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疾病诊断参考

合集下载

普外科疾病诊疗常规(一)

普外科疾病诊疗常规(一)
2. 影像学检查:
① 胃镜加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 ② X线钡餐检查; ③ 手术前常规作肝胆B超、胸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
1. 诊断 ① 根据病史和体征; ② 胃镜检查发现粘膜溃疡; ③ 钡餐检查发现龛影。
2. 鉴别诊断 ① 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 炎; ② 胃肿瘤; ③ 胃或十二指肠憩室; ④ 胃下垂; ⑤ 胃泌素瘤; ⑥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2. 术式选择:
① 胃溃疡:一般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首选Biபைடு நூலகம்lroth I 式;
② 十二指肠溃疡:可选择胃大部切除,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 切除(SV+A),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保留交感神 经的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AP)。
③ 溃疡并发穿孔:胃穿孔多选择胃大部切除术或修补术;十二指肠 穿孔可选择单纯修补、修补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胃大部 切除术,修补术可选用开腹修补或腹腔镜修补方法。
5. 纤维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病变和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对早期 发现胃癌有很大帮助,如合并脱落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 性。但对粘膜表面改变不明显的粘膜下浸润癌不如X线诊断准确;
6. 腹部CT、正电子发射成像和B超检查可发现肝内肿块和腹腔淋巴 结肿大情况,有助于诊断和临床分期;
7. 个别病例可加行腹腔镜检查,如:原因不明的腹水、伴有卵巢 肿瘤等。
▪我国胃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好发年龄在50岁 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
▪ 病因胃癌的确切病因不十分明确,但以下因素与发病有关:
1. 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 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 远端癌发病率高。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一般外科疾病诊断规范第十三章一般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此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晰。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旳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旳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初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所有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原则】1.治愈:囊肿及瘘管所有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原则】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旳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忽然增大体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旳体现。

3.与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旳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旳大小、形态、边缘、两侧与否对称,甲状腺结节旳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旳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与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旳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旳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普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普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电解质失衡护理诊断/问题1 体液不足与高热、出汗、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导致得大量体液丢失有关。

维持正常得体液量①去除病因:采取措施预防水、钠代谢失调,遵医嘱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防止体液丢失②补充液体:遵医嘱及时、准确得补充液体、补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丢失量与继续丢失量三部分。

生理需要量:一般成人每日需要量为2000—2500ml,氯化钠5—9g,氯化钾2-3g,葡萄糖100—150g。

已丢失量:指在制定补液前已经丢失得体液量,按缺水程度补充,轻度为体重得2%—4%;中度为4%—6%;重度为6%以上。

继续丢失量:成人体温达40℃,需补充1000ml液体;出汗湿透一套衣裤,需补充1000ml液体;气管切开病人需补充1000ml液体、补液量=生理需要量+ 已丢失量与继续丢失量(额外损失)。

补液原则:第一个8h补充总量得1/2,剩余1/2在后16个h内均匀输入、补液顺序:先盐后糖、先晶后胶(但就是失血性休克得病人,应尽早补充胶体溶液。

)、液体交替、尿畅补钾(尿量达到40ml/h得情况下才能补钾。

)③观察疗效: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疗效,如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口渴、皮肤弹性、眼窝下陷等得恢复情况,以及尿量、尿比重,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中心静脉压得变化。

2 有受伤得危险与低血压与意识障碍有关。

防止病人意外损伤①血压低得病人,注意监测血压,指导病人在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避免造成直立性低血压造成眩晕而跌倒受伤。

②对于水钠代谢紊乱导致得意识障碍者,应该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床栏保护,适当约束及加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3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得危险与水肿与微循环灌注不足有关保护皮肤完整性①对于缺水得病人,注意观察皮肤得弹性,口唇干裂等脱水得表现。

②对于水中毒得病人,注意观察病人水肿得部位,程度及发生得时间。

③长期卧床得病人,应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经常按摩受压部位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

普外科临床的病例分析

普外科临床的病例分析

普外科临床的病例分析近年来,普外科临床的病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涉及到肿瘤、创伤、炎症等多方面的疾病。

本文将针对几个具体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疾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普外科疾病的诊治过程。

病例一: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女性,30岁,主诉消化不良、腹胀,体检发现腹部有包块。

经详细检查,诊断为胃肠道恶性肿瘤。

该肿瘤属于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常见症状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和呕吐等。

诊断时,结合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可明确病因。

治疗方案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用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病例二:外伤性头颅损伤患者,男性,45岁,遭受车祸事故,头部受伤,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

经过CT扫描和临床评估,确诊为外伤性头颅损伤。

在此类病例中,急诊处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颅内压监测、神经外科手术和综合支持性治疗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发展来确定,需要临床医生具备快速准确判断的能力。

病例三:急性阑尾炎患者,女性,20岁,左下腹疼痛、恶心、呕吐,伴有发热症状。

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这是普外科常见的急症疾病,临床表现典型,患者多以腹痛为主诉,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腹部CT扫描等)。

治疗一般采用手术切除阑尾。

病例四:胰腺炎患者,男性,50岁,胃痛、恶心、呕吐,伴有上腹部灼热感。

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胰腺炎。

胰腺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两者的治疗方法略有不同。

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包括禁食、镇痛、营养支持等;慢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以改善症状、控制疼痛为主。

总结:普外科临床的病例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各种疾病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策略。

无论是肿瘤、创伤还是炎症,临床医生在面对这些病例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当然,病例分析只是临床医学中一个环节,更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仍然有待提升。

普通外科常见病病历书写及病程记录模板幽门梗阻介绍

普通外科常见病病历书写及病程记录模板幽门梗阻介绍
病情分析及鉴别诊断:该病人诊断为幽门梗阻,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痉挛水肿性幽门梗阻:系活动溃疡所致,有溃疡疼痛症状,梗阻症状为间歇性,经胃肠减压和应用解痉制酸药,疼痛和梗阻症状可缓解。2、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梗阻性病变:如十二指肠肿瘤、胰头癌、十二指肠淤积症也可以引起上消化道梗阻,据其呕吐物含胆汁,X线、胃镜、钡餐检查有助于鉴别。3、胃窦部或幽门部的癌肿:病程较短,胃扩张较轻,钡餐与胃镜活检可明确诊断。
2
专科情况
上腹部隆起并可见胃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上腹部深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氏征(-)。肝肾区叩痛阴性,全腹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振水音阳性,肠鸣音4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
3
首次病程记录
陈绍志,男,50岁。该患以间断性上腹痛10年,加重伴呕吐7天于2010年05月17日入院。
5
术后病程记录
2008-04-22 8:00 主任医师查房
张东宝主任医师查房:听取病情汇报,并亲自查看病人后指出:病人今日术后第1天,一般状态尚可,自述切口疼痛,未排气、排便,无腹痛、腹胀,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查体:体温37.0℃,血压:120/80mmHg,脉搏:90次/分,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切口处压痛阳性,余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切口敷料清洁,包扎完好,无明显渗出。腹腔引流通畅,引出50毫升淡血性液体;胃管引流通畅,引出淡血性胃液120ml,尿管引流出尿液约2500ml。现患者病情较稳定,可停用心电监护及吸氧,继续一级护理,余治疗同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执行指示。
2008-04-23
病人今日术后第2天,一般状态尚好,自述切口疼痛,未排气、排便,无腹痛、腹胀,无咳嗽、咳痰。查体:体温37.4℃,血压:130/90mmHg,脉搏:88次/分,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2-3次/分,切口敷料清洁,包扎完好,更换敷料,见切口无红肿及渗出。腹腔引流通畅,引出30毫升淡血性液体;胃管引流通畅,引出褐色胃液100ml,尿管引流出尿液约2500ml。复查离子回报正常;肾功正常;血常规回报:WBC8.4×109L、NE84.7%、RBC4.6×1012L、HGB154g/L;肝功回报:总蛋白47g/L、白蛋白27.3 g/L;

普外科病例分析题库——外科题库

普外科病例分析题库——外科题库

普外科病例分析题库——外科题库病例摘要:一位69岁的男性患者,近3年来反复出现右上腹绞痛,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无发热和黄疸。

6年前,他因胆囊结石和胆囊炎接受了胆囊造瘘术,并在3个月后切除了胆囊,术后症状消失。

近2年来,腹痛发作频繁,偶有寒战和发热,但没有黄疸。

半年前,他出现了右上腹绞痛,轻度皮肤XXX和尿色加深,输液治疗后缓解。

一天前,他突然感到右上腹绞痛,伴有寒战和高烧,体温达到39℃,皮肤和巩膜出现XXX,于是前往急诊就诊。

他没有心脏、肝脏、肾脏疾病,也没有肝炎或结核病史。

查体显示,患者体温为39℃,脉搏为88次/分,收缩压为100/70mmHg。

他神志清晰,皮肤和巩膜黄染,腹部平坦,右肋下和上腹部旁边有手术瘢痕,未见肠型和蠕动波,右上腹有压痛,但没有肌肉紧张或反跳痛,也没有触及到肿物或肝脾肿大,肠鸣音正常,胆红素为30umol/L,直接胆红素为14.90umol/L,其他肝功能和电解质都在正常范围内,血红蛋白为150g/L,白细胞计数为29.7×109/L,血小板计数为246×XXX。

时间:准备5分钟,口述回答10分钟。

评分要点:(总分20分)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一)诊断:1.胆总管结石2分;2.并发:化脓性胆管炎1分,梗阻性黄疸1分。

二)诊断依据:1.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近期出现Charcot三联征2分;2.DBIL(直胆)及WBC升高1分;3.有胆囊结石二次手术史1分。

二、鉴别诊断(5分):1.胆道损伤导致的狭窄、梗阻3分;2.胆道下端肿瘤2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1.B超、CT 2分;2.发作期避免应用ERCP或PTC 2分。

四、治疗原则(3分):1.抗感染措施1分;2.急诊开腹探查,总胆管探查,引流2分。

备注:B超检查显示肝大小和形态正常,肝内胆管扩张,内径为0.7cm,胆总管内径为2.1cm,壁增厚,在其下端可探及一颗大小为1.6×1.2cm的结石。

普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普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普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腹股沟疝【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1.6个月内的小儿疝不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和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

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

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

传统的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治疗计划(1)疝囊高位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的青年人疝。

(2)传统的疝修补术,包括;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高位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和联合腱以及腹横筋膜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普外科执业范围

普外科执业范围

普外科执业范围
普外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各种常见外科疾病。

其执业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手术治疗:普外科医生可以进行各种常见的手术治疗,例如阑尾炎、疝气、胆囊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手术治疗。

2. 创伤救治:普外科医生可以处理各种创伤伤口,包括缝合、止血等处理,以及对创伤性内脏损伤的修复。

3. 腹腔镜手术:普外科医生可以进行腹腔镜手术,通过微创技术进行腹腔内、胸腔内的手术治疗。

4. 甲状腺与乳腺疾病:普外科医生可以进行甲状腺和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乳腺肿块等。

5. 普通性肿瘤:普外科医生可以进行常见的肿瘤手术治疗,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

6. 小儿外科:普外科医生还可以执业于小儿外科领域,负责处理小儿先天性畸形、小儿疝气、小儿阑尾炎等疾病。

总的来说,普外科医生的执业范围较广,涵盖了各种常见的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外科领域,如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可能需要进一步专科化的医生来负责治疗。

普外科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普外科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普外科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普外科,即普通外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专注于各种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普外科常见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腹部肿瘤以及一些外伤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普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一、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是普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胃肠道疾病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肠梗阻等。

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不尽相同,需根据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治疗上,既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物等,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溃疡切除术、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胆囊炎和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疾病,其典型症状是右上腹疼痛、发热和黄疸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道探查术等。

肠梗阻是肠道腔内内容物的通畅受阻,常见症状有腹胀、腹痛、呕吐、便秘等。

治疗上,既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静脉输液、胃肠减压等,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根据梗阻部位及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二、乳腺疾病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和乳腺癌等。

其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症状包括乳房胀痛、结节质地不均等。

治疗上,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激素类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局部切除术或导管切开术来减轻症状。

乳腺炎是由乳腺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有乳腺红、肿、热、痛等。

治疗上,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热敷、按摩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是预防乳腺炎的关键。

乳腺癌是乳腺组织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造成威胁。

早期乳腺癌常无症状,后期可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腺皮肤改变等症状。

治疗上,可以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方法。

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因素来确定。

普外科中十种常见的疾病

普外科中十种常见的疾病

普外科中十种常见的疾病普外科是指普通外科,是临床医学中与外科相关的一个专科。

普外科主要负责处理各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中包括了大量与人体各个器官相关的疾病。

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会介绍普外科中最常见的十种疾病,并对其症状、诊断和治疗进行简要阐述。

1. 胆囊疾病胆囊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胸口或右上腹部的疼痛,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通过临床检查和超声波等影像学方法可以诊断。

治疗通常包括药物缓解症状和手术治疗。

2. 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道运动受阻,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

常见症状为腹部胀痛、呕吐、便秘等。

临床上常通过体格检查和X光、CT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3.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胃黏膜和空肠黏膜的破损。

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痛、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和尿素呼气试验。

治疗包括抗酸药物、杀菌药物以及外科手术治疗。

4. 阑尾炎阑尾炎是指阑尾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

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阑尾。

5. 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指腹部脏器通过腹壁缺陷进入腹股沟区域。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股沟肿块、腹痛等症状。

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和超声波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

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6. 乳腺疾病乳腺疾病包括乳腺炎、乳腺增生等。

常见症状为乳房胀痛、乳头溢液等。

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乳腺超声等。

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可通过药物、手术和放疗等进行治疗。

7. 肠炎肠炎是指肠道黏膜的炎症,常见的有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等。

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恶心等。

临床上可通过病史询问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

治疗包括症状缓解药物和病因治疗。

8. 肝囊肿肝囊肿是指肝脏内囊状结构的异常增生。

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腹胀等症状。

通常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9. 胰腺炎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的炎症。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普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普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普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普外科(普通外科)是一门致力于对各种疾病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疾病、肠梗阻、疝气、术后并发症等。

下面将讨论这些疾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中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因酸性胃液的腐蚀而形成溃疡。

常见的护理诊断包括疼痛、营养不足、胃肠道出血和焦虑。

护理措施应包括给予疼痛管理,采用药物治疗如抗酸药、胃粘膜薄层保护剂和抗生素。

此外,还应设计低刺激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

对于胃溃疡伴有出血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其血压、脉搏、呼吸、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以及组织灌注状态。

如果情况严重,可能需要输血和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焦虑的患者,应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有效的沟通和信息提供也是重要的。

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和胆囊癌。

常见的护理诊断包括疼痛、呕吐、恶心、肝功能异常和焦虑。

护理措施应包括疼痛管理,如使用镇痛药物和冷敷。

对于恶心和呕吐的患者,应鼓励他们多喝水和进食能量密度高的小份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高脂肪食物。

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肝酶和胆红素水平。

对于焦虑的患者,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信息提供,让他们了解疾病和治疗的过程。

肠梗阻是指肠道腔内的内容物无法通过肠道的疾病。

常见的护理诊断包括剧痛、腹胀、肠功能障碍和液体容量不足。

护理措施应包括疼痛管理,如使用镇痛药物和热敷。

对于腹胀的患者,可以使用止胀药物,并且鼓励他们定期排气,如俯卧位、按摩等。

由于肠功能障碍导致排便功能受限,可以采用肠道排气管的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液体容量不足的患者可能需要补液治疗,如静脉输液或局部液体置入。

此外,由于肠梗阻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时需要通过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解决肠道梗阻。

疝气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缺陷突出的疾病。

常见的护理诊断包括疼痛、肠功能障碍和焦虑。

护理措施应包括疼痛管理,如使用镇痛药物和热敷。

普外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普外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普外科常见肺部疾病诊断与治疗肠梗阻可分为五大类型:按发病的急慢性程度分类:急性与慢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为:小肠与结肠梗阻按血运关系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高低分为:高位与低位肠梗阻按病因分类:机械性、动力性、血运行性肠梗阻病理生理变化:全身生理病理变化: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梗阻时会造成水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主要来自呕吐及肠液渗出引起。

当电解质丢失的同时还会加剧肠壁的水肿。

绞窄性肠梗阻时还会引起血液的丢失。

2、感染和中毒:当肠梗阻时肠内容物大量聚集,会使细菌大量繁殖,并且水肿的肠壁通透性增加及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还会使细菌会穿透肠壁进入肠腔甚至沿着肠系膜及淋巴管道进入血液中引起脓毒血症。

进入腹腔中会形成腹膜炎。

3、休克:消化液丢失使得血液浓缩,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休克;4、呼吸、循环及肾功能障碍:梗阻导致腹压增大,抬高膈肌,呼吸受影响,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同时下腔静脉受阻,会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加重休克,并导致肾灌注不足引起急性的肾功能障碍及多器官的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胀、痛、吐、闭1、腹痛:单纯性肠梗阻呈阵发性绞痛,有间歇期,高位肠梗阻3-5分钟,低位肠梗阻间歇10-20分钟,高位腹痛部位在上腹部,低位在脐周,结肠在下腹部,乙状结肠位于会阴部。

绞窄性呈持续性疼痛。

2、呕吐:高位呕吐频繁且早,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有胆汁,低位呕吐晚,含有粪臭味;呕吐含有血液,警惕绞窄性肠梗阻。

3、腹胀。

4、停止排气排便。

肠梗阻引起脱水症状时,尿比重升高,眼眶凹陷,肌肤无弹性,尿量减少。

直肠指诊指套染血时需警惕肠系膜静脉血栓及绞窄性肠梗阻可能。

治疗原则:完全性肠梗阻及绞窄性肠梗阻应手术治疗。

部分性肠梗阻可试行保守治疗,2-3天无明显好转可行手术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2、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保持尿量在每小时30-40ml。

3、应用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厌氧菌。

4、对症治疗:经胃管注入100ml石蜡油,润滑肠道利于粪便排出。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原发性肝癌之五兆芳芳创作【诊断尺度】(一)病理诊断:1.肝组织学查抄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查抄证实为肝细胞癌.(二)临床诊断:1.如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勾当性肝炎、生殖腺胚胎癌及转移性肝癌者.2.影像学查抄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及转移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1)AFP>200μg/L.(2)典型的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示.(3)无黄疸而AFP或GGT明显增高.(4)远处有明显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5)明确的乙型肝炎标记阳性的肝硬化.【治疗原则】(一)手术治疗:首选办法.对诊断明确,肿瘤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外转移者;肝功效代偿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50%者;心、肝、肾能耐受手术者应手术治疗.(二)放射治疗:办法为在手术时均作肝动脉结扎和插管,第一周灌注顺铂,20mg/d,连续3次.第二周局部处放射.每次250rad,每天2次,连续3d以上为一个阶段,共进行3-4个阶段.(三)动脉导管栓塞治疗与化疗:是不适合手术的局块型肝癌患者的首选疗法.经常使用栓剂为碘油与明胶海绵,化疗药物为顺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等.每1-2个月重复1次.(四)经皮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用于较小肿瘤而又不适合手术或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者.(五)药物治疗:适用于迁就性切除术后及不宜手术的中期病人.经常使用药物有顺铂、5-氟脲嘧啶及其衍生物、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氨甲喋呤等.(六)生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患者,免疫状态尚好者,用于消灭经手术、放疗、化疗后的残癌.经常使用者有搅扰素、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等.(七)帮助治疗:赐与保肝、支持、对症治疗.肝血管瘤【诊断尺度】病史: 1.多见于中、青年; 2.较小时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及疼痛等. 体格查抄: 1.上腹部肿块与肝相连; 2.肿块概略滑腻、柔软,可有压缩感,随呼吸上下移动. 帮助查抄: 1.B型超声查抄呈强反响表示;玄色多普勒见肿块内血流. 2.CT查抄增强后可见造影剂从肿瘤周边向中央区渗入. 3.核磁共振查抄. 4.肝动脉造影查抄. 诊断:主要依靠B型超声或CT查抄的偶然发明而确诊. 辨别诊断:主要与肝癌相辨别.最常产生的错误是把肝癌诊断为肝血管瘤,值得注意.【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1)放射治疗. (2)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肿瘤动脉栓塞. 2.手术治疗:(1)适应证: 1)瘤体≥5.0cm; 2)瘤体<4.0cm,但处于肝脏周边而在进行其它上腹部手术时,可考虑一并切除; 3)年龄在60岁以下. (2)手术方法: 1)肝部分切除; 2)肝叶切除; 3)肝血管瘤捆扎术. 疗效尺度: 1.治愈:症状消失,瘤体切除,切口愈合. 2.恶化:经非手术治疗后瘤体缩小,症状加重或消失. 3.未愈:瘤体无缩小,症状及体征仍存在.急性重症胆管炎【临床表示】(一)症状:表示为起病突然,有剑突下、右上腹剧烈疼痛,继而产生寒噤、高热,体温可超出40℃,伴恶心和呕吐.多数病人有黄疸.近对折病人出现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倒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常有血压下降现象.这些往往提示病人已产生败血症和传染性休克,暗示病情危重.(二)体征:体检有体温升高,脉率超出120次/分钟,脉搏微弱,剑突下及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常可扪及肿大胆囊.【帮助查抄】(一)白细胞总数多超出20×109/L,而血小板常在100×109/L以下.血小板下降除具有诊断价值外,尚有预后意义,其数值愈低,死亡率愈高.(二)术中见胆管内高压和胆汁呈脓性.【诊断】(一)患者常有多次胆道疾病爆发史.(二)出现雷诺(Reynold)五联征:即右上腹剧痛、寒噤高热、黄疸、休克、精神症状(谵妄或嗜睡).【治疗】(一)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相对较轻、老年不克不及耐受手术者以及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通常应予以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抗休克、抗传染治疗.经常使用的有效抗生素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青霉素族也常有效;灭滴灵可以有效杀灭厌氧菌.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及地塞米松.(二)手术治疗:原则上须尽早行胆总管切开减压,引流胆汁.术前准备力争6小时内完成.可作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若病情允许,可作胆囊切除术.PTCD适用于高龄、脏器功效不全、严重休克患者.四、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断尺度】症状:(一)慢性胆囊炎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多不典型.大多数患者有胆绞痛病史,或有过急性胆囊炎爆发史.(二)右季肋部和腰背部隐痛或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三)有厌油、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右上腹隐痛及肩背部酸胀不适,很少有畏寒、发烧和黄疸者.(四)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五)右上腹压痛及叩击痛,胆囊肿大者,右上腹可触及圆形肿块,有囊性感,伴压痛.帮助查抄:(一)B超查抄:可显示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排空功效消退或消失,如显示胆囊结石影,更有助于诊断.(二)口服胆囊造影:见胆囊收缩,浓缩功效差.如果胆囊管闭塞,则胆囊可不显影.【治疗原则】(一)手术治疗:对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胆囊切除是唯一有疗效的治疗.(二)对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如症状少而轻微,或对年迈、体弱并有全身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包含限制脂肪饮食,服用胆汁酸和利胆药物,中医中药治疗等.胰腺癌【病史收集】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2.腰背疼痛进行性加重,影响睡眠. 3.消化吸收不良、脂痢. 4.黄疸,多呈进行性. 【体格查抄】1.腹部肿块,注意是否伴血管杂音. 2.腹胀、腹水. 3.胆囊胀大. 4.黄疸. 【帮助查抄】1.肝肾功效、血糖、淀粉酶检测. 2.癌胚抗原(CEA)测定. 3.大便常规注意脂滴及隐血试验. 4.B超查抄. 5.低张十二指肠钡剂造影. 6.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7.黄疸病人可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8.有条件可作CT、ECT、MRI及超声内镜查抄. 9.需要时作细针穿刺抽吸胰腺细胞学查抄. 10.电视腹腔镜或剖腹探查病理活检. 按照病史、体检及帮助查抄结果,多数可获明确诊断.应注意肿瘤位于胰腺头部、体部、尾部或全胰,癌肿有无腹腔淋凑趣及肝脏的转移,癌肿块与肠系膜上血管、脾血管及腹主动脉关系. 【辨别诊断】需要与之辨别诊断的疾病为:1.慢性胰腺炎. 2.胰岛肿瘤. 3.胆管下段癌或嵌顿性结石. 4.十二指肠降部及乳头肿瘤.【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无确切疗效,可作手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综合治疗的措施.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2)应用维生素K,改良凝血机制;(3)支持、对症治疗;(4)预防性抗生素应用;(5)化疗药物敏理性差;(6)放疗:可在术中进行. 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全身情况尚好、无远处转移、诊断明确的病例.诊断不克不及确定者,术中可行肿瘤活检,冰冻病理切片查抄;(2)手术方法:1)胰体尾切除术,适用左半胰肿瘤,多需同时切除脾脏.对肿瘤小、病期早、无淋巴转移、不归并慢性胰腺炎的病例,可考虑施行保存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胰头癌,原则上不保存幽门,以利清除胰头上方淋凑趣;3)全胰切除术,适用于多中心胰腺癌和有胰内转移的胰腺癌;4)胆—肠、胃—肠吻合术,适用于不克不及切除的胰头癌.以减缓胆道和胃十二指肠阻塞;5)胰周围腹腔交感神经丛切断术,适用于顽固性腰背痛的晚期胰腺癌.也可在B超、CT引导下注射无水酒精破坏腹腔交感神经丛及胸交感神经丛. 【疗效尺度】1.治愈:根治性切除肿瘤,症状、体征消失,无手术并发症. 2.恶化:迁就性切除肿瘤、症状、体征加重或仅行胆肠吻合、胃肠吻合、交感神经丛切除等迁就治疗,症状、体征消失. 3.治疗无效、或未治疗者.甲状腺腺瘤【诊断尺度】1.罕有于20~40岁女性.2.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为偶然触及或被他人发明. 3.肿瘤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概略滑腻,质地韧鸿沟清楚,无压痛;特点是随吞咽而上下勾当. 4.肿瘤生长迟缓,如肿瘤内突然出血,可见肿块迅速增大,伴局部疼痛或压痛.少数患者可产生功效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出现甲亢症状. 5.按照情况可做B超、核素扫描等进一步确诊.【辨别诊断】1.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扩张的滤泡集成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前期可局部纤维化、钙化.可继发甲状腺性能亢进症. 2.甲状腺癌:质硬,勾当度差,颈淋凑趣肿大,ECT提示“冷结节”.【治疗原则】因腺瘤有恶变可能,易归并甲亢,故应早期手术治疗,单纯腺瘤摘除,需要时连同切除同侧大部分腺体.切除后冰冻病理查抄,若发明癌变,应按甲状腺癌处理. 【疗效尺度】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恶化:未完整切除,切口愈合,或非手术治疗肿物缩小;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物未缩小,或未治疗. 【出院尺度】达到临床治愈或恶化,切口愈合,病情稳定.乳腺癌【病史收集】1.乳腺癌的易感因素(高危因素);(1)家族有患乳腺癌者;(2)月经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者;(3)未婚、未育或高龄初产者;(4)一侧乳腺癌经治疗后;(5)患乳腺增生病者;(6)放射性大剂量或长期接触者;(7)曾患功效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 2.无意中发明乳房肿块、无痛;3.乳头溢液、溢血,乳头皮肤脱屑、长期摩烂. 【体格查抄】1.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头有无抬高或内陷,肿物有无溃烂,肿块概略皮肤有无凹陷或呈“桔皮样”改动;2.肿物位置、大小、性质、与皮肤及胸大肌是否粘连;3.同侧液窝及锁量上淋凑趣有无肿大. 【帮助查抄】1.X线查抄:钼靶X线摄片;2.B型超声查抄;3.近红外线扫描;4.ECT 全身显像查抄有无骨转移;5.需要时可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乳头溢液者做频频涂片寻找癌细胞;6.普外科术前常规查抄,肝胆B超,胸部平片. 按照病史、体征及帮助查抄,多能确诊,术前未能确诊者,术中应作冰冻切片病理查抄.【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乳腺肿块不克不及排除乳腺癌者,住院手术治疗,术中先作局部切除并送冰冻切片病理查抄,证实为乳腺癌者,按以下原则处理:(1)I 期:传统性乳腺癌根治术或保存乳房的肿块局部切除,术后加放疗;(2)Ⅱ期:传统性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进根治术,术后按照腋窝淋凑趣转移数目,规模加放疗;(3)Ⅲ期:无禁忌者可行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有手术禁忌者,可考虑作单纯乳房切除术,术落后行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4)Ⅳ期:不宜手术治疗,可采取内排泄治疗、放疗、化疗和中药治疗;(5)位于内侧象限的乳腺癌可考虑作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或根治术后加胸骨旁放疗. 2.药物化疗:经常使用的抗癌药有环磷酰胺(C)、氨甲喋啶(M)、氟腺嘧啶(F)、阿霉素(A)、复方新水仙(CO)等,多主张联合、分次、足量使用,推荐的化疗计划如下:(1)术前化疗经常使用计划:CMF、COC计划;(2)术后经常使用计划:CMF、CAF 计划;(3)放射治疗经常使用于术后;(4)内排泄治疗,主要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包含去势治疗和内排泄药物治疗;去势治疗主要用于绝经前或闭经5年以内者,手术去势用于全身情况较好,急需内排泄治疗生效者;放射去势用于全身情况差,难于耐受手术者;(5)乳腺癌综合治疗见表.注:(1)AL=腋窝淋凑趣;(2)化疗时间多为1年,Ⅳ期患者的化疗持续时间依病情而定. 【疗效尺度】 1.治愈:根治性切除手术,切口愈合; 2.恶化:迁就性切除术或非手术治疗肿块缩小; 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块未缩小或未治疗. 【出院尺度】达到临床治愈或恶化疗效者.腹股沟疝【诊断尺度】临床表示: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根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成长,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便利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查抄时,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常因疝内容物为小肠而听到咕噜声.疝块回纳后,查抄者可用食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的外环,嘱病人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有的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查抄者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内环,然后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其实不出现,尚若移开手指,则可见肿块从腹股沟中点自外上标的目的内下鼓出.这种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辨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病人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治疗原则】(一)非手术治疗1.婴儿在长大进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一般主张在一周岁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先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腹股沟管内环,以防疝的突出.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办法是回纳疝内容物后,将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可阻止疝块突出.疝带可以白日佩带,晚间除去.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高疝嵌顿的病发率,并有促使疝囊与疝内容物粘连的可能.这是使用疝带的缺点.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以避免肠管坏死.但在下列少数情况下:①如嵌顿时间较短(3~5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没有腹部压痛和腹膜刺激症状,估量尚未形成绞窄.尤其是小儿,因其疝环周围组织富于弹性,可以试行复位;②病史长的巨大疝,估量腹壁缺损较大,而疝环松弛者.复位办法:注射杜冷丁以镇静、止痛、松弛腹肌,让病人取头低脚高位,医生用手托起阴囊,将突出的疝块向外上方的腹股沟管作均匀迟缓、挤压式还纳,左手还可轻轻推拿嵌顿的疝环处以协助回纳.手法复位,切忌粗暴,以免挤破肠管.回纳后,应频频严密不雅察24小时,注意有无腹痛、腹肌紧张以及大便带血现象,也须注意肠阻塞现象是否得到解除.手法复位成功,也仅是一种迁就性临时措施,有一定的危险性,须严格控制应用,成功后建议病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复发.(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不然,手术治疗易复发.斜疝的手术办法良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3类.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断尺度】(一)站立时下肢可见扩张、蜷曲的静脉,卧位时消失.病变前期小腿下部有皮肤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或慢性溃疡.(二)始于足背内侧,沿小腿内侧向上至卵圆窝者为大隐静脉曲张;始于足背外倒,沿小腿前面上行至腘窝者为小隐静脉曲张.(三)必须作深浅静脉及交通支瓣膜的功效试验.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较为少见;以左下肢多见,但双侧下肢可先后病发.主要临床表示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如病程持续进展,当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更,包含皮肤萎缩、脱屑、瘦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形成.原有数据库资料主要由浅静脉扩张和静脉淤血、组织缺氧所引起.早期下肢有重胀感,容易疲劳,足踝部有肿胀,站立时下肢静脉扩张增粗、隆起、弯曲,甚至扭曲成团.长久后组织缺氧引起营养性变更,包含皮肤发亮变薄,汗毛脱落、色素沉着,甚至并发湿疹和形成溃疡.这些变更往往产生在小腿下1/3内侧,因为在站立时该处离心最远,压力最高,有恒定交通支,且瓣膜多处于封闭不全状态,因而静脉淤血也最严重.曲张的静脉可并发炎症和血栓形成,机化后可形成硬结节,甚至演变成静脉石.此外在皮肤下面的曲张静脉,可因传染,搔抓、糜烂和外伤擦破而大量出血.下列传统查抄有助于诊断:(一)大隐静脉瓣膜功效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病人平卧,抬高低肢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I0秒钟内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效不全.应用同样原理,在腘窝部扎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瓣膜的功效.如在末铺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秒内已充盈,则标明有交通静脉瓣膜封闭不全.(二)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病人用力踢腿或作下蹬勾当连续10余次.此时,曲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勾当后浅静脉曲张更加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标明深静脉欠亨畅.(三)交通静脉瓣膜功效试验(Pratt试验):病人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然后从足趾向上至腮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环抱纠缠第二根弹力绷带.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持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二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效不全交通静脉.需要时选用超声多普勒、容积描记、下肢静脉压测定和静脉造影查抄等,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治疗原则】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可有下列三种办法.(一)非手术疗法:主要包含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借助远侧高而近侧低的压力差,以利回流,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此外,还应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非手术疗法改良症状,适用于:①病变局限,症状轻微又不肯手术者;②妊娠期病发,鉴于临蓐后症状有可能消失,可暂行非手术疗法;③症状虽然明显,但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二)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利用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后引起的炎症反响使之闭塞.适用于少量、局限的病变,或作为手术的帮助疗法,处理残留的曲张静脉.病人平卧位,选用细针穿刺进人静脉,穿刺点上下各用手指压迫,使受注射静脉段处于空虚状态.一处注射硬化剂0.5ml,维持手指压迫一分钟,局部用纱布卷压迫,自足踝至注射处近侧穿弹力袜或环抱纠缠弹力绷带后,立即开始主动勾当.大腿部维持压迫1周,小腿部6周左右.应避免硬化剂渗漏造成组织炎症、坏死或进入深静脉并发血栓形成.(三)手术疗法:手术是底子的治疗办法.凡是有症状且无禁忌证者(如手术耐受力极差等)都应手术治疗.手术包含: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已确定交通静脉功效不全的,可选择筋膜外、筋膜下或借助内镜作交通静脉结扎术.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病史收集】 1.多见于初产妇的哺乳期; 2.乳腺红、肿,病变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伴明显触痛; 3.严重者可有发烧、头痛甚至畏寒、寒噤. 【体格查抄】 1.病灶表浅者,在乳腺病变处有浸润性肿块,有红肿热痛; 2.脓肿形成后局部可有动摇感; 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凑趣并伴触痛. 【帮助查抄】 1.普外科术前常规查抄; 2.B超查抄:脓肿形成后,可见液平段; 3.穿刺乳腺脓肿可抽出脓液. 【诊断】 1.产后数周内的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的肿痛伴随不合程度的发烧; 2.体格查抄患侧乳房呈现红、肿,病变局部皮温升高,伴随明显触痛,部分病人可查出动摇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凑趣并伴随触痛. 【辨别诊断】 1.炎性乳腺癌; 2.慢性乳腺炎及脓肿形成.【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1)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抗生素;(2)局部热敷或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病变的吸收消散;(3)保持患乳乳汁引流,严重病例则停止泌乳. 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对乳腺脓肿已形成者,应尽早切开引流;(2)手术方法: 1)乳晕规模脓肿可沿皮肤与乳晕交壤线作环状切开: 2)较深的脓肿,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需要时可做两个切口作对口引流以包管引流通畅; 3)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 【疗效尺度】 1.治愈: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或手术治疗切口愈合; 2.恶化:症状加重、或引流脓液削减; 3.末愈:末治疗者. 【出院尺度】达到临床治愈或恶化疗效者.。

普外科常见的20种疾病

普外科常见的20种疾病

普外科常见的20种疾病普外科是指全科医学技术及普通外科技术两个方面的总称。

可诊断和治疗包括胸部、腹部、围墙等大部位的物理疾病以及一些炎症性疾病。

其中普外科常见的20种疾病有:1、胃炎: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由于慢性病变、抗性表现导致胃油腻不适以及胃部有酸、苦等不适感。

2、肺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多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咳嗽、发热、痰多等。

3、胆囊炎:是指胆囊及胆道的炎症。

多由炎症食物,脂肪摄入过多,生活不规律等都极有可能引起胆囊炎。

4、胆结石:因饮食不当导致胆汁改变而再结石,形成多种尺寸的胆结石,在胆道内时,会出现疼痛等症状。

5、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恶心、腹胀及呕吐等不适感。

6、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的肝脏病,当肝细胞受到病毒、核黄素等毒性物质的损伤时,会出现肝硬化。

7、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多由细菌及木贼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8、尿路结石:是指尿系结石,常常是由维生素和其它体内物质而凝结形成,常有困扰人们尿急,尿痛,小便量减少等症状出现。

9、膀胱炎: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在炎症发生时,会出现频繁尿,尿急,尿痛及尿失禁等症状。

10、肠炎:主要由病毒、细菌或其它不适形式所引起,通常以腹部疼痛、腹泻、发热等症状表现。

11、胆道感染:是指胆道发生的炎症,常见的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上腹部疼痛等。

12、肠梗阻:是消化道结构性异常或者有物质阻滞小肠、空肠等消化管段而引起的症状。

13、肠疝:肠疝是指肠管腹壁出现局部疝充肿以及暂时或永久性的部分有渗出的病变。

14、甲状腺结节:也称甲状腺肿瘤,一般发生是有家族史的人,且大多为女性专一类。

15、闭锁梗阻:是儿童特有的胃肠道括约肌病,病症表现可经过腹部压痛,窘迫呼吸,腹痛和腹膨隆等。

16、膨出性疝:多由原发性腹腔气肿引起,其症状表现为腹胀、疼痛及胆绞痛等。

17、肠息肉:一般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不足,肠息肉得以生长发育,常以血便或发热、疼痛等症状表现。

普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普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普外科常有疾病鉴识诊疗与急性胆囊炎鉴识:表现为右上腹绞痛或连续性痛苦伴阵发加重,痛苦向右肩放射,伴有畏寒、发热,右上腹局部压痛、反跳痛,可涉及肿大的胆囊, MURPHY征阳性。

胆囊穿孔时有洋溢性腹膜炎表现。

但 X 检查膈下无游离气体。

B 超提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相鉴识:患者平常可无症状,病情加重时,有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尿黄,陶土色大便。

查体:巩膜、皮肤黄染,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有压痛,可有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高升,黄疸指数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影像学检查: B 超,胆道水成像可明确诊疗,依据上述依照可清除本病,1.与消化道溃疡相鉴识:病人有频频、长久、规律的上腹部痛苦病史,痛苦与进食有关,饭后痛苦或饥饿时痛苦,查体:剑突下、左上腹有深压痛,胃镜、钡餐透视可鉴识,依据上述依照,当前可清除本病。

2. 胰腺炎相鉴识:病人多在暴饮暴食或大批喝酒后出现上腹部连续性的强烈痛苦,痛苦放射至腰背部,可有发热、恶心、呕吐,查体:上腹部有压痛,左上腹显然,叩击痛( +),血尿淀粉酶,上腹部CT、 MRI等有助确诊,依据以上依照当前可清除本病。

1.与化脓性脊柱炎:此病一般有高热,极显然痛苦,发生急,进展快,初期血培育可找出致病菌,查CT 及 X 线检查可清除此病2.与肛瘘相鉴识:肛瘘患者一般有肛门处不适及解大便时痛苦,既往有脓血便病史,局部皮肤可有轻度红肿,无热痛及颠簸感,不行见瘘道及漏口,查体肛门指诊,查结肠镜进一步检查,依据上述可基本清除本病。

骶尾部脂肪瘤:该病任何年纪可出现,好发于四肢及躯干,界限清,呈分叶状,质软可有假性性感,无痛,生长迟缓,深部者可恶变,可CT,活检等检查有助明确诊疗,依据上述可基本清除本病,与骶尾部血肿鉴识:该病一般有外伤史,血肿体积小,有时血肿四周组织肿胀隆起,行X 线及 CT进一步检查,依据上述可基本清除本病,CT,肾癌一般于高年纪男性常见,有血尿,痛苦和可涉及包块,显然消瘦病史,以尿惯例, B 超,加强MRI 等辅助检查相鉴识,多囊肾,一种先本性疾病,于40 岁常见,可涉及包块,并痛苦,伤害肾功能,行 CT,尿惯例,肾功能, MRI 等辅助检查与鉴识;1、肝脓肿:常有高热、左上腹不适等症状,血惯例示白细胞显然增高,查腹部超声及腹部CT可进一步鉴识。

外科学重难点解析普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外科学重难点解析普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外科学重难点解析普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外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专注于通过手术和其他介入性方法治疗各种疾病。

普外科疾病是外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许多常见的疾病,如肿瘤、胃肠道疾病、甲状腺疾病等。

本文将重点解析普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外科学知识。

一、普外科疾病的诊断1.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病史采集是诊断疾病的首要步骤,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体格检查则通过观察、触诊、听诊等方法,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病理体征。

2.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学、生化学、病理学等)以及内窥镜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多的疾病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二、普外科疾病的治疗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普外科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抗酸药物和抗炎药物常常被使用。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普外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疾病的不同,手术方式也各异。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是指通过手术切口进行手术操作,而腔镜手术则是通过微创技术进行手术,有效减少了手术创伤。

3.介入治疗除了传统的手术治疗之外,对于某些普外科疾病,介入治疗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等介入器械将药物或器械送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介入血管手术、介入肿瘤治疗等。

4.综合治疗对于某些普外科疾病,综合治疗是一个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针对疾病的不同方面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癌症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辅以放疗和化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普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医生综合运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手段,准确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普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之欧阳理创编

普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之欧阳理创编

电解质失衡护理诊断/问题1 体液不足与高热、出汗、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导致的大量体液丢失有关。

维持正常的体液量①去除病因:采取措施预防水、钠代谢失调,遵医嘱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防止体液丢失②补充液体:遵医嘱及时、准确的补充液体。

补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丢失量和继续丢失量三部分。

生理需要量:一般成人每日需要量为2000—2500ml,氯化钠5—9g,氯化钾2—3g,葡萄糖100—150g。

已丢失量:指在制定补液前已经丢失的体液量,按缺水程度补充,轻度为体重的2%—4%;中度为4%—6%;重度为6%以上。

继续丢失量:成人体温达40℃,需补充1000ml液体;出汗湿透一套衣裤,需补充1000ml液体;气管切开病人需补充1000ml液体。

补液量= 生理需要量+ 已丢失量和继续丢失量(额外损失)。

补液原则:第一个8h补充总量的1/2,剩余1/2在后16个h内均匀输入。

补液顺序:先盐后糖、先晶后胶(但是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尽早补充胶体溶液。

)、液体交替、尿畅补钾(尿量达到40ml/h的情况下才能补钾。

)③观察疗效: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疗效,如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口渴、皮肤弹性、眼窝下陷等的恢复情况,以及尿量、尿比重,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2 有受伤的危险与低血压和意识障碍有关。

防止病人意外损伤①血压低的病人,注意监测血压,指导病人在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避免造成直立性低血压造成眩晕而跌倒受伤。

②对于水钠代谢紊乱导致的意识障碍者,应该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床栏保护,适当约束及加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3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和微循环灌注不足有关保护皮肤完整性①对于缺水的病人,注意观察皮肤的弹性,口唇干裂等脱水的表现。

②对于水中毒的病人,注意观察病人水肿的部位,程度及发生的时间。

③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经常按摩受压部位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舌骨囊肿.诊断参考【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参考【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1.血清TT3、TT4、FT4、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B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1.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

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无触痛。

2.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3.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4.甲状腺B超可显示甲状腺增大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可为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

ECT 可为凉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热结节或混合性。

【鉴别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应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鉴别,尚应注意与颈部脂肪过多、粘腋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鉴别。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体积小、无症状、不影响外观和生活,患者无强烈手术要求者,或青少年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先行观察,给予甲状腺片制剂。

2.手术疗法:(1)手术适应证:1)对邻近器官有压迫症状者;2)胸骨后甲状腺肿;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者;4)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者;5)疑有恶变者。

(2)术式选择:一般行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亦可根据甲状腺大小、结节的数目、位置不同,决定双侧叶切除范围,所有结节均应切除,正常腺体尽量保留,不必过分追求规范术式,对疑有恶变的结节,应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检。

【疗效标准】1.治愈:甲状腺大部切除(包括所有结节)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腺体切除,症状部分改善或留有并发症。

3.未愈:症状未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并发症已初步纠正,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诊断参考【病史采集】1.有无怕热、多汗、激动、纳亢伴消瘦、心悸等甲状腺激素过多的表现。

2.甲状腺肿大的时间、程度、是否伴有压迫症状。

3.是否伴眼征。

【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脉率、血压、精神状态、面容、舌手细震颤等。

2.甲状腺肿大的特点、程度、质地、有无结节、边界、震颤、杂音。

3.是否伴眼征、程度(良性突眼或恶性突眼)、有无心律失常、心脏杂音、肝肿大,胫前粘液水肿等。

【辅助检查】1.测基础代谢率。

2.甲状腺摄131I率,甲状腺素抑制试验。

3.血T3、T4、FT3、FT4、TSH。

4.必要时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

5.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或多功能腺瘤,可行B超或ECT检查以明确结节的数目、大小、功能等。

【诊断】1.分类: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高功能腺瘤三类。

2.诊断条件:(1)甲状腺激素过多致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强和高代谢状态的表现。

(2)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多呈弥漫性,少数呈结节性肿大,在甲状腺部位可有血管震颤和杂音。

(3)不同程度的眼征,多数呈良性突眼(眼裂增宽,少瞬眼、凝视、上睑挛缩等)少数表现为浸润性突眼,个别无明显眼征。

(4)基础代谢率高于正常,其增高程度与病情轻重成正比,+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甲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

(5)甲状腺摄131I率增多,峰值提前,甲状腺素抑制试验不能抑制。

(6)血总T3、T4增多,少数仅T3增多(T3型甲亢),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

【鉴别诊断】1.与单纯性甲状腺肿伴神经官能症鉴别。

2.以食欲亢进、消瘦为主要表现者应与糖尿病鉴别。

3.以心悸、心律紊乱为主要表现者应与其它心脏病鉴别。

4.单侧突眼者应与眶内肿瘤鉴别。

5.甲亢伴肌病者应与家族性周期麻痹和重症肌无力鉴别。

【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常用药物: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或他巴唑。

(2)放射性同位素碘疗法。

2.手术治疗: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甲亢常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1)手术适应证:1)继发性甲亢或多功能腺瘤;2)中度以上的原发甲亢;3)腺体较大,伴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4)抗甲状腺药物或I131治疗后复发者;5)妊娠早、中期又符合上述指征者;6)有恶变可能者。

(2)手术禁忌证:1)青少年甲亢;2)症状较轻者;3)老年病人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4)合并恶性突眼;5)术后复发者。

3.术前准备:(1)一般准备:消除病人顾虑和恐惧心理,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及多种维生素,精神过度紧张者或失眠者应用镇静剂和安眠药,心率过快者可用心得安,有心衰、心律失常者应先纠正。

(2)术前检查:除全面体检及必要的化验检查外,应包括:1)颈部X线检查,了解有无气管受压、移位、软化及程度、胸骨后甲状腺肿时了解胸骨后甲状腺肿累及范围。

2)详细检查心脏有无心衰、心律失常、杂音等,并做心电图。

3)喉镜检查,确定声带功能。

4)检查神经肌肉应激性是否增高,作耳前叩击试验,上臂压迫试验,测血钙和血磷含量。

5)测基础代谢率以了解甲亢程度,选择手术时机。

(3)药物准备:1)碘剂:复方卢戈氏液,从3滴开始,每天三次,每日每次增加1滴至16滴维持至手术,服碘时间2~3周,最长时间不超过3周。

不准备手术者,一律不要服用碘剂。

2)少数病人服用碘剂两周后,症状减轻不明显,可在服碘同时,加用硫氧嘧啶类药物,待症状基本控制后,再停用硫氧嘧啶类药物,继续单独服用碘剂1~2周,再行手术。

3)对症状较重者,可先用抗甲状腺类药物,待甲亢症状得到基本控制后即停服,改服碘剂1~2周再手术,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必须加用碘剂。

4)对常规应用碘剂或合并应用硫氧嘧啶类药物不能耐受或效果不佳者,可单用或与碘剂合用心得安作术前准备,一般在4~7天脉率降至正常即可手术,最末一次口服心得安要在术前1~2小时。

(4)手术时机:病人情绪稳定,睡眠好转,体重增加,脉率稳定在90次/分以下,BMR+20%以下(连续3天),甲状腺缩小、变硬、杂音消失。

【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甲状腺功能正常;2.好转: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或留有并发症未愈;3.未愈:经充分治疗,未达到好转指标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或好转,或有并发症但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甲状腺腺瘤.诊断参考【病史采集】多为女性,年龄40岁以下,无意中发现甲状腺内单发结节,位置靠近峡部。

多无其他不适感。

有的在短期内肿物迅速增大,局部出现胀痛。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2.局部检查:(1)甲状腺内单发肿块,质软或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清楚并随吞咽上下移动。

(2)颈淋巴结无肿大。

【辅助检查】1.声带检查:了解声带运动情况。

2.气管软化试验:了解气管有无受压及移位,是否软化。

3.B超:了解肿块大小、数目、部位、鉴别腺瘤属实质性或囊性。

4.ECT:鉴别良恶性。

5.若伴甲亢症状,应作基础代谢率测定。

6.常规普外科术前检查。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术前多可明确诊断。

术中必要时行冰冻切片检查,术后病理诊断确诊。

【鉴别诊断】1.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扩张的滤泡集成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后期可局部纤维化、钙化。

可继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甲状腺癌:质硬,活动度差,颈淋巴结肿大,ECT提示"冷结节"。

【治疗原则】因腺瘤有恶变可能,易合并甲亢,故应早期手术治疗,单纯腺瘤摘除,必要时连同切除同侧大部分腺体。

切除后冰冻病理检查,若发现癌变,应按甲状腺癌处理。

【疗效标准】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未完整切除,切口愈合,或非手术治疗肿物缩小;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物未缩小,或未治疗。

【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切口愈合,病情稳定。

甲状腺癌.诊断参考【病史采集】1.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怀疑:(1)非流行地区14岁以下儿童的甲状腺结节;(2)成年男性,甲状腺内的单发结节;(3)同位素扫描为冷结节,10%冷结节为癌肿。

2.无意中发现甲状腺结节。

伴耳、枕、肩疼痛,声音嘶哑,呼吸及吞咽困难,少数存在霍纳(Horner)综合征,顽固性水样腹泻,心悸、颜面潮红等症状。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2.局部检查:(1)甲状腺结节质地坚硬,吞咽时腺体上下移动性减小,表面不平。

(2)肿物大小,部位,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侧方与颈动脉的联系。

(3)有无颈淋巴结肿大,标明大小、数目及部位。

(4)注意有无呼吸困难。

(5)肿块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1.检查声带有无麻痹,气管有无受压移位。

2.胸透或照片检查肺部有无癌转移。

3.颈部甲状腺B超了解结节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

4.同位素碘131I甲状腺扫描及ECT:"冷结节"癌肿可能性大。

5.必要时行ECT全身骨显像检查,了解有无骨转移。

6.必要时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7.普外科手术前常规检查,肝胆B超检查。

【诊断】根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细针抽吸活检见癌细胞可确诊,未获活检证据者,术中应作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术后普通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