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示范教学设计 第1课时
《线段、直线、射线》(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线段、直线、射线》(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71fba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2.png)
教案:《线段、直线、射线》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区分它们。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观念。
3.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画法。
教学重点:1. 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和特点。
2. 线段、直线、射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1. 线段、直线、射线的特点的理解和区分。
2. 射线的画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用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线段、直线、射线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 举例:黑板上的一条线段,直尺的两端等。
2. 讲解直线的定义和特点:-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
- 举例:黑板上的一条直线,直尺的边缘等。
3. 讲解射线的定义和特点:- 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 举例:太阳光线,手电筒的光线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用直尺和铅笔画出线段、直线、射线,并观察它们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出线段、直线、射线?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常见的线段、直线、射线的例子呢?3. 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直线、射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用练习本画出线段、直线、射线,并标注出它们的端点。
2. 思考题:如何用线段、直线、射线组成一个有趣的图形?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特点和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线段射线和直线》精品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线段射线和直线》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db4b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9.png)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线段1.介绍线段的概念及符号表示方法2.讲解线段的长度的计算方法3.给出一些线段的实际例子并让学生计算其长度4.练习题:完成一些线段长度的计算练习第二课时:射线1.介绍射线的概念及符号表示方法2.讲解射线的特点及与线段的区别3.给出一些射线的实际例子并让学生判断其特点4.练习题:判断给出的图形是线段还是射线第三课时:直线1.介绍直线的概念及符号表示方法2.讲解直线的特点及与线段、射线的区别3.给出一些直线的实际例子并让学生判断其特点4.练习题:判断给出的图形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第四课时: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比较1.综合讲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及区别2.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并让学生判断其对应的线段、射线、直线3.练习题:判断给出的图形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并计算线段长度第五课时:线段相等与线段比较1.介绍线段相等的概念及符号表示方法2.讲解线段比较的方法及表示方法3.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并让学生判断线段是否相等、大小关系4.练习题:判断线段是否相等、大小关系,并完成线段比较的计算练习教学重点:1.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及特点2.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符号表示方法3.线段长度的计算方法4.线段相等的判断及比较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及区别2.理解线段相等的概念及比较方法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给出实际例子,解释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2.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判断给出的例子3.认知导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及比较方法教学资源:1.教科书《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计算练习题集3.实物线段、尺子等教学工具教学评估:1.参与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课堂练习: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互动讨论:通过学生的互动讨论来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学反思:在本课时中,我设计了一些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及特点,并通过计算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线段长度的计算方法。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1)》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1)》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acba3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e.png)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2线段、射线、直线(1)》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判断和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难点:射线和直线的特点,以及如何区分它们。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加深对线段、射线和直线性质的理解。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片和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生活实例,如篮球场上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线段、射线、直线。
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38468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9.png)
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几何世界的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生活实例分析题:请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子,并简要说明它们在现实中的应用。这一作业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数学美的能力,同时强化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小组合作探究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如何用直线、射线和线段来构建常见的几何图形?”并尝试用图形和文字说明来展示他们的发现。这项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中的第1至第5题,这些题目主要考察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本概念及其数学表示,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
2.实践操作题:让学生运用直尺和圆规,亲自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以及给定端点的直线和射线。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定义、性质、表示方法以及画图技巧。我会请几名学生上台来分享他们对这些几何图形的理解和练习中的体会。通过这样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我还会强调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探索,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5.思考题:布置一道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如:“在一个平面内,如何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答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feb717a300a6c30c229fa7.png)
( )
5.射线是直线的一半
( )
(三)、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直线EF经过点C.
2.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
3、点A在直线外
4、线段AB、CD相交于点B
根据学生的差异
设计不同层次作业的设计是为了符合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
让成功的喜悦人人分享
教学重点: 两点确定一直线
教学难点 不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课题:
让学生们从实物中找出熟悉的平面图形
从而引出本节课题"直线、射线、线段"
强化新知 (一)、填空
1.种树是
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
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所在的直线
这是因为
2.如图
(1)点D在直线 和 上
(2)点C是直线 和 的交点
(3)经过点B的直线共有 条
它们是
3.如图
能画几条?
②经过两点A、B呢?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画图的结果
让学生经历了把钉子抽象成点把木条抽象成直线的过程
从而获得直线的性质
模型解释:
通过实验和探索
得到:
①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②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
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注释:①中的"直线经过一点"是指这个点在直线上
如图:
直线I经过点O我们可以说点O在直线I上
同学观察一下直线I经过点P了吗?我们可以说:点P不在直线I上
也可以说点P在直线I外
因此我们可以说点与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
第三单元第1课时线段、直线和射线(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1课时线段、直线和射线(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92c95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0.png)
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它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并能正确识别和命名。
2. 使学生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及其区别与联系。
2.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直尺、圆规、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入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定义。
b.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引导他们思考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新课内容a. 详细讲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含义。
b.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性质和特点。
c. 引导学生运用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 实践操作a. 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理解。
b.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验证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性质和特点,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总结与反思a.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b.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板书设计:1. 第三单元第1课时线段、直线和射线2. 定义和概念3. 性质和特点4. 实际应用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和性质。
2.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给出的陈述是否正确,涉及到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性质和特点。
3.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操作和总结,使学生掌握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示范教学方案第1课时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示范教学方案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3013ff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b.png)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2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2.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3.掌握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能够理解文字或符号所表达的图形及关系.4.初步体会几何语言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及三种几何语言之间的转换.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相关图片五、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我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体等概念,让我们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着重研究直线、射线、线段,学习它们的表示方法、性质特点、实际应用等,使我们对这些基本几何图形加深认识.看一看,观察美丽的图片,从数学角度阐述你观察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事实,尽可能用数学词汇来表达.极光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图片铅笔师生活动:1.你们能从中找出我们所熟知的几何图形吗?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做线段、射线和直线?(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尽量让他们举出尽可能多的例子.)【探究新知】探究一:基本事实本图片是微课的首页截图,本微课资源讲解了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基础知识,并通过讲解实例与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有利于启发教师教学或学生预习或复习使用.若需使用,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直线、射线、线段.活动1.探究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图,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几条?经过两点A,B呢?动手画一画.BOA经过一点O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A,B能画一条直线.活动2.做一做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枚钉子?想一想: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小组讨论完成三个问题,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直线的一些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归纳总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本动画演示了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过程,适用于直线的教学.若需使用,请插入【数学探究】直线的性质.活动3.做一做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这样的墨线,这是为什么?各组试再举一个能反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实例?(怎样把树苗栽在一条直线上?)注意:(1)直线的基本事实中,“有”说明存在一条直线,即确定有一条,“只有”说明这条直线是“唯一”的.(2)在同一平面内,不同的两条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若是两条直线有两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重合.(3)直线上有无数个点,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描述从实际动手操作中得到的结论,加强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探究二:直线有关知识为了便于说明和研究,几何图形一般都要用字母来表示.用字母表示图形,要符合图形自身的特点,并且要规范.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点.那么结合直线自身的特点,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用字母表示一条直线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的任务.活动1.(1)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图中的直线.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直线AB或直线l(1)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2)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也可以用直线上的两点表示直线.①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②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也可以用直线上的两点表示直线.(2)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并把错误的语句改正过来.①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②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b”;③一条直线既可以记为“直线AB”又可以记为“直线BA”,还可以记为“直线m”.解:①错误;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②错误;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B”;③正确.活动2.(1)观察下图,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①点O在直线l________(上,外);直线l________(经过,不经过)点O.②点P在直线l________(上,外);直线l________(经过,不经过)点P.解:①上,经过;②外,不经过.师生活动:学生完成后尝试回答,教师点评纠正,并明确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活动3.(1)练一练: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①直线EF经过点C;②点A在直线l外.解:②①lA(2)如图,尝试描述直线a 和直线b 的位置关系,与同学交流一下.baO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在点评并明确: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3)根据下列语句画图形: ①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P ; ②三条直线m ,n ,l 相交于一点E . 解:m②①DB师生活动:学生完成画图并相互纠正,教师板书示范. 练一练:用恰当的语句描述图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cCbaBA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并掌握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相交的概念;通过及时练习,学习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探究三:射线与线段有关知识问题: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类比直线的表示方法,想一想应怎样表示射线、线段?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科书,自主探索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线段的表示:(教师画出两条一样的线段)其中点A ,点B 是线段的端点①用表示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记为线段AB (或BA ) ②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记为线段a 、线段b 注:大写字母的没有顺序的区别(2)射线的表示: l射线O E (注意:不能记为射线EO )或射线l . 注:端点字母写在前面“一条射线既可以记为射线AB 又可以记为射线BA ”的说法对吗?为什么?端点相同的射线不一定是同一条射线,但端点不同的射线一定不是同一条射线.两条射线为同一条射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端点相同;②延伸的方向相同.设计意图:以直线的表示方法为基础进行类比迁移,明确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探究四: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如图,怎样由线段AB 得到射线AB 和直线AB ?BAE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多指几名学生回答,老师总结.(2)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是: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内在联系是: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射线是直线上一点向一侧无限延伸的部分,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若射线反向延长,或线段向两方延长,都可以得到直线;若线段向一方延长可得射线,在直线上取两点可以得到一条线段,取一点可以得到两条射线.【典型例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线段AB与射线AB都是直线AB的一部分;②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③端点相同的两条射线一定是同一条射线;④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射线,把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解: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2.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①点A在线段MN上;②射线AB不经过点P;③经过O点的三条线段a,b,c;④线段AB,CD相交于点B.解:①如图所示:②如图所示:PA③如图所示:cbaO④如图所示:DCB A设计意图: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表示方法的掌握;着重练习文字语言向图形语言的转化,提高几何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3.用适当的语句表达图中点与直线的的关系:解:图1,直线l 经过点A 、B ,点P 在直线l 外;图2,直线a 、b 、c 两两相交,直线a 与直线c 交于点C ,直线a 与直线b 交于点B ,直线b 与直线c 交于点A .【课堂练习】1.(1)下列语句准确规范的是( ).D A .直线a ,b 相交于一点m B .延长直线ABC .延长射线AO 到点B (A 是端点)D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M设计意图:规范表示方法;考查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的理解情况.(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个点A,B,C,过其中任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直线的条数是().CA.1 B.2 C.l或3 D.无法确定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分情况考虑同一平面内三个点的位置关系.(3)如图,点A,B,C都在直线a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点A在射线BC上B.点C在直线AB上C.点A在线段BC上D.点C在射线AB上(4)下列各图中的线段、射线、直线能相交的是(B )2.如图,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1)图中有几条直线,怎样表示它们?(2)图中有几条线段,怎样表示它们?(3)射线AB与射线AC是同一条射线吗?(4)图中共有几条射线?写出以点B为端点的射线.CAB解:(1)1;直线AB或直线AC或直线BC.(2)3;线段AB,线段AC,线段BC.(3)是.(4)6;射线BC和射线BA.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认识和表示方法.3.读下列语句,并分别画出图形:(1)直线l经过A,B,C三点,并且点C在点A与B之间;(2)两条线段m与n相交于点P;(3)P是直线a外一点,过点P有一条直线b与直线a相交于点Q;(4)直线l,m,n相交于点Q.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4.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CD交于E点;(2)连接线段AC,BD交于点F;(3)连接线段AD,并将其反向延长;(4)作射线BC.DCB A解:D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区分清楚概念,是否理解文字语言的意义,并画出与之相适应的图形.六、课堂小结: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4.经过一点O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A、B能画一条直线.理由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5.线段向一方延长成射线,向两方延长成直线.6.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是: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内在联系是: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射线是直线上一点向一侧无限延伸的部分,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若射线反向延长,或线段向两方延长,都可以得到直线;若线段向一方延长可得射线,在直线上取两点可以得到一条线段,取一点可以得到两条射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回顾,以突出重要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脉络,以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本图片资源以表格的形式总结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知识,适用于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若需使用,请插入图片【知识点解析】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七、板书设计:4.2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1)一、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二、直线的有关知识:1.直线的表示: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3.相交直线的关系:三、射线与线段的有关知识1.线段的表示:2.射线的表示四、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关系1.联系:2.区别。
3.1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1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dbc720be23482fb4da4c78.png)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教学内容直线、射线、线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的空间观念。
2、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观念。
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2、体会它们三者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学预习案1、探索活动阅读课本55—56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发现?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收获与困惑A、通过预习自学,你学会了什么?B、你的困惑是什么?二、教学案(一)导入设疑、自主学习: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是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我们一双灵巧的小手完成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师: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提前预习的情况。
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上展示的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斜拉索大桥。
最后展示的是世界第一的苏通大桥。
这些雄伟的大桥凝聚了无数设计师们的辛勤劳动,小明的爸爸就是这样一名桥梁设计师。
瞧,小明正在和爸爸学画设计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当一回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画出这幅设计图。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师:哪个小组来汇报?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设计得真棒,师生合作再画一幅,在学生的叙述中先画2条横线,再画2条竖线,最后从竖线顶端向下画一些斜线。
(三)抓住重点、精讲点拨1、认识线段。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明白了,这幅设计图就是画出许多条不同的线来设计的。
这些线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线段。
(板书:线段)请你在纸上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线段 直线 射线》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线段 直线 射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32bc0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4.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能准确描述它们的特点;2.能够运用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能够准确区分它们;2.能够用线段、直线和射线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1.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2.运用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教具:直尺、圆规、彩色画笔等几何绘图工具;3.教学课件:包含线段、直线、射线的示意图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口头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直线和射线分别是什么概念,有什么特点。
2. 学习新知1.讲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通过示意图展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线段、直线和射线,让他们找出身边的实例并标识出来。
3. 练习训练1.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画出线段、直线和射线,并进行互相辨认;2.出示几个几何问题,让学生通过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进行解答。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线段、直线和射线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掌握了它们的特点和应用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七、作业布置1.完成《线段、直线、射线》相关练习题;2.继续观察身边的线段、直线和射线,并用笔记记录下来。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为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fb74294050876323112125f.png)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松滋市老城镇初级中学史章宜一、教材《直线、射线、线段》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内容。
从内容上来说,“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是今后研究比较复杂图形的必要基础。
从几何能力培养的角度上来说,本节课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今后系统地学习几何规律所必备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学情从认知上来说,七年级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这三种几何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还有待加强。
从心理上来说,七年级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好奇心,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但由于年龄较小,在交流和互助方面缺乏经验。
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在重点知识上要正确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避开一些误区,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参与讨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1.知识能力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2.数学思考感受把现实情境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建立初步的符号感3.问题解决理解“几何语言”和“作图”之间的转化;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4.情感态度在实际情境跟数学问题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四、教学方法本课我采用学生探究和教师讲授结合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并对学生不易理解之处给以说明另外,使用学案教学,有助于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1、知识梳理(1)情境导入学生通过观察蚂蚁爬行的痕迹,直观的感受到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引导学生从图形、端点个数、延伸方向和是否能度量长度四个方面比较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异同,得出它们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47ad6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6.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线段直线射线》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教材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掌握三种线的概念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图形和线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实际应用可能较少,因此需要通过课堂上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它们。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及特点。
2.难点:让学生能够区分和应用线段、直线和射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直观认识。
4.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图片、模型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模型,方便学生操作。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和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直线和射线,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
通过模型和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种线条的特点。
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线段、射线、直线(1)》精品教案
![《线段、射线、直线(1)》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72c08a5acfa1c7ab00cc37.png)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线段、射线、直线【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3.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是重点.对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的理解是难点.【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提出问题1.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直线的实例(可请5~6位学生发言).2.教师总结:铅笔、尺子、桌子边沿等都有长度,是可以度量的,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此时给出直线的概念“直线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着的.”继而提问“无限延伸”怎样解释,教师可形象的归纳出“直线是无头无尾、要多长有多长.”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一下.再提问: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真正是直线的例子(数轴)3.通过前面学生所举的例子,给出线段定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4.教师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标出一条线段,然后擦掉一部分,只剩下一条射线,先看它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后给出射线的定义:“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二)、正确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1.直线的表示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直线”两字,如:直线l;直线m,直线AB;直线CD.(板书表示出来) 2.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用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线段”两字.如:线段a;线段AB.(板书表示出来)3.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一个大写字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射线a;射线OA.(板书表示出来) (三)、运动变化,找出联系1.让学生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端点的个数,0个,1个,2个.2.教师通过图示将线段变化为射线、直线.指出事物之间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变化的.(1)先画出线段AB,然后向一方延长,成为一条射线,再向相反的方向延长,成为一条直线.告诉学生:线段向一方延长就会成为射线,向两方延长就会成为直线.因此,直线、射线都可以看作是由线段运动而成的.(2)再画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找一点,擦掉一点一旁的部分,就成为一条射线,在射线上再找一点,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成为一条线段.(四)、回到实际,巩固概念1.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的事例.如:手电筒的光线,灯泡发出的光线等.2.练习:(1)如图1-1,A,B,C,D为直线l上的四个点.问:图中共有几条线段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哪几条(2)如图1-2,A,B,C为平面上的三个点,分别画出过点A,B;点A,C;点B,C的三条直线.(3)如图1-3,P是直线l外一点,A是直线L上一点.过P,A作一条直线;过A作一条射线.(4)如图1-4,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五)、小结1.教师提问:(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2)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本节课应该理解哪几个关键词(4)在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应注意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以完善和补充,并进一步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这三个概念是平面几何的基础.2.再设问:直线还有什么性质呢为下节课讲直线的性质埋下伏笔.【练习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2.本设计对教材顺序稍加改动,先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给出,然后再讲它们的性质.这样对于学生建构知识结构较为有利.3.由于这节课为几何的起始课,从感性认识出发,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几何的概念,便于认知结构的形成.4.建议:本课时也可以将课型设计为“自学辅导式”,由学生自己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意识更强,课堂更加活跃.5.在有条件的地方,对三者关系的变化过程,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为生动有趣,“变”的意义更为明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线段 直线 射线》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线段 直线 射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f26a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0.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线段直线射线》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能正确地画出各种线段、直线和射线,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绘画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还较为模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线段、直线和射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及特点。
2.难点: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图片、模型等。
2.教学道具:尺子、直尺、射线器等。
3.练习题:关于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相关题目。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直线和射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线段、直线和射线?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及特点。
2.利用模型、道具等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种线的特点。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线(线段、直线或射线)进行绘制。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巩固(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掌握程度。
2.教师讲解答案,解析难点。
拓展(10分钟)1.学生思考:线段、直线和射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实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9c078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2.png)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1)》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和特点。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但对其本质特征和应用可能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够识别和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其特性。
2.直线、射线、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特性。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特性。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交通指示灯、射线枪等,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特性,用图片和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检验他们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0d5bf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b.png)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2.内容解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事实,这个事实很好地刻画了直线的特性,是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实用性的典型体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首次用“公理”的方式确定一个结论,是公理化思想的起点.直线、射线、线段都是重要而基本的几何图形,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它们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画法、计算等,都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是研究后续图形与几何以及其他数学知识必备的基础.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其本质是几何语言的运用,蕴含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再用“图形文字符号”层层抽象简化的数学语言来表示这一模型的思想方法,是学好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备条件.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二、教材分析学生在前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所以本课直接从探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基本事实展开研究.在学生经过动手实践、抽象概括得到这一结论后,又经由过程举出应用实例来表现图形多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教材着重介绍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用两点表示直线”两种方法,表现了符号语言的合理性和简洁性.在此基础上,教材又综合运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来介绍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干系.对直线的研究完成当前,紧接着介绍了射线、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实现了知识的类比迁移,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几何语言的研究,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基本做到能懂、能画、能说,为此要将学生的自主研究与教师的讲授示范有机结合,要给学生以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的示范.13、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2)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3)初步体会多少语言的应用.2.目标解析(1)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以自主探索得出这一事实,并且理解“确定”含义中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经过两点肯定有一条直线,而经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这一事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学生可以按照表示方法精确画出直线、射线、线段,端点及延长情况表达准确;恰被挑选大写或小写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并能感受到这样表示的合理性.(3)学生能够根据图形选择恰当的文字或符号,准确描述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能够理解文字或符号所表达的图形及关系,并将它们用图形直观表示出来,化“无形”为“有形”.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直线、射线、线段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比较粗浅,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提高到理性认识.其中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是首次用符号来表示几何图形,学生没有相关经验,再加上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多,要求不一,容易混淆,学生会感到困难.几何语言的研究,学生要经历“几何模型图形文字符号”逐步加深的过程,尤其符号语言是对文字语言的简化和再次抽象,是七年级学生未曾经历过的体验.除此以外,本节课学生还会经历“符号文字图形”的转换,既要理解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又要将它们用图形直观的表示出来,也是比较困难的研究任务.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并安排形式多样的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符号文字图形”三种数学语言的自如转换,融会贯通.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及三种几何语言之间的转换.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画图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除采用信息技术(PPT)提高课堂效率外,教师要多演示、多示范,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六、教学过程设计1.以旧悟新,探究新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体等概念,让我们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从直线、射线、线段开始深入研究常见的几何图形,研究它们的表示方法、性质特点、实际应用等,可以让我们对图形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更科学地利用几何知识从事生产生活.比如,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划分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工人徒弟为何这样做?有甚么道理呢?问题1结合以上情境,探究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图,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几条?经过两点A,B 呢?动手试一试.(2)对比两个结果,你发现经过两点画直线有什么现象?怎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呢?学生画图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派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归纳: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由学生自主发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有利于学生对这一基本事实的理解和接受;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3)如果经过两点任意画曲线或折线,试一试能画几条?想一想这又说明什么?学生画图后相互交流.【设计意图】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理解这个基本事实是对“直线”特性的刻画,从而更准确把握直线的性质.(4)怎样理解“确定”一词的含义?学生自力思考后讨论交流,并尝试阐述.教师明确:“确定”可以解释为“有且唯一”,“有”意味着存在;“唯一”意味着唯独.【设计意图】“确定”是具有特定数学意义的词汇,要让学生准确把握它的双重意义:“存在”且“唯一”.3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5)想一想,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原理的例子,与同学交流一下.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交流,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用两个钉子可以将木条固定在墙上;把墨盒两端固定,木工师傅就可以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树坑在一条直线上……【设计企图】加深学生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理解,并体会这一事实的实用价值.2.研究语言,丰富新知问题2为了便于申明,多少图形一般都要用字母来表示.用字母表示图形,要符合图形自身的特性,并且要规范.经由过程以往的研究,我们知道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点.那末结合直线自身的特性,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用字母表示一条直线呢?结合以上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的任务:(1)用分歧的方法表示下面这条直线.(2)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①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②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b”;③一条直线既可以记为“直线AB”又可以记为“直线BA”,还可以记为“直线m”.(3)归纳出直线的表示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内讨论、纠正,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明确直线的表示方法.本环节教师应关注:要强调大小写字母的区别使用.【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得出直线的表示方法,教师再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加以规范,利于学生准确掌握.(4)想一想,用两个点表示直线合理吗?为何?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并尝试阐述:因为符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所以是合理的.【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表示方法的合理性.问题3研究图形与多少知识,不仅要认识图形的外形,还要研究图形之间的位置干系.4图1图2(1)观察图1,然后选择恰当的词汇填空:①点O在直线l____________(上、外);直线l____________(经过、不经过)点O.②点P在直线l____________(上、外);直线l____________(经过、不经过)点P.(2)总结出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完成后尝试回答;教师点评纠正,并明确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练1用恰当的语句描述图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练2按照以下语句画出图形:①直线EF经过点C;②点A在直线l外.学生相互纠正,教师点评.(3)如图2,尝试描述直线a和直线b的位置干系,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在点评的基础上明确: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4)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①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P;②三条直线m,n,l 相交于一点E.学生完成画图并彼此纠正;教师板书示范.练3用恰当的语句描述图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本环节教师应关注:几何语言的研究,既要让学生动手画,又要让学生开口说,由模仿逐步过渡到自发运用,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语言,掌握概念.【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并掌握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5相交的概念;通过及时练,研究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培养学生几何语言的运用能力.3.类比迁移,拓展新知问题4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类比直线的表示方法,想一想应怎样表示射线、线段?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索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射线和线段:(2)“一条射线既可以记为射线AB又可以记为射线BA”的说法对吗?为什么?(3)怎样由线段AB得到射线AB和直线AB?教师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强调表示射线时应注意字母的顺序.【设计意图】以直线的表示方法为认知基础进行类比迁移,明确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问题(3)揭示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4.综合练,巩固提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线段AB与射线AB都是直线AB的一部分;②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③端点相同的两条射线一定是统一条射线;④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射线,把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2)按以下语句画出图形:①点A在线段MN上;②射线AB不经过点P;③经过O点的三条线段a,b,c;④线段AB,CD相交于点B.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纠正.【设计企图】经由过程综合练,巩固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表示方法的掌握;着重练文字语言向图形语言的转化,提高多少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5.回忆小结,自我完善6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你掌握了关于直线的那一个基本事实?(2)简单叙述一下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设计企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回忆,以凸起重要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脉络,以利于良好研究气的养成.布置作业:题4.2第3,4题.七、目标检测设计1.下列语句准确规范的是( ).A.直线a,b相交于一点mC.延长射线AO到点B(A是端点)B.延长直线ABD.直线AB,CD相交于点M【设计意图】规范表示方法;考查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延伸情况的理解.2.如图,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1)图中有几条直线,怎样表示它们?(2)图中有几条线段,怎样表示它们?(3)射线AB与射线AC是同一条射线吗?(4)图中共有几条射线,写出以点B为端点的射线.【设计企图】考查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认识和表示方法.3.在统一平面内有三个点A,B,C,过其中任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出( )条直线.A.1B.2C.1或3D.无法确定【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分情况考虑同一平面内三个点的位置关系.4.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CD交于E点;(2)连接线段AC,BD交于点F;(3)连接线段AD,并将其反向延长;。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31f8f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1.png)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2.利用教具、模型、多媒体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2节“直线、射线、线段”,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概念的重要一课。直线、射线、线段是基本的几何元素,对于学生理解几何图形、构建几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这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深入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和区别,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问题导向:本节课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问题导向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考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提高了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和表示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教案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fa0044647d27284b7351d8.png)
4.2 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课型新授单位主备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2.过程与方法:(1)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2)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3.情感、价值观: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教学难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理解画图语言,建立图形与语言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注意过吗,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会在墙的两头分别固定两根木桩,然后在木桩之间拉一条细绳,沿着细绳砌砖。
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呢?学完本节知识后,请同学们做以回答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画一画:(1)经过一点O可以画几条直线?(2)经过两点A、B可以画直线吗?可以画几条?·o A l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直线,只能画一条。
师:如果你想将一根小木条固定在木板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如果将细木条抽象成直线,将钉子抽象为点,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线的性质直线: ① 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无先后顺序. ② 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四、巩固训练、深化提高1.如下图(1)所示,点A 在直线L______,点B 在直线L________.2.如下图(2)所示,直线_______和直线______相交于点P ;直线AB 和直线EF•相交于点______;点R 是直线________和直线________的交点.3.如下图(3)所示,图中共有_____条线段,它们是________;共有______条射线,它们是________.4.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L 经过A 、B 、C 三点,点C 在点A 与点B 之间; (2)两条直线m 与n 相交于点P ;(3)线段a 、b 相交于点O ,与线段c 分别交于点P 、Q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5、难点突破判断直线交点的个数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 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猜想:(1)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2)6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3)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解析:先观察图形,找出交点的个数与直线的条数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计算即可. 解:(1)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5×(5-1)2=10个交点; (2)6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6-1)2=15个交点;(3)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n ×(n -1)2个交点.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观察图形,找出规律,总结出同一平面内n 条直线相交最多有n ×(n -1)2个交点.线段条数的确定如图所示,图中共有线段( )A .8条B .9条C .10条D .12条解析:可以根据线段的定义写出所有的线段即可得解;也可以先找出端点的个数,然后利用公式n ×(n -1)2进行计算.解:方法一:图中线段有:AB 、AC 、AD 、AE ;BC 、BD 、BE ;CD 、CE ;DE ;共4+3+2+1=10条; 方法二:共有A 、B 、C 、D 、E 五个端点,则线段的条数为5×(5-1)2=10条.故选C.方法总结:找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不漏,如果记住公式会更加简便准确.五、总结升华、反思提升归纳:直线的表示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直线”两字,如:直线l ;直线m ,直线AB ;直线CD .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一个大写字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射线a ;射线OA .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表示方法:用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 ;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 .作业设计基础题1.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交点有_______________个.2.图1中共有________条线段.3.下列图形中,能够相交的是( ).4.我们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5.在直线AB 上取C 、D 、E 三个点,则图中共有射线__________条.最佳解决方案 个课下学生独立完成图11.作业答案:1.1或3 2.10 3.D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5.6 6.C 7.3次 6次 10次。
《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99fdc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d.png)
2013-09案例展示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2.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3.初步体会几何语言的应用。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学习过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因此教材没有从它们的概念开始,而是直接通过思考和画图,让学生得到“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介绍它们的表示方法。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首次用“公理”的方式确定的一个结论,是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实用性的典型体现。
直线、射线、线段都是重要而又基本的几何图形,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
它们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画法、计算等,都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初步感悟“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起步阶段和学习的开始。
故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四、教学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
五、教学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索与老师点评总结相结合。
七、教学准备直尺、电脑课件或投影。
八、教学过程(一)趣图引入,导入新知(时间分配:1~2分钟)我们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对身边的世界有了更新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研究和学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相关知识,从而开启我们初中几何的航行。
(同时展示幻灯片,用实例、动画图片引入,导学结束后,板书课题)(二)新知探究环节1.(时间分配5~10分钟)(1)(动手画一画)如图,经过一点O 能画几条直线呢?经过两个点A 、B 呢?·AB··O(2)(动脑想一想)观察上图,你能得到什么基本事实?再换一个点、两个点试一试,是这样的吗?(3)(生生互动,教师总结)学生画图后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4)(共同归纳)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2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2.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3.掌握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能够理解文字或符号所表达的图形及关系.4.初步体会几何语言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及三种几何语言之间的转换.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相关图片五、教学过程【问题情境】我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体等概念,让我们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着重研究直线、射线、线段,学习它们的表示方法、性质特点、实际应用等,使我们对这些基本几何图形加深认识.看一看,观察美丽的图片,从数学角度阐述你观察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事实,尽可能用数学词汇来表达.极光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图片铅笔师生活动:1.你们能从中找出我们所熟知的几何图形吗?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做线段、射线和直线?(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尽量让他们举出尽可能多的例子.)【探究新知】 探究一:基本事实活动1.探究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图,经过一点O 画直线,能画几条?经过两点A ,B 呢?动手画一画.OBA经过一点O 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A ,B 能画一条直线. 活动2.做一做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枚钉子?想一想: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小组讨论完成三个问题,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直线的一些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归纳总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活动3.做一做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这样的墨线,这是为什么?各组试再举一个能反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实例?(怎样把树苗栽在一条直线上?)注意:(1)直线的基本事实中,“有”说明存在一条直线,即确定有一条,“只有”说明这条直线是“唯一”的.(2)在同一平面内,不同的两条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若是两条直线有两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重合.(3)直线上有无数个点,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描述从实际动手操作中得到的结论,加强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探究二:直线有关知识为了便于说明和研究,几何图形一般都要用字母来表示.用字母表示图形,要符合图形自身的特点,并且要规范.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点.那么结合直线自身的特点,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用字母表示一条直线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的任务.活动1.(1)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图中的直线.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直线AB或直线l(1)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2)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也可以用直线上的两点表示直线.①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②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也可以用直线上的两点表示直线.(2)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并把错误的语句改正过来.①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②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b”;③一条直线既可以记为“直线AB”又可以记为“直线BA”,还可以记为“直线m”.解:①错误;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②错误;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B”;③正确.活动2.(1)观察下图,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①点O 在直线l ________(上,外);直线l ________(经过,不经过)点O . ②点P 在直线l ________(上,外);直线l ________(经过,不经过)点P . 解:①上,经过;②外,不经过.师生活动:学生完成后尝试回答,教师点评纠正,并明确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活动3.(1)练一练: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①直线EF 经过点C ;②点A 在直线l 外. 解:②①lA(2)如图,尝试描述直线a 和直线b 的位置关系,与同学交流一下.baO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在点评并明确: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3)根据下列语句画图形: ①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P ; ②三条直线m ,n ,l 相交于一点E . 解:m②①DB师生活动:学生完成画图并相互纠正,教师板书示范. 练一练:用恰当的语句描述图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cCbaBA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并掌握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相交的概念;通过及时练习,学习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探究三:射线与线段有关知识问题: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类比直线的表示方法,想一想应怎样表示射线、线段?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科书,自主探索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线段的表示:(教师画出两条一样的线段)其中点A ,点B 是线段的端点①用表示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记为线段AB (或BA ) ②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记为线段a 、线段b 注:大写字母的没有顺序的区别(2)射线的表示: lE射线O E(注意:不能记为射线EO)或射线l.注:端点字母写在前面“一条射线既可以记为射线AB又可以记为射线BA”的说法对吗?为什么?端点相同的射线不一定是同一条射线,但端点不同的射线一定不是同一条射线.两条射线为同一条射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端点相同;②延伸的方向相同.设计意图:以直线的表示方法为基础进行类比迁移,明确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探究四: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如图,怎样由线段AB得到射线AB和直线AB?AB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多指几名学生回答,老师总结.(2)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是: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内在联系是: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射线是直线上一点向一侧无限延伸的部分,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若射线反向延长,或线段向两方延长,都可以得到直线;若线段向一方延长可得射线,在直线上取两点可以得到一条线段,取一点可以得到两条射线.【典型例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线段AB与射线AB都是直线AB的一部分;②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③端点相同的两条射线一定是同一条射线;④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射线,把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解: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2.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①点A在线段MN上;②射线AB不经过点P;③经过O点的三条线段a,b,c;④线段AB,CD相交于点B.解:①如图所示:②如图所示:PBA③如图所示:cbaO④如图所示:DCBA设计意图: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表示方法的掌握;着重练习文字语言向图形语言的转化,提高几何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3.用适当的语句表达图中点与直线的的关系:解:图1,直线l经过点A、B,点P在直线l外;图2,直线a、b、c两两相交,直线a与直线c交于点C,直线a与直线b交于点B,直线b 与直线c交于点A.【课堂练习】1.(1)下列语句准确规范的是().DA.直线a,b相交于一点mB.延长直线ABC.延长射线AO到点B(A是端点)D.直线AB、CD相交于点M设计意图:规范表示方法;考查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的理解情况.(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个点A,B,C,过其中任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直线的条数是().CA.1 B.2 C.l或3 D.无法确定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分情况考虑同一平面内三个点的位置关系.(3)如图,点A,B,C都在直线a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点A在射线BC上B.点C在直线AB上C.点A在线段BC上D.点C在射线AB上(4)下列各图中的线段、射线、直线能相交的是(B )2.如图,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1)图中有几条直线,怎样表示它们?(2)图中有几条线段,怎样表示它们?(3)射线AB与射线AC是同一条射线吗?(4)图中共有几条射线?写出以点B为端点的射线.解:(1)1;直线AB或直线AC或直线BC.(2)3;线段AB,线段AC,线段BC.(3)是.(4)6;射线BC和射线BA.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认识和表示方法.3.读下列语句,并分别画出图形:(1)直线l经过A,B,C三点,并且点C在点A与B之间;(2)两条线段m与n相交于点P;(3)P是直线a外一点,过点P有一条直线b与直线a相交于点Q;(4)直线l,m,n相交于点Q.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4.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CD交于E点;(2)连接线段AC,BD交于点F;(3)连接线段AD,并将其反向延长;(4)作射线BC.DCB A解:D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区分清楚概念,是否理解文字语言的意义,并画出与之相适应的图形.六、课堂小结: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4.经过一点O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A、B能画一条直线.理由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5.线段向一方延长成射线,向两方延长成直线.6.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是: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内在联系是: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射线是直线上一点向一侧无限延伸的部分,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若射线反向延长,或线段向两方延长,都可以得到直线;若线段向一方延长可得射线,在直线上取两点可以得到一条线段,取一点可以得到两条射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回顾,以突出重要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脉络,以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七、板书设计:4.2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1)一、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二、直线的有关知识:1.直线的表示: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3.相交直线的关系:三、射线与线段的有关知识1.线段的表示:2.射线的表示四、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关系1.联系:2.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