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
中国历史大洪水-黄河流域
20 1482年7月(明成化十八年六月)晋东南洪水21 1662年9、10月间(清康熙元年八月)黄河及邻近流域洪水22 1761年8月(清乾隆二十六年七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23 1843年8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洪水24 1875年7月(清光绪元年六月)晋西洪水25 1895年8月(清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山西南部洪水26 1904年7月(清光绪三十年五月)黄河上游及川西北洪水27 193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28 1958年7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29 1977年7月延河、北洛河、泾河洪水30 1981年9月黄河上游洪水31 1982年7月底至8月初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20 1482年7月(明成化十八年六月)晋东南洪水山西省水文总站:宁秀英本章概述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晋东南地区发生了一场异常大洪水,沁河九女台最高洪水位比1895年(近百年来最大洪水)尚高10m左右,洪峰流量达14000m3/s,为近500年来最大的一场洪水。
与此同时丹河卫河以及河南省境内的伊、洛河也普遍发生了大洪水。
该年气候极为反常,大汛期间降雨持续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农历六、七、八3个月,连续多次出现灾害性大洪水。
沁河、伊、洛河下游地区灾情极为惨重,淹死了万余人。
然而在山西省其它地区及陕西省却出现了严重的旱情。
由此可见该年汛期降雨的时空分布也很特殊,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罕有的。
虽然洪水发生的年代相去久远,但由于洪水特别大,灾情异常严重,各类史籍如地方志、《明实录》、《明史》、《明通鉴》、《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行水金鉴》、《续文献通考》等多有所记载。
除此以外,在沁河流域还调查到4处有关该年最高洪水位的题刻、碑记以及至今还流传的洪水民谣。
现将该年暴雨、洪水情况简要归纳如后。
一、雨情从表1所列的记载可以看到该年汛期雨量特别丰沛,洛阳、沁阳等地区自六月至八月淫雨长达3月之久,六月中旬至七月份又连续发生大强度的暴雨,伊、洛河、沁河、丹河多次发生大洪水。
黄河上游龙羊峡(唐乃亥)近年洪水特点分析
黄河上游龙羊峡(唐乃亥)近年洪水特点分析任璇(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西宁810008)内容提要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流域从2018年起已连续三年来水偏丰,唐乃亥水文站是龙羊峡水库的入库站,是黄河干流控制站,是黄河上第一个洪水编号站,也是国家重要水文站和黄河重点报汛站。
通过对唐乃亥水文站近期几年的洪水过程与以前洪水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对黄河上游防洪调度具有参考价值。
近几年黄河上游洪水的特点主要有洪水流量回落慢,洪峰值小,来水量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反映出黄河上游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改善的特点。
1引言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其中唐乃亥以上为黄河源区,控制流域面积12.2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75.2万km2的16%,约占龙羊峡水电站控制面积13.14万km2的93%。
近年来黄河源洪水丰枯变化频繁,对流域洪涝灾害预防和水库运用提出了重要挑战。
本文通过对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流域2017年以后洪水与以前洪水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为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调度运用和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2基本情况2.1唐乃亥以上流域概况黄河唐乃亥水文站介于东经100°09'~100°12',北纬35°35'~35°40'之间。
唐乃亥以上部分为河源段。
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
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m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m3和108亿m3,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
黄河绕积石山南麓,向东南流去,穿过若尔盖草原北部,到唐 克和玛曲处,纳入源于四川北部的白河、黑河。
受东面岷山阻挡折向西北,穿行于西倾山和积石山的峡谷间,到唐乃亥后转向东流,经共和盆地进入龙羊峡谷。
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
唐乃亥以上流域地处高寒地区,海拔在2600m以上,根据上游14站气象站观测年平均气温在-41C~33C之间,极端最高313C,极端最低达-48.lt,日温差一般在15°C左右,最咼可达20t。
中国水灾年表
庭湖,洞庭湖区淹没范围很大。此外,苏北大水,里运河堤决。浙江沿海风暴潮灾,
钱塘江海塘毁坏严重。
1861
辽河大水,洪水决堤冲入双台子潮沟,形成现今的双台子河。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和
C
63
鄂、皖沿江大水成灾。苏、浙、沪沿海严重风暴潮灾。粤、豫部分地区水灾。
1884 C
B
1885 B
C
BC
1886 1887
CBC CB
1888 C
B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B C
B CB
BCC CC
BC BC
黄河 38 次决山东境内,灾民百余万,仅千人。海河北系大水,20 余州县受灾。珠江水系西江大水,沿江
辽河大水,铁岭城外可行舟,辽阳等 17 州县受淹。松花江中下游和沂、沭河下游大 B C 126
水成灾。冀、豫、陕、浙等省局地洪灾严重。
80 七大江河水势平稳,川、湘、鄂、皖、豫、冀、鲁等省局地水灾,全国洪涝灾害轻微。
CBB
江淮大水,枝江、湘阴、九江、东至、庐江等州县大水入城,湘、鄂、赣、皖、苏 5 222
1872 1873 1874 1875 1876 1877 C 1878 C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C CC C
C
C
CB C
C
BC
CBB
淮河流域永定、滹沱河大水决堤,40 余州县受灾。岷江、涪江中下游和长江中游部分 108
沿江地区及滇中地区水灾。 海、滦河大水,武清等 78 个州县受灾。岷、沱、涪、嘉陵江大水,沿江普遍受灾较 148 重。粤东沿海风暴潮,伤亡数千人。黄河数决山东境内。鲁西北、豫东及辽东半岛部 分地区水灾。 黄河决河南郑州,夺贾鲁河入淮,苏北淮阳一带被淹。湖北黄陂和四川灌县、叙永等 63 地山洪灾害严重。珠江口风暴潮灾,香港、澳门等地死万余人。 黄河中游支流蔚汾河等中小河流特大洪水,晋西地区水灾严重。江西南昌附近特大山 67 洪,淹死千余人。鄂、皖沿江及冀中、滇中等地区水灾。 赣江上中游、抚河和闽江上游特大洪水,湘江、资水上游同时大水。赣、湘、闽 3 省 84 20 余州县严重水灾。浙江东南部、北部沿海地区,湖北部分沿江州县水灾。 闽江特大洪水,竹歧洪峰流量 29800m3/s,福州城被淹,沿江 10 余州县受灾。珠江流 74 域大水,广东、广西 2 省 20 余州县受淹。 饶河上游、信江、沅江和汉江大水,湘、鄂、赣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浙、闽部分地区 114 同时大水成灾,珠江口风暴潮灾,人员、船只损失惨重。黄河数决山东境内。冀、豫、 晋等省局地水灾。 辽东半岛沿海诸河和辽河中下游大水,辽西地区严重水灾。山东胶东半岛诸河同时大 111 水成灾。海河流域大水,68 州县受灾。甘肃文县、阶州一带发生地震次生水灾,淹死 18000 人。山西汾河大水。 太湖流域大水,“下田尽淹,舟行数百里不循故道,相枕而死”。冀、皖、粤、桂等 63 省局地水灾。 苏、浙沿海风暴潮灾,阜宁县淹死 5000 余人。四川盐源特大山洪,伤亡千余人。嫩 90 江和沂、沭、潍河及赣江大水,部分沿江滨河地区受淹。 大别山区的浠水、巴河、皖河和皖南山区的青弋江、水阳江以及钱塘江上游同时暴发 200 特大洪水,皖、浙、赣、鄂 4 省 100 多县受灾。黄河数决山东境内,淹 10 余县,淹 死人口不可胜计。海河大水,40 余州县受灾。广西蒙江、邕江大水。 海滦河大水,堤决,110 余州县受灾。黄河在山东境内决溢 43 次,口门 53 处,章丘 230 等处一片汪洋,冲塌齐东县城数十丈,城内水深二三尺。江、淮下游大水,苏、皖北 部地区水灾。苏、浙、沪沿海风暴潮灾,海宁县海塘尽决。
江洪河的历史洪水灾害有哪些?
江洪河的历史洪水灾害有哪些?一、尧舜禹时期的洪水灾害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尧舜禹三代以前,有黄河的洪水泛滥成灾的记载。
据《史记》所载,尧舜禹三代传承,以功德修行和用心治水,成功地化解了黄河的洪水威胁。
他们开辟河道、掘渠引水,使洪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二、北宋时期的洪水灾害北宋时期的洪水灾害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主要发生在江洪河流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水不仅带来了城市的毁灭和农田的沉没,还导致了水灾流行病的传播。
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修建了大量的堤坝和水利工程,以控制洪水的泛滥。
三、清代的洪水灾害清代是江洪河流域洪水灾害频发的时期。
清代的洪水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土地开垦不当、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等。
同时,江洪河的水位也受到来自上游的洪水以及雨水的影响。
清代的洪水灾害给当时的农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四、近代及现代的洪水灾害近代及现代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江洪河流域的工业化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对江洪河的影响越来越大。
工厂排放的废水和污染物,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洪水的频发。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也加剧了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五、当代的洪水防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在洪水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修建水利设施、加强预警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中国在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和损失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洪水灾害的防治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等。
以上是关于江洪河的历史洪水灾害的科普文章内容,从尧舜禹时期的洪水灾害开始,一直到近代及现代的洪水灾害,并介绍了当代的洪水防治措施。
洪水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对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加强洪水防治工作,保护江洪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至关重要。
1958年黄河大洪水安澜入海回眸
1958年黄河大洪水安澜入海回眸作者:暂无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1年第7期蔡铁山1958年7月,黄河干流郑州花园口水文站发生自1919年黄河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治黄部门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研判雨情、水情,提出了不分洪、利用人力防守战胜洪水的建议,得到莅临现场指挥黄河防汛抢险的周恩来总理的批准。
豫鲁两省200多万防汛大军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取得了战胜这场特大洪水的胜利,在人民治黄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不速之客”来了1958年7月17日凌晨,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旁的一座两层小楼里,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在召开紧急防汛会议,水情部门正在汇报汛情、水情。
与会者个个表情专注,神色严峻,心情格外沉重,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头。
参加会议的时任黄委主任王化云,副主任江衍坤、赵明甫等,这些人民治理黄河的元老、功臣,这些见惯了黄河惊涛骇浪的“老黄河”,此刻无不为黄河面临的严重汛情、水情而忧心忡忡。
20世纪50年代是黄河的丰水期,1958年一进入汛期,黄河流域即连降暴雨。
7月7日以前,山( 西) 陕( 西)区间和渭河中下游普遍降雨50~100毫米,伊河、洛河、沁河流域降雨70~100毫米。
从7月14日开始,山陕区间和三(门峡) 花(园口)干支流区间又连降暴雨,暴雨中心5天累计雨量500毫米,24小时雨量370毫米。
持续的降雨,使黄河下游接连出现洪峰,花园口站计出现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13次,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5次。
7月16日20时至17日8时,黄河中下游干支流再降暴雨,这场雨面积更广、强度更大,伊河、洛河、沁河、黄河并涨,四河洪峰叠汇。
自人民治黄以来,黄河防汛面临从未有过的严峻形势。
水情部门根据降雨情况推算,花园口站洪峰流量可能超过20000立方米每秒!会议室里长时间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虽然大家对于汛情、水情有所了解,也对黄河防汛形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如此巨量的黄河洪水,还是大大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是什么?
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是什么?洪水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自古以来,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洪水事件。
其中,有一些洪水不仅规模庞大,造成的破坏也是前所未有的。
那么,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介绍几次备受瞩目的洪水事件,从中找到答案。
1. 黄河泛滥(1938年)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黄河泛滥多次,其中以1938年的大洪水最为严重。
因日寇封锁黄河上游的堤防,导致黄河泛滥,超过8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没。
这场洪水不仅夺去了无数生命,还导致数百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密西西比河洪水(1927年)1927年,美国南部发生了一次规模庞大的洪水,被称为密西西比河洪水。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持续的暴雨导致密西西比河沿岸多个州遭受洪水泛滥。
洪水造成了数百人的死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洪水也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之一。
3. 1998年中国洪水1998年,中国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洪水。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超过2400条河流泛滥,近400个堤坝被冲毁。
洪水波及了全国27个省区市,波及人口超过2500万人,直接造成了近4000人死亡,损失达到了3000亿人民币。
这次洪水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之一。
4. 2005年印度洪水2005年,印度喜马拉雅山脉一个名叫勒赫河的支流发生山洪暴发,导致了一场严重的洪水。
洪水席卷了印度的北部地区,造成了超过1000人死亡,同时导致了大量的财产损失。
这场洪水不仅破坏了农田和住房,还对基础设施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5. 1931年长江洪水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在1931年,长江发生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洪水。
这场洪水波及了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多个省份,造成了庞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水接近五个月的时间,以很高的水位蔓延,导致上百万人死亡。
综上所述,全球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事件包括黄河泛滥、密西西比河洪水、1998年中国洪水、2005年印度洪水以及1931年长江洪水。
历史上的黄河大决堤
历史上的黄河大决堤历史上的黄河大决堤,洪水泛滥成灾。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黄河孕育了中国民族亿万同胞的生命,目睹过一个个朝代从盛世到灭亡的整个过程,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可以这样说,没有长江、黄河,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篇章。
黄河虽然造福了我们,但是也曾经给我们带来过灭顶之灾,在中国历史上就发生过几次黄河决堤事件,每次洪水泛滥都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丢掉了生命。
传说某天,秦王赢政和大臣们外出散步时,发现一条条溪流从脚下自西向东流过,水流清澈见底,秦王不由得俯下身子,用手捧起溪水,仔细地端详起来,冬季冰凉的溪水让他顷刻变得冷静起来,突然间心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黄河多灾多难的历史
黄河多灾多难的历史黄河曾以“害河”、“中国之患”闻名于世界。
在新中国成立前历代反动统治的漫长岁月里,黄河的水利得不到开发,水患得不到治理,洪水、干旱、冰凌、风沙、盐碱、内涝六大灾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斑斑血泪,黄河也成了中华民族苦难的象征。
在六大灾害中,洪灾尤为严重。
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因洪水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平均3年2次,下游少道26次,其中较大而长时期的改道有9次,曾有7个入海口,涉及范围北至津沽,南达淮河,约25万平方公里,淮河和海河也成了黄河的受害者。
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凄惨景象。
例如193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受灾而积达12000平方公里,36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
黄河洪水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呢,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前者是自然原因,后者是社会原因。
黄河中游分布着面积广大、耐冲性很差的黄土高原,赋予黄河极高的含沙量,使下游成为“地上河”,这是黄河决口泛滥的自然原因之一。
黄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且多暴雨,而冬季降水很少,使黄河的径流量变幅特别大。
例如花园口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22300立方米/秒,最小枯水流量为零。
而长江大通站最大最小流量之比仅17倍。
黄河径流量变化大,是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的第二个自然原因。
与长江相比,黄河中下游没有一个湖泊,缺少湖泊的调节作用,这也是黄河“先天不足”的一个方面。
黄河“先天不足”固然是很大的缺欠,但“后天失调”更使它“病势”加重。
4000多年前,黄土高原还是林茂草丰之地。
但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不少朝代和军阀在黄河中下游建都,为了营造豪华的宫殿楼阁,大量砍伐树木,破坏植被。
黄河中下游也是古代战场,频繁的战争,也破坏了山林。
此外,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压榨剥削农民,地主霸占河边好地,穷苦农民为生活所逼,只得到山上开垦放牧,即所谓“富占川,穷奔山”,加剧了水土流失。
中国历史上的水灾,你知道哪些?
中国历史上的水灾,你知道哪些?近日南方地区连续遭遇强降雨侵袭,多地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长江在今天也出现了2017年第1号洪水。
纵观历史,我国长江、黄河等七大水系,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都遭遇过不少洪涝灾害。
那么中国历史上比较严重的水灾你知道有哪些吗?长江多次发生洪涝灾害历史上,长江多次发生洪涝灾害。
自公元前185年(西汉初)到1911年(清朝末年)的2096年间,长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14次,1499到1949年的450年间,湖北省境内的江汉干堤决口达186次。
出现较大洪水的年份有1153年、1227年、1560年、1788年、1849年、1860年、1870年、1905年、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1998年等。
1788年全流域大水,荆江大堤决口20余处,荆州城内水深五六米,两个月后才退去。
1870年,宜昌的最大洪峰流量竟高达10.5万立方米/秒。
1931年气候反常,长时间的降雨,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
其中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八省灾情最重,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年。
1954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洪水与川水遭遇。
受灾人口1890万,淹死3.4万人,淹没良田317万公顷,损失数十亿元,分洪溃口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
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范围遍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除云南、贵州省外的7省市受灾县市达588个、乡镇10771个。
就各省而言,受灾范围之广也属少见。
四川省21个市、地、州都不同程度遭受山洪和山地灾害,长江中下游5省不仅平原河湖地区大范围受灾,山丘区也遭受严重山洪和山地灾害。
因持续不断的暴雨洪水和长时间的高洪水位,造成溃垸、内涝和山洪等多种灾害。
黄河的水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比之长江,在水害的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历史上多次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更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 黄河洪水黄河流域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而黄河洪水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自古以来,黄河多次泛滥成灾,造成了无数生命和财产损失。
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次是在公元1931年至1938年期间,这段时间里黄河发生了一连串的洪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据统计,当时的洪水导致了数百万人丧生,数千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灾难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仅经济遭受重创,社会秩序也受到破坏。
2. 杨泽泽风暴潮杨泽泽风暴潮是中国历史上另一场重大自然灾害。
这次自然灾害发生在1957年,飓风导致的风暴潮在江苏、浙江等地引发严重的海浪和洪水,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据统计,这场风暴潮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数千人,数十万人被迫离家。
3. 丰县大地震丰县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发生在1976年。
这场地震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据统计,死亡人数达到了数十万人,受伤和无家可归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这场地震不仅使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4. 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地震之一,发生于2008年。
这场地震的震级极高,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根据报道,汶川大地震导致了近7.7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地震不仅对灾区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援助行动。
5. 海啸中国位于太平洋环火山带,经常受到海啸的威胁。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2004年的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袭击,这场海啸波及了中国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这次海啸仍然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难。
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资料汇编2024
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经历过许多自然灾害的国家。
其中,大洪水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资料的汇编,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大洪水事件,以及对这些事件的详细分析。
概述:大洪水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水位突然上涨,超过河道、湖泊或其他水域的容量,导致水流外溢,并对周围地区造成灾害的现象。
中国作为一个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大洪水是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
大洪水不仅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正文内容:1.中国历史上的大洪水事件1.1春秋战国时期大洪水1.1.1淮水大洪水1.1.2黄河大洪水1.2秦汉时期大洪水1.2.1长江大洪水1.2.2浙江大洪水1.2.3珠江大洪水1.3隋唐时期大洪水1.4宋元时期大洪水1.5明清时期大洪水2.大洪水的影响与教训2.1社会影响2.1.1人员伤亡2.1.2人员流离失所2.2经济影响2.2.1农田破坏2.2.2城市建设受阻2.2.3交通运输受阻2.3环境影响2.3.1水土流失2.3.2生物多样性损失2.3.3水污染3.大洪水的防治措施3.1河道治理3.1.1河道疏浚3.1.2建设堤坝3.2水资源管理3.2.1建设水库3.2.2优化用水结构3.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3.3.1健全预警系统3.3.2加强抢险救灾力量4.国际经验借鉴4.1大洪水应对经验4.1.1抗洪水桥梁建设4.1.2河道防洪系统4.2美国大洪水应对经验4.2.1洪水保险制度4.2.2洪水风险评估5.未来挑战与展望5.1气候变化对大洪水的影响5.2经济发展与洪水防治的平衡5.3科技创新在洪水防治中的作用总结:通过对中国历史大洪水调查资料的汇编,我们了解到大洪水在中国历史上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这些大洪水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减轻大洪水带来的破坏,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并借鉴了国际经验。
黄河流域历代水灾
黄河流域历代水灾1.洪水决溢据历史文献记载,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在下游决口的年份达543年,平均约四年半一次。
有的一年中决溢多次,总计决溢达1590多次,并有多次大的改道和迁徙。
改道最北的经海河至天津入海,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
因此,水灾波及黄淮海平原冀、鲁、豫、皖、苏五省区,总面积约25万km2。
黄河下游河道由于泥沙不断淤积,形成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地上悬河”,一旦洪水破堤决口后,往往不再回归原河道,而走新辟的河道入海,形成河流改道。
每次改道,都要冲毁当地的村舍田园,破坏原有的水系和交通设施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所以决口改道是黄河水灾一大特征。
黄河下游河道由于是“地上河”,决口后势如高屋建瓴,洪水一泻千里,水冲沙压,田庐人畜,汪洋一片,沦为泽国,灾情极为严重。
常常有整个村镇甚至整个城市或大部淹没的惨事,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仅就历代重大决溢的灾害情况举例择录如下:(1)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河决涯阳瓤子堤,“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泅”(《汉书·沟恤志》),泛郡十六,为时二十三年。
(2)汉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河决馆陶及东郡金堤,“泛溢兖、豫,入平原、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县,水居地十五万余顷,深者三丈,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汉书·沟恤志))。
(3)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上下泛滥达六十年之久。
(4)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秋,黄河及其支流皆溢,“怀、卫、郑、洛、沛、濮民,或巢舟以居,死者千计”(《新唐书·五行志》)。
(5)五代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以后,“河自杨刘至博州百二十里,连年东溃,分为二派,汇为大泽,弥漫数百里。
又东北坏古堤而出,灌齐、慷、淄诸州,至于海涯,漂没民田不可胜计”(《资治通鉴》卷二九)。
(6)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五月,河大决滑州韩村,“泛渣、催、曹、济诸州民田,坏居人庐舍”,“东南流至彭城界入于淮”(《宋史·五行志》)。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洪水(1949年-1998年)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洪水(1949年-1998年)1949年以来中国的大洪水我国发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造成。
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受季风性气候影响,夏季炎热,暴雨集中,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特别是影响降雨的天气系统,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动,西南涡的运动和热带风暴(或台风)的活动频度发生异常,常常造成我国大面积降雨,当各河流洪水遭遇时常常形成流域性大洪水或局部地区的特大洪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提高了抗御洪水的能力。
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广大平原都处于最高洪水位以下,有的达10多米以上。
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2/5人口,1/3耕地和3/5的工农业总产值及大量的城市集中在洪水威胁区,防汛任务艰巨。
河道堤防的标准近期内也不可能达到很高标准,遇超标准洪水常造成防汛形势严竣,甚至洪水灾害。
因此正确了解我国洪水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对策,以减轻洪灾威胁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堤防标准不高,一般重现期在20年一遇。
本文按此标准,将1949年以来50年间的洪水挑选出来,就雨情、水情方面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从挑选出的15年27场洪水中可以看出:暴雨强度,持续时间和覆盖面积的多少是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据经验统计,大洪水年暴雨中心强度24小时降雨可达400毫米,面平均雨量当在200毫米以上,持续时间超过7天。
在年际变化上,具有重复性和阶段性,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个频发期是1949~1963年,第2个高频发期是90年代以后,1991~1999年。
1 1949年7月西江洪水雨情自6月22日至30日,西江流域不断出现大到暴雨,历时9天。
22~23日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柳江,左、右江以及红水河中下游。
23日最大日雨量融安县长安镇138毫米,隆安、都安、柳州均接近或超过100毫米。
27~28日雨区北移至柳江和桂江流域,27日桂江灵川站日雨量185毫米,28日柳江支流洛清江永福站日雨量300毫米,29日~30日雨区又南移至红水河、右江流域,以29日暴雨区范围最大,日雨量均超过100毫米。
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分析
4 结论
4.2 气象背景配合,出现长历时,大范围降雨。 大气环流形势支持大范围连续降雨过程,一般 强度小,50毫米以下,黄河上游主产流区降水 日数持续15天以上,面积大,10至20万平方公 里,并且降雨范围影响到长江流域部分地区。 4.3 基流较大。 6至7月大洪水一般上年10月汛末流量就较 大。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2.2 洪水划分
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洪水 量级划分:水文要素重现期小于20年 的洪水,为中小洪水;水文要素重素重现期为大于等 于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2.3 洪水特性 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角,夏季当西太平 洋副高强大西伸,且停滞少动,使高原上空偏南气 流明显增强,此时孟加拉湾暖湿空气不断北上,此 时如有冷空气南下,则形成持续性的连阴雨天气。 黄河上游大洪水多出现在7至9月,由于降雨面 积大,历时长,加上流域内湖沼草地调蓄作用等, 洪水过程涨落平缓,历时长一般一次洪水过程平均 为30至40天。
4 结论
4.4 其他因素 通过太阳黑子周期性变化与黄河上游大 洪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和灰关联度计算,表 明黄河上游大尺度的天气系统与太阳黑子具 有很好的相关性,均发生在太阳黑子的峰、 谷年或峰、谷年的前一年,可以通过太阳黑 子的变化对年最大洪峰流量进行定性预测。
4 结论
ENSO现象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ElNino) 现象和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 现象的总称,它们对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和海 洋状况异常都有重大的影响,最终导致陆地 上的洪涝灾害。统计结果表明 ,ENSO现象 与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的径流丰枯有着 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 ,伴随着ElNino事件 的发生 ,黄河上游出现枯水的概率较大 ,而 黄河上游的洪水常伴随着LaNina事件发生。
黄河流域发生的历史故事
黄河流域发生的历史故事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其泥沙、水流汹涌造就了中华民族的
繁荣与灾难。
以下是黄河流域发生的几个历史故事:
一、大禹治水
周朝初年,黄河泛滥成灾,水灾肆虐,百姓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传说中,大禹在黄河上游一带的平原地区采用“疏导”之策,不断引导
河水,用木桩加固堤岸,创立了东、南、北三道防线,化解了黄河泛
滥危机,成就了“治水英雄”的传奇。
二、黄河破堤
公元1556年,汉朝中期,因为连日的暴雨和河床淤积,黄河在当时的
河南省孟津县突然破堤。
这场灾难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几乎所有的
建筑物和农田都被淹没。
这次灾难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黄河
破堤。
三、黄河移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黄河多次移流。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公元1194年,隆兴寺一带的石柱断裂,黄河便冲破了现在的陕西咸阳河床,向东北
流去,最终流到了现今的山东省。
这次黄河移道导致了大量的人口和
财富的迁移。
同时,也为山东和河南两省带来了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
土地。
四、黄河泛滥
2010年,黄河一度又爆发了泛滥,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以及大量牲畜死亡。
这次泛滥不仅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泛滥也再次唤起了民众对治理黄河的关注和警惕。
黄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文化符号,它的波涛汹涌、奔腾翻滚的壮丽景象,无疑是中国文化中最动人的部分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黄河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关系。
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并保护好黄河这个重要的自然资源。
黄河秋汛事迹
黄河秋汛事迹
黄河秋汛是指黄河流域在秋季发生的洪水现象。
由于黄河流域地势陡峭、水土流失严重,加上降雨集中和冰川融水的影响,使得黄河在秋季时容易发生洪水。
以下是一些黄河秋汛的相关事迹:
1. 1958年黄河秋汛:这次秋汛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造成了严重的洪灾。
洪水泛滥,冲毁了大量的农田、房屋和基础设施,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2. 1998年黄河秋汛:这次秋汛也是黄河流域近年来的一次重大洪灾。
洪水泛滥,冲毁了许多城镇和农田,造成了数百人的死亡和失踪,给灾区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3. 黄河秋汛治理工程:为了应对黄河秋汛带来的洪灾,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工程。
其中包括修建大型的堤坝、水库和闸门,以调节黄河水流和控制洪水的发生。
这些工程的建设为减轻黄河秋汛的灾害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些事迹反映了黄河秋汛对黄河流域地区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于洪灾的应对和治理。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治理措施,黄河秋汛的灾害程度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注意和努力来保护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中国历史上的灾难与自然灾害
中国历史上的灾难与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历过许多灾难和自然灾害。
这些不幸的事件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以下是一些中国历史上的灾难和自然灾害的简要介绍。
一、黄河洪水面对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黄河的洪水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人民。
黄河流域常常发生洪水,给沿岸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
尤其是在历史上,黄河洪水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在公元1931年,黄河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洪水,导致大约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没,数百万人丧生。
二、唐山大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这次地震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造成了数十万人丧生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估计约有24万人遇难,多达16万人受伤。
这次地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恢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汶川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这次地震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造成了超过8.7万人死亡,约37万人受伤。
地震还导致了大规模的房屋倒塌和许多学校的严重损坏。
这次地震震惊了全世界,各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四、长江洪水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每年夏季,长江流域都面临洪水的威胁。
特别是在1998年,长江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洪水,导致大约240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
这次洪灾使得中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更加重视洪水防治工作。
五、雾霾污染近年来,中国城市面临着严重的雾霾污染问题。
工业发展和交通尾气等因素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许多城市的大气污染水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以上仅为中国历史上一些灾难与自然灾害的概要介绍。
这些灾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使得中国政府和民众更加重视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希望未来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确保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黄河洪水主要分为四类
黄河洪水主要分为四类:伏汛、秋汛、凌汛和桃汛。
发生在7、8月份的暴雨洪水被称为伏汛,如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58.7”洪水、“82.8”洪水,洪峰流量分别达到了22300立方米每秒和15300立方米每秒,峰高量大,但持续时间不长。
而发生在9、10月份的洪水则为秋汛,秋汛的洪峰流量往往不大,解放后曾造成1951年和1955年的两次决口。
凌汛河南局是从11月20日到第二年的2月底。
1996年8月,黄河发生了一场7600立方米每秒的中常洪水,而花园口站的水位竟然比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还要高出0.91米。
黄河在一年内的四个季节里都有汛期,分别叫桃汛、伏汛、秋汛、凌汛。
在3月底、4月初,因内蒙古河段解冻开河,河槽的蓄水量下泄,但因宁蒙河段的冰凌洪水传播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季节,故称“桃汛”;在夏季7、8月形成的暴雨洪水,因正值伏天,称“伏汛”;秋天9月、10月形成的暴雨洪水,称“秋汛”,伏秋两汛时间相连,又都是发生暴雨洪水的季节,合称“伏秋大汛”;在冬季,因黄河下游河道封冻,河槽大量蓄水,在解冻开河时,往往形成洪峰,并伴有大量冰凌下泄,很容易在弯曲狭窄河段卡冰阻水,壅高水位,威胁堤防安全,故称“凌汛”。
百科:何谓桃汛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降水和水文现象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汉代人说:“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在伏秋大汛之外,又提出桃汛的概念。
到了北宋年间,人们已经对全年12个月里的黄河水汛涨落有形象的命名和成因的描述。
黄河自仲春迄秋,季有涨溢。
春以桃花为候,盖冰泮水积,川流猥集,波澜盛长,二月、三月渭之桃花月;四月,陇麦结秀,为之变色,故谓之麦黄水;五月,瓜实延蔓,故谓之瓜蔓水;朔方之地,深山穷谷,固阴冱寒,冰坚晚泮,逮于盛夏,消释方尽,而沃荡山石,水带矾腥,并流入河,六月谓之矾山水(今土人常候夏秋之交有浮柴死鱼者谓之矾山水,非也);七月、八月,菼乱花出,谓之获苗水;九月,以重阳纪候,谓之登高水;十月,水落安流复故漕道,谓之复漕水;十一月、十二月,断凌杂流,乘寒复结,谓之蹙凌水;立春之后,春风解冻,故正月谓之解凌水。
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特大洪水的气候与水情分析
历史地理第二辑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特大洪水的气候与水情分析王涌泉泾河、北洛河、延河、清涧河、昕水河、北干流黄河的三种特大洪水南段"汾河,凍水河,伊洛河、沁河以及下游沿河部分地区,包括金堤河■大汶河发生洪水或X・黄河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河流,更因多泥沙而称著于世界。
研究多泥沙的特大洪水,对治黄工作有重大意义。
发生在黄河中游的雨区大而历时长的大暴雨形成的特大洪水,更应引起注意。
康熙元年"662年〉八月大水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近三十年来,对黄河洪水进行了大量的观测、调査和研究工作。
逐步发现黄河有三种特大洪水。
第一种,暴雨雨带呈西南东北向分布。
渭河、泾河、北洛河的上游,延河、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以及晋西北的一些河流发生洪水或大洪水。
黄河北干流龙门出现大洪水或待大洪水。
三门峡发生特大洪水。
一百多年来这种洪水最大的一次发生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①。
第二种,暴雨雨带呈南北向分布。
伊洛河、沁河、汾河、德水河以及潼关以下至郑州花园口区间黄河干流发生洪水或大洪水。
花园口发生特大洪水。
两百多年来这种洪水最大的一次发生在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②第三种,暴雨雨带呈东西向分布。
渭河、大洪水。
黄河潼关出现特大洪水,并且沿程向下,支流洪水入汇,上下遭遇。
三百多年来这种洪水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康熙元年(1662年儿第二种特大洪水输送的泥沙量较少。
遭遇这种洪水,黄河滩地虽有大量淤积,但主槽却有显著冲刷。
河道行洪能力在主槽部分反而有所增大和改善,总淤积量也较小。
第一种和第三种特大洪水,输沙量都很大。
发生这种洪水,黄河在潼关以上汇流区和下游河道都要发生极其严重的淤积,滩槽都要升高,行洪能力将显著降低。
三百多年来,这三次待大洪水,1843年大水的暴雨历时约三天,1761年大水的暴雨历时约五天,时间都较短。
雨区面积也较小。
1662年大水,暴雨历时约十七天,雨区面积也远远大过其余两次,洪水过程自然更长,水量沙量也就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主要洪水
根据调查及历史文献,黄河兰州段从7月11日 起涨,18日出现洪峰8500立方米每秒,洪水历时约 20余天,15天洪量达87亿立方米。 3.2 “81.9”洪水
3 主要洪水
1981年8月13至29日黄河上游连续降雨17天,尽管 雨量不大,但起到增加土壤湿度,抬高河道底水作 用。8月30日至9月13日又连续降雨15天,该时段降 雨范围较大,雨量又集中在8月30日至9月5日几天 内,降雨量达100至150毫米。其主要环流特点为: 极涡中心偏于西半球,当位于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 高压脊逐步加强与伊朗高压迭加形成强大的长波脊 时,巴湖至贝加尔湖低压槽也明显加强,由于它的 建立稳定,经常分裂出小槽和小股冷空气不断南下 东移侵入黄河上游地区。与此同时,位于低纬度的
3 主要洪水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六月大 雨,洪水河溢十余丈,自西抵东六十里,没溺人口 数百,畜类无算;清道光七年(1827年)7月,兰 州黄河水涨,兰州、榆中沿河及东部各滩田、房屋 淹没甚多,灾民无处栖身;清咸丰八年(1858年) 6月22日,黄河水大涨,兰州冲断浮桥,盐场堡沿 河淹死百余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兰州出现 大洪水,据水文调查论证,7月18日,最大流量达 8500立方米每秒,这是据史载资料分析获得的黄河 兰州段最大洪水。
黄河上游示意图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2.1 流域概况 黄河上游为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河口镇), 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386000平方公里,占全流 域面积的51%,主要支流有黑河、白河、洮河、湟 水、大通河等。玛多(黄河沿)以上称河源段,湖 泊、草滩、沼泽众多,海拔高但地势平坦,河谷宽 阔;玛多以下至青铜峡,黄河穿行于高山峡谷中, 川峡相间,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其 中位于青甘川三省交界处黄河第一弯的河曲地区, 是黄河流域产流的高值区;黄河出青铜峡后流经宁 夏灌区和河套灌区,两岸几无支流加入,地势平坦, 引水便利。
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成因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 进行回顾,分析气象与水文背景,以及大洪 水的成因和外部条件等,寻求其特征和变化 规律,为今后防范大洪水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河上游 洪水 成因
1 引言
自龙羊峡水库1986年下闸蓄水以来, 黄河上游1989年遭遇洪峰流量接近五十年 一遇的洪水,此后二十多年未发生大洪水, 2012年洪峰流量仅达到3430立方米每秒接 近十年一遇的标准,黄河上游发生大洪水 的概率逐年增加,因此掌握历史大洪水资 料,研究和分析发生大洪水成因和外部条 件,寻求其特征与变化规律,对防范今后 可能出现的大洪水,最大限度的减少洪灾 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3 主要洪水
兰州是黄河流经九省区唯一穿城而过的 大城市,黄河兰州段自明代(1368年)至今 共发生大洪水25次。平均25年出现一次。其 中1949年以来共现4次,即1964年7月,洪峰 流量5600立方米每秒;1967年9月,洪峰流 量5590立方米每秒;1981年9月,洪峰流量 5600立方米每秒。1989年6月至7月由于龙羊 峡水库调蓄,尽管兰州洪峰流量仅3530立方 米每秒,但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洪峰流量4820 立方米每秒,仍达到大洪水标准。
4 结论
什么时候将会发生大洪水目前还不能准 确预测,但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洪水,是可以 从历史资料中作出估计的,大洪水的雨情特 征非常相似。黄河上游发生大洪水,是多方 面因素综合作用的,总结主要有以下: 4.1 前期降雨较多,流域下垫面饱和。 大洪水发生前均有一个小量级的连续降 雨过程,土壤含水量逐步提高,产流系数增 大,产流模式为蓄满产流。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2.2 洪水划分
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洪水 量级划分:水文要素重现期小于20年 的洪水,为中小洪水;水文要素重现 期为大于等于20年,小于50年的洪水, 为大洪水;水文要素重现期为大于等 于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
2 黄河上游洪水特性
2.3 洪水特性 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角,夏季当西太平 洋副高强大西伸,且停滞少动,使高原上空偏南气 流明显增强,此时孟加拉湾暖湿空气不断北上,此 时如有冷空气南下,则形成持续性的连阴雨天气。 黄河上游大洪水多出现在7至9月,由于降雨面 积大,历时长,加上流域内湖沼草地调蓄作用等, 洪水过程涨落平缓,历时长一般一次洪水过程平均 为30至40天。
3 主要洪水
印度低压偏北,印度季风气流顺利进入高原的东部, 势力强大的副高脊线已达25°N附近,西伸脊点达 95°E附近,致使我国西部维持一支强劲的西南气 流,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沿高原东侧向 北输送,为产生大范围降雨提供了有利条件。 黄河唐乃亥站9月13日出现洪峰5450立方米每 秒,由于受龙羊峡水库施工围堰和刘家峡水库调蓄, 兰州断面9月15日出现洪峰5600立方米每秒(还原 计算为7090立方米每秒),15天洪量62.6亿立方米 (还原计算为77.7亿立方米)。
2 ,其中 兰州以上洪水又主要来源于龙羊峡以上。兰州以 下至安宁渡水量略有增加,安宁渡以下至河口镇 由于黄河流经流域内最干旱的地区,多年平均降 水量仅150~300毫米,汛期加水也很少,与兰州 以上洪水遭遇的机会也不多,加之宁蒙河套平原 河道宽浅,河槽调蓄作用较强,而且由于灌溉引 水、河道蒸发渗漏损失等原因,虽然流域面积增 加但洪峰流量与洪水总量却往往有较大削减,一 般可削减20%~25%。
4 结论
4.2 气象背景配合,出现长历时,大范围降雨。 大气环流形势支持大范围连续降雨过程,一般 强度小,50毫米以下,黄河上游主产流区降水 日数持续15天以上,面积大,10至20万平方公 里,并且降雨范围影响到长江流域部分地区。 4.3 基流较大。 6至7月大洪水一般上年10月汛末流量就较 大。
4 结论
4.4 其他因素 通过太阳黑子周期性变化与黄河上游大 洪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和灰关联度计算,表 明黄河上游大尺度的天气系统与太阳黑子具 有很好的相关性,均发生在太阳黑子的峰、 谷年或峰、谷年的前一年,可以通过太阳黑 子的变化对年最大洪峰流量进行定性预测。
4 结论
ENSO现象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ElNino) 现象和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 现象的总称,它们对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和海 洋状况异常都有重大的影响,最终导致陆地 上的洪涝灾害。统计结果表明 ,ENSO现象 与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的径流丰枯有着 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 ,伴随着ElNino事件 的发生 ,黄河上游出现枯水的概率较大 ,而 黄河上游的洪水常伴随着LaNina事件发生。
3 主要洪水
1946年9月13日,黄河兰州段出现最大 流量5900立方米每秒,这是水文实测记载的 最大洪水。据记载,当时铁桥墩全部淹没, 雁滩、段家滩、五里滩、张家滩、刘家滩、 王家滩、人心滩、红柳滩被淹田地200余公 顷,居民上树避灾。
3 主要洪水
3.1 1904年最大历史洪水 1904年7月上旬黄河河源等地开始降雨, 11日至18日,在青藏高原东侧青海东部及川 西北等地,降了持续5至7天的大雨,降雨期 间的环流形势是副高北进西伸强而稳定,印 度低压偏北,西南气流强而持续,巴湖低槽 缓慢东移并不断分裂小槽,使雨区上空形成 稳定的锋区,造成大面积的持续较久的大雨 或暴雨。
3 主要洪水
3.3 “89.6”洪水 1989年5月份,黄河上游降水量明显增多,流域 来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进入6月份以后 交替发生大范围的连续性大、中、小降雨过程,致 使流域来水猛涨,至6月13日22:00,唐乃亥水文站 断面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4820立方米每秒,洪峰频 率接近50年一遇,仅次于1981年的5450立方米每秒, 是建国以来的第二位大洪水,年来水量达327亿立 方米,相当于年平均流量1040立方米每秒,为自 1956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