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杨修之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杨修之死
:«<
知识与技能
1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 •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根据文本内容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重点
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难点
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1 •问题导读法:抓住题目“杨修之死”中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做深入探究。
2•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补充《三国志》等史书中的相关资料,弓|导学生归纳小说与史
料的不同点,认真探究,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思
想内涵的理解。
1.曹操的画像。
2 •杨修的文字资料。
1课时
一、
一个是雄才大略、文武俱通的豪雄,一个是才华横溢、心高气傲的人杰;一个手握大权,
一个恃才崭露头角一一他们就是曹操和杨修。当这两个人产生了矛盾并且碰撞出火花时,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同学们,请随我打开课本,走进《杨修之死》。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经历了元末社会动乱,曾参加过农民起义,明统一后专心从事文学创作。有关他的生
平资料保存下来的很少,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一种以封建纲常为支柱的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作品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另外
还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和一些乐府等。
1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字目际
学生复述课文。(考查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的效果)
2 •跳读课文,把握情节。(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其体会应该怎样读书)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你给每个小故事定小标题。(督促学生深入
课文,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小标题,意在把握小说的情节)
(2)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细读课文,抓关键词课件演示:
故事)
曹操心理
杨修被杀
1. 鸡肋事件
2. 改建园门心忌之
3. 分食酥饼心恶之
4. 杀近侍事件愈恶之
5. 吴质事件愈恶之
6. 教植斩吏操大怒
7. 巧作答教欲杀之
1.课文题目为“杨修之死”,那么杨修是怎么死的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要求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曹操伐蜀日久,进退两难之际,夏侯悖请夜间口号为“鸡肋”,杨修得知,教军士准备
归程,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将其斩首示众。
2•杨修是不是真如曹操所说“造言”而乱其“军心”呢?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
不是。相反,杨修所言句句是实、一语中的,“鸡肋者,食之无肉……在此无益,不如
早归”,杨修句句说中曹操的心事。
3•仅从“鸡肋”二字,杨修便猜中曹操心事,可见杨修才智过人。课文对杨修的才智着墨还有很多,你能找出来吗?
⑴ 改建园门。“人皆不晓其意”,而杨修却知“丞相嫌园门阔耳”。(2)曹操“梦中”杀人。“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其意。(3)曹操试曹丕、曹植才干,曹植按
照杨修吩咐杀门吏,“于是曹操以植为能”。(4)曹丕密用大簏藏吴质入内府商议大事,修知其事。(5)“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
植对答如流。”
罗贯中称杨修“博学广览,目视五行,九流三教,无所不通”。插叙这几件事进一步突
出了杨修的才智。
4.教师:曹操一向唯才是举,为什么却把杨修杀了?杨修教曹植作答教,课文说操“此
时已有杀修之心”,结合上文内容,说说“此时”指代的内涵。请大家再读课文,思考回答。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1)“鸡肋”事件,杨修所言虽句句是实、
一语中的,但确实是胆大妄为、目无军纪。“见传”、“便教”两个词语,不仅体现其才思之敏,更见其恃才放旷、率性而为。(2)改建园门,“操虽称美,心甚忌之”。(3)“塞北送
酥一盒至”,面对“一合酥”三字,杨修“竞取匙与众分食讫”,“竟”的意思是直接;“讫” 是完毕,直接吃了个精光,真是恃才放旷、目无君主。难怪“操虽喜笑,而心恶之”。(4)曹操梦中杀人,杨修一语道破天机,“操闻而愈恶之”。(5)告发曹丕,修“径来告操”,“径” 写出了杨修的鲁莽、轻率,不知不觉已卷入皇室权力之争。“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6)教植斩吏,“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7)教植作答,“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 此时已有杀修之心”。原来“惑乱军心”只不过是曹操杀杨修的借口。
111
小结:曹操杀杨修的阴险心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改建园门、分食酥饼、梦中杀人,
每次计谋都被杨修揭穿;身边有这样一个才思敏捷、能参透自己心意的人,曹操如何能对杨
修不“忌”不“恶”,乃至时时加以防范呢?后来杨修告发曹丕阴事、教植斩门吏和为植作答教三事,这表明他已深深地卷入宫廷斗争之中,他竭力辅佐曹植争做曹操的接班人,反对曹丕继位。而此时,曹丕已得势,曹操深知这样一个危险人物,如果留下来必将成为自己身后的大患,因而“此时已有杀修之心”。
5•《三国演义》有一首诗评价杨修:“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从《三国演义》看,杨修之死是否被才所误?
为人恃才放旷、目中无人,更参与了曹丕、曹植的嗣位之争,最终成为其牺牲品。这正是杨修的取死之道。曹操阴险残忍、狡猾奸诈、虚伪多疑、嫉贤妒能。这也是杨修被杀的原因之一。
6.试以下边一事为例,讨论曹操的性格。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悖,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悖,下令来日进兵。…… 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这件事揭露了曹操的虚伪、奸诈。曹操决不会杀他的爱将夏侯悖,但要装装样子,以遮
盖众人耳目,表示自己能公平地处理这件事。曹操出战蜀军无非是为了说明杨修所谓“班师”纯系胡言,去卩不料战斗失利,自己又“折却门牙两个”。至此,他“方忆杨修之言”,并下令
“厚葬”杨修,既使自己下了台阶,借机退兵、又可表示他有悔悟之意、借以收买人心。
7.杨修之死,令
人感叹,如果让你为杨修的墓碑题写两句对仗整齐的碑文,你怎样写?示例1聪慧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
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示例2: 一张巧嘴,道破天机
两片薄唇,招来横祸
杨修,一方面在判断事物时思维敏捷,才智过人,能深知曹操的用意;另一方面,他恃才放旷、目中无人,不知事情的轻重(日常生活的小事与属于政治活动的大事不分),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藏吴质事件就是很好的说明。
曹操,一方面在待人接物上常故意乱人耳目,显得虚伪奸诈;另一方面,他在选用接班
人上再三斟酌,确定不用曹植后,就想方设法除去曹植的羽翼一一杨修这一危险人物,又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三国演义》的作者从封建正统的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对曹操的贬低有不少是虚
构的,我们应该正确地评价历史中的曹操。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围绕“杨修被杀”前后经过展开情节。思路是从
杨修被杀写起(悟出军令“鸡肋”之意,擅自吩咐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一一揭示直接原
因),再用“原来”二字开始插叙杨修屡犯曹操之忌,尤其是最后三条触犯曹操之大忌(曹操
不喜欢他人介入他立嗣之事)的情况(揭示真正原因)——再顺叙杨修被杀之后的情况。
1.精巧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