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活性污泥法)知识讲解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全解课件
机械曝气:①曝气装置的转动,把大量混合因为以液幕、 液滴抛向空中,增大接触面,液面呈剧烈的搅 动状,将空气卷入;②曝气器转动产生提升作 用,使混合液连续地上、下循环流动,气、液 界面不断更新,将空气中的氧转移到液体内; ③曝气器转动,在其后侧形成负压区,吸入部 分空气。
dM / dt — 单位时间内通过界面扩散的物质数量; A — 界面面积。
曝气过程中的双膜理论基本论点: (1)膜两侧两相均处于紊流状态,紊流程度越高层流膜越薄。 (2)气液相主体的浓度是均匀的,所有的传质阻力只存在两层流
膜中。 (3)界面上不存在传质阻力。 (4)传质阻力主要存在于液膜上。
设液相主体体积为V(m3),上式同除以V得:
微孔曝气设备
微孔曝气设备安装
2、机械曝气设备
(1)竖轴式曝气器
①泵型叶轮曝气机 a、叶轮外缘最佳线速度应在4.5~5.0 m/s的 范围内;b、叶轮在水中浸没深度应不大于40 mm,过深影响 曝气量,过浅易于引起脱水,运行不稳定;c、叶轮不能反转。
② K型叶轮曝气机 最佳运行线速度在4.0 m/s左右,浸没深度为 0~10 mm,叶轮直径与曝气池直径或正方形边长之比大致为1: 6~1:10.
推流式曝气池
平面布置 推流式曝气池的长宽比一般为5~10; 进水方式不限;出水用溢流堰。 横断面布置 推流式曝气池的池宽和有效水深之比一般为1~2。 根据横断面上的水流情况,可分为 平流推移式 旋流推移式 完全混合曝气池
池形:圆形、方形、矩形
(三)气体传递原理
在曝气过程中,空气中的氧从气相传递到液相,是个传质过 程,由于物质传递是借助于扩散作用从一相到另一相的,故传质 过程实质上是个扩散过程,主要是由于界面两侧物质存在着浓度 差值而产生。
活性污泥法用于污水处理(三)——运行控制方法
活性污泥法用于污水处理(三)——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方法活性污泥法的控制方法有污泥负荷法、SV法、MLSS法和泥龄法等四种,这些方法之间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对立的,往往同时使用,互相校核,以期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1污泥负荷法污泥负荷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主要控制方法,尤其适用于系统运行的初期和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生物处理系统。
但此法操作复杂,水质水量波动较小的稳定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其他控制方法,只是定期用污泥负荷法进行核算。
问:什么是污泥负荷?什么是容积负荷?两者有什么联系?答:污泥负荷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容积负荷是指单位有效曝气体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活性污泥微生物要想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首先要求其周围环境中含有足够的BOD5,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物质,同时自身得到增殖。
如果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过低,虽然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但同时会使活性污泥处于过氧化状态、沉降性能也会变差,导致出水悬浮物含量升高。
如果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过高,又会造成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不彻底,出水水质变差。
另外,污泥负荷与污泥膨胀的关系直接相关,不仅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过高会导致污泥膨胀,针对不同水质,包括曝气池的污泥负荷在内的各种参数都要经过运行实践来确定。
问:什么是有机负荷率?答:有机负荷率可以分为进水负荷和去除负荷两种。
进水负荷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或单位有效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即进水有机负荷可以分为污泥负荷Ns和容积负荷Nv两种。
去除负荷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质的数量,或单位有效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质的数量。
因此,去除负荷可以用进水负荷和去除率两个参数来表示。
有机负荷率是影响有机污染物降解和活性污泥增长的重要因素。
城市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设计(活性污泥法)
目录第一部分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 (1)第二部分运行—运行工艺指标的控制 (3)第三部分运行中异常问题的处理 (5)第四部分停运参考方案 (15)第一部分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一、调试启动基本流程系统启动主要分3个阶段闷曝培养→连续进水驯化→稳定进水试运行具体操作方案如下:1、投加菌种将曝气池注满有机废水(或用清水混合桔水至COD>300mg/L),按曝气池蓄水量的0.5%~0.8%向曝气池中投加脱水活性污泥,尽量在2天内投加完毕。
2、培菌步骤当有菌种进入曝气池时,无论菌种是否投加完毕,必须立即开始培菌步骤。
(1)闷曝:所有曝气机的搅拌都开启,各转角的曝气机风机开启,剩余风机暂不开。
根据自控仪表显示的溶解氧变化调整曝气机风机的开停数量使溶解氧保持在 1.5~2.5mg/L之间。
在污泥量少,供氧有富余时闷曝3~5小时后进入静沉步骤。
(2)静沉:将所有曝气机停止0.5~1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开始静沉前,应将溶解氧提高到2.5~3mg/L之间。
(3)间歇补充废水:按(1)→(2)→(1)的顺序不断反复上述步骤,当监测到的COD 值较最初降低了50%时,向曝气池补充设计处理量50%的有机废水。
以前2次进水时间间隔为基准安排进水时间,并且每天将此间隔缩短1半。
(4)完成培菌:经过5-7天的培养,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达到1500mg/L左右时,可以进入驯化步骤。
3、驯化步骤:按设计处理量的30%左右连续进水,溶解氧控制在1.5—3mg/L之间,在系统正常运行前提下每天按现有处理量的10%递增进水,直到达到设计处理量。
4、试运行:控制方法参看运行管理相关章节二、多系统调试步骤:如果为多曝气池的并联系统则应该先在其中1个池子中进行培菌,当污泥浓度达到1000mg/L以上时将一半污泥放至另一个池培养,如此反复直到所有池子都达到设计浓度时培菌完成。
三、溶解氧控制方法说明闷曝期间的溶解氧控制是较为灵活的。
活性污泥调试方法.
污水处理工艺调试方法2007-4-26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是很重要的,如果污水厂建成后没有进行工艺调试,这就产生了要么运行不起来,要么运行起来水质达不到设计要求,运行成本偏高等现象。
事实上,工艺调试是污水厂投产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现并解决设备、设施、控制、工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污水厂投入正常运行;二是实现工艺设计目标,即出水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三是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量和水质的各项控制参数,在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运行成本。
一、调试内容及目的调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带负荷试车,解决影响连续运行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第二,活性污泥培养,主要是积累处理所需微生物的量;第三,活性污泥驯化,其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第四,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第五,编制工艺控制规程,以指导今后的运行。
二、调试方法(一)准备工作1.人员准备:a.工艺、化验、设备、自控、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各一人。
b.接受过培训的各岗位人员到位,人数视岗位设置和可以进行轮班而定。
2.其他准备工作:a.收集工艺设计图及设计说明、自控、仪表和设备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b.检查化验室仪器、器皿、药品等是否齐全,以便开展水质分析。
c.检查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管道及构筑物中有无堵塞物。
d.检查总供电及各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e.检查动力设备能否正常开机,各种闸阀能否正常开启和关闭。
f.检查仪表、传感器及自动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g.检查维修、维护工具是否齐全,常用易损件和零部件有无准备。
h.购置各种絮凝剂和其它相关药剂。
(二)带负荷试车开启水处理设施、管道中所有阀门和闸阀,启动进水泵送水,根据各构筑物进水情况,沿工艺流程适时启动其他设备。
在此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检查进线总电流是否符合要求,变配电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各种设备工作情况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废水活性污泥调试方案
废水活性污泥调试方案1、调试内容及目的调试的主要内容有:1、带负荷试车,解决影响连续运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2、生物膜的培养,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或相类似污水处理厂引入活性污泥;生物培养基;3、生物膜的培养、驯化,其目的是选择、培养适应实际水质的微生物;4、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运行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单化控制规程,以便于今后的运行指导。
2、调试条件(1)设备安装完成;(2)电气安装完成;(3)管道安装完成;(4)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3、调试准备(1)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气、电、药剂的购置和准备;(2)准备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赌塞管道的沙袋等;(3)必须的检测设备、仪器(PH计、试纸、COD检测仪、溶氧仪);(4)建立调试记录、检测档案。
4、试水(充水)方式(1)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考虑到水资源节约,可用60%净水或轻污染水或生活污水。
(2)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5、单机调试(1)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均称为单机,在充水后,进行单机调试。
(2)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a、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b、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
c、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
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d、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e、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
f、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g、点动无误后,作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
污水处理AAO工艺调试方案[1]
污水处理AAO工艺调试方案污水处理AAO工艺调试方案引言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而AAO(全称为矩形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本文将介绍AAO 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调试方案,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污水处理设备的调试。
AAO工艺基本原理AAO工艺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进行处理。
其基本原理如下:1. 原水预处理:首先,将进入系统的污水进行预处理,包括除砂、除油和除磷等工序,以去除污水中的杂质,减少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
2. 氧化沟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氧化沟,通过曝气和物理化学作用来提供氧气,并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3. 活性污泥法:AAO工艺中的关键环节是利用活性污泥对有机物进行吸附分解的作用。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的代谢过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胞体、氨态氮等化合物,实现有机物的去除。
4. 二沉池分离:为了将生物污泥和清水分离,采用二沉池分离的方式。
通过设计合适的沉淀池结构和运行参数,使污泥在沉淀池中沉降,获取清水并排出。
AAO工艺调试方案设备准备在进行AAO工艺的调试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设备检查:仔细检查污水处理设备的各个组件是否完好,是否有损坏或漏水的情况。
2. 供氧系统检查:检查氧化沟的供氧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氧气能够均匀地供应到氧化沟中。
3. 污泥搅拌系统检查:检查污泥搅拌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活性污泥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氧化沟中。
初始调试在完成设备准备后,可以进行初始调试,包括以下步骤:1. 系统启动:依次启动污水处理设备的各个部分,包括供氧系统、搅拌系统和污泥分离系统等。
2. 调整氧气供应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氧气的供应量,确保氧化沟中的氧气含量适宜。
3. 监测水质指标:监测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指标,包括COD、BOD、氨氮等,以评估系统的处理效果。
4. 污泥浓度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污泥的浓度,使其适合于活性污泥的生长和污水降解。
二、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与概念演示课件.ppt
18年
20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异养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无机代谢产物,随水排出
少量能量
代谢产物
+ 能量
O2
(CO2、H2O、NH3、SO42-…)
污水中的可 降解有机物
+ 异养微生物
摄取
(1/3) 分解代谢
(2/3) 合成代谢
新细胞物质
(C5H7NO2)
~80%
内源呼吸
~20%
内源呼吸产物 + 能量
(CO2、H2O、NH3、SO42-…)
XV X rQw
污泥龄是活性污泥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反映了活 性污泥吸附有机物后进行稳定氧化的时间长短。污泥龄不能太 长1,8年否则污泥会老化,影响处理效果;污泥龄不能短于活性污29 泥中微生物的世代时间,否则在曝气池中不能大量增殖。
三、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参数
BOD ——容积负荷与BOD——污泥负荷 1、曝气池的BOD ——容积负荷:
肉足虫
鞭毛虫
纤毛虫
钟虫
小口钟虫
肾形虫
18年
纤毛虫
0.1mm
原生动物中以纤 草履虫 毛虫居多数,固
着型纤毛虫可作
为指示生物,固
盖纤虫 着型纤毛虫如钟
虫、等枝虫、盖
变形虫
纤虫、独缩虫、 聚缩虫等出现且
数量较多时,说
明培养成熟且活
性良好。 17
C、后生动物
线虫
轮虫
18年
18
原(后)生动物作为“指示性生物”
正18年常范围: 50150 ml/g(城市污水)
25
(4)污泥体积指数(SVI)
V\ X
空气
废水
初次 沉淀池
活性污泥法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一)基本概念1.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
2.活性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有大量微生物组成,易于与水分离,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的絮凝体(二)工艺原理1.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2.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
3.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4.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5.剩余污泥排放装置:作用:排除增长的污泥量,使曝气也内的微生物量平衡。
混合液:污水回流污泥和空气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液体。
二.活性污泥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一)形态:1、外观形态:颜色黄褐色,絮绒状2.特点:①颗粒大小:0.02-0.2mm ②具有很大的表面积。
③含水率>99%,C<1%固体物质。
④比重1.002-1.006,比水略大,可以泥水分离。
3.组成:有机物:{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物Me{源污水挟入的难生物降解惰性有机物Mi无机物:全部有原污水挟入Mii(二)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在活性污泥反应中作用1.细菌:占大多数,生殖速率高,世代时间性20-30分钟;2.真菌:丝状菌→污泥膨胀。
3.原生动物鞭毛虫,肉足虫和纤毛虫。
作用:捕食游离细菌,使水进一步净化。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水质较差,游离细菌较多,鞭毛虫和肉足虫出现,其中肉足虫占优势,接着游泳型纤毛虫到活到活性污泥成熟,出现带柄固着纤毛虫。
☆原生动物作为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指示性生物。
4.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很少出现。
作用:吞食原生动物,使水进一步净化。
存在完全氧化型的延时曝气补充中,后生动物是不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三)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和活性污泥增长四个阶段:1.适应期(延迟期,调整期)特点:细菌总量不变,但有质的变化2.对数增殖期增殖旺盛期或等速增殖期)细菌总数迅速增加,增殖表速率最大,增殖速率大于衰亡速率。
3.减速增殖期(稳定期或平衡期)细菌总数达最大,增殖速率等于衰亡速率。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和无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其应用。
一、原理活性污泥法是基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通过添加一定数量的活性污泥及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微生物会分解有机物,同时还能降解污水中的其他污染物,如氨氮、磷等。
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主要包括生长、繁殖、吸附、降解等过程,最终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新的细胞。
二、工艺流程⒈污水预处理:将污水进行初步的筛除、去泥等预处理操作,将较大的固体颗粒去除,以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损害。
⒉活性污泥反应池:将预处理后的污水与一定量的活性污泥混合,在反应池中进行氧化降解反应。
反应池通常分为好氧反应池和厌氧池两部分,根据处理水质的不同需要设置相应的环境条件。
⒊污泥分离:将活性污泥与处理后的污水分离,得到处理后的清水,并将分离出的活性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反应池,维持污泥浓度和微生物数量的平衡。
⒋污泥处理:将分离出的活性污泥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浓缩、脱水、消毒等,以减少处理后污泥的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操作要点⒈确保适宜的温度:活性污泥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对温度敏感,一般在20-35℃之间为最佳。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控,保持合适的温度。
⒉维持合适的氧含量:好氧反应池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微生物进行氧化反应,通常通过搅拌或通气等方式提供氧气。
⒊控制污泥浓度与停留时间:根据处理水质及处理效果的要求,控制活性污泥的浓度和在反应池中的停留时间,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⒋定期监测与维护:对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包括污泥浓度的监测、曝气系统的检查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四、应用活性污泥法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等领域。
其优点包括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等。
污水处理好氧活性污泥法调试简要指南0624
好氧系统调试方案1.2.1、投加菌种将曝气池注满车间废水,按曝气池蓄水量的0.5%~0.8%向曝气池中投加脱水活性污泥,尽量在2天内投加完毕。
污泥主要来源于相类似的污水处理厂或企业。
1.2.2、培菌步骤当有菌种进入曝气池时,无论菌种是否投加完毕,必须立即开始培菌步骤。
(1)闷曝:所有曝气机的搅拌都开启,各转角的曝气机风机开启,进行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1~2d后,进入静沉步骤。
(2)静沉:将曝气机停止1小时,排除上清夜。
需要注意的是开始静沉前,应将溶解氧提高到2.5~3mg/L之间。
(3)间歇补充废水:待出现絮凝物,菌胶团长势良好时,由小到大逐渐增加进水到设计流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递增比例为20%/h,并开启部分污泥回流设备。
可加入一些营养物以加快培养速度,同时应注意控制曝气量(污泥浓度<1000mg/L,保持DO为1.0-2.0之间),避免污泥老化。
(4)完成培菌:随着混合液活性污泥浓度的提高,适当提高污泥回流比。
当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000mg/L左右时(或者SV达到15%左右时),开始适量排泥,此时回流比可控制在50﹪-60﹪之间。
当MLSS达到2500mg/L时(或者SV 达到20%左右时),可根据设计将污泥龄控制在设定值左右(污泥浓度一般由运行效果决定)。
然后进入驯化步骤。
1.2.3、驯化步骤:按设计处理量的30%左右连续进水,溶解氧控制在1.0—2.0mg/L之间,在系统正常运行前提下每天按现有处理量的10%递增进水,直到达到设计处理量。
1.2.4培菌各阶段对控制指标的要求:(1)、闷曝要求:闷曝功能目的是为了激活休眠状态的微生物。
应注意控制曝气量(保持DO为1.0-2.0之间),此阶段的污泥数量少,基础差,繁殖基数少,所以耐受高曝气的冲击能力差,活性污泥容易在高曝气是被氧化分解,以至于污泥增长缓慢。
(2)、排泥要求:排掉污泥无效成分,刺激活性污泥的增长。
城市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活性污泥法)知识讲解
城市污⽔处理⼚调试⽅案(活性污泥法)知识讲解⽬录第⼀部分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 (1)第⼆部分运⾏—运⾏⼯艺指标的控制 (3)第三部分运⾏中异常问题的处理 (5)第四部分停运参考⽅案 (15)第⼀部分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调试启动基本流程系统启动主要分3个阶段闷曝培养→连续进⽔驯化→稳定进⽔试运⾏具体操作⽅案如下:1、投加菌种将曝⽓池注满有机废⽔(或⽤清⽔混合桔⽔⾄COD>300mg/L),按曝⽓池蓄⽔量的0.5%~0.8%向曝⽓池中投加脱⽔活性污泥,尽量在2天内投加完毕。
2、培菌步骤当有菌种进⼊曝⽓池时,⽆论菌种是否投加完毕,必须⽴即开始培菌步骤。
(1)闷曝:所有曝⽓机的搅拌都开启,各转⾓的曝⽓机风机开启,剩余风机暂不开。
根据⾃控仪表显⽰的溶解氧变化调整曝⽓机风机的开停数量使溶解氧保持在 1.5~2.5mg/L之间。
在污泥量少,供氧有富余时闷曝3~5⼩时后进⼊静沉步骤。
(2)静沉:将所有曝⽓机停⽌0.5~1⼩时。
需要注意的是开始静沉前,应将溶解氧提⾼到2.5~3mg/L之间。
(3)间歇补充废⽔:按(1)→(2)→(1)的顺序不断反复上述步骤,当监测到的COD 值较最初降低了50%时,向曝⽓池补充设计处理量50%的有机废⽔。
以前2次进⽔时间间隔为基准安排进⽔时间,并且每天将此间隔缩短1半。
(4)完成培菌:经过5-7天的培养,曝⽓池污泥浓度(MLSS)达到1500mg/L左右时,可以进⼊驯化步骤。
3、驯化步骤:按设计处理量的30%左右连续进⽔,溶解氧控制在1.5—3mg/L之间,在系统正常运⾏前提下每天按现有处理量的10%递增进⽔,直到达到设计处理量。
4、试运⾏:控制⽅法参看运⾏管理相关章节⼆、多系统调试步骤:如果为多曝⽓池的并联系统则应该先在其中1个池⼦中进⾏培菌,当污泥浓度达到1000mg/L以上时将⼀半污泥放⾄另⼀个池培养,如此反复直到所有池⼦都达到设计浓度时培菌完成。
三、溶解氧控制⽅法说明闷曝期间的溶解氧控制是较为灵活的。
污水废水处理设施运营第四章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对进水水质的要求
进水浓度: 在生物处理时,对于危害微生物活性的有 机物,比较安全的方法,是采用稀释方法 微生物经过驯化后能获得耐受高浓度的能 力 改变工艺单元也可以承担高浓度负荷
活性污泥法对进水水质的要求
水质、水量的变化: 水量增大时,二沉池的表面负荷会增加, 给活性污泥的沉降分离造成不良影响。 水量波动时,二沉池的污泥沉降分离带来 许多问题。 一般在生化池前,设臵调节池,以调节水 量和均臵水质
3 混合液悬浮固体和回流污泥悬浮固体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MLSS可以近似表示曝气池内活性微生物的浓度。当 入流污水的BOD5增高时,一般应提高MLSS。实际测 得的MLSS,是混合液的滤过性残渣,活性污泥絮凝 体内的活性微生物量、非活性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都 被滤纸截流而包括在所测得的MLSS中,因此MLSS值 实际比活性微生物的浓度值要大。 混合液的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它是MLSS中的有机部分,可能较MLSS值接近活性微 生物浓度。ML尽量采MLVSS。
BOD5:N:P = 100: 5:1。(城市污水) BOD5:N:P = 100:10:5。(工业废水)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PH: 当生物处理装臵内液体的PH明显大于或小于 中性值时,处理水的水质将会恶化,标准 的PH应控制在6.0—8.5范围内。
活性污泥法对进水水质的要求
水温: 在好氧处理时,若处理装臵内的水温超过 40℃, 就会引起蛋白变质,氧失去活性,导致处理水质恶 化。 石油废水、造纸废水,在夏季有时超过400c时, 高温也会杀死处理装臵的微生物 低温时会降低微生物的活性。 微生物在适宜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0c,酶促反应速 度提高1~2倍,因而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和生长速率 均可相应提高。培养微生物时要将它们臵于最适宜 的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高 或过低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变缓。
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调试技术
1、泡沫和浮渣的控制曝气池表而形成泡沫和浮渣是活性污泥工艺中另一个常见问题。
这会引起出水ss超标、景观恶化和危险件加大,如造成廊道变滑、无法监测污泥等问题。
另外,引起泡沫的细菌在污泥厌氧消化池也会造成问题。
引起问题的微生物通常属于诺卡氏菌(Nocardia)和Microthrix两类(Pitt and Jenkins,1990)。
虽然许多引起泡沫和浮渣的原因还不清楚,但一般都会与污泥停留时间过长和废水温度过高有关。
这说明引起问题的微生物属于生长缓慢型。
解决问题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将污泥停留时间控制在6d以内(Pitt and Jenkins,1990)。
某些情况下,在回流污泥中加氯也会有所帮助。
既然这类微生物引起的问题主要是泡沫和浮渣,那么另一种解决策略——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去除这些泡沫和浮渣。
污泥停留时间要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从而将产生泡沫和浮渣的微生物排出系统。
2、污泥上浮在具有氨氮硝化功能的活性污泥法工艺中,其沉淀池中可能发生污泥上浮。
如果在沉淀池的污泥层中发生反硝化作用,就会有氮气气泡产生,并粘在污泥表面。
大块的污泥就会浮到沉淀池表而聚集起来。
这些块状的污泥不仅非常难看,而且会引起出水SS上升。
控制污泥上浮的有效办法是抑制曝气池中的硝化作用。
缩短污泥停留时间可以从系统中去除生长缓慢的硝化细菌。
如果不形成硝酸盐,就不会产生反硝化作用和氮气。
控制污泥上浮的另一个方法是在系统中加入反硝化池。
这种方法将在第10章中进行讨论。
如果在进入沉淀池之前硝酸盐已经被去除,反硝化作用就不会发生在沉淀池中。
消除反硝化作用的另—种方法是改进沉淀池的设计。
基本思路是不让污泥在污泥层中“停留”太长时间。
带有真空吸泥装置的圆形沉淀池就能起到这种作用。
如果方形沉淀他的刮泥机能够快速地将污泥去除,在水流缓慢的角落没有污泥聚集,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分散生长和针状污泥分散生长和针状污泥导致污泥沉淀困难.这种问题是有于微生物不能形成足够大的污泥颗粒引起的。
水处理--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调试技巧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调试技巧活性污泥的调试说白了通过人工强化,控制参数为微生物创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一般活性污泥的调试包括:直接培养,间接培养;首先来说说活性污泥的控制参数生存条件;一是水温、pH值要尽量在最适范围内,且没有大的波动;二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营养平衡,对于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要适量多投加一些营养物质;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而高、循序渐进。
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入;培养期间,定时要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SV:30,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还要检测进出水的BOD5、CODcr及悬浮物SS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
间歇培养法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满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1.5h,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
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
当污水的温度在15~20℃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1g/L以上,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SV)达到15%~20%。
此时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回流污泥。
最初的回流比应当小些,可以控制在25%左右,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高,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
连续培养法连续培养法是使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的方法。
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1.低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
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
等曝气池形成絮体后,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污泥浓度超过1g/L 后,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活性污泥法深度讲解
活性污泥法深度讲解第一篇从这一期开始将继续对活性污泥法进行深入的进阶讨论,将会从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对运行管理者的工艺调整思路的角度上来讨论活性污泥的各个层面,这个系列是把分散的知识点编制成网络,也是作为系统化管理污水厂活性污泥的一个探讨系列。
活性污泥对于每个采用生物处理法的污水厂的重要性,现在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活性污泥是一个非常众多的微生物的聚集体,这些庞大数量的微生物在污水中汲取养料,呼吸人工添加的氧气,生长繁殖,新旧更替,实现了污水的净化过程。
对于污水厂的管理人员来说,看不到每个微生物的作用,无法具体到每个生物反应,所以,期望污水各项指标稳定达标排放就成为了很飘渺的事情,常常是水质指标超标了,才要进行救火式的调整,而此时的活性污泥往往已经呈现了很糟糕的运行状态,那么怎么才能防患于未然,在问题爆发之前解决呢? 我们还是要从活性污泥的本身来进行探讨。
对于一个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厂来说,每日最常见的工作就是做SV了,SV30作为检测简单,方便快捷的活性污泥检测手段,可以在30分钟内检测到活性污泥的基本性状,成为污水管理人员对活性污泥性状的基本判断的方式;MLSS是活性污泥的浓度,它的数值反映了生物池内活性污泥的多少,活性污泥的基本数量,是保证污水能得到稳定处理的前提,因此对每日的活性污泥浓度的化验也是污水厂保持良好的水质处理的工作之一;MLVSS是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的含量,通过检测MLVSS的数值,可以简单的描述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所占的比例; 而计算值SVI是通过污泥浓度和体积之间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一个指标。
我们能看到这四个指标,都是在物理和化学的性质上来宏观的描述活性污泥的,那么这四个指标的对于我们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上有什么指导作用呢?活性污泥的系统是一个由生物池和二次沉淀池共同组成的系统(MBR工艺通过膜分离技术替代了沉淀池的泥水分离作用),二沉池良好的泥水分离是活性污泥法运行好坏的关键。
城市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
城市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一、调试前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检查污水处理设备的安装情况,确保各设备的连接紧固、不漏水、不漏电,并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
2.参考资料研究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以及设备操作手册,了解设备原理、工艺特点和操作注意事项。
3.试剂和仪器准备所需的试剂、仪器和相关设备,例如:DO计、pH计、溶氧电极、COD测定仪等。
4.检查仪器设备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确认仪器设备工作正常,并校准所需的仪器。
5.安全交底对参与调试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提醒他们注意设备和操作的安全。
二、调试步骤1.污水投加将预处理后的污水投入到调试池内,按照设计要求调整进水量和进水浓度。
2.活性污泥投加在调试的初始阶段,投加适量的活性污泥,使之在池内充分混合,形成较浓的污泥群。
3.控制进水比例根据处理能力和水质要求,逐渐调整进水比例,使进水和出水的稳定和平衡。
4.设备操作按照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手册要求,逐步启动和运行各设备,例如:风机、搅拌机、污泥回流泵等。
5.出水检测定期对出水进行监测和检测,观察水质指标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和设计要求,如出现异常现象及时调整。
6.调整设备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参数的调整,例如:控制污泥回流比例、曝气量、池内DO值等。
7.处理污泥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污泥的浓度和稳定性,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例如加药、降低污泥浓度等。
8.实时监控建立实时监控系统,监测关键参数的变化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理。
9.调整运行方式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水质变化,逐步调整运行方式和设备操作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三、调试结束1.运行稳定性在调试结束后,观察系统的运行是否稳定,水质指标是否稳定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2.检查设备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如有故障及时修理。
3.填写记录填写调试时的相关数据和参数,以备后续的运行和维护。
4.人员培训对参与调试的人员进行总结和培训,提高其对系统操作和维护的能力。
工艺方法——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
工艺方法——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简介城市污水一般属于低浓度有机废水,目前的主体工艺为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为好氧生物法的一种,活性污泥法是当前城市污水处理的各种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
一、基本原理在利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一些好氧细菌来氧化、吸附污中的有机物,并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活性污泥法作为生物化学污水处理方式的一种,需要在有氧条件来进行,主要是依靠好氧的细菌,利用细菌自身分泌的体外酶来分解水中的胶体性有机物,使其转变为能够溶解的有机物状态,同时借助于好氧细菌细胞膜使这些可以溶解的有机物参透到其他新的细胞内部,即将有机物氧化控制、分解和合并为新的细胞主体,并在细菌体内酶作用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
二、常见问题1、污泥上浮在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中,比较容易产生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大部分污泥不沉淀而随水流出,或者成块从池下部浮起而随水漂走,极大地影响了出水的水质。
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设计考虑不周的原因。
从操作管理方面考虑,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主要有3种:污泥膨胀、污泥脱氮上浮和污泥腐化。
(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
当活性污泥变质时,污泥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不易沉淀,二沉池澄清液减少,此即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大量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也有由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
(2)污泥脱氮上浮当曝气时间较长或曝气量较大时,在曝气池中将会发生高度硝化作用而使混合液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尤其当进水中含有较多的氮化物时),此时,二沉池可能发生反硝化而使污泥上浮。
有试验表明,若使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混合液静止沉淀,在开始的22min-90min内污泥沉降较好,再以后则会发现由于反硝化作用而产生氮气,在污泥中形成小气泡,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升,浮至水面。
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法
•直接用于原污水的处理比用于初沉池的出流处理效果好; 可省去初沉池;此方法接触时间短,氨氮难硝化,不适于 处理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废水,剩余污泥量多。
曝气的同时吸 附
回流污泥的曝 气使污泥再生
48
7.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
49
7.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
特征: 分为预处理段、A级和B级三段,无初沉池 A级以高负荷或超高负荷运行,B级以低负荷运行,A级 曝气池停留时间短,30~60min,B级停留时间2~4h。
42
3、阶段曝气(分步曝气)
特征:把入流的一部分从池端引入到池的中部分点进水。 优点:
均衡了污染负荷和需氧率 提高了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阶段曝气示意图
43
4.高负荷曝气(改良曝气)
部分污水厂只需要部分处理,因此产生了高 负荷曝气法。
曝气池构造与传统推流式相同。 曝气时间比较短,约为1.5~3h,BOD5处理 效率仅约70%~75%左右。 活性污泥处于旺盛生长期。
36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1)容积利用率低;
SBR工艺的缺点
(2)水头损失大;
(3)出水不连续;
(4)峰值需氧量高;
(5)设备利用率低;
(6)运行控制复杂;
(7)不适用于大水量。
37
二、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有机物去除和
• 传统活性污泥法
氨氮硝化
• 渐 减曝气
• 分步曝气
• 完全混合法
• 浅层曝气
29
曝 气 池 的 三 种 池 型
30
机械曝气完全混合曝气池
31
鼓风曝气完全混合曝气池
32
局部完全混合推流式曝气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 (1)第二部分运行—运行工艺指标的控制 (3)第三部分运行中异常问题的处理 (5)第四部分停运参考方案 (15)第一部分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一、调试启动基本流程系统启动主要分3个阶段闷曝培养→连续进水驯化→稳定进水试运行具体操作方案如下:1、投加菌种将曝气池注满有机废水(或用清水混合桔水至COD>300mg/L),按曝气池蓄水量的0.5%~0.8%向曝气池中投加脱水活性污泥,尽量在2天内投加完毕。
2、培菌步骤当有菌种进入曝气池时,无论菌种是否投加完毕,必须立即开始培菌步骤。
(1)闷曝:所有曝气机的搅拌都开启,各转角的曝气机风机开启,剩余风机暂不开。
根据自控仪表显示的溶解氧变化调整曝气机风机的开停数量使溶解氧保持在 1.5~2.5mg/L之间。
在污泥量少,供氧有富余时闷曝3~5小时后进入静沉步骤。
(2)静沉:将所有曝气机停止0.5~1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开始静沉前,应将溶解氧提高到2.5~3mg/L之间。
(3)间歇补充废水:按(1)→(2)→(1)的顺序不断反复上述步骤,当监测到的COD 值较最初降低了50%时,向曝气池补充设计处理量50%的有机废水。
以前2次进水时间间隔为基准安排进水时间,并且每天将此间隔缩短1半。
(4)完成培菌:经过5-7天的培养,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达到1500mg/L左右时,可以进入驯化步骤。
3、驯化步骤:按设计处理量的30%左右连续进水,溶解氧控制在1.5—3mg/L之间,在系统正常运行前提下每天按现有处理量的10%递增进水,直到达到设计处理量。
4、试运行:控制方法参看运行管理相关章节二、多系统调试步骤:如果为多曝气池的并联系统则应该先在其中1个池子中进行培菌,当污泥浓度达到1000mg/L以上时将一半污泥放至另一个池培养,如此反复直到所有池子都达到设计浓度时培菌完成。
三、溶解氧控制方法说明闷曝期间的溶解氧控制是较为灵活的。
在污泥浓度较低的调试阶段设备的充氧效率非常高,设备全开可以在短短1小时内将曝气池溶解氧从0提高到4mg/L。
因此,此阶段需要调试人员密切监控溶解氧的变化,建议每30分—1小时测定一次溶解氧值,根据实际变化调整曝气机的开停和开机数量。
四、剩余污泥排放的控制当污泥的浓度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时(理论值2000~4000,实际运行时可适当放宽,最佳控制点由系统处理量及出水水质状况决定),需要进行排泥,以便系统正常运行。
在运行初期由于未能掌握系统污泥的繁殖情况,应采取间歇排泥方式,每日排泥量应控制设计日处理水量的1%以内,然后根据污泥浓度变化情况逐步调整。
第二部分运行—运行工艺指标的控制一、运行控制参数表二、日常运行控制内容及方法(1)进水负荷:进水负荷的控制包括对进水流量、COD浓度两方面的控制,按公式进水负荷=COD cr×Q式中:COD cr—进水COD浓度值(mg/L)Q—进水流量(L/h)运行时进水负荷主要通过控制进水流量进行控制,正常情况应以设计进水负荷为基准控制;为应付波动改变负荷时,应控制在设计进水负荷上下浮动30%以内。
(2)pH值:运行中控制pH值主要从调节池入手,当pH值接近5.5时可操作加药设备以最小流量缓慢加入碱液。
当发生pH值冲击加药系统不能在短时间中和水质时,应加大现有回流污泥流量1倍,待进水pH值恢复再调整回来。
(3)温度:当调节池温度高于35℃时,需要留意的是溶解氧的变化,若表现出供氧能力下降,溶解氧值降低则应减少30%的进水缓解供氧压力。
当调节池高于40℃时,需要考虑引入低温清水降低系统温度。
(4)溶解氧(DO):这里的溶解氧是指,自控仪表安装位置的溶解氧情况。
当溶解氧高于2.5mg/L时,应关停一台曝气机的风机,如仍然偏高继续关停,需要注意优先关靠出水一端的机器。
当溶解氧低于0.8时,首先确定机器是否故障,若非机器故障减少进水30%。
(5)活性污泥浓度(MLSS):MLSS主要通过排除剩余污泥进行控制,理论设计值为:3000mg/L,各处理站应以调试完成阶段的日污排泥量为基准确定小时排泥量并连续排泥。
调整方法是:当污泥浓度偏离基准时,增加(减少)小时排泥量15%,仍然偏离就按每次10%逐步改变排泥量,直到找到合适的排泥量保持污泥浓度稳定。
(6)回流比(%):回流比=回流污泥流量/进水流量通常控制在30%~80%,应急情况则可能高于100%。
正常运行时,回流比设置为50%,则进水的小范围波动情况下均不需要调整。
系统出现异常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方法将在异常对策的章节中叙述。
(7)营养投加:对于营养的投加主要是针对氮的补充,磷通常是充足的。
调试阶段首次投加营养按COD:N:P=200:5:1,运行时按300:5:1投加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营养投加计算示例:进水条件COD=500mg/L,流量=20000t/d;选择营养比例:COD:N:P=200:5:1每日需投加氮量为=20000×500/1000×5/300=167kg使用尿素作为氮源则,投加的尿素量为:167/46%=363kg/d由于进水含有一定量的氨氮,因此需要减去这部分氮才是最终的投药量。
设进水氨氮浓度为:5mg/L,则进水含氮=20000×5/1000=100kg实际需要投药量=363-100=263kg配制5%的尿素溶液进行投加,则每日需要溶液量=263/5%=5260L加药设备的流量=5260/24/60=3.65L/min运行时,进水氨氮浓度取日常监测的周或月平均值计算。
实际上正常运行时,可逐步减少投药量,通过观察系统变化,确定是否缺乏营养;如系统正常,表明污泥将进水中含有的氮元素完全利用起来,不再需要投加尿素。
(8)SV30、SVI:这2项指标主要用于诊断系统故障,判断系统运行状态,详细分析控制方法将在异常问题的处理相关章节叙述。
第三部分运行中异常问题的处理一、物理性质异常的分析控制方法1、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白产生原因:1.缺少营养,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菌胶团生长不良;2.PH值高或过低,引起丝状菌大量生长,污泥松散,体积偏大;解决办法:1.按营养配比调整进水负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数日污泥颜色可以恢复。
2.调整进水pH值,保持曝气池pH值在6~8之间,长期保持PH值范围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2、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污泥发黑产生原因:曝气池溶解氧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作用生成FeS解决办法:增加供氧量或加大回流污泥,只要提高曝气池溶解氧,10多小时左右污泥将逐渐恢复正常。
3、化验过程中污泥过滤困难或出水色度升高产生原因:缺乏营养或水温过低,污泥生长不良,大量污泥解絮解决办法:增加负荷均衡营养,提高水温,改善污泥生长环境。
4、曝气池内产生大量气泡产生原因:进水负荷过高,冲击负荷较大,造成部分污泥分解并附着于气泡上使气泡发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积存大量气泡。
解决办法:减少进水,稍微加大回流污泥量,稳定一段时间后气泡减少系统逐渐正常。
5、曝气池产生茶色或灰色泡沫产生原因:污泥老化,泥龄过高,解絮后的污泥附于泡沫上解决办法:增加排泥,逐渐更新系统中的新生污泥,污泥的更新过程需要持续几天时间,期间要控制好运行环境,保证新生污泥有较强的活性(保证溶解氧在1.3~3.0内的稳定水平,营养物质比例要均衡,适当投加营养盐)。
6、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产生原因:1.沉淀池有死角,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污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2.回流比过小,污泥回流不及时使之厌氧解决办法:1.若沉淀池有死角,可以保持系统处于较高的溶解氧状态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根本解决需要对死角进行构造上的改造才能实现。
2.加大回流比,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停留时间太长。
7、沉淀池泥面过高,并且出水悬浮物升高产生原因:1、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影响污泥沉淀性能,沉降效果变差。
2、负荷过低,污泥缺乏营养,耐低营养细菌增多絮凝性能变差。
3、污泥龄较长,系统中污泥浓度过高并且污泥结构松散不易沉降。
4、水温过高使小分子糖类增多,菌胶团吸附过多糖类造成污泥解絮。
解决办法:1、降低负荷减少进水COD总量,提高溶解氧使污泥性能逐渐恢复。
2、增加进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保持较高溶解氧状态一段时间抑制低营养细菌继续增加。
3、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将系统污泥浓度控制到合理范围内。
4、降低曝气池中的水温,控制好溶解氧水平,一段时间后污泥可恢复正常。
8、污泥膨胀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有时污泥的沉降性能转差、比重减轻、体积增大,污泥在沉淀池沉降困难,严重时污泥外溢、流失,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就是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系统最难解决的问题,至今仍未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1)下表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运行对策一览表:注:使用PAC时,药剂投加量折合三氧化二铝为10mg/l即可。
(2)通过调整工艺运行措施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调整运行工艺控制措施,对工艺条件控制不当产生的污泥膨胀非常有效。
具体方法有:(1)在曝气池的进水口处投加粘土、消石灰、生污泥或消化污泥等,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密实性;(2)使进入曝气池的废水处于新鲜状态,如采取预曝气措施,使废水处于好氧状态;(3)加强曝气强度,提高混合液DO浓度,防止混合液局部缺氧或厌氧;(4)补充氮磷等营养盐,保持混合液中C、N、P等营养物质平衡;(5)提高污泥回流比,降低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6)对废水进行预曝气吹脱酸气或加减调节,以提高曝气池进水的PH值(糖厂废水大体上偏酸);(7)发挥调节池的作用,保证曝气池的污泥负荷相对稳定;(8)控制曝气池的进水温度;在曝气池前增设生物选择器(永久性措施)。
好氧生物选择器就是在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前进行再生性曝气,减少回流污泥中粘性物质的含量,使其中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阶段,提高菌胶团细菌摄取有机物的能力和与丝状微生物的竞争能力。
为加强生物选择器的效果,可以在曝气过程中投加足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污泥的活性。
二、工艺指标异常的分析控制方法1、pH值:在实际调节过程中pH值宁愿偏碱而不要偏酸,主要因为偏碱更利于后段絮凝沉淀效果提升。
pH值与其他指标的关系:(1)与水质水量的关系:工业排水中pH的波动主要由生产中使用的酸碱药品带来的,需要在运行中逐步熟悉企业排水情况,积累经验通过颜色等物理性质判断水质偏酸或偏碱。
(2)与沉降比的关系:pH低于5或高于10都会对系统造成冲击,出现污泥沉降缓慢,上清液浑浊,甚至液面有漂浮的污泥絮体。
(3)与污泥浓度(MLSS)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对pH的波动耐受力越强。
在受冲击后应加大排泥量促进活性污泥更新。
(4)与回流比的关系:提高回流比以稀释进水的酸碱度也是降低pH波动对系统影响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