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型人工湖规划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型人工湖规划方法初探

摘要:本文在研究国内部分著名城市型湖泊的基础上,对城市型人工湖法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内容包括确定湖泊本身要素(规模、水位、形态等),设计多样化的驳岸,湖内景观设计等。

关键词:城市型人工湖;规模;形态;水位;驳岸;景观;

1前言

近年来,生态健康等观念的深入人心,构建山、水、城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城市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人工湖的开发便是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良好手段,其开发在城市改善生活环境、城市整体景观品质、城市魅力及城市投资环境的提升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所阐述的城市型人工湖规划设计是指在调研、评价当地现有条件及历史发展过程等的前提下,对紧邻城市开发用地的,开发对城市性质、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功能等有重大影响甚至决定作用的人工湖的规划设计。本文以杭州西湖、苏州金鸡湖等为研究案例,结合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湖的开发规划,对城市型人工湖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性探索。

2城市型人工湖规划方法及对策

云东海湖位于云东海旅游经济中心区内。云东海中心区是面向珠三角的观光娱乐、商务会议、生态休闲旅游为主,兼有生态居住、教育文化的大型旅游经济区。而云东海湖的定位是珠三角内圈层第一大人工生态、休闲湖;又因为湖位于北江南侧生态保育区,属生态环境敏感地带,其设计应该符合投入资源进行生态技术研究及生态建设以形成地区生态增量的指导思路。在这样的规划背景和指导思路下,云东海湖的开挖需要对历史、现状充分了解,结合地形实现最低土方量的经济开发,而其景观规划等则应结合城市定位和湖区定位并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保证其生态效应。

2.1规模、形态及水位的确定

城市型湖泊的形成多为自然与人工相互作用下,经过漫长岁月而成形的。

杭州西湖作为我国众多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为著名的一个,科学家竺可桢认为,西湖是在一万二千年以前形成的“泻湖”。经过千年的变迁和人工治理修整,才有了如今的西湖。其中白堤、苏堤和湖中三岛等人工胜景更是西湖景观的精华所在。正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才造就了杭州西湖的名满天下。

相对于漫长岁月中自然形成的湖泊而言,人工湖的形成有着更多的规划可能性。笔者认为人工湖形态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型人工湖的开挖并非盲目上马项目,其方法也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万用法则,首先应考虑到当地的历史、现实情况,尊重原有地形,尽量降低对原有地形的改造程度。

(2)合理确定湖深,参考各大湖的湖深设计,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预测,尽可能地减少挖湖土方工程量。

(3)通过对湖面上加堤造岛的手法,完整湖的整体形态。

因此,人工湖首要要素规模、形态、岸线的确定应从历史、现实依据入手,求得开发的可操作性。

云东海湖所在地区的水域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变迁时期。古云东海湖早在新生代第三级就已形成,秦汉时史称云东海,自明水量渐少,但至清朝初年云东海仍有20多平方公里,最浅处有1.7m深。建国后的50年代后期,政府通过农田改造计划将水排出,仅剩少量不变水面。直至上世纪90年代,当地农民在“多种经营”思想的指导下,又开始将一部份低洼改造为鱼塘,规划区内形成了鱼塘、耕地交错分布的格局。通过这些历史的研究分析,云东海湖的恢复有了初步的历史依据。

资料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云东海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另外,云东海中心区内地貌以低地丘陵为主,宜于恢复为湖区。并且湖区与北江上游有几条河涌联系,,北江引水有水质保证,规划范围内也没有断裂带直接穿过,这些地形地貌的考察使得湖的开挖具备了现实依据和可行性。以此为基础,应用GIS技术进行2.5m、3.0m、3.5m等多种洪水淹没线分析,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种大致岸线形态。依据GIS结果,结合对云东海湖的历史规模研究,参考杭州西湖、苏州金鸡湖等著名湖泊的规模,设计拟采用3.0m洪水淹没线为云东海湖的基础岸线,规划湖泊规模约为6平方公,与杭州西湖6.3平方公里基本相当。

国内著名湖泊的水深,一般平均水深在1.5米到2米左右。杭州西湖其平均水深在1.5米左右,最浅处1米,最深处2.5米;另外,按照道路设计规范要求,道路标高应高于临近水面标高1.5m,才能防止水堤浸蚀路基,云东海湖周边道路较低处标高约4.2m,因此,湖区的常水位标高应控制在2.5m左右。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运用GIS软件进行精确的土方量计算,来确定云东海的水位水深,以经济的原则和最大限度达到区域内土方量平衡为目标,最后确定设计云东海的常水位标高为2.8米,湖底标高为主航道1.0米(水深1.8米),除靠近岸线外其他区域湖底标高不大于1.3米(水深不少于1.5米)。

4.2驳岸设计

杭州西湖现有的驳岸以硬质驳岸为主,岸线较为呆板,亲水性较差。相对杭州西湖而言,苏州金鸡湖的驳岸设计富有多样性和生态性,其在尊重原来地形地貌及重视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设有硬质、软质驳岸,还有湿地、沙滩;绿地形式也很丰富,有密林、湿地植物和广场绿化等;而“四水归堂”的河流自然分布形态,更凸现了水乡特色。

人工湖的设计中对驳岸有着更强的可控性。笔者认为人工湖的驳岸形态首先应兼顾生态环境和原有形态的保持,鼓励生态驳岸,生态驳岸不仅可以满足护堤、防洪等基本要求,且对于改善滨水区的景观以及

恢复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其次应在适应当地地形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样化布置,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凸现地方山水特色,使得整个城市与湖区景观和谐统一并具有独特性格,而非缺乏个性的千湖一面。

云东海湖规划设计在基础岸线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限制条件(现已有的佛山快速路二桥引线从其中穿越)将云东海湖区分成两大部分,南湖部分作城市型开发,为城市生活功能所在;北湖部分作郊野型开发,为城市风景旅游功能所在。因此,在这两个不同区域的驳岸设计本着多样化的原则,采用了不同的驳岸类型,以加强其各自区块的功能。

4.3湖内及滨湖地区的景观设计

城市型湖泊的一个区别于其他城市型水体(例如河流、江)等的重要景观特征是采取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造园手法,在湖中筑岛筑堤,将一览无遗的水面采用了隔景处理,这样不仅丰富了湖水的空间形态,对湖区起到了良好的空间隔离效果,并且在曲折变化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性。湖中的景观要素主要有人工岛屿及园路、堤、小桥等人工构筑物。

岛屿的位置不仅和岛屿的空间分隔效果有关,还和人的行为活动和人的观赏感觉有关。以杭州西湖、玄武湖等著名湖泊的远、中、近景的造景手法为例,远景(1500米)的尺度适合人在岸线观赏浩瀚的湖水和远处绿意盎然的岛屿,使人心境开阔,适合人的远距离观赏感受。中景(1000米)的尺度适合开展较为活跃的水上活动,例如龙舟比赛等,同时适合人的中等距离观赏感受。近景(500米)的尺度适合人自身尺度的行为活动,例如近距离登岛游园等,同时也满足人在岸边的近距离观赏。

3.小结

一个城市型湖泊的诞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单从湖本身的开发设计以及滨湖景观设计来说,作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项:

(1)反复论证湖的特点、定位以及其与城市功能、经济等的关系,给予湖以及城市最合理的定位。

(2)在详细的调研基础上,运用GIS软件等对土质、引水路线等必要工程提前论证,强调人工湖开发的可行性。

(3)必须以现状地形高差等条件作为基础,以尽量减少工程土方量为原则,结合城市道路以及地块的高程等对湖的岸线设计以及高程进行多次的数学论证比较,强调设计的可操作性以及开发的经济性。

(4)必须在保证其城市功能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治理理念为指导,保持湖泊和城市的共生互补性。重点处理好滨湖的土地利用和景观,以及做好生态防洪、生态系统(湿地等)的重建及修复工作。

(5)结合城市或者分区不同层次的规划等因素滨湖景观规划设计应分为三个层面:A.宏观层面——发展战略策划;B.中观层面——景观总体规划;C.微观层面——景观详细规划设计。

(6)湖区设计应该遵循五大原则:A.生态性;B.公共性;C.亲水性;D.安全性;E.可达性;F.特色性。

参考文献

[1]张庭伟等.城市滨水区开发与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7(4)

[2]黄婷.城市湖泊型风景区景观设计初探.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吴立群.苏州城市规划中的滨水景观设计.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9-24

[4]叶岱夫.城市风景湖形状德空间效应与景观设计.中国园林,1999.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