜湖西侧与冉家河交汇处,水面标高为259.70~259.80,澜湖西侧与付家河交汇处,水面标高为255.00~255.30。
城市景观中人工河流的设计要点
城市景观中人工河流的设计要点
有些城市的人工河流基本上不具备天然河流的生态功能,成为不折不扣的静水、死水和污水。
当人们驻足人工河流的两岸,并没有能够体验到自然河流的碧波荡漾、空气的清新和气候的湿润;生活在人工河畔的人们也并没有能够享受到环境良好的生态福利。
由于设计上和结构上的缺陷,人工河流预期的功能并没有得以实现。
要充分发挥城市景观中人工河流的生态功能,就必须在设计原则、整体结构、日常管理上加以系统改进,具体建议如下:
1、城市人工河流的建设既然是公益工程、民心工程,就必须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管理、运作,都必须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保证人工河流建设的投资——生态收益达到最优化;
2、城市人工河流的规划应该与自然河流、城市天然降水的排放统筹考虑,连接成网,发挥河道排涝、河水更新和调节气候等完整的生态功能,使其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不具备条件可以不建设人工河流。
3、采用开放型河道设计,用带孔的石板砖垒砌河道,建立河流中水体与土壤间的物质与营养联系,培育复合水体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化、自调节功能,发挥水体的综合生态效益。
4、采用本地树种,建设具有乔、灌、草层级结构、功能完善的人工河流天然植被绿化带,发挥河流(包括水体和绿化带)的综合生态效
益,降低运行费用,提高运行质量。
为城市人民真正创造一个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
人工湖专项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人工湖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个科学、合理、可持续的人工湖建设方案,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二、项目目标1. 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
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丰富城市休闲活动,促进旅游发展。
4. 保障人工湖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湖泊规划(1)湖泊面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湖泊面积,一般控制在城市面积的1%-3%。
(2)湖泊形状:结合地形地貌,设计湖泊形状,力求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3)湖泊深度:根据湖泊功能,确定湖泊深度,一般水深为1.5-3米。
2. 水源保障(1)水源选择:优先选择城市再生水、地下水或河流水源。
(2)水源处理:对水源进行预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 湖泊生态建设(1)植被配置:根据湖泊周边环境,选择适宜的植被,如垂柳、水杉、荷花等。
(2)水生生物:引入鱼类、水生植物等水生生物,维持湖泊生态平衡。
4. 休闲设施建设(1)亲水平台:在湖边建设亲水平台,方便市民亲近湖水。
(2)游船码头:设置游船码头,提供游船服务。
(3)健身器材:在湖边设置健身器材,方便市民锻炼。
5. 管理与维护(1)建立健全人工湖管理机构,负责湖泊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2)制定湖泊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3)定期对湖泊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达标。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初步规划:根据项目目标,进行湖泊规划,确定湖泊面积、形状、深度等。
2. 设计方案: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对湖泊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生态建设、休闲设施等。
3. 项目审批:将设计方案报请相关部门审批。
4. 工程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湖泊建设、生态建设、休闲设施建设等。
5. 管理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6. 运营维护:确保湖泊的可持续发展,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
城市规划人工湖的设计
⾃上个世纪90年代起,欧美各国就开始流⾏⽔景住宅,傍⽔⽽居、亲近⾃然成为⼈们追求的⼀种⽣活模式。
国内的⽔景住宅设计最早受新加坡等地的影响,在祖国⼤陆⾸先由⼴州开风⽓之先,然后蔓延到深圳、上海、北京等地。
2002年初,“⽔景风”⼜陆续刮到内陆省份。
房地产界开始流⾏“⽔景风”,楼盘的⾃然或⼈造⽔景、湖海成为主要卖点。
调查显⽰,有70%的消费者认为⽔景是好住宅必备的条件,在⽔景和朝向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有48%的⼈放弃朝向选择⽔景,⽔景也给房地产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调查显⽰,⼀般同⼀地块的⽔景住宅的价格要⽐普通住宅⾼出10%——15%,也正因如此,业界⼀直有“⽔能淌⾦”的说法。
⽔景住宅之所以不会像“围合风”、“欧陆风”那样稍纵即逝,顾云昌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健康住宅是房地产项⽬的⼀种终极形式。
他介绍说,国际上的豪宅⽆不择⽔⽽建,中国⾃古也有择⽔⽽居的传统,此外,⽔景还迎和了⼈们亲近⾃然和对健康的追求,⽔景的⽣态效益和给⼈⼼灵带来的共鸣与愉悦也是不⾔⽽喻的。
⽔景楼盘三重境界 我国的⽔景住宅⼤致⾛过了三个阶段。
流⾏之初,主要是⼀些⽔景点缀型楼盘,这类楼盘中的⽔,实则是⼀个微型景观,设计者出于楼盘的整体环境设计,为丰富楼盘的内涵,从⼼理上满⾜业主,在⼩区有限的占地⾯积中画龙点睛般做些⼩景,或荷花状喷泉,或层叠形⼩瀑布,或浅⾄脚背的⽔溪等,与真正的⽔景楼盘有着本质区别。
⽔景住宅第⼆个发展阶段的产品多为⼈造⽔景楼盘,此类楼盘应有⼀定⼩区规模,在建筑覆盖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从楼盘卖点考虑,⼆从⼩区环境着⼿,三从提升楼盘整体形象考虑,做些或⼩河或⼩湖或⼈造滩涂等景观,在都市中远离⾃然河道、江湖的前提下营建亲⽔楼盘,从⽽形成楼市中独特的景观。
此类住宅在国内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流⾏。
⽔景住宅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完全借⽤城市河、湖⾃然景⾊的楼盘。
开彦介绍说,对于城市来说,主要是指开发利⽤已有江河湖川两岸得天独厚⾃然资源的楼盘。
园林庭院中人工湖的设计
园林庭院中人工湖的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楼房和道路正在取代城市里的绿地。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城市中的绿地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其中,人工湖作为一种美化城市环境的手段,已经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工湖在园林庭院中也是一种常见且不可缺少的设计元素。
本文将探讨在园林庭院中人工湖的设计。
一、人工湖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人工湖前,以提高可持续性为原则,考虑人工湖的使用场所、水质、大小和周围的植被。
在决定建造人工湖之前,需要进行地理测量以估算湖的面积和水深。
此外,不同的地形和使用要求将导致不同的人工湖设计。
在园林庭院中,人工湖的大小和形状应该被考虑。
例如,一个较小的庭院可以设计成一个比较小的人工湖,而一个较大的庭院可以设计成一个较大的人工湖,由此推出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湖坑。
在设计过程中,水流和水源也应该被考虑到,以便维持湖的水流和水质稳定。
如果没有正确的水源,可能需要考虑添加物质来维护湖泊中的生态系统。
二、人工湖的水源人工湖的水源来自于自来水或地下水,这种水源是经过处理和过滤后,再注入人工湖的。
人工湖的水质是由一个或多个过滤器来控制的,这些过滤器可以在人工湖的地面或地下安装。
水质过滤器可分为表层和深层过滤器两类。
表层过滤器可以将水中的脏物和残留物过滤掉,以保留水的透明度和水质。
深层过滤器可以去除水中的氨和硝酸等化学物质,使得水质更优。
三、人工湖的边缘设计人工湖的边缘应该以周围的地貌为基础进行设计,以便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边缘可以采用地形包括浅坡度,坡度均匀的岸线设计,在湖与周围环境的过渡带上合理设置花坛、草坪、石材等植物景观设计,形成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
四、人工湖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以改善人工湖水质,包括降低污染物,延缓水流,和调节水质的酸碱度等。
不同生态区,适合的水生植物种类也会不同,如浅水区、深水区和浮游区都有不同的应用。
另外,天然或良种的水生动物是人工湖中出现与繁衍自然生物链的重要环节,比如鱼类等,亦有投放中性鱼来平衡湖水环境。
人工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探讨
人工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景观水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环境中,全社会对治水、护水、亲水的认识不断提高,水在城市中的作用越发显现,水以其特有的灵性成为景观规划甚至是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而人工湖泊作为城市中的重要水体,更应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鉴于此,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结合实例,对人工湖在景观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与探讨,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关键词:人工湖;设计;关键技术一、人工湖的分类不同功能定位的人工湖泊在确定其开发强度、形式等各个方面侧重点与内容都有所不同。
以功能来划分,人工湖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蓄洪汇水式人工湖,此类湖泊在城市中是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水源式人工湖,此类湖泊一般是区域内用水的来源,所以有一定的水质要求;休闲娱乐式人工湖,此类湖泊属于城市休闲绿地,一般具有一定的景致和游赏价值,区域内配有相应的休闲、娱乐项目和功能性建筑和服务设施,如一些城市公园的湖泊;生态栖息地人工湖,此类湖泊一般位于城市的生态保护区内,周边的森林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区内资源丰富,不仅沿岸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湖区更有众多的鱼虾等水产资源。
二、人工湖设计概述人工湖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岸线设计、湖底形态、水位标高、亲水空间、生态系统营造等。
①岸线设计在人工湖设计中,岸线设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人工湖的整体景观造型的成败,案线的设计参考原则“虽由人作,宛如天成”;②湖底形态也是人工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人工湖的整体水质和湖底造型。
在设计湖底形态时,应对湖底高程和水流情况进行数模计算,从而合理确定湖底形态;③水位标高,硬地人工水体的近岸如未设栏杆,近2m范围内水深不大于0.7m,园桥、汀步附近2m范围内水深不大于0.5m。
局部增加跌水丰富水体标高层次;④亲水空间,为了满足人对水的向往和亲近,亲水空间也尤为重要,以水为依托增加亲水观景平台、栈道、汀步、栈桥、湖心亭等;⑤生态系统营造,早期的人工湖往往重景观轻生态,致使建成后的人工湖水生态系统脆弱,自净能力差,水质严重恶化。
园林景观设计——城市人工湖生态建设技术措施研究
城市人工湖生态建设技术措施研究摘要:城市人工湖建设是一个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本文以生态建设的角度,阐述城市人工湖建设的相关技术措施。
关键词:人工湖;生态建设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强调“生态”。
科学规划、建设城市水体景观工程,不但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同时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及衍生无可估量的社会综合效益[1]。
然而,庞大的景观水面蒸发、渗漏、循环等造成水量损失;地表径流、人为污染等造成水体污染。
因此,水环境系统并非简单的土建工程,而是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其污染防治、水量平衡、补给以及水质保持等都是景观水系运行中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人工湖生态建设的角度,阐述了人工湖的防渗设计;利用非常规水资源进行补水的生态设计;人工湿地生态处理系统以及驳岸的生态处理等。
2人工湖的生态设计思路2.1人工湖的防渗设计目前我国已建的人工湖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实际上是将人工湖变成“游泳池”来蓄积水体,这与生态设计的理念显然相悖。
这种结构不但隔断水的自然循环,使之无法与防渗层下的部分进行物质、能量交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富营养化,而且彻底破坏了园林固有的水系结构,把“活水”变成“死水”。
一湖死水与园林草木相隔绝,园林树木将严重干旱而大片死亡;与地下水系相隔绝,会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和有毒气体。
为了科学合理建设人工湖,采用生态防渗设计的理念,即选材生态环保、防渗技术可行、费用经济合理,并可能少用人造材料,同时营造生态系统。
实践表明,黏土防渗与土工膜防渗相比,防渗性能略差,但可以采用其他补水措施解决。
但其优点是无污染、对周围的植物生长有利等[2]。
见图一所示。
2.2人工湖的补水设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当人工湖中的水体达到动态平衡时满足如下平衡关系:Q输入-Q输出-=0。
其中输入包括降雨补给量、人工补水量、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等;输出包括水面蒸发量、渗漏损失量及杂用损失量。
城市人工湖的生态设计探讨_以咸阳市的咸阳湖为例_张小会
城市人工湖的生态设计探讨——以咸阳市的咸阳湖为例X张小会,肖 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提 要:以咸阳湖为例,讨论人工湖的防渗设计;水质的生态处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进行补水的生态设计;濒水植物的合理配置以及驳岸的生态处理等。
关键词:人工湖;生态设计;咸阳湖1 概述1.1 人工湖泊建造的必然性及其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亲水性景观环境越来越多地走入居民的生活之中。
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强调“生态”,人们越来越渴望有大片的水体出现在城市中,以改善城市的微气候,缓解城市“石林”拥挤的感觉,回归自然生态。
因此在城市内或近城市的河道上截流或人工开挖建人工湖;在高档住宅区和大型公共绿地中配置人工湖的建设大量涌现。
1.2 人工湖泊建造的现状最近几年,陕西省大中城市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开始了营造“亲水近水”人文环境,出现了大造城市水景观之风。
截止2005年10月,已有西安、延安、宝鸡、咸阳4市实施了“拦河造湖”计划。
拥有氵产河、灞河等河流的西安市为了打造“西北第一水城”,继投资近5亿元开辟人工水面3.6km2后,2006年又新开工建设“广运潭”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形成近7km2的湖面;咸阳市在渭河河道上建造了“咸阳湖”,规划投资6-10亿元,形成6.4km2水面。
延安市也准备计划投资2.95亿元在延河上修建9座橡胶坝,在河上建5个景观功能区和4个景点。
笔者以咸阳湖为例研究人工湖的防渗设计;水质的生态处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进行补水的生态设计;濒水植物的合理配置以及驳岸的生态处理等。
2 咸阳湖的基本概况咸阳湖系人工湖,在咸阳城南,依渭河河道修建。
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
它是截流渭河水形成的人工湖。
渭河咸阳城区段河床杂草丛生,垃圾污染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严重制约了咸阳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3年,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决定对渭河洋河生态环境景观进行综合整治,确定了建设具有现代园林特色渭河生态旅游区的目标,在改造渭河城区段基础上,建设生态河流“咸阳湖”景观工程。
城市人工湖的生态设计探讨——以咸阳市的咸阳湖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人工湖的生态设计探讨——以咸阳市的咸阳湖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城市水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人工湖是城市水环境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
城市人工湖的建设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景观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人工湖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其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例如水质污染、浮游植物繁殖等。
因此,如何设计城市人工湖的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研究的重点。
咸阳市的咸阳湖作为该地区主要的人工湖之一,其生态环境问题也值得关注。
由于该湖的建设历史较久,并且周边的城市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选取了咸阳市的咸阳湖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人工湖的生态设计问题。
二、研究意义城市人工湖的生态设计问题既涉及城市建设,也涉及环境保护,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
首先,城市人工湖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人工湖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改善城市景观,发挥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同时,城市人工湖也可以为城市水资源的调节与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城市人工湖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逐渐凸显。
由于城市水环境受到许多污染源的影响,城市人工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也面临较大的压力,例如蓝藻、浮游植物等对水质的影响。
因此,如何进行城市人工湖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城市人工湖的生态设计问题:1. 城市人工湖的概念及生态系统构成2. 咸阳湖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3. 城市人工湖的生态设计方法和原则4. 咸阳湖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5. 咸阳湖的生态效益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对城市人工湖的生态设计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国内外相关案例进行梳理和比较,综合分析城市人工湖的生态设计方法和原则。
其次,选取咸阳市的咸阳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等方法,分析该湖的历史沿革、现状及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复和保护措施。
人工湖规划介绍
多伦县规划城市人工湖简介一、规划背景为了完善多伦县城市整体规划,根据现有地形、地质以及水系分布情况,中心城区范围内规划五座人工湖,人工湖具体位置见《多伦县城市建设人工湖规划图》,湖名暂定为湖Ⅰ、湖Ⅱ、湖Ⅲ、湖Ⅴ,4座湖与现有湖Ⅳ(凤栖湖)形成了合理的城市水系布局。
二、人工湖简介1、湖Ⅰ湖Ⅰ位于省道S308线阳坡村南1Km处,湖区有泉水出露,为南河源头,规划湖区水面面积750亩,水深1.50m,湖蓄水总量为75.04万m3,湖区形状为扇形。
2、湖Ⅱ湖Ⅱ位于湖Ⅰ下游4 Km处,南河村东原红领巾水库坝址,省道S308线以北,与湖Ⅰ同属一条河流(南河)。
设计水面面积900亩,水深1.50m,湖蓄水总量为90万m3。
3、湖Ⅲ湖Ⅲ位于富泉村以北蔬菜大棚处,湖Ⅱ下游,新规划政府综合大楼广场前,设计水面面积120亩,水深1.50m,湖蓄水总量为12万m3。
4、人工湖Ⅴ湖位Ⅴ于湖Ⅳ(凤栖湖)南2.5 Km处,南沙梁穿沙公路两侧,地下水位埋深1.5m左右。
设计水面面积747亩,水深1.50m,湖蓄水总量为75万m3。
三、需水量计算需水量计算见表一:四、人工湖蓄水方案规划人工湖主要分布于小河子河流域上的葫菜河和南河流域,这些流域是水资源不平衡地区,为了保证人工湖蓄水需求,初拟湖区蓄水方案有五个:1、方案一利用上都电厂输水管线43号排气井,沿上都电厂输水管线过36号与37号排气井之间铁路桥,接Ф200铸钢管输水至湖Ⅰ,湖Ⅰ蓄满后自流至湖Ⅱ,然后再自流到湖Ⅲ和湖Ⅳ(凤栖湖),管线长为8Km。
该43号排气井是全程管线最高点,地面高程为1440m,湖Ⅰ地面高程为1330.0m,垂直落差110m左右,可自流至湖Ⅰ。
湖Ⅴ利用上都电厂输水管线11号放水井接Ф200PE管输水,管线长为2.5Km。
初步估算总投资1000万元。
2、方案二利用上都电厂输水管线15号放水井,接Ф200铸钢管输水至湖Ⅰ,湖Ⅰ蓄满后自流至湖Ⅱ,然后再自流到湖Ⅲ和湖Ⅳ(凤栖湖),管线长为2Km。
已建防洪渠道改建人工湖公园工程应用的探究
已建防洪渠道改建人工湖公园工程应用的探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城市也面临着水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的洪水问题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一些城市开始利用已建的防洪渠道改建成人工湖公园。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的洪水问题,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价值。
本文将从人工湖公园工程的发展背景、改建工程的施工原理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发展背景人工湖公园工程是近年来城市建设领域的一项新型工程,它主要是利用城市已有的防洪渠道或者空地进行改建,形成一个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公园。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的老旧防洪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而且一些城市的绿地资源也相对匮乏。
人工湖公园工程应运而生,成为了一种有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新手段。
从国内外的案例来看,人工湖公园工程已经在一些城市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北京的玉渊潭公园、上海的外滩人工湖等,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还成为了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借鉴和应用人工湖公园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二、改建工程的施工原理人工湖公园工程的改建,主要是指对已建的防洪渠道进行改造,形成一个人工湖,与城市的绿地进行有机结合,实现防洪、景观和生态三位一体的效果。
具体的施工原理如下:对原有的防洪渠道进行改造。
通常情况下,防洪渠道是一个线性的、单一的渠道结构,为了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人工湖,需要对原有的渠道进行扩宽、深化和整形。
这样可以增加人工湖的蓄水容量,提高防洪能力。
进行水体的净化处理。
在改建工程中,需要对形成的人工湖进行水质净化处理,以确保水质的清洁和生态的平衡。
包括采用生态过滤技术、水生植物的种植等手段,从源头上净化水体。
进行景观和绿化设计。
人工湖公园工程不仅仅是一个防洪设施,更是一个城市的景观和休闲场所。
在改建工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景观和绿化设计,通过植物的种植、景观的设置等手段,提升公园的美观和舒适度。
城市型人工湖规划方法初探
城市型人工湖规划方法初探摘要:本文在研究国内部分著名城市型湖泊的基础上,对城市型人工湖法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内容包括确定湖泊本身要素(规模、水位、形态等),设计多样化的驳岸,湖内景观设计等。
关键词:城市型人工湖;规模;形态;水位;驳岸;景观;1前言近年来,生态健康等观念的深入人心,构建山、水、城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城市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人工湖的开发便是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良好手段,其开发在城市改善生活环境、城市整体景观品质、城市魅力及城市投资环境的提升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所阐述的城市型人工湖规划设计是指在调研、评价当地现有条件及历史发展过程等的前提下,对紧邻城市开发用地的,开发对城市性质、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功能等有重大影响甚至决定作用的人工湖的规划设计。
本文以杭州西湖、苏州金鸡湖等为研究案例,结合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湖的开发规划,对城市型人工湖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性探索。
2城市型人工湖规划方法及对策云东海湖位于云东海旅游经济中心区内.云东海中心区是面向珠三角的观光娱乐、商务会议、生态休闲旅游为主,兼有生态居住、教育文化的大型旅游经济区。
而云东海湖的定位是珠三角内圈层第一大人工生态、休闲湖;又因为湖位于北江南侧生态保育区,属生态环境敏感地带,其设计应该符合投入资源进行生态技术研究及生态建设以形成地区生态增量的指导思路。
在这样的规划背景和指导思路下,云东海湖的开挖需要对历史、现状充分了解,结合地形实现最低土方量的经济开发,而其景观规划等则应结合城市定位和湖区定位并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保证其生态效应。
2.1规模、形态及水位的确定城市型湖泊的形成多为自然与人工相互作用下,经过漫长岁月而成形的。
杭州西湖作为我国众多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为著名的一个,科学家竺可桢认为,西湖是在一万二千年以前形成的“泻湖”.经过千年的变迁和人工治理修整,才有了如今的西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型人工湖规划方法初探
摘要:本文在研究国内部分著名城市型湖泊的基础上,对城市型人工湖法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内容包括确定湖泊本身要素(规模、水位、形态等),设计多样化的驳岸,湖内景观设计等。
关键词:城市型人工湖;规模;形态;水位;驳岸;景观;
1前言
近年来,生态健康等观念的深入人心,构建山、水、城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城市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人工湖的开发便是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良好手段,其开发在城市改善生活环境、城市整体景观品质、城市魅力及城市投资环境的提升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所阐述的城市型人工湖规划设计是指在调研、评价当地现有条件及历史发展过程等的前提下,对紧邻城市开发用地的,开发对城市性质、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功能等有重大影响甚至决定作用的人工湖的规划设计。
本文以杭州西湖、苏州金鸡湖等为研究案例,结合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湖的开发规划,对城市型人工湖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性探索。
2城市型人工湖规划方法及对策
云东海湖位于云东海旅游经济中心区内。
云东海中心区是面向珠三角的观光娱乐、商务会议、生态休闲旅游为主,兼有生态居住、教育文化的大型旅游经济区。
而云东海湖的定位是珠三角内圈层第一大人工生态、休闲湖;又因为湖位于北江南侧生态保育区,属生态环境敏感地带,其设计应该符合投入资源进行生态技术研究及生态建设以形成地区生态增量的指导思路。
在这样的规划背景和指导思路下,云东海湖的开挖需要对历史、现状充分了解,结合地形实现最低土方量的经济开发,而其景观规划等则应结合城市定位和湖区定位并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保证其生态效应。
2.1规模、形态及水位的确定
城市型湖泊的形成多为自然与人工相互作用下,经过漫长岁月而成形的。
杭州西湖作为我国众多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为著名的一个,科学家竺可桢认为,西湖是在一万二千年以前形成的“泻湖”。
经过千年的变迁和人工治理修整,才有了如今的西湖。
其中白堤、苏堤和湖中三岛等人工胜景更是西湖景观的精华所在。
正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才造就了杭州西湖的名满天下。
相对于漫长岁月中自然形成的湖泊而言,人工湖的形成有着更多的规划可能性。
笔者认为人工湖形态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型人工湖的开挖并非盲目上马项目,其方法也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万用法则,首先应考虑到当地的历史、现实情况,尊重原有地形,尽量降低对原有地形的改造程度。
(2)合理确定湖深,参考各大湖的湖深设计,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预测,尽可能地减少挖湖土方工程量。
(3)通过对湖面上加堤造岛的手法,完整湖的整体形态。
因此,人工湖首要要素规模、形态、岸线的确定应从历史、现实依据入手,求得开发的可操作性。
云东海湖所在地区的水域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变迁时期。
古云东海湖早在新生代第三级就已形成,秦汉时史称云东海,自明水量渐少,但至清朝初年云东海仍有20多平方公里,最浅处有1.7m深。
建国后的50年代后期,政府通过农田改造计划将水排出,仅剩少量不变水面。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当地农民在“多种经营”思想的指导下,又开始将一部份低洼改造为鱼塘,规划区内形成了鱼塘、耕地交错分布的格局。
通过这些历史的研究分析,云东海湖的恢复有了初步的历史依据。
资料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云东海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另外,云东海中心区内地貌以低地丘陵为主,宜于恢复为湖区。
并且湖区与北江上游有几条河涌联系,,北江引水有水质保证,规划范围内也没有断裂带直接穿过,这些地形地貌的考察使得湖的开挖具备了现实依据和可行性。
以此为基础,应用GIS技术进行2.5m、3.0m、3.5m等多种洪水淹没线分析,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种大致岸线形态。
依据GIS结果,结合对云东海湖的历史规模研究,参考杭州西湖、苏州金鸡湖等著名湖泊的规模,设计拟采用3.0m洪水淹没线为云东海湖的基础岸线,规划湖泊规模约为6平方公,与杭州西湖6.3平方公里基本相当。
国内著名湖泊的水深,一般平均水深在1.5米到2米左右。
杭州西湖其平均水深在1.5米左右,最浅处1米,最深处2.5米;另外,按照道路设计规范要求,道路标高应高于临近水面标高1.5m,才能防止水堤浸蚀路基,云东海湖周边道路较低处标高约4.2m,因此,湖区的常水位标高应控制在2.5m左右。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运用GIS软件进行精确的土方量计算,来确定云东海的水位水深,以经济的原则和最大限度达到区域内土方量平衡为目标,最后确定设计云东海的常水位标高为2.8米,湖底标高为主航道1.0米(水深1.8米),除靠近岸线外其他区域湖底标高不大于1.3米(水深不少于1.5米)。
4.2驳岸设计
杭州西湖现有的驳岸以硬质驳岸为主,岸线较为呆板,亲水性较差。
相对杭州西湖而言,苏州金鸡湖的驳岸设计富有多样性和生态性,其在尊重原来地形地貌及重视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设有硬质、软质驳岸,还有湿地、沙滩;绿地形式也很丰富,有密林、湿地植物和广场绿化等;而“四水归堂”的河流自然分布形态,更凸现了水乡特色。
人工湖的设计中对驳岸有着更强的可控性。
笔者认为人工湖的驳岸形态首先应兼顾生态环境和原有形态的保持,鼓励生态驳岸,生态驳岸不仅可以满足护堤、防洪等基本要求,且对于改善滨水区的景观以及
恢复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其次应在适应当地地形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样化布置,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凸现地方山水特色,使得整个城市与湖区景观和谐统一并具有独特性格,而非缺乏个性的千湖一面。
云东海湖规划设计在基础岸线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限制条件(现已有的佛山快速路二桥引线从其中穿越)将云东海湖区分成两大部分,南湖部分作城市型开发,为城市生活功能所在;北湖部分作郊野型开发,为城市风景旅游功能所在。
因此,在这两个不同区域的驳岸设计本着多样化的原则,采用了不同的驳岸类型,以加强其各自区块的功能。
4.3湖内及滨湖地区的景观设计
城市型湖泊的一个区别于其他城市型水体(例如河流、江)等的重要景观特征是采取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造园手法,在湖中筑岛筑堤,将一览无遗的水面采用了隔景处理,这样不仅丰富了湖水的空间形态,对湖区起到了良好的空间隔离效果,并且在曲折变化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性。
湖中的景观要素主要有人工岛屿及园路、堤、小桥等人工构筑物。
岛屿的位置不仅和岛屿的空间分隔效果有关,还和人的行为活动和人的观赏感觉有关。
以杭州西湖、玄武湖等著名湖泊的远、中、近景的造景手法为例,远景(1500米)的尺度适合人在岸线观赏浩瀚的湖水和远处绿意盎然的岛屿,使人心境开阔,适合人的远距离观赏感受。
中景(1000米)的尺度适合开展较为活跃的水上活动,例如龙舟比赛等,同时适合人的中等距离观赏感受。
近景(500米)的尺度适合人自身尺度的行为活动,例如近距离登岛游园等,同时也满足人在岸边的近距离观赏。
3.小结
一个城市型湖泊的诞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单从湖本身的开发设计以及滨湖景观设计来说,作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项:
(1)反复论证湖的特点、定位以及其与城市功能、经济等的关系,给予湖以及城市最合理的定位。
(2)在详细的调研基础上,运用GIS软件等对土质、引水路线等必要工程提前论证,强调人工湖开发的可行性。
(3)必须以现状地形高差等条件作为基础,以尽量减少工程土方量为原则,结合城市道路以及地块的高程等对湖的岸线设计以及高程进行多次的数学论证比较,强调设计的可操作性以及开发的经济性。
(4)必须在保证其城市功能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治理理念为指导,保持湖泊和城市的共生互补性。
重点处理好滨湖的土地利用和景观,以及做好生态防洪、生态系统(湿地等)的重建及修复工作。
(5)结合城市或者分区不同层次的规划等因素滨湖景观规划设计应分为三个层面:A.宏观层面——发展战略策划;B.中观层面——景观总体规划;C.微观层面——景观详细规划设计。
(6)湖区设计应该遵循五大原则:A.生态性;B.公共性;C.亲水性;D.安全性;E.可达性;F.特色性。
参考文献
[1]张庭伟等.城市滨水区开发与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7(4)
[2]黄婷.城市湖泊型风景区景观设计初探.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吴立群.苏州城市规划中的滨水景观设计.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9-24
[4]叶岱夫.城市风景湖形状德空间效应与景观设计.中国园林,19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