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1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北 宋 与 辽 西 夏 对 峙 示 意 图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辽、西夏不断进攻北宋,边患危机严重。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形成原因
加强专制集权制度带来的弊端
“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杯酒释兵权
中央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使
中 书 门 下 户 部
宋英宗
“冗官”的形成
2. 4万 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1. 7万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1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宋英宗
“冗费”的形成 13186万余贯 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给宋政府带来沉 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现象。 所出无余
12677万余贯
宋真宗
宋仁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宋英宗
北宋的积贫积弱
“三冗”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加上对辽和 西夏的高额赔款,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北宋政府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扩充军队数量,致使指挥 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 积弱的局面。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农民的赋税沉重 战争和自然灾害加重人民苦难
原 因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3人教PPT课件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各地农民起 义不断发生。
阅读以下材料:
•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 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 了。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 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 的军事进攻。 (2)民族矛盾的激化: 原因:
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表现:
冗官、冗兵、冗费
积弱
增加财政负担
积贫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思考: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是 什么?
积弱原因:
为了强化专制集权,集中行政权、集 中财政权、集军权、更戍法,使得军
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出现积
弱局面
积贫原因: 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
难,出现积贫局面
积贫积弱根 本原因: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
辽
西夏
北 宋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问题探究一:
请阅读第一目内容和所学知识, 思考并回答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 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分别是什么?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 实质:
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 之间的斗争
问题探究二:
•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 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 北宋建国后,冗兵、冗费和冗官局 面是如何出现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强化专制集 权加强统治
集军权、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地方物质基础 薄弱
安置) • ⑤农民无获明显好处
新政措施:
高中历史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答案 (1)原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将地方上的军 权、财权、政权收归中央,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现象, 修建寺庙、给辽、西夏“岁币”等也加强了上述现象。 影响:军队战斗力低下,官府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困难, 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2)精兵减政,提高行政效率,财政量入为出等。
庆历新政的内容、失败原因及评价
2.庆历新政的措施中直接限制官僚特权的是
( )。
A.定期考核官员政绩 B.严格“恩荫”制
C.改革贡举制
D.慎选地方官吏
解析 宋朝恩荫制度是当时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中
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门客等享受此特权。庆历新
政严格“恩荫”制,限制中、上级官员的特权,防止权贵
子弟亲属垄断官位。故B项符合题意。
2.积贫 (1)冗兵:扩充军队和“_荒__年__募__兵__”,使军队数量增加。 (2)冗官:机构重叠,_官__职__混__滥__。 (3)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__吏__治__不__ _整__。 2.推行
答案 B
特别提醒
北宋始终没有实现过真正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契 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在它的西北边,有党项族(羌族的一 支)建立的夏政权(西夏)。此外,还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 吐蕃以及西北的高昌、龟兹、于阗等政权。这是北宋民族 矛盾日益尖锐和出现冗兵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思之窗
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 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 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 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 盾。
2020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2020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2020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课 本课件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1页 0059页 0128页 0164页 0235页 0274页 0321页 0373页 0411页 0470页 0534页 0589页 0659页 0733页 0754页 0819页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第1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1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课PPT课件
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
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民主政治有迫切需求。
.
5
多山 多岛 环海
.
6
• 2、奴隶制城邦国家的雏形 • 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 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
机构的设立
• 氏族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
7
3、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
(1)政治上:
贵族掌权,平民政治权力太少。
贵族:首席执政官(城邦首脑、内政权);
长老议事会(最高决策、监察、审判权)
平民:公民大会(名义最高权力机关,无实权)
(2)经济上:
实行债务奴隶制。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通
过高利贷和土地兼并方式使平民沦为“六一汉”
直至债务奴隶。
(3)表现:前632年雅典平民武装暴动,给统治
.
4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雅典的地理环境对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
①特点: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物
产丰富,附近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
②对经济政治影响:
经济:
经济生活多样性。近海居民商业航海贸易为
主;山地居民游牧业商业航海贸易比较发达。
政治:
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难以通过
者敲响警钟,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进行社会政
治改革。
.
8
二、工商业的发展 1、原因:
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 力提高
2、发展表现:
经济作物发展;
手工业进步;
商业贸易繁荣。
.
9
3、影响: (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 (2)雅典公民分化与社会矛盾激化:
代表旧贵族的平原派:主张贵族寡头政 治,维护既得利益。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同步
分 析
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3)积贫积弱局面加剧了北宋 当
中期的社会危机。本目的难点和重点是北宋中央集权加强
堂 双
及其后果,教师讲述时可结合教材“杯酒释兵权”插图, 基
课 前
联系必修一北宋君主专制强化措施的知识,从集中军权、
达 标
自 主
集中行政权和集中财权三方面措施,引导学生得出其结果
导 学
是导致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对契丹和西夏战争处于
双 基 达 标
自
主 2.时间:宋仁宗庆历年间(1043年)。
导
学 3.中心:针对腐败的_______制度。
课
后
官僚
知
课
能
堂
检
互
测
动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 选修1
课 4.内容
时
教 法
(1)改革_____文_三官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
分 析
(2)淘汰不称职者和__________者。 (3)严格“_______”制;改革贡举制,着重______和操行。
分 析
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 当
面形成;冗兵、冗官、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堂 双
学生得出北宋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改革的呼声强烈, 基
课
前 为下一节课讲述王安石变法做好铺垫。
达 标
自
主
导
学
课
后
课
演示结束
知 能
堂
检
互
测
动
探
究
菜单
新课标 ·历史 · 选修1
课
时
教 法
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出。
2.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 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③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④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 位。 ⑤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 要做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 这样改革才能成功。
1.关于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
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②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③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和财 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 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冗费又造成了“积 贫”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
2.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社会危机。其根源有(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②不抑兼并的政策
③重武轻文,地方割据严重
A.①② B.③④
④经济停滞不前
C.①④
D .②③
解析:选项③④与北宋历史发展的事实不符,宋初通 过各种措施解决了唐中期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了中 央集权;而且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发展。 答案:A
学习本课要注意三个方面:(1)从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 权的措施着手分析北宋中期出现的“三冗二积”现象,反思
改革应该精兵简政。(2)在明确北宋中期面临的尖锐复杂的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础上了解北宋中期社会改革的必要 性。(3)从庆历新政的历程了解社会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 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 “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 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 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 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 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方面,学生可能会遇到对其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的不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资料来进行引导和解释。在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措施时,学生可能会对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感到困惑,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案例来进行说明和理解。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果和影响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对其评价标准和视角的不清晰,需要通过不同的观点和论证来进行思考和分析。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2班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介绍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原因、内容和影响,强调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提高历史理解能力。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培养史实辨析能力。
3.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果和影响,提升历史评价能力。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3)积弱原因 ①皇帝对军队的严密控制造成了兵将分离和军事实力下 降。 ②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和西夏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 统治者对老百姓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主题二 庆历新政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 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按官 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精贡举, 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四)择官 长,选好地方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 农业生产。(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 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命令,重视法 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 吏治。
【学思之窗】(教材第49页) 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 考试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 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49页) 一、本课测评 1.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 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 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 了这一局面的形成。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 范 仲 淹 认 为 积 贫 积 弱 局 面 的 形 成 , 根 本 原 因 是 __吏__治__不__整__。
2.推行 1043年,宋仁宗任用_范__仲__淹___、富弼等人进行以整顿吏治 为中心的改革。
3.内容 (1)改革_文__官___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 (2)淘汰不称职者和_在__任__犯__罪___者。 (3)严格“__恩__荫__”制;改革贡举制,着重__策__论__和操行。 (4)慎选__地__方__官吏;减轻徭役,重视__农__桑__。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5.军事布局方面“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精选ppt
16
(二)集中行政权: 1.中央: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 (参知政事分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分相财权) 2.地方:派文臣作知州,在各州设通判,监视 地方。
(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1.设转运使,把地方赋税大部运送中央,消除地方割据 的物质基础。 2.由文臣到各地担任司法官员,死刑中央复核,地方司 法权收中央。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一)集中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杯酒释兵
权)
2.去掉了殿前都点检,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
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将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
入禁军;
3.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发兵
权,互相牵制;
4.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
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 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 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 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 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 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
精选ppt
11
2、民族矛盾的激化: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 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 了。
[1]冗兵
原因:A、采取“荒年募兵”政策;B、加强对辽、 西夏的防御;C、防止地方割据。
影响:军费开支过大
[2]冗官
原因:A、官僚机构重叠;B、科举取士越来越多; C、“恩荫”法泛滥
影响: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加重了国家的财 政负担。
精选ppt
19
年代
军队总数(万) 百分比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弃医从政医术救人所济①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
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
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
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
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②【解读】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清政府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激起了声势浩大的人民爱国运动,推动了当时日趋激烈的维新思潮。
孙中山认为“中国人已经有相当的觉悟”,更加认真考察和剖析日益腐败的清朝政府,认为只有推翻满清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孙中山曾向友人表示:“余自乙酉中法战后,始有志于革命。
”这也促使孙中山从“医人”转变为“医国”之路。
材料显示:①孙中山已经从时局中抓住了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看出改革政治才是救国救人之根本途径。
②他对清政府已非常失望,有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趋向。
③体现了他投身政治和报国救民之决心。
【注释】①济:对困难的人给予帮助。
②陈少白:原名闻韶,后改名白,字少白,号夔石,广东新会人。
1905年任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
《兴中会革命史要》是陈少白于1929年完成的,主要记述了兴中会的革命历程。
2.《上李鸿章书》当今风气日开,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见①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刍荛②之采……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是治国之大本。
……只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
……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事,保我藩邦。
……伏维我中堂佐治③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
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生民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之难,又有行之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用敢不辞冒昧,侃侃而谈,为生民请命,伏祈择施行,天下幸甚。
──《孙中山全集》④第一卷【解读】《上李鸿章书》是孙中山于1894年1月所写,先后经陈少白和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王韬等作文字上润色。
高中历史选修1知识点(笔记)
中学历史选修1学问点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的阶级构成:贵族平民农夫手工业者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冲突尖锐缘由:①政治上:贵族驾驭大权;公民大会的权力出名无实②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很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贵族专横和压榨,激起平民抗拒。
社会冲突尖锐,必需进行改革来缓和社会冲突二、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社会发生的变更:①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铁制农具),工商业发展②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2.各派别的势力关系,利益要求:平原派:即贵族,主见维护贵族政治,巩固自身既得利益山地派:即下层平民,主见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即工商业者,主见打破贵族专权,共享权力;反对激进要求,主见温柔改革“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剧烈要求改革三、首席执政官梭伦梭伦成为执政官的条件:改革前雅典城邦的社会状况(梭伦改革的背景)1、平民与贵族的冲突尖锐○1政治上:贵族把持权力机关○2经济上:贵族盘剥平民,平民沦为“六一汉”及债务奴隶○3平民暴动○4贵族内部局部调整未能缓和社会冲突2、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和平民对贵族专权日益不满,改革呼声日益剧烈。
3、梭伦的个人因素①出身贵族,怜悯平民②收复萨拉米斯岛,获得威望③“疯诗人事务”表达了爱国热忱○4公元前594年,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有权力)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主要内容:1、“解负令”的内容○1废除全部债务,禁止以人身为抵押借贷○2解放债务奴隶○3废除“六一汉”制度。
2、其他的改革举措○1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制定“遗嘱法”○2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保持贵族优越的经济地位3、以上改革的作用:○1贵族兼并土地受到制约,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2很多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3使雅典城邦走上对外掠夺外邦奴隶的道路二、实行财产等级制度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特点: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和义务就越多2、内容:①政治权力安排:第一等级——一切官职其次等级——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无权担当官职②军事义务:第一等级、其次等级——供应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供应重装步卒,自备军械和军装第四等级——充当轻装步卒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备军备,只带棍棒③公共开支:全部公共开支随等级的凹凸增减3、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并未实现真正的同等,但打破了贵族的垄断特权,为工商业奴隶主开拓了参与政治的途径三、重组国家权力机构四、激励工商业发展1、目的: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壮大城邦实力2、措施:○1农业,提倡种植经济作物,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保障平民生活稳定○2手工业,对内让孩子学门手艺,否则儿子可以拒绝赡养父母,对外对移民手工业者赐予公民权○3商业,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确立私有制,成人财产继承自由原则;提倡节俭,抑制奢侈奢侈;惩处游手好闲之徒。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4人教PPT课件
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
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
D 的根源是 (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 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 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表明北宋政
府(C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王 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安治家,在中国 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石
提示二:有人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 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
请根据上述提示指出“他”是谁?
2、军事上高级将领受制太多,缺乏临机决断权,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3、地方上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积弱原因:
北宋集中军权,将统兵权与调兵 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造成战斗力低下,导致在与西夏、 辽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积贫原因:
冗官、冗兵、冗费 。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 1063年4月30日),对下属宽厚 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史家把 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 概括为“仁宗盛治”。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068-1085
英宗
1063-1067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1063
哲宗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4: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千百年来,北宋名臣范仲淹这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唤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之情,范仲淹本人则身体力行,为了改善北宋危机四伏的统治形势,殚精竭虑,力行改革。
从这句引言内容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生1:表明作者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
生2: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师:说得很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中的“忧”,到底他“忧”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探究的主要问题』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重要概念』冗官冗兵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北宋中期”的概念:一般认为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是北宋的中期。
『备课资料』宋真宗赵恒(998-1022),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在位25年,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
在位期间,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良、绢二十万匹来收买与辽的和平,定澶渊之盟。
这是宋朝向番方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年),宋真宗的第六子,北宋第四代皇帝,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
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在位41年。
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明君圣主,在位时间最长,其间国家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 战不已。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锋利。
(2)出现“积弱〞局面:北宋初年,北宋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 权,在军事部署方面采取了“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的一半驻 防在京师及其附近;为防止将领开展私人势力,北宋政府还实行 了更戍法,结果形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这样,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北宋在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 成了“积弱〞的局面。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期,虽然封建经济空前开展,但由于多民族政权并立 的现实,以及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重文轻武、守内虚 外、不抑兼并〞的国策,致使北宋统治“积贫积弱〞,社会矛盾 十分锋利。
范仲淹与王安石先后对“积贫积弱〞局面进展改革,来调节 地主官僚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以稳固封建统治。范仲淹改革以改 革吏治为中心迅速导致失败,但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历教训。
2.简要分析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原因。 【提示】 (1)内容: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方法,依 照政绩提拔官员;严格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 子弟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可 应举,取士重在策论和操行;慎选地方官;裁并州县,厚农桑。
(2)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他们强烈地反对 并污蔑改革者为朋党。宋仁宗对改革者的疑心,废止新法。改革 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改革的思想发动不够, 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 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答案:(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 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 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 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 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 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阶级矛盾激化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民族矛盾激化
对于本课的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以及改革的背景,可从北宋 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着手分析,通过设计有关材料,引导学生阅 读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在明确北宋中 期面临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础上了解北宋中期社会改 革的必要性。从庆历新政的历程了解社会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社 会 危 机 四 伏 和 庆 历 新 政
集中军权 集权措施 集中行政权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 成 形成积弱局面 专权的负面影 响 形成积贫局面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 措施:整顿吏治为中心;改革贡举制;减轻 徭役;重视农桑等 结果:大官僚、地主反对,新政夭折
庆历新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 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 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 川陕一军而不足。 —— 赵翼《廿二史札记》 (1)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 题?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官僚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 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范仲淹进行了以整 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结果失败。
“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阅读课本并思考:
积贫局面和积弱局面分别指什么?又各 自是怎样形成的?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集军权、更戍法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最新人教版高二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10页 0079页 0121页 0202页 0272页 0328页 0330页 0369页 0414页 0511页 0566页 0645页 0657页 0692页 0759页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探究活动课一 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第1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重重盘剥
下,农民生活困苦。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 了人民的苦难。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2.表现:农民生活困苦,各地农民反抗不断 发生。
特别提醒: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
策,使贫富分化更为激烈,严重影响了国家
的赋税收入,导致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北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三,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仔 细研读材料,应根据问题,抓住材料中的关
键词语,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跟踪训练
宋太祖立“更戍法”,使“兵不识将,将不识 兵”的直接目的是( A.防止武将专权 ) B.重用功臣宿将
C.实行兵农合一
【综合探究】 (1)综合上述图片内容命置一个中心主题。
(2)综合上述图片信息,围绕中心主题写一篇
短文。
【思路引领】
无论主题还是短文都应围绕北宋中期面临的
社会危机思考。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尝试答题】 (1)主题: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或北宋中期的社
会危机或宋神宗继位之初的困境。
(2)短文应包含以下要点: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2.简要分析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原因。 提示:内容: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
法,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严格“恩荫”制,防
止权贵子弟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士子必须 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可应举,取士重策论 和操行;慎选地方官吏;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造成财政困难,形成积贫局面。同时,兵员
素质低下,操练不勤,战斗力削弱,形成积 弱局面。 (3)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银绢,也是造成北 宋财政困难的原因。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2.政治危机 土地兼并造成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生活恶化。
财政困难又使北宋统治者加重对农民的剥
削。所有这些情况,加剧了阶级矛盾,导致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2.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1)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 澶渊之盟 面。表现为宋辽“___________”。 (2)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财
政负担;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3)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逐渐 形成了“积贫”局面。
失败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他们强烈地反对并污蔑改革者为朋党。宋仁
宗对改革者怀疑,废止新法。改革措施“太
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改革的思想动 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 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 影的好处。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三、学习延伸(教材P49) 看了上述观点,你认为庆历新政是怎么失败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2012· 德州高二联考)《宋史· 食货志》记
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
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造成上述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命题分析】 题干中的引文,反映的是北宋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人民的反抗斗争,极大
地威胁着北宋的封建统治。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3.民族危机 北宋中期,政府不仅面临着内忧,而且面临
着外患,辽、西夏不断进攻北宋。北宋在战
争中进一步消耗了财力,积贫、积弱局面加
剧,北宋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 影响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特别提醒:赵匡胤加强专制集权以后,空前 强化的皇帝专权虽然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也
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和积贫积弱局
面。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宋仁宗庆历年间,阶级矛盾尖锐,北
宋统治岌岌可危。1043年,宋仁宗任用
________、富弼等人,进行改革。 范仲淹 2.中心措施: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3.主要内容
军队战斗力低下,欺压百姓;向辽和西夏输
送岁币加重了北宋负担;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宋神宗急需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思之窗(教材P49) 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 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 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 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原因
(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_________采取放任 兼并土地
态度,导致农民负担加重。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面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北宋集中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扩编
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
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
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的不 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 党之争促成了局面的形成。
宋统治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赵匡胤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
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
(2)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
事,以互相牵制。 (3)集中财政权:______管财政,直接对 三司 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夭折而告终。
(2)原因:新政触犯了____________的利 大官僚大地主
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范仲淹等人受到
各种攻击,被迫离职。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特别提醒:从庆历新政的昙花一现可以得到 这样的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
利益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
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改革才能成 功。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北宋中期面临的统治危机及 带来的影响
1.财政危机
(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北宋统治者实行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买卖得到 保护,从而加剧了土地兼并。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2)冗官、冗兵、冗费。冗官、冗兵必然导致 官俸、军费开支增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现象
的原因是赵匡胤为巩固政权,曾经对功臣宿将
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答案】
B 解答材料解析类选择题,首
【技巧点拨】
先,粗读材料,大致了解一下材料的意思,
感知一下应属于教材中哪一方面的知识。其 次,依据材料认真分析所设的问题,这是关 键之处。
D.确立文官制度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基本史实 的能力。题中的叙述反映的是“兵”“将”的关
系,A、C两项与此相关但C重在说明军事与农
业生产相结合。B、D两项与题干无关。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图文探究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 规定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
(2)严格“恩荫”制。
(3)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
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可应举。
(4)慎选地方官吏,重视农桑,减轻徭役 等。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结果及其原因 (1)结果:庆历新政仅推行了一年多就以
的?
提示:庆历新政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变革损
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
烈反对。
栏目 导引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皇帝从直接控制军权入手,把地方军政、财
政和司法大权收归中央。它有利于社会的安
定,国家的统一,但对武将过分防范造成军
队战斗力下降。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2.分割地方权,高度集权于中央 有利于国家统一、防止分裂,但也导致了机
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造成了
财政负担。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镇压地方的分 裂势力和农民的反抗,但导致了边境空虚, 是受辽、西夏侵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