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惩罚行为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幼儿教师教育惩戒权研究综述

幼儿教师教育惩戒权研究综述

幼儿教师教育惩戒权研究综述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惩戒教育惩戒权现阶段,关于幼儿教师教育惩戒的立法尚未完善,而实践中,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惩戒行为,甚至出现惩罚、体罚、虐待,于是教师、家长、学校之间产生纠纷。

国内外对教师惩戒普遍持支持态度,但反对惩罚,认为合理、恰当的惩戒对儿童发展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研究现状目前,专家学者对该课题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主要聚焦于以下几方面:(一)从现有文献看“教育惩戒”的研究“教育惩戒”的研究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这为其更好的走向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有关“教育惩戒”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研究陈启刚在《揭开惩罚教育的“黑箱”》中指出,正当合理的惩戒可以帮助教师维持教学的纪律,也可以帮助学生改正缺点,获得各个方面良好的发展[1]。

傅维利的《惩罚,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合理、恰当的教师惩戒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2]。

王雅《幼儿教师教育惩戒行为研究》中也肯定了合理的教育惩戒是很必要[3]。

因此,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学前教育阶段,教育惩戒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关于“教育惩戒”中合理限度问题的研究学者们特别强调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要不忘初心,即惩戒是手段,教育才是最终目的。

如,苑承丽的《论夸美纽斯教育惩戒观》中提到:“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教育性应始终成为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田艳媚的《基于德性伦理视角的教育惩戒问题研究》则从伦理学角度阐述了:在教育惩戒实施过程中,良善是其“戒”的主要目的,并对教育惩戒权的边界构建提出自己的建议:一呼吁通过相关立法规范教育惩戒权的大小、实施范围和方式,二是纠正教育惩戒行为偏差,保障惩戒行为正当可行[5]。

由此可见,学界也注意到了“教育惩戒”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教育惩戒的方式与限度,但可惜的是,很少有人对解决路径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

3.关于“教育惩戒”实施路径的研究大部分关于“教育惩戒”行为的落实与实现多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例如:廖倩倩《浅谈幼儿园的惩戒教育》主张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6];而陈聪聪、陈林、曹辉的《教育惩戒的实践困境与新路径探索》一文中,不仅呼吁法律法规制度的确立,还建议应考虑专业的教育惩戒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指导教育惩戒[7]。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教育惩罚是指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的一种惩戒措施,旨在通过适度的惩罚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惩罚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争议和问题。

本文将综述相关文献,探讨教育惩罚的现状、影响以及改进方法,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教育惩罚的现状教育惩罚在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教育惩罚的定义和执行方式存在着差异。

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一般对过度体罚行为持零容忍的态度,采取严格的禁止措施,例如美国已有30多个州禁止在学校实施体罚。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教育惩罚仍然存在着普遍的体罚现象,学校和教师往往以体罚的方式对待学生,这种做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和谴责。

教育惩罚的使用,虽然旨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教育惩罚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导致他们的行为更加偏离规范;过度从事体罚行为还可能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损,甚至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教育惩罚也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针对教育惩罚所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要加强对教师和学校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避免过度使用体罚。

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惩戒制度和规范,明确规定何为适度的教育惩罚,禁止不当的体罚行为。

学校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对学生的全方位的教育管控。

结语教育惩罚是教育实践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教育惩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对其的管理和监督。

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教育惩罚的关注,促进教育惩罚的改进和完善,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教育惩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了纠正和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采取的一种惩戒措施。

教育惩罚在传统教育中被广泛使用,但近年来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探讨了教育惩罚的定义、类型、影响以及替代方法。

教育惩罚的定义和类型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旨在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负面后果,让其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所警示和反思。

教育惩罚可以分为体罚和非体罚两种类型。

体罚是指对学生身体上的直接伤害,如打、捆绑等。

体罚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使用体罚。

非体罚则包括口头惩罚和非身体上的限制,如口头警告、停课、罚写作业等。

非体罚通常不会对学生的身体安全造成直接威胁,但也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惩罚的影响教育惩罚对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教育惩罚可以暂时地改变学生的行为,但并不一定能够长期的改善学生的行为问题。

而且,过度的教育惩罚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挫折感和负面情绪,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学习动力降低,甚至逆反心理产生。

替代方法为了避免教育惩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许多教育者和学者提出了替代方法。

其中一种是积极教育,即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来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

研究表明,积极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激励机制,提高其学习动力和心理健康。

另一种替代方法是使用参与式教育,即将学生纳入到决策和规则制定的过程中。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听取,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一些研究还探讨了教师的教育技巧和方法对教育惩罚的替代作用。

老师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改善自己的行为。

总结教育惩罚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替代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改善教育环境和促进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积极教育、参与式教育以及提升教师的教育技巧,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协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是指教育工作者采取某种形式的惩罚手段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在过去的
几十年里,教育惩罚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综述
有关教育惩罚的相关文献,包括教育惩罚的定义和分类、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以及教育惩罚
对学生发展的长期影响等方面。

教育惩罚可以分为体罚和非体罚两大类。

体罚包括体力惩罚和殴打惩罚,如打、捆绑、罚站等;非体罚包括口头惩罚和精神惩罚,如责骂、威胁、羞辱等。

教育惩罚的目的是惩
罚学生的不良行为,以期通过惩罚来纠正他们的行为。

许多研究表明,教育惩罚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被教育
惩罚的学生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

另一项研究发现,教育惩罚会引起学生的
厌学情绪,降低他们对学校的参与度。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惩罚可能会导致负面的行
为结果,无助于学生的发展。

也有一些研究认为,适度的教育惩罚对学生的行为纠正是有效的。

这些研究认为,教
育惩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好地遵守校规校纪。

一些研究还
指出,教育惩罚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行为后果的认知,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教育惩罚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教育惩罚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教育惩罚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体罚、言语惩罚、逗留惩罚等。

而对于教育惩罚的效果和影响也有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对教育惩罚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教育惩罚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教育惩罚在教室管理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过度使用教育惩罚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教育惩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体罚和言语惩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更加显著。

体罚会导致学生产生恐惧、抗拒和逆反心理,而言语惩罚则会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损、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过度使用教育惩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人格发展受到阻碍,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

除了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外,教育惩罚也可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一些研究表明,教师过度使用教育惩罚可能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可能会对教师产生抗拒心理,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甚至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并不是所有关于教育惩罚的研究都认为教育惩罚对学生和教师都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指出,适度使用教育惩罚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适度的教育惩罚也可以维护教师的教学权威,有助于教师有效地管理教室秩序。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惩罚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行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保持教室秩序。

在实际教育惩罚的使用中,如何避免过度使用教育惩罚,如何使教育惩罚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不对学生和教师产生负面影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些研究提出,应该改变教师的管理思路,通过积极的教育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地遵守规则。

一些研究也提出,应该通过培训和研讨会来加强教师的管理和沟通能力,从而提高教师在教育惩罚中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教育惩罚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责罚和处罚来促使其改正行为和错误,以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惩罚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教育惩罚能够有效约束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维护校园秩序;反对者则认为教育惩罚可能加剧学生对权威的反感,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在学术界和教育实践中,对教育惩罚的效果和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教育惩罚进行综述,以探讨其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理论探讨教育惩罚的理论探讨主要围绕其作用机制、适用范围和效果进行。

学者们对教育惩罚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惩罚能够通过对学生的恐惧和紧张感,使其在情绪上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省和改正,从而达到纠正和改善行为的目的。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教育惩罚过于强调对行为的镇压和惩罚,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和行为背后原因的深层分析,因此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惩罚的适用范围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有些学者主张,在一些严重违纪和违法行为上,教育惩罚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增强学校管理的力度和效果;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在一些轻微的错误行为上过度使用教育惩罚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教育惩罚的效果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有些研究发现,教育惩罚能够在短期内对学生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在恐惧和紧张中改正错误行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教育惩罚可能会加剧学生对学校和教育的反感,产生负面心理影响。

一些研究还发现,教育惩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受到损害。

二、实践探讨教育惩罚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教育界和管理者在实践中针对教育惩罚的具体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一些学校和教育管理者过度使用教育惩罚,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背后原因的深层分析,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对学校产生反感,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而另一些学校和管理者则过于强调温情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使得学校纪律松散,秩序混乱。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教育惩罚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不当行为采取的惩罚措施,旨在引起学生的反思和改正。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育惩罚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而非预期的积极效果。

本综述将对教育惩罚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探讨其对学生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教育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口头批评、体罚和剥夺奖励等。

体罚被认为是一种最常见、最极端也最有争议的惩罚方式。

早期研究认为体罚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问题行为,但随着对教育惩罚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负面影响也逐渐被揭示出来。

研究发现,教育惩罚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

一些研究表明,受到体罚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且对学校的积极认同感下降。

教育惩罚还可能引发学生的反抗和逃避行为,以及对惩罚者产生敌对情绪,破坏师生关系。

教育惩罚还可能对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受到体罚的学生在学业方面表现较差,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表现和成绩。

研究还发现,社会文化因素在教育惩罚的效果上起到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惩罚方式存在差异,如某些国家和地区存在合法化的体罚现象。

这些研究也表明,无论文化背景如何,教育惩罚都会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禁止教育惩罚,鼓励采取更加积极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学生行为。

研究表明,积极的教育方法,如奖励、鼓励和设置合理的规则,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

教育惩罚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但研究发现其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过时的教育惩罚方式,转向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积极行为。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教育惩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学生采取一定的惩罚手段来约束和引导学生的行为。

教育惩罚的目的是通过消除学生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教育惩罚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争议,因此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来探讨合理的教育惩罚方法。

本文综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惩罚进行综述:教育惩罚的定义和分类、教育惩罚的效果、教育惩罚的问题和争议。

一、教育惩罚的定义和分类教育惩罚是指教育者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对学生适用某种程度的负面刺激。

教育惩罚可以分为实物惩罚、口头惩罚和心理惩罚。

实物惩罚是指通过物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如罚站、罚做体操等;口头惩罚是指通过口头警告、批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心理惩罚是指通过诱惑、威胁、侮辱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

二、教育惩罚的效果教育惩罚的效果可以分为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

正面效果包括:能够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负面效果包括: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

三、教育惩罚的问题和争议教育惩罚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争议。

教育惩罚是否会对学生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如心理创伤、自卑心理等。

教育惩罚是否会导致学生丧失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育惩罚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滥用的情况,如过度用权、乱用权等。

教育惩罚与尊重学生权利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

教育惩罚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其合理与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量。

对于教育者来说,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滥用教育惩罚手段。

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积极参与教育过程。

只有教育者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教育惩罚是指针对学生在学校表现不佳时所实施的一种行为管理方式。

它旨在通过惩罚行为来制止学生不当行为的发生,促使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

教育惩罚的使用和有效性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对教育惩罚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教育惩罚的定义、类型、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教育惩罚并非一种统一的行为,它包括多种形式和方式。

常见的教育惩罚方式包括体罚、责骂、写检讨、留校、停课、降级等。

这些惩罚方式往往是根据学校的纪律条例和教师的个人意愿而确定的。

对于这些不同形式的教育惩罚,学者们对于其有效性、合理性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一些研究表明,教育惩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维护学校的纪律和秩序。

体罚被认为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育惩罚方式,可以让学生迅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避免再次犯错。

一些研究还指出,适度的责骂和批评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激发他们积极改正不良行为的愿望。

与此教育惩罚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教育惩罚往往只关注行为的表面,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动机。

体罚和责骂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降低他们对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一些研究还发现,过度的惩罚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增加他们犯错的机会。

由于教育惩罚的主体往往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他们的主观意识和偏见可能会导致不公正的惩罚,甚至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关注,学者们开始转向寻求替代的行为管理方式,以减少教育惩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正向教育、奖励制度、心理辅导等方式被认为是更加积极有效的行为管理方式。

这些方式注重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激励和强化,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些研究还表明,积极的行为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心理素质。

教育惩罚是一种备受争议的行为管理方式。

它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维护学校的秩序,又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造成学生心理问题。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教育惩罚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行为不端进行的一种处罚或惩戒措施。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是对相关学术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探讨教育惩罚对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对教育惩罚策略的思考和探索。

在本文中,我们将综述一些国内外关于教育惩罚的研究论文,探讨教育惩罚的定义、类型、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教育惩罚的定义和类型教育惩罚是学校对学生不当行为进行管理和纠正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通过口头警告、体罚、挂低分等形式展现。

研究表明,教育惩罚可以分为正向惩罚和负向惩罚两种类型。

正向惩罚是指对学生进行一些积极的奖励或激励,以增强学生良好行为的发生。

负向惩罚则是对不当行为进行一定的处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了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教育惩罚对学生的影响对于教育惩罚对学生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些研究发现,教育惩罚会导致学生的主观压力增加,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出现自卑、逃避和反抗的行为。

其实负向惩罚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更加严重,它会让学生感到不被尊重,降低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感,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持续性积极参与。

而积极的教育惩罚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改正错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教育的功能。

三、教育惩罚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一些学校,教育惩罚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和教育手段,可以帮助学校管理学生不当行为,维护校园秩序。

但也有学者指出,教育惩罚并不是解决学生不当行为的最有效手段,因为它往往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改正错误。

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认识学生,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管理学生不当行为,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而不是简单的惩罚。

四、结语关于教育惩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有待深入探讨,我们期待更多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更科学、严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研究综述

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研究综述

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研究综述摘要:教育部于2021年3月1日正式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但教师在运用教育惩戒权的过程中仍然面对诸多问题。

通过借鉴国外施行教育惩戒权的经验方法,并总结国内实施教育惩戒权的现状,提出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行使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合理实施教育惩戒权的策略,为我国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实施以及惩戒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惩戒;现状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纵观世界各国针对教育惩戒权的研究,许多国家都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参考一些教育领先的国家,许多对教育惩戒权采取了认可和肯定的态度,并在法律法规上做出了详尽的规定。

在美国,教师惩戒权是各地区学校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的制度规范中可以看到制度的刚性和弹性兼备。

如若惩戒权严重影响学生宪法权利,其法律的规定往往具有高度確定性;而对于影响学生权利较小的惩戒权,其法律的规定往往具有高度概括性,或直接授权给地区教育委员会、学校等教育部门,给予地方、学校、教师相对充分的自主权和宽泛的裁量权。

在英国,2006年4月颁布的《教育与督学法》,使英国教师在管理学生时有了更加明确的权利。

英国中小学的校纪校规十分严格,其管理学生的体系非常规范,每所学校都有严格的教育惩戒体系,但都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学校主张尊重每一位学生,强调建立完整的惩戒体系,惩戒与表扬同时发挥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在韩国,2002年颁发的《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中对学校教育惩戒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明确了教育惩戒的事先告知、事中监控、时候申诉等细节。

在新加坡,正当的教育惩戒权也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处理学生纪律问题的指导原则》不仅为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还明确划分了惩戒的主体范围。

惩戒权的主体由校内拓展到校外,如警方、内政部、社会发展部、社会服务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于惩戒权的研究比较少,但近年来教育惩戒权也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主要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是否具有惩戒权及其合理性。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教育惩罚是指教师或校领导对学生的不当行为采取的惩戒措施,旨在通过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来达到纠正、教育的目的。

教育惩罚作为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遵守学校的纪律,维护校园秩序。

教育惩罚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过度惩罚、无差别地对待学生、缺乏个性化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于教育惩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教育惩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教育惩罚的理论基础教育惩罚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受到外部刺激和环境影响的结果,通过惩罚和奖励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

在教育领域,这种理论被应用于学校管理和学生行为的调节。

斯金纳(B.F. Skinner)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通过对行为的刺激和反应,可以形成目标行为模式。

基于这种理论,教育惩罚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行为调节手段,可以通过对学生行为的惩罚,来促使学生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

社会学习理论也对教育惩罚的理论基础产生了一定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在社会交往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通过观察他人受到惩罚的后果,来认识和理解不良行为的后果,从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教育惩罚被视为一种通过后果来引导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

二、教育惩罚的实践状况三、教育惩罚的影响教育惩罚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研究表明,过度的教育惩罚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对学校管理的不满,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些学生因为受到过度惩罚而产生逃学、辍学等问题,从而对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惩罚会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无法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教育惩罚的不当使用会对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需要引起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教育惩罚是指教育工作者以体罚、辱骂、训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惩罚行为。

尽管教育惩罚在过去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但随着教育理念的演变和社会认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关注教育惩罚的负面影响和替代方法。

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探讨了教育惩罚的弊端以及实践中的替代方法。

教育惩罚被发现会对学生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受到体罚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体罚还可能导致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抵触情绪,甚至引发学生的反叛行为。

教育惩罚也会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接受过体罚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方面表现更差。

鉴于教育惩罚的负面影响,研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替代方法。

教育者关注学生的积极行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积极行为指的是学生的良好品德、学习动力和社交交往等积极表现。

通过关注和奖励积极行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其发展为自主学习者。

人际关系教育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人际关系教育是指帮助学生学习和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方法。

通过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相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从而提高社交能力,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合作也是实施替代方法的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形成联动,互相支持和补充。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教育环境。

这可以通过加强家校沟通、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教育惩罚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有负面影响,而替代方法也开始被提出。

通过关注学生的积极行为、人际关系教育和家校合作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行为,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尽管替代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阻力,但它们无疑是建设性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教育惩戒的教育调查与研究报告

关于教育惩戒的教育调查与研究报告

关于教育惩戒的教育调查与研究报告一、引言教育惩戒作为一种管理学生行为的方式,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辩论。

教育惩戒旨在通过对学生不当行为的惩罚,促使其改正错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然而,教育惩戒也常常引发争议。

本调查与研究报告旨在深入探究教育惩戒的现状、效果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现状分析1.教育惩戒的定义和范围教育惩戒是指教师或学校对学生不当行为进行处罚或制裁的行为。

它包括口头警告、体罚、留校察看、罚款等形式。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惩戒的具体形式和应用范围存在差异。

2.教育惩戒的目的和效果教育惩戒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然而,教育惩戒的效果存在争议。

一方面,一些研究表明,适度的教育惩戒可以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则强调教育惩戒可能导致负面影响,如学生的逆反心理、自卑情绪等。

3.教育惩戒的实践和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教育惩戒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于惩戒的适度把握存在困难,容易出现过度惩戒或不足惩戒的情况。

其次,教育惩戒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引发安全问题。

此外,教育惩戒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也备受质疑。

三、相关调查结果1.学生对教育惩戒的态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教育惩戒持支持态度,认为适度的惩戒可以促使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对教育惩戒持反对态度,认为它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教师对教育惩戒的看法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惩戒是必要的,可以维护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也有少部分教师对教育惩戒持怀疑或反对态度,认为它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3.家长对教育惩戒的观点家长对教育惩戒的观点不一。

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惩戒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律能力。

另一些家长则担心教育惩戒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亲子关系。

四、改进方向1.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应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对教育惩戒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教育惩罚是一项常见的教育措施,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行为和道德标准。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规则。

然而,在教育惩罚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该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本文将从概念、类型、效果和应用等方面综述教育惩罚的相关文献。

一、概念教育惩罚是指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在学生违反学校规则或道德标准时,通过使用一些明确的行为惩罚,以达到纠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教育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育惩罚和体罚不同:体罚是指对学生身体上的折磨或惩罚,而教育惩罚是通过改变行为或引导学生思考而纠正错误行为。

因此,教育惩罚是有效的教育措施,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行为和提高道德标准。

二、类型教育惩罚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口头警告、书面惩罚、社区服务、取消奖励、暂停学校参与权利、校内暂停、调课等。

口头警告:安全是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如果学生做了不安全或危险的行为,老师应该立刻停下来并指出这种行为的危险性。

对于小错误,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警告和温和的语言来纠正学生的行为。

书面惩罚:书面惩罚是指学校或教师写下对学生不良行为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要求学生和家长签署。

书面惩罚可能包括写信、公开道歉、被遣回家中、禁步等。

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指要求学生在社区中完成一定的服务时间,例如参加志愿者,收集垃圾等来惩罚学生。

这种服务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是不好的并鼓励他们做出改变并成为积极的社区成员。

取消奖励:如果学生做了不好的行为,教师可以剥夺他们某些奖励的权利来惩罚他们。

这些奖励包括优秀生、优秀班委、运动员等等。

此外,还有学校不允许学生参加活动的规定,如果不良行为被发现,学生有可能失去参加校内或校外活动的机会。

暂停学校参与权利:暂停学校参与权利是指将学生暂时除名,不让他们参加任何校内或校外活动,并限制他们参加学校活动的权利,直到他们以正确的方式行事为止。

小学教师体罚现象研究

小学教师体罚现象研究

小学教师体罚现象研究近年来,体罚学生的现象在小学校园中变得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体罚是一种违反公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反尊重他人的行为,在小学教师体罚现象上升的背后,引起学者们深入研究。

首先,体罚在小学校园中存在有多重形式,体罚行为反映了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纪律教育的种种期望。

体罚形式主要有物理性体罚和言语性体罚两大类。

物理体罚包括鞭打、拳打、抓、摔等等,而言语性体罚主要表现为师生互相攻击和辱骂彼此的现象。

其次,小学教师体罚的原因。

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小学教师体罚行为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教师自身的原因和教育环境的原因。

教师自身的原因包括自身的教育背景、管理压力、缺乏新思想、专业技能等,而教育环境的原因包括教育政策跟不上时代发展,教职工缺乏培训,教师处于欠薪、加班等不利环境,以及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等等。

再次,小学教师体罚行为的影响,其涉及的范围甚广,影响的范围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发展到学校教育氛围甚至教师职业道德等都是重要考虑因素。

首先,体罚会对孩子造成心理抑郁,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发生不良变化,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整体发展;其次,体罚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氛围,教师体罚学生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学生-学生之间的氛围,甚至学生可能会把相同的体罚行为施加给同伴,引发欺凌事件发生;第三,体罚会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会使教师失去社会的尊重,贬低他们的职业形象,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形象。

最后,应对体罚现象的对策。

为了改善小学教师体罚的现象,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教师教育管理,规范教师的行为,改善师生关系;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以促进教师更好地贯彻实施教学等;第三,要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道德素质,保证学生不再胡作非为,减少教师体罚学生的可能性;最后,要加大家长对学生的管教力度,重视孩子的学习,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小学教师体罚现象研究

小学教师体罚现象研究

小学教师体罚现象研究
近年来,体罚学生的现象在全国各地越来越普遍,其中小学教师的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小学的教师们要求学生们纪律好,但他们也需要更多的宽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教书。

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的缘由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小学的学校管理出现的混乱,学生的个人特性也比较异常。

一些教师会由于自己管理不当,或者出于生活压力,对学生们采取体罚的行为。

但是可以明确地说,体罚学生是非法的。

因为体罚对学生的境遇只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体罚会给学生以心理的痛苦,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们产生反抗心理,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

可以说,小学教师的体罚现象,不仅是教师们的错误,也是学校管理上不合理的结果。

因此,学校和老师应该加强教育,杜绝该现象的发生,而在小学老师的管理下应遵循尊重学生、教育学生、尊重学生的原则,以及不违反章程,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中去学习理解更多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实现自主性,道德规范等。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们更加自信,更加开朗。

教师惩戒调研报告

教师惩戒调研报告

教师惩戒调研报告教师惩戒调研报告引言教师惩戒是指在学校管理中,为了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或违规行为进行规范和纠正的一种行为。

适当的教师惩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维护学校秩序和师生关系的稳定。

然而,教师惩戒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教师惩戒的类型教师惩戒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非体罚式的教师惩戒,包括口头警告、写作业、留校批改等;二是体罚式的教师惩戒,包括体罚、种种行为、限制自由等。

在我对多所学校进行调研后发现,非体罚式的教师惩戒更为普遍和接受,而体罚式的教师惩戒往往引发争议和质疑。

二、教师惩戒的意义和作用教师惩戒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引导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二是能够维护学校的秩序,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四是能够增强学生对学校规则和纪律的尊重和遵从。

三、教师惩戒的问题和争议虽然教师惩戒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体罚式的教师惩戒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和身体上的受伤害。

其次,教师在进行惩戒时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公正的问题,导致不同的学生受到不同的对待。

再次,教师惩戒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抗和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因此,教师在进行惩戒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措施。

四、教师惩戒的改进和建议为了解决教师惩戒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首先,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和心理素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学知识,以更科学地进行教师惩戒。

其次,建立严格的程序和规定,确保教师惩戒的公平和公正性,避免主观性和不合理的惩戒措施。

再次,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提供安全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结论教师惩戒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行为纪律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教师惩罚行为的研究综述

关于教师惩罚行为的研究综述

关于教师惩罚行为的研究综述【摘要】:如何看待作为教育和教学手段之一的教师惩罚行为?从心理学和大量相关研究入手,论述关于教师惩罚行为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结果,揭示惩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教师;学生;惩罚行为;心理学一、概念的界定惩罚,是指某种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长期以来,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被用于对学生学习失误、问题行为和不良行为等的教育和纠正。

关于惩罚,现代心理学有两大学说,即联结派的学说和认知派的学说。

联结派各家从关心行为结果的角度,认为惩罚本身并不能使受惩罚者形成新行为;认知派各家从关心行为过程的角度,强调只有当学习者将外部影响内化为内部经验认识时,才能产生强化作用,控制其行为。

但是,在认识惩罚对于改正不正当行为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方面,他们是一致的。

因此,两派实际上都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惩罚作为教育手段并不适合的结论。

二、国外研究综述1关于惩罚行为负面效应的研究Lipsey对500名学生进行访谈的结果表明,学校对学生暴力行为最无效的三种方式之一即惩罚。

Noguera的研究也证明了对暴力问题严厉惩治的在创造学校的安全环境方面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Sammons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程式化的惩罚不但无效,而且过于频繁的使用回造成班级紧张而消极的气氛,会给出勤率带来不好的影响,导致学生的退缩行为。

此外的一些相关研究也表明惩罚所具有的负面效应.例如较多使用惩罚手段的教师的学生他们往往都不太愿意学习,并且有更多的侵犯性行为;儿童被惩罚越少,他们的顺从性越高;被温和地惩罚过的学生与被严厉惩罚过的学生相比,重犯错误的可能性更低,严厉地惩罚会提高儿童对违规行为本身的关注;学生的反社会性行为的高比例与教师的惩罚性教育方式之间明显相关;学生的攻击破坏、拖延、逃学等行为的增多与缺乏积极的学校支持系统的惩罚手段之间明显相关。

2关于教师惩罚行为普遍性的研究教师在学生犯错的时候,常常会选择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惩罚,其中极端的方式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体罚。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

教育惩罚文献综述教育惩罚是指教育过程中为了纠正或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

教育惩罚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问题,既要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又要在过程中保持其尊严和自尊心,因此需要探讨不同的教育惩罚方法,并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手段。

本文将从惩罚对学生的影响、不同教育惩罚方法的优缺点及教育惩罚的取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惩罚对学生的影响教育惩罚既能达到矫正错误行为的目的,又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好的惩罚策略可以使学生表现出更好的行为,而过分的、不合理的惩罚则可能会对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造成伤害。

(一)促进学生改正错误行为教育惩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改正或改善错误行为,有时候是必须的。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教育惩罚将使学生更容易纠正错误行为,并对身份敏感的学生有助于建立更好的纪律、规范感。

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接受合理的惩罚的孩子更容易改正并保持好的行为表现。

(二)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惩罚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但是不合理的惩罚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惩罚(如体罚)会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损,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教师没有尊重自己,没有看到自己正常的表现,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二、不同教育惩罚方法的优缺点教育惩罚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简要介绍几种相对常见的惩罚方法的优缺点。

(一)体罚体罚是通过打、骂、罚站等方式来惩罚学生。

体罚虽然已经被很多国家法律所禁止,但在实际中还是存在。

体罚的弊端在于,其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极大,并且不能有效地纠正问题行为。

此外,体罚也容易让学生在争辩中缺少信心,让学生放弃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批评批评是通过指出学生的错误或不足来进行教育惩罚的方式。

批评对学生的影响取决于批评的方式和批评的目标。

如果采用针对性强、表现清晰的批评方式,可以唤起学生的警觉,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师惩罚行为的研究综述
【摘要】:如何看待作为教育和教学手段之一的教师惩罚行为?从心理学和大量相关研究入手,论述关于教师惩罚行为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结果,揭示惩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教师;学生;惩罚行为;心理学
一、概念的界定
惩罚,是指某种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长期以来,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被用于对学生学习失误、问题行为和不良行为等的教育和纠正。

关于惩罚,现代心理学有两大学说,即联结派的学说和认知派的学说。

联结派各家从关心行为结果的角度,认为惩罚本身并不能使受惩罚者形成新行为;认知派各家从关心行为过程的角度,强调只有当学习者将外部影响内化为内部经验认识时,才能产生强化作用,控制其行为。

但是,在认识惩罚对于改正不正当行为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方面,他们是一致的。

因此,两派实际上都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惩罚作为教育手段并不适合的结论。

二、国外研究综述
1关于惩罚行为负面效应的研究
Lipsey对500名学生进行访谈的结果表明,学校对学生暴力行为最无效的三种方式之一即惩罚。

Noguera的研究也证明了对暴力问题严厉惩治的在创造学校的安全环境方面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Sammons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程式化的惩罚不但无效,而且过于频繁的使用回造成班级紧张而消极的气氛,会给出勤率带来不好的影响,导致学生的退缩行为。

此外的一些相关研究也表明惩罚所具有的负面效应.例如较多使用惩罚手段的教师的学生他们往往都不太愿意学习,并且有更多的侵犯性行为;儿童被惩罚越少,他们的顺从性越高;被温和地惩罚过的学生与被严厉惩罚过的学生相比,重犯错误的可能性更低,严厉地惩罚会提高儿童对违规行为本身的关注;学生的反社会性行为的高比例与教师的惩罚性教育方式之间明显相关;学生的攻击破坏、拖延、逃学等行为的增多与缺乏积极的学校支持系统的惩罚手段之间明显相关。

2关于教师惩罚行为普遍性的研究
教师在学生犯错的时候,常常会选择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惩罚,其中极端的方式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体罚。

关于什么是体罚,有研究认为,体罚不仅仅是在盛怒之下对违反规则学生的身体伤害,它还常常被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定为违反规则的常规后果,从而有预谋的对学生施加身体的痛苦。

更据Hyman的报告,从1976年起,美国人权办公室采用学生名单取样的方法,每半年对公立学校进行一次体罚事件调查。

另有调查显示了美国教师对体罚现象的态度。

更据Johns 和Frank等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

表明有31%的女老师和63%
的男老师赞同体罚;有60%的女老师和66%的男老师认为体罚在家庭教育中是可以允许的。

在1997美国教师联合会对全国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66%的教师认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过于宽容,从而要求更多惩罚的权利。

3关于影响教师惩罚行为的各种因素的研究
有研究指出,影响教师是否采取惩罚手段的因素并不在于学生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而在于教师对此所持有的标准。

这个标准受到学生性别、种族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学生的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在校一贯表现和家庭情况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发现,预测教师体罚行为发生的最有利因素是该生前一年受到的惩罚次数的总和;第二有利预测因素是教师对学生一贯表现的看法和认识;第三有利预测因素是学生的学业成绩。

有的研究从教师的人格特征入手,探究它与教师惩罚行为之间的关系。

有调查发现有体罚行为的教师具有一些相同的人格特征:(1)他们在思想上较为接近(2)有被教师惩罚的共同经历(3)教学经验少,缺乏一些用于应对学生过错行为的教育技巧(4)易激动和冲动,容易情绪化。

三、国内研究综述
青少年问题专家孙晓云说,教育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当然,和表扬相比,惩罚更难操作,对教育者的要求更高,它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犯错误是学生的正常表现,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如何对待、如何处理,已成为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其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班集体的建设。

教育离不开惩罚,在教育情境中,对于那些不认真学习、调皮捣蛋的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有不良品德的学生,教师或家长常常会采用惩罚的方式。

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因教师或家长对惩罚的使用要求不是很清楚,常使用惩罚不当,因而达不到他们预期的目的,甚至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产生负面效果。

通过对国内中小学惩罚现象的调查显示:教师教师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直接伤害学生的身体为主;第二种是以侮辱学生人格为主;第三种是属变相体罚。

有学者认为我国体罚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教师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影响2教师法制观念淡薄3教师缺乏良好的师德4“应试”普遍存在5教育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

他们指出体罚的不利因素包括:1损害学生身心健康;2影响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破坏正常的师生关系;3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出现鸿沟。

四、研究的反思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学校教育中,一种惩罚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最少化原则
教师应力求避免惩罚学生,尤其是尽量减少连续惩罚。

惩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采用时宜点到为止,以学生能对问题行为进行反思为准。

2针对性原则
在使用惩罚时要让受罚者明白因为什么而受罚,千万不能模模糊糊,即要有明确的辨别性线索。

3正面性原则
在对问题行为施以惩罚的同时,要告诉受罚者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并要求他立即改正,产生正确的行为。

如果惩罚只是一种形式,在当时并没使受罚者的行为发生真正的变化,那么这种不痛不痒的惩罚便没有任何意义。

4及时性原则
要在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即刻给以惩罚。

因为此时的刺激情境还没有很大变化,便于惩罚与辨别性刺激物之间条件联系的形成。

5.后续性原则
惩罚是对错误行为的否定,与奖励相比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做好后续工作十分重要。

主要是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惩罚后师生思想情感的沟通。

事隔多日,当学生出现正确行为时,应给予奖励,不要对这种变化视而不见参考文献
(1)杨庆关于教师惩罚行为的心理学研究综述[J] 江苏教育,2005.4B
(2)张铁道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课程环境课程,教材,教法[J],
2002,(5)
(3)何仙友《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赏罚观探测》,1997年二月
(4)孟瑜《学校人力资资源的负激励——惩罚》,天津教育 2007年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