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欧阳修 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译文和注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

【宋】 欧阳修

【原文】

陋巷之士甘藜藿而修仁义,毁誉不干其守,饥寒不累其心,此众人以为难,而君子以为易。

生于高门,世袭轩冕,而躬布衣韦带之行,其骄荣佚欲之乐,生长于其间而不溺其习,日见于其外而不动乎其中,此虽君子,犹或难之。

学行足以立身而进不止,材能足以高人而志愈下,此虽圣人,亦以为难也。

《书》曰:“不自满假。”又曰:“汝惟不矜不伐。”以舜、禹之明,犹以是为相戒惧,况其下者哉!此诚可谓难也已。

广平宋君,宣献公之子。公以文章为当世宗师,显于朝廷,登于辅弼,清德著于一时,令名垂于后世。君少自立,不以门地骄于人。既长,学问好古为文章。天下贤士大夫皆称慕其为人,而君歉然常若不足于己者。守官太学,甘寂寞以自处,日与寒士往来,而从先生、国子讲论道德,以求其益。

夫生而不溺其习,此盖出其天性。其见焉而不动于中者,由性之明,学之而后至

也。学而不止,高而愈下。予自其幼见其长,行而不倦,久而愈笃,可知其将无所不至焉也。孟子所谓“孰能御之”者欤!

予,陋巷之士也,遭时奋身,窃位于朝,守其贫贱之节,其临利害祸福之际,常恐其夺也。以予行君子之所易者犹若是,知君行圣贤之所难者为难能也。

岁之三月,来自京师,拜其舅氏。予得延之南斋,听其论议而慕其为人,虽与之终身久处而不厌也。留之数日而去。于其去也,不能忘言,遂为之序。

庐陵欧阳修述。

【参考译文】

住在简陋小巷子里的贫寒之人,安于贫穷,吃着粗劣的饭菜,却做着修身仁爱正直之事,别人说好说坏都不影响他的操守,饥饿寒冷不能动摇他的心志。这是一般人认为很难做到的,而人格高尚的人却认为容易。

出生于名门,世代沿袭着显贵的官位和爵禄,却身穿贫民的服装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不陷于骄傲自满,贪图安乐,嗜欲无节的奢乐之中。生长在这种家族环境中,心志却不沉溺显贵家族中多见的不良生活习惯,每天在外面也都能看到那些生活陋习,心中却仍然不被触动,这就是人格高尚的人,也还是很难做到的。 良好的学习行为足以立身处世,而且不停地积极进取;才干和能力足够比别人高,而心志却更加谦卑,这就是圣人,也会认为是很难做到的。

《尚书》上说:“不自满,不自大。”又说:“你应该不骄傲,不自夸。”以舜、禹

的明达,仍然用这些话来辅助自己的警戒畏惧心理,何况不如他们的人呢!这实在可以说是难啊。

广平人宋先生,宣献公的儿子。宣献公凭借自己的文章学识成为当时受人尊崇的楷模,在朝廷内外声名显赫,位登辅弼大臣。高洁的品德名重一时,也使得宣献公美好的声誉流传于后世。宋先生年少时就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不因为自己出生显贵家族而高傲轻视别人。成年以后,求学求道喜爱效仿古人或假借古代的事物做文章。天下志行高洁、才能杰出的贤士大夫都很羡慕他的为人,而宋先生对于别人的羡慕常常感到惭愧不好意思,对于自己的学问为人好像并不满足。在太学任职恪尽职守,乐意清静自处,每天和寒门士人往来,跟太学老师、公卿大夫的子弟论述老子的《道德经》,来探求《道德经》中有益的知识。

出生并生活在显贵家族却能够不沉溺显贵家族生活习惯,这大概是出于他的天性。他每天眼见那些显贵家族生活习惯却能够不动摇心志,是因为他天性的聪慧和后天的学习而达到的。越是学习就越不肯停止,学问品行越高就越谦卑。我从他年幼时就看到他成长,知道他能干好学而不厌倦,时间越久而越一心一意不知疲倦,可以知道他将来一定会前途无限。这就像孟子所说的“谁能抵御他”的那种情形啊!

我,也是出生贫寒的读书人,遇到好时候发奋努力,忝职朝廷,坚守贫贱之时的节操,当面临厉害福祸冲突的时候,常常害怕会被改变而失去前途。凭我努力去做君子认为容易做到的事仍然像这个样子,就知道宋先生去做圣贤都觉得难以做到的事是多么不容易了吧。

今年三月,宋先生从京城来,探望他的舅舅。我有机会能请他到我南书房来,聆听他对时势的议论因而仰慕他的为人,即使与他终身相处也不满足。我留他在我

家待了几天才离开。在他离开以后,我仍然不能忘记他的话,因为这些,于是写下这篇序文。

皇祐元年,庐陵人欧阳修记述。

【注释】

1、本文作于皇祐元年(1049),见于《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四十四。

2、陋巷之士:贫寒之士。陋巷:借指贫寒。

4、藜藿:藜和藿。亦泛指粗劣的饭菜。

(1)藜和藿。亦泛指粗劣的饭菜。《韩非子·五蠹》:“尧王天下也……粝粢之食,藜藿之羹。”《文选·曹植〈七启〉》:“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刘良注:“藜藿,贱菜,布衣之所食。”明王宠《送钱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我辈饱藜藿,散发从箕颍。”

(2)指贫贱的人。南朝梁江淹《效阮公诗》之十一:“藜藿应见弃,势位乃为亲。”

5、修:(学问、品行方面的)学习、锻炼和培养。《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国语·晋语》:“修武之德。”《汉书·叙传下》:“束发修学。”唐韩愈《原毁》:“一善易修,一艺易能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6、仁义: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孔颖达疏:“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吕氏春秋·适威》:“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韩非子·五蠹》:“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汉书·食货志上》:“陵夷至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谊,先富有而后礼让。”唐韩愈《寄三学士》诗:“生平企仁义,所学皆孔周。”宋王安石《与王子醇书》:“且王师以仁义为本,岂宜以多杀敛怨耶?”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方旦(朱方旦)书示云,正心诚意,道德仁义,方可看长安春色。”

7、毁誉:诋毁和赞誉。《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晋葛洪《抱朴子·自叙》:“而洪之为人,信心而行,毁誉皆置于不闻。”《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及为外界毁誉之所刺激,或半途变更废止,不能达其目的者,必其自信力不足也。”

8、干:干扰;影响。

13、众人:一般人;群众。

(1)商周时代的农业生产者。《诗经·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鎛。”高亨注:“众人,指农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