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复变函数:第三节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i
sin
4
n
(
2)n
cos
n 4
i
sin
n 4
cos
n 4
i
sin
n 4
n2
22
cos
n
.
4
例4 计算 3 1 i 的值.
解
1i
2
1 2
1 2
i
2cos
4
i
sin
4
3
1i
6
2cos
4
2k 3
i sin
4
2k
3
(k 0,1,2).
即
w0
6
2cos
12
i
记作 zn , zn z z z .
n个
对于任何正整数n, 有 zn rn(cosn i sin n ).
如果我们定义zn
1 zn
,
那么当n
为负整数时,
上式仍成立.
2.棣莫佛公式
当 z 的模 r 1,即 z cos i sin ,
(cos i sin )n cosn i sin n .
sin
12 ,
w1
6
2cos
7 12
i sin 712,
w2
6
2cos
5 4
i
sin
5 4
.
例5 计算 4 1 i 的值.
解
1i
2cos
4
i
sin
4
4
1
i
8
2cos 4
2k 4
i sin
4
2k
4
即
w0
8
2
cos
复变函数第一章(2)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n
n
注: (1)复数z的n次方根共有n个。
(2)几何意义:n z的n个值就在以原点为圆心,
n r为半径的圆内接正n边形的n个顶点。
例3:计算4 1 i
解:
因为
1i
2(cos i sin )
4
4
2k
2k
所以 4 1 i 8 2 (cos 4
i sin 4
复变函数w f (z)涉及4个变量x, y,u, v
我们需要两个平面去描述函数的图像。
我们取两个平面,分别称为z平面与w平面。
如果在z 平面上函数w f (z)的定义域D内取一点z0 ,
通过w f (z)在w平面上有相应的点w0对应。
当z取遍点集D时,w平面上有相应的点集G与之对应。
例7 两类常见的复变函数
n次多项式函数 P(z) a0 a1z a2 z 2 an z n
其中,a0 , a1, a2 , , an (an 0)为复常数,n为非负整数
有理函数 P(z) 其中,P(z), Q(z)为多项式函数。 Q(z)
1.4.2 复变函数的几何解释—映照
)
4
4
(k 0,1,2,3)
即
w0
8
2(cos i sin )
16
16
w1
8
2 (c os 9
16
i sin
9 )
16
w2
8
17
2 (c os 16
i sin 17
16
)
w2
w3
8
2 (c os 25
16
i sin
高二数学复数的乘方与根式的求解方法
高二数学复数的乘方与根式的求解方法复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实数部分和虚数部分组成。
在高二数学中,我们需要掌握复数的乘方和根式的求解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二数学中复数的乘方和根式的求解方法。
一、复数的乘方复数的乘方是指对一个复数进行指数运算,即复数的幂。
复数的幂可以通过极坐标形式和指数形式来求解。
1. 极坐标形式如果我们将复数表示为幅角和模长的形式,即z = r(cosθ + isinθ),其中r表示模长,θ表示幅角,那么复数的乘方可以通过将模长和幅角分别进行乘方来求解。
例如,对复数z = 2(cosπ/6 + isinπ/6)进行平方,我们可以将幅角π/6倍增,模长2进行平方,即得到z² = 4(cosπ/3 + isinπ/3)。
2. 指数形式复数的指数形式是指将复数表示为指数函数的形式,即z = re^(iθ),其中r表示模长,θ表示幅角。
对于复数的乘方,我们可以直接对指数进行运算。
例如,对复数z = 2e^(iπ/6)进行平方,我们可以直接对指数进行平方,即得到z² = 4e^(iπ/3)。
二、复数的根式求解方法复数的根式是指对一个复数求根的过程,即解复数的等式。
复数的根式可以通过极坐标形式和指数形式来求解。
1. 极坐标形式对于复数的根式,我们可以使用极坐标形式进行求解。
假设我们要求解复数z的n次根,那么根式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w =r^(1/n)(cos(θ+2kπ)/n + isin(θ+2kπ)/n),其中r表示模长,θ表示幅角,k 为整数。
例如,要求解复数z = 8(cosπ/4 + isinπ/4)的平方根,即求解 w² =8(cosπ/8 + isinπ/8)。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平方根,分别为w₁= 2(cosπ/16 + isinπ/16)和w₂ = 2(cos17π/16 + isin17π/16)。
2. 指数形式对于复数的根式,我们也可以使用指数形式进行求解。
第一章3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第二节
复数的运算
一、复数的代数运算及共轭复数的运算法则
二、复数的代数运算的几何表示
三、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三、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1. 乘幂
设复数 ≠ 0, = (cos+sin),
则 = (cosn+sinn) ,为正整数.
规定 z
−n
1
= n.
z
), w3 = 2 (cos
+ i sin
),
16
16
16
16
1
8
1
8
这四个根是内接于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 2的圆的正方形的顶点
8
谢谢观看!
当 = , + 1, ⋯ 时,这些根又重复出现.
=
=
1
[cos
2 在几何上,
+ 2
+ 2
+ sin
], = 0,1,2, ⋯ , − 1
1
的个值是以原点为圆心, 为
半径的圆的内接正边形的个顶点.
例3.求 1 + .
4
解: 1 + = 2(cos + sin )
特别地,当 = 1时,得到棣莫弗公式
(cos+sin) = cosn+sinn.
2. 方根
z 称为的次方根.
设 z = r (cos + i sin ), w = (cos + i sin )
方程 wn = z 的根 w ,即 w =
n
n
有 (cos n + i sin n ) = r (cos + i sin )
复变函数1-3
i,
z1 z2
cos
3
6
i
sin
3
6
3 1i. 22
7
二、幂与根
1. n次幂: n 个相同复数 z 的乘积称为z 的 n 次幂,
记作 zn , zn z z z .
n个
对于任何正整数n, 有 zn rn(cosn i sin n ).
如果我们定义
zn
1 zn
,
那么当
幂为负整数时,
求出z的幂.
8
2.棣莫佛公式
当 z 的模 r 1,即 z cos i sin ,
(cos i sin )n cosn i sin n .
棣莫佛公式
3. 方程 wn z 的根 w, 其中 z 为已知复数.
w
n
z
r
1 n
cos
2kπ n
i sin
2kπ n
(k 0,1,2, ,n 1)
w2
o
w0 x
w3
15
三、小结
应熟练掌握复数乘积与商,幂与根的运算. 在各种形式中以三角形式、指数形式最为方便:
z1
z2
r1
r ei(12 ) 2
z2 r e2 i(2 1 )
z1 r1
对于任何正整数n, 有 zn rn(cosn i sin n ).
w
n
z
r
1 n
cos
2kπ
i sin
2kπ
n
n
(k 0,1,2, ,n 1)
放映结束,按Esc退出.
16
i sin(1 2 n )]
r1 r2 rnei(12 n ) .
5
定理二 两个复数的商的模等于它们的模的商; 两 个复数的商的辐角等于被除数与除数的辐角之差.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教学目的:掌握复数的乘幂与方根的计算方法,了解乘幂、方根的几何意义教学重点:掌握利用复数的三角表示式求解复数的乘幂与方根教学难点:理解乘幂与方根的几何解释,方根的计算方法教学类型:板书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过程:1、乘幂的计算定义1 n 个相同的复数 z 的乘积称为 z 的 n 次幂,记为 z n.显然由定理1 及其推广可知,|z n|=|z|n; Arg z n=nArg z,即若 z=r(cosθ+i sinθ),则有z n=r n(cos nθ+i sin nθ).思考:若是用代数形式 z=x+iy 计算 z n难度有多大?例:计算 (1+i)100.,解:|1+i|=2+12=√2,θ=π4因此,(1+i)100=(√2)100(cos25π+i sin25π)=250(−1+i∙0)=−250.2、方根的计算n.定义2 若 w=z n,称 z 为 w 的 n 次方根,记为 z=√w分析:已知复数 w =r (cos θ+i sin θ),求复数z =ρ(cos φ+i sin φ),使得 w =z n 成立,即有r (cos θ+i sin θ)= ρn (cos nφ+i sin nφ).从上式中可以得到r = ρn ,θ+2kπ=nφ,k ∈Z .因此,ρ= r 1n , φ=θ+2kπn ⁄, k ∈Z ,z =√w n =r 1n (cos θ+2kπ+i sin θ+2kπ) 究竟有几个?k =0,1,2,⋯,n −1时,得到 n 个互异的值z 0=r 1n (cos θn +i sin θn ); z 1=r 1n (cos θ+2πn +i sin θ+2πn); ⋯⋯z n−1=r 1n (cos θ+2(n −1)πn +i sin θ+2(n −1)πn) 由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可知当 k 取其他整数值时,方根的值重复出现,因此可知 n 次方根有且仅有 n 个!综上所述,n 次方根的计算方法为(1) 将复数w =x +iy 表示成三角表示式w =r (cos θ+i sin θ)(2) √w n =r 1n (cos θ+2kπn +i sin θ+2kπn )(3) k =0,1,2,⋯,n −1例:计算√i 3.解:(1)r =|i |=1,θ=π2, w =i =r (cos θ+i sin θ);(2)√w 3=r 1(cosθ+2kπ3+i sin θ+2kπ3) =cos (1+4k)π6+i sin (1+4k)π6;(3)k =0,1,2.即√i 3 分别为z 0=cos π6+i sin π6;z 1=cos 5π+i sin 5π; z 2=cos 9π6+i sin 9π6. 注解 n 次方根的几何解释上述例子中的3个3次方根正好是以原点为中心以1为半径的圆的内接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1.3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3
eπi
1.
变
2 2
函
数
此外,显然有 (1)3 1.
由此引出方根的概念。
8
§1.3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1.3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第 一 三、 复数的方根 P15
章
复数求方根是复数乘幂的逆运算。
复 数
定义
设 z 是给定的复数,n 是正整数,求所有满足wn z 的
与 复
复数 w ,称为把复数 z 开 n 次方,或者称为求复数 z 的
2e 3 .
1
12
§1.2 复数的几种表示
附:关于 Arg (z1 z2 ) Arg z1 Arg z2(在集合意义下)
第
一
所谓“在集合意义下”是指:
章 分别从集合 Arg z1 中与集合 Arg z2 中任取一个
复 数
元素(即辐角),相加后,得到集合Arg (z1 z2 ) 中的
与
一个元素(即辐角)。
2e 6
有
复 数
πi
5π i
( π 5π )i
(1 3 i)( 3 i) 2e 3 2e 6 4e 3 6
与
复
πi
变
4e 2 4 i .
函 数
1 3i 3i
πi
2e 3
5π i
( π 5π )i
7π i
e 3 6 e 6
2e 6
cos 7π i sin 7π 3 1 i .
章 复
wk
n
z
n
r
i(
en
2k n
)
,
(k 0,1, , n 1) .
数 与
描述 在复平面上, 这 n 个根均匀地
复数概念表示法乘幂与方根区域
背景
复数是十六世纪人们在解代数方程时引进的。 为使负数开方有意义,需要再一次扩大数系,使实 数域扩大到复数域。但在十八世纪以前,由于对复 数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得不清楚,用它们进行计算又 得到一些矛盾,所以,在历史上长时期人们把复数 看作不能接受的“虚数”。直到十八世纪, J.D’Alembert(1717-1783)与L.Euler(17071783)等人逐步阐明了复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澄清了复数的概念,并且应用复数和复变函数研究 了流体力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复数才被人们广泛 承认接受,复变函数论才能顺利建立和发展。
邻域复平面上以内部的点的集合称为点的折线连接属于中任意两点均可用完全区域边界与边界点已知点的任何邻域中都包含有界区域与无界区域若存在闭区域区域为圆点表示以re轴的直线几个点只是边界增加了一个或它仍然是区域几个点如果在其中去掉一个或组成它的边界由两个圆周而且是有界的表示一个圆环re表示下半复平面表示右半复平面实变函数表示为
2 2
• 判断复数相等
z z x x , y y , 其 z x 中 iy , z x iy 1 2 1 2 1 2 1 1 1 2 2 2 z 0 Re z ) Im ( z ) 0 (
一般, 任意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2. 代数运算
•四则运算
3
例 2 : 求 1
3
解 : 1 co 0 i s 0 s i n
i i 1 2 设 z r e , z r e 1 1 2 2
证明
由复数除法的定义 z=z2 /z1,即 z1z = z2 ∵|z||z1|=|z2|及Argz1+Argz=Arg z2( z1≠0)
Argz=Argz2-Argz1 即:
复变函数第2讲
n n
比较, 比较,得
ρ n = r, ⇒ ρ =
nϕ = θ + 2 k π ,
n
r;
⇒ϕ =
θ + 2kπ
n
Hale Waihona Puke 由此得到方根公式n (k = 0, 1, 2, L, n − 1)
w = z = r (cos
结论: 结论: 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各自模的乘积, 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各自模的乘积,乘积的幅 角等于各自幅角之和; 角等于各自幅角之和; 两个复数商的模等于各自模的商, 两个复数商的模等于各自模的商,商的幅角等于 被除数与除数的幅角之差。 被除数与除数的幅角之差。 Arg(z1z2)=Argz1+Argz2,Arg(z1/z2)= Argz1-Argz2,
3
0 + 2 kπ 0 + 2 kπ 1 = cos + i sin 3 3 ( k = 0 ,1, 2 ).
1 3 1 3 i, w2 = - i. 即 w 0 = 1, w1 = - + 2 2 2 2
练习: 求下列根式的值. (1) 1+ i ; (2)
3
-2 + 2i .
§4
复平面上的点集
13. 单连通、多连通区域:复平面上的一个区域 如果在其 单连通、多连通区域:复平面上的一个区域D,如果在其 中任作一条简单闭曲线,而曲线的内部仍属于 而曲线的内部仍属于D,则称D 中任作一条简单闭曲线 而曲线的内部仍属于 ,则称 为单连通域,不是单连通域的都叫多连通域。 为单连通域,不是单连通域的都叫多连通域。 多连通区域的一个显著特点:内部含有洞或裂缝。 注:1. 多连通区域的一个显著特点:内部含有洞或裂缝。 2. 任一简单闭曲线将复平面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 任一简单闭曲线将复平面分为内、外两部分, 单连通,外部多连通。 单连通,外部多连通。 3. 属于单连通域 内的任何一条简单闭曲线,在D内可 属于单连通域D内的任何一条简单闭曲线 内的任何一条简单闭曲线, 内可 以经过连续的变形而缩成一点, 以经过连续的变形而缩成一点,多联通区域不具备 这个特征。 这个特征。
复数的幂与根的运算
复数的幂与根的运算复数是由实部和虚部组成的数,可以表示为a + bi的形式,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
在复数运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复数的幂与根的运算,本文将详细讨论这两种运算及其特性。
一、复数的幂运算复数的幂运算是将一个复数自乘若干次。
设有一个复数z = a + 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
1. 复数的平方运算将复数z自乘一次,即z^2 = (a + bi)(a + bi)。
展开得到z^2 = a^2 + 2abi - b^2,整理后可得z^2 = (a^2 - b^2) + 2abi。
可以看出,复数的平方仍旧是一个复数,实部为a^2 - b^2,虚部为2ab。
2. 复数的立方运算将复数z自乘两次,即z^3 = z^2 * z = (a^2 - b^2 + 2abi)(a + bi)。
展开得到z^3 = (a^3 + 3a^2bi - 3ab^2 - b^3i),整理后可得z^3 = (a^3- 3ab^2) + (3a^2b - b^3)i。
同样地,复数的立方仍旧是一个复数,实部为a^3 - 3ab^2,虚部为3a^2b - b^3。
3. 复数的n次幂运算将复数z自乘n次,即z^n = z^(n-1) * z = ((a + bi)^(n-1))(a + bi)。
根据二项式定理展开后可得z^n = (a^n + na^(n-1)bi + C(n, 2)a^(n-2)b^2i^2 + ... + C(n, n-1)ab^(n-1)i^(n-1) + b^n * i^n)。
在上述展开式中,可以观察到幂次大于1的i项会相互抵消,因为i^2 = -1,而i^3 = -i,i^4 = 1,i^5 = i,以此类推。
因此,最终复数的n次幂展开式可简化为z^n = (a^n + C(n, 2)a^(n-2)b^2 - C(n, 4)a^(n-4)b^4 + ... + (-1)^(n/2)b^n) + (na^(n-1)b - C(n, 3)a^(n-3)b^3 + ... + (-1)^((n-1)/2)ab^(n-1))i。
复数的乘方与根式
复数的乘方与根式当我们学习数学时,经常会遇到复数的乘方和根式。
复数是由实数和虚数部分组成的数,它具有形式 a+bi,其中 a 表示实数部分,b 表示虚数部分,i 是虚数单位,它满足 i² = -1。
本文将探讨复数的乘方和根式的计算方法及其特点。
一、复数的乘方要计算复数的乘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复数的乘法法则。
复数的乘法法则可以通过将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展开,并利用 i² = -1 的性质来得到。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1. 将复数 a+bi 平方展开,得到 a²+b²i²+2abi。
2. 利用 i² = -1 的性质,将 a²+b²i²替换为 a²-b²。
3. 将结果整理为标准形式 a²-b²+2abi。
举例来说,我们计算 (3+2i)²:(3+2i)² = 3²+(2i)²+2(3)(2i)= 9+4i²+12i= 9+4(-1)+12i= 9-4+12i= 5+12i因此,(3+2i)² = 5+12i。
同样地,可以计算复数的高次幂,例如 (3+2i)³、(3+2i)⁴等等。
通过将复数展开并合并同类项,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结果。
二、复数的根式复数的根式也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
当我们求解复数的根式时,需要使用求根公式。
对于复数 a+bi,求其根式的计算公式如下:1. 计算模长|a+bi| = √(a²+b²)。
2. 计算辐角θ = arctan(b/a)。
根据角度的周期性,复数的根式有多个解。
根式的结果可以通过使用模长和辐角的计算公式来得到。
假设我们要求解复数的二次根号,计算步骤如下:1. 将复数 a+bi 的模长记为 r,辐角记为θ。
2. 求根公式的结果为√r * (cos(θ/2) + i*sin(θ/2))。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15 8) (10 12)i 23 2
2
2
5 4
i 41 41
z 23 2 i 41 41
2
arg
z
arctan
41 23
41
+ arctan 2 +,
23
故 Argz arg z 2k arctan 2 (2k 1)
23 (k 0,1,2, ).
2.复数的乘幂
当 k=0,1,…,n-1 时,可得n 个不同的 根,而 k 取其它整数时,这些根又会重复出现。
几何上, n z 的 n个值是以原点为中心,n r 为半 径的圆周上 n个等分点,即它们是内接于该圆周 的正 n边形的 n个顶点。
例1 求 4 1 i
1 y
1 i
解: 1 i 2 ,
arg(1 i) , 2
定义
zn
1 zn
.
由定义:
z n
1 zn
1
r n (cos n i sin n )
r
n
cos n i sinn cos2 n sin2 n
r n[cos(n ) i sin(n )] r e n n .
3.复数的方根 (开方)——乘方的逆运算
问题 给定复数 z = re i ,求所有的满足ωn = z 的 复数ω。
1. 乘积与商
定理1 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它们的模相乘, 两个复数乘积的幅角等于它们的幅角相加。
即 z1 z2 z1 z2 Arg(z1 z2 ) Argz1 Argz2 .
证明 设 z1=r1(cosθ1+ isinθ1)= r1e iθ1 z2=r2(cosθ2+ isinθ2)= r2e iθ2
则 z1z2 = r1r2(cosθ1+ isinθ1)( cosθ2+ isinθ2)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Arg( z1z2 ) Argz1 Argz2.
3
几何意义
从几何上看, 两复数对应的向量分别为 z 先把 z1 按逆时针方向 y
z1 , z2 ,
旋转一个角 2 ,
再把它的模扩大到r2 倍, 所得向量 z 就表示积 z1 z2 .
r
o
1
z1
r1
2
r2
z2
n n 1 4 4 n w2 r (cos i sin ) n n
wn 1 r (cos
1 n
w1 r (cos
1 n
2
i sin
2
)
2(n 1)
n
i sin
2(n 1)
n
)
结论:在几何上 , n z的n个值就是以原点为中心 , n r为半径 的圆的内接正 n边形的n个顶点 .
x
复数相乘就是把模相乘, 辐角相加.
4
如果用指数形式表示复数:
z1 r1 e , z 2 r2 e z1 z 2 r1r2 ei (1 2 )
由此逐步可证, 如果
i 1
i 2
则定理一可简明地表示为
z k rk e
i k
rk (cos k i sin k ), (k 1,2, , n), i sin( 1 2 n )]
17 17 w2 2 cos i sin , 16 16 25 25 8 w3 2 cos i sin . 16 16
8
w1
y
1+i
2
8
2
复数的乘方与根式表示
复数的乘方与根式表示复数是由实部和虚部组成的数,通常可表示为a+bi的形式,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
复数乘方是指将一个复数自乘多次,而根式表示是指将一个复数开平方或开其他次方根的运算。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复数的乘方和根式表示。
一、复数的乘方复数的乘方可以通过将复数展开并应用二项式定理来计算。
根据二项式定理,任意一个复数的乘方可以通过展开并进行相关运算得到结果。
举例来说,设有一个复数z=a+bi,我们要计算它的n次方,即z^n。
展开这个乘方表达式可得:z^n = (a+bi)^n根据二项式定理,可以将复数展开为一系列组合项。
每个组合项包括一个系数和一个幂的乘积。
通过展开后的表达式,我们可以进行相关的运算,计算复数的乘方结果。
二、复数的根式表示复数的根式表示是指将一个复数开平方或开其他次方根的运算。
对于一个复数z=a+bi,我们可以用根式表达形式来表示它的平方根、立方根等。
1. 平方根设有一个复数z=a+bi,要求其平方根。
我们设平方根为w=x+yi,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等式:w^2 = z将w和z分别展开并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x^2 - y^2 = a2xy = b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平方根w的实部x和虚部y的值,进而得到平方根的根式表示。
2. 立方根对于一个复数z=a+bi,要求其立方根。
同样地,我们设立方根为w=x+yi,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等式:w^3 = z展开并比较w和z,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x^3 - 3xy^2 = a3x^2y - y^3 = b解方程组,可以得到立方根w的实部x和虚部y的值,从而得到立方根的根式表示。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复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其他次方根。
根式表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数的性质和运算。
总结:复数的乘方和根式表示是复数运算中的重要概念。
复数的乘方可以通过展开乘方表达式并进行运算得到结果,而复数的根式表示可以通过解方程组得到实部和虚部的值,进而得到根式表示的形式。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第一节 三)
iz相当于将z所对应的向量 OZ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
→
π
2
-z相当于将z所对应的向量 OZ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π
-iz相当于将z所对应的向量 OZ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
π
2
4
说明 由于辐角的多值性 Arg( z1 z2 ) = Argz1 + Argz2 由于辐角的多值性, 两端都是无穷多个数构成的两个数集. 两端都是无穷多个数构成的两个数集 对于左端的任一值, 右端必有值与它相对应. 对于左端的任一值 右端必有值与它相对应 例如, 例如,设 z1 = −1, z2 = i , 则 z1 ⋅ z2 = − i , Argz1 = π + 2nπ, ( n = 0, ± 1, ± 2,L), π Argz2 = + 2m π, ( m = 0, ± 1, ± 2,L), 2 π Arg( z1 z2 ) = − + 2kπ, ( k = 0, ± 1, ± 2,L), 2 3π π 故 + 2( m + n)π = − + 2kπ, 只须 k = m + n + 1. 2 2 若 k = −1, 则 m = 0, n = −2 或 m = −2, n = 0.
三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1、乘积与商 2、幂与根 3、小结与思考
1、乘积与商 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它们的模的乘积; 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它们的模的乘积 两个复数乘积的辐角等于它们的辐角的和. 两个复数乘积的辐角等于它们的辐角的和 证
设复 数z1和z2的指数形式分别 为
z1 = ρ1e , z 2 = ρ 2 e
z1 ⋅ z2 ⋅L⋅ zn = ρ 1 ⋅ ρ 2 ⋅ L ⋅ ρ n e i ( ϕ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上课用)
§1.3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教学目的:熟练运用复数的各种表示法的转化灵活进行相关的计算与证明.重点:灵活运用复数的各种表示法与运算性质熟练解决相 关问题.难点:模不等式证明,复数的三角表示与指数表 示,复数的开方与复方程求解. 教学过程: 复习:1.复数的模的三角不等式与恒等式Re =≤z x z ,Im =≤z y z , Re Im ≤+=+z x y z z22⋅==z z z z 22+=x y .21==z z z zz z. 设111222,z x iy z x iy =+=+, 则有三角不等式121212-≤±≤+z z z z z z ,例(1)1212z z z z ⋅=⋅;(2)设12,z z 为任意复数,证明下式并说明它的几何意义.()22221212122z z z z z z ++-=+;(3)z z z z -≤-.证明 (1)12z z ⋅==12z z =⋅.(2)∵ 2121212()()z z z z z z +=++11122122z z z z z z z z =+++22121221z z z z z z =+++2212122Re()z z z z =++ ,又∵ 21212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 22121221z z z z z z =+--2212122Re()z z z z =+-,∴ 两式相加得2222121212z z z z 2(z z )++-=+.它的几何意义是: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它的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的两倍. (3)2121212()()z z z z z z -=--2212122Re()z z z z =+-,又因为 12121212Re()z z z z z z z z ≤==, 所以2222121212122()z z z z z z z z -≥+-=-,从而 z z -≤z z -,同理可证 1212z z z z -≤+ 故有 121212z z z z z z -≤±≤+ 思考:说明上述不等式在什么条件下取等号? 2.复数的三种表示1) 代数表示:而i z x y =+称为复数z 的代数形式.2) 三角表示:设=+z x iy (0z ≠),由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关系知i θθ(cos sin )=+z r 称为z (0z ≠)的三角形式.其中r 是模,θ是辐角. (如图1.6解释两个量)注意:特别,当1==r z 时i cos sin z θθ=+ 称为单位复数. 3)指数表示式:由欧拉公式(Euler ):i cos sin i eθθθ=+,知复数z (0z ≠)表示成 =i z re θ称为指数形式. §1.3. 1 复数的积与商设 1111z r (cos i sin )θθ=+,2222z r (cos i sin )θθ=+ 1.复数三角形式与指数形式的积/则 12121212z z r r [cos()i sin()]θθθθ=+++. 设1=i z r eθ,2=i z r eθ,则12()+⋅=i z z r r eθθ.从而1212=z z z z ,1212()=+Arg z z Argz Argz . 【定理一】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他们模的乘积;两个复数乘积的辐角等于两个辐角的和.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12z z ⋅表示将1z 所表示的向量逆时针旋转2Argz 并伸长2z 倍后所获得的向量.(提问:i z ⋅及i z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重要结论: 12=z z ⇔ 12=r r ,122=+k θθπ,(k 为任意整数)2.复数三角形式与指数形式的除法11121222[cos()sin()]z r i z r θθθθ=-+- ()121122-=i z r e z r θθ (同上叙述除法的几何意义) 从而 1122=z z z z ;1122()=-z Arg Argz Argz z .【定理二】两个复数商的模等于他们模的商;两个复数商的辐角等于被除数的辐角与除数的辐角之差. 思考题:如何理解1212arg()arg arg z z z z ≠+;1122arg()arg arg z z z z ≠- 例子:arg(),arg(1)2i ππ=-=,3arg[()(1)]arg()arg()arg(1)22i i i ππ-=-=-≠=+- (1)argarg()arg(1)arg()2i i i π-===--.arg()2i π=-=-≠3arg(3)arg(3)2i π---=. 例1 用复数的三角形式计算(1)(1)+i .解: 因为 12(cossin )33+=+i ππ, 552[cos()sin()]66=-+-i i ππ所以 (1)+i=4[cos()sin()]22-+-i ππ=4-i .(2)212+-ii.解: 112sinarctan )22+=+i i ,122)sinarctan(2)]-=-+-i i⇒212+-ii= 1cos[arctan arctan(2)]2--1sin[arctan arctan(2)]2+--icossin22i i =+=ππ.注意运用反三角恒等式:arcsin arccos ,[1,1]2x x x π+=∈-arctan arccot ,2x x x R π+=∈.当0x >时,1arctan arccotx x= . 提问:设(cos sin )z r i θθ=+,则1z= . #:111(cos sin )[cos()sin()]i i z r rθθθθ=-=-+-.1. 幂:通常把n 个复数z 的乘积n z z z z ⋅⋅⋅=称为z 的n 次幂记为nz .若0≠z , 记i z re θ= ,则θθθ(cos sin )==+n n in n z r e r n i n ,特别 当1=r 时,有θθθcos sin =+in e n i n -----棣莫弗公式(De Moivre )2.方根:设0z ≠,通常 把满足方程n w z = (2n ≥为整数)的复数w 称为复数z 的n 次方根,记为=w .记=i z re θ,e i w ϕρ=将它们代入方程 =nw z 得n in i e re ϕθρ=,从而 nr ρ=, 2=+n k ϕθπ,于是ρ=算术根), 2+=k nθπϕ,0,1,2,,1k n =-.且复数z 的n 次方根为2k ink k w θπ+==,0,1,2,,1k n =-.结论:复数(0)z z ≠的n 次方根共有n 个,它们均匀地分布在以原点为心.(如图1.7) 注意:复数的乘、除运算以及下面的幂(乘方)、开方运算用复数的三角形式或指数形式较简单.例2 的复指数表示式. 解 因为 88-=i e π,所以22332++==k k iieππππ(0k =,1,2).提问:计算例3 用复数三角表示计算 3(1+.解 33(1[2(cossin )]33+=+i ππ8(cos sin )8=+=-i ππ.例4 解方程(1) 320z -=; (2) 30z +=(3) 30z +=. (4) 310-+=z i .解 (1)320z -=可化为 32z =,方程的三个根为22sin )(0,1,2)33k k z i k ππ=+=.(2)30z =可化为 3z =122sin)33ππππ++=+k ki(0,1,2)k=为方程的三个根.(3)30+=z可化为3=z,13)sin()]}22=-+-z iππ2222sin)(0,1,2)33-+-+=+=k ki kππππ为方程的三个根.(4)310-+=z i可化为331sin)44=-⇒=+z i z iππ88sin)(0,1,2)1212++⇒=+=k kz i kππππ.例5求cos3θ及sin3θ(用cosθ与sinθ来表示). 解:由棣莫弗公式知33(cos sin)cos3sin3ii e iθθθθθ+==+又3(cos sin)iθθ+3223cos3cos sin(3cos sin sin)iθθθθθθ=-+-比较两式的实部与虚部得323cos3cos3cos sin4cos3cos θθθθθθ=-=-233sin33cos sin sin 3sin 4sin θθθθθθ=-=-.例6 已知 正三角形的两个顶点为11z =与22z i =+, 求另一个顶点.分析: 注意正三角形的几何特征与复数的几何意义 ()i 33121z z ez z π±-=-()()11i 2=±+()(131i 22=+±所以331((2222z i =-++或331((2222z i =++-.练习:1.方程s i n c o s 0z z -=在复数范围内的全部解为ππz=k +,(k 为整数)4. 2.方程sin cos 0z z +=在复数范围内的全部解为ππ-z=k ,(k 为整数)4.提问:1.任何复数都有模和幅角这种说法对吗?2.设1z =, 2z i =,试用指数形式表示12z z 和12z z . 小结:1.在进行复数运算时注意三角形式计算必须符合的要求.同时注意复数开方,开几次方则有几个根;开方时,以指数形式表示简单.2.两个三角形式的复数相等时,辐角可以相差2π的整数倍.3.利用复数的三角形式很容易解释复数乘法、除法、乘方的几何意义.4. 解复方程时先将方程化为最简型,再开方.易犯错误:1.且复数开方运算时根表示易出错误.主要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不熟悉.2.解复方程错误多.作业:.(2),(3)3118.(1),(2),(3),(5)1416.(1).P ;;。
复数的乘方与根的运算法则
复数的乘方与根的运算法则复数的乘方与根的运算法则是复数运算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复数的乘方运算法则和根的运算法则,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复数的乘方运算法则1.1 幂为自然数的情况:当复数z与自然数n相乘时,其运算法则如下所示:z^n = (r(cosθ + isinθ))^n= r^n(cos(nθ) + isin(nθ))其中,r表示复数z的模,θ为复数z的辐角。
1.2 幂为整数的情况:当复数z与整数n相乘时,运算法则可以根据乘方的性质推导得到。
1.2.1 n为正整数的情况:z^n = z × z × z × ... × z (共n个z相乘)= r^n(cos(θ) + isin(θ))(cos(θ) + isin(θ))...(cos(θ) + isin(θ))= r^n(cos(nθ) + isin(nθ))1.2.2 n为负整数的情况:z^n = 1/(z^-n)= 1/[(r^(-1))(cos(-θ) + isin(-θ))]= 1/[r^(-n)(cos(-nθ) + isin(-nθ))]= 1/[r^(-n)(cos(nθ) - isin(nθ))]= r^n/(cos(nθ) - isin(nθ))二、复数的根的运算法则2.1 幂为自然数的情况:假设复数w是复数z的n次方根,即w^n = z,其运算法则如下所示:w = (r(cosθ + isinθ))^(1/n)= r^(1/n)(cos(θ + 2kπ)/n + isin(θ + 2kπ)/n)其中,r表示复数z的模,θ为复数z的辐角,k为整数。
2.2 幂为整数的情况:当复数w是复数z的n次方根时,运算法则可以根据根的性质推导得到。
2.2.1 n为正整数的情况:w = (r(cosθ + isinθ))^(1/n)= r^(1/n)[cos((θ + 2kπ)/n) + isin((θ + 2kπ)/n)]其中,r表示复数z的模,θ为复数z的辐角,k为整数。
复数的乘方与根运算
复数的乘方与根运算复数的乘方和根运算是复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和运算,它们在科学、工程和数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复数的乘方和根运算,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一、复数的乘方复数的乘方是指将一个复数与自身连续相乘的运算。
复数的乘方可以通过将复数写成极坐标形式来求解。
假设有一个复数z=a+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
它的模长表示为|z|,辐角表示为θ。
复数z的乘方可以表示为:z^n=(a+bi)^n。
利用欧拉公式可将复数表示为极坐标形式:z=r(cosθ+isinθ)。
对复数z^n进行乘方运算,则得到:z^n=r^n(cos(nθ)+isin(nθ))。
这样,复数的乘方结果可以通过模长和辐角的运算得到。
其中,模长的乘方等于原复数模长的乘方,辐角的乘方等于原复数辐角的乘以n。
二、复数的根运算复数的根运算是指求解复数的n次方根的运算。
复数的根运算的结果可以是有限个解,也可以是无穷多个解。
假设有一个复数z=a+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
复数z的n次方根可以表示为:√z = √(a+bi)。
利用欧拉公式可将复数表示为极坐标形式:z=r(cosθ+isinθ)。
对复数√z进行根运算,则得到√z = √r(cos(θ/n)+isin(θ/n))。
复数的根运算结果可以通过模长和辐角的运算得到。
其中,模长的开n次方等于原复数模长的开n次方,辐角的除以n。
需要注意的是,复数的根运算可以有多个解。
具体来说,对于给定一个复数,它的n次方根共有n个解,形成一个n角等分的圆周,这也被称为复数的主值和辅助值。
三、复数乘方与根运算的性质1. 两个复数的乘方等于两个复数分别乘方再相乘。
即,(a+bi)(c+di)=(ac-bd)+(ad+bc)i,它的乘方为[(ac-bd)+(ad+bc)i]^n。
2. 复数的幂运算满足指数运算的一般规律。
即,(a+bi)^n=(a+bi)(a+bi)⋯(a+bi),其中n为正整数。
关于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1 i )n (1 i )n
n ( 2 ) cos i sin ( 2 ) cos i sin 4 4 4 4
n n
n
n n n n ( 2 ) cos i sin cos i sin 4 4 4 4
3
2 k 2 k 6 4 4 i sin 1 i 2 cos 3 3 ( k 0,1,2).
14
即 w0 2 cos i sin , 12 12
n个
对于任何整数 n,
有 z [ (cos i sin )] [ e i ]n
n n
= e = (cos n i sin n ). 当 z 的模 1, 即 z cos i sin , n (cos i sin ) cos n i sin n .
(k 0, 1, 2,
,)
11
当 k 0,1,2,, n 1 时, 得到 n 个相异的根:
w0 e ,
1 i n n
w1 e
1 2 i[ ] n n
,
wn1 e
1 2( n1) π i[ ] n n
当k以其他整数值代入时, 这些根又重复出现.
放映结束,按Esc退出.
18
n
2
n 2 2
n cos . 4
10
(2) n次方根
已知z = e ,求z的n次方根
i
相当于求方程 w z 的根 w, 其中 z = e
n
i
wk z e
n 1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棣莫佛(De Moivre)公式
特别,当Z=(cosθ+isinθ)时,
(cos i sin )n cosn i sin n .
(c) 计算方程 wn z 的根 w, 其中 z 为已知复数.
w
n
z
r
1 n
cos
2kπ n
i sin
2kπ n
(k 0,1,2, ,n 1)
8
设 z rei 为已知复数,n为正整数,则称满足方程 wn z
sin(
5
6
)
12
所以
z18
28
c
os(
8
6
)
i
sin(
8
6
)
z
4 2
2
4
c
os(20
6
)
i
s
in(
20
6
)
2
4
cos(
28
6
)
i
sin(
28
6
)
8(1 3i)
13
例3:求 3 8
解:
3
8
3
i 2k
8 e 3 , k
0,1, 2
3
8
0
3
i
8 e 3
2
cos
3
i
sin
3
1
3i
3 8
(3)开集
如果 G 内每一点都是它的内点,那末G 称为 开集.
16
例5.解方程 z 6 1 0
解:因为 z6 1 cos i sin
所以
6
1
cos
2k
i sin
2k
6
6
可求出6个根,分别是:
(k 0, 1, 2, 3, 4, 5)
z0
3 1 i, 22
z1 i,
z2
3 1i 22
z3
3 1 i, 22
z 4 i,
z5
3 1i 22
由此逐步可证, 如果
zk rkeik rk (cosk i sin k ), (k 1,2, , n),
则z1z2 zn r1r2 rn[cos(1 2 n )
i sin(1 2 n )]
r1r2 rn ei(12 n )
(1.3.4)
5
定理1.2 两个复数的商的模等于它们的模的商; 两
r1 r2[(cos1 cos2 sin1 sin2 ) i(sin1 cos2 cos1 sin2 )]
z1 z2 r1 r2[cos(1 2 ) i sin(1 2 )] , z1z2 r1 r2 z1 z2
Arg(z1z2 ) Argz1 Argz2.
3
几何意义
从几何上看, 两复数对应的向量分别为 z1, z2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1
第1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区域
2
1.3.1 乘积与商
定理1.1 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它们的模的乘积;
两个复数乘积的辐角等于它们的辐角的和。 设复数 z1 和 z2 的三角形式分别为
z1 r1(cos1 i sin1), z2 r2 (cos2 i sin2), z1 z2 r1(cos1 i sin1) r2 (cos2 i sin2 )
的所有w值为z的n次方根,并且记为 w n z
设 w ei , 则 nein rei n r ein ei n r , n 2k , k 0,1,2,
9
即
n r,
2k ,
n
k 0,1,2,
wn
i 2k
re n
r
1 n
(cos
2k
i sin 2k )
n
n
当k=0,1,2,…,n-1时,得到n个相异的根:
w0
1
rn
(cos
n
i sin
)
n
10
w1
r
1 n
(cos
2
n
i sin
2
n
)
w2
r
1 n(cosຫໍສະໝຸດ 4ni sin
4
n
)
wn1
r
1 n
(cos
2(n 1)
n
i sin
2(n 1)
n
)
结论:在几何上, n z的n个值就是以原点为中心, n r为半径 的圆的内接正n边形的n个顶点.
11
例1: 求 (1 i)4
解:
因为 1 i 2[cos( ) i sin( )]
4
4
所以 (1 i)4 4[cos( ) i sin( )] 4
例2 :已知 z1
解:
3i
,z2
3i
求
z18
z
4 2
因为 z1
3
i
2
cos(
6
)
i
sin(
6
)
z2
3
i
2
cos( 56
)
i
6
1.3.2 幂与方根
(a) n次幂:
n 个相同复数 z 的乘积称为z 的 n 次幂, 记作 zn , zn z z z .
n个
对于任何正整数n, 有 zn rn(cosn i sin n ).
n 为负整数时,
有z n
1 zn
.
因而有 zn z n , Arg zn n Arg z.
7
3
i 2
8 e 3
2cos
i sin 2
1
3
8
2
3
i 4
8 e 3
2
cos
5 3
i sin
5 3
1
3i
14
例4:求 4 1 i.
解: 因为
1i
2
cos
4
i
sin
4
,
所以
4
1i
8
2
cos
4
2k 4
i sin
4
2k 4
,(k
0,1, 2, 3)
15
即
w0
8
2
cos
16
i sin 16
,
w1
8
2
cos
9 16
i sin
9 16
,
w2
8
2
cos
17 16
i sin 17 16
,
w3
8
2
cos
25 16
i sin
25 16
.
w2
结论: 四个根是内接于中心在原点半径 为 8 2 的圆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
y
w1 1+i
2
82
w0
O
x
w3
17
1.4.1 区域(函数的定义域)的概念
(1)邻域
平面上以 z0 为中心, (任意的正数)为半径 的圆: z z0 内部的点的集合称为z0 的邻域. 不等式 0 z z0 所确定的点的集合称为
z0 的去心邻域.
δ Z0
18
(2)内点
设 G 为一平面点集, z0 为G 中任意一点. 如果 存在 z0 的一个邻域, 该邻域内的所有点都属于 G, 那末 z0 称为G 的内点.
先把 z1 按逆时针方向
•z
y
旋转一个角2 ,
r • z1
再把它的模扩大到 r2 倍, 所得向量 z就表示积 z1 z2 .
o
2 1
r1
•
r2
z2
x
复数相乘就是把模相乘, 辐角相加.
4
如果用指数形式表示复数:
z1 r1 ei1 , z2 r2 ei2 则定理一可简明地表示为
z1z2 r1r2 ei(12 )
个复数的商的辐角等于被除数与除数的辐角之差.
若 则有
z1 r1(cos1 i sin1), z2 r2(cos2 i sin2),
z2 z2 , z1 z1
Arg
z2 z1
Argz2
Argz1 .
设复数z1和z2的指数形式分别为
z1 r1ei1 ,
z2 r2ei2 ,
则 z2 r2 ei(2 1 ) . z1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