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学习细菌、真菌的形态特点以及繁殖方式的。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二节,首先讲述了细菌的发现过程,然后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证实了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在这里可对学生进行感情教育和唯物主义教育。
接着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细菌的体型非常小,只能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
本课通过“观察与思考”认识细菌的结构,并通过回忆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细菌没有细胞核,通过分裂方式生殖。
遇到不良环境的时候,细菌会形成休眠体即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本章主要是带领大家进入微观世界认识微生物,细菌真菌在生物的分类中地位非常重要。
本课就是在学习了细菌真菌的群落特点和生存条件的基础上对细菌加深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情感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巴斯德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唯物主义精神。
2、通过对细菌结构的认识,掌握细菌的生活条件,从而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
三、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四、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先学后教。
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预习,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思考题。
思考题能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找出答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习惯。
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再通过提问学生答案以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再针对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
在先学后教中渗透小组探究、讨论等合作性学习。
七、教学准备1、精心设计自学指导和自学流程2、准备细菌结构图片3、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资源4、准备相应课后练习八、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新课导入由于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细菌真菌的菌落等特点,但细菌真菌的差异远不止这些。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细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二、重点和难点:①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细菌的发现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2、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
3、知道了解巴斯的实验。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1、过渡:细菌很小,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2、细菌图片展示。
(三)细菌的生殖: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2、课件展示。
(四)课堂练习:(五)作业:附板书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篇2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通过分类、对比等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
难点:区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图钉不同放大图片,意识到细菌是很微小的,细菌除了小还有哪些特点?微小的细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通过这几个问题。
顺势引出课题——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新课讲授1.细菌的形态教师描述:十亿个细菌堆叠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
提问:想观察到这么小的细菌需要借助什么结构呀?(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初中细菌备课教案

初中细菌备课教案课程类型:生物课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2. 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长条件。
3. 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1. 细菌的基本特征。
2. 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长条件。
3.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长条件。
2.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1. 课件: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长条件,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细菌培养基、无菌操作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菌?你们对细菌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对细菌的了解。
二、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15分钟)1. 讲解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2. 讲解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3. 讲解细菌的生活方式:异养、自养。
三、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长条件(15分钟)1. 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繁殖。
2. 讲解细菌的生长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并补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细菌的基本特征、繁殖方式和生长条件。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5分钟)1. 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固氮、硫化等。
2. 讲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
三、课堂实验:观察细菌(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细菌培养基、无菌操作工具。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细菌观察实验。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5.4.2 细菌(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5.4.2 细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它可以作为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基本知识,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观察细菌的形态,能进行正确分类。
(2)掌握细菌的结构,通过细菌的细胞结构推测其营养类型;(3)了解芽孢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将细菌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进而进行推测的科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史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三、教学重难点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
(重点)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难点)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热情以破伤风杆菌为背景,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探究细菌的结构和生殖。
(二)细菌的发现——明确教学目标1.列文虎克(教师简介)通过资料展示列文虎克,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微小的生物。
一次,他把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吃惊的发现了许多小生物。
这些小生物呈杆状、螺旋状或球状;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
他把小生物绘制成图,寄给英国的皇家学会,发表在学会的会刊上,从此人们知道了细菌的存在。
2.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引导学生对鹅颈瓶实验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分析: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明确教学目标1.让学生描述自己对细菌的认识,引起大家的共鸣。
细菌的个体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八年级生物细菌教案

八年级生物细菌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八年级生物细菌教案八年级生物细菌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要介绍各篇章的教科书、参考书或其他参考资料和文献,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细菌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细菌的生存繁殖方式;
3. 了解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存繁殖方式;
难点: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及相关防范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实验器材和细菌培养物等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外形特征,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包括形状、结构、营养方式等;讲解细菌的生存繁殖方式,包括分裂、孢子等。
3.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细菌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状和数量,加深对细菌的了解。
4.讨论互动(15分钟)
带领学生讨论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细菌感染和传播。
5.总结复习(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细菌相关知识的掌握。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目或实验报告等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细菌的生存和影响,培养了学生对细菌的感知和预防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调查,深化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细菌教学设计(共8篇)

细菌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细菌教学设计《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的内容,这课内容包括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三部分。
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平铺直叙的讲解恐怕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根据他们喜欢上网、动手实践强的特点,对教材作认真的解读和适当的重组后,教学内容重新分为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细菌的休眠体——芽孢六个小内容,层层推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力求通过互联网中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特点。
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的生殖。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接着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舒肤佳的广告视频、“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形态图片、“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芽孢形成和萌发视频、细菌生殖图片、细菌生殖过程视频。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教学设计

3.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学生需要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4.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细菌的奥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细菌的实验,例如观察细菌的生长、繁殖等。实验设计要求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实验步骤清晰,实验目的明确。
4.拍摄一组关于细菌的图片,并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要求图片清晰,说明准确,能够直观地展示细菌的特点。
5.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到的细菌知识,向他们解释细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家人对细菌的认识和了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细菌现象,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细菌现象,如发酵食品的制作、洗手的重要性等,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观察报告。要求报告内容真实、具体,能够体现出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细菌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对于疑难问题,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4.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了解细菌在医学、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分类、细胞结构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细菌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学细菌教案

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是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检验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已初步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学会区别两种菌落的方法,从感观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了细菌的分布和生存条件,而本节则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分布特点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要求学生学会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等),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后面学习细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日常生活中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情分析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的内容,这为接下来学习细菌的结构做了相关的知识上的铺垫。
但由于细菌形态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简单易行的学具、图片、录像、动画等,提高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细菌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⑵通过观察并能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大小。
⑶能够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细菌其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初中生物八上细菌教案

初中生物八上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了解细菌的结构和生活习性;3. 了解细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概念2. 细菌的分类3. 细菌的结构和生活习性4. 细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难点:细菌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资料;2. 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细菌的图片或视频,引入细菌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细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介绍细菌的基本概念,包括细菌的特点、结构和生活方式等;- 介绍细菌的分类,包括形态分类、根据生长环境分类等。
3. 学习细菌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介绍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膜、核质等;- 介绍细菌的生活习性,包括生长、繁殖和代谢等。
4. 学习细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介绍细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包括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发酵食品等。
5. 总结:通过讨论和小结,加深学生对细菌的理解。
六、课堂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细菌的知识。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细菌- 基本概念- 分类- 结构- 生活习性- 重要作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菌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和生活习性,希望能够让学生对细菌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认识到细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同时,要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6.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至少三个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一瓶酸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酸奶中的有益菌是什么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酸奶中的有益菌就是乳酸菌,它是一种细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关于细菌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学生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混淆细菌的分类和命名。因此,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准确的细菌知识体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想: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细菌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认识。
4.适时反馈,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总结反思,提升素养
在课堂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细菌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细菌形态微小,不易观察,学生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认识较为模糊;细菌的分类和命名较为复杂,学生容易混淆;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方面,学生的认识有待深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帮助学生建立细菌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细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最新4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最新4篇)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篇一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
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3、教学难点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桩、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培养菌落实物、实物投影仪、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可以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①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联系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③教师开门见山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吗?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
④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细菌和真菌。
学习菌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并阅读相关内容,也可以展示不同形态菌落图片或课前培养好的菌落。
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也可以先行对各小组组长进行课前培训,让它们在课堂上演示讲解。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1教学目标1、阐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分析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指导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腐烂的梨、菜叶,地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腐烂的梨、菜叶问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我手上的梨和菜叶坏掉的吗?学生猜测:是细菌和真菌。
引出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出示学习目标目标1、理解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理解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3、理解与动植物共生三、自学指导用约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79―82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四、讨论交流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2.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经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1.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
2.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进行腐生生活的。
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作用?学生巩固回答:作为生产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提出思考题: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
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
六、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七、布置作业本课时练习册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初中八上生物细菌教案

初中八上生物细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理解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及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难点:细菌的繁殖方式及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及生活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1.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是一类无细胞核、微小的单细胞生物,通常由细胞壁、质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部分组成。
2. 细菌的分类:根据形态、营养方式等不同,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不同类型。
三、讨论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探讨细菌在土壤、水体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养分循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发酵食品、生产药物等。
四、学习细菌的繁殖方式及对人类的影响
1.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通过分裂、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2. 细菌对人类的影响:细菌可以引起疾病,如细菌性感染、食源性疾病等,学生需要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
五、总结和评价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课堂延伸
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生长规律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程注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细菌的形态和生态作用,在讲解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延伸环节,可以通过实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细菌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生物)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家中或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寻找可能的细菌生活迹象,如腐烂的植物、水体富营养化等,并记录下来。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和重要作用。
2.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简单的细菌培养实验,如利用废旧酸奶机培养益生菌,观察其生长情况。此实验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繁殖过程,增强他们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细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已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细菌的了解可能局限于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如食物变质、生病等,但对其深入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因此,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5.掌握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细在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细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细菌的共性和特性。
3.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细菌的繁殖和生长过程。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2.难点:
(1)细菌的形态多样性及分类;
(2)细菌的繁殖速度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细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包括有益和有害方面。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
(1)针对重点内容,通过讲解、举例、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针对难点内容,设计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从简单到复杂,降低学习难度。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4.情感态度的培养:部分学生对细菌存在恐惧心理,认为细菌都是有害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菌,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5.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记忆,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实践活动:
(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种类的细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4.总结与拓展:
(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知识巩固。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细菌的基本概念,包括细菌的定义、分类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并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细菌。
4.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细菌相关现象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2.掌握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2.难点: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2.课件:细菌的图片、视频3.实验材料:细菌培养基、显微镜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细菌的存在。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细菌吗?细菌有哪些特点?2.讲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讲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展示细菌的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菌的结构。
3.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介绍细菌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和芽殖。
通过视频展示细菌的生殖过程,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
4.讲解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质、参与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食品发酵、制药、环保等。
讲述细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关注。
5.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生殖过程。
记录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分享。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和作用。
强调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请学生绘制细菌的结构图,并简要介绍其作用。
收集有关细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和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细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教学设计-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三)细菌的生殖
1、自主学习P74
1细菌的生殖方式
2细菌的休眠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3休眠体怎样形成的
2、展示学习结果
1细菌的生殖方式
细菌不到半个小时分裂一次:动图
特点:繁殖速度快
技能训练:计算手上细菌的数量:100 29 =25600个
播放沙门氏菌引起的闹肚子探究的视频。
强调: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吃蔬菜水果放盐洗净吃。
2细菌的休眠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休眠体式芽孢;
小而轻;
3休眠体怎样形成的
补充:细菌可形成芽孢,应对恶略环境。
芽孢在140℃下煮沸3-4小时才能被杀死;而细菌在100摄氏度下煮沸20分钟可被杀死。
强调:芽孢不是生殖细胞。
3、你能否说一下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
若不行,请小组讨论学习: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
4、小组展示学习结果:
(1)细菌个体微小。
(2)细菌可以快速繁殖。
(3)成芽孢对应恶劣环境。
(4)而轻,可以随风传播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细菌。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
小结: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存在;巴斯德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特殊结构(荚膜、鞭毛)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休眠体是芽孢
课堂小练习:3道选择1道填空
思考问题:真菌中的蘑菇,是否有根茎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2•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3•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准备
准备细菌的形态、结构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从显微镜的作用入手,进而引出显微镜的发明对认识微小生物具有重要意义;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使学生对这熟悉但不了解”的细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播放一段与细菌有关的录像或引用各种媒体上对细菌的最新报道等,引入新课。
在学习显微镜的发明和巴斯德实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时,教师可有目的的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征。
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对于细菌的分裂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无法将动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画面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本节教学建议以观察、讨论为主,要重视学生推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案例的设计思路
以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出发,提出疑问,激发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让学生用显微镜亲自观察身边的细菌,进而了解细菌的特征,理论上,这样会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操作会有较大难度。
因此可以让学生观察细菌的永久涂片以及细菌形态结构图片。
细菌的生殖及芽孢的形成过程,可以借助课件画面展示,这样可以化静为动,易于学生接受,从而突破了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你的衣服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
细菌的发现
(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
(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
(2)学生阅读课本58页〜59页,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对于巴斯德实
验,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
八年级生物教案
(3)指导学生了解巴斯德实验。
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进入。
(4)小结: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
么,它们的形态、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3)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4)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5)展示细菌结构图片。
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6)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7)小结: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戏剧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的生殖
(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2)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②芽孢的形成过程;③芽孢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
学生观看后讨论:细菌是怎样生殖的?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讨论: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3)小结: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
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