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第一章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上篇总论第一章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能正确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研究对象、内容及任务。

2、分析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3、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二、教学方法与教具1、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

2、教具——世界政区图三、教学内容与要点(4课时)(一)研究对象——研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2课时)(全书重点,应在理解基础上掌握)1、国际贸易的含义及内容介绍。

2、地理环境的含义及内容介绍。

3、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很密切”。

(1)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2)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构成和商品流通是建立在生产布局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但其条件之一就是地理环境;(3)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等与国际贸易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4、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着“广泛、深刻、直接、重要”的影响。

(1)任何双边、多边的国际贸易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2)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因素,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3)经济地理环境则是大量的、直接的关系到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和贸易对象的地区分布;(4)人文地理环境中的民族、宗教、语言、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市场状况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5)自然地理环境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尤其对商品贸易中属于初级产品的构成有直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任务(1课时)1、主要内容(本节重点)(1)本学科研究的对象及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国家类型、国际关联及经贸格局;(3)国际市场和世界自由经济区的形成、发展和分布;(4)国际贸易中的运输地理;(5)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发展特征、产业结构及对外贸易;(6)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区、主要的港口及海运航线;(7)安徽经贸地理知识。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理解)
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
(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第一章 绪论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消费习惯,品种)生活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多需要富含脂肪和热量的食品和羽绒、裘皮等服装;而生活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则多需要清淡食品、防暑药品和降温空调等设备。
(灾害性气候)1972年,由于气候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与此同时,印度和西非的花生,前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国际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

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

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国际贸易地理第一章课后答案

国际贸易地理第一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复习思考题1.简述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1)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及内容(2)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3)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2.地理位置从哪些方面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答:地理位置是指某一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包括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它们与经济、政治意义结合起来,又派生出经济地理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

(1)经济地理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地理事物与其相邻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优越的海陆位置是贸易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2)政治地理位置。

政治地理位置指一个国家与其相邻的其他国家之间的空间关系。

邻国国力的强弱,两国之间的关系,邻国的对外政策和政治经济制度,都将影响彼此的对外贸易。

3.说明气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世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时间变化的季节性,以及各国各地区光、热、地形、水条件等的组合不同,使得世界农作物的生长也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和季节性,为世界农产品市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货源地,并影响了国际贸易中大宗农产品的构成和地理流向。

例如,咖啡、可可、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主要适宜种植在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因此,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加纳等国就成为这些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国;而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温度、湿度、海拔高度等都可能对产品的使用性能产生一定要求,在本国适用的产品不一定适合国外环境,常常需要对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沿海湿热地区要求产品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高温地区要求产品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各种要求千差万别。

气候还影响到对外贸易中货物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如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运输商品要防冻;高温多雨地区运输商品要防腐、防雷、防融化等,因此,要考虑包装材料,提高包装技术水平。

国际贸易地理教程

国际贸易地理教程

国际贸易地理教程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地理师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地理学的对象既地理环境,它是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经济三大环境的复合系统,既涉及自然规律,也涉及经济规律。

地理学有较强的地域性、综合性,其主要内容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结构。

‘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是指各国(地区)之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的分工表现,反映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

这种国际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最大限度的优化组合而使各方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一方面,要研究自然、人文、经济三大环境对各国(地区)间贸易活动的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地理更需要遵循经济规律,根据国际贸易有关理论深入研究产生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原因及其规律;关于各国商品和服务活动以及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与地理方向;是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

国际贸易属流通领域,在国际贸易利益的驱动下,商品与国际贸易交换带来空间的转移,全世界各国间贸易活动想成国际贸易网络。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地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不仅要论述区域贸易的特征,而且应着重研究区域贸易特征产生的原因,更应深入分析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与特殊规律。

二、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理论基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协调共生论作为现代地理学的核心从地理学方面奠定了国际买一地理的理论基础。

(二)地理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关系(简答或多选)1、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对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及作用随之减弱,自然环境对经贸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因素作用不是决定性,必须运用综合的观点。

2、人文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民族、教育文化水平、语言、宗教信仰、历史、政治等因素。

3、经济环境与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包括一国的经济类型,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一国的生产力要素的地域组合优势。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5个)及亚洲的主要贸易中心
二、地理大发现促使区域贸易中心 向大西洋沿岸转移(15世纪--17世纪)
(1)新航线的发现(1487--1488)
(2)发现新大陆(1498--1492)
(3)环球航行(1519---1522)
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意义:
(1)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内 容,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
(2)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和世界商品市场的产生
授课重点: 国际贸易中心形成的时间与条件
板书要点: 一、产业革命推动区域贸易中心向
全球发展(16世纪60年代—19世 纪70年代)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贸 易中心的形成(19世纪70年代开 始,20世纪初统一的世界市场形
1.自然环境(这里仅指与人类经济贸易 活动有关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与资源是一国经济贸易活动 的基础。
2.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有重要深远的 影响(人口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历 史因素等)
3.经济环境包括诸多要素,必须掌握 以下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学习分 论各国经济的基础知识:
(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三、政治历史因素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促进作用及阻碍作用)
一、经济发展水平 1.国内生产总值( GDP ) 2.人均国民收入(人均GNI) 二、产业结构 各国三次产业变化的4个阶段: 1.产业结构呈一、二、三阶段,处
于农业社会阶段。
2.产业结构呈二、一、三阶段, 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阶段。
板书要点:
一、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
(1)公元前3000年对外贸易 中心
中东----埃及-----古巴比伦 (2)西方贸易中心(公元前6

国际贸易地理课后答案

国际贸易地理课后答案

国际贸易地理课后习题第一章第一题1.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水平是否取决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劣,会对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从历史上看,地处内陆或荒漠干旱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落后于沿海或有着丰茂水土条件的国家。

绝大多数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

地处中纬度、海陆交通便利,尤其是在江河入海口所形成的平坦地域,最有利于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和航运集散地。

在国际贸易成本构成中,运输费用占相当比重。

海洋运输相对于陆路和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而言,具有运量大、运费低的特点。

因此,从一国的江河湖海港口城市,以船舶装载大批货物运往国外港口城市,运费要比翻山越岭的陆路节省许多。

于是,一些靠近国际航线的沿海城市或有入海口的大江大河沿岸中下游城市,便逐渐发展成为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

需要指出的是,地理位置的优劣,并非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省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态势的变化,某些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的国家和地区,也能跃居发达国家的行列。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发达的互联网通讯和高速便捷的航空运输所削减。

由此可见,地理位置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贸易运输成本和国际贸易中心地位有着重要影响,但切不可将其绝对化。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国际空运方式的日益普及,地理位置的优劣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

2、为什么说自然资源是世界财富的源泉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答: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与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要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如土地、水体、矿产、动植物等)和无形资源(如阳光、风力、地热、潮汐等)。

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财富与源泉,是当代国际贸易大宗交易的主要标的,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1章 国际贸易地理绪论

第1章 国际贸易地理绪论

国际贸易地理
Hale Waihona Puke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单位GDP能耗30年年均降低4%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金阳新区规划图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 上一张下一张 >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2009年10月26日,袁周冒着寒意乘船两个多小时实地考察库区清水江流域, 并在清水江码头现场办公,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2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主要研究内容 略
二、基本任务 (一)指导中国对外贸易实践 (二)拓展理论研究的空间 (三)提高国民素质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专旅游系•唐明贵
三三、、学学习习与与研研究究国国际际贸贸易易地地理理的的方方法法 ((一一))辨辨证证唯唯物物主主义义和和历历史史唯唯物物主主义义方方法法论论 ((二二))对对比比分分析析法法 ((三三))数数理理分分析析法法 ((四四))地地图图法法 ((五五))计计算算机机模模拟拟法法 ((六六))实实地地考考察察
启发式引入讲授内容

第一章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第一章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2004年 01 卢森堡 02 挪威 03 瑞士 04 美国 05 日本 06 丹麦 07 冰岛 08 瑞典 09 英国 10 芬兰 109 中国
43,940 43,350 39,880 37,610 34,510 33,750 30,810 28,840 28,350 27,020 1100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地理分布 1 低纬度气候 2 中纬度气候 3 高纬度气候

二、气候对人类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 1、世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 2、气候的差异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3、气候的差异影响着居民的消费习惯。 4、灾害性气候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正常运 行。 5、气候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 和运输。 6、适宜性气候可成为一种资源,为人类的 经贸活动获得更大的效益。

第三节 水环境与国际贸易
世界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但真正 能利用的水只有2.7%。他们存在于江、 河、湖及冰川高山和地下水中。 亚洲河流总的特点是: 1、山高水长、河流众多,水资源极其丰 富。 2、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欧洲河流特点: 1、河网密布、水量较大。 2、通航里程较长。 非洲河流特点: 1、多峡谷、急流、瀑布水利资源丰富,但 由于高原地形不利于航行。 美洲河流特点: 1、流程长 2、流域面积广 3、水量大。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及学科 属性 第二节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内容、目的 与要求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 象及学科属性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地理就是研究世界上各国家 (包括国家集团)、各地区商品生产的 地域分工和交换的地理分布与地理格局 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简单地说: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是 贸易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商品流 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关系。

国际贸易地理文档

国际贸易地理文档

第一章绪…论导言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产生第一节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域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二、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国际贸易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它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

1、国际贸易地理学与国际贸易学之间的关系:⑴国际贸易地理学与国际贸易学之间的联系:国际贸易学的国际分工、国际市场理论、经济地理学的区位论、生产布局理论等同样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⑵国际贸易地理学与国际贸易学的区别: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与特征的科学,其研究的着眼点往往在于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如何促进和制约商品交换的,其落脚点在于寻找并发现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律;而国际贸易地理学则更侧重于研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空间分布的特征及规律。

2、国际贸易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国际贸易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区别: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商品生产的空间分布,而国际贸易地理学更侧重于分析商品交换的空间分布。

国际贸易地理学由于是边缘性的科学,因此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是其突出特点。

第二节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任务与方法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下述7个方面:(1)影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动物和植物等,它们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

(2)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通过生产力发展历程的分析,正确认识世界贸易中心区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两岸,进而转向亚太地区,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世界经济贸易区域集团化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集团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并分析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这三大集团形成的历程、一体化的特征及其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讲述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讲述

三、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n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资源直接影响一个国家 国际贸易中属初级原料商品的构成。
q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 水文等自然条件
n 人文地理环境
q 社会、政治地理环境 q 经济地理环境 q 人口地理环境
第二章
世界居民、国家类型和国际关联
第一节 世界居民
第二节 国际类型和国际关联
n 世界的国家类型
q 当今世界共有230多个行政单位,其中独立国家 190多个。
q 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n 国际关联
q 南北关联;东西关联;南南关联
n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n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一个专门机构,成 立于1945年12月。总部设在华盛顿。该组织 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便利国际贸易 的扩大与平衡发展,稳定国际汇兑,避免各国 间的货币贬值竞争,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 管制,以及通过贷款调整成员国国际收支的暂 时失调。截至2002年年底,共有186个成员国 或地区。从1980年起,该组织恢复我国的合法 席位。我国是IMF创始国之一。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n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简称“贸发会议”,总部 设在日内瓦,是联合国在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 的中心机构,成立于1964年12月。
n 贸发会议共有188个成员国。中国是贸发会议 理事会的理事国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n 1945年12月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宣告成立,该 行设在美国华盛顿,通常称作世界银行。截至2002年 财政年度末共有185个成员国(或地区),是世界上 最大的政府间金融机构之一。1980年5月,恢复我国 的合法席位,我国参加该行活动。

竺仙如国际贸易地理第1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竺仙如国际贸易地理第1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455年 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颁布特权令,授予葡萄牙海 上霸主的地位。 1467年 日本应仁之乱(~1477年),战国时代开始。 战乱之中的失败武士沦为浪人,不断骚扰洗劫我国东南沿 海。倭寇之患由此开始,并越演越烈!! 1480年 大航海时代1代的开始年代 1488年 巴瑟罗缪· 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 1492年 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年,德国人 马丁· 倍海谟设计出第一台地球仪 1498年 华斯科· 伽马到达印度卡利卡特,开辟了印度 达· 航路。 1499年 奥斯曼海军击败威尼斯,开始争夺东地中海地区 的制海权。 1501年 亚美利哥· 维斯普奇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 细考察,确认这是一块新的大陆,但不是印度,后以他的 名字命名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 1502年 大航海时代2代的开始年代。
四、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西欧乃至世界经贸的发展, 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1)扩大了世界市场。 (2)促进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 程,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经纬度位置,是以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与纬线相交的坐 标点表示的位置,又称数理位置。它可以表述地理事物 在地球表面最精确的位置。经纬度位置可以反映地球上 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类经济贸易关系密切。 纬度位置的高低,代表着地球表面温度和降水量的不同, 也表达了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从而直接影响了世 界许多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以及贸易的构成和流向。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地理第一章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地理第一章

•▲战后世界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 •▲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⒈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 不平衡 •⒉战后发展中国家(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节 世界贸易
•▲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 •▲战后世界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 ⒈初级产品比重下降:食品贸易比重下降最大;农业原材料贸
易比重下降较大;燃料贸易比重有起伏。
• ⒉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机电产品贸易比重上升最大;化工产 品贸易比重上升较大;钢铁、有色金属、纺织品和服装等贸易的 比重变化幅度不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发展迅速。
第一节 生产、地理环境与对外贸易
●生产及其结构对外贸的制约作用:
⒈生产水平决定外贸水平;
⒉外贸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结构的优化。
●影响外贸的地理环境因素
⒈国家的地域规模 ⒉国家的资生产分布
◆世界经济的历史发展和生产布局的变化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的变化
•⒈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⒉战后世界生产布局的变化 表现:
•生产结构的重大变化;
•区域开发的重大变化; •生产分布日益不平衡。
战后世界生产分布的变化
• 1、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 • (1)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逐步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缓慢下降,发展中国家大多正在上升, 发达国家(地区)一般在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在逐步上升。 • (2 )在第一产业内部,总体来看,世界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在 上升。 • (3)在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资 金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上升。 • (4)在第三产业内部,在发达国家,商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 业等传统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下降,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 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及科学研究、教育、文化、 广播电视业等的比重逐步上升,特别是信息业发展迅速。在发展中国 家,第三产业的发展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国际贸易地理(第二版)(PPT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第二版)(PPT课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 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
部分
• 一、地理位置 •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 交通地理位置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
影响亦是很大的。这是因为交通运输条件既是生 产力布局的重要内容与条件之一,又是经济发展 的基础条件。临近或者毗连一些经济发达、经贸 活动频繁的国家与地区,也会使一些国家、地区 得益,促进经济贸易得到一定的发展。
国际贸易地理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 第三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 第二节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 第三章 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国际贸易中心地区的形成和转移趋势 • 第一节 世界生产力的演变与发展 •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心地区的形成和转移
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发展政策、社会结构与贸易 习惯、历史基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状况等。
• (二)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 • 进出口商品是对外贸易的物质基础,其结构特点反映了国际间
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市场供需关系。也是各国家、各地区经济 实力、技术水平和商品竞争力大小的标志。
• (三)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地区差异和地区格局的研究 • 研究地区分布、地区差异和全球格局是国际贸易地理的核心与
第二章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 【学习目标】 • 使学生明确了解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
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诸因素。重点掌 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和社会文化环 境的构成要素,和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国贸地理第一章_2023年学习资料

国贸地理第一章_2023年学习资料

一、地理大发现-一地理大发现的动因-1.贸易危机-15世纪末西欧与远东地区的贸易危机是促成地理大发现的重要 因素。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欧洲与东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一一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并对 往商人进行烧杀抢掠,-从而切断了欧洲与东方的贸易往来。西欧商人为了继续与东方的贸易,-只能选择由地中海向西 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2018年9月27日星期四-引录
二地理大发现的标志事件-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17世纪,欧洲各国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在地理方面的发现。地理 发现有以下几个事件:-发现新航路-1497年7月8日,.葡萄牙人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从具斯玉出发,沿 迪亚士的贮线也绕过好-望角,到送莫桑克,一然后北上,-穿越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发现 大陆-意大利人哥伦布于1492年8月3日奉西班牙国王派遣-婆入南哈凳:望-率船队西行,横渡大西洋,-岛等地 房更上称为发现新大陆”-第一次环球航行-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于1519一1522年横渡大-西 ,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过南美洲大陆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现称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麦哲 伦在此与当地居民的冲突中丧生,其余船员继续西行,穿越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北上,最终返回西班牙, 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2018年9月27日星期四-引录
三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地理大发现使国际贸易运输以海运为主。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重要商路和贸易中 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各城市-如威尼斯等的商业地位逐渐下降,而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加的和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变成繁荣的商业中心,随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和利物浦、法国的波尔多 南特也发展成-新的贸易中心城市。-2018年9月27日星期四-引录

国际经贸地理 1

国际经贸地理  1

国际经贸地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国际经贸地理的基本格局第三章国际大宗商品产销地理格局第四章国际交通运输地理第五章亚洲经济贸易地理第六章美国经济贸易地理第七章欧洲经济贸易地理研究对象: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地理分布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从空间上(横向)。

阐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空间分布特点,并探索这些特点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即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条件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地理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二是从时间上(纵向)。

揭示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地理分布与格局的演变规律。

主要是阐明生产力发展变化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地理分布与格局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条件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地理分布与格局的影响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土壤、动物、植物等。

自然资源✓可利用的自然条件。

✓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人文地理环境条件:经济地理环境、人口地理环境、政治与文化地理环境等。

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水平等。

人口地理环境:包括地区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移动、分布等。

政治与文化地理环境:包括政治地理位置、政治事件、国家之间的联系、政府政策、文化特点等。

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经济发展和分布的不同。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世界生产布局的变化。

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73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79年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的原因1石油危机爆发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东石油的掠夺性开发和严重依赖;2、“石油危机”爆发的经济根源―国际石油垄断组织长期垄断世界石油价格,进行不等价交换掠夺;3、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的政治原因―1973年中东十月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运用石油武器,反对以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的斗争;4、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的政治因素―1979年伊朗政局动荡和国际石油垄断组织对石油的抢购。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及分布的影响1、导致了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使产油国异军突起,成为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2、石油危机触发和加深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助长了西方经济的“滞胀”局面;3、石油危机推动了世界性的节能和替代能源的发展,促使世界能源构成及分布逐步发生变化;4、石油危机推动了西方各国加速改变产业结构,进而引起了国际间产业结构及分布的逐步变化。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第一章 绪论1、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要明确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对 象,首先要明确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之,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国家(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研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也就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经济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的结果。

6、谷物贸易、工业制成品贸易和能源贸易是世界三大类商品贸易。

7、中国大陆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主要研究中国大陆的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规模、贸易流向、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1、纬度位置的差异体现了由于太阳辐射绝对量的不同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差异,会影响到农牧业产品种类的差异,例如咖啡、甘蔗、可可、橡胶一般是处于热带的国家生产的。

2、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英美法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3、经济发展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①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经济周期④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国家类型44、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55、拥有1亿以上人口的国家有10个,它们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这10个国家人口共有31.5亿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属性

交叉边缘学科:
国际贸易学 经济地理学
国际贸易地理与国际贸易学的联系

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都以贸易经济活动为其重要的研究内容:国际 贸易地理侧重于从地理学的研究角度分析地理 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研究商品生产和交换 的空间分布的特征及规律。国际贸易学侧重于 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 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两者相 互渗透、互为作用。
研究方法
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对比分析 数理统计 地图法 计算机模拟 实地考察

地理大发现

(一)葡萄牙 原因:1、有利的地理位置 2、国内情况 主要历程:1、亨利时期 2、迪亚士发现了好主要历程:1、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西印度 2、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第七次(1431-1433年) 这是最后一次远航,最远到达东非斯瓦希里海岸,还有 一小支船队前往麦加朝觐。此行标志着明朝航海黄金时代和 郑和生命的终结——据推测,郑和卒于返航途中,并被葬于 大海。
第四次(1413-1415年) 这次航行首次绕过印度半岛,穿越阿拉伯海,到达霍尔 木兹,并且产生了极大反响。估计有18个国家派遣使臣来 华朝贡,进一步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影响。 第五次(1417-1419年) 郑和宝船造访阿拉伯半岛,并首次抵达非洲大陆。在亚 丁,苏丹向他赠送了斑马、狮子和鸵鸟等珍贵礼物。 第六次(1421-1422年) 郑和继续执行明成祖的穿梭外交政策,一方面将已在中 国待了多年的外国使臣送回他们的祖国,另一方面又接来一 批新的外国要员。

教学安排
国 际 贸 易 地 理 上 篇
1、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3、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4、国际贸易运输 5、能源、制成品及农产品生产与贸易地理 6、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1、美国
国 际 贸 易 地 理 下 篇
2、欧盟四国 3、日本 4、俄罗斯 5、印度 6、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巴西、新加坡 7、农矿资源出口大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 8、非洲贸易地理

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任务及方法
内容:
1、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诸因素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情况、地理位置与交通、人口及劳动力条件、社会经 济基础) 2、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 3、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地区差异和地区格局的研究

任务:文化教育 、理论研究 、实践应用
美国地理位置的优势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地理学与商品学的关系

国际贸易地理学和商品学关系也很紧密,两者 都是以商品作为其研究的客体,都直接为贸易 经济活动服务。但是,商品学是一门研究商品 使用价值的科学,是研究商品在流通领域里的 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也就是说,商品学要把 商品质量以及与商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国际贸易地理学虽然不研 究上述内容,却始终离不开对商品性能和质量 的了解和掌握。

国际贸易地理学与地理学及其某些分支学科联 系也很密切,与经济地理学、世界经济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运输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都有联 系。在地理学科体系中,国际贸易地理学属于 部门经济地理学,国际贸易离不开对消费者的 数量、结构、分布、习惯及商品运输方式的研 究,所以国际贸易地理学与人口地理学、运输 地理学有着很重要的联系。
国际贸易地理
任课教师:傅海霞 商学院国贸教研室

国际贸易地理:
研究世界上各国家(包括国家集团)、各地区 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与 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使用教材和推荐参考书

教材:于志达主编,《国际贸易地理》,清华 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顾晓燕、陶应虎主编,《实用国际贸 易地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国际贸易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国际贸易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最为密切,传 统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等的形成与发展,都离 不开对商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研究; 经济学中的理论在国际贸易地理中都能得到应 用和体现。国际贸易地理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国际贸易地理离不开对世界经济问题的探 讨。
国际贸易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郑和七下西洋概览
(1405-1433)
第一次(1405-1407年) 1405年7月,由317艘船只、近2.8万人组成的庞大船队, 满载着丝绸、瓷器和香料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启程,驶向东南 亚、南亚。这支当时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远洋船队,在马六 甲海峡击败了为害一方的海盗后,最终抵达苏门答腊、斯里 兰卡和印度。 第二次(1407-1409年) 第一次远航时搭乘来华的苏门答腊、印度等地的外交使 臣随船回国。这次航行确立了明朝与印度洋诸国之间的贸易 联系。 第三次(1409-1411年) 此行虽然遭遇了惟一一次重要海战,但是信奉伊斯兰教 的郑和依然为沿途一些佛教寺庙带去了礼物,表现了中华民 族睦邻友好的情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
研究的内容、任务及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
研究对象:
研究世界上个国家(包括国家集团)、各地区商品生产的 地域分工和交换的地理分布与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 化规律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学:18世纪以前,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 识为主,缺乏理论体系和系统性。《山海经》 《水经注》 近代地理学: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宇宙》 《地学通论》 现代地理学:20世纪60年代至今,标识是地理数 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地理信息系统、卫 星等应用的出现。
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这与它所处的地理位 置息息相关,它是地跨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两洋国家”,显示出其 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欧洲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一向以“世 界中心”自居,在工业化早期,这里是世界工业的重心。工业化后 期,美国一方面凭借大西洋的天然屏障远离世界战场,另一方面又 依靠大西洋的便利航运迅速发展工业,同时它又利用便捷的北大西 洋航线开展对欧洲的经贸活动,使其东北部、东部大西洋沿岸和五 大湖地区的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北美东部大西 洋沿岸和五大湖地区的经济贸易重心区,一举超过了欧洲许多老牌 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西洋两岸(西欧和北 美)的经济发展逐渐饱和,经济增长日趋缓慢,而日本、澳大利亚 和中国等太平洋东部国家迅速崛起,美国利用其便利而发达的太平 洋航运,促使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的经济繁荣发展起来,率先 抢占了太平洋地区的市场。美国利用太平洋大量与亚太地区进行经 贸往来,利用大西洋大量与欧洲进行贸易,充分显示了美国濒临世 界两大洋的交通地理位置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