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及其作用效果_ppt课件
6.1力及其描述 课件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6.1力及其描述 课件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157ab4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1.png)
归纳小结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 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不 同物体。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必然受到后者对它的 作用力。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知识点3 力的作用效果
思考: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演示: (1)捏一下橡皮泥; (2)拉伸一下弹簧。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 生形变。
形状改变
想一想:把一本书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桌面会发生形变吗?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形变有的很明显, 有的很微小。
力的作用效果: 2.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N F=2N
作业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如图),球和网球拍的形状都发 生了改变。这说明什么?网球拍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 发生了变化,这又说明什么?
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 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
渔翁拉起渔网
运动员举起杠铃
同名磁极 相互排斥
橡胶棒吸引 纸屑
我们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举、压、排斥、 吸引等都叫做物体之间的作用。
推土机推走泥土 象压跷跷板
渔翁拉起渔网
运动员举起杠铃
同名磁极 相互排斥
橡胶棒吸引 纸屑
一个物体
推土机
作用
推
另一个物体
土
渔翁
拉
渔网
运动员
举
杠铃
象
压
跷跷板
8-1 功与功率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 ) 必修第二册
![8-1 功与功率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 ) 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2ab6ad2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f.png)
FN
F
f
θ
= F l cos37° - fl
=2000-500=1500J
G
(3)、(4)略
结论:
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 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三、总功的求法:
•法一:先求每个力做的功,再求代数和 W总=W1+W2+W3+······
注意:需要把各个功的正负号代入运算。
•法二:先求合力,再求总功
注: P=Fv ·········(1)
• (1)式中F指的是v方向上的力。 • 若F与v互成角度α ,
则有: PF=PF/=F/V, 而 F/ =Fcos α 则,公式变为: P=Fvcosα (α为F、v夹角)
(2)公式给出P、F、v三者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
• 1 、 平 均 功 率 :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快慢.
F
F
α
α
l
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成一角度α时
分析:
F2
F
α F1
根据力的等效性原理,可以把计 算F做功的问题转化为分别求F1 和F2做功的问题
∵
W1= F1l = F COSαl
W2 = 0
∴
W = W1 + W2 = F l COSα
F、 l 是大小,α是F、 l 正向间的夹角
若将位移l分解,结果如何?
• =17.3J
F θv
θ=150° F v
θ
θ=30° F θv
θ=30°
α
α=π/2
COSα
COSα= 0
W
W=0
物理意义
表示力F对 物体不做功
6.1-力及其作用效果
![6.1-力及其作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845967f3aef8941ea76e056c.png)
初中物理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课型新授课题力及其作用效果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1)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 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亲身感知,合作交流得出。
学法实验探究、认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
教具磁铁、与铁球钢丝学具学案、实验探究器材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个案设计一、情景导入二、问题探究1、力、物体运动状态2、力与形变观察与思考: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动手做一做:.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2)学生用图6-1-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3)学生看课文图6.1-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展示问题,激趣引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做实验,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让学生活学活用。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得出3、力的单位4、力的三要素5、力的示意图(2)学生看课本图6.1-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
![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4e22467c31b765ce0508143d.png)
第六章力和运动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知识点津自学检测1.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_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____和______发生改变;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力的单位是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4.物理学中经常用__________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5.力是______对____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
学测同步例1.在磁铁吸引铁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铁吸铁钉的力大于铁钉吸磁铁的力B.在磁铁和铁钉直接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C.磁铁和铁钉虽没有直接接触,但也会有力的作用D.是磁铁吸引铁钉,而不是铁钉吸引磁铁点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产生只取决于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作用,而与是否接触无关,所以本题选C。
练习1: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B.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C.任何一个物体,它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相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例2.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从车站开出的汽车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静止在桌面上的铁块用细线拉,但铁块未动D.掷出去的铅球向前运动落回地面点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方向的改变以及速度大小、方向同时变化。
A选项是速度大小在改变;B选项是速度方向改变;D选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所以本题答案应选C。
练习2:1、手用力拉弹簧,感到弹簧也在拉手;手扣排球时,手也会感到疼痛,这些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汽车起动;B.汽车拐弯;C.汽车减速上坡;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A.F 1>F 2;B.F 1=F 2C.F 1<F 2;D.无法确定例2、试分析挂在竖直墙上、质量为3kg 的球受到的力(如图所示),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球受到的力.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度的大小和方向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一现象说..下列哪个例子不能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C .茶杯放在桌上也能使桌子发生形变D .陨石落地,将地面砸开一个大坑6.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地完成了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姿态确定的(即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应用了物理学中________的原理. 7.下列一些例子都是力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请你将产生相同效果的例子的序号归纳在一起,并说出共同点。
力及其作用效果
![力及其作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589976a3f524ccbff1218483.png)
让我们 一起来 探究
力
生活中有哪些 与“力有关的现象”
——人对物体的作用 人对物体的作用
其他物体 之间的力的作用
类似的力还有哪些? 类似的力还有哪些?
探究一:力的作用效果
• 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 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什么是力?
•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练习 用手将弹簧拉长,弹簧受力,力的效 果是_______________。 用力推桌子,桌子动起来,力的效果 是__________________ 。 玻璃杯落在地上,杯子给地一个 力,同时杯子也会破碎,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回忆一下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即: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练一练:
• 物理学中研究的力是指_______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 •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 也可以引起物体_____的改变。 _____ •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__ 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受力物体 是___;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___力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 ____。
猜想: 必须是接触的物体 才有力的作用吗?
实 验:
磁铁对铁钉的作用
结 论:
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 别的物体对它施力。
实验探究:
两个弹簧之间的力的作用
想一想:
为什么鸡蛋掉在水泥地上会碎?
做一做:
用手轻拍桌子,手有什么感觉?
结 论: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就是说,一个物体对别的物施力 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理论力学ppt
![理论力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dd372ea32d7375a5178010.png)
三.力对点的矩
z
B
1.力对点的矩
mo(F)
mo(F) = r×F
mo(F)表示力F绕O点
A
r
O
y
转动的效应.O点称为矩
d
x
心.力矩矢是定位矢量.
力矩的三要素:力矩的大小;力矩平面的
方位;力矩在力矩平面内的转向.
力矩的几何意义: mo(F) =±2OAB面积=±Fd 力矩的单位: N·m 或 kN·m
a an2 at2 R 2 4
方向为
tan
at an
R 2R
2
结论: (1)在每一瞬时,转动刚体内所有各点的速度和加速 度的大小,分别与这些点到转轴的距离成正比。
(2)在每一瞬时,转动刚体内所有各点的全加速度 a 的方
向与半径间的夹角 都相同。
速度分布图
加速度分布图
四 刚体的转动惯量与飞轮的作用
1.转动惯量的概念
n
I mi i2 i 1
转动惯量反映物体转动时惯性的大小。物 体的转动惯量,一方面决定于物体的形状 ,另一方面又决定于转动轴的位置。
四 刚体的转动惯量与飞轮的作用
2.飞轮的作用 (1)使转速变化均匀 (2)改善扭转特性,减缓机械振动 (3)改善机器的启动和操纵性能
三.力对点的矩
2.合力距定理
定理:平面汇交力 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 点之距,等于其所有分 力对于同一点力矩的代 数和
四.力偶及其性质
F
1力偶(F ,F)
B A
力偶作用面和力偶臂d.
F´
力偶无合力.因此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也不 能用一个力来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等效或平衡.
四.力偶及其性质 2力偶的三要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3.3-摩擦力(共41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3.3-摩擦力(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2fcc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b.png)
N=mgcosa+kvsina
联立得:
mg(sin a cos a)
6 0.25*8
k=
=
v( sin a cos a) 5*(0.25*0.6 0.8)
=0.84kg/s
课堂练习
1. 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相互挤压的粗糙物体间一定产生摩擦力。 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只 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 发生相对运动的接触面间一定产生摩擦力。 D.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 有可能受到摩擦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 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压力FN的确定及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 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本节导航
(1)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跟 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它的 极限值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静摩擦力 的变化范围为:
0<F≤Fmax
实际上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就是假设静摩 擦力不存在时的相对运动方向,这样处理可 以化“静”为“动”。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 的运动方向之间无必然联系。静摩擦力既可 为动力,也可为阻力。 作用效果: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心端正,方可知行合一。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真正努力精进者,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好学
仁,知耻近乎勇。力行善事,有羞耻之心,方可成君子。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做学问和学技术,都需要无数次的练习。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476e384b9d528ea81c77938.png)
教 学 目 标 1.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知道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3. 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4. 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 现象。 教 法 学 法 教具 教学程序设计 教法:采用“合作型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具体如下 1. 力的作用效果——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然后班内交流 2. 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3.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学案提供的事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小组交流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穿在每个环节中 气球、直尺、橡皮泥、弹簧或锯条、纸、磁铁、钢珠 教材处理设计 学 具 直尺、气球、橡皮泥、学生课本、磁 铁、钢珠、弹簧、海绵 师生活动设计
学生:自我检测力的学习情况
三、盘点收获
(5 分钟)
学习目标: 1、 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4、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四、达标检测(5 分钟)
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检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 进行梳理巩固(也可看书回顾,也可 整理笔记),向小组或老师提出存在 的困惑。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 分钟)
学生:根据学案自主探究,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学生:学以致用,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鸡蛋
练一练: 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力》完整版课件.
![《力》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afa17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5.png)
《力》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力”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力的种类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方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力的种类,认识力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定义、作用方式、测量方法。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砝码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力的现象,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3)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 例题讲解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方式: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3.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4. 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5.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方式。
(2)简述力的测量方法。
答案:(1)见板书;(2)见板书;(3)合力为10.7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方式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形状、运动状态的关系,以及力的应用领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和应用。
2. 力的测量方法的正确使用和原理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力的合成与分解1.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及其作用效果
学习目标:
1、什么是物理学的力?力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
2、力作用在物体上有哪些效果?
3、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4、如何形象直观的画出力的示意图?
力 手 手 手 手 压 拉 压 弯 气球 弹簧 弹簧 尺子
产生
力的 作用效果 气球 弹簧 弹簧 尺子 变扁了 变长了 变短了 变弯了
小结:力的作用效果 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左手推气球 由静止到运动
左手按住气球 由运动到静止 右手推气球 运动方向改变 速度的大小 改变 运动状态 改变
加油站: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
一、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形状
力
产生 确认
力的 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 速度大小 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方向
我们不愧是一群潜力无穷的人,相信只要 我们保持高昂的战斗力拼搏着,一定会让我们 克服重力、弹力、摩擦力、去战胜--人类历史上最 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我不知道世 人会怎样看我,不 过,我觉得自己好 象是一个在海边玩 耍的孩子,有幸拾 到美丽的贝壳,而 真理的大海,我还 是没有发现。”
F=1N
盘点收获: 1、知识层面 2、方法层面 施力物体 相互性 定义 受力物体
大小
示 意 图 方向 作用点 三 要 素
产生 作用 力 确认 效果
形变
运动状态
符号、单位
认真观察视频,涉及了哪些有关力的知识?
若人手对墙的推力为10N ,请在图中画出此力的示意图。
火箭向下喷燃气,给燃气一个向下的力,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燃气就给火箭一个向上的力, 使火箭上升。
做一做:注意观察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有共同的特点吗? (1)双手挤压气球。 (2)双手拉弹簧。 (3)双手压弹簧。 (4)双手掰弯尺子
力 手 手 手 压 拉 压 气球 弹簧 弹簧
产生
力的 作用效果 气球 弹簧 弹簧 尺子 形状 。 变扁了 变长了 变短了 变弯了
手 弯 尺子 小结: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练一练二: (1)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在A点推门,用较大的力能 (填“快速”或“缓慢”)地将门推开,这说 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用相等的力分别在A点推门和拉门,因为力的 改变了,所以力的作用效果改变了。 (3)用方向相同、大小相等的力分别在A点和B点推 门,在 点更容易推动门, 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果与 力的 有关。
思考: 手指用1N的力向下压气球,找出力的三要素。你 能在图中形象直观的表示出这个力的三要素吗? 阅读课本P5“力的示意图” 定义:用一根 带箭头 的线段表示出 力的大小、 方向、作用点。 画法:(1)怎样画力的作用点? (2)怎样画力的方向? (3)怎样表示力的大小?
一定点 , 二画线 , 三画尖 , 四把数据标尖边
动员孙扬奋力拼博夺得一金。当他的双臂用力向
后划水时,孙扬就会向前运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是由于 。
深入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做一做,然后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手挤压气球的力越大,气球形变越 ;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气球放在桌子上,手向左推气球,气球就 运动,手向右推气球,气球就 运动,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试试将中指放在直尺的 位置上可以向上 托起直尺运动,而中指放在直尺的其它位置就不能托起直 尺了,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4、小结: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会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5、力(F)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牛 ,符号 是: 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A B
根据某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事物的存在, 这种转换思维,是科学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方法。
仔细观察视频,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认力的存在。
谁对谁的作用 推力 推土机 对 土
产生
确认
力的作用效果
土 运动状态变了 钢球运动状态变了
吸引力 磁铁
对 钢球
压力 机器
机器压制铝锅
对 铝锅
铝锅
形状变了
风力
风
对 树
树
形状变了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再做一做:注意观察气球受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5)气球放在桌子上,左手轻推气球将气球传给右 手,右手再推气球传给左手,最后左手将气球按住。
左手给静止在桌子上的气球一个力,气球由
变为
;右手推气球给左手时,右手对
发生改变。左手 变为 。
气球的力,使气球运动的 最后按住气球的力使气球由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 你认为这个交警能找出 那辆车吗?
三、探究 力的作用是单向的还是相互的?
1、图中2只气球由于受压都发生了形变, 试猜测:下面哪种挤压方式能产生这种效果?
A 、B 、C
A.左球不动,右球压向左球 B.右球不动,左球压向右球 C.两球同时向中间压
左球 右球
2.通过这个实验,
你认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单向的还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什么是力? 推力 推土机 对 土 作用
吸引力
压力
磁铁
机器 风 施力
对
对
钢球
铝锅
作用
作用
风力
对
树
受力
作用
物 体
对
物 体 作用
判断对错:两个产生力的物体必须相互接触。
一天,发生了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一个交警前 来处理,说:“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上另一辆 车的。”(哪一辆车是施力物体,哪一辆车是受力物 体?)
相互
施力物体 作用 受力物体
力
产生 力的 确认 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
一天,发生了两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一个交警前 来处理,说:“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上另一辆 车的。”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 你认为这个交警能找出 那辆车吗? 为什么?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012伦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上,我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