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35052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政治辨析题精讲

八年级上册政治辨析题精讲

辨析题是初中思想品德考试的一种常见题型。

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进行辩证地判断和分析。

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在思想品德考试中对考生而言是最难的一种题型。

因而掌握好解答辨析题的方法极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解答辨析题的妙招:一般而言,遇到辨析题时,首先进行观点辨别,具体为:根据意思进行简单的层次划分:如果观点是一层意思,那么其判断一定是错或者对,如果观点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意思,则判断就会出三种可能:对、错或片面。

辨别完正误后,然后再进行分析。

这时一定要注意全面分析。

一般辨析题答4点。

一、正确的,答根据,要课本上的依据,一定注意联系教材。

二、错误的,答原因,并说出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也要联系教材。

三、根据情况回答正确的和错误之间的关系,他们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找到联系和区别的地方。

这是对中三学生的要求。

四、我们怎么做,与政府有关的政府怎么做,与个人有关的我们自己怎么做!例如:1、流行的就是先进的。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①流行的事物有的积极向上,有的消极颓废。

②只有积极向上的流行事物对我们的成长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会起着促进作用,可称之为先进的。

反之,则是消极腐化的流行事物,应该抛弃,更不能称之为先进的流行事物。

2、青少年追星的现象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青少年在青春期心理经历着自我迷茫到自我确认的发展过程,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而开始模仿具有社会效应的偶像。

②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追逐的星,追星是青春期少年正常的心理现象。

③但青少年不该只看到明星们表面的华丽,更应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奋斗精神和他们所付出的艰辛的汗水。

3、应当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①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心理的发展、自控能力的提高,学会了掩饰隐藏自己的心理想法。

②拥有自己的秘密也是孩子长大的标志,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③从法律上讲,未成年人也拥有隐私权。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辨析题答题模板+56道精选真题试炼,附解析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辨析题答题模板+56道精选真题试炼,附解析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辨析题答题模板+56道精选真题试炼,附解析一、辨析题答题模板+6个示例评分标准辨析题8分的分值,在答案中的分布如下:1.判断正误——2分(若判断有误,则接下来的解释全不得分哦!)2.说明理由——5分此环节一般来说,无法得到全分,各种得分情况如下:①字迹工整,解释清晰有条理——4分②字迹潦草,解释不准确——2~3分③解释偏少,只有一句话——1分④无解释——0分3.总结观点——1分答题模板第一步:表明观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错误的。

”,“以上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

”,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回答。

第二步:分析观点。

这是整道题的核心要点。

需要做到充实、有理有据。

(一)若观点错误:1.概括指明错在哪里。

例如:“违背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是对素质教育要求买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2.指明观点提出的背景/确定分析题干所处的环境/解释概念/理论阐述。

例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

”“专家”是指在本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杂家”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师。

3. 详细分析错误之处。

结合基础理论详细分析理论,几种作答方式可选:①阐述正确的理论应该是什么;②错误理论详解。

例如:在一道否认纪律约束的题目里,就要详细阐述纪律约束的概念、作用、重要意义、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与正面引导相互结配合,共同发挥作用;4. 提出策略。

结合题干中错误的观点、做法,提出正确的做法。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因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做到……“教师应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有……。

”(二)若观点正确:与 A 部分结构相同,稍作变动即可,具体模板如下:1.概括对在哪里;2.指明观点提出的背景/确定分析题干所处的环境/解释概念/理论阐述;3.详细分析错误之处;4.提出策略。

辨析题答题示例:示例1:【辨析】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答:此观点错误(判断正误)。

教学评价不等同于学生成绩评价。

教育综合知识之辨析题技巧

教育综合知识之辨析题技巧

教育综合知识之辨析题技巧纵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国真题试卷,一般包括两大题型:主观题和客观题。

其中,客观题相对简单,主要有:单选、多选、判断三个题型;主观题相对较难得分,主要有:辨析、简答、论述和案例分析。

其中,辨析题看似简单,但是不易得全分,接下来,招教哥将对辨析题类型及答题技巧做以下详细分析,为各位考生备考助一臂之力。

一、辨析题概述(一)辨析题概念问:何为辨析?答:辨+析辨:即判断正误。

细分为:正确和错误两种类型。

其中,错误还可以再细分为:不完全错误和完全错误。

考试时,建议考生一般判断为:正确和错误,这两种类型。

析:即说明理由(详细解释)。

如果判断题干描述正确,则需要说明正确的理由;如果判断题干描述错误,则需要说明错误的理由;后面将会对这一内容做详细的展开。

(二)辨析题真题示例1.激情和应激是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2.完整的教学过程共有内容选择和方法运用两个环节。

3.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强化就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4.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5.对违纪学生的经济处罚是学校德育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真题中,可以看出:辨析题题干考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原话(如1、2、3);另一种是非教材中的陈述(如4、5)。

相比较而言,第一种类型的题目比较容易得分,直接回忆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即可。

而第二种问题比较开放,需要考生联系相关联的知识点,综合回答,相对难度较大,但是只要理论知识足够扎实,不管问题多么开放,总可以联系相关对应知识点去答题,因此,辨析题如果想拿全分,掌握扎实基础知识是王道!二、常见题型(一)正确类辨析题中,正确的题干一般来自教材中的原话或者是描述一客观情况,比较容易判断。

如【真题】班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这一真题来自教育学模块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章节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这一知识点,如果考生明确了这一知识点,直接解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对象,属于教育的客体,同时又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属于教育的主体”即可。

政治辨析题解题分析PPT课件

政治辨析题解题分析PPT课件
辨析题解题分析
辨析题专题 第一步:审题 [看材料和辨题或看辨题]
辨 析 题 的 解 题 步 骤
第二步:找准辨析点 [根据自己把握的四种题型判断属于哪一种的]
在试 卷空 白处 拟出 提纲
第三步:运用所学的知识 (课本及时政)结合背景 材料逐个分析
从一些关键 词[名词、动词] 切入联系课本
A以相关理由肯定合理成分 B以相关理由否定错误成分 C以相关理由补充缺少部分
辨 析 题 常 见 的 题 型
2、正误混杂性:
具体判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具体条件型:
具体判断
4、理由不全型:
从属2中的(2)
具体判断
•即命题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不全面, •需要补充内容或其他理由的。 •只要----就-----” 小结:片面的;不科学的。
授课内容
一、注意两个问题
1、明确题型 2、明确辨点
二、训练
辨析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 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 用,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
一、明确题型
思考:以下题目属于辨析题的哪一种题型?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需要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对资源配 置起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行政手段。”
训练
1、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需要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对资源配 置起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行政手段。”
1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
参考答案
(1)认为市场经济有弱点和缺陷,要求加强国家的宏观 调控是正确的。因为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 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 发性和滞后性,所以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保护市 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不起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认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是错误的。国 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 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九年级思品辨析题专题复习

九年级思品辨析题专题复习
九年级思品辨析题专题复习
目 录
• 辨析题基本认识与解题技巧 • 九年级思品知识点梳理 • 典型例题分析与解答技巧 • 实战演练与模拟测试 • 备考策略与时间规划建议 • 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搭建
01 辨析题基本认识与解题技 巧
辨析题定义及特点
定义
辨析题是一种要求对某一观点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评价的题型。
积极应对
遇到难题时,保持冷静,积极寻找解题思路和方 法。
06 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搭建
学习小组活动安排
1 2
小组划分
按照学生兴趣和思品学科基础,将学生分为若干 学习小组,每组4-6人。
活动时间
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小组活动,每次活动时长约1 小时。
3
活动内容
针对思品辨析题进行专题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 方法,互相评价学习成果。
心理健康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 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 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人际交往原则
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诚 信友善、宽容理解等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的运用。
人际交往技巧
学会倾听、表达、合作、 解决冲突等技巧,提高人 际交往能力。
国家政策法规及公民权利义务
国家政策法规
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和政策, 如宪法、刑法、教育法等。
02 九年级思品知识点梳理
道德与法治观念培养
01
02
03
道德观念
明确道德标准,理解道德 规范,培养道德情感和道 德行为。
法治观念
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树立法治意识,遵守法律 法规,维护法律尊严。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理解道德和法律在维护社 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中 的相互作用。
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原则
线上线下资源推荐

教资科目二辨析题

教资科目二辨析题

教资科目二辨析题一、辨析题的定义辨析题是教资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出与所列事物或概念最相似或最符合规定标准的选项。

辨析题在考试中的分值通常较高,因此对于备考教资考试的考生来说,辨析题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

二、辨析题的特点1.多样性:辨析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多个科目和领域,题目涵盖面广,考生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2.难度较高:辨析题通常涉及到类似的概念或事物,考生需要对这些概念或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3.精确性要求高:辨析题通常要求考生对细节进行分析和比较,因此考生需要具备较高的分辨能力。

三、辨析题的解题方法1.理解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描述,确定辨析的对象和标准;2.归纳、比较:对给定的选项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3.根据标准选择答案:根据题目给定的辨析标准,选择与之最符合的选项作为答案。

四、辨析题的练习方法1.多做题:通过大量练习辨析题,增加对各个领域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将辨析题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实际运用和分析;3.反复查漏:对于解错的辨析题,要反复查漏,查找解题思路的不足之处,并总结经验。

五、辨析题的常见错误类型1.概念混淆:考生将概念混淆,导致选择错误答案;2.细节忽略:考生在比较选项时,忽略了选项之间的细节差异;3.主观判断:考生主观判断而非根据客观标准进行辨析。

六、辨析题的应试技巧1.先比较主要特征:在辨析选项时,先比较主要特征,再逐渐细致比较;2.排除干扰项:通过分析选项之间的细节差异,排除不符合标准的干扰项;3.注意修辞手法:辨析题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进行干扰,考生要注意辨析。

七、总结辨析题是教资科目二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全面、详细、深入地理解和辨析给定的选项,从中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备考教资科目二时,考生需要多做题,提高解题能力,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

通过科学的复习和训练,相信考生能够在教资科目二辨析题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辨析题解题技巧课件

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辨析题解题技巧课件
• 2008 多此一举限塑令,方便省钱我最行。白色污染害人精,环保节约见行动。 • 2008 挫折好似当头棒,要想成功没指望。挫折是把双刃剑,愈挫愈奋志向坚! • 2010 改革开放钱包鼓,是否低碳我作主。低碳生活意义大,践行需要你我他! • 2010 承担责任付代价,不尽职责受惩罚。承担责任增才干,尽职尽责做奉献。 • 2011 穿着打扮要时尚,文明礼仪树形象。朴素大方人赞赏,内在品质不能忘。 • 2011 书中自有营养源,开卷有益千古传。三俗文化危害大,高雅情趣来净化。 • 2012 国家检测有新标,空气质量定提高。防治污染最重要,全民行动才有效。 • 2012 家有儿女可尽孝,不需社会要养老。儿女赡养不重要,社会保障是依靠。 • 2013 人生在世当自强,白手起家创业忙。天之骄子勇担当,农田岂能铸辉煌? • 2013 经济发展要先行,文物保护可放松。华夏文明要传承,科学发展最为重。 • 2014 民族文化难出彩,洋名高雅又气派。命名求洋不自信,继承创新是根本。 • 2014 人生需要有梦想,圆梦就要烧高香。愚昧无知烧高香,艰苦奋斗圆梦想。 • 2015 学成报国任务重,校外活动有何用?求知有赖多途径,学用结合重践行。 • 2015 情趣多元助成长,自养宠物有何妨?高雅情趣重培养,价值追求明方向。 • 2016 高声叫卖理当然,他人感受无需管。噪音扰民成污染,公德法规记心间。 • 2016 价值观念趋多样,网红崇拜理应当。是非美丑须辨清,慎重选择勿盲从。 • 2017 公共设施日益增,快乐享有任我行!道德法律记心上,点滴做起树形象。 • 2017 出人头地上名校,全力支持助提高。成长道路千万条,健康成长最重要。
6.提升公民意识,培养正确的权利观
本题把德育、法治教育有机整合,引导考生深刻思考:商家 有没有叫卖的权利?高声叫卖是否合理?叫卖时是否应关注他人 感受?是否应避免噪音扰民问题?应如何将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的要求铭记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思辨,让考生最终意识到个 人在获取自身利益时应兼顾他人利益、社会利益,自觉做到尊重 他人、与人为善,既要树立权利观念,积极行使自身权利,更要 增强义务意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这既是法律对现 代公民的要求,也是公民良好道德素养的表现。

2025年中考道法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题型02辨析题专项训练(课件版)

2025年中考道法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题型02辨析题专项训练(课件版)

辨析题基本情况回解题方法及例题演示content辨析题皇市睛况辨析辨析,要求学生既要“辨”,又要“析”,辨析题要求学生对试题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辨别。

要求考生对试题有辨(判断正误)有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辨析结合。

辨析题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复杂问题或复杂情境时的判断能力、处理此类问题具备的推理能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展ZF的品格与素养水平。

审清题意即:(1)亩金问「判断类型(类型主要有:正误观点辨析题、错误推理性辨析题、材料辨析题、理由不全型辨析题、正误混合式辨析题、漫画式辨析题)。

(2)审材料,圈划关键词。

(3)审观点,查找知识体系。

材料一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正式实施。

该法是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 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徇利用,推动高质,发展,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优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制定 材料二习近平总日F 色发展,建设生态文hx 最严密华洼治佳护 和il 立TTT^Z7~TH ■口 WJ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弓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 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兑J 读材料,结合所字知识,判断分析:有「法治保护生 怀境,就能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结合素材及人物观点,给出明确的判断,即:辩正误:错,对,片面,正误混合型则要具体指明哪句对哪句错。

同时找出辨点有几个!俗称“关键点”正式实施。

该法是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 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制定的法律。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 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橘收制JJ 最严挚俗坪* 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彳 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 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环境,就能推动厕爰展,逢设生态海加弓使生*fe 利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参考答案】错误。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

要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知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3.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参考答案】错误。

新课程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4.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参考答案】错误。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关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5.德语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参考答案】正确。

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

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

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参考答案】错误。

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

2.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

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

3.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操作技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2023中考政治辨析题答题技巧大全

2023中考政治辨析题答题技巧大全

2023中考政治辨析题答题技巧大全2023中考政治辨析题答题技巧1、辨析题的四个类型:A、完全肯定型解题方法:(1)指出观点的正确或科学性。

(2)说明理由。

(3)作出结论。

B、完全否定型解题方法:(1)首先指出观点的不科学之处或作出判断。

(2)说明理由和危害、本质,并提出正确的观点。

C、命题片面型常见的形式是"只有--------就--------"。

命题内容总体上正确但其中包含有欠妥的因素或者总体上错误但其中包含有若干合理的成分。

解答此类题目不能简单地全面地否定或者肯定。

解答步骤可以按照"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补充什么"的思路进行。

解题方法:(1)错对原因都要分析。

(2)除了题目的给的方法外,还要作出补充。

(3)下结论。

D、正误混杂型这种题型的辨析题有三种形式:(1)命题内容总体上正确,但其中包含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因素。

(2)命题内容总体上错误,但其中包含有合理的因素。

(3)命题的前提正确,但结论却错误,或前提错误,但结论正确。

解题关键是: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并且能分别说明理由。

解题步骤:(1)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说明理由。

(2)指出题目中观点错误或不合理的部分,说明理由。

(3)提出正确的观点或补充完整观点,进行总结。

(解答的步骤可以按照"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小结--对的意义和错的危害。

)2、做辨析题可按以下几个步骤:(1)、找辩点(即认真审题后确定题目要辨别分析的观点)。

(2)、作分析(即结合课本知识对观点进行逐层分析)。

正确-----肯定并说明原因或合理之处;错误------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并补充正确的是什么。

(3)、下结论(结论必须是在分析完一个层次或一个辩题之后加上)。

3、注意事项:(1)、一般不表态,不判断。

有理有据地具体分析题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为什么错误或在具体分析题目中的问题时加以肯定或者否定。

(2)、审准辨点,根据辨点分条做答。

高考辨析题精讲PPT课件 通用

高考辨析题精讲PPT课件 通用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 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4)怎么做?
(1)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因 此,实现文化创新,就应该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 优秀文化成果,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从而丰 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 化。(3分) (2)每个民族的文化也有独特之处,因此进行文化创新 也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另一 方面,要体现时代精神。(3分) (3)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 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因此,实现文化创新需要立足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分) (4)同时,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 倾向,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 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2分)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 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 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 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 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的力量(作用)
辨析题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是分层,找出辨点。
第二步是通过设问分析,确定相关知识的范
围; 第三步是学会如何评析,通常我们评析一个 观点要包括:对观点做出判断、分析观点中 的合理成分、分析观点的不合理性并指出正 确的理解、最后小结观点的错误所在。
例2辨析题: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给我们哪 些启示?

《辨析题答题指导》课件

《辨析题答题指导》课件

(07· 广东卷· 38)(11分)某镇政府计划为某村招 商引资,镇政府向村民详细介绍了该项目情况,并 请村民商议。村民会议投票表决,同意在本村引资 建厂。几年后,该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深受村民欢迎,镇政府威望也进一步提高。 辨题:政府事事让村民决策,就能增强政府权威。
①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等职能,所以政府不能事事让 村民决策。 ②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所以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 事情,应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讨论决定。 ③政府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同时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既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又要 尊重村民民主管理权利,才能树立政府权威
找辩点(扒皮法)
第三步:析正误、
分别答。
第四步:小结 (指出正确的观点)
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 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 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 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 质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 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 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 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 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单向判断型:
背景: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节省下来的数万 元资助了40多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10名大学生。令 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学生只是心安理得地收受老人 的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从不露面,甚 至连一封感谢或问候信都不写。 辨题: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第一步:辩题型、慎表态。 1. “不能仅仅从是否有回报来评价道德活动的意义”。 第二步:分层次,找辩点 第三步:析正误、分别答。 2.“道德活动是通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 出 来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评价道德活动意义 的前提和基础” 3.“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老人的行为 虽然没有得到回 从但也是有意义的,其精神值得赞扬; 有的受助者不思报答;既没有尊重他人,也失去了自己的 人格,其行为应受到谴责。”

科二辨析题知识点整理【2021中学】

科二辨析题知识点整理【2021中学】

辨析题答题格式要求【总-分-总,逻辑清晰明了】1.判断正误(①此说法正确/错误)2.说明理由(②解释说明理由)3.总结(③故此说法正确/错误)1.概念混淆型(举例: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1.判断正误2.理由:(1)分别解释两个概念(2)判断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3)得出结论3.总结2.概念释义型(举例: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1.判断正误2.理由:(1)解释概念(2)得出结论3.总结3.理论观点型(举例: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判断正误2.理由:(1)解释相关理论(2)得出结论3.总结4.因果关系型(举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1.判断正误2.理由:(1)简单解释前半句(2)重点解释后半句3.总结@Coco Polaris 辨析题对于知识点的考察更加细致,需要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精准。

整体出题也会比较灵活。

给大家整理了可能出辨析题的知识点,方便大家复习。

【后附一些题目供大家平时练习分析与理解,不需要背诵-只要简答题和辨析整理的知识点真的理解了,考试so easy】特别提醒:辨析题首先要判断正误,只有此说法正确/错误,不可以答此说法比较片面/不科学/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类似的回答全部是0分哦~!切记切记,只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此外,如果判断错误,接下来的解释都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分值的】辨析题知识点汇总【此文档知识点笔记讲义版中都有,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是否打印】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概念—广义狭义混淆+教育的本质属性知识点:(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属性(历年高频)【关键词:有目的+人+社会活动,三者缺一不可,尤其辨析题的时候特别注意】关键词记忆:1)“有目的”区别于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因此不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2)“培养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人的培养;3)“社会活动”,这也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

高考政治辨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辨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辨析题的解题技巧一、解题技巧介绍(一)辨析题命题特征及答题常见问题辨析题政治高考的一种题型,分值约占总分的15%,主要考察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辨析题的题型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辨是指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的分析说明。

因此,辨析题所提供的题目观点或现象的特点是:有的是亦此亦彼,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是对错相混,需作具体分析;有的有两重性,需作阶级的、历史的分析;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缺陷,但有合理的因素,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有的在整体上是正确的,但有不合理成分,需区别对待;有的具有条件性,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另一种条件下又是错误的,需灵活对待等。

总之,辨析题没有固定模式,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学们常常出现的问题是:1.逻辑性不强,正误混谈;只分析对的不分析错的或只分析错的不分析对的;只分析这种条件不分析那种条件;2.“三步走”不分明:观点不突出,段落不清晰,最后没有总结。

3.虽然有分析,观点也对,却不能自如运用学科术语。

(二)辨析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综观这几年的高考试题,辨析题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单向辨析题:这种辨析题的特点是,题目所给的观点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

它的解题方法是:(1)指出观点的正确或错误之处。

(2)说明理由和原因。

(3)作出结论或提出正确的观点。

(近几年高考很少出现过)二、正误混合型:这类辨析题有三种情形:(1)命题内容总体正确,但其中包含有错误因素或不合理因素。

(2)命题内容总体错误,但其中包含有合理因素。

(3)命题的前提正确,但结论错误,或与之相反。

它的解题关键是: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并且能分别说明理由。

注意:观点正确或合理的也必须说明其正确或合理的理由是什么,观点错误或不合理,则不仅要指出其错误或不合理的原因,而且还要提出与之相对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如:(2004广东、广西)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2003广东、江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

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

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

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

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也表现在意识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上,意识的能动性既是理论意义上的能动性也是实践意义上的能动性,既表现为对世界的反映,更集中地表现为度世界的改造和创造。

意识创造客观世界并非意识无中生有凭空创造,而是把新的创意付诸实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创造体现了不同于改造的更强的人的能动性,有其特殊的哲学意味。

6、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参考答案:这个命题是错误的,是没有搞懂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事物发展中的确定性,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相互转化。

科学的任务在于通过偶然性发现其背后的必然性,揭示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

在科学发展史上,一些人由于受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影响,把偶然性与必然性绝对地割裂开来并对立起来,它们虽然也同意科学的任务在于发现规律和必然性,但却认为只有排除偶然性才能发现必然性,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一错误的命题。

实际上,如果把偶然性完全排除在科学的视野之外,对偶然性置之不理,那就等于堵塞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就不可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了。

7、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参考答案:正确。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或者一个过程引起另一过程,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被引起的现象是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和转化。

所谓的交换位置是指在因果联系的链条中,原因和结果是不确定的、相对的,任何原因都有其原因,是作为原因的结果而存在的,结果也同样如此。

而结果又可以反作用于原因,成为促使原因发展的原因。

原因与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反映了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8、假象就是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参考答案:错。

假象并非不表现本质,只不过以特殊的方式表现本质而已。

任何事物都具有本质和现象两个不同的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而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

现象有真象与假象,假象是由客观条件造成的虚假的现象,是对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任何现象都表现一定的本质,没有无本质之现象,也没有五现象之本质,假象也是本质决定的现象,也表现特定的本质。

9、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参考答案: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而质与量是事物的不同规定性。

质是指一事物同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它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任何事物总是有一定的质,而质总是特定事物的质。

一事物如果失去自身的质,就会丧失其存在,改变事物的质就改变了事物的存在。

质与事物存在的关系较之量与事物存在的关系更紧密,尽管事物不能没有量,但事物的量有特定的存在范围和变化区间,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并不改变事物的质,事物还是其本身,就像一个人可以胖点和瘦点,但还是他自己,而人质的改变就是质变,与事物的存在关联更密切,所以说质与事物是直接统一的,而量与事物存在是统一的。

10、“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感觉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表面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

感觉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起点。

唯心主义也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但认为感觉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主观自生的、第一性的,是感觉产生了感觉的对象即事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从物到感觉”,唯心主义则是“从感觉到物”。

所以,尽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但在感觉的本质问题上却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将“感觉是认识的起点”视为唯心主义的观点,其实质是否认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的存在,否认了感觉在感性认识以至整个认识过程中的起点和基础地位。

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参考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不由任何人的主观认识而定,而应由实践来检验。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12、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真理。

参考答案:“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由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既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因此是有用的。

真理有用是指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认为真理因人而异,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

“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当成真理的标准,必然导致真理多元论和主观真理论,甚至把小偷的偷术、骗子的谎言也纳入到真理的范围中。

13、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参考答案:社会规律是在人的自觉活动中形成和起作用的,这是社会规律的一个特点。

但不能因此就说社会规律具有主观性。

人的自觉活动不能否定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人们的目的和愿望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意识是否符合社会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符合的程度;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对历史发展发生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或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发展往往是许多相互冲突的个人意志构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与一些人的目的相违背。

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辨证统一的。

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

14、是否承认社会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参考答案: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上。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生活存在。

它们的根本对立不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并不否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15、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惟一动力。

参考答案: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要素和矛盾,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些动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构成生活发展的动力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但生产力并没有把社会发展的一切动力都包括在内,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各方面的矛盾等。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各门和改革可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动力。

16、自由就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自由不是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自由是在对必然的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自觉用它来为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自由是和必然相联系的,必然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人们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性并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获得自由。

没有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只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只能遭到失败,是不会有自由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1.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答:此观点不正确,因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可变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根本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