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及社会第二单元提纲浙教版.doc

合集下载

历社初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历社初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一、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什么?(以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为标志)2、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3、四大文明古国与哪些河流有关?(依次为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黄河和长江)说明什么?(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4、古代埃及什么时候统一?(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

公元前15世纪时,强盛,地跨亚、非。

)5、古代巴比伦统一的时间、统一者、都城分别是什么?(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

)6、最早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一些小国家的是什么人?(来自西北的雅利安人)由谁统一?(摩揭陀国的阿育王)7、古代印度最早栽培了什么作物?(棉花)8、古代中国最早栽培了哪些作物?(麦、粟、水稻)分别在什么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9、良渚文化(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一带)、红山文化(辽河流域一带)、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代表作品是什么?(蛋壳黑陶杯)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是什么?(蛋壳黑陶杯)10、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分别是什么?(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商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分别是什么?(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11、早期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是什么?(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二、早期国家的形成1、国家形成的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导致了国家的形成,出现了等级分明的社会)国家的出现是什么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P35表3、埃及国王又称什么?(法老)它自认为是什么之子?(太阳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八下-历史与社会-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与社会-浙教版-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第六单元《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工商业的兴起(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曙光首先出现在西欧)1、随着商业的发展,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小作坊就发展成为手工工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手工工场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的其它国家。

2①手工作坊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师傅(作坊主);而手工工场的工人是人身独立的,靠出卖劳动来换取工资②作坊主进行全过程的生产;手工工场场主基本上不参加生产劳动。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最大的不同是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的出现预示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7。

、16世纪农业仍然是西欧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于农业社会。

8、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哪些阶层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变化?出现了哪些新的阶层?变化情况:①商人的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经济实力超过王公贵族;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担任英国伦敦市长。

(原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推行了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影响:这些变化促进了新的阶层的产生,即早期资产阶级与早期工人阶级,作用:有利于当时社会工商业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②贵族的变化:开始走向没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

(原因: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使他们成为新的贵族-—资本家)③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影响:他们形成了又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他们在手工工场里劳动,劳动时间长,工资很低,往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活)9、手工工场出现后,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生产力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变革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中世纪特点:①基督教的神权思想占统治地位②封建庄园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③没有生机,要求人们服从“上帝"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人性与需要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但是它的观念不是武断的,而是建立在观察和证据的基础上(2)哥白尼的学说从客观上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对人们冲破神学思想的束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浙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浙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浙教版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3、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北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僧侣、贵族;):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等4、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P35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5、《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P34第三课告别野蛮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P37从图画文字逐3、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人民群众发明的)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①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得到交流和传播、继承和积累,为科学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八上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八上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1、中世纪:指从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 世纪,即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日耳曼人的一支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公元800 年的圣诞节罗马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曼帝国诞生。

查理进行了土地分封,西欧封建制度随之形成。

843 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分别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日耳曼人另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于9 世纪建立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3、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欧洲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特点是: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关系。

(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意思是说: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说明西欧封建社会虽然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制约关系。

封建领主之间一团乱麻般的关系,权利义务不清,不断发生战争)4、中世纪基督教的地位和影响:“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会在西欧的统治的表现:政治上,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丕平献土,教皇国产生,逐渐凌驾于各国之上;经济上,控制大量封建地产,经营庄园,还要求收取“什一税”;思想上,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控制思想。

5、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6、基督教的演变:(1)产生的历史条件:1 世纪,罗马帝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残暴统治。

犹太人多次起义但屡屡失败,感到绝望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来拯救自己脱离苦难。

基督教产生了。

(2)变化:由贫苦民众的宗教逐渐演变成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成为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政治原因:随着罗马帝国加强对内压迫、对外侵略,阶级、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罗马统治者为缓和社会矛盾,便于控制被压迫人民和被征服民族,开始对基督教采用控制、利用政策,加以扶植。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史前时代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史前时代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一、尼罗河的赠礼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看图2--1古代埃及,思考:(1)埃及位于哪个洲?哪里的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河流)?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惟一的水源。

(2)人们是如何利用尼罗河的?见书本第24页2、古代埃及的发展公元前3500年出现小国公元前3000年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

公元前15世纪最强盛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3、分析古代埃及的兴起的线索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惟一的水源。

农业发达使尼罗河沿河地区形成村落城市兴起,人口不断增加,手工业商业也发展起来,约从公元前3500年,出现早期国家。

二、新月沃土:西亚文明的发祥地1、观察《新月沃地》思考:(1)说说这地区的自然环境。

(气候、河流)人们是怎样克服自然的挑战的?这里干旱少雨,河水水量又不稳定,沿河农业更多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城镇、神庙、宫殿和文字,成为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2)早期居民有哪些?东部苏美尔人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强大的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西部腓尼基人希伯来人(今犹太人)三、印度河和恒河的哺育观察图2—4古代印度分析:(1)印度成为文明发源地的优势在哪里?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奔腾入海,上游高山积雪融化,河水泛滥,滋润着两岸的土地,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2)古代印度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源自于哪些因素?通过佛教传播和商业贸易,古代印度对周边国家的宗教和文化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

(3)发展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岛逐渐统一,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4)文化:最早种植棉花佛教的诞生地四、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1、黄河与长江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1)黄河中下游地区,植被丰富,地势平坦,易于开垦和耕作,适于种植麦和粟;(2)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富,水网密布,气候温暖,适于种植水稻。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学习什么内容?期末考试将至,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好历史学科的复习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一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时间:1950--1952年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识的标志。

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是:1950年10月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文明的起源一、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产生的自然环境:(1)古埃及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印度产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中国产生于黄河和长江流域;(2)四大文明古国大致都位于北温带,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大江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便于人类的生产生活;(3)四大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也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人类弱小的时候自然环境起了决定作用。

1.国家形成的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导致了国家的形成。

2.国家出现的标志:国家的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和军队,制定了法律。

(一)城市的出现古中国:二里头宫殿;古代印度:摩亨佐·达罗城及其;古代巴比伦:乌尔城; 古代城市的特征,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区别:从城市设施、布局两方面来讲。

(二)王权神圣的表现1,表现:古代中国:禹:①在涂山召见部落首领,接受朝贡。

②诛杀防风氏。

③划定九州。

④制造九鼎。

启:建立军队,制定刑法,加强国家权利。

改禅让为世袭;古代埃及:法老,军事兼宗教领袖,“太阳神之子”;古代巴比伦:汉漠拉比自称天神与地神宠人;2,共同点:统治者以神作为巩固权利的工具。

(三)社会分化古代埃及:王室、僧侣和贵族是统治阶层。

工匠和农民是自由民,底层是奴隶,都是被统治阶层。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僧侣)、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包括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古代中国:商时期的贵族、平民、奴隶以及殉葬。

(四)军队与刑法古代埃及:国王亲领的常备军,军队强大;古代巴比伦:《汉漠拉比法典》内容、历史地位、意义;古代中国:夏商时期的军队和刑法,女将军妇好;问: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答:1,法典制定的目的是管理奴隶制社会,管理奴隶以及平民,巩固奴隶主的统治;2,法典的内容对奴隶主和奴隶有不同的规定: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奴隶可以买卖、抵债,是奴隶买卖合法化;在法典中,努力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3,所以,《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典。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一)古代埃及:1、“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1)尼罗河定期泛滥,促进灌溉农业的发展。

(2)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3)尼罗河水流平缓,是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2、发展历史:(1)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小国,标志着尼罗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2)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3)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

(4)公元前6世纪,古代埃及被波斯所灭。

(5)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与阿拉伯人逐渐融合。

3、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1)古代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独揽国家行政大权,主宰国家经济,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

(2)为了使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神圣化,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

还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陵墓——金字塔。

4、文化成就:(1)建筑: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2)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它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3)天文历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节日,一年365天,与回归年的天数仅有1/4天误差。

后来的罗马历法和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

(4)医学: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并开始“分科治病”。

(二)古代西亚国家:1、“新月沃地”: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一弯新月,故称“新月沃地”。

(1)河流:沃地东部为“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提纲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⒈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确立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2、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

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此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与此同时,全国还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生产路线,搞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急于求成。

②不能违背科学,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__ ___年——___ 年十年间,在中国发生过一场浩劫,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大革命”首先是从文化领域开始的。

3、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_______________”,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4、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___ __ ___和______ __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文化大革命”,煽动“打倒一切”,制造全面内乱,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提纲
1
19、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A 左倾错误的继续和发展,夸大了阶级斗争为纲(根本原因)B 个人崇拜主义盛行导 左倾错误的继续和发展,夸大了阶级斗争为纲(根本原因) 致领导者不能有效遏制错误 C 被反革命集团的利用 D 周边国际形势紧张, 中苏关系恶化目的: 目的: 目的 为了防止资本主义 发动者: 文化大革命两个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 两个反革命集团: 复辟 。发动者: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表现:见课本 32 页(刘少奇冤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过程:1971 年九一三事件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1976 年四五运动为粉碎 过程: 年九一三事件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 过程 结束: 江青四人帮集团奠定群众基础 结束:1976 年 10 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20、性质: 20、性质:是一场政治动乱 21、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民主和法制糟到严重践踏的典型事例。 22、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 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 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 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 23、吸取教训: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经济建设;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要防止个人崇拜; 23、吸取教训: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经济建设;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要防止个人崇拜;要坚持实事 求是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分析 24、 24、第二单元历史线索社会主义的探索 1953一五计划:原因、条件、基本任务、特点、成就、意义、不足、 1953-1957 一五计划:原因、条件、基本任务、特点、成就、意义、不足、取得成就的原因 1953三大改造:原因、方式、结果、意义、 1953-1956 三大改造:原因、方式、结果、意义、缺点 19656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十年:政治探索: 年中共八大:原因、内容、意义、 19656-1966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十年:政治探索:1956 年中共八大:原因、内容、意义、局限性 年理论:建设总路线;实践: 经济探索 1958 年理论:建设总路线;实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1959三年困难时期:原因、 1959-1961 年三年困难时期:原因、结果 全面建设十年的经济成就和模范人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原因、目的、表现、斗争、结果、性质、教训、 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原因、目的、表现、斗争、结果、性质、教训、危害 25、比较一五计划和全面建设十年的成就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时间 1953-1957 经济成就 ①1953 年底, 鞍山钢铁公司;② 1956 年, 长春第一汽汽车制造 厂;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 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 阳第一机床厂⑤建立以鞍山钢 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和华北西北工业基地. 交通 成就: 1957 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 成; 川藏、 青藏、 新藏公路建成。 工业成就: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大庆油田建成意义: 结束中国靠 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 产品全部自给, 出现新兴电子工 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取得胜利的原因 A 共产党正确领导和制定的正确方针政策 B 人民群众的 艰苦奋斗 C 苏联经济技术的支持 D 国家政权的巩固为一 五计划赢得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E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为一五计划奠定经济基础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1、标志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2.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D.完全阻止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3.戊戌变法的内容不包括()A.发展农工商业 B.训练新式陆海军C.废除科举制度 D.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4.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是()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5.中国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6.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甲午战争以后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戊戌变法运动提供了条件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7.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都主张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8.我们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 B.没有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错误的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0.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11.下列事件,被李大钊热情颂扬为“新世纪的曙光”的是()A.三民主义的产生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武昌起义的胜利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2.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13.某历史兴趣小组要查阅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材料,下列刊物中,他们首选的应该是()①《青年杂志》②《民报》③《新青年》④《每周评论》⑤《新华日报》A.①③⑤B. 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14.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主要是因为这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A.彻底否定儒家学说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C.提倡白话文写作D.反对传统道德束缚15.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A.作为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C.要求民主和科学来说的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1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有()①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③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④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7.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②没有提出革命纲领③对封建皇帝抱有幻想④没有广泛发动群众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18.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

八上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八上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复习提纲(2013年版)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一、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1.欧洲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后)2.中世纪指哪段历史时期?(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直到16世纪)3.查理曼帝国诞生的时间?(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4.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互有义务。

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5.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英国封建国家的形成是怎样的?(前三者是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英国是由另外一支日耳曼人所建)6.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耶稣,《圣经》)7.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基督教)文化教育由谁垄断?(教会)8.庄园由哪些部分组成?(城堡、教堂、磨房、耕地。

)庄园的人员有哪些?(庄园的主人和劳动者,前者有国王、贵族或教会;后者是农奴)它们之间关系怎样?(统治与被统治)庄园有什么特点?(是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只有几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需从外部购买。

)9.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时间?(从11世纪起)著名的城市有哪些?(巴黎和伦敦;威尼斯和热那亚;佛罗伦萨)10.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城市中手工业者成立的新的社会组织)目的是什么?(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侵犯)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1.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分别是什么?(6世纪末,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古兰经》)2.什么时候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的都城是什么?(8世纪中叶,巴格达)3.如何理解“寻找真理,哪怕远在中国”?(阿拉伯人重视教育和知识)4.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是什么?(清真寺)5.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成就和作用?(1)特点:先进性和包容性(吸收、消化了帝国范围内东西方不同文化)(2)成就:将阿拉伯数字传播到世界各地;创造了伊斯兰建筑风格,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与当地文化传统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文学、诗歌方面的成就,如《天方夜谭》等。

初中八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提纲

初中八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知识提纲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背景:(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2)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一五”期间主要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1)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主要分布在东北)(2)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1954.9,北京(2)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地位),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意义:①★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1953-1956年)▲▲▲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1)原因:①我国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发展,②★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③农民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

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

P5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

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 和C 。

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

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

P5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

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生活时间生活地点体态社会组织取火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都属于旧石器时代头部保留猿类特征原始人群天然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氏族公社血缘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

八上社会复习提纲(新课标)浙教版

八上社会复习提纲(新课标)浙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史前时代史前时代的含义: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人类的科学起源: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英国达尔文)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促使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 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是人类诞生的标志。

3、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化石,距今170万年4、我国古人类分类比较:史前时代(划分标志: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生活时间特点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人我国境内发现的已知最早人类距今约100万-50万年陕西蓝田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保留猿的特征、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外貌与现代人基本一样、懂磨光钻孔技术、使用人工火、过氏族生活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黑陶距今约6000-5000年陕西半坡人黄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种粟、彩陶距今约5000-4000年炎黄尧舜禹人文初祖、禅让制、大禹治水5、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生产生活:靠采集狩猎为主;生活方式:过着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生产生活:靠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生活方式:过着定居生活;开始使用陶器。

6、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类别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距今约三万年体质特征外貌特征接近现代人,但仍有猿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致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木棒使用磨制石器,仍以打制为主,懂钻孔技术(骨针)火的使用使用天然火懂得人工取火生活状况群居生活氏族生活7、人工取火较利用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2.doc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2.doc

7. 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 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2. 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3. 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4. 直立姿势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产生的影响:1. 直立使胸廓向两侧发展,胸腔扩大,使上肢的活动更加自如.2・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的进化.3. 直立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促进脑的发育.4. 直立使脊柱发展为s型弯曲,全身重心向下移,保证行走的稳定性.5. 人手和猿手的区别:1.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同其它各指配合活动.2. 人手经过劳动,大拇指増长.大鱼际肌群发达,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可以做岀精细动作.6.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300万年前)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100万年前)X 7.古人类生活的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

2.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特点温暖,湿润,植物茂盛3. 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化石,距今170万年8.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类别 北京人 山顶洞人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木棒使用磨制石器,仍以钻孔技术火的使用使用天然火懂得人工取火氏族生活4.西亚是最早驯养羊,种植小麦和大麦地区体质特征外貌特征接近现代人,但仍有猿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致打制为主,懂生活状况群居生活9. 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在外貌上有什么区别?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颗骨高突,没有明显下须,脸部仍有猿的特征。

山顶洞人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W.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土耳其、希腊是最早驯养牛的国家。

墨西哥最早培育出玉米5.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时代。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6年 1978年过渡时期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的内乱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本单元的时间段为: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地基本建立。

第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知识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政协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京(3)主要决议——建立新中国的问题: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主要内容:《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政体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共同纲领》展示了新中国的宏伟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国都:北京。

③国旗:五星红旗。

④国徽:国旗、天安门、稻麦穗组合而成。

⑤纪年:公元纪年。

⑥领导机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⑦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⑧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居安思危2、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施政方针:《共同纲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28响礼炮代表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华民族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纪元。

(新——国家的独立) 新中国的成立说明: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浙教版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
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
3、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
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北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
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1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特点
禅让制民主选举“天下为公”
世袭制父死子继“家天下”
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P35
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
埃及孟斐斯法老统治阶层:王室、僧侣、贵族;自由民:工匠和农民;奴隶
两河流域乌尔城国王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汉谟拉比法典》中国二里头国王商王、贵族、平民和奴隶严酷刑法
印度摩亨佐·达
国王①婆罗门②刹帝利③吠舍④首陀罗罗
3、印度种姓制度(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P32
地位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一婆罗门僧侣掌握宗教文化祭祀大权
级二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握军事行政大权
被统治三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等供养前两个阶层
阶级四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没有任何权利,处在社会
(奴隶、理发师等)最底层
4、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P35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5、《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
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
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
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
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
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P34
第三课告别野蛮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P37
2、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P36-37
各自特点共同点
古老文字
发源地形成时间发明者书写材料
①都是从图画文字逐
尼罗河流公元前 3000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纸草步发展而来;②都是域年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
公元前 3000
楔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泥版文明时代的重要标
年志;③都是现代文字
甲骨文黄河流域
商朝
中国商朝的起源。

(殷墟)人
龟甲、兽骨
3、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人民群众发明的)
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①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
代。

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得到交流和传播、继承和积累,为科学文
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4、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P39
5、人类在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四大文明古国所取得的文明成果
文明古国文字建筑和工艺科学技术宗教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胡夫)、世界最早的太阳历,木乃伊(解多神教国家,阿蒙
狮身人面像(哈佛剖学和防腐技术),几何学,圆神(王国保护神)
拉)周率 3.16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空中花园太阴历、七天一星期制度、六十
进位
古印度发明 0—9 十个阿拉伯数字佛教古中国商朝的甲商朝—青铜文化历法、青铜器西汉末年(公元前骨文(司母戊大方鼎、后)佛教传入
三星堆青铜立人
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