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论述题题库
政治时政大题题库及答案
政治时政大题题库及答案一、简答题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意味着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答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要求我们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改革,确保改革与发展的协调性、系统性、整体性。
3.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
二、论述题1. 论述中国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答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主要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论述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答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案例分析题1. 以某地区扶贫工作为例,分析如何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答案: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先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准确识别贫困原因和贫困类型。
政治论述题
一、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建设对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
二、谈谈你对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看法?
三、试结合实例分析当今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
四、谈谈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五、请从经济发展和分配制度建设角度谈谈如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六、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对滞后,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七、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核心?
九、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对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请结合国内外形势谈谈你对该判断的理解认识?。
本科政治考试题库及答案
本科政治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空间性D. 时间性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以市场经济为主体,计划经济为补充C. 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补充D. 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其他所有制经济为补充4.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A. 人民民主专政B. 人民当家作主C. 依法治国D. 政治协商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 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C. 以文化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D. 以社会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7.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A. 人民B. 政府C. 党D. 国家机关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
A. 基础性B. 决定性C. 辅助性D. 补充性9. 我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根本目的是()。
A.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B. 保障国家机关高效运转C. 保障社会稳定D. 保障经济发展10.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
A. 五位一体B. 四个全面C. 四个自信D. 三个代表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国家层面B. 社会层面C. 个人层面D. 家庭层面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
政治论述题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答:(1)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3)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4)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5)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怎样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答:(1)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以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主要特征。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和作用,也在于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好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毛泽东思想也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4)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传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境界,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反对一切教条主义和“左”、右倾错误的锐利武器。
政治学原理重点论述题
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被称为政治社会化。
3分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种:(1)家庭。
(2)学校。
(3)大众传播工具。
(4)社会政治组织。
(5)政治符号。
(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每个要点各1分,根据要点展开分析各1分。
各个要点请用两句话展开。
试述社会监督具有哪些功能?(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能。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能。
每个要点各1分,根据要点展开分析各2分。
各个要点请用两句话展开论述试述政府具有哪些特性?作为履行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关,政府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每个要点各1分,根据要点展开论述各2分。
每个要点请用两句话展开论述。
试述善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注意回答这个概念,可得3分)3分与传统的统治模式相比较,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第三,善治模式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每个要点各2分,根据要点展开论述各1分。
(请用一句至两句话展开。
句子长的用一句话,句子短的请用两句话展开。
)试述政治权力的实现与作用方式?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这个概念可得1分)1分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主要有:(1)暴力方式(2)压力方式(3)命令方式(4)规范方式(5)说明方式(6)奖酬方式(7)处罚方式每个要点1分,根据要点展开论述各1分。
每个要点请用一到两句话展开,句子长的请用一句话,短的请用两句话展开。
政治论述题
一、试论党的17大民生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答:总的现代化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4.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居民社会保障制度;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二、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答:1.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是由半封建社会发展过来的,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的发展过程;2.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的,我国总体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总体比较落后;3.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三、关于量变、质变哲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导意义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是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2.现实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身就是量变、质变的过程;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总体比较落后,不能急于求成,同时我们要坚信我们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每一次发展的结果都为新的发展积蓄能量和做好铺垫。
四、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1.矛盾普遍性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但不同的事物和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的侧面,以及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各自有不同的特点,二者是必然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而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2.这一原因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基本原则的理论哲学依据;3.所以按照这一原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又必须始终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五、新的历史时期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虽然我们处于新的历史时期,但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的政治地位并未改变1.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社会的劳动阶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社会劳动创造主力军,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2.新的历史时期,工人阶级的队伍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数量大大增加,文化水平和掌握新技术的水平大大提高;3.所在单位的性质包含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全部,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工人阶级的所有利益;4.我们党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五、论述题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答:(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2)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②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③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3)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本质的论述,可以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5、试述人民主权原则.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6、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7、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答: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是:(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条件.(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8、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答:(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①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②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①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②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③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④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9、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10、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11、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答:社会监督的功能是指社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的监控和督察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功效和价值.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主体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12、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答:(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13、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答: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那么,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①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②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14、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4)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 15、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①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②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3) 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民主.(4) 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①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②妥协精神.③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16、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在人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并使之上升到宪法保障的高度.(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答:(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3)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答: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纵队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其次,就是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论述题1. 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
答:(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2. 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
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
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
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
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
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
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
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
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
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
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
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
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
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珍藏版)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珍藏版)《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珍藏版)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1年7月试题、涵盖期末考试95以上原题及答案) 传统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答:第一,政治色彩浓厚。
第二,治理权力来于最高统治者。
第三,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第四,治理方法单一。
马克思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第四,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答:第一,由“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第二,由“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第三,由“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第四,由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民主具有什么价值?答:第一,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
第二,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
第三,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善治模式的特征?答:第一,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第二,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第三,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第四,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答:第一,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第二,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第三,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本科政治考试题库及答案
本科政治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政治协商制度答案:A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 四个现代化C. 改革开放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 什么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答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论述题1. 论述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它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它能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它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它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它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保障。
四、案例分析题1. 某地区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请分析如何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推动绿色发展,鼓励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减少污染源。
政治论述题(汇总)
四、论述题:46小题。
20分。
46.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46.(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思想路线是认识路线在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化。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表现在实际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具体化为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实践,坚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能动的反映论,就是要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们是否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
党的思想路线正是体现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5)历史的经验证明,党的思想路线是否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为什么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46.(1)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要求。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中,需要“经常自己批判自己”,也就是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
(2)它是由中国国情和党本身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
旧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成分、封建主义影响较深的国家,农民、小资产阶级人数众多。
国民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党内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比重较大,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完整版)政治论述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
主要包括:1.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
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把发展市场经济同坚持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4.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6.关于对外开放思想。
7.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思想。
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制度和体制取决于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经济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势。
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是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政治论述题练习
38.综合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阐述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的理解。
【答案示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顺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和现代市场特征的重大决策。
合理的生产关系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
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的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作变革或调整。
我国根据现实的发展要求,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也符合现代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特征,使经济活动充满活力,发挥市场经济对于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现代市场的特征,可以“经济全球化”代替: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态势。
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快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市场经济能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各种经济资源,即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通过市场的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三者交互作用,调节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供求平衡,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国家通过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于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以及通过各种政策,对国民财富进行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公平。
这样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条件。
(4)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这样才能使市场秩序更为规范化、法制化,使社会的经济活动更为健康和有效率,促使整个社会生活更加文明和进步。
政治论述题
答:任何具体真理都有双重属性,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相对之中有绝对,真理总处于由相对真理不断地向绝对真理的转化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因而它与其他真理一样,也具有双重性,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绝对真理;另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并没有穷尽、结束真理,它要随着这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它又是相对的。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应该是:既坚持又发展。把坚持和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
(2)在哲学的内容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了旧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的缺陷,使之成为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3)在社会作用方面,马克思主义使哲学的社会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3)在把物质文明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使得“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进行。
6、试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答:(1)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关系原理的基本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重大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政治学概论论述题
1、结合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分析说明民主政治的优越性?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根本的民主政治制度。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选举制度直接相联系。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基本的民主政治制度。
这是一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4)社会政治团体及其他社会团体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重要组织形式。
人民群众通过自我选择地参加这些多样化的社会团体,参与自己所关心的政治活动,参与自己有兴趣的社会活动,参与自己热心的公益伙同。
通过参加各种组织及其活动,在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各方面权利,并借助于团体组织来进一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管理的直接民主制度,主要包括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城市社区自治制度,其组织形式分别为按居住地设立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2、如何理解民主政治的价值?答: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
民主政治的价值体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依据理性分析,民主政治本身含有内在价值;二是通过比较分析,民主政治明显优于非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为,民主政治与自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目标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或相互包含的内在逻辑关系。
民主政治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把民主政治于非民主政治进行优劣比较而显示出来。
1)首先,与非民主政治相比,民主政治更可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更能保证全体公民及各阶层获得公正的待遇。
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公民平等而普遍的参与决策。
“如果全体(或多数)社会成员参与决策过程,所作出的指导性决定比一个或少数人做出的更可能是公正的。
”2)其次,与非民主政治相比,民主政治能够促进公民才智的发展,更可能培养出公民的良好品格。
政治论述题
论述题一、为什么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一种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决不是偶然的,而是这种理论的历史地位、重要作用,以及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所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的统一。
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
在现阶段,则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联系与结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就能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使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败无能。
中华民族陷入了丧权辱国、民不聊生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能够有效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使我们引领社会思潮、统一人民思想的强大理论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保证我国社会走向高度和谐。
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我们正面临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们要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也只能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
政治论述题(参考)
1.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2.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3.“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4.“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以下重要的理论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1)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第一大关系,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2)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3)之后,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浓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等等。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不是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个阶段可以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A。
战略目的: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B。
“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设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论述题1、试述民主的价值。
概括而言,政治学对民主价值的研究和论述大体存在两种途径,即理想主义的和经验主义的。
前者带有哲学研究的特点,后者具有历史和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传统的民主理论家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
民主的第二个价值在于“平等”。
民主反对任何特权,反对权力垄断,强调公民平等,提倡所有的职位和权力向所有公民平等开放,公民平等地享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力。
民主的第三个价值在于“权威”。
民主反对霸权,反对个人专制,反对强暴统治。
民主为政治权力提供了合法性。
经验主义途径体现了民主研究的现实主义思路。
经验主义理论认为与其他政治制度相比较,民主方法或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1)民主宪政保证国家政权的和平交接,从而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2)民主制度能使政府更加关心人民的幸福。
总之,民主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可能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优良的一种制度。
民主制度的价值首要表现为:它是一种有益于多半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益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它以多半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根蒂根基,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利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弭因为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发的社会动荡。
2、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任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利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3、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
(1)辩证否定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2)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自身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
(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在于:它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于事物的结果,认为否定就是单纯的消灭,和发展无关。
形而上学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形而上学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思维方法。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做到去其糟柏,取其精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怎样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按人类认识的本性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辩证转化的无限过程。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
同一切科学真理一样,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没有穷尽真理,它的强大生命力在于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因而又必须发展。
我们要反对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看成僵化的绝对真理、看成无需发展的教条的绝对主义;又要反对借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相对性,而散布“过时论”、“无用论”的相对主义。
我们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坚持,又发展。
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3、试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4、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答: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即现代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首要是靠科学技术。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第四,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5、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矛盾着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第一,两者是相互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具有绝对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
第二,两者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特殊性而独立存在的普遍性;特殊性又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在另一场合转化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这一原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它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
同时,又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反映我国的具体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自己民族形式和特点的社会主义,绝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模式。
否认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离开社会主义方向,就会在实践中犯右的错误,看不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两者都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这一任务确立的依据。
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一根本任各确立的主要依据在于:
第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所以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第三,把发展社会生产力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第四,把发展社会生产力确立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保证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