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感光材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感光材料的结构、种类与性能(ppt 81页)
![感光材料的结构、种类与性能(ppt 81页)](https://img.taocdn.com/s3/m/54e3f26e10661ed9ac51f323.png)
现在普通的彩色片,一般为日光、灯光通 用型,在日光、灯光下都能使用,但在灯光下 色彩还原仍差较差。
日光型彩色片在阳光下拍摄
日光型彩色片在灯光下使用
三,黑白相纸的种类
1,按表面特性分为:有光纸和无光纸。 2,按纸基结构分:有钡地纸、RC(涂塑)纸、 FB(纤维)纸。 3,按反差性能分:有软性纸、中性纸、硬性纸。 4,按用途分:有印相纸、放大纸。 四,彩色相纸的种类
多使用全色片,以正确记录全部可见光谱,使被 摄对象得到全面呈现。
3,从感光度来看,黑白感光片有慢速片、中
速片、快速片、特快片等。
慢速片,感光度低于ISO50/18°;
中速片,感光度在ISO64/19°至
ISO125/22°之间;
快速片,感光度在ISO160/23°至
ISO320/26°之间;
特快片,感光度高于ISO400/27°。
久影像。
4,1835年,英国发明家塔尔博特用氯化银
或硝酸银作感光物质,涂在纸基上,放入相机,拍
成负像,又在阳光下通过特定装置获得正像,并发
明固定影像的方法。被称为“卡罗摄影术”。
5,1851年,英国摄影家阿切尔发明火棉胶湿
版,用玻璃版代替金属版,摄影进入湿版时代。
(感光物质是火棉胶和银盐,片基是玻璃版)。
影像。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与 CCD 相比,具有低能耗、 高集成度和低生产成本等优势。
第一节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一,感光片的发展历程
感光片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感光物质的发展、进步;
二是感光物质的载体--片基的发展与改进。
黑白感光片的构成
日光型彩色片在阳光下拍摄
日光型彩色片在灯光下使用
三,黑白相纸的种类
1,按表面特性分为:有光纸和无光纸。 2,按纸基结构分:有钡地纸、RC(涂塑)纸、 FB(纤维)纸。 3,按反差性能分:有软性纸、中性纸、硬性纸。 4,按用途分:有印相纸、放大纸。 四,彩色相纸的种类
多使用全色片,以正确记录全部可见光谱,使被 摄对象得到全面呈现。
3,从感光度来看,黑白感光片有慢速片、中
速片、快速片、特快片等。
慢速片,感光度低于ISO50/18°;
中速片,感光度在ISO64/19°至
ISO125/22°之间;
快速片,感光度在ISO160/23°至
ISO320/26°之间;
特快片,感光度高于ISO400/27°。
久影像。
4,1835年,英国发明家塔尔博特用氯化银
或硝酸银作感光物质,涂在纸基上,放入相机,拍
成负像,又在阳光下通过特定装置获得正像,并发
明固定影像的方法。被称为“卡罗摄影术”。
5,1851年,英国摄影家阿切尔发明火棉胶湿
版,用玻璃版代替金属版,摄影进入湿版时代。
(感光物质是火棉胶和银盐,片基是玻璃版)。
影像。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与 CCD 相比,具有低能耗、 高集成度和低生产成本等优势。
第一节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一,感光片的发展历程
感光片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感光物质的发展、进步;
二是感光物质的载体--片基的发展与改进。
黑白感光片的构成
摄影感光材料PPT讲稿
![摄影感光材料PPT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fea64759eef8c75fbfb3fc.png)
不见的影像。必须将胶片进行显影操作(以后的 课程中要详细讨论)才能使潜影转化为可见的牢 固影像。
感光材料的感光过程
• 当胶片显影,结构已发生变化的卤化银
晶体便转化为黑色金属银颗粒的聚结体, 从而产生影像—负像。胶片上那些没有 感光的,也就是没有发生结构变化的晶 体即被一种称做定影剂的化学品洗去, 使这些部分呈现浅灰或透明。
乳剂层
片基 背面层
光晕的产生与防止
感光材料的感光过程
• 当你拍摄时,光线照射,到达乳剂层上的卤化银
晶体时,晶体发生结构性变化,并与邻近晶体相 互聚结起来。
• 乳剂层接受到的光量愈多,就有更多的晶体聚结
在一起,光量愈少,晶体的变化和聚结也愈少。 没有光落到的乳剂上也就没有晶体的变化和聚结。
• 这种因感光聚结而形成的团块就是潜影—一种看
摄影感光材料课件
摄影感光材料
• 一、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 二、感光材料
黑白感光材料 彩色感光材料
• 三、感光材料的性能 • 四、感光材料的选用及其他注意事项
什么是感光材料
• 感光片和相纸之所以能感光,主要是感光
物质在光线照射下,能发生光化学效应, 生成潜影。
• 1935年,柯达公司成功研制出柯达彩色胶
片,这便是今天的彩色胶片的先驱。
• 20世纪70年代,塑料片基开始代替醋酸片
基,胶片的感光能力进一步提高。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相纸的发展史
• 感光纸(相纸)就是采用纸来做片基的感
光材料。
• 19世纪70年代末,相纸为蛋白相纸,1880
年出现了溴化银印相纸,19世纪80年代, 开始出现粗面纸和布纹纸制作照片。20世 纪70年代末,出现涂塑纸、纤维纸基相纸。
感光材料的感光过程
• 当胶片显影,结构已发生变化的卤化银
晶体便转化为黑色金属银颗粒的聚结体, 从而产生影像—负像。胶片上那些没有 感光的,也就是没有发生结构变化的晶 体即被一种称做定影剂的化学品洗去, 使这些部分呈现浅灰或透明。
乳剂层
片基 背面层
光晕的产生与防止
感光材料的感光过程
• 当你拍摄时,光线照射,到达乳剂层上的卤化银
晶体时,晶体发生结构性变化,并与邻近晶体相 互聚结起来。
• 乳剂层接受到的光量愈多,就有更多的晶体聚结
在一起,光量愈少,晶体的变化和聚结也愈少。 没有光落到的乳剂上也就没有晶体的变化和聚结。
• 这种因感光聚结而形成的团块就是潜影—一种看
摄影感光材料课件
摄影感光材料
• 一、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 二、感光材料
黑白感光材料 彩色感光材料
• 三、感光材料的性能 • 四、感光材料的选用及其他注意事项
什么是感光材料
• 感光片和相纸之所以能感光,主要是感光
物质在光线照射下,能发生光化学效应, 生成潜影。
• 1935年,柯达公司成功研制出柯达彩色胶
片,这便是今天的彩色胶片的先驱。
• 20世纪70年代,塑料片基开始代替醋酸片
基,胶片的感光能力进一步提高。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相纸的发展史
• 感光纸(相纸)就是采用纸来做片基的感
光材料。
• 19世纪70年代末,相纸为蛋白相纸,1880
年出现了溴化银印相纸,19世纪80年代, 开始出现粗面纸和布纹纸制作照片。20世 纪70年代末,出现涂塑纸、纤维纸基相纸。
摄影基础感光材料
![摄影基础感光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05f48c3a8956bec0875e32d.png)
24 × 24 54或30,36,18
24 × 18 72或40,48,24
120胶卷 60 × 45 16
(220) 60 × 60 12
60 × 75 10
第六节 感光材料
胶卷的分类与选择
彩色胶卷 高速片与低速片 彩色负片与彩色正片 专业型与业余型 日光型与灯光型
黑白胶卷 全色胶卷 色盲片 分色片
感光度低的胶卷要使 用较大的光圈和较慢 的快门速度才可以获 得准确的曝光
胶卷性能
感光度 颗粒度 宽容度 解像力 反差性 保存性
第六节 低
减小 减小 减小 提高 提高 提高
第六节 感光材料
胶卷规格
规格 画幅(mm) 张数
135胶卷 24 × 36 36或20,24,12
第六节 感光材料
晴天与阴天对色温的影响
第六节 感光材料
利用色温创造气氛
第六节 感光材料
讨论
什么时候使用高感光度的胶卷? 负片与正片分别用在什么场合? 胶卷如何保存?
关于胶卷的保存
第六节 感光材料
不同色温下的拍摄效果
第六节 感光材料
彩色胶卷的色温特性
光源类型
日出、日落
太
日出半小时
阳
日出 1 小时
光
日出 2 小时
中午前后
天 光
阴天 一般蓝天 深蓝天空
1000~5000 瓦卤素灯
500 瓦冷光灯
500 瓦摄影灯
100 瓦白炽灯
40 瓦白炽灯
蜡烛光
色温(K) 1850 2380 3500 4400 5400 6000~7000 13000 >19000 5000~6000 3400 3200 2900 2650 1850
摄影技术——摄影化学.ppt
![摄影技术——摄影化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bd6bc4dd3383c4ba4cd24f.png)
精品课件
第二层:感绿
在中层乳剂中加入增感峰值在550nm的增 感染料故该层对绿光敏感
精品课件
第三层:感红
下层乳剂中加增感峰值为650nm增感染料, 故该层对红光敏感
精品课件
成色剂
多层彩色胶片通过加入不同的成色剂实现 感蓝、绿、红三原色,经曝光、冲洗后在 各层形成 与所形的成感色为互补色的影象。
精品课件
清晰度
清晰度是指影像上每个细部的边界清晰程度,边 界截然分开的影像清晰度高。 一般是用人眼的观察,进行粗略评价。
影响清晰度的主要因素: (1)胶片本身:乳剂颗粒粗细、薄厚、染色。 (2)显影条件:显影时不同密度的交界处会产生
邻界效应(边缘效应),可加大边界两边的密 度差, 即加大了画面细度的反差,就会提高了清晰度。
精品课件
黑白负片的构造
乳剂层:感光剂、支持剂、增感剂、补加剂
精品课件
片基——乳剂的载体 乳剂层——内含感光材料 背面层——需要具有防光晕、防静电、防
卷曲的作用
精品课件
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从形态分为 ①硬片——玻璃基片 ②软片——分页片、软片两种
精品课件
按感光性能可分为三种
①色盲片——只能感受蓝、紫光,适用于 电影正片、幻灯片、翻拍片。 ②分色片——对蓝、紫、黄、绿光感光, 中性,适合拍无红色的物体。 ③全色片——能感受全部色光、片速高感 色性能好。 ④红外线片——拍摄时必须加深红滤色镜。 冲洗加工同一般黑白片。
感光性:色盲片(只对蓝、紫色感光)→分色 片→全色片→红外片。
形态:金属片→湿片→干片→软片→卷片 感光速度:慢片→中速片→快片→特快片 彩色片的生产大大超过了黑白片
精品课件
第二层:感绿
在中层乳剂中加入增感峰值在550nm的增 感染料故该层对绿光敏感
精品课件
第三层:感红
下层乳剂中加增感峰值为650nm增感染料, 故该层对红光敏感
精品课件
成色剂
多层彩色胶片通过加入不同的成色剂实现 感蓝、绿、红三原色,经曝光、冲洗后在 各层形成 与所形的成感色为互补色的影象。
精品课件
清晰度
清晰度是指影像上每个细部的边界清晰程度,边 界截然分开的影像清晰度高。 一般是用人眼的观察,进行粗略评价。
影响清晰度的主要因素: (1)胶片本身:乳剂颗粒粗细、薄厚、染色。 (2)显影条件:显影时不同密度的交界处会产生
邻界效应(边缘效应),可加大边界两边的密 度差, 即加大了画面细度的反差,就会提高了清晰度。
精品课件
黑白负片的构造
乳剂层:感光剂、支持剂、增感剂、补加剂
精品课件
片基——乳剂的载体 乳剂层——内含感光材料 背面层——需要具有防光晕、防静电、防
卷曲的作用
精品课件
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从形态分为 ①硬片——玻璃基片 ②软片——分页片、软片两种
精品课件
按感光性能可分为三种
①色盲片——只能感受蓝、紫光,适用于 电影正片、幻灯片、翻拍片。 ②分色片——对蓝、紫、黄、绿光感光, 中性,适合拍无红色的物体。 ③全色片——能感受全部色光、片速高感 色性能好。 ④红外线片——拍摄时必须加深红滤色镜。 冲洗加工同一般黑白片。
感光性:色盲片(只对蓝、紫色感光)→分色 片→全色片→红外片。
形态:金属片→湿片→干片→软片→卷片 感光速度:慢片→中速片→快片→特快片 彩色片的生产大大超过了黑白片
精品课件
摄影基础课程感光材料(共10张PPT)
![摄影基础课程感光材料(共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b678e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1.png)
光
日出 2 小时
中午前后
天 光
阴天 一般蓝天 深蓝天空
1000~5000 瓦卤素灯
500 瓦冷光灯
500 瓦摄影灯
100 瓦白炽灯
40 瓦白炽灯
蜡烛光
色温(K) 1850 2380 3500 4400 5400 6000~7000 13000 >19000 5000~6000 3400 3200 2900 2650 1850
第六节 感光材料
胶卷首要性能指标——感光度
GB6 GB16
GB18 GB20
GB21
GB23 GB24
GB27
GB39
ISO3 ISO32
ISO50 ISO80
ISO100
ISO160 ISO200
ISO400
ISO6400
在同一照明条件下:
感光度高的胶卷可以使 用较小的光圈和较快的 快门速度
ISO160
什么时候使用高感光度的胶卷?
胶卷首要性能指标——感光度
日光型与灯光型 GB21
ISO100
胶卷首要性能指标——感光度
GB21
ISO100
GB27
ISO400
黑白胶卷
全色胶卷 色盲片 分色片
关于胶卷的保存
第六节 感光材料
彩色胶卷的色温特性
光源类型
日出、日落
太
日出半小时
阳
日出 1 小时
第六节 感光材料
晴天与阴天对色温的影响
GB39
ISO6400
GB21
ISO100
感光度低的胶卷要使用较大的光圈和较慢的快门速度才可以获得准确的曝光
GB21
ISO100
GB23
第五讲感光材料PPT课件
![第五讲感光材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5622515fbfc77da369b14a.png)
.
45
3、DX编码胶片
只存在于135胶卷中,现在所有的135胶片都 是DX编码胶片。(没啥好讲的)
解决一个问题,放到相机里面,能让相机识 别和读取胶卷的相应数据。
那,这些数据有什么内容咧?
.
46
.
47
复习题
• 彩色感光胶片按光源色温要求,可分为( 日光型色片、灯光型彩色片、日光灯光通 用型彩色片) (彩色反转片)上记录的影像色彩与被摄 物体同色 (所有日光型)的彩色胶片对色温的要求 为5500K。 (灯光型的)彩色胶片对色温的要求为 3200K。
(五)胶卷在进片和倒片时要缓慢。特别气候 干燥时,快速进、倒片容易使胶片产生静电 而损坏拍摄的画面。
.
62
.
63
120相机使用13 5胶卷小窍门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图解黑白胶卷冲洗全过程(组图 )
.
79
冲洗黑白胶片需要准备的用具:
• 1、暗袋或暗室 • 2、不锈钢显影罐和片芯 • 3、塑料片显影罐和片芯 • 4、胶卷盒起子 • 5、不锈钢夹子 • 6、剪刀 • 7、温度计 • 8、记时钟 • 9、药液容器:储罐和量杯(容纳配制好的显影液、停显
.
54
颗粒性
• 当胶片被高倍放大时,构成影像的银盐或 染料因其分布的不均匀而使影像出现了颗 粒状,这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胶片颗粒性 。
.
摄影感光材料[专业知识]
![摄影感光材料[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6d996b084254b35effd343c.png)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
❖1935年,柯达公司成功研制出柯达彩色胶 片,这便是今天的彩色胶片的先驱。
❖20世纪70年代,塑料片基开始代替醋酸片 基,胶片的感光能力进一步提高。
10
高等教育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相纸的发展史
❖感光纸(相纸)就是采用纸来做片基的感 光材料。
❖19世纪70年代末,相纸为蛋白相纸, 1880年出现了溴化银印相纸,19世纪80 年代,开始出现粗面纸和布纹纸制作照片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涂塑纸、纤维纸 基相纸。
❖ 快速片是指感光度高于ISO400/27°的感光片。
❖ 普通摄影常用ISO100/21°左右的感光片,而新
闻摄影常选用ISO400/27°左右的感光片,以满
足多种光线下拍摄的需要。
25
高等教育
LOGO
彩色感光材料
❖彩色胶片怎样看颜色? ❖要理解这一问题,必须知道我们周围世界
的可见光,即指我们常说的“白光”,它 实际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的 不同色光组成。 ❖白光的色散实验
37
高等教育
LOGO
1.感光度
❖影响感光度的高低主要因素,一是感光片 上卤化银颗粒的大小,二是颗粒表面所形 成的感光中心的多少。
❖拍摄的时候需要根据拍摄条件和目的选择 底片的感光度。感光度高的胶片,能在光 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拍摄,但拍出的底片 颗粒较粗;感光度低的胶片,需要良好的 照明和理想的光线,拍出的底片则细腻且 层次丰富,适用于高倍率放大。
第六章 摄影感光材料
LOGO
摄影感光材料
❖一、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二、感光材料
黑白感光材料 彩色感光材料 ❖三、感光材料的性能 ❖四、感光材料的选用及其他注意事项
❖1935年,柯达公司成功研制出柯达彩色胶 片,这便是今天的彩色胶片的先驱。
❖20世纪70年代,塑料片基开始代替醋酸片 基,胶片的感光能力进一步提高。
10
高等教育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相纸的发展史
❖感光纸(相纸)就是采用纸来做片基的感 光材料。
❖19世纪70年代末,相纸为蛋白相纸, 1880年出现了溴化银印相纸,19世纪80 年代,开始出现粗面纸和布纹纸制作照片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涂塑纸、纤维纸 基相纸。
❖ 快速片是指感光度高于ISO400/27°的感光片。
❖ 普通摄影常用ISO100/21°左右的感光片,而新
闻摄影常选用ISO400/27°左右的感光片,以满
足多种光线下拍摄的需要。
25
高等教育
LOGO
彩色感光材料
❖彩色胶片怎样看颜色? ❖要理解这一问题,必须知道我们周围世界
的可见光,即指我们常说的“白光”,它 实际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的 不同色光组成。 ❖白光的色散实验
37
高等教育
LOGO
1.感光度
❖影响感光度的高低主要因素,一是感光片 上卤化银颗粒的大小,二是颗粒表面所形 成的感光中心的多少。
❖拍摄的时候需要根据拍摄条件和目的选择 底片的感光度。感光度高的胶片,能在光 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拍摄,但拍出的底片 颗粒较粗;感光度低的胶片,需要良好的 照明和理想的光线,拍出的底片则细腻且 层次丰富,适用于高倍率放大。
第六章 摄影感光材料
LOGO
摄影感光材料
❖一、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二、感光材料
黑白感光材料 彩色感光材料 ❖三、感光材料的性能 ❖四、感光材料的选用及其他注意事项
《摄影摄像感光材料》PPT课件
![《摄影摄像感光材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bf05a7783e0912a3162a5c.png)
ppt课件
10
色盲片
色盲片只对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光起敏 感反应,对红、橙、黄、绿不感光。
色盲片不用于通常的创作,只用于翻拍 黑白文字,黑白线图。
ppt课件
11
国产乐凯黑白胶片(135、120)
ppt课件
12
柯达黑白胶片(135、120)
ppt课件
13
依尔福黑白胶片(散叶片)
ppt课件
14
60dB以上。
ppt课件
36
第三节 胶片和CCD的宽容度
四 胶片的性能
一 感光度
又称“片速”,是指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片速越高,需要的曝光量越小。同一光线条 件下,感光度高的胶片,光圈可小些,快门 速度可快些;感光度低则相反。
ppt课件
15
感光度的标记
ISO 国际标准组织公布的感光度标记, “ISO100”读作“ISO100度”
ASA 美国 GB 中国
第四章 摄影摄像的感光材料
ppt课件
1
第一节 摄影的感光材料——胶片
按相机型号分类
1·135胶卷 供135照相机使用,一卷可拍摄36幅 (24mm×36mm)画面。
2·120胶卷 供120相机使用
3·一步成像相机、大型相机用的“散叶片”ppt课件来自2二 彩色胶卷
彩色负片
在胶片上呈现原景物的补色影像,如红、绿、 蓝的景物分别被记录为黄、品红、青色。
与过去模拟摄像机使用的摄像管相比有如下 优点:
尺寸小,重量轻。 感光性能高 稳定性能好,不会轻易被太阳等超强光损伤。 具有良好的高光景物再现能力。
ppt课件
33
ppt课件
34
二 CCD的解像力和感光度(灵敏 度)
摄影第三讲1、感光材料(之一)
![摄影第三讲1、感光材料(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eae4d3d528ea81c758f57865.png)
感光材料
若使用ISO100胶片时,测光值为 胶片时,测光值为f/4、1/60, 若使用 胶片时 、 , 胶片时, 当你改为使用 ISO400胶片时,曝光值应为 胶片时 f/
8
、 1/60; ; 或者使用f/4、 1/250 或者使用 、
。
感光材料 感光度的高低表示感光胶片对光敏感程度 ,感 光度高的胶片一点儿光线就可以使乳剂中的大量卤 化银晶体感光。这类胶片称做高速度胶片。 化银晶体感光。这类胶片称做高速度胶片。有些胶 片对光敏感性弱, 片对光敏感性弱,需要较大的光量才能使乳剂中的 卤化银晶体产生感光做用。 卤化银晶体产生感光做用。这类胶片被称为慢速度 胶片。 胶片。
1 2 曝 光 量
“1”以下部分表示灰雾部分; ”以下部分表示灰雾部分; “1”到“2”这一段表示曝光不足部分; ” ”这一段表示曝光不足部分; “2”到“3”这一段表示正常曝光部分; ” ”这一段表示正常曝光部分; “3”到“4”这一段表示曝光过度部分; ” ”这一段表示曝光过度部分; “5”逆转现象 ”
感光材料
感光度对胶片感光性能的影响
感光度低的感光胶片: 感光度低的感光胶片: 颗粒细、反差系数大、感光宽容度小、解像力和清晰 颗粒细、反差系数大、感光宽容度小、 度高,灰雾度低、影纹清晰、色调明朗、 度高,灰雾度低、影纹清晰、色调明朗、适用于高倍率放 大。 感光度高的感光胶片: 感光度高的感光胶片: 颗粒性粗、反差系数小、感光宽容度大、解像力 颗粒性粗、反差系数小、感光宽容度大、 和清晰度低、灰雾度大。 和清晰度低、灰雾度大。适用 于弱光下拍摄与动体 摄影。 摄影。
感光材料
三、黑白感光纸
印相纸; 放大纸; 放两用; 印相纸; 放大纸;印、放两用; 印相纸用AgCl作感光乳剂,感光度较低。暗室用黄色或暗红色 作感光乳剂,感光度较低。 印相纸用 作感光乳剂 安全灯。 安全灯。 放大纸用AgBr作感光乳剂,感光度是印相纸的十倍。用稍暗的 作感光乳剂,感光度是印相纸的十倍。 放大纸用 作感光乳剂 橙色安全灯。 橙色安全灯。 感光纸的性能: 感光纸的性能: 照相性能(感光度、密度、反差系数、有效曝光量范围、幅度、 照相性能(感光度、密度、反差系数、有效曝光量范围、幅度、 耐冲性)物理特性(影像色调、纸面色泽、纸面形态和定向性伸张) 耐冲性)物理特性(影像色调、纸面色泽、纸面形态和定向性伸张)
摄影基础知识培训PPT
![摄影基础知识培训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94bfad50e2524de4187e04.png)
曝光量与等量曝光
曝光量:感光片(胶片)像面的受光强度与受光时间的乘积。
曝光量=光的强度×曝光时间 用I代表光的强度,单位:勒克司;用T表 示曝光时间,单位:秒;曝光量用E表示,单位:勒克司·秒。上式又可记 作:E=I·T
等量曝光:光圈开大或减小若干级,快门速度相应地提高或降低若干级, 曝光量保持不变。
感光度
感光度是指感光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由胶片的生产厂家标定,它是 决定拍摄感光控制的第一个参数。
影响感光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一是卤化银颗粒的大小,银盐颗粒大的胶片感光度高; 二是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感光中心的多少,感光中心多的感光度高。 高感光度的胶片,能在光线较差条件下拍摄,但底片颗粒较粗,影像质量 会下降。低感光度的胶片,需要良好光线和照明条件,拍出的底片细腻, 影像层次丰富。拍摄的时候需要根据拍摄条件和目的选择底片的感光度。
第三章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是照相中所使用的胶片、胶卷和相纸等材料的总称。感光材料一般 分为黑白感光材料和彩色感光材料两大类。在照明、电影电视摄制、印刷制 版领域中所用各类在光的作用下能进行光化学变化而达到使用要求的材料。 分为银盐感光材料和非银盐感光材料 2大类。 它的特点就是在无光的状态下 呈绝缘性,在有光的状态下呈导电性。 在现代数码摄影中感光材料主要有主要有CCD、CMOS
点测光
一般来说,在这种模式下测光元件仅会测量画面中 心很小的范围。 摄影时把照相机镜头多次对准被摄主体的各部分, 逐个测出其亮度,最后由摄影者根据测得的数据决 定曝光参数。 这种测光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 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在光线均匀的影室内拍摄 人物, 许多摄影师就会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人物的重点部位, 如眼睛、面部或具有特点的衣服、肢体进行测光, 而着重表现其具有特点的部位,以达到突出主题的 艺术效果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种因感光聚结而形成的团块就是潜影—一种看 不见的影像。必须将胶片进行显影操作(以后的 课程中要详细讨论)才能使潜影转化为可见的牢 固影像。
LOGO
感光材料的感光过程
❖ 当胶片显影,结构已发生变化的卤化银 晶体便转化为黑色金属银颗粒的聚结体 ,从而产生影像—负像。胶片上那些没 有感光的,也就是没有发生结构变化的 晶体即被一种称做定影剂的化学品洗去 ,使这些部分呈现浅灰或透明。
强光
乳剂层
片基 背面层
光晕的产生与防止
LOGO
感光材料的感光过程
❖ 当你拍摄时,光线照射,到达乳剂层上的卤化银 晶体时,晶体发生结构性变化,并与邻近晶体相 互聚结起来。
❖ 乳剂层接受到的光量愈多,就有更多的晶体聚结 在一起,光量愈少,晶体的变化和聚结也愈少。 没有光落到的乳剂上也就没有晶体的变化和聚结 。
❖感光材料有感光片和相纸两种。
❖感光片有黑白片和彩色片两种。
❖相纸也有黑白相纸和彩色相纸两类。
LOGO
什么是感光材料
❖感光片和相纸都对光线极敏感,经拍摄或 印相、放大感光,可形成潜影,再经过显 影和定影处理,潜影便成为可视影像。
❖现代摄影用的感光物质,主要是银的卤化 物——银盐。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
LOGO
乳剂层
❖主要成分:明胶和卤化银(银盐AgBr、 Agcl、AgI)。
❖注意:银盐不溶于水,在水中会沉淀,因 此要加入适量的胶质,使银盐均匀的悬浮 在胶液中。——这种胶液呈淡黄色,称之 为乳剂。
❖乳剂层厚度:5-25微米,1平方厘米内约 有5-15亿颗银盐颗粒。
❖作用:感光,增大感光宽容度
LOGO
LOGO
感光材料的结构
❖每种胶片(包括彩色胶片)都包括两个基 本组成部分,
❖一是单层的或多层的感光乳剂层。 ❖一个是感光乳剂层的支持体——片基。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涂层。
LOGO
黑白感光片的构成
❖黑白感光材料为一种能够以黑、白、灰等 不同比例的影调来表现被摄体表面的亮度 、反差、质感、层次的感光材料。
❖感光片的发展: 感光物质本身的发展和感光物质的载体— —片基的发展。
❖1800年,英国人托马斯·韦奇伍德用涂有 硝酸银(感光物质)的皮革(片基)拍摄 了树叶照片,但是无法显影和保存。
❖1826年,法国人尼普斯用沥青加上薰衣草 油(感光物质)涂在铅锡合金版(片基) 上,曝光约8小时,拍摄了第一幅永久性 照片《窗外的景物》,又叫《鸽子窝》。
❖ 结果是负像上黑暗(厚的)部分就是曝 光较多部分;明亮(薄的)部分就是曝 光较少部分;全透明部分就是没有受到 光照射的部分。
LOGO
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 黑白感光片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不同: 1.按片基的不同,有硬片和软片
早期采用金属、玻璃等做片基,十分笨拙,玻璃 还易碎,保存、使用都不方便。 软片以硝酸纤维或醋酸纤维、涤纶做片基,不仅 轻便、好携带保存,还便于使用。 软片有页片和卷片两种。页片是单张形式,是大 型座机所使用的感光材料,尺寸不同,可以整张 使用,也可以裁开使用。卷片就是胶卷,常用的 有120、135两种。
LOGO
摄影感光材料
LOGO
摄影感光材料 ❖一、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二、感光材料
黑白感光材料 彩色感光材料 ❖三、感光材料的性能 ❖四、感光材料的选用及其他注意事项
www.themegallery
LOGO
什么是感光材料
❖感光片和相纸之所以能感光,主要是感光 物质在光线照射下,能发生光化学效应, 生成潜影。
黑白感光片剖面图
1.保护层 2.乳剂层 3.结合层 4.片基 5.第二结合层 6.背面层
LOGO
片基
❖作用:片基是感光片的支持体,亦即感光 乳剂和其它涂层的载体。
❖要求(1)有较高的透明度,无色片基的 透明率应在90%以上; (2)有较好的韧性
(3)有较高的几何尺寸稳定性 (4)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5)有良好的导电性 (6)耐寒性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
❖1851年,英国阿切尔发明火棉胶湿版,摄 影进入湿版时代并一直持续到1871年,这 个时代的感光物质是火棉胶和银盐,片基 是玻璃。
❖1871年,英国马杜克斯公布了溴化银明胶 干版法代替火棉胶,感光能力显著提高, 可达1/25的最高拍摄速度,揭开了摄影流 行和大发展的序幕。
LOGO
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 2.从感色性能上分,黑白感光片有色盲片、分色 片、全色片三种。
❖ 色盲片只能感受可见光谱中的蓝、紫短波光,对 其他色光反应迟钝或不感受,现在一般用来翻拍 制作电影拷贝或制作高反差照片、幻灯片。
LOGO
窗外的景物
尼普斯 摄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
❖1835年,英国塔尔博特用氯化银或硝酸银 作为感光物质涂在纸板上,放入相机,拍 成负像。他的摄影法被公认为“卡罗摄影 法”。
❖1839年公布的达盖尔摄影法。他将涂有碘 化银的铜板曝光二三十分钟,然后熏以水 银蒸汽,再以普通食盐溶液定影,使之成 为永久影像,摄影术诞生了。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
❖1906年,德国化学家研制出全色黑白胶片 和干版,开始使用硝酸纤维做片基,明胶 做乳剂重要部分。
❖1930年,安全片基醋酸纤维代替硝酸纤维 做片基。
❖1907年,德国卢米埃尔兄弟开设的卢米埃 尔公司生产出彩色负片——颗粒彩屏干版 。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
❖1935年,柯达公司成功研制出柯达彩色胶 片,这便是今天的彩色胶片的先驱。
❖20世纪70年代,塑料片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始代替醋酸片 基,胶片的感光能力进一步提高。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相纸的发展史
❖感光纸(相纸)就是采用纸来做片基的感 光材料。
❖19世纪70年代末,相纸为蛋白相纸, 1880年出现了溴化银印相纸,19世纪80 年代,开始出现粗面纸和布纹纸制作照片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涂塑纸、纤维纸 基相纸。
结合层
❖成分:明胶和少量的片基溶剂
❖作用:把乳剂层牢牢粘在片基上,防止乳 剂层脱落。
LOGO
保护层
❖成分:明胶 厚度:1-2微米 ❖作用:防止乳剂层被划伤或产生摩擦灰雾
LOGO
背面层 ❖涂布在片基的背面。 ❖作用:防光晕(吸收反射光提高影像清晰
度,有的防光晕层可兼有防静电、防卷曲 的作用)、防静电、防卷曲。
LOGO
感光材料的感光过程
❖ 当胶片显影,结构已发生变化的卤化银 晶体便转化为黑色金属银颗粒的聚结体 ,从而产生影像—负像。胶片上那些没 有感光的,也就是没有发生结构变化的 晶体即被一种称做定影剂的化学品洗去 ,使这些部分呈现浅灰或透明。
强光
乳剂层
片基 背面层
光晕的产生与防止
LOGO
感光材料的感光过程
❖ 当你拍摄时,光线照射,到达乳剂层上的卤化银 晶体时,晶体发生结构性变化,并与邻近晶体相 互聚结起来。
❖ 乳剂层接受到的光量愈多,就有更多的晶体聚结 在一起,光量愈少,晶体的变化和聚结也愈少。 没有光落到的乳剂上也就没有晶体的变化和聚结 。
❖感光材料有感光片和相纸两种。
❖感光片有黑白片和彩色片两种。
❖相纸也有黑白相纸和彩色相纸两类。
LOGO
什么是感光材料
❖感光片和相纸都对光线极敏感,经拍摄或 印相、放大感光,可形成潜影,再经过显 影和定影处理,潜影便成为可视影像。
❖现代摄影用的感光物质,主要是银的卤化 物——银盐。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
LOGO
乳剂层
❖主要成分:明胶和卤化银(银盐AgBr、 Agcl、AgI)。
❖注意:银盐不溶于水,在水中会沉淀,因 此要加入适量的胶质,使银盐均匀的悬浮 在胶液中。——这种胶液呈淡黄色,称之 为乳剂。
❖乳剂层厚度:5-25微米,1平方厘米内约 有5-15亿颗银盐颗粒。
❖作用:感光,增大感光宽容度
LOGO
LOGO
感光材料的结构
❖每种胶片(包括彩色胶片)都包括两个基 本组成部分,
❖一是单层的或多层的感光乳剂层。 ❖一个是感光乳剂层的支持体——片基。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涂层。
LOGO
黑白感光片的构成
❖黑白感光材料为一种能够以黑、白、灰等 不同比例的影调来表现被摄体表面的亮度 、反差、质感、层次的感光材料。
❖感光片的发展: 感光物质本身的发展和感光物质的载体— —片基的发展。
❖1800年,英国人托马斯·韦奇伍德用涂有 硝酸银(感光物质)的皮革(片基)拍摄 了树叶照片,但是无法显影和保存。
❖1826年,法国人尼普斯用沥青加上薰衣草 油(感光物质)涂在铅锡合金版(片基) 上,曝光约8小时,拍摄了第一幅永久性 照片《窗外的景物》,又叫《鸽子窝》。
❖ 结果是负像上黑暗(厚的)部分就是曝 光较多部分;明亮(薄的)部分就是曝 光较少部分;全透明部分就是没有受到 光照射的部分。
LOGO
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 黑白感光片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不同: 1.按片基的不同,有硬片和软片
早期采用金属、玻璃等做片基,十分笨拙,玻璃 还易碎,保存、使用都不方便。 软片以硝酸纤维或醋酸纤维、涤纶做片基,不仅 轻便、好携带保存,还便于使用。 软片有页片和卷片两种。页片是单张形式,是大 型座机所使用的感光材料,尺寸不同,可以整张 使用,也可以裁开使用。卷片就是胶卷,常用的 有120、135两种。
LOGO
摄影感光材料
LOGO
摄影感光材料 ❖一、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二、感光材料
黑白感光材料 彩色感光材料 ❖三、感光材料的性能 ❖四、感光材料的选用及其他注意事项
www.themegallery
LOGO
什么是感光材料
❖感光片和相纸之所以能感光,主要是感光 物质在光线照射下,能发生光化学效应, 生成潜影。
黑白感光片剖面图
1.保护层 2.乳剂层 3.结合层 4.片基 5.第二结合层 6.背面层
LOGO
片基
❖作用:片基是感光片的支持体,亦即感光 乳剂和其它涂层的载体。
❖要求(1)有较高的透明度,无色片基的 透明率应在90%以上; (2)有较好的韧性
(3)有较高的几何尺寸稳定性 (4)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5)有良好的导电性 (6)耐寒性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
❖1851年,英国阿切尔发明火棉胶湿版,摄 影进入湿版时代并一直持续到1871年,这 个时代的感光物质是火棉胶和银盐,片基 是玻璃。
❖1871年,英国马杜克斯公布了溴化银明胶 干版法代替火棉胶,感光能力显著提高, 可达1/25的最高拍摄速度,揭开了摄影流 行和大发展的序幕。
LOGO
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 2.从感色性能上分,黑白感光片有色盲片、分色 片、全色片三种。
❖ 色盲片只能感受可见光谱中的蓝、紫短波光,对 其他色光反应迟钝或不感受,现在一般用来翻拍 制作电影拷贝或制作高反差照片、幻灯片。
LOGO
窗外的景物
尼普斯 摄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
❖1835年,英国塔尔博特用氯化银或硝酸银 作为感光物质涂在纸板上,放入相机,拍 成负像。他的摄影法被公认为“卡罗摄影 法”。
❖1839年公布的达盖尔摄影法。他将涂有碘 化银的铜板曝光二三十分钟,然后熏以水 银蒸汽,再以普通食盐溶液定影,使之成 为永久影像,摄影术诞生了。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
❖1906年,德国化学家研制出全色黑白胶片 和干版,开始使用硝酸纤维做片基,明胶 做乳剂重要部分。
❖1930年,安全片基醋酸纤维代替硝酸纤维 做片基。
❖1907年,德国卢米埃尔兄弟开设的卢米埃 尔公司生产出彩色负片——颗粒彩屏干版 。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感光片的发展
❖1935年,柯达公司成功研制出柯达彩色胶 片,这便是今天的彩色胶片的先驱。
❖20世纪70年代,塑料片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始代替醋酸片 基,胶片的感光能力进一步提高。
LOGO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相纸的发展史
❖感光纸(相纸)就是采用纸来做片基的感 光材料。
❖19世纪70年代末,相纸为蛋白相纸, 1880年出现了溴化银印相纸,19世纪80 年代,开始出现粗面纸和布纹纸制作照片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涂塑纸、纤维纸 基相纸。
结合层
❖成分:明胶和少量的片基溶剂
❖作用:把乳剂层牢牢粘在片基上,防止乳 剂层脱落。
LOGO
保护层
❖成分:明胶 厚度:1-2微米 ❖作用:防止乳剂层被划伤或产生摩擦灰雾
LOGO
背面层 ❖涂布在片基的背面。 ❖作用:防光晕(吸收反射光提高影像清晰
度,有的防光晕层可兼有防静电、防卷曲 的作用)、防静电、防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