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质实习报告讲解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544594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b.png)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2023年7月10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认识庐山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认识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掌握地质地貌、土壤及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铁锹、测绳、样品采集袋、野外记录本、铅笔指导老师:XX教授一、实习总结在这次庐山实习中,我们通过对庐山的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
实习期间,我们遵循指导老师的安排,沿着预设的实习路线,认真观察、记录,积极探讨,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1. 地质概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岩石及地质构造,观察了褶皱及断层构造地貌,如向斜谷、背斜山、次成谷、次成山、断层崖、垭口、单面山等。
这些地质现象使我们对庐山的地质演化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2. 土壤类型与分布:我们观察了庐山地区的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并了解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土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3. 植被类型与分布: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识别了庐山山地主要植被类型,了解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方法,并探讨了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这些知识将对我们今后从事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实践技能与团队协作: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罗盘、地质锤、铁锹等工具,掌握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同时,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学会了互帮互助、分工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的地质、土壤、植被等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培养实践能力:实地实习使我们亲身体验了野外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庐山实习报告地理科学
![庐山实习报告地理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8d577c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b.png)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人员: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学生实习目的: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土壤特征、植被分布等,以验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野外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与地貌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庐山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考察。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岩石及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岩浆侵入等现象。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认识到庐山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如断块山、单面山、峡谷、溶洞等。
2. 土壤特征在土壤考察环节,我们重点学习了庐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通过观察土壤剖面,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包括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类型。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有机质、pH值、含水量等。
3. 植被分布植被考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内容。
我们深入庐山各处,观察了庐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识别了常见的植物种类,并进行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植被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4. 水文特征水文考察环节,我们学习了庐山地区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发育、流向、水文地质条件等。
通过实地测量和观察,我们掌握了水质仪和流速仪的使用方法,并分析了庐山的水文特征。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深入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土壤特征、植被分布、水文特征等。
2. 掌握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如罗盘测量、地质锤采集、土壤剖面观察、植被样方调查等。
3. 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 巩固和验证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体会1. 庐山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地理科学知识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庐山综合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地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243e4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0a.png)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以雄、奇、险、秀著称的著名山岳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地理学科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8日,在地理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庐山综合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学习,深入了解庐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庐山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变,提高我们的地理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一)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考察:了解庐山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貌类型及成因。
2. 土壤植被考察:调查庐山的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植被结构及分布规律。
3. 气候水文考察:观察庐山的气候特征、水文现象及水资源状况。
4. 生态环境考察:分析庐山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保护措施。
(二)实习过程1. 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路线、考察内容、记录方法等。
2. 实习实施:实习期间,我们按照既定的计划,分批次进行考察。
具体过程如下:(1)地质地貌考察:我们首先来到了庐山的庐山地质公园,参观了地质博物馆,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地貌类型。
随后,我们沿着庐山登山步道,观察了不同海拔的地质地貌特征,如花岗岩峰丛、喀斯特地貌等。
(2)土壤植被考察:在庐山植物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分类、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
我们还对庐山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了土壤类型、养分状况等。
(3)气候水文考察:在庐山气象站,我们了解了庐山的气候特征、气象观测方法等。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庐山的水文现象,如瀑布、河流等。
(4)生态环境考察:我们参观了庐山自然保护区,了解了庐山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保护措施。
此外,我们还对庐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进行了调研。
3. 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分享了实习心得,并对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dd774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3.png)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3)1.2 实习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1.3 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5)2. 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6)2.1 庐山的区位与范围 (7)2.2 庐山的自然环境特征 (8)2.3 庐山的自然资源与生态 (9)3. 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 (11)3.1 地形地貌考察 (12)3.1.1 地质年代的划分 (14)3.1.2 地层岩石的识别 (15)3.1.3 地貌景观的观察与记录 (17)3.2 气候观察与分析 (18)3.2.1 庐山的气候特征 (19)3.2.2 气象要素的观测 (20)3.3 水文调查 (21)3.3.1 河流与湖泊的调查 (23)3.3.2 地下水文情况的了解 (24)3.4 土壤与植被考察 (25)3.4.1 土壤调查与分析 (26)3.4.2 植被类型与分布 (27)3.5 生物多样性观察 (29)3.5.1 动植物资源的调查 (31)3.5.2 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32)4. 实习过程与收获 (33)4.1 实习过程的记录 (34)4.2 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6)4.3 实习成果与心得体会 (37)5. 实习总结与建议 (38)5.1 实习的成就与不足 (39)5.2 对未来实习的建议 (41)5.3 对庐山自然地理研究的展望 (42)1. 内容概要阐述庐山野外实习的目的,即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加深对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地质、水文、土壤、生物群落等)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地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庐山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地理位置、海拔、气候、主要植被类型、典型地貌等地理特征。
庐山作为徒步旅游、登山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同时也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描述了实习的方法,包括徒步调研、野外采样、数据收集与分析等,以及实习的具体步骤和日程安排。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141bf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6.png)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提高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庐山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掌握庐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植被分布、土壤特征等自然地理概况,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构造与地貌观察我们首先参观了庐山地质博物馆,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演变历史。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沿着实习路线,观察了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了解了矿物岩石、地层,以及冰窖、刃脊、角峰、U形谷、悬谷、冰斗、冰渍物等各种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
2. 植被分布与结构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沿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观察了庐山的植被分布特征。
从山脚的常绿阔叶林,到山腰的针叶林,再到山顶的高山草甸,我们详细记录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组成、结构和生长状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方法,了解了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3. 土壤特征与分布规律实习中,我们采集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观察了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分析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通过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了解了土壤形成与气候、母质、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4. 气候与水文调查我们了解了庐山的气候特点,包括年平均降水、年平均雾日、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同时,观察了庐山地区的河流发育、流向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了解了河流袭夺等水文现象。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全面了解了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了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描述、测量各种地理对象,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地理实习的重要性,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庐山实习报告地理科学
![庐山实习报告地理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a073b25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9.png)
庐山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
庐山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独特,植被丰富,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理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9月12日至9月21日赴江西九江庐山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庐山的各个景点,如五老峰、好汉坡、石门涧、三叠泉等,并了解了庐山的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水质仪和流速仪的使用,分析了庐山的水文特征。
在土壤剖面观察中,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分层结构和性质。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掌握了庐山的植被特征。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在课堂上学习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等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加深了对地理科学的理解。
例如,通过观察庐山的褶皱和断层构造地貌,我们了解了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通过水质仪和流速仪的使用,我们掌握了水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2.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在土壤剖面观察和植被样方调查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加强庐山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环境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4. 锻炼身心,增强实践能力为期十天的庐山实习,让我们在艰苦的户外环境中锻炼了身心,提高了实践能力。
通过实地观察和动手实践,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地理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通过本次庐山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还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fd8da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c.png)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和地质地貌资源。
为了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庐山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庐山的地质概况、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其成因,从而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认识和应用。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地质概况及构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在导师的引导下,对庐山的地质概况和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庐山地区地层复杂,包括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第四纪冰川地层等。
庐山地质构造以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为主,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和褶皱断层等。
2. 地貌类型及成因庐山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我们在实习中重点观察了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庐山构造地貌主要表现为断层崖、向斜谷、背斜山等,这些地貌的形成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
冰川地貌包括冰斗、冰川谷、冰川阶地等,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的产物。
河流地貌则主要体现在庐山的河谷和瀑布等景观上,如剪刀峡、好汉坡等。
3. 实习路线为确保实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实习路线:(1)牯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2)牯岭—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3)牯岭—大月山水库—剪刀峡—好汉坡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庐山地质实习,我们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实践,使我们的地质勘查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实习还让我们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丰富自己的地质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总之,本次庐山地质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地质专业素养,也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而努力。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9b7ea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7.png)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0日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实习目的: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庐山地貌的形成过程、类型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类型、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土壤类型、植被分布等。
二、庐山地貌类型庐山地貌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构造地貌:庐山地处长江中下游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
庐山地区构造地貌以断块山、褶皱山和侵蚀山为主。
(1)断块山:庐山北部为断块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山势陡峭,坡度较大。
(2)褶皱山:庐山南部为褶皱山,山体主要由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山势起伏较大,地貌形态多样。
(3)侵蚀山:庐山中部为侵蚀山,山体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山势较为平缓,峰林、峡谷等地貌形态明显。
2. 流水地貌:庐山地区河流众多,流水地貌类型丰富。
(1)峡谷:庐山地区峡谷地貌以石门涧、三叠泉为代表,峡谷两岸山势险峻,河流深切。
(2)瀑布:庐山地区瀑布地貌以庐山瀑布群为代表,瀑布数量众多,形态各异。
(3)河漫滩:庐山地区河流在山前地带形成河漫滩,河漫滩上植被茂盛。
3. 土壤类型:庐山地区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红壤、黄壤、棕壤等。
(1)红壤:分布在庐山北部和东部,土壤质地黏重,肥力较低。
(2)黄壤:分布在庐山南部和西部,土壤质地较红壤松散,肥力较高。
(3)棕壤:分布在庐山中部和东部,土壤质地黏重,肥力中等。
4. 植被分布:庐山地区植被类型丰富,主要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甸等。
(1)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庐山低海拔地区,树种以樟、楠、栲为主。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庐山中海拔地区,树种以栎、槭、桦为主。
(3)针叶林:分布在庐山高海拔地区,树种以松、杉、柏为主。
(4)草甸:分布在庐山山顶和山谷地带,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庐山地貌实习,我们对庐山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主要收获如下:1. 了解了庐山地貌的形成过程、类型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2篇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d0e4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0.png)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 (2)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庐山地质研究所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一、实习单位概况庐山地质研究所是一家专业从事地质研究的机构,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
实习期间,我有幸加入该研究所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工作。
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涵盖了广泛的地质领域。
二、实习任务和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庐山地质研究所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是关于庐山地区的地质勘探和调查。
我的主要任务是一个小组的成员,负责采集地质样品,并利用实验室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具体的实习内容包括:1. 地质样品采集:根据项目需要,前往庐山地区进行野外勘探,收集岩石、土壤、矿物等样品,并记录采样地点的坐标和相关信息。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回来的样品进行分析,利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元素分析、岩石成分测量等,得出相关数据和结果。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所学的地质知识和实验室数据,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有关地质特征和成因的结论。
4.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综合整理实习期间的工作和研究成果。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准确采样、如何操作实验室设备等。
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我也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地质调查和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推断地质历史以及找寻矿产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庐山实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地质领域进一步深造和研究的决心。
四、总结庐山地质研究所的实习给予了我很好的实践机会,提高了我在地质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
![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50a9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a.png)
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
第一篇:庐山实习报告1、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
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
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
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
山体内的褶皱。
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
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
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
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
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
![庐山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dbcd74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7.png)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们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于20XX年8月1日至8月8日,在老师的带领下,赴江西省庐山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
庐山,这座位于江西省北部的名山,以其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
此次实习,我们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内容1. 地貌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庐山的五老峰、好汉坡、石门涧、三叠泉等著名景点,通过实地观察,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观察庐山北部五岭四谷的地形特征,探究各种地貌形成的原因。
2. 土壤考察在土壤考察方面,我们挖取了土壤剖面,观察土壤的分层结构,了解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和性质。
通过土壤分析,我们掌握了土壤分类、土壤肥力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3. 植被考察在植被考察方面,我们沿着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等路线,认识庐山的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了解了庐山植被的生态学特征。
4. 水文考察在水文考察方面,我们学习了水质仪和流速仪的使用方法,分析了庐山的水文特征。
我们还考察了庐山河流袭夺现象,了解了庐山河流地貌类型及其特点。
5. 人文考察在人文考察方面,我们参观了庐山会址、回龙路、黄龙寺、三宝树等历史悠久的景点,了解了庐山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实习体会1. 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巩固了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如地貌学、土壤学、植被学、水文学等。
同时,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2.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项活动,需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这使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实习期间,我们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陡峭的山路、湿滑的地面等。
庐山地理实习报告_地信
![庐山地理实习报告_地信](https://img.taocdn.com/s3/m/42033f7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e.png)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8月10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人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全体实习生实习目的:1. 深入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貌、气候、土壤和植被等。
2. 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3. 培养野外调查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一)庐山自然地理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总面积约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长江,南襟鄱阳湖,地势险峻,风景秀丽。
庐山地处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1. 地貌庐山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庐山地貌类型多样,包括断块山、褶皱山、丘陵等。
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等构成,岩石坚硬,地势险峻。
2. 气候庐山气候属于亚热带东部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约16.9℃,夏季最高气温约32℃,冬季最低气温约-10℃。
庐山多云雾,年平均雾日191天。
3. 土壤庐山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和山地沼泽土等。
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山顶多石质土壤,山腰多黄壤,山脚多红壤。
4. 植被庐山植被丰富,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竹林等。
庐山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3000余种,其中珍稀植物30余种。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庐山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实习期间,我们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庐山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 地貌分析利用GIS软件,我们分析了庐山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等数据,绘制了庐山地貌图。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庐山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2. 气候分析我们收集了庐山的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数据,利用GIS软件进行了气候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庐山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3. 土壤分析我们收集了庐山土壤类型、剖面特征等数据,利用GIS软件进行了土壤分析。
工程地质庐山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庐山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a7f37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c.png)
庐山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对工程地质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加深对地质现象的理解,我校组织了一次庐山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庐山的地质地貌特征,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调查方法,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庐山地质地貌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占地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庐山地区地层复杂,包括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第四纪冰川地层等。
庐山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
这些地质遗迹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2. 实习路线与实地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按照预定的路线进行了实地考察。
实习路线包括庐山牯岭街、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等地。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庐山的地貌类型及特征,掌握了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冰川遗迹等方面的知识。
3. 实习成果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大量地质标本,拍摄了地质地貌照片,并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地貌分析。
我们发现庐山地貌主要由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和流水地貌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
庐山构造地貌特征明显,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丰富。
冰川地貌以冰斗、冰川谷、冰川阶地等为主要特征。
流水地貌则以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了各种河流地貌类型。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庐山实习,我对工程地质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识到工程地质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地质环境对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和运行的影响。
同时,本次实习也培养了我对地质现象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庐山地质构造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构造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ff16a7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f.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现代地质科学的不断发展,实地考察与实习在地质学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庐山,作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构造遗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进行地质构造实习的理想场所。
2023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庐山地质构造实习,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特征。
二、实习目的1. 认识庐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原因;2. 掌握地质构造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3. 培养实践技能,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三、实习内容1. 庐山地质构造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地质构造上,庐山属于华夏地块的一部分,主要地质构造类型为褶皱和断层。
庐山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边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挤压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2. 褶皱构造庐山褶皱构造发育,主要表现为背斜和向斜。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庐山地区的五老峰背斜、大月山背斜等典型褶皱构造。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了解了褶皱构造的基本特征,如轴面、翼部、枢纽等。
3. 断层构造庐山断层构造发育,主要表现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庐山地区的庐山断层、牯岭断层等典型断层构造。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掌握了断层构造的基本特征,如断层面、断距、断层线等。
4. 地质构造与地貌庐山地质构造与地貌密切相关。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庐山地区的五老峰单面山、青莲寺向斜谷、大月山背斜山等典型地貌。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5. 实习方法实习期间,我们运用了地质锤、罗盘、测绳等工具进行野外调查。
通过实地观察、测量、记录,我们掌握了地质构造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庐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2. 掌握了地质构造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巩固和深化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地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c080e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b.png)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第1篇:庐山地质实习报告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庐山地理概况 1.1 庐山行政区划图1-1 九江市地理位置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整体而言位于江西省北部,频临九江市莲花县。
而庐山中也有居民居住,且有牯岭镇等集镇坐落其中。
就牯岭镇而言,其人口约有1.5万人辖芦林、长冲、日照、正街、窑洼、橄榄、大林、花径8个居委会和朝阳、胜利2个村委会。
有南北两条登山公路,北经威家抵京九铁路九江站及长江大桥和市区;南经通远上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及庐山机场,可以说对于一个山水风景区而言其交通是相当便利的。
地处高山,盛产茶叶。
特产有石鸡、石鱼、石耳、云雾茶。
牯岭镇是庐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仙人洞、花径、含鄱口、锦绣谷、三叠泉等众多景点。
1.2 庐山地理位置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长江,南临鄱阳湖。
图1-2 庐山的整体卫星图像图1-3 庐山整体卫星图像,呈肾形1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1.3 庐山基本地理,地质特征庐山山体呈纺锤形,面积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高1474米。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
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加上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就山的形成来讲,其属于地垒式断块山,故庐山多悬崖峭壁。
总体来讲是由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
而山的北部多以沉积岩,包括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故整体较平缓,多亿褶皱地貌为主。
而山的南部多以变质岩为主,山体较为独立,陡峭,以断裂构造为主。
庐山北山实习报告
![庐山北山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e8d2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5.png)
一、实习背景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鄱阳湖西,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2023年8月,我参加了庐山北山实习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庐山地质、地貌、植被等方面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素养。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庐山北山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2. 观察庐山植被的分布和生长情况。
3. 学习野外调查和观测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增强环保意识,保护庐山这一自然资源。
三、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与地貌庐山北山地处华夏板块与华南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考察了庐山北山的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等地质现象。
通过观察和对比,我们了解到庐山北山的地质构造特点,如五老峰背斜、三叠泉向斜等。
庐山北山地貌类型丰富,有山地、丘陵、盆地等。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牯岭街、汉口峡、芦林盆地等地,了解了庐山北山的地貌特征。
2. 植被分布与生长庐山北山植被茂密,种类繁多。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庐山北山的主要植被类型,如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等。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庐山北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
3. 野外调查与观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野外调查和观测的方法,如使用罗盘、望远镜、GPS等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四、实习体会1. 实践出真知。
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2.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实习过程中,我们亲眼目睹了庐山北山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我们要珍惜大自然赋予的资源,共同保护庐山这一宝贵财富。
3.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实习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克服困难,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五、总结本次庐山北山实习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植被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4篇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952cb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9.png)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4篇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1一、实习概况1、实习时间、参加人员和组织情况土木建筑学院级工程地质实习是在7月1日至7月5日,其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同学都需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十个班每班都配有一名实习老师。
我所在的是土木__班,我们班共36人,共分为六组,有组长一名,组员五名。
2、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1)、能够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2)、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3)、能够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
3、实习地区地质地理概况实习地区主要位于__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
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
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
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地区处于北纬32度40分,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雨量969毫升,属于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力”,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__区的白鹗山,海拔242米。
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二、实习基本要求1)、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变质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三、实习基本内容1、岩石矿物的野外识别1)、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庐山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庐山](https://img.taocdn.com/s3/m/46ec26b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4.png)
一、实习背景为提高我们的工程地质实践能力,加深对工程地质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于2021年7月15日至7月21日在江西省庐山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实地考察了庐山的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并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二、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1)庐山地质背景: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南岭山地过渡地带,总面积约302平方公里。
庐山地质构造复杂,地层齐全,岩性多样,具有典型的断块山地质特征。
(2)工程地质问题:实习期间,我们针对庐山地区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岩土工程:庐山基础岩土工程主要受地质构造和岩性影响,存在岩体破碎、风化严重等问题,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②边坡稳定性:庐山边坡稳定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岩体破碎、滑坡、崩塌等,给工程建设及交通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③地下水问题:庐山地下水主要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存在富水层、断层破碎带等,对工程建设及地下水利用带来影响。
2.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1)地质调查:通过实地观察、采集岩土样品、测量地形地貌等手段,了解庐山地区的地质条件。
(2)工程地质勘探:采用钻探、物探、洞探等方法,对庐山地区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深入调查。
(3)室内试验:对采集的岩土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质,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三、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期间,我们结合实习内容,完成了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总结庐山地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
2. 撰写实习心得:通过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工程地质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实习总结本次庐山工程地质实习,使我们深入了解了工程地质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期间,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地质勘察方法解决工程地质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工程地质问题的重要性,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庐山实习地质报告
![庐山实习地质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46d40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9.png)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地质公园。
2023年8月,我们一行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庐山进行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并认识庐山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层与岩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庐山地区的地层与岩石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庐山地层主要为元古宙至中生代的沉积岩,其中以早元古代的星子岩群最为典型。
这些岩石主要由石英砂岩、页岩和变质岩组成,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2. 地质构造庐山地质构造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
实习中,我们观察了庐山地区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了解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分布特点。
3. 地貌特征庐山地貌类型多样,包括断块山、丘陵、峡谷、盆地等。
实习中,我们重点考察了庐山地区的断块山地貌,如五老峰、汉阳峰等。
这些断块山形态各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4. 植被与土壤庐山植被丰富,垂直分布明显。
实习中,我们观察了庐山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如针叶林、阔叶林等,并了解了它们与土壤的关系。
三、实习成果与收获1. 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地层、构造、地貌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实践能力的提升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如使用罗盘、地质锤、测绳等工具进行实地观测,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3. 激发了科研兴趣庐山丰富的地质资源激发了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庐山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们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地质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af581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0.png)
庐山实习报告庐山实习报告6篇庐山实习报告11、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
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
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
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一)垂直地带性土壤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
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
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当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
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3日期:20xx年8月3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土坑编号:00-3土坑类型:对照剖面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地形部位:山麓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地下水位:低母质:冲积物+砂岩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排灌情况: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值AoAhB1B2B3Bc0-77-4141-7070-9191-140>1405YR4/25YR5/4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姓名:何例春学号:2014100572班级:14地质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一、庐山地质地貌概况: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
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
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
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
2.庐山形成原因: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
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
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砂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
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降—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
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为最高。
二、实习时间:2015.06.06——2015.06.09实习目的:普通地质学野外教学实习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等多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是一次综合性教学活动。
首先,它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习,是在学习了地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贯彻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际问题,增强感性知识。
其次,是学生实际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理论来源于实践,对野外获取的第一手地质调查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综合、深化地理理论水平。
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实习了解了关于地质现象及其解决问题;学会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1、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放大镜、地质锤、海拔仪、GPS的运用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5、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此外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还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并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实习具体步骤及要求:第一步:练习罗盘及地质图的使用方法;利用罗盘及地形、地物确定方向;第二步:观察、描述各种矿物;第三步:观察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第四步:观察地层及之间的接触关系;观察寒武系地层;第五步:观察、描述构造现象;第六步:探索地质构造的成因。
具体要求:1.学会观察实习区内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现象;2.认识实习区内出现的所有矿物及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了解实习区内的地层层序、地质时代及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4.认识实习区内的褶皱、断层及节理等常见的构造现象;5.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6.学习地质观察点的描述格式及描述方法;三、实习记录及内容时间:6月2日星期二小雨路线:基地——庐山博物馆——庐山冰川遗址NO.1庐山博物馆,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牯岭东谷,芦林湖畔,九奇峰下。
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一号别墅。
内有庐山变质合杂岩及断块山形成陈列室、庐山复合地貌陈列室陈列室、庐山地质演化室、庐山第四纪冰川陈列室四个地质展馆。
1、庐山地质公园主要地质特征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庐山地区曾经历过三大不同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1)大陆地壳形成的海洋发展阶段(2500—800百万年),庐山原是一个海槽,后受到挤压封闭,使其中的沉积岩、火山岩产生强烈变形变质,构成了陆壳结晶基底。
后演化成“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
庐山地区位于边缘海中。
在850-800百万年,火山岛弧与大陆产生板块碰撞造山,使海水中的沉积岩及火山岩产生强烈的变形变质,构成大陆褶皱基地。
在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伴有大规模花岗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
(2)地台陆表海发展阶段(800—200百万年)800-200百万年,庐山地壳活动明显减弱,山脉被风蚀,变成了广阔的表陆浅海。
200百万年前,地壳受到挤压上升成陆地。
(3)盆岭构造发展结构(200百万年至今)200百万年以来,地壳活动性又再次明显增强,以断裂、岩浆活动强烈、盆地山岭相间为特征。
96-65百万年,庐山地壳处于强烈伸展拉张状态,产生了一条巨大的低角度主拆离断层,将古鄱阳湖底下15-21千米处的深变质岩撕拉到地表,形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古鄱阳湖盆地。
后产生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四周下陷成湖。
23.3-3百万年,庐山断块山快速上升,当3百万年第四纪大冰期到来之时,庐山已是一座断块山。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
冰川是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或在冰层压力下缓缓流动的天然冰体。
而冰川期是指地球气候酷寒,高纬度地方的广阔区域为大陆冰川所覆盖的时期。
第四纪是人类出现和发展的时期,因此有人称之为人类纪。
而在第四纪经历了早期猿人阶段,晚期猿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
所以第四纪对我们来说意义深远。
西方国家的地质学家曾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
对于此说,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却加以否定,他在庐山发现了众多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并认定庐山众多奇特的地貌景观是第四纪冰川雕琢"杰作"。
他的《冰期之庐山》,揭开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并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学术论争,庐山从而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
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
庐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2、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
其中,砾岩最为常见。
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
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
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NO.2时间:6月3日星期三阵雨路线:基地——猴子洞——大月山冰川遗址——植物园冰川遗址——含鄱口NO.1点位:N28°49´E118°56´点性:岩性观察点描述:岩石主要呈现泥状结构,大多呈现交错层理,少数呈现非纹状层理,砂状相当明显,粒径较为均一,偶尔会有含砾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
岩石呈现深浅不一的浅灰白色、绿色、褐色、黑色等,应是长时间裸露被氧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