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叠加时的能量佯谬

合集下载

爱因斯坦 波多尔斯基 罗森佯谬

爱因斯坦 波多尔斯基 罗森佯谬
但是,爱丽斯不可能借着操纵她的测量轴来传播信息给鲍勃。不论她的测量轴为何,她获得正值的概率为ㄧ 半,获得负值的概率为ㄧ半,这是完全随机的结果。在区域B,鲍勃只能做一次测量,这是因为不可克隆原理不允 许将移动到区域B的正电子加以复制为成千上万个正电子,然后测量其中每一个正电子的自旋,再分析获得的统计 分布结果。
在圆括弧内,称第一个项目为直积态 I,是两个量子态、的张量乘积,第二个项目为直积态 II,是两个量 子态、的张量乘积。在直积态 I里,量子态为的电子,其自旋的z轴分量为正值;量子态为的正电子,其为负值。 在直积态 II里,量子态为的电子,其为负值;量子态为的正电子,其为正值。但假若不做测量,则无法知道这 两个粒子中任何一个粒子的;根据哥本哈根诠释,这变量根本不存在。
EPR论文接着描述,先前相互作用的两个粒子,在分离之后的物理性质。假设两个粒子A、B在原点位置相互 作用之后,以相反方向移动分离。根据不确定性原理,由于位置算符与动量算符不对易,无法同时确定粒子B的位 置与动量;位置越确定则动量越不确定,反之亦然。假设准确测量出粒子A的位置,则由于粒子A与粒子B之间相 隔很远,测量粒子A不会搅扰到粒子B,粒子B的位置可以准确地预测为(概率为1),因此,按照实在性判据,对 于测量粒子B的位置,必定存在物理实在的要素。在这里,作者假设测量粒子A这动作遵守定域论,另外,由于存 在物理实在的要素,遵守实在论,粒子B的位置可以被预测。类似地,假设准确测量出粒子A的动量,则由于测量 粒子A不会搅扰到粒子B,粒子B的动量可以准确地预测为(概率为1),因此,按照实在性判据,对于测量粒子B 的动量,必定存在物理实在的要素。
EPR论文表明,假若定域实在论成立,则可以推导出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
理论概述
EPR论文
玻姆版本

电磁驻波中的能量与能流分布探讨

电磁驻波中的能量与能流分布探讨

电磁驻波中的能量与能流分布探讨张孟;吴赵龙;陆慧;汪溶;钟菊花【摘要】本文对平面时谐电磁波形成的驻波能量与能流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理论推导,探讨了电磁驻波能量的分布特征.结果与机械波形成的驻波场进行比较,揭示了驻波能量和能流的规律具有普遍性.%In this article,theoretical deri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nd energy flow of the plan harmonic electromagnetic standing waves.The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of the standing wave energy are discussed in detail.It was found that the form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distributions are in consistent with the standing wave generated from the mechanical wave field,which reveals the law of standing wave energy and energy flow is universal.【期刊名称】《物理与工程》【年(卷),期】2017(027)005【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电磁波;驻波;能量;能流【作者】张孟;吴赵龙;陆慧;汪溶;钟菊花【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上海 200237【正文语种】中文波动是自然界一种普遍运动形式,波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极其重要。

10-4波的叠加

10-4波的叠加
P
点P 的两个分振动
r1

r2
S1 S2
r2 y2 P A2 cos( t 2 2 π )
第十章 波动学基础
y1P A1 cos( t 1 2 π )
r1
7
物理学
第三版
yP y1P y2 P A cos(t )
A
tan
2 A12 A2 2 A1 A2 cos
30 m
(30 x) A cos[ (t ) C ] u CP
19
C波源在P点的振动方程为 yCP
BP
u
第十章 波动学基础
物理学
第三版
两波源在P点产生振动的相位差为 CP BP
(30 x) x [ (t ) C 0 ] [ (t ) B 0 ] u u
合振幅最小
Amin A1 A2
干涉减弱
9
第十章 波动学基础
物理学
第三版
位相差
r2 r1 2 1 2π
如果2 1即相干波源S1、S2同位相 则



r1 r2



2. 引入波程差概念
r1 r2 称为波程差(波走过的路程之差) 加强 2kπ 2π 2π r1 r2 (2k 1) π 减弱
20
则得

u
( 2 x 30 ) 2k
第十章 波动学基础
物理学
第三版
将上式整理 u u u 2 x 30 2k 2k k 2 u x k 15 k 0, 1, 2, 2 代入已知条件 u 400m / s , 100Hz 得 400 xk 15 2k 15 2 100

大学物理课件-第12章12-8-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

大学物理课件-第12章12-8-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

两相干波叠加后的强度
I A2 A12 A22 2A1A2 cos
第十二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12-8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I I1 I2 2 I1I2 cos
如果 I1=I2
I

2 I1 (1
cos )

4I1
cos2

2
当 2k 当 (2k 1)
第十二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12-8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二、波的干涉
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 简谐波称为相干波,相干波的波源称为相干波源。
两列相干波在空间一点相遇,两个分振动具有 恒定的相位差,对于空间不同的点,相位差是逐点 不同,某些点振动始终加强,某些振动始终减弱, 称为干涉现象。
x
第十二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12-8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驻波实验及半波损失
反射点B固定不动形成波节,反射波与入射波间有相位
突变。
第十二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12-8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密度和波速u的乘积u较大的媒质称为波密 媒质, u较小的称为波疏媒质。波由波疏媒质传 向波密媒质并在交界面上反射时,反射波的相位突
§12-8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一、波的叠加
1、波传播的独立性:几个波源产生的波,同时在 一媒质中传播,并在媒质空间某点相遇,每一列波 将保持自己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动方向和 传播方向等)独立的传播。 2、波的叠加原理:质点的振动位移是各列波在该点 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任何一质点的周期性运动,都可以用简谐运动的 合成来表示;反之,任何几列波在空间某点的叠加都 可以用该点振动合成的方法去获得。

物理实践:波的叠加和干涉

物理实践:波的叠加和干涉
机制。
实验误差:分 析实验误差产 生的原因,提 高实验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结论:总结实 验结果,得出 波的干涉现象 的结论,理解 干涉在生产和 生活中的应用。
波的干涉理论解释
波动方程和干涉项
波动方程:描述波在空间中传播的数学模型 干涉项:描述两个或多个波相互作用的数学表达式 相位差:影响干涉结果的重要因素 干涉模式:描述波干涉后形成的图案和特征
波动干涉:当两 个或多个波源的 波在空间中以波 的形式传播并相 遇时,它们相互 作用产生加强或 减弱的现象。
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
两个或多个波源
频率相同
具有稳定的相位差
叠加区域存在相互 加强或相互抵消的 现象
干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光学干涉:用于制造高精度光 学仪器,提高测量精度
声学干涉:在音乐厅中利用声 波干涉改善音质
声学干涉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如噪声控制、空气质量监测等
THANK YOU
汇报人:XX
干涉相长和相消的条件
相长干涉:当两 列波的相位差等 于波长的整数倍 时,波峰与波峰 叠加,波谷与波 谷叠加,振幅增 强
相消干涉:当两 列波的相位差等 于半波长的奇数 倍时,波峰与波 谷叠加,振幅相 互抵消
条件总结:相长 干涉时,两列波 的频率相同、相 位差恒定;相消 干涉时,频率和 相位差均无要求
波的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的定义和分类
干涉现象的定义: 当两个或多个波 源的波在空间重 叠时,它们相互 作用产生加强或 减弱的现象。
干涉现象的分类: 根据干涉的条件 和表现形式,干 涉现象可以分为 线性干涉和波动 干涉两类。
线性干涉:当两 个波源的波在空 间中以直线传播 并相遇时,它们 相互作用产生加 强或减弱的现象。

第五节波的叠加与干涉【实用资料】

第五节波的叠加与干涉【实用资料】
电求磁: 在波o(x轴光上波干)涉和加声强波2 的也点满所足满1 独足立的传条播件与.叠加原理!
当波从波疏媒质向波密媒质入射时的反射波有一个π的相位突变,相对于半个波损失,这种现象称为半波损失.
试4、求什其么间是的驻干波涉?加假两强列点设沿和相相在反消方点反向的传位射播置的. 处同振没幅的有相干附波的加叠加的。 半波损失,则根据干涉极值公
d
r1 x
反射后,波到达x处的波程为: r22 d2x2/4
固定弦在振动时所形成的驻波在弦的两端必然形成波节,因此,弦的长度一定就是半波长的整数倍.
S x 反射波到达x处的波程为:
固定弦在振动时所形成的驻波在弦的两端必然形成波节,因此,弦的长度一定就是半波长的整数倍.
x
当波从波疏媒质向波密媒质入射时的反射波有一个π的相位突变,相对于半个波损失,这种现象称为半波损失.
干涉相消的点的位置可以根据下式解得:
L202x(k1)
2 x消 92k,k0,1, 4
例题2 如图所示,波源发出的波(设波长λ为已知)经过反射平面 反射后,与直接来自波源的波发生干涉。求: 在ox轴上干涉加 强的点所满足的条件.
解 在x轴上任意x处取一点来 S
x
讨论,以0为计算参考点.直接
x
从波源到达x处的波程为:
五 半波损失
当波从波疏媒质向波密媒质入 射时的反射波有一个π的相位突变, 相对于半个波损失,这种现象称为 半波损失.
六 固定弦的振动
ln
2
固定弦上的行波的波长只可能取如下的值
2 l;l;2 l/3 ;l/2 ;2 l/5
通过弦上波的传播速度可 得固定弦的振动频率:
n u
2l
u 2l
2u

德布罗意波波速佯谬分析

德布罗意波波速佯谬分析


(1 2 ) 2,
2.2 粒子不是波包,不能用群速度代替粒子速度
为了解释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历史上曾有人认为,波就 是粒子的某种实际结构,即物质波包,波包的大小就是粒子 的大小,波包的群速度就是粒子的速度。实验证明,这种见
0 (1 2 ) 2
k ( k1 k2 ) 2
mc2 混为一谈,使一般粒子的动能都表示为
E mc 2
这正是波速佯谬的关键。 从简单的自由粒子分析, 粒子无论是运动还是与其他粒 子的作用,体现的总是粒子的动能,在薛定谔方程中,粒子 的能量用的也是动能。 由相对论,静质量为 m0 的粒子的能量
2.3 波速佯谬的谬点在于能量形式
凡佯谬问题总是有它的谬点。 那么德布罗意波波速佯谬 的谬点是什么呢?通过分析不难发现, 在速度关系式的推演 中始终将粒子的能量完全按光子的能量对待了,殊不知,光 在任何情况下它的任何能量都是 mc2, 而一般的粒 子 m0=0, 子 m0≠0,虽然总能量表示为 mc ,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 现,粒子在运动、作用以及辐射能量的过程中体现的是动能 或势能的改变,不是它的总能量 mc 。这一点,在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以及能量辐射中,电子的静能量 m0c 不变。如 康普顿效应中的能量守恒方程
2
2
电子增加的是动能
V
当粒子
m m0 c m
Ek mc 2 m0c 2
而光子减少的也是“动能”
Ek h 0 h
m0=0,V=c m0≠0,V<c
使波速佯谬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莫之灏.德布罗意波波速佯谬辨析[J].物理通报,1990,(5). [2] 邵建军.论光子和粒子的图象[J].培训与研究,2000,(5). [3] 刘克哲.物理学(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关洪.量子力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五讲 波的叠加和多普勒效应PPT课件

第五讲 波的叠加和多普勒效应PPT课件
第五讲 波的叠加和多普勒效应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一、波的叠加
波的叠加特点:
1、几列波在空间相遇后,每列波都保 持自己原有特性(频率、波长、振动 方向等)不变,并按原来的方向继续 传播,好像没有遇到其它波一样。
任何波在通过小孔或遇到障 碍物都会发生衍射现象。
当小孔或障碍物的大小和波 长差不多甚至比波长更小时,衍 射现象比较明显。
5
四、驻波
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振动方向一致 、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简谐波互相叠加, 便形成了驻波。
设这两列波分别沿OX轴正向和负向传 播,为简单起见,设坐标原点的振动方程
为 yAcostAcos2t
设波源相对介质的速度为u,且波源向 着 观察者运动时u为正,背离观察者运动时u 为负。设观察者相对介质的速度为V,且观 察者向着波源运动V为正,背离波源运动时 V为负。设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为v。
9
五、多普勒效应
1、波源运动,观察者静止 波源在一个周期T时间内,发射一个完整
波形,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vT 。同时,在一个周期T内波源运动了 一段距离uT,波在传播时,波源追了上来 。对于观察者而言,其有效波长为
2、在相遇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等于 各列波独立传播时在该处所引起振动 的叠加。
3
二、波的干涉
要产生干涉现象波源所需满足的条件: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位差 恒定,称为相干条件;
满足相干条件的波源称为相干波源; 由相干波源所发出的波称为相干波。

波的叠加原理与驻波现象

波的叠加原理与驻波现象

振动方向:在波的叠加区域,合成 振动的方向取决于各列波的振动方 向和相位。
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合成振动的速 度和加速度也是各列波单独产生的 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和。
波的干涉现象
定义:两个或多个波在空间相遇时,产生相互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条件: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结果:形成稳定的加强区和减弱区 应用:干涉仪、双缝干涉实验等
波的叠加原理与驻波现 象
汇报人:XXX
目录
波的叠加原理
01 波动能量 04 驻波现象
02 波的传播介质 05 波动方程
03
波的叠加原理
多个波在同一直线上传播时,它们的振幅相加,产生新 的波。
波的独立传播特性:每个波独立传播,不受其他波的影响。
波的独立传播条件:各波源产生的波在同一直线上传播,且波速相同。
波动能量的计算
波动能量的定义:指在波动过程中, 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波动能量的计算公式: E=1/2mv^2+1/2Iω^2,其中E为能 量,m为质量,v为速度,I为转动 惯量,ω为角频率。
波动能量的物理意义:表示介质在 单位时间内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波动能量的影响因素:波速、波长、 频率和介质的性质等。
干涉现象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 利用干涉现象 提高成像质量
光学仪器:通 过干涉现象提
高测量精度
量子力学:干 涉现象是量子 力学中的重要
概念
医学成像:干 涉现象在医学 成像技术中有
广泛应用
驻波现象
驻波的形成
两个或多个波源产生的振动波在同一直线上传播时相互作用 波源的频率相同或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波源的初相位相同或相差整数倍的整数倍 波源振幅不同,最大振幅的波节位置不同

波叠加时的能量佯谬

波叠加时的能量佯谬

图 3 波源间距离逐渐缩小
3
物理与工程 以下时, 空间各点的相位差由零 增至 / 2 以下 , 此时空间所有点的强度都大于单波强度的 2 倍 , 空间各处的能量有增无减 , 总能量如何能够守恒? 我认为这是一个波阻抗问题. 在无线电电路 中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依赖于阻抗 , 在这里微 波天 线的输出功率也依赖于空间的波阻抗 , 而空 间的 波阻抗与 d 和 之比有关. 所以微波天线的输出 功率并不是常量, d 小于 / 4 时 波场总能量的 增 加是由天线输出功率的增加来保证的. 第三个佯谬是两相向传播的波列抵消问题. 如图 4( a) 所示, 两列正弦波相向传播. 在第 一个波峰和第一个波谷重叠的一刹那 , 彼此 全部 抵消 , 此刻这段波列里 的能量哪儿去了 ? 把问 题 提得更尖锐一点, 如图 4( b) 所示, 一对形状和大 小一样的正负脉冲相遇时 , 整个脉冲都抵消了, 能 量随之全 部消 失, 以后 还 会有 反向 脉 冲继 续 传 播吗 ? Vol. 18 N o. 5 2008
式中 S 为熵 密度 . 声 波为 绝 热 ( 即等 熵 ) 过 程, 因而 ( ∀) p + ∀ ∀s= + = h ( 7) ∀ = s ∀ 式中 h 为焓密度. d h = T dS + 1 dp , ∀ 于是
2
h p h p p ∀
s
= 1 ∀
2
( 8)
( ∀) 2 ∀
s
=
h ∀s=
s
p cs ∀ s = ∀ ( 9)
2 ∀ = ∀
0
2 ∀ !2 + 1 ∀ 0v 2
( 5)
图4
两相向传播的波列
d = T dS - p d
1 p = T dS + 2 d ∀ ∀ ∀

波的叠加原理及应用论文

波的叠加原理及应用论文

波的叠加原理及应用论文一、引言波的叠加原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波学习中的重要概念。

波的叠加原理揭示了波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规律,对理解波的传播、干涉、衍射等现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波的叠加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

二、波的叠加原理的基本概念1. 波的定义波是一种在空间中传播的物理量,具有振幅、频率和波长等特性。

波可以是机械波、电磁波、声波等,它们传播的方式和性质有所不同,但都遵循波的叠加原理。

2. 波的叠加现象当两个或多个波同时存在于同一介质中时,它们会相互影响并产生干涉、衍射等现象。

这种现象被称为波的叠加。

波的叠加原理描述了波的叠加现象的规律和行为。

3.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叠加原理指出,当两个或多个波在相同的介质中相遇时,它们的位移将简单地相加,形成一个新的合成波。

合成波的振幅等于各个波的振幅之和。

4. 波的干涉与衍射波的叠加原理使得波具有干涉和衍射的特性。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相遇产生新的波纹形态的现象,而衍射是波在通过障碍物或绕过障碍物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三、波的叠加原理的应用1. 光学a. 干涉仪波的叠加原理在干涉仪的应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干涉仪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测量的仪器,其中包括杨氏双缝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等。

干涉仪利用波的叠加原理,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来测量光的波长、光的相位差等信息。

b. 衍射光栅衍射光栅也是利用波的叠加原理来进行测量的重要仪器。

衍射光栅是一种具有大量平行的划痕的光学元件,当光通过衍射光栅时,会发生衍射现象,产生一系列亮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可以通过测量衍射条纹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光的波长和传播方向等信息。

2. 声学a. 声音干涉波的叠加原理在声音干涉的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当两个声波在空间中相遇时,它们会产生干涉现象,形成增强或减弱的声音。

这种声音的增强和减弱现象可以被应用于音响系统的设计和声学实验的研究中。

波叠加时的能量佯谬

波叠加时的能量佯谬

波叠加时的能量佯谬
波叠加时的能量佯谬是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它揭示了能量的古老法则,即当能量被叠加时,产生的结果可能会与预期的不同。

在波叠加时,它产生的效果尤为明显。

当两个波叠加时,它们将产生一个新的[超束],这个超束的能量级可能远低于每个单独波源的总能量级。

这个效果称为波叠加佯谬,它是由于波源的相干性所导致的。

波叠加佯谬是实验发现的,它可以用来检验和验证量子物理中的性质。

它还可以用来解释许多在量子力学中看似神秘的现象,比如量子纠缠。

- 1 -。

物质波、费米子自旋与月相及奥伯斯佯谬

物质波、费米子自旋与月相及奥伯斯佯谬

物理学中存在一个显著的事实,自然中发现的大多数粒子有自旋,这是一种独立于空间自由度X、Y、Z以外的转动。

如果将电子在原子内的运动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运动对比,电子的轨道角动量表示的转动相当于行星的公转,自旋角动量表示的转动相当于行星的自转,自旋角动量的大小是粒子的固有性质,组成普通物质的粒子如电子、质子和中子,自旋角动量为1/2h。

只包括一些公转的粒子而每一个粒子都不自旋的对象不允许有这个角动量值。

它只能是由自旋为粒子自身的固有性质而引起的(也就是说,不是因为它的“部分”围绕某种中心的公转引起的)。

具有自旋为1/2h的奇数倍(如h/2、3h/2或5h/2等等)的粒子称为费米子。

它们在量子力学描述中呈现出非常奇怪的行径,完整的360度旋转使态矢量回到负的态矢量,而不是回归到自身,需要再旋转360度,即总共720度其态矢量才回归到自身,自然界的许多粒子就是这种费米子。

从小到原子大到行星都是几乎由费米子构成,它们都以自己的固有运动方式,自然的运动着。

物体的运动必然伴随物质波,德布罗意首先提出物质波的概念,他认为物质波是引导粒子运动的“导波”,也认为物质波是非物质的和虚拟的,但并没有正面论述物质波的本质。

在具体理论上,德布罗意给出了关于电子双缝干涉的理论预言,并自然的导出了玻尔的量子化条件。

在德拜的建议下,曾是他学生的薛定谔作了一个关于物质波的报告,对德布罗意的理论作了清晰的介绍。

电子波动不是经典的波动,玻恩认为是几率波,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将代表在空间某区域中发现粒子的几率,即波函数是一种几率波而非真实的波。

德布罗意没有告诉我们粒子在势场中的波函数,也没有说明波函数怎样随时间变化。

德拜对薛定谔提出,既然是波,就应该有波动方程。

不久薛定谔果然提出了一个波动方程。

有趣的是包括薛定谔在内,当时无人知道这个波动方程所描述的波到底是什么。

为了摆脱这种窘境,薛定谔曾表达了如下的观点,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描述了电量在空间的连续分布,为了和电子是粒子这一实验观测相一致。

量子态叠加与经典波叠加的本质区别

量子态叠加与经典波叠加的本质区别

(11)
由此可见,两列波在 P 点的位相差仅由它们的波程差
决定。此外,由 (10) 式可以看出,对于给定的 P 点, 两个分振动的位相差是一个常量。但是,在波场中
的不同点,因为两列波的波程不相同,所以它们的
位相差不同。
另一方面,波的强度 I 正比于其振幅的平方,由 (8) 式= A2 cos(ωt + ϕ )20 .
(4)
式中: A1 和 A2 分别为两列波相应的振幅; ω 为两两 波源的圆频率; ϕ10 , ϕ20 分别为两列波相应的初位
相。如果不考虑介质对波的能量吸收,则当这两列
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经过距离 r1 和 r2 单独传播到空间
某一点 P时,它们在该点引起的振动分别为
=
kdy.
(17)
式中 E 为杨氏弹性模量。体积元 dV 的弹性势能为
41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21 年第 3 期
利用
dEp
=
1 2
k(dy)2
=
1 2
ESdx(
dy dx
)2.
(18)
dV = Sdx, u =
E ρ
.

dEp
=
1 2
ρu2
A2 ω2 u2
sin2(ωt
+
ϕ)dV.

dEp
质中传播,由于介质中质元的振动将会使介质产生
形变,因而,它们不仅具有动能,同时也具有势能。
设介质的体密度为 ρ ,在介质中任取一体积元 dV ,
其质量为
dm = ρdV.
(13)
体积元内质点的动能为
dEk
=
1 2
v2dm.
(14)

09lec15波的能量和叠加2009

09lec15波的能量和叠加2009
2 2 2
2、波的能量密度 —— 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能量
dE x 2 2 2 w A sin t dV u
平均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
1 T 1 T x 2 2 2 w w d t A sin t d t T 0 T 0 u
10-3-1 波动能量的传播
1、波的能量
1 x 2 2 2 d Wk ( d V ) A sin t 2 u 1 x 2 2 2 d Wp ( d V ) A sin t 2 u x 体元的总机械能 d E d Wp d Wk ( d V ) A sin t u
若将一软绳(弹性媒质)划分为多个小单元(体积元)
d m dV dy
S
dx
dy F GS dx
2
1 d y 2 1 该体元的势能 d Wp k (d y ) GS d x 2 2 dx
1 x 2 2 2 d Wp ( d V ) A sin t 2 u
A
x 15 2k,
0 x 30.
所以 AB 中间因干涉而静止的点为
k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x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m
例题:判断相干空间区域各点的振幅
A、B两点波源,其振幅相等,频 率100Hz,B 的相位比 A 超前 。
30m
X B
若A、B相距30m,波速为400ms1。
A
求: AB 连线因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

10-4 波的叠加

10-4 波的叠加
A= A12 + A22 + 2 A1 A2 cos ∆ ϕ
∆ϕ = ϕ 2 − ϕ1 − 2π
r2 − r1
s1 s2
r1 r2
*
P
λ
定值
讨 论
A = A + A + 2A A2 cos ∆ϕ 1
2 1 2 2
决定了合振幅的大小. 位相差 ∆ϕ 决定了合振幅的大小. 干涉的位相差条件 当
∆ϕ = 2kπ时(k = 0,±1,±2,±3...)
l = n
λ
2
n
n = 1,2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 =
λ
2
2 λ 2
1
l =
2
l =
3 λ 2
3
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弦振动的简正模式 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弦振动的简正模式 固定一端自由
1 λn l = (n − ) 2 2
n = 1,2 ,L
l =
λ
4
1
3 λ l = 4 5 λ l = 4
2
3

波的反射和折射

驻波
1 现象
2 条件
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异向传播
3 驻波的形成
4 驻波方程
正向 负向
y = y1 + y 2
λ x y 2 = A cos 2π (ν t + ) λ
x
y 1 = A cos 2π (ν t −
x
)
= A cos 2π (ν t −
= 2 A cos 2π
x
λ
) + A cos 2π (ν t +
R
时刻 t A3 B3 = u1∆ t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个佯谬是两相向传播的波列抵消问题. 如图4(a)所示,两列正弦波相向传播.在第 一个波峰和第一个波谷重叠的一刹那。彼此全部 抵消,此刻这段波列里的能量哪儿去了?把问题 提得更尖锐一点,如图4(b)所示,一对形状和大 小一样的正负脉冲相遇时,整个脉冲都抵消了,能 量随之全部消失,以后还会有反向脉冲继续传 播吗?
图2两点波源的干涉
图2所示为两点波源干涉的水波盘实验,其 中干涉强度极大的轨迹由黑线描出,干涉强度极 小的轨迹由白线描出,它们都是以波源为焦点的 双曲线族.设两波源之间的距离为d,波长为叉. 对于水波,波长是不易调节的.我们设想将它换 成电磁波,譬如波源是雷达天线,两天线之间的距 离d与波长A之比可以调节.若我们将d与A之 比逐渐缩小,由4减到2,再减到1、1/2,如图3所 示.我们看到,当d=a/2时,空间各点的相位差 由零(在两波源的中垂面上)增至7c(在两波源联线 的延长线上).有学生问:如果d继续减小到A/4
物理与T程V01.1 8 No.5 2008
波叠加时的能量佯谬
赵凯华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 100871)
(收稿El期:2008—07 21)
波叠加是运动学的叠加,涉及能量守恒问题 时常常会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矛盾.我和我的同 事们常常会因这类问题被学生难倒.下面就我在 长期教学中遇到过的问题,以及同事们和我讨论 过的问题,提出我的解答,向同行们请教.
p+osin(eot-kx)pmsin(wt+kx)
图6两反向传播的声波里速度的方向
从上面这个问题中我们看到,笼统地说“波的 能量正比于振幅的平方”是不够的.一般说来,在 一个波动中总有两个物理量,它们所拥有的能量 可以相互转化.只根据其中一个量的振幅来判断 能量的大小,有时是片面的.
万方数据
波叠加时的能量佯谬
万方数据
d=4X
d=2X
d=-A
图3波源间距离逐渐缩小
d=M2
物理与T程V01.18 No.5 2008
以下时,空间各点的相位差由零增至丌/2以下, 此时空间所有点的强度都大于单波强度的2倍, 空间各处的能量有增无减,总能量如何能够守恒?
我认为这是一个波阻抗问题.在无线电电路 中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依赖于阻抗,在这里微波天 线的输出功率也依赖于空间的波阻抗,而空间的 波阻抗与d和A之比有关.所以微波天线的输出 功率并不是常量,d小于A/4时波场总能量的增 加是由天线输出功率的增加来保证的.
会议以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论文张贴的形 式开展了学术交流.一批高校的代表们介绍了物 理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经验.会议共评选出了优秀 会议论文16篇,其中报告类优秀论文11篇(教学 类5篇、实验类4篇、其他类2篇)、张贴类优秀论 文5篇(教学类3篇、实验类2篇).
承办会议的中南大学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 精心安排会议议程和接待,中南大学理学院为会 议的顺利进行做了周到细致的工作,与会代表对 此表示衷心感谢.
于是
[等],=[嚣],一[差],[嚣l=等c9,
式中
一√[嚣];
为声速.将式(7)和式(9)代入式(5),得
叫一胁+帅7+筹2"2+譬 (1。)
式(10)右端第一项po£o为常量,第二项hop7代表 焓随密度的涨落而涨落,它在全空间的积分为零,
(下转第4丽)
物理与T程V01.18 No.5 2008
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纪要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 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以下简 称两委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2008年全国高 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于7月21 日一25日在长沙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 350余名物理教师参加了研讨会.教育部高等学 校物理基础课程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师群教 授、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主任陆果教授 以及两委会部分委员参加了会议.中南大学陈启 元副校长和湖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夏智伦处长出席 了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 主任陆果教授代表两委会致辞.
鉴于北京大学赵凯华先生为我国基础物理教 育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突出成就,为表达全国 从事基础物理教学的老师们对赵先生的崇高敬意 和深切谢意,经两委员会充分酝酿,投票推选,决定 在本次研讨会上授予赵凯华先生《物理教学杰出成 就奖》.会上进行了颁奖仪式,由两委员会主任代表 两委员会向赵凯华先生授予奖状和奖牌.赵凯华先 生在会上做了题为“波叠加时的能量佯谬”的学术 报告.大会还邀请了国防科技大学袁建民教授和中 南大学蒋亦民教授分别做关于原子分子超快动力 学研究和软凝聚态物质研究的学术报告.
理——Kramers—Kr6nig定理,按照此定理推论, 有色散必有耗散.Kramers—Kr6nig定理的前提是 因果律,其适用性非常广泛,对于任何波都应该适
用.所以无耗散的波也无色散.无色散无耗散波 的两个最基本实例是真空中的电磁波和线性声 波,下面就讨论这两种波.
先看真空中的电磁波,其能量密度为
现在看』D7和v的相位关系.连续方程为
型一一风av3t
广” 3x
(12) 、
设沿正负方向传播的两波为
≮瓮瓮;=
(13) (14)
代入式(12),有
∞ID士ocos(cot千妇)=±忌口士ocos(wt千kx)

口~士。一±如川士~。
(15)
在P一。=一p+。的情况下口一。一口+。,正负方向两波 中速度的方向如图6所示.当波峰和波谷重叠时 速度同向叠加,热力学势能转化为动能,总能量是 守恒的.
第二个佯谬发生在两点波源的干涉问题中.
M2
图1迈克耳孙干涉仪
以迈克耳孙干涉仪为例.如图1所示,从光源 发出的一束光O被分束板G分成等强度的1、2 两束.光束1经M。反射后又回到G,再被分成等 强度的11、12两束;光束2经M:反射后也被G 再分成等强度的21、22两束.11和21两束光交 叠时发生干涉,在相位差为零处形成亮纹,强度变 成4倍;在相位差为兀处形成暗纹,强度为零.通 常我们说,能量在空间进行了重新分配.在光束 平行的情形下,有可能整个视场都是暗的,这时能 量哪儿去了?我们说,当光束11和21相位差为兀
图5两反向传播的电磁脉冲里电场和磁场的方向
F面看线性声泼.声波介质的能量密度为
训一lD£+虿1 P2
(3)
式中,p为介质质量密度;e为介质内能密度;口为
介质元速率.下一步进行线性化:
P一伽+P7,e一£。+e7,口一u7
(4)
式中,下标为0的是均匀不变的零级量,带撇的是
1级扰动量.将(3)式里的伽展开:
7月7日
w=poeo+[型3p LP7+
土2『等]P,2+三2 L aP2 J惭
po“ 可z(5“)7
按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d£=丁dS—pd(丢)2丁dS+参dP(6)
式中S为熵密度.声波为绝热(即等熵)过程, 因而
[等卜+P融一e+詈一^㈩
式中h为焓密度.
拈TdS-+-lIDID dp“L口 飘∥J一s 万10 1(8)
第一个佯谬发生在光的薄膜干涉问题中.
时,光束21和22相位差必为零,能量集中到哪里 去了.然而光束11和21经观察者的瞳孔在视网 膜上才交叠,有学生问:11和21两束光原本各自 都带有能量,到了交叠时才发现相位不对头,不该 有能量来到这里,赶快把能量退回到另一路21和 22那里去,来得及吗?
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我们讨论的是光场 达到定态分布后的情形,不涉及如何达到定态的 暂态过程.
会上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顾牡教授和霍剑青教 授分别做了《理T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 求》和《理丁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 求》的宣讲报告,进一步推动两个基本要求的实 施.两个基本要求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 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历时5年编制的,2008年1 月通过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 导委员会的再次审核,3月经教育部高教司同意,6 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发行.会上高等教育出版 社向每位代表赠送了刚出版发行的两个基本要求.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赵凯华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100871
物理与工程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2008,18(5)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wlygc200805002.aspx 授权使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cdxxgcxy),授权号:470f78a7-d9a2-46bb-abb1-9dac00c68eb1,下载时间:2010年

w一÷(eoE2+/10 H2)
(1)

能场E的方向表示电磁波的振动方
万方数据
向,磁场H的方向与之垂直,且E、H与传播方向 s构成右手螺旋关系.图4(b)中两反向传播的电 磁脉冲里电场和磁场的方向如图5所示.当两脉 冲重叠时,电场方向相反,磁场方向相同,电场能 全部转化为磁能,总能量是守恒的.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
2008年7月25日
(上接第3页)
与声波传递的能量无关. 与与声吉波浦相相联群系磊的的能能量暑是县 后两项:
叫,一号(等2 e2+pov2) …,
上式右端第二项正比于可2,是动能;第一项正比 于P”,相当于势能(某种热力学势能).
sin(wt-kx)
sin((ot+kx)
图4两相向传播的波列
这个问题先后是几位老师向我提出的,问题 都来源于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确实把我难倒 了好长一段时间.最近下决心认真考虑一下,才
自认为把它搞清楚了.下面是我的解答. 为了讨论能量的去处比较简单,我们只讨论
无耗散波.在色散介质电动力学中有一条基本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