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或专业代码:125400 授管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概况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是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层次而设置的专业学位。

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首次确定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旅游基本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及技能,熟悉旅游业务实际,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旅游管理硕士的课程设置充分反映了旅游管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旅游业关联性强、辐射面广和构成复杂的特点,注重旅游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见习与实习等方法。

三、研究方向1、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梁旺兵南宇欧阳正宇柴亚林)2、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高亚芳杨阿莉毛笑文)3、旅游产业与新型旅游业态发展(把多勋魏宝祥王耀斌王力)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攻读和在职攻读两种,年限分别为2年和3年,全部实行学分制。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能提前毕业,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原则上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四学期以调查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第二学期末开展中期考核分流工作;在职攻读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节假日和寒暑假集中上课学习,原则上第一、二、三、四学期(学习)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五、六学期(学习)以调查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

全日制攻读需至少修满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政治2学分、外语2学分)4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少于10学分;在职攻读专业硕士需至少修满3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政治2学分、外语2学分)4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少于12学分。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为: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旅游管理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够胜任旅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有关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岗位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本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我院旅游学科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孕育期。

改革开放后部分教师一直在全校开旅游学科的校选棵,极受欢迎,引导了相当部分的学员就业于旅游业,成为开设旅游学科专业教育的历史基础。

1993年正式挂牌招收本科生。

1995年起依托相邻学科,陆续招收旅游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前后3人。

2000年我院被上级单位批准为湖南省第一个旅游管理硕士点单位。

我院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四个:一是旅游企业管理(含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等),二是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是旅游文化管理,四是旅游与社会发展。

这四个方向与国内外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相比,具有以下特色:(一)部分基础研究领域在全国处领先地位在旅游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我们出版了全国第一本《中国旅游发展史》,重点揭示了旅游现象从起源到发展的每一阶段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总体上的演化规律,从文化史的角度揭示了旅游现象和旅游科学的文化性。

在旅游规划编制的操作水平方面,我们和国内先进水平是持平的,但基础理论研究有超前,我们出版了《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学界权威人士评论为“第一次对旅游规划的理论进行了系统地总结”而居领先地位。

我院第一次系统提出了“旅游伦理”的研究框架,在全国旅游学术界引起反响。

此外在区域旅游的研究领域中提出了“非优区理论”、“旅游资源复式评价理论”、“市场导向性旅游规划”等,在全国有创新意义。

(二)面向旅游经济的主战场,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率高本院的应用成果多是集中在与旅游地规划、酒店和旅行社设计等的应用性课题上,针对制约旅游企业发展的普遍和突出的现实问题,研究出旅游生产力转化成旅游产业效益的途径,在实证的研究和应用的研究素材上,注意理论的总结,特别是在旅游企业管理模式设计方面,在全国有一定建树。

旅游管理培养方案719(南农)

旅游管理培养方案719(南农)

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1.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2.素质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6)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7)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三、培养特色结合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侧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领域的规划与策划、教学实习以及其他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旅游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旅游规划、项目策划、旅游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四、学制四年五、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2.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商务英语、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

六、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七、课程框架和学分要求八、课程设置和修读要求(一)通识教育53学分1.思想政治理论类14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期241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Ethical Education and Law Foundation3 1242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Summa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History (1840-1949)2 224300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6 324400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Fundamentals of Marxism3 42.英语类12学分实施《南京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中山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

中山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

附件三:中山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校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九条“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之规定,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从2006年起,从本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拔和招收部分优秀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为保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对直博生的培养制订本试行办法。

一、基本要求(一)招收直博生的学科专业,须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培养口径,参照硕博连读生的培养要求,并结合直博生的特点,制订直博生培养方案。

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单位,还要考虑属下不同二级学科的一些共同要求。

各学科专业要根据培养高质量专业研究人才的要求,做好课程体系的筛选和论证工作,确保课程训练的系统性和课程水平的高标准。

(二)在基本完成必修课程学习后,进行严格的中期分流考核。

各专业可以在学校文件的指导下,制订各自的考核具体实施方案。

对考核不合格的直博生按研究生肄业处理。

(三)培养方案和中期分流考核实施方案应由各二级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导师集体论证,通过学位评议组审议,报研究生院培养处批准。

(四)招收直博生的学科专业以基础学科为主,具体招生专业要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核批准,招生名额视生源状况而定,但每年适当保留部分名额用于其他选拔途径的博士生招生。

二、学制与学分直博生的学制五年,其中第一年和第二年以课程学习为主,辅以必要的科研方法训练;后三年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

直博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多只能延长一年,提前毕业最多提前半年。

申请延期毕业和提前毕业按有关规定办理。

直博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与硕博连读生相同,总学分不低于40,各学院或学科可在此基础上确定不低于基本标准的学分要求。

三、课程设置直博生的课程设置与硕博连读生的基本一致,由硕士生课程和博士生课程两部分组成,其基本组成如下:(一)必修课(不少于19学分,统一在第一学年开课):1.公共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计4学分(硕士生课程)(2)第一外国语:计5学分(硕士生课程)2.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包括该专业各方向共同的基础理论课及专业课,每门课程一般为3—4学分。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职非全日制攻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招生简章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职非全日制攻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招生简章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职非全日制攻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招生简章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

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

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八家附属医院组成。

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共有43个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5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233个学科专业和领域,硕士学位授权覆盖了279个学科专业和领域(其中外科学与内科学计算至三级学科)Ø 学院特色l 全国首批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位授予权单位l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UNWTO TedQual)认证机构l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影响研究基地l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依托机构l 与美、英、法、德等国家的19所国际名校开展研究生短期互访及联合培养项目l 学院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实践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将旅游业与新科技结合,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高标准、国际化,致力于培养“具备领导能力的旅游及相关行业中高层管理人才及研究型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院100%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5%具有海外研修的经历。

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和实践能力强,本科生、研究生有机会参加科研和实践项目。

此外学院还聘任知名业界精英、行业专家担任兼职硕导,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

科研成果丰硕突出旅游学院致力于引领国内旅游研究发展,多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高质量论文发表数量及其引用率一直居国内同类机构首位。

截止2014年5月,旅游学院承担的科研课题总数共计225项,其中纵向课题96项,横向课题129项。

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标签: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政治思想方面,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方面,掌握旅游管理学科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掌握一门外国语,不仅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旅游管理学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3、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够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

二、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每位博士研究生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导师为组长,由3-5名旅游管理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

合理安排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培养其优良学风、探索精神、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指导小组成员协助下,全面关心和指导博士研究生的成长,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主要内容有:博士研究生所学的课程名称、学分、时间安排、学习和考核方式、主要必读书目、所应参与的科研活动、应该发表论文的篇数、发表论文的核心期刊名称及其所属单位名称、学位论文写作进程安排、社会实践安排等)并督促检查实施;对博士研究生进行政治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检查和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等。

三、研究方向1、国际旅游行政管理对世界各国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和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旅游管理体制和发展政策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与地方旅游管理体制、旅游政策的严谨、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2、旅游规划与开发探讨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技术、目的地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年旅游管理是3月31号复试的,到现在差不多快半个月了,正好在寝室闲着无聊,就和大家讲一下复试的流程吧,希望能为以后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有用的建议!过程大致就是:3月30号下午报到,31号上午笔试,下午面试,4月1号下午4:00出成绩,体检自己安排时间去。

录取考生的成绩是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加总,然后按名次排,复试成绩一共是250分,笔试100分,面试150(包括英语和综合能力测试)。

今年旅游管理一共招8个人,5个保送,统招3个,所以一共4个人去复试。

好像有5道题吧。

如果大家把这些题和去年一个学姐分享的题目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基本上复试指定的参考书上都没有这些题目的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复试的书目就不用看了,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少应该掌握三本书里面的大体内容,主要是理解,并不是死记硬背,同时也关注一些前沿的旅游观点,我当时有看一本旅游绿皮书,有对整个旅游业的趋势的分析、各个产业的现状等,还算是比较有意思的一本书,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图书馆借一下。

而且我觉得旅游管理方向的老师出题都比较贴合实际,特别是在信息化方面。

但是整体来看,笔试大家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一般的同学就是掰也能掰出来很多,所以面试还是比较重要的,差距很容易就会被拉大。

面试:下午4点,就我们四个去面试,在一个教室等,然后在旁边的另一个教室面试,5个老师(全部是女老师),还有一名学生做记录。

面试时学生坐在讲台上,老师坐在下面,隔了一排的距离,随顺应该就是按照初试成绩的顺序,一个个进,先自我介绍(中文),然后抽题,一道中文题,一道英文题,然后由老师随机发问,规定的是每个学生不少于20分钟,但是我们一般也就不到20分钟就结束了。

说到面试,其实也担心了蛮久的,一直怕自己英语说不出来,怕专业课问题答不出来,虽然英语那些常见的问题还是准备了一下,但是觉得准备的都不充分,所以挺担心的吧。

接下来我就讲一下我面试的经过吧,进去之后老师示意坐下,然后就让你说一下自己的情况,也就是自我介绍啦,我就讲了一下自己的学校专业、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

中山大学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2006.03.06)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生物学及相关生物技术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悉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能力;身心健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微生物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2.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3.微生物分子遗传学4.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5.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发酵新技术6.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防治7.杀虫微生物与基因工程8.资源微生物学9.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11.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硕士学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 3 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本专业特别要求必须在SCI源刊物发表(含接受)1篇研究论文或在中文一级学报发表(含接受)2篇以上研究论文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七、主要参考书目1刘志恒,现代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22徐建国,分子医学细菌学,科学出版社,20003陈代杰,微生物药物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4林永成,周世宁,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贾盘兴,噬菌体分子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16Frederick M(颜子颖,王海林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1998,北京7Sambrook , J . : et al. (金冬雁等译):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1北京.8Glazer, A. et al. (陈守文喻子牛等译):微生物生物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2,北京.9赵利淦等: 反义RNA和DNA,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武昌.10Snyder L., Champness W., Molecular Genetics of Bacteria, 2nd Edition, ASM Press, 200211Prescott L.M., Harley J.P.,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International Edition, McGraw Hill Press, 200212Lewin , B . : Genes (最新版).13Pennington S.R., Dunn M.J., Proteomics: From Protein Sequence to Function,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td, 200114Mount D.W., Bioinformatics: Sequence and Genome Analysis,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0115Aeolph , K . W . : Microbial Gene Techniques,Academic Press , INC , 1995.16Cann A.J., Principles of Molecular Virology, 2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199717Stephanopoulos G. N. et 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98. 18Demain A. L. et al. Manu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nd Ed). 重要期刊1.微生物学报2.微生物学通报3.生物工程学报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6.生物工程进展7.遗传学报8.遗传9.海洋与湖沼10.Nature及其子刊11.Science12.Cell13.PNAS14.Molecular Biology15.Journal of Bacteriology16.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17.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18.Molecular Microbiology19.Trends in Microbiology20.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1.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22.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23.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4.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5.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26.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27.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8.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9.Microbiology-Uk30.Archives of Microbiology31.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32.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33.Research in Microbiology34.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35.Current Microbiology36.Biotechnology Progress。

旅游管理博士点硕士点

旅游管理博士点硕士点

120203 旅游管理博士点/硕士点标注Y者为2006新增学位授权点,标注Z者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覆盖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博士点北京大学 Z北京交通大学 Z大连理工大学 Z东北财经大学 Z复旦大学 Z哈尔滨工业大学 Z湖南大学 Z华侨大学 Y华中科技大学 Z吉林大学 Z暨南大学 Z辽宁大学 Z南京大学 Z南开大学 Z清华大学 Z陕西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Z上海交通大学 Z四川大学 Z天津财经大学 Z天津大学 Z同济大学 Z武汉大学 Z西安交通大学 Z西北大学 Y西南财经大学 Z厦门大学 Z云南大学浙江大学 Z中国人民大学 Z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Z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Z中南大学 Z中山大学 Z重庆大学 Z硕士点安徽财经大学 Z安徽大学 Z安徽工业大学 Z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 Z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工商大学 Z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Z 北京交通大学 Z北京科技大学 Z北京理工大学 Z北京林业大学 Z渤海大学 Y长安大学 Z长沙理工大学 Z成都理工大学 Y大连理工大学 Z东北财经大学 Z东北大学 Z东北林业大学 Z东北师范大学 Z东华理工学院 Y东南大学 Z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Z 福建农林大学 Y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 Z复旦大学 Z广东法商大学 Y广东工业大学 Z广西大学 Z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 Y广州大学 Y贵州财经学院 Y贵州大学 Y桂林工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 Z 哈尔滨工业大学 Z 哈尔滨理工大学 Z 哈尔滨商业大学 Z 海南大学 Y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Z 合肥工业大学 Z河海大学 Z河南财经学院 Z河南大学 Z河南工业大学 Y河南科技大学 Y黑龙江大学 Y湖北大学湖南大学 Z湖南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Z华东师范大学 Z华南理工大学 Z华侨大学 Z华中科技大学 Z华中农业大学 Z华中师范大学 Y吉林大学 Z暨南大学 Z江西财经大学 Z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Y 江西师范大学 Y昆明理工大学 Z兰州大学 Z辽宁大学 Z辽宁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 Z 南昌大学 Z南京大学 Z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Z 南京理工大学 Z南京农业大学 Z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 Z青岛大学 Z清华大学 Z山东财政学院 Z山东大学 Z山东经济学院 Z山东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 Z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Z上海大学 Z上海交通大学 Z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 Y沈阳工业大学 Z沈阳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Z 首都师范大学 Y四川大学 Z四川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Z天津财经大学 Z天津大学 Z 天津商学院 Z同济大学 Z武汉大学 Z武汉科技大学 Z武汉理工大学 Z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Z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Z西安交通大学 Z西安理工大学 Z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 Z西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Z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Z西南林学院 Y厦门大学 Z湘潭大学 Z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 Y燕山大学 Z扬州大学云南财经大学 Z云南大学 Z云南民族大学 Y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Z浙江工商大学 Z浙江工业大学 Z郑州大学 Y中国地质大学 Z中国海洋大学 Z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Z中国人民大学 Z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Z 中国石油大学 Z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Z中南大学 Z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Y中山大学 Z中央财经大学 Z重庆大学 Z重庆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专业考研学校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考研学校分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大家熟知的旅游名校,号称“中国旅游学院”,对于该院的情况我会在下边以专题的形式重点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
南开大学的旅游学现在虽然有点“廉颇老矣”,但因为李天元的缘故,南开仍然是报考的一大热门,毕竟每个搞旅游的入门必读的就是李天元的《旅游学》啊!
华东区:
本区可谓是旅游名校云集,上海师大在这些学校里可以说是最有特色的一个。在2003年以前师大的旅游学科实力平平,但自从03年合并了上海旅游高等专科这个建国后第一所特色旅游院校后旅游学科是蒸蒸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校除了在06年申请到了一个旅游管理硕士点外,在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下边还都有有旅游规划的方向。这就又要谈到现在许多考旅游专业的学生报考时所忽视的令一个“真空”——人文地理。看到这许多考生会问,学地理出来能搞旅游吗?其实大家完全不必有这个顾虑,由于旅游学在我国是个才发展了二十多年的新兴学科,所以当年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地理,经济,历史等学科转过来的,而其中又以地理类为最多。比如老一辈的北大的陈传康,北师大的卢云亭,新一辈的号称“南保北吴”的中山的保继刚,北大的吴必虎都是搞地理出身的。想搞旅游数学又不好的同学可以考虑考人文地理,因为人文地理有的学校并不考数学,即使考一般也就是考一本高等数学,对线代,概率等是不做要求的,但并不是所有院校的人地都有这个方向。在这儿我就先不按区域把目前我所知道的有这个方向的学校说一下,中山大学(下文还将介绍),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龚胜生老师也是名师),在这里还要特别的提到安徽师范大学,该校的陆林老师是高校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在旅游界很有名气,但每年的人文地理却需要调剂才可以招满,这对于一些成绩不是太好的同学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大家熟知的旅游名校,号称“中国旅游学院”,对于该院的情况我会在下边以专题的形式重点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

旅游人才培养现状、需求及就业前景

旅游人才培养现状、需求及就业前景

二、旅游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培养现状(从成就方面:历史沿革、人才培养的总量和结构、层次:本、硕、博、)1.旅游人才培养历史沿革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正式开始。

随后,80年代中期开始,旅游人才培养形成以国家旅游局为核心,以中山大学、西北大学、南开大学、杭州大学等大学为试点的格局。

旅游专业的出现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人才培养的环境。

20世纪进入90年代以后,受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和人才需求的影响,许多院校也相继在原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组建或新建了旅游系或专业,使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2.旅游人才规模⑴旅游人才培养总量改革开放以来,据统计,1990年我国仅仅有215所院校开办有旅游专业,旅游专业在校生总共4902人,平均在校生为228人;1993年我国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92所,在校生12266人;1995 年,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数为622所,旅游专业在校生总共139260人,平均在校生反而减少至224人;到2002年底,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数和在校生数分别达到407所和157409人;到2004年,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数又增加1195所,在校生总数达到330000人,而平均在校生却只增加到276人;截止到2007年,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770所,在校生39.7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71所,在校学生37.64万人。

从以上全国各设有旅游专业的高校数及其在校生数量来看,⑵旅游人才培养结构层次随着2009年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博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将有所上升,那么旅游专业高层次受教育人数在旅游教育体系中的比例将会更大程度的提升。

从而为满足旅游业大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做出有效的回应。

但是我国目前的旅游教育处于“大产业、小专业”的境地。

由于学科地位不高、优秀师资流失、缺乏学术或学科带头人、旅游专业特色被其他强势专业所掩盖,国内许多综合性大学甚至知名大学的旅游专业面临着招生规模下降等不容乐观的局面。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学科门类、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代码:120901K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二、培养目标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规格(一)专业特色(二)培养规格四、就业方向高星级酒店及酒店集团、连锁酒店、民宿等,从事中基层服务和管理工作;通过选修导游方向和酒店职业经理人方向,也可面向旅游局、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行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或从事旅游接待、高层管理或职业经理人等工作。

五、修业年限和学位授予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4-6年。

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学分, 准予毕业;符合学院学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学时、学分总学时:2498学时;总学分:160学分。

七、专业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管理学原理。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及要求1.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1. 军事理论及训练:按学校军训实施方案执行。

2. 第二课堂:相关活动及学分按《学院第二课堂实施办法》执行3.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牵头制定的实施方案执行。

4. 专业见习:第二学期组织行业认知,第三学期组织旅游企业运营认知,第四、第五学期组织旅游岗位认知见习活动。

5. 专业实习:运用所学知识,组织到对口单位实习,通过实习过程的历练,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实践工作能力。

6. 毕业论文:按《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执行。

7. 课程名称后面标注“ * ”号的为学位课程,下同。

九、专业课程设置及说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一览表1.专业必修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沈阳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1202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国内新兴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特征的学科专业。

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在继续拓宽和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紧跟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明确并加强专业方向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掌握从事独立管理、教学与科研的必要技巧,使学生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1、思想品德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与责任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业务素质要求掌握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了解国内外旅游管理专业领域的理论发展趋势和现代技术分析方法,能够胜任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等管等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适应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需要;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科学研究;能完成具有一定新意并符合学术规范的学位论文。

3、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成熟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旅游规划与开发该研究方向注重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将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旅游规划与开发相结合,既注重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中一般问题的研究,也关注热点问题的研究。

主要包括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发展趋势、规划流程、规划案例分析、规划与项目管理、规划管理与实施、规划影响研究,旅游经济与区域发展、旅游文化开发、城市旅游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城市旅游的开发模式等。

2、旅游企业营销与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企业营销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旅游需求的特点与旅游服务的组合问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特点;饭店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问题;旅游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旅游服务文化与伦理;中外旅游企业管理比较;旅游行业管理的组织体制与产业政策,我国旅游行业管理现状及体制改革;全球化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问题,重点开展旅游饭店经营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世界著名旅游企业集团管理模式、旅游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方面的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

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探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等问 题,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质量。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研究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问题,提高企 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பைடு நூலகம்
旅游市场研究
1 2
旅游市场消费者行为
研究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决策过程和消费 行为模式,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 略。
详细描述
该案例涉及到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政策制定与实施等方面,通过分析该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 、投入力度、区域协调发展等手段,提出了政府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 度、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等。
案例四
总结词
该案例分析了某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 展策略,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如何在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实现协调发 展,为全球旅游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详细描述
该案例涉及到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环境 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通过分析该旅游 目的地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等 条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优化旅 游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社会 进步等。该策略为全球旅游业提供了借鉴和
参考,展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THANK YOU

创新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旅游业中,要求毕 业生具备创新能力,不断推陈出 新,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吸引
力。
管理能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更多高 素质的管理人才来领导和组织团 队,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和服
务质量。
06
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案例分析与实践
案例一:某著名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
总结词
该案例分析了某著名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过程,探讨了旅游景区开发中的资源保护、文化传承、区域协调发展 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硕博连读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本专业将培养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方面旳高级专门人才。

他们能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规、品德良好;具有坚实旳经济学、记录学、管理学、会计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旳专业知识;纯熟掌握一门外国语, 理解会计学旳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健康旳身体和良好旳心理素质;毕业后, 可以胜任会计管理部门、大中型企业及有关单位旳财务管理、会计或审计旳主管工作, 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旳教学科研岗位进行开创性工作, 能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作出积极旳奉献。

二、研究方向1、会计理论研究2、国际会计3、管理会计研究4、计算机会计5、财务管理6、审计学与国际审计7、会计信息与投资分析8、企业治理与会计信息9、资本市场与企业财务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硕士教育工作手册》旳有关规定执行。

四、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硕士教育工作手册》旳有关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阐明:1.选修《计量经济学》是获取博士生资格旳必备条件。

2.研究措施专题, 原则上每月举行一次, 由导师组织博士生汇报自己旳研究成果, 学生之间互相评论与启发, 导师加以点评与引导, 使学生旳研究水平得以共同提高。

此环节, 不计学分。

3.前沿专题讲座, 不定期举行, 重要简介目前会计、审计和企业财务学科旳最新发展和动态, 不计学分。

社会实践, 指进行社会调查和科研项目调研, 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实习, 是必须完毕旳教学环节, 不计学分。

教学实践, 规定协助导师为本科或专科学生讲授一门专业课程, 包括讲课批改作业, 辅导等, 属必须完毕旳教学环节, 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硕士教育工作手册》旳有关规定执行。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硕士教育工作手册》旳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工作及刊登论文规定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硕士教育工作手册》旳有关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硕士教育工作手册》旳有关规定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行业】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旅游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悉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旅游企业、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能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研究方向1.旅游企业管理2.旅游营销3.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营销4.旅游规划与管理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五年制培养相关条例的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考试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十、主要参考书目十、参考文献1.汪纯孝,蔡浩然. 服务营销与服务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2.汪纯孝,岑成德,朱沆等. 服务性企业整体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3.汪纯孝,谢礼珊,岑成德等. 智力型企业经营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4.汪纯孝. 饭店物业投资决策与管理形式.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5.汪纯孝. 饭店食品和饮料成本控制.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6.维克多·秘德尔敦. 旅游营销学.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7.威廉·瑟厄波德(主编). 全球旅游新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8.陈传康等. 区域旅游开发研究. 气象出版社.19929.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010.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魏小安. 旅游发展与管理.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12.保继刚. 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 科学出版社.199613.保继刚等.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和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15.吴承照.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青岛出版社.199816.因特克普等. 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模式. 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17.王德刚.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 青岛出版社.200018.魏小安,沈彦蓉.中国旅游饭店业的竞争与发展.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19.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现代旅游饭店管理.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20.Eddystone C. Nebel III.更有效地管理饭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21.George E. Belch, Michael A. Belch.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展望(上,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22.郭志刚.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3.大卫﹒R﹒安德森等,《商务与经济统计学精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24.W.W. 丹尼尔,J.C.特勒,《经营管理统计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

25.贾恩志等,《SPSS for Windows 10.0 科研统计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26.黄海等,《SPSS 10.0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27.《统计研究》(中国统计学会主办,月刊)。

28.李少华等,《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9.纳雷希.K.马尔霍特拉,《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0.Richard A.Johnson 等,《实用多元统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

31.保罗.海格等,《市场调研:计划、方法与评估》,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2.杨清,《市场调查中的抽样技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3.胡健颖等,《抽样调查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4.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5.Donald R. Cooper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sixth edition) ,国内由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出版影印版。

36.贾恩志等,《SPSS for Windows 10.0科研统计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37.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8.Leonard L. Berry. Discovering the Soul of Service: The Nine Drivers of Sustainable Business Success. The Free Press. 199939.Joseph F. Hair Jr., Anderson Rolph E., Tatham Ronald L., and Black William C.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Fifth edition, New York, NY: Prentice Hall, 199840.Philip Kotler, John Bowen, and James Markens. Marketing for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Inc., 199941.Edward E. Lawler III. Rewarding Excellence: Pay Strategies for New Economy. Jossey-Bass. 2000.42.Robert C. Lewis. Marketing Leadership in Hospitality: Foundations & Practices. 199943.Naresh K. Malhotra. Marketing Research: An Applied Orientation. Second edition,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44.Abraham Pizam, and Yoel Mansfeld (eds.) Consumer Behavior in Travel and Tourism.199945.Valarie A. Zeithaml, and Bitner Mary Jo. Services Marketing. McGraw-Hill. 200046.Clare A. Gunn. T ourism Planning: basics, concepts, cases. Taylor & Francis. 199447.Edward Inskeep. Tourism Planning: 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 Van Nostrand Reinhold.199148.WTO. National and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 Methodologies and Case Studies.Routledge.199449.Stephen F. Witt and Christine A. Witt.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Demand in Tourism. Academic Press. 199250.P. Senge.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Doubleday. 199051.J. Forrester. Collect Papers of Jay. Forresters. 197552. D. H. Meadows, and J. Robinson.The Electronic Oracle: Computer Models and Social Decisions. John Wiley & Son.198553.Ithink Manual, High-performance System. Version 5. 199954.R.G. Coyle.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London: Chapman & Hall. 199655.G.P. Richardson (ed.). Modeling for Management: Simulation in Support of Systems Thinking.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199656.R.C. Mill, and A.M. Morrison. The Tourism System: An Introductory Text, 3rd ed. Dubuque, IA: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199857.Chris Ryan, ed. The Tourist Experience: A New Introduction. London: Cassell. 199758.Dean MacCannell.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New York: SchockenBooks. 198959.John Urry. The Tourist Gaze: 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London:Sage.199060.Valene L. Smith, ed. 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the 2nd edition).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961.Dennison Nash.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Oxford: Elsevier Science. 199662.Wang Ning. Tourism and Modernity: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xford: ElsevierScience.200063.David R .Anderson , 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 (7th Edition) 1999 by WestPublishing Company.64.Robert D .Mason ,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 (Ninth Edition),1996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65.Ellen Ernst Kossek, Richare N. Block.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in the 21st Century,from Core Concept to Strategic Choice. South-Western. 2000.66.Richard J. Semenik. Promotion and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outh-Western. 200267.J.R.Brent Ritchie,Travel,T 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John Wiley & Sons, Inc.杂志类1、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Lodging3、Journal of Marketing4、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5、Harvard Business Review6、Sloan Management Review7、Sloan Management Review8、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9、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0、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谢谢阅览~随心编辑,值得您下载拥用!专业│专注│精心│卓越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