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训练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训练答案

A组基础题1.D材料强凋了有意识的人与鸟和蜂蚁不同,人的意识能够对宇宙产生较高程度的“觉解”,突出了意识的重要性,故D符合题意;A、 B、c都是主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

2.B“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强调了要把认识落实到实践中.即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3.B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

“按照既定计划开展r各项科研试验,达成r既定目标”体现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选B。

4.A嫦娥二号拍下它的第一幅摄影作品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A当选;B中“改造规律”的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人类改造世界,c不选;D错误,无论是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来自实践。

5.D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

材料中“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表明“心”(意识)是随着“事”(客观存在)的来去而有无的,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当选。

6.A本题主要考查意识的作用和特点。

巴菲特在投资股票时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对股票市场的未来走向有着自己的预测,并根据自己的预测有选择地加以投资,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当选;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及生理活动的作用,排除c、D。

7.A“鄂尔多斯发展模式”是承认、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答案为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说法错误;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发展不依赖人的意志,c说法错误;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是人类活动的目的,D表述错误。

8.B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

材料中市民抢救不当以至于海豚死亡是因为忽略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做到主客观具体统一,②④正确,选B。

①③与题意无关,不选。

9.【答案J①自然界是物质的,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检测参考答案《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参考答案1~5 DBDDc 6~10 BDDAD 11~15 ADBcB 16~20 DADcB 21~24 BBBA25、AB 26、Ac 27、BcD 28、AB29、(1)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载人航天事业的实际出发,经过多次实验,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

(4分)(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载人航天的规律性。

(4分)(3)在发展航天事业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

(4分)30、(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6分)(2)但真理都是有条的、具体的。

如果超过自己适用的条和范围,或者不顾条的推移、历史条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

真理又是相对的。

(6分)(3)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3分)31、(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6分)(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达到自己的目的,(5分)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

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5分)。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2×30=60)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5.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8.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用语不断丰富。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物质不能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9.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将一张图片分给两组学生(图片中的女性既似少妇又像老妇)。

高二政治下册哲学生活、二单元单元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哲学生活、二单元单元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哲学生活、二单元单元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哲学生活、二单元周末训练案编制人:审核人:领导签字:卷哲学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是①哲学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不大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③人人都懂哲学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有关世界观与哲学联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和世界观都可以自发形成B.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切,仰观宇宙之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舆,抚四海于一瞬。

”这段话说明A.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B.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上述材料体现了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哲学是人类对其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分别代表了下列哪些哲学派别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心外无物”“动恒动,静恒静”这些观点依次是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形而上学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③④XX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的紧急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

2024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2024届高考《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2024届高考《哲学生活》其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60分)1、(2024·山东卷).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相识结果是由相识的主题确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相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2、(2024·北京卷)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3、(2024·新课标卷)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溢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料于2024年8月放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新奇、爱好和遐想是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干脆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须要是推动有关木星相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细心的打算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2024·全国卷)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谛视困难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相识主体对困难历史问题的相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困难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呈现必定须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困难历史问题的相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24·江苏卷)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相识过程中被驾驭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干脆接着。

”这说明真理①在相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详细的、有条件的④在相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 (2024·全国卷)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敏捷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宠爱“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饶平二中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2008/9/28(共100分)一、选择题Ⅰ(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4分。

)1.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①阶级和阶级斗争②路线、方针、政策③公式定理④生产关系⑤法律A.①④B.③C.①③④D.①③⑤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5.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6.(02全国)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D.古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8.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测试卷(111020)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十七大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因为A.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变革起先导作用B.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能为党和人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哲学是人民生活幸福的物质保证2.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这是因为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这一过程表明: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4.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

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

上述观点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5.“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此论断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6.下列有关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一般方法④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7.爱因斯坦说:“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 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20×2.5=50分)1.2012年7月28日,美国科学家称,他们通过一种最新的理论研究发现,地球和月球之间其实隐藏着大量神秘的暗物质。

从哲学上看,这里的暗物质属于( )①物质的具体形态 ②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 ③一种物质现象 ④虚幻的意识形态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2.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 :( ) ①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无动亦无静,无静亦无动 ④动和静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⑤静也是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⑤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B .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C .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4.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区发生5.7级地震;12时16分,昭通市彝良县再次发生5.6级地震。

地震造成很多人员伤亡。

加上之前的日本、智利、海地及我国汶川大地震,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

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D .①③④5.美国电影《2012》讲述了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天空好像被撕裂开来,无数火球从天而降,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山摇地动的世界末日景象。

我国有一些民众对此深信不疑,为保平安还做出了卖房、借钱捐款等极为荒唐的举动。

《生活与哲学》四套单元测试卷、答题卡和参考答案

《生活与哲学》四套单元测试卷、答题卡和参考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检测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

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②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⑤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⑦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A.①③④⑦ B.①②④⑦ C.④⑦ D .④⑤⑥⑦3、当今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会违法违纪,经受不住考验,走上蜕化变质的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放松或拒绝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在世界观上出了问题。

这说明:A.自发产生的世界观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B.世界观是影响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因素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D.世界观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6、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C.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标准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7、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1.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

物联网概念的出现说明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意识的形式与内容都是客观的 C.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 D.意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2.2004年至2009年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发展实际,连续出台6个“三农”一号文件,主题如下:时间主题 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 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发展现代农业 2008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上述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的确定,体现的辩证唯物论观点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 C.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D.任何社会意识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3.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再次登台,其表演再一次受到观众热捧。

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

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 C.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 4.中国古代著名的诗词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人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进而如痴如醉。

这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会把人引入迷途 C.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应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5.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画家,他画里的题词,具有很强哲学韵味。

他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完全是一个主观虚构过程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练习题1.下列选项中与“两岸青山相对出,轻舟已过万重山”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A.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B.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C.坐地日行八万里,顺天遥看一千河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D.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3.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做事就能成功③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前提④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近年来,“中国创造”“中国经验”“中国现象”“中国模式”等成了国际流行词。

流行词的变化发展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这表明人的意识( )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②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③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④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右面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C.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D.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切实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为此我们必须( )①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②不断创造新的规律,改变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条件③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针对旱灾频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有关专家呼吁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山东曹县第三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是毛泽东A .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B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C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答案] D2.“物权法的立法过程很长,开过几百次研讨会,经A .有量变就有发展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C .一个正确的认识总要经过多次错误的过程D.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答案]D3.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4.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谐文化的支撑。

这里的“支撑”作用从哲学唯物论上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认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C.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答案] D5..上题材料从认识论上看,“支撑”作用体现的哲理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C.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答案] B2007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邀请12位基层代表来到下题:6.(2007高考全国卷31).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答案] C7.200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②机器人是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06年7月15日,我国海洋发展史上规模最大,调我国这次海洋调查的最终目的是()A.认识和掌握海洋的本质和规律B.收集大量C.更好地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充分发挥8.[答案]C9.通过卫星资料和实地考察,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9.[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真理与追真理一、选择题: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阶级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2.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目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据此回答3-4题。

3.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4.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A. 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B. 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C.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D.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5.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真理以谬误为.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 C 基础而存在6.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C .千虑一得B.一概而论.百感交集D.三人成虎7.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 A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8 中。

华师一附中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华师一附中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Ⅰ卷(选择题 48分)(10月18日)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共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1、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2、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3、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

”这说明: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4、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5、“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6、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

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在2011年到来前的午夜,《印象普陀》在舟山首演。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课件 新人教必修4
• 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属于意识的范畴,认为 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出发,就是认为办事情要从意识出发,是唯心 主义的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 开放中,我们必须以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 本出发点。
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 把握规律 B.他具有创造思维, 认识了一切规律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 的过程中认识规律
8、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
(
)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②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③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④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5、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
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
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
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
送格式。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活 动的影响
B.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 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 造自然物 D.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 相处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 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人
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1.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看得见、摸得着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多样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4.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5.30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意识决定存在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在决定意识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C)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自居易的这—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D.从主观出发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D)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2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2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5八-7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7.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据此回答题。

8.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不切实际的幻想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9.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

这些发现表
明()
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
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
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
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
8.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

对党章既有保留又有修改。

从哲学看,这体现了
A.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B.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说明( )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
1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3.《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后,中部六省正以昂扬的姿态,以追赶和超越的勇气,全力谋求新的发展。

这主要说明中部六省( )
A.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在正确意识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正确意识决定着事物的发展14.2007年1月3日,是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两周年。

“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是教育、制度、监督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取得新的成效。

这表明( )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C.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5.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这些人其中不少大人由于缺乏防震知识,“慌不择路”、盲目逃生所致。

这启示我们( )
A.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B.要注重用正确意识来指导
C.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6.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

这说明C A.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7.就其根源讲,意识是( )
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
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
18.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

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骛远”是指(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不切实际的幻想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19.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20.广东煤矿规模小,煤炭质量低,全省煤炭年产量仅800多万吨,在全省经济中所占份额很小,且大部分煤矿证照不齐全,开采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环境资源破坏严重。

据此广东省政府决定依法关闭小煤矿、违规煤矿的唯物论道理是( )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D.认识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1.D
2.C
3.B
4.A
5.B
6.C
7.D
8.C
9.A 12.D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B 20.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1、(8分) 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

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材料一说明了人类违背客观规律,肆意妄为,终将受到惩罚。

材料二说明了在巨大的自然灾
害面前,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体现了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要求。

22. (10分)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

(2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3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