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第十一章课后答案
邓允主编《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十一章习题详解

【解】 (1)Y(A,B,C)= A B BC AC B C
BC A
0 1 00 1 1 01 1 1 11 0 10 1 1
1
故 Y A BC (2)Y(A,B,C,D)= AB CD AB A AD
CD AB
00 01 11 10 00 B )( A B ) A A A B AB B B AB A B
(2) AB AC AB AC ( A B)( A C ) A A AC AB BC
A AC AB BC A BC
(5) Y ( A B C ) (A B C )
A B C A B C 1
(6) Y A C ABC AC D CD
A ( C BC ) C ( A D D )
A ( C B ) C ( A D ) A C AB AC CD
1 满足(2)的真值表
1
1
1
A 0 0 0 0 1 1 1 1
B 0 0 1 1 0 0 1 1
C 0 1 0 1 0 1 0 1
Y 0 1 1 1 1 1 1 0
11-12 试列出下列函数的真值表。 (1) Y A B C A B C A B C ABC (2) Y AB AC 【解】 (1) Y A B C A B C A B C ABC 的真值表 A 0 0 0 0 1 1 1 1 B 0 0 1 1 0 0 1 1 C 0 1 0 1 0 1 0 1 Y 0 1 1 0 1 0 0 1
0 1 1 0
0 0 0 0
故
Y BC D BCD BC D
(6)Y(A,B,C,D)= m (0,2,5,7,8,10,13,15)
电工学简明教程全部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A 选择题1.4.1(A ) 1.4.2(C ) 1.4.3(C ) 1.4.4(B ) 1.5.1(B ) 1.5.2(B ) 1.6.1(B ) 1.6.2(B ) 1.8.1(B ) 1.9.1(B ) 1.9.2(B )1.9.3 (B ) 1.11.1(A) 1.1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1.4.6 380/(2110/8+R)=8/110,所以R ≈3.7K Ω,W R =(8/110)2×3.7K ≈20W 1.4.7 电阻R=U/I=6/50*310-=120Ω,应选者(a )图.1.4.8 解:220/(R1+315)=0.35A ,得R1≈314Ω.220/(R2+315)=0.7A , 得R2≈0Ω.1.4.9(1)并联R2前,I1=E/(0R +2R e +1R )=220/(0.2+0.2+10)≈21.2A. 并联R2后,I2=E/(0R +2R e +1R ∥2R )≈50A.(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 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2R =210V. (3)并联R2前,P=212*21.2=4.5KW. 并联R2后,P=200*50=10KW.1.5.3 I3=I1+I2=0.31uA ,I4=I5-I3=9.61-0.31=9.3uA ,I6=I2+I4=9.6uA. 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R =5R ∥(1R +3R )∥(2R +4R )=200Ω. 1.6.4 解:aU=1U =16V,b U =<[(45+5) ≈5.5]+45>×16/<[(45+5) ∥5.5] ∥5.5+45>≈1.6.cU=(45+5)∥5.5×b U /总R ≈b U /10=0.16V ,同理dR ≈cU/10=0.016V.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2U =(R1+RP )1U /(R1+RP+R2)≈8.41V.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2U =R2*1U /(R1+RP+R2)≈5.64V. 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 1.6.61.7.1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方程:IL=I1+I2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 带入数据得I1=I2=20A,IL=40A1.8.2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R 1上的电流 分成两个分电路 ① U 1单独作用:解A 5212111R )//R (R R U I 43211'1=++=++=② I S 单独作用: 分流A R 545.0112*1稩)//(R R R R I S32144''1=++=++=所以A 56I I I ''1'11=+=, A53I *0.5I 13==1.9.4解:根据KCL 得 则1A 1-2I -I I 123===40V2*1020I R U U 20V,1*20I R U 2212311=+=+====1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20W 1*20I U P 111=== 2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80W2*-40I -U P 222===R 1电阻吸收功率:20W 1*20I R P 2231R1===R 2电阻吸收功率:40W 2*10I R P 2222R 2===1.9.5解:将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如下图则(1//1)1121I 1+++=,53I 3=A1.9.6解:将两个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1A 21122-8I =+++=1.9.7解:设E 单独作用u ab’= E/4 = 1/4 ×12 = 3V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 ab’’= u ab - u ab’=10-3=7V1.10.1解:设1Ω电阻中的电流为I(从上到下)U o c=4×10-10 = 30VR eq=4ΩI=30/(4+1)= 6A 1.10.2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AR U I R V U OCOC 124682eq eq =+=Ω==+-=则1.10.3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21,I IAR U I R V I I U A I AI I I I I OCOC 510050410205512014101501020eq eq 21212121-=+=∴=-=--=∴⎩⎨⎧-==⇒⎩⎨⎧-=+-=-1.10.4 解:先用网孔法求出1I114228102471028224)43(1212221I R R R I R U U A I I I A I A I I U I R I R R EQOC 的电流从下到上为该Ω===-=-==⇒⎩⎨⎧=-=⇒⎩⎨⎧===-+1.10.5 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则(a )图等效为有U 1=E 1=4V(b )图等效为有I1=2E1/2R1=4/R1=1A =>R1=4ΩI=4/4+1=4/5A1.11.4 解:V AV B VAV AV C V B1.12.9 解:1.开关第一次动作uc(0+)=uc(0-)=10v从1-72后, uc(--)=0, t放=RC=10msUc(t)=10exp(-100t)V(0<=t<= )Uc(t)=10exp(-1)v=3.68v2.开关第二次动作Uc(t+)=uc(t-)=3.68vUc(--)=10, t充=10/3msUc(t)=10-6.32exp(-300(t-0.01))vUc(2*10E-2s)=10-6.32exp(-3)v=9.68v3.开关第三次动作Uc(0.02+)=uc(0.02-)=9.68vuc(--)=0 t=10msuc(t)=9.68exp(-100(t-0.02))1.12.10 解:i(0+)=i(0-)=-6/5AI(--)=6/5AT=i/R=9/5sI(t)=6/5-12/5exp(-5/9t)A利用叠加法得:i(t)=9/5-8/5exp(-5/9t)A1.11.2 解:VX UA S VX UA 212209.23128.51220209.3324S =+-=-=+++-=闭合时,断开时, 1.11.3 解: 利用叠加定理计算7/100'''7200)3//2(2)50(3//2''v 50.27100)3//2(1503//2'v 50.1-=+=∴-=+-=-=+=VA VA VA R R R X R R VA R R R X R R VA 单独作用单独作用1.12.6 解:(a )i(0+)=i(0-)=0,i(∞)=3A(b )i(0+)= i(0-)=0,i(∞)=1.5A (c )i(0+)= i(0-)=6A,i(∞)=0 (d )i(0+)= i(0-)=1.5A,i(∞)=1A1.12.7 解: uc(0+)=uc(0-)=R3I=60V Uc(∞)=0τ=RC=[(R2//R3)+R1]C=10mS ∴ Uc(t)=60e-100ti1(t)=Uc(t)/(R1+(R2//R3))=12e-100t mA1.12.8 解: uc(0+)=uc(0-)=54V Uc(∞)=18v τ=RC=4mSUc(t)=36e-250t+181.9.9 解: (1) 利用叠加定理求IU1单独作用:I’=U1/(R1+R)=5AIS单独作用:I’’=R1/(R1+R) IS=1AI=6A(2) KCL: IR1=IS-I=-4AIR3=U1/R3=2AIU1=IR3-IR1=6AUIS=RI+R2IS=10V(3) PU1=60WPIS=20WPR3=20W PR1=16W PR2=8W PR=36PU1+PIS=PR1+PR2+PR3+PR=80W 功率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习题A选择题2.1.1(2) 2.2.1(2) 2.2.2 (1)2.3.1(1) 2.3.2(3) 2.4.1(2)2.4.2(3) 2.4.3(2) 2.4.4(1)2.5.1(2)(4)2.5.2(1) 2.7.1(1)第2.2.2题2.8.1(3) 2.8.2(2) 2.8.3(3)2.8.4(3)B基本题2.2.3U=220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标准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标准答案(B)1、11、1(A)1、12、1(B)1、12、3 (B)1、12、4 (B)1、12、5 (B)B 基本题1、4、5 (1)略(2)元件1和2为电源,元件3,4和5为负载(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1、4、6380/(/8+R)=8/110,所以R≈3、7K,W=(8/110)3、7K≈20W1、4、7 电阻R=U/I=6/50*=120,应选者(a)图、1、4、8 解:220/(R1+315)=0、35A,得R1≈314、220/(R2+315)=0、7A,得R2≈0、1、4、9(1)并联R2前,I1=E/( +2R+)=220/(0、2+0、2+10)≈21、2A、并联R2后,I2=E/( +2R+∥)≈50A、(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I1=216V、并联R2后,U2=(∥)*I1=200V,U1=2R+∥=210V、(3)并联R2前,P=212*21、2=4、5KW、并联R2后,P=200*50=10KW、1、5、3I3=I1+I2=0、31uA,I4=I5-I3=9、61-0、31=9、3uA,I6=I2+I4=9、6uA、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断开还是闭合=∥(+)∥(+)=200、1、6、4 解:==16V,=<[(45+5)≈5、5]+45>16/<[(45+5)∥5、5] ∥5、5+45>≈1、6、 =(45+5)∥5、5/≈/10=0、16V,同理≈/10=0、016V、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R1+RP)/(R1+RP+R2)≈8、41V、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R2*/(R1+RP+R2)≈5、64V、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1、6、61、7、1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方程:IL=I1+I2 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带入数据得I1=I2=20A,IL=40A1、8、2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R1上的电流分成两个分电路① U1单独作用:解② IS单独作用:分流所以,1、9、4解:根据KCL得则1A电流源吸收的功率:2A电流源吸收的功率:R1电阻吸收功率:R2电阻吸收功率:1、9、5解:将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如下图则 ,A1、9、6解:将两个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1、9、7解:设E单独作用uab’ = E/4=1/412 =3V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ab’’ = uab3=7V1、10、1解:设1Ω电阻中的电流为I(从上到下)Uoc=410-10 =30V Req=4ΩI=30/(4+1)=6A1、10、2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1、10、3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1、10、4 解:先用网孔法求出1、10、5 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则(a)图等效为有U1=E1=4V(b)图等效为有I1=2E1/2R1=4/R1=1A=>R1=4ΩI=4/4+1=4/5A1、11、4 解:VA VBVAVA VCVB1、12、9 解:1、开关第一次动作uc(0+)=uc(0-)=10v从1-72后, uc(--)=0, t放=RC=10ms Uc(t)=10exp(-100t)V(0<=t<= ) Uc(t)=10exp(-1)v=3、68v2、开关第二次动作 Uc(t+)=uc(t-)=3、68v Uc(--)=10, t充=10/3ms Uc(t)=10-6、32exp(-300(t-0、01))v Uc(2*10E-2s)=10-6、32exp(-3)v=9、68v3、开关第三次动作 Uc(0、02+)=uc(0、02-)=9、68v uc(--)=0 t=10msuc(t)=9、68exp(-100(t-0、02))1、12、10 解:i(0+)=i(0-)=-6/5A I(--)=6/5A T=i/R=9/5s I(t)=6/5-12/5exp(-5/9t)A 利用叠加法得:i(t)=9/5-8/5exp(-5/9t)A1、11、2 解:1、11、3 解:利用叠加定理计算1、12、6 解:(a)i(0+)=i(0-)=0,i()=3A(b)i(0+)= i(0-)=0,i()=1、5A(c)i(0+)= i(0-)=6A,i()=0(d)i(0+)= i(0-)=1、5A,i()=1A1、12、7 解: uc(0+)=uc(0-)=R3I=60V Uc()=0=RC=[(R2//R3)+R1]C=10mS Uc(t)=60e-100ti1(t)=Uc(t)/(R1+(R2//R3))=12e-100t mA1、12、8 解: uc(0+)=uc(0-)=54V Uc()=18v =RC=4mSUc(t)=36e-250t+181、9、9 解: (1)利用叠加定理求I U1单独作用:I’=U1/(R1+R)=5A IS单独作用:I’’=R1/(R1+R)IS=1A I=6A (2)KCL: IR1=IS-I=-4A IR3=U1/R3=2A IU1=IR3-IR1=6AUIS=RI+R2IS=10V(3)PU1=60W PIS=20W PR3=20W PR1=16W PR2=8WPR=36PU1+PIS=PR1+PR2+PR3+PR=80W 功率第二章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US=1V,R1=1Ω,IS=2A、,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2W。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I1=5mA I2=0.5mA I3=0.1mA I4=50A I5=10A
于是Rf1=U0/-Ix
故RF1=5V/5mA=1k
RF2=5V/0.5mA-KF1=9k
RF4=5V/0.1mA-RF1-RF2=50k
RF3=5V/50*10-6mA-RF1-RF2-RF3=40k
RF5=5V/10*10-6mA-RF1-RF2-RF3-RF4=400K
Uox=-Rf/RixU; (x=1.2.3.4.5)
即:R1x=-Ui/UoxRf
每个量程上输入最大时,输出均为5V。
故R11=50/5*1M=10M
R12=10/5*1M=2M
R13=5/5*1M=1M
R14=1/5*1M=200K
R15=0.5/5*1M=100K
11.3.18
解:输出电压U=-i*RF
即有
R1=100k,Cf=1uF或者R1=10k,Cf=10uF
11.3.13
解:由“虚断”可知
U-=U+=R3/(R2+R3)Ui2
由“虚短”可知
(Ui1—U-)/R1=(U—Uo1)/Rf
所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o1=-Rf/R1*Ui1+R3/(R2+R3)*(1+Rf/R1)Ui2
=-20/10x1.1+20/(10+20)x(1+20/10)x1
R2=R1//Rf=10*500/(10+500)=9.8KΩ
当Ui=10mV时,输出电压Uo=Auf*Ui=-50*10=-500mV
1.3.6
解:UO1=-(Rf/R1)*Ui
UO2=-(R/R)*UO1=-(-R/R)*((Rf/R1)*Ui)=Rf/R1*Ui
电工学简明教程小结11讲义

11.2 本章小结
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子电路的重点,其应用已非常普遍。 1.集成运放是具有高开环电压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和 低输出电阻的多级直接耦合集成放大电路。
2.运算放大器理想化的主要条件: (1)开环电压放大倍数为无穷大; (2)开环输入电阻为无穷大; (3)开环输出电阻为零;
(4)共模抑制比为无穷大。 由于实际运算放大器的技术指标接近理想化条件,而用 理想运算放大器分析电路可使问题大大简化,因此后面对运 算放大器的分析都是按其理想化条件进行的。
[解] (1)起振时电压放大倍数
RF1 D1
D2
RF2
Au
1
RF R1
≥3
即
RF ≥ 2R1
刚起振时,振幅较小,不足以使
R1
二极管导通,这时
–
+
+
R
+
RF = RF1 + RF2 = 3 k 所以 R1 ≤ 1.5 k 时才能起振
C
C RP R
uO (2)振荡频率为
1
–
f0 2RC
代入数据,可得
5.电压比较器 电压比较器的作用是用来比较输入电压和参考电压,本 教材中所介绍的比较器均工作于开环状态,即运放工作在非 线性区。 若 uI 加在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UR 加在运算放大 器同相输入端,则
当 uI < UR 时,uO = +Uo(sat);当 uI > UR 时,uO = –Uo(sat) ; 当 uI = UR 时,uO 发生跃变。
3.运算放大器电压传输特性及分析依据
电压传输特性
(1)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分析依据
Uo(sat) –Uim O
负饱和区
电工学简明教程习题集锦(第二版 秦曾煌)

第1章直流电路习题参考答案二、判断题:1. 理想电流源输出恒定的电流,其输出端电压由内电阻决定。
(×)2. 电阻、电流和电压都是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3.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
因此电路中有电压必有电流。
(×)4. 绝缘体两端的电压无论再高,都不可能通过电流。
(×)四、计算题1.8 应用等效电源的变换,化简图1.7所示的各电路。
解:1.9试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图1.6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解:利用电源等效变换解题过程如下:由分流公式可得:I =5⨯86.213434=+(A)1.10 试计算题1.9图中的电流I 。
解:由于题目中没有要求解题方法,所以此题可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方法进行求解,下面用戴维南定理求解。
(1)先计算开路电压,并将电流源化成电压源,如下图。
3263612=+-=I (A)U OC =-2+12-6×2/3=6(V)(2)再求等效电阻R ab将恒压源和恒流源除去,得电路如图。
4116363=+++⨯=ab R (Ω)(3)由戴维南定理可知,有源二端网络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如图。
1246=+=I (A)1.11 已知电路如图1.10所示。
试应用叠加原理计算支路电流I 和电流源的电压U 。
解:(1)先计算18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流和电压,电路如图所示。
61218=+='I (A)661=⨯='U (V) (2)再计算6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流和电压,电路如图所示。
26121=⨯+=''I (A)162263636=⨯++⨯⨯=''U (V)(3)两电源同时作用的电流和电压为电源分别作用时的叠加。
426=-=''-'=I I I (A)22166=+=''+'=U U U (V)1.12 电路图1.11所示,试应用叠加原理,求电路中的电流I 1、I 2及36Ω电阻消耗的电功率P 。
电工学简明教程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1章电路及其分析方法1.1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1)组成;电源.负载.中间环节2)作用;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1.2电路模型1)电路模型简称电路1.3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1)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常可任意选定某一方向作为电流的参考方向.所选的电流的参考方向并不一定与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2)在参考方向选定之后,电流之值才有正负之分1.4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额定电压=U N 额定电流=I N 额定功率=R N2)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实际值不一定等于它们的额定值1.6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两个串联电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R来代替,等效的条件是在同一电压U的作用下电流I保持不变.2)等效电阻等于各个串联电阻之和.R=R1+R23)两个并联电阻也可用一个等效电阻R来代替4) 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1/R=1/R1+1/R2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2.1正弦电压与电流1)正弦量变化一次所需的时间(秒)称为周期T.每秒内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F,它的单位是赫[兹](HZ)2)正弦量在任一瞬间的值称为瞬时值;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如i,u及e分别表示电流,电压及电动势的瞬时值.瞬时值中最大的值称为幅值或最大值,用带下标m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Im,Um及Em分别表示电流,电压及电动势的幅值.3)正弦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大小往往不是用它们的幅值,是常用有效值(均方根值)来计量.4)t=0时的相位角称为初相位角或初相位5)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角之差或初相位角之差,称为相位角差或相位差,用φ表示6)在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同相的(相位差φ=0)7)在电感元件电路中,在相位上电流比电压滞后90°(相位差φ=+90°)8)在电容元件电路中,在相位上电流比电压超前90°(φ=-90°)9)在电阻元件电路中,电压的幅值(或有效值)与电流的幅值(或有效值)之比值,就是电阻R10)在电感元件电路中,电压的幅值(或有效值)与电流的幅值(或有效值)之比值为ωL它的单位为欧[姆]11)在电感元件电路中,电压的幅值(或有效值)与电流的幅值(或有效值)之比值为1/ωC它的单位为欧[姆]12)阻抗的实部为“阻”,虚部为“抗”13)对电感性电路(XL>XC),φ为正;对电容性电路(XL<XC),φ为负14)在交流电路中,平均功率一般不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有效值的乘积,如将两者的有效值相乘,则得出所谓视在功率S,即S=UI=∣Z∣I²。
电工学第11章习题的答案-文档资料

A
FA
1
&
FB
B
1
&
FC
C
返回练习题题集 下一页 上一题 下一题
第 11 章 组合逻辑电路
F A , F A B , F A B C 解】 由电路图求得: A B C
列出真值表如表所示。可见该电路能满足排队电路的要求。
F A F B FC A B C 0 0 00 0 0
0 0 1 1
A B
F
0 00 0 10 1 00 1 11
返回练习题题集
A B
下一页
&
F
上一题
下一题
第 11 章 组合逻辑电路
( 2 ) F A ( A B C ) B ( A B C ) C ( A B C ) ( A B C )( A B C ) A B C
返回主页 返回练习题题集 上一题
(3)AB A B BC B C AB BC A B(C C) B C(A A ) AB BC A BC A BC B CA B CA (AB AB C) (BC A BC) (AB C A BC ) AB BC CA
返回练习题题集 上一页 上一题 下一题
返回练习题题集 下一页 上一题 下一题
第 11 章 组合逻辑电路
( 2 ) A B BC C A AB(C C ) BC ( A A) C A( B B ) ABC ABC BC A BC A C AB C AB ( ABC ABC ) ( ABC ABC ) ( ABC ABC ) AC ( B B ) AB(C C ) BC ( A A) AC AB BC AB BC C A
电工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及参考文献

电工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 1.A 2.B 3.B 4.C 5.A 1-2 1. √ 2. × 3. × 4.× 5. √ 1-3 V 9a =V ; V 9b =V1-4 (a) V 3a =V ; V 3b =V ;V 6c -=V (b) V 5.1a -=V ; V 3b =V ;V 0c =V 1-5 W 101=P ;W 302=P ,都起电源作用 1-6 W 5=P1-7 A 1=I ;W 301=P ;W 5.12=P第2章部分题参考答案2-1 1.× 2.√ 3.× 4.√ 5.× 2-2 A 31=I ; A 12=I ; A 23=I ; A 24=I 2-3 A 41=I ; A 12=I ; A 43=I ; A 14=I2-4 A 6.1=I 2-5 A 35=I 2-6 略 2-7 V 5.13=U2-8 A 34=I 2-9 (a) A 6.0-=I ; (b) A 2.0=I第3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1 1.激励 2.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 全响应 3.换路 电路中有储能元件4.电场能 磁场能5. 初始值 稳态值 时间常数6.3-2 1.B C 2.B C 3.A C 4.A 5.B D3-3 〔略〕3-4 i 1(0)=0 A i 1(∞)=2 A3-53-6 A A 3-7V3-8 2.54 A 3-9 6.0e 618tC u -+= kV3-10 VA3-113-12 20V第四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4-1 单项选择题1、 D2、 B3、B4、 A5、 B6、 C7、 B8、 D9、 C 10、D 4-2 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4-3 〔1〕220 30 50Hz 0.02s 〔2〕略 〔3〕155.5V 28.4 4-4 )90314sin(220 +=t i A4-5 〔1〕)30314sin(251 +=t i A )30314sin(2102 +=t i A 〔2〕0 4-6 〔1〕对于u :25=U V ,159=f Hz ,28.6=T ms 对于i :225=I A ,159=f Hz ,28.6=T ms 〔2〕 3025=UV 40225=I A 0=ϕ 4-7 )5.23sin(210 +=t u ωV 4-8 )5.112sin(252 +=t i ω A 4-9 100V4-10 〔1〕)90sin(256.12 +=t u ωV 〔2〕 602.20-=IA 4-11 〔1〕)90314sin(269.0 +=t i A 〔2〕)120314sin(232 -=t u V 4-12 〔1〕纯电阻 〔2〕纯电感 〔3〕纯电容 〔4〕电感性负载 4-13 Ω=20R ,2.1=L mH4-14 3744-=IA 电路呈容性 629.25=I A ,电路呈感性4-15 3A4-16 Ω=10R ,2.55=L mH 4-17 11V4-18 40=U V ,210=I A4-19 〔1〕s /rad 500<ω 〔2〕s /rad 500=ω 〔3〕s /rad 500>ω4-20 〔1〕111=I A ,5.52=I A ,53.9=I A 〔2〕1815=P W ,1048=Q var 〔3〕2/3=λ,电路呈感性4-21 1=R k Ω,F 09.0μ=C 滞后4-22 684.0=λ,Ω=15R ,51=L mH4-23 8.580=P W ,4.774-=Q var ,968=S V ·A 4-24 〔1〕5.0=λ 〔2〕F 3.90μ=C4-25 〔1〕Ω=250R ,Ω=75.43L R ,48.1=L H ;〔2〕灯管消耗的有功功率40W ,电路总的有功功率47W ,电路的功率因数0.534;〔3〕3.4F μ 4-26 Ω-=-= 2.232.11445105j Z ;71.01=I A ,79.12=I A ,93.1=I A 4-27 53.01=I A ,9.02=I A ,43.1=I A ;92=P W 4-28 μ1.0=C F ,V 5000sin 2t u R =,V )905000sin(240 +=t u L ,V )905000sin(240 -=t u C4-29 可以满足4-30 〔1〕F 8.353μ=C 或F 6.1061μ=C ;〔2〕F 8.530μ=C ,25=I A 4-31 F 11251μ=C ,H 89.01=L 4-32 )(12121ωω-=C L ,2121ωC L =第5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5-1 1.B 2.D 3.C 4.D 5.B 6.C 7.A 8.B 9.D 10.B 11.C 12.C5-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3 〔1〕I p =I L =22A , P =5016W 〔2〕I p =22A ,I L =38.1A , P =8716W 5-4 S =315kV A I =478.6A ; S =280kV A I =425.4A 5-5 〔1〕I 1=I 2=I 3=0.45A〔2〕U A =U B =190V 灯会变暗 ,不能正常发光。
电工学简明教程 第二版 及答案共26页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电路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习题详解

《电路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习题解答第一章1-1 解:习题1-1图可知图由习题b)( 11-:当A 21d d 21s 20===<<t q i t q t则,时,A 2d d 32s 32 ==-=<<t qi t q t ,则时,0 s 3 =>i t 时,∴0s 5.3A ;2s 5.2;A 5.0s 5.1======i t i t i t 时,时,时,方向均为A 流向B 。
1-2 解:习题1-2图,产生功率参考方向相反同。
向均与图示参考方向相: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图习题W 1A 1V 1 )a ( 21-=⨯-=-=∴-UI P UI,吸收功率)(参考方向相反向相反。
实际方向与图示参考方参考方向相同;电压的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图示图W 4A 22V - : b)(=⨯-=-=∴UI P UI,吸收功率)(参考方向相同与图示参考方向相反。
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图W 12A 3-V 4 : )(=⨯-==∴UI P UI C1-3 解:习题1-3图V 20A1W20 W 201=====I P U UI P ,则)( A 2V 10W20 W 202=--=-=-=-=U P I UI P ,则)(A 1V10W10 W 103=---==-==U P I UI P ,则)(1-4 解:(a) (b)习题1-4图的函数式为得出图由习题u a)( 41-t u t 10s 10=<<时, t u t 1020s 20-=<<时, 的函数式为得出由图 b)(iA 1s 10=<<i t 时, A 1s 20-=<<i t 时,∴t t ui P t 10110s 10=⨯==<<时,2010)1()1020(s 20-=-⨯-==<<t t ui P t 时,则P 的波形为习题1-4解图所示。
习题1-4解图时s 30 在<<t⎰⎰⎰⎰=-+=⨯+-+==tt t t t t t P W 0121320J )5(J 5d 0d )2010(d 10d1-5 解:习题1-5图得:由KCLA10A 2A 8A 2A 8A )2(A )15(121-=--=--==--+=i i i1-6 解:习题1-6解图解图示虚线)得:应用于习题由6-1KCL(A20A 266-==+I I据KVL ,列回路电压方程(取顺时针绕向),得V1V )10615(0V 10V 6)V 15(55=++-==----U U1-7 解:习题1-7解图W250W )8012050( W 250W )100150( W 80)A 4(V 20 5V 20V 50V 30 5KVL W 120)A 4(V 30 4 W 100A 2V 50 3A 2A )]4(13[ 3KCL W 50A 150V 的功率 2元件 150W 3A 50V 的功率 1元件 5423154321=++=++==+=+=-=-⨯===+-=-=-⨯===⨯===--+-=-=⨯-=-==⨯==P P P P P P P UI P U UI P UI P I UI P UI P UI 产生功率吸收功率的功率则元件的电压得元件由的功率元件的功率则元件的电流得元件由参考方向是否一致,得根据1-8 解:解图习题 8-1V23 V 24 V 59 V 23V )]16(7[ V 24V ]168[ V 59V )]16()8(530[ KVL gd g fd f ad a gd fd ad -==-==-==-=-+-=-=--=-=-+-+--=U V U V U V U U U 故得由A6.1A )28.14.1(0A ](-2)8.14.1[ 8-1KCL(cd cd -=-+-==+--I I 则)得解图示虚线假想闭合面应用于习题由1-9 解:习题1-9图V 10V 110 : a)( 9-1 -=⨯-=-=RI U 图习题A 1V 55 : b)( -=-===I I RI U ,则图V 10V )1(10 : c)( -=-⨯==RI U 图1-10 解:mA8.15mA 10401032=⨯===R P I RI P 故V 632V 104010 32=⨯⨯===PR U RU P 故1-11 解:习题1-11图V 5sin 100 : a)( 11-1 t Ri u ==图习题Ω===--4A 2V 8 : b)( 66t t e e i u R 图W 5sin 182)V 5sin 6( : c)( 222)2(t t R u p =Ω==Ω图W 5sin 123)V 5sin 6( 22)3(t t p =Ω=Ω1-12 解:习题1-12图V 5-V 5-V 10-V 10ab: a)( 12-1 ==U图习题A2 0A 2 KCL( : b)( -==+I I 则应用于闭合面)得由图U =-2×3V=-6V1-13 解:习题1-13解图如习题1-13解图所示1AA 10550.5A A 1050.5A A 105321=+=====I I I据KCL 可得-1.5A1)A -(-0.5--00.5)A (-0.5- 1.5A A 1(0.532c 21b 31a ====+=+==+=+=I I I I I I )I I I1-14 解:习题1-14图A 22V4V 8 V 5V 3V 8 )1(ab =Ω-==-=I U点阻上电压未变。
电工学简明教程 第二版 与答案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2.1.1 频率与周期
周期 T:正弦量变化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频率 f:正弦量每秒内变化的次数; I m
f 1 T
i 2 t T/2 T t T
角频率 :
w =
2p T
0
= 2p f
–Im
[例]我国和大多数国家的电力标准频率是 50 Hz,试求其 周期和角频率。
[解]
A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2.3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电路分析是确定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关系及能量的转换问题。 本节从电阻、电感、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流一般关系式入手, 介绍在正弦交流电路中这些单一参数的电压、电流关系及能量 转换问题。为学习交流电路打下基础。
2.3.1 电阻元件
设在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i 1.电压电流关系 u iR 根据欧姆定律 + i = I m sin w t u R 设 u = R i = R I m sin w t = U m sin w t 则 – 式中 U m RI m 或
i = I m sin(w t+y )
上式中
的相量式为
(有效值相量)
jy I = I (cos y + j sin y ) = Ie = I y
j=
- 1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按照正弦量的大小和相位关系画出的若干个相量的图形, 称为相量图。 [例] 若 i1= I1msin( t + i1) i2 = I2msin( t+i2), 画相量图。
P=UI O
t
平均功率
1 P= T
T
ò0
U2 p dt = U I = = I 2R R
电工学 第11章 课后习题答案 课件

第 11 章 组合逻辑电路
与非门原理电路: 与非门 与非门原理电路:TTL 与非门 门原理电路 A = 0, B = 0, F = 1 A = 0, B = 1, F = 1 A = 1, B = 0, F = 1
T1 处于饱和状态 T3 导通 T2 和 T4 处于截止
A B
RC1
B1
+5V RC2 RC3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1 章 组合逻辑电路
(二) 与非门电路 二 与非门电路
逻辑表达式: 逻辑表达式: 逻辑符号: 逻辑符号:
F = A⋅ B
A B
&
图 11.2.3 与非门
F
真值表
A 0 0
1
B 0 1
0
F
1 1 1
规律: 规律: 任0则1 全1则0
1
返 回
1
0
上一节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门打开 门关闭
下一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1 章 组合逻辑电路
(三) 非门电路 三
非逻辑 非逻辑符号: 非逻辑符号:
1
图 11.1.4 非逻辑
A
真值表
F
波形: 波形:
A
F
0
1
A
0 1
F
1
1
0
0
非逻辑表达式: 非逻辑表达式:
F=A
返 回 返 回
逻辑非的运算规律: 逻辑非的运算规律: A+ A = 1 A⋅ A = 0 A=A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1 章 组合逻辑电路
逻辑乘的运算规律: 逻辑乘的运算规律:
A⋅0 = 0 A ⋅1 = A A⋅ A = A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8-3习题解答A选择题.1.1有一准确度为级的电压表,其最大量8程为50V,如用来测量实疼值为25V的电压时,则相对测量误差为()。
(1) 士0. 5⑵士2% (3) 士0. 5%【解1⑵8.1.2有一电流表,其最大量程为30 A。
今用来测量20A的电流时,相对衡量误差为±1.5%,则该电流表的准确度为()。
(1)1级(2)级(3)级【解】⑴8.1.3有一准确度为 2.5级的电压表,其最大量程为100 V,则其最大基本误差为()。
(1) ±2. 5 V (2) ±2.5(3)±2. 5%【解】⑴8.1.4使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时,要正确选择量程,应使被测值()。
小于满标的-"半左右⑵超过满标值的一半以上(3)不超过满标值即可【解】⑵交流电压表的读数是交流电压的()。
(1)平均值(2)有效值(3)最大值【解】(2)*2-2测量交流电压时,应用()。
_(1)磁电式仪表或电磁式仪表8.在多量程的电压表中,量程愈大,则其倍压器面值()oo(2) 电磁式仪表或电动式仪表(3) 电动式仪表或磁电式仪表L 董程的电流表中’量程愈大,则其分流器的阻值((1)愈大(2)愈小【解】⑵8.4.1(1)愈大(2)愈小(3)不变 【解】⑴8.6.1在三相三线制电路中,通常采用()来测量三相功率。
(1)两功率表法(2)三功率表法(3) 一功率表法【解】⑴基本题8.1. 5电源电压的实际值为220 V ,今用准确度为 1. 5级、满标值为250 V 和准确度为级、满标值为500 V 的两个电压表去测量,试问哪个读数比较准确【解】用级、250 V 电压表测量:最大基本误差 A U m - 士 1. 5% X 250 75 V相对测量误差r =^^X 100% = 士 %用级、500 V 电压表测量:最大基本误差 A U m = 士 %X 500 V= 士5 V相对测量误差r =_|x i 00% = ±%显然,前者较为准确。
电工学第11章习题的答案-文档资料

第 11 章 组合逻辑电路
( 2 ) A B BC C A AB(C C ) BC ( A A) C A( B B ) ABC ABC BC A BC A C AB C AB ( ABC ABC ) ( ABC ABC ) ( ABC ABC ) AC ( B B ) AB(C C ) BC ( A A) AC AB BC AB BC C A
逻辑电路见图,真值表见表。
1 1
A 0 0
B F ;
F
返回练习题题集
上一页
上一题
下一题
第 11 章 组合逻辑电路
11.3.7 求如图所示电路中 F 的逻辑表达式,化简成最简 与或式,列出真值表,分析其逻辑功能,设计出全部改用与 非门实现这一逻辑功能的电路。 & AC
因此全部改用与非门实现这一功能的电路如图所示。
A B C F 0 0 00 0 0 10 B 0 1 00 0 1 11 1 0 00 1 0 11 C 1 1 01 1 1 11
第 11 章 组合逻辑电路
11.3.5 将下列各式化简后,根据所得结果画出逻辑电 路 (门电路的类型不限),列出真值表。
( 1 ) F AB ABC AB ( D E ) ( 2 ) F A ( A B C ) B ( A B C ) C ( A B C )
≥1
AC B
A
B
C
≥1
1
B
=1
AC
&
F ( AC B )( A C ) B ( AC B )( A C ) B
( A C )B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

9.1.1(3)9.2.1(2)9.2.2(2)9.3.1(1)
9.3.2(1)9.4.1(1)9.4.2(2)9.4.3(3)
9.4.4(2)9.4.5(1)9.4.6(3)9.4.7(2)
B、基本题
9.2.3
当 Ui≥5 时,D导通,则 Uo = Ui ;
当 Ui < 5 时,D截止,则 Uo = 5 v.
9.2.6
(1)UA= UB= 0时,DA、DB导通,则Vy= 0,IDb= IDb= (1/2) IR=1.5 mA,IR=12/R=3mA。
(2)UA=3v,UB=0时,DA截止,DB导通,则Vy=0,IDB=IR=12/R= 3mA,IDA= 0。
(3)UA=UB=3v时,DA、DB同时导通,则UY=3v,IR=(12-3)/R=2.25mA,IDB=IDA=(1/2)IR=1.125mA。
9.2.7
(1)Ua=6v,Ub=0时,DA导通,DB截止,则Vy=(10v*9k)/(1k+9k)=9v,IDb=0,IDA=10v/(1k+9k)=1mA。
(2)Ua=6v,Ub=5.8v时,DA、DB导通,则Vy=(5.8v)/(1k+9k)*9k=5.22v,IR=5.22/9k=0.58mA,IDB=0.58mA,IDA=(6-5.22)/1k=0.78mA。
9.2.4
(a)图:当Ui≥E时,D导通,则Uo = E = 5 v。
当Ui < E时,D截止,则Uo = Ui。
(b)图:当Ui≤E时,D导通,则Uo = Ui;
当Ui > E时,D截止,则Uo = E = 5 v。
(c)图:当Ui≤E时,D导通,则Uo = 5 v;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课后答案

3 图 示 电 路 中,当 R1 增 加 时,电 压 U2 将 (
)。
(a) 变 大
(b) 变 小
(c) 不 变
R1
+
IS
R2 U 2
-
4 图 示 电 路 中,当 R1 增 加 时,电 流 I2 将 (
)。
(a) 变 大
(b) 变 小
(c) 不 变
I2 +
US
R1
R2
-
5 把 图 1 所 示 的 电 路 改 为 图 2 的 电 路,其 负 载 电 流 I1 和 I2 将(
(b) 5 2 sin(ωt+36.9°)A (c) 5 2 sin(ωt+53.1°)A
4.用 幅 值 ( 最 大 值 ) 相 量 表 示 正 弦 电 压 u = 537sin(ωt-90° ) V
(
)。
时,可 写 作U&m
(a) U& m = 537∠ − 90 ° V (b) U& m = 537∠90 ° V (c) U& m = 537∠( ωt − 90 ° )V
.
2Ω +
U S1 -
I 2Ω
3Ω
+ US
.-
+
US2 -
戴维宁定理求电压源
第一章习题答案
1.(a) 2.(b) 3.(c) 4.(c) 5.(b) 6.(a) 7.(b) 8.(b) 9.(a) 10.(b) 11.由 KCL I3=I1-I5=11-6=5mA I6=I1-I2=11-(-7)=18mA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1 理 想 电 流 源 的 外 接 电 阻 越 大,则 它 的 端 电 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2 11.2.3 如图所示电路,i u 和o u 为直流电压,试问引入了何种直流反馈?若i u 和o u 为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且C X R ≥1,则引入了何种交流反馈?
直流时,电容相当于断开,此为串联电压负反馈 交流时,C X R ≥
1,-u 通过电容与地连接,无反馈
11.2.4 如图所示电路F R 反馈电路引入的是什么反馈?
输入输出在同一端,并联
输出从输出端直接引出,为电压反馈 输入为正,输出为负,F I D i i i -=
,为负反馈
11.3.6 求图示电路o u 和i u 运算关系式
解:对A1,由虚断,
i o o i u R R
u R u R u 1
F 1F 11-=⇒-= 对A2,由虚断,
R
u R u o o 21-= 可得i o u R R u 1
F 2=
,则i o o o u R R u u u 1F 212-==
11.3.8 如图已知1F 2R R =,V u i 2-=,试求输出电压o u
解:由虚短,i o u u =1
由虚断,11
F
-o o u R R u = 可得V u o 4=
11.3.10 如图所示利用两个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具有较高输入电阻的差分放大电路,试求出o u 和1i u ,2i u 运算关系式
解:对A1,由虚短和虚断1-I u u u ==
+,1111
-1O I u K
R R R u u +=
=
对A2,2-I u u u ==+,
2
2
2
2212221--KR u u R u u KR u u R u u o I I o o o -=⇒-=-- 整理两式可得到))(1(12I I o u u K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