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历史17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17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17课知识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辉煌是世界瞩目的,许多重要发明和思想在古代中国得到了诞生和发展。

九年级上册历史的第17课将带我们探索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课的知识点。

1. 古代中国的造纸术古代中国的造纸术是一项伟大发明,它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造纸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制作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大大促进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2. 古代中国的火药火药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发明之一,它不仅被用于军事战争中的火箭和火炮,还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矿山工程等领域。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为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古代中国的指南针指南针是古代中国的又一个杰出发明,它在航海和探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指南针的定向功能帮助中国古代船只准确导航,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4. 古代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印刷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

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问世为古代文化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后来的印刷技术发明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5. 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和交流活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古代科技和文化的传播,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影响和融合。

6. 古代中国的文化瑰宝九年级上册历史的第17课中,我们还学习了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瑰宝,如敦煌壁画、雕版印刷等。

这些文化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卓越的艺术和创造力。

7. 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影响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的辉煌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思想被广泛传播和借鉴,对世界科技和文化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历史17课的知识点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卓越成就,深入思考古代科技和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文化自信。

历史是人类宝贵的财富,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做好准备。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7-22课)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7-22课)

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7-22课)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英国的宪章运动1.时间:1836~1848年2.内容: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3.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

4.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6.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略)2.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3.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5.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6.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革命。

三、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对内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2.经过:工人起义建立政权保卫政权(五月流血周)3.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意义:(略)5.《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和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3.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叛乱的借口)4.爆发的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5.转折点: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结果: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7.性质:既是一场内战,又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意义:(1)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林肯的贡献: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九上历史17课知识点

九上历史17课知识点

九上历史17课知识点一、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 革命的背景。

- 议会与王权的矛盾。

-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

-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

在经济上,手工工场建立并得到发展,对外贸易活跃;在阶级结构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并不断壮大。

他们在政治、经济利益上与封建统治阶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

2. 革命的过程。

- 革命的开始。

-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挑起了内战。

- 内战。

- 议会军与王军展开激战。

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 共和国时期的统治。

- 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他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他驱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在统治期间,他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但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 王朝复辟。

-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他和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进行反攻倒算,竭力恢复旧的统治秩序,使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再次受到威胁。

- 光荣革命。

- 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被称为“光荣革命”。

- 内容。

- 意义。

-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使得英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防止专制独裁统治的出现;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 它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模式,为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提供了范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共26张PPT)

义。而此时,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宣
领导阶级
扬"君权神授",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经济上,国王可以不
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可以实行部分商品的专卖,可以任命亲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和 新贵族的壮大
信控制大部分国内贸易和几乎整个对外贸易。这些都严重阻碍 采用资本主
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资 义方式经营
材料二: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因为在它的影响下,不久欧洲大陆爆发了 资产阶级革命,北美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因此,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 历史的进程。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对英国:(1)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 统治,(2)经济上: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率先开始的 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处死查理一世,不仅 仅是查理一世生命的结束, 其意义在于否定了君权神 授,它标志着近千年英国 封建制度的终结。
4.革命的反复:(1)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
查理一世被处死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 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
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
新航路的开辟
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根本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它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的地位,
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习题word: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习题word: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01知识管理知识点1“珍妮机”与蒸汽机原因:18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原有的手工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大规模商品生产的需要,因而引发了技术发明的热潮。

兴起行业:棉纺织业。

主要发明:发明时间发明者影响飞梭1733年凯伊极大地提高了织布效率珍妮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改良蒸汽机1782年瓦特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技术成就蒸汽机先后被应用于纺织、冶金、采煤等部门,推动了各个工业部门的机械化。

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知识点2交通运输的巨变蒸汽机车:1814年,英国技师斯蒂芬孙发明了用蒸汽机推动的火车。

1825年,他亲自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好的铁路上试车成功。

斯蒂芬孙被称为“蒸汽机车之父”。

铁路交通:到19世纪后半叶,铁路网很快在英国、欧洲大陆及美国铺展开来。

影响:火车和铁路的出现是人类陆路运输的巨变,它缩短了地区间的距离,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国家的管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整个社会生活。

知识点3工厂制度的出现出现:使用蒸汽机后,工厂主可以在更便利的地方选址建厂,雇用更多工人。

现代工厂制度出现了。

工厂区也逐渐发展成新的城市。

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40年代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60-80年代,法、美、德、俄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工厂生产的飞跃。

从此,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惊人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物质基础。

随着工业国的对外扩张,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断感受到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的有力冲击,同时,不发达地区所受到的掠夺和剥削也日益加重。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珍妮机”与蒸汽机1.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C)A.交通运输业B.冶金采矿业C.棉纺织业D.电话通讯业2.乔治·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

九年级历史上册13-17课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13-17课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13-17课知识点
13课:14世纪初的南北朝时期和明太祖朱元璋的创业
- 南北朝时期:介绍了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南北朝
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 明太祖朱元璋的创业:讲述了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和创业过程,以及他建立明朝的策略和措施。

14课:明朝政治与外交的特点
- 明朝政治:介绍了明朝的政治组织和制度,包括皇帝的权力、丞相职位的设立、六部制度的运行等。

- 明朝外交:讲述了明朝的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涉及准备外
交使节的程序、与外国的贸易往来等。

15课:明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 明朝的农业:介绍了明朝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包括新的耕作
制度、新的农具和农业技术的推广等。

- 明朝的手工业:讲述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和特点,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造纸业等的繁荣。

- 明朝的商业:介绍了明朝商业的特点和发展,包括市场的繁荣、商业制度和商业组织的形成等。

16课:明朝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 明朝的科学技术:讲述了明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包括
造船技术、农学、医学等领域的成就。

- 明朝的文化艺术:介绍了明朝文化和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包括文学、戏曲、绘画、雕刻等方面。

17课:朱棣篡位并创立明成祖朝
- 朱棣篡位:讲述了朱棣夺取明成祖位置的过程,包括与长兄朱棱的争夺、清剿各地割据势力等。

- 明成祖朝的改革:介绍了明成祖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情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知识点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历史传统:议会与王权的斗争1.英国议会的诞生:(1)法律传统的形成: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2)议会制度的确立:根据《大宪章》,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2.17世纪,王权与议会矛盾尖锐(1)詹姆士一世的专制统治: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他认为,王权是上帝所赐,神圣不可侵犯。

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严重不符。

(2)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二、革命的发生1.革命的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革命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革命过程:A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

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B 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C 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D 克伦威尔的独裁: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后,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克伦威尔被议会尊为“护国主”,大权独揽。

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制的统治。

E 王权复辟克伦威尔死后,军官们争权夺势,政局动荡不安。

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

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九年级历史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知识点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2,欧共体和欧盟的区别欧盟由欧共体发展而来。

欧共体属于经济组织,欧盟属于政治经济联盟。

欧盟是最大的经济体。

3,欧洲联合的原因?(1)西欧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接近,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

【历史因素】(2)近代以来,各国冲突与战争连绵不断,西欧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统一。

(3)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

【根本原因】(4)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

(5)西欧两个大陆宿敌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6)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现实原因】(7)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

4,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觉得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共同原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借鉴: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

5,欧洲的联合和日本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1)欧洲联合: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为世界各国加强地区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有力地冲击着美国的霸权地位和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促进经济的全球化。

日本崛起: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变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近些年来日本不断加大军费支出,引起亚洲邻国的不安。

6,美国是怎样一步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1)美国独立战争是以民族独立形式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课件(共30张PPT)
A.国王有权废除法律和任意征税 B.保留王位,但王权受到法律限制 C.君主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D.国家政权由君主和议会共同执掌
11.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17世纪,英 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 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
先机”的典型表现是( D )
A. 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号称“日不落帝国” B.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 地位 C. 发现了美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D. 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2、制定机构 英国议会
3、目的:
限制国王的权力
4、内容:
5、性质 是一部《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 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也称“有限君主制”,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 式,是指资本主义 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10. 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子 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
的技艺。”他评价的是( C )
A. 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 B. 独立战争后,美国确立了联邦制 C. 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 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 土地。于是,贵族们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 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发展养羊业。这就是英国历史 上的“圈地运动”。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如 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流浪的 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如果 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被发 现就要处以死刑了。所以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活命,不 得不进入手工工场赚取低廉的工资。这样通过圈地运动 积累了巨额资本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使得资本主义经 济迅速发展。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重要知识点】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
温馨提示
君主立宪制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1)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2)1701 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保证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权利。

(3)18 世纪,随着内阁制度的逐步确立,英国的代议制度建立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观点·论述
观点: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举例:辛亥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 简称“纳粹党 ”,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③日本:1921 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 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 本 军部法西斯运动 的开始。
5
(2)特征:法西斯主义以 极端民族主义 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 义和共产主义。
11
(3)德国闪击波兰:1939 年 9 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苏德战争:1941 年 6 月,德国入侵 苏联 ,苏联战场成为抵抗 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5)太平洋战争:1941 年 12 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 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 全球阶段 。
40
一、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方式的异同点 1.同: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受到军国主义传统 和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的影响(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度不满)。 2.异:德国是由纳粹党通过欺骗宣传和拉拢社会各阶层,成为 国会第一大党,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进而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 则是在天皇体制下,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通过暗杀、政变、扩张 等方式扩大势力,由军部控制内阁来建立法西斯专政。
年7月
斯的灭亡
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
的主要内容
25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26
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
史料一 让该死的《凡尔赛和约》见鬼去吧!我们强大的德国军队总兵 力已经超过了 80 万,我们的武器现在世界一流,这是欧洲和世界第一流的 军队,德意志已经真正复兴了,万岁!从耻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仅 仅 20 年啊,德意志重新站起来了!让世界看看吧,德意志是永远打不倒的 汉子!(全体欢呼,德意志万岁!!元首万岁!!)这是什么问题,这是在向全 世界宣告:德意志是真正的优秀民族!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知识点整理1、人类的形成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⑷劳动创造了人;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00年)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原因: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含义: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5、对金字塔的认识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③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②内容: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⑤历史意义: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历史传统:议会与王权的斗争1.英国议会的诞生:(1)法律传统的形成: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2)议会制度的确立:根据《大宪章》,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2.17世纪,王权与议会矛盾尖锐(1)詹姆士一世的专制统治: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他认为,王权是上帝所赐,神圣不可侵犯。

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严重不符。

(2)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二、革命的发生1.革命的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革命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革命过程:A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

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B 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C 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D 克伦威尔的独裁: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后,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克伦威尔被议会尊为“护国主”,大权独揽。

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制的统治。

E 王权复辟克伦威尔死后,军官们争权夺势,政局动荡不安。

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

九年级历史上册 知识讲解与突破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知识讲解与突破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新人教版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能力提升知识讲解1英国宪章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宪章运动的意义有哪些?宪章运动的背景:①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革命中工人的待遇较差,不断进行反抗。

②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由最初直接对机器的破坏而转变为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③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工人们没有得到选举权。

中心内容:工人们要求得到选举权,以便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

意义: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例1.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的宪章运动中,工人们斗争的目标是()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实现社会平等解析:此题属于考察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问题能力的。

解此题首先要弄清楚英国宪章运动兴起的原因,那就是工人们开始觉醒,并为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而斗争。

而政治上的斗争就是获得普选权。

所以综合各选项,正确答案为C.答案:C知识讲解2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是什么?它诞生后,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青年学生应该向马克思、恩格斯学习哪些高尚品格?前提: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工人运动水平的提高客观上需要正确的理论来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②空想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的一部分;③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开展了革命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了可能。

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最终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思想基础,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提高工人的待遇,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制度。

如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等。

其中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

应该学习:A.他们心地善良,关心劳苦大众的疾苦,深入了解工人生活,乐于向劳苦大众奉献自己的一切。

2020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知识提纲新人教版

2020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知识提纲新人教版

2020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知识提纲新人教版
第 17 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课程标准: 叙述英国1640 年革命和后来的“荣耀革命”。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定的
历史意义。

1. 革命背景 : 查理一世实行君主独断政策, 解散议会 , 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2. 革命迸发 :1640 年 , 英国议会从头召开, 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 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

3. 革命结果 : 议会军队战胜国王军队, 查理一世被处死 , 宣告为共和国。

4. 革命结束 :1688 年 , 英国议会作出规定: 废黜詹姆士二世, 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 史称“荣耀革命”。

5. 公布文件 :1689 年 , 议会经过了《权益法案》。

6. 历史意义 : 以《权益法案》为基础, 英国确定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1 / 1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知识点整理1、人类的形成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⑷劳动创造了人;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00年)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原因: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含义: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5、对金字塔的认识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③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②内容: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⑤历史意义: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7、对种姓制度的认识①形成:是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严格等级的制度;②内容: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权利与义务也不同,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特权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地位悲惨。

③种姓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④种姓制度的实质:印度的等级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⑤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8、西方文明之源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⑵雅典的发展: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②公元前6c成为共和国,③公元前5c后半期达到全盛。

⑶雅典的全盛:①时期:公元前5c后半期(希波战争之后)②当政者:伯利克里(政绩)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权利,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雅典达到全盛的表现:a、经济上,经济繁荣;b、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c、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⑷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①进步性: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局限性: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民主权利只是占人口少数的奴隶主阶级才享有。

⑸罗马的发展: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②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③公元前2c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繁荣强盛④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建立罗马帝国⑤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封建社会的开始。

⑧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9、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⑴日本的发展①1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②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③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④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⑵大化改新的原因①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②国际,中国隋唐的繁荣强盛,朝鲜新罗的崛起,对日本产生巨大刺激。

⑶大化改新的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⑷大化改新的历史作用(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⑸对大化改新的认识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所以,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

⑺唐朝时期,中日交往密切的原因唐朝的经济文化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唐朝的繁荣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⑻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与伊斯兰教的产生①伊斯兰教的产生原因或背景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②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a、创立伊斯兰教;b、麦加传教失败;c、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d、630年兵临麦加城下,征服麦加。

③伊斯兰教的历史作用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推动了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后来成为阿拉伯国家扩张的工具。

中古欧洲社会⑴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确立①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封建制度形成②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形成封建等级制⑵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①封建等级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②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主从关系只存在与直接建立分封与受封关系的领主与附庸之间,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⑶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表现)①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②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③文化上,控制思想、垄断文化,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⑷西欧城市的重新起的时间:10世纪②西欧城市是在封建主和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

③西欧城市的条兴起:①西欧城市重新兴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a、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b、政治方面,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其中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c、思想文化方面,随着市民阶级在经济、政治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⑸拜占廷帝国的灭亡①过程:a、6世纪,帝国穷兵黩武,造成国弱民穷;b、此后几百年帝国内忧外患,日益衰落;c、15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②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给我们的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暴力⑴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方式: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⑵古代世界的三大战争:希波战争、亚力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

⑶希波战争的影响希波战争是东方帝国波斯帝国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便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

⑷亚力山大东征的影响亚力山大东征的过程伴随着战争与灾难,但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透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⑸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①消极性: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②进步性:罗马帝国的扩张使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地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⑹罗马帝国扩张的过程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屋大维不断扩张,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⑺罗马帝国的繁荣①时间:帝国建立后的两百年时间②原因:内战的停止和统治政策的加强③对材料的理解:“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反映了当时人们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心态。

“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了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的辽阔和盛世的辉煌。

④罗马帝国与外界的和平交往:与北欧、印度、中国的东汉。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阿拉伯⑴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商路: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⑵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⑶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①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收集和翻译希腊罗马文稿;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媒介:传播阿拉伯数字;传播中国的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③在数学、天文、医学、文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⑷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典型人物:马可·波罗①马可·波罗的主要历史事迹17岁来到中国元朝;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在元朝做官;在中国生活了17年;形成名著《马可·波罗行纪》②《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中国文明,介绍了亚洲各国的情况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古代科技文化⑴古老而神秘的文字①公元前3000左右,古埃及人创造象形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②公元前3000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文字,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腓尼基人创造了腓尼基22个字母,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⑵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⑶古代科技文化:①杰出科学家: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②史诗: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荷马史诗》,再现了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③戏剧: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代表作《俄底浦斯王》,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

④民间故事:阿拉伯帝国《天方夜谭》,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⑤著名建筑:a、麦加清真寺:伊斯兰教风格,突出特点是大而高。

麦加清真寺的中心是克尔伯神庙,是穆斯林必拜谒之地。

b、巴黎圣母院:属于基督教风格、哥特式建筑,突出特点是高而尖;被雨果喻为“石头的交响乐”,世人称之为中世纪建筑中最完美的花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