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精品文档4页

合集下载

生命表组建和分析分法

生命表组建和分析分法

生命表的组建
• 1、实验种群生命表
• 在控制条件下的昆虫实验种群生命表通常 包括下列内容:
• (1)龄别(x) 一般以天、周或发育 期(如卵、1龄、2龄…等)表示
• (2)存活数(lx) 一群同时出生的 个体(设其数目为l0)发育到x年龄时还 活着的个体数,为便于比较,通常使l0 等于某个整数,如1000或100
• 具有系统性、阶段性、综合性和主次分 明的特点
• 系统性—— 即记述了一个世代从开始到 结尾整个过程的生存或生殖情况;
• 阶段性—— 分阶段地记述各阶段的生存 或生殖情况;
• 综合性—— 记述了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 各因素的作用状况;
• 关键性—— 即通过关键因素的分析,找 出在一定条件下综合的各因素中的主要 因素和作用的主要阶段
• 上表中各代号的含义:
• x 虫期,即发育年龄;
• lx x期开始时存活虫数; • dxF x期间死亡因子; • dx x期间dxF因子所致死亡虫数; • 100qx x期间死亡百分率; • Sx x期间存活率; • SG 世代存活率,表明当代虫量的变化。
• 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与实验种群生命表 相似,一般也从卵开始统计,不同的是 可以不为同期卵。初始卵量通常在1000 粒左右,因自然条件下死亡率较高,卵 过少最终会得不到结果。
• (4)制表 根据一定规格制作生命表, 每世代一份,并逐代逐年地累积多量的 生命表,制成平均生命表
• (5)生命表数量的分析 计算生命表
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趋势指数(I)及关
键因素分析。一般要累积5-6个以上的历 年同代生命表才能分析关键因素
• (6)建立预测模型 生命表数据进行 模拟化工作,制定最优预测式,为防治 工作服务
数量标准来划分, • 达16%或20%时—— 始盛期 • 达50%时—— 高峰期 • 达84%或80%时—— 盛末期

3.生命表

3.生命表
20
p25 5 q45 l40 l45 l50 l25 l45
45 50 (1 ) (1 ) l45 l50 120 120 5.26% 25 l25 1 120
12
第二节 生存分布
一、新生儿的生存函数 二、x岁余寿的生存函数
三、死亡力
四、整值平均余寿与中值余寿
如果lx 10000,
(lx ) s( x) 20 x = 0.0020, s ( x) lx 10000
19
图3-2是死亡力函数曲线,从图中可见,新生婴儿的死亡力 很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新生婴儿的死亡力逐渐减小,在 10岁时降至最低,在此之后死亡力又逐渐上升,随着年龄 的增加不断增大。
人年数是表示人群存活时间的复合单位,1个人存活了1年是 1人年,2个人每人存活半年也是1人年,在死亡均匀分布假
设下,x~x+n岁的死亡人数ndx平均来说存活了n/2年,而活到
lx+n岁的人存活了n年,故
n n n Lx nl x n n d x (l x l x n ) 2 2 1 当n=1时, Lx (lx lx 1) 2
q0 0.4, q1 0.2, q2 0.3, q3 0.7, q4 1.
假设 l0 100 ,试构造这种鸟的生命表。
解:
年龄x 0 1 2 3 4 100 60 48 34 10
lx
40 12 14 24 10
dx
0.4 0.2 0.3 0.7 1
qx
7
例3.2 25岁到75岁之间死亡的人群中,其中30%在50岁之前 死亡,25岁的人在50岁之前死亡的概率为0.2,计算 25 p50。
n|m

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

结果: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的类型。

曲线分析反映种群个体在各种年龄段的存活数量动态变化的曲线,称为存活曲线。

它能反映生物个体发育阶段对种群数量的调节状况。

存活曲线可分为三种,反映内容如下:a型:存活曲线呈凸型。

它们表示种群的大多数个体均能实现其平均的生理寿命(种群生理寿命是指种群处于最适生活环境下的平均年龄,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命),在到达平均寿命时,几乎同时死亡。

也就是说,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人类和许多高等动物(大型兽类)以及许多一年生的植物常属此类。

b型:存活曲线呈对角线。

它们表示各年龄段具有相同的死亡率。

多年生—次结实植物和水螅、许多鸟类以及小型哺乳动物的存活曲线接近此类。

c型:存活曲线呈凹型。

它们表示幼小个体的死亡率极高,一旦过了危险期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

许多海产鱼类、海产无脊椎动物、许多低等脊椎动物和寄生虫以及多次结实的多年生植物属此类。

存活曲线以环境条件和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为转移。

例如,人类的存活曲线因营养、卫生医药条件而有很大的变化。

如果环境变得合适,死亡率能够变得很低,种群就会突然爆发。

不少农业害虫的爆发就是这种情况。

研究存活曲线可以判断各种动物种群最容易受伤害的年龄而人为地有效地控制这一种群的数量,以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如可以选择最有利时间打猎或进行害虫防治。

存活曲线(survivorship curve):是以生物的相对年龄(绝对年龄除以平均寿命)为横坐标,再以各年龄的存活率为纵坐标,所画出的曲线。

绘制曲线时,横坐标以相对年龄作为量度有利于比较不同寿命的动物;另一方面,纵坐标多用对数作为标尺,因为对数能够更好的反映“率”的改变,例如,lg1000- lg 100= lg 100- lg 10,即3-2=2-1,可见,尽管这些绝对数值相差很大,但相差的比率则是相同的。

存活曲线可直观地表达了种群的存活过程,也可用来表示种群数量的减少过程即动物生活史内各时期的死亡率。

生命表理论

生命表理论

解2.4
e • 在常数死亡力下, t px t ,则
e e e t
p25

15
0.04t
p25
, 0 t 15
p t15 40
0.0415
0.06(t 15)
,t 15
.
• 25岁的人在未来25年内的期望存活时间为
0
25
e25:25 0 t p25dt
死亡效力

( 定义:
x)

的瞬时死亡率,简记
x
x


S ( x) S ( x)

f (x) S ( x)

ln[S(x)]
• 死亡效力与生存函数的关系
x
S(x) exp{ sds} 0 xt
t px exp{ sds} x
人类的死亡效力曲线图示
死亡效力
0.05 0.04 0.03 0.02 0.01
lx l0 S (x)
• l0 个新生生命中在年龄x与x+n之间死亡的期
望个数n:dx
特别:n=1时,记作d x
n dx lx lxn lx n qx dx lx lx1 lx qx
生命表的构造
l0
t Lx
• 个新生生命在年龄x至xx+t t区间共存活年数:
t)
g(t)
d G(t) dt
d dt
S(x) S(x t)

S(x)


S(x t)xt
S(x)

t
px xt
例2.2
• 已知给出生存函数
S(x) 100 x 20

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植物生子分析
ki 代表生态因子
2
动物生命表
生命表数据来源: 生命表数据来源:
(1)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收集野外自然死亡动物的残留骨 )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 如头骨、 牙齿、 骼,如头骨、角、牙齿、鱼的鳞片及鸟类羽毛特征等确定 年龄。死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年龄。死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3)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属静态生命表。 )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属静态生命表。
接上页
实验目的:
• (1)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学习和 )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 掌握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的编制方法; 掌握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的编制方法; • (2)学习如何分析生命表。 )学习如何分析生命表。
实验原理
• 由于动物和植物在年龄的区分不同,故在编制生 由于动物和植物在年龄的区分不同, 命表时有差别; 命表时有差别; •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将生命表分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 又称同生群生命表, 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 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 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 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列入表中)。 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列入表中)
实验三、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实验三、
实验目的和意义
•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有力工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 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 实际死亡数、死亡率、 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曲线和群内个体未来 预期余年(平均期望年龄)。 预期余年(平均期望年龄)。 • 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 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 分析两个部分 两个部分。 分析两个部分。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生态学年级: 环境科学1001班学号: 10320104 姓名: 王园园实验室模拟生命表摘要:根据生命表内信息,绘制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科学正确的将龄分配,分析种群大小不同,及不同种群大小各年龄段存活率特点,为种群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引言:生命表: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

生命表上所记载的死亡率、生存率是决定的重要依据。

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人口生存死亡规律的调查统计表。

即追踪一批人,逐年记录该人群的死亡人数,得到该人群从出生到死亡为止的各年龄死亡率,并进一步构成表格式模型,称为生命表。

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

为了方便不同动物的比较,横轴的年龄可以各年龄其占总存活年限的百分数来表示。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骰子、托盘、烧杯、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1.2实验材料:1.2.1⑴. 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发30只骰子,1个烧杯;⑵. 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每颗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30,年龄记为0。

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

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在表1的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一栏中;存活个体数记在表1中的存活个体数nx⑶. 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1.2.2将开始动物改为60,其他与第一个实验相同。

1.3实验室模拟生命表的主要指标:⑴ X-年龄⑵ lx-存活率(符号右下角的X表示年龄)⑶ dx-从x到x+1的死亡数⑷ qx-从x到x+1的死亡率⑸ L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⑹ Tx-平均生存总人年数⑺ ex-x期开始时的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⑻ nx-x期开始的存活数⑼ Lx=nx/n0⑽ dx=nx-nx+1⑾ qx=dx/nx⑿ ex=Tx/nx.1.4数据处理1.4.1实验一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存活概率图。

3.生命表

3.生命表

(t 0 )
16
考虑x岁的人的剩余寿命时,往往知道这个人已经活到了
x岁 ,tqx实际是一个条件概率
t
qx Pr[ x X t x | X x]
F (t x) F ( x) 1 F ( x) s ( x) s ( x t ) s ( x)

x岁的人在x+t~x+t+u的死亡概率 t|u q x ,以
人年数是表示人群存活时间的复合单位,1个人存活了1年是 1人年,2个人每人存活半年也是1人年,在死亡均匀分布假
设下,x~x+n岁的死亡人数ndx平均来说存活了n/2年,而活到
lx+n岁的人存活了n年,故
n n n Lx nl x n n d x (l x l x n ) 2 2 1 当n=1时, Lx (lx lx 1) 2
Pr( K ( X ) k ) Pr(k T ( x) k 1)

k 1 x
q k qx
k px k 1 px
k px qxk k qx
设S(x)为(x)在死亡年所活过的不足一年的部分,它是(0,1)上的连续 函数,显然有
T ( x) K ( x) S ( x)
如果lx 10000,
(lx ) s( x) 20 x = 0.0020, s ( x) lx 10000
19
图3-2是死亡力函数曲线,从图中可见,新生婴儿的死亡力 很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新生婴儿的死亡力逐渐减小,在 10岁时降至最低,在此之后死亡力又逐渐上升,随着年龄 的增加不断增大。
l xn p npx: x~x+n岁的存活概率,与nqx相对的一个函数,n x lx

实验三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实验三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 如在昆虫学研究中,利用生命表技术,进行种群增长率的测定和种 群死亡关键因子的分析。
• 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分析两个部分。
第二页,共18页。
重点:
• 生命表的类型及其区别 • 生命表的年龄段的划分 • 生命期望值的含义 • 生命表各栏数据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第三页,共18页。
• 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 群个体起作用生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
• Tx:是进入x龄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该龄期 以后的存活总个体。

Tx=∑Lx x
第十三页,共18页。
存活曲线
第十四页,共18页。
第十五页,共18页。
实验步骤:
(一)、
1
表1
第十六页,共18页。
• (二)、利用已有数据编制生命表,如下:
表2
第十七页,共18页。
表3
第十八页,共18页。
昆虫生命表
1
第八页,共18页。
动物生命表
第九页,共18页。
生命表数据来源:
(1)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收集野外自然死亡动物的残留骨骼, 如头骨、角、牙齿、鱼的鳞片及鸟类羽毛特征等确定年龄。死 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3)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属静态生命表。
第十页,共18页。
第十一页,共18页。
的全部个体直至死亡,存活的总时间
第十二页,共18页。
• Lx的实际含义:假定在0期,有1000个体,1龄 时有450个体,假设从0~1龄的时期中死亡 个体数都死于该龄的中点,故从0到1期的平 均死亡个体数为(1000+450)/2=725个。
实验原理
• 由于动物和植物在年龄的区分不同,故在编制生命表时 有差别;

(整理)实验三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整理)实验三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整理)实验三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实验二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

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

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

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

3)图解生命表:将某世代个体数的动态特征以图解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便成了图解生命表。

适用于生活史简单的种群。

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

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的工具。

可以体现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即平均期望年龄)。

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态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

也可以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一、目的要求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二、材料用品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资料,如某年某地人口统计数据、电脑或计算器等三、实验原理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

可以体现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即平均期望年龄)。

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态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的编制

基础生态学实验(十一)生命表的编制姓名:学号:日期:一、实验原理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绘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增长率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以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和综合生命表。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作为表中最左边一列x ,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阶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记为n x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表中的其他栏的数据:l x (x 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 x (x 到x+1期间的死亡个体数),q x (x 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 (x 到x+1期间的存活率),T x (超过x 龄的个体数目),e x (x 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各栏目关系如下:0n n l x x =; 1+-=x x x n n d ; xx x n dq = ; 21++=x x x n n L ; max 1...L L L T x x x+++=+; xxx n T e =在生命表中加入m x 项,以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二、实验设计由于实地考察比较困难,所以我们用骰子模拟一个种群,用数字模拟不同情景,分别用骰子的不同数字表示存活和死亡个体,通过随机掷骰子,模拟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

三、实验步骤1、 制作动态生命表(1)以骰子数量代表观察的一组生物同生群,每组100个骰子,一个盛骰子的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初始动物数为100,年龄记为0,掷骰子规则;将骰子在盒子里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朝上的数字。

设置不同的数字情景,比如1和4代表死亡个体,2,3,5,6代表存活个体,将存活个体数记入n x 栏中。

(3)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合体放入盒子”,重复以上步骤,掷一次代表一个年龄级,直至所有个体全部死亡。

2、 制作综合生命表(4)1,2步骤同上,增加雌性个体的数字设定和每个雌性生殖数的设定,将每代繁殖后代数据填入m x 栏,并计算种群增长率,构建综合生命表。

实验四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及存活曲线

实验四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及存活曲线

实验四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生命表是系统记载和分析种群生死动态的一览表,是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和进行预测预报的有力工具。

通过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考察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各年龄的存活数和存活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死亡原因、出生率、生命期望等,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如分析种群的存活动态、估计特定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潜力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趋势。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生命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并对生命表进行合理分析。

2、进一步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设计图表来处理复杂的生态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一)种群生命表编制及其分析1、划分年龄阶段:根据研究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划分年龄组。

人通常采用5年为一年龄组;盘羊、鹿等以1年;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

对于一年生昆虫等则根据个体发育的特征(如若虫的龄期)具体划分年龄组。

2、调查各年龄段开始时的个体存活数,详细记录得生命表的原始数据n x。

3、据原始数据n x计算并填写生命表的其它各项特征值,完成表格(d x、l x、L x、T x、e x),并得出研究种群的生命期望e x。

现以一虚拟种群的动态生命表为例,说明其编制方法:许多生命表常采用以1000个体为基础计算,或经过标准化而将n1转化为1000(如表4-1),表中各栏数据的演算及其关系如下。

表4-1 一个假定种群的动态生命表结构表中 L x 表示从x 到x+1龄期的平均存活个体数,如L 1 =(1000+700)/2=850, L 2 =(700+500)/2=600,余类推;Tx 表示龄期x 及其以上各年龄级的个体存活总年数,max 21L L L L T x x x x +++=++如表中结果,由表L x 底栏逐渐向上累加L x 得到T x 值。

平均期望寿命e x 值是表示到某个年龄的动物,平均还能活多长时间的估计值。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班级环科1001 团队陈意孟令伟名字陈意学号 10320121 指导教师王丽敏日期 2012-4-26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陈意摘要: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编制生命表,通过分析生命表的数据可获得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生命期望等信息,根据曲线可以直观的了解种群的存活过程,死亡率的变化以及种群的发展趋势等,并且通过这些信息比较种群大小不同的生命表差异和比较模拟种群与所给参考种群的生命表差异。

关键词:死亡率生命期望种群稳定最低种群密度引言:生命表(life table)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成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成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

世界上第一张生命表是英国天文学家哈莱于1693年编制而成的。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组织了大量的专家,成功地编制出《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并于1997年4月1日起正式运用于人寿保险业务的经营核算中。

本模拟实验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编制生命表,通过分析生命表的数据可获得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生命期望等信息,并且比较种群大小不同的生命表差异和比较模拟种群与所给参考种群的生命表的差异。

一.实验目的1.了解编制生命表的重要意义;2.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和各参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生命表获得信息,学会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 ,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生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时的成活情况,将观测值n x 列在x 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计算出表中其它栏目的数据。

人类寿命生存函数曲线图示例1

人类寿命生存函数曲线图示例1
构, 被称为“浴盆曲线”。 人类的“浴盆曲线”意味着:
刚出生的婴儿是脆弱的,死亡效力非常高。这是因为各种先天性 的不足都会在这个时期暴露。经过淘汰先天不足的孩子,死亡效 力逐渐下降。 青壮年时期是人类死亡效力最低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身体各 部位都属于良好运作阶段,身体属于“偶然失效期”。 中老年时期属于人类的加速死亡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身体各器 官逐渐老化,开始罹患各种疾病。在可靠性理论中,称这段时期 为加速失效期。
例2.2
已知给出生存函数
S (x) 100 x 20
, 0 x 100
请计算 F (75), f (75) 和
(75)
解2.2
100 75 F (75) 1 S (75) 1 0.75 20 1 1 f ( x) S ( x) ; f (75) 0.005 40 100 x f (75) (75) 0.02 S (75)
生命表的特点
构造原理简单、数据准确(大样本场合)、不依赖总体分布 假定(非参数方法)
生命表的构造
原理
在大数定理的基础上,用观察数据计算各年龄人群 的生存概率。(用频数估计频率)
常用符号
新生生命组个体数:l0 年龄:x 极限年龄:
生命表的构造
l0个新生生命能生存到年龄X的期望个数:l x
0
15
0.04 t
e
15 0
0.0415 25

15
td e
0.06( t 15)
25e
0.0415
e
0.0610
te
0.04 t 0 15

15
e
0.04 t

实验三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

实验三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00 945 880 865 800 735 415 249 132 99 66
2.生命表数据来源
(1)死亡年龄数据的பைடு நூலகம்查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 (3)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
3.生命存活曲线
生命存活曲线是以生 命表中年龄(x)为横坐 标,相对年龄存活数 (nx)的常用对数值为纵 坐标。 A型:凸型的存活曲线 B型:呈对角线的存活 曲线 C型:凹型的存活曲线
4.昆虫生命表和关键因子的分析
昆虫生命表与一般生命表有3方面不同: ①x年龄的分期采用卵、幼虫龄期等发育阶 段来代替一般的物理时间; ②把各发育阶段的dx分为因不同死亡因素而 造成的分值; ③在生命表中,把性比和产卵率的变化, 换算成为死亡率(如表3—3)。
• 关键因子分析是昆虫生命表研究的 一个进展,它必须具备多年生命表 研究的资料。现介绍分析关键因子 的两种方法。
• (1)K值图解法:将生命表中nx取对 数,并按下面公式计算出ki和K的值: ki=lg(nxi/nxi-1) K=∑ki=k1+k2+…+ki 式中:ki——前后两个阶段存活数对 数之差; K——整个世代的所有各阶段ki值之 和。
• (2)数量分析法: 先计算出多年积累的ki和K值,将ki值放在 y轴,以世代K值放在x轴上,即以ki为因变 量,K为自变量,分别求出各K值对应点K 的回归系数b,斜率b最大的ki为关键因子, 其他死亡因子对种群密度变化的相对重要 性可由b值的大小来确定。 b=(∑(x-x)(y-y))/ ∑(x-x)2 (x、y为平均值)
实验三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 与存活曲线
实验目的
1.了解生命表的意义和用途

生命表的绘制

生命表的绘制

浙江海洋学院环境生态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生命表的绘制指导老师:赵晟专业:环境工程班级:A13环工学生姓名:邵明娇组员姓名:张芬芬、赵松婷、陈晓晓李科凯达、刘作康、陈俊丞学号:130110235实验日期:2015年4月22日【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学习掌握生命表和生命曲线的编制方法。

2、学习如何绘制生命表。

【实验原理】: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世纪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曲线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测余年(平均期望年龄)。

可用于动物种群参数的获取、种群数量的模拟预测,以及评价各种管理措施控制数量种群的效果等。

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X:年龄;nx:在第n年的存活数;lx :第x年的存活率;dx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q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x / nx);ex :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Tx:进入x龄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x期以后的存活个体总年数。

【实验材料】:筛子、塑料烧杯、记录纸、笔【实验方法与步骤】:1、用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共55只骰子,1个塑料量杯。

2、通过投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开始时动物的数量是55,年龄记0。

投掷骰子规则:将烧杯中的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投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

3、第一组试验设置: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

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录在表3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录在表2存活个体数nx一栏中。

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按上面的公式计算生命表中其他各项的数值,完成表2. 此规则绘制出类型二。

6 生命表的编制

6 生命表的编制
0 0 —
生命表编制和生命曲线
以年龄为横坐标,存活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生命曲线(如下图)
存活数的对数
30个骰子存活曲线
lgnx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年龄
生命表编制和生命曲线
实验报告
(1)记录原始数据并进行相应计算,编制种群生命表; (2)以年龄x为横坐标,lgnx为纵坐标,看看分别得到 一条怎样的存活曲线? (3)修改掷骰子游戏的假设,例如改变种群的死亡率, 看存活曲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命表编制和生命曲线
内容提要
1. 生命表及存活曲线简介 2. 实验目的 3. 模拟实验其他各项的数值,完成表格1。
式中:
ex Tx / nx
Lx nx nx I / 2

Tx Lx
x
生命表编制和生命曲线
30个骰子生命表
生态学实验
实验五 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生命表编制和生命曲线
内容提要
1. 生命表及存活曲线简介 2. 实验目的 3. 模拟实验 4. 结果与分析
生命表编制和生命曲线
Introduction
生命表简介
生命表编制和生命曲线
生命表发展过程
最初应用于人口统计学 尤其是人寿保险
1947年Deevey把生命表用在动物生态学 的研究中
实验步骤
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 程(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或4点代表死亡个体),每颗骰子代表一个动物。 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200,年龄记为0。

存活曲线例子

存活曲线例子

存活曲线例子
存活曲线是一种用于描述生存数据的图形方法,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生存率或存活概率。

在生物学、医学和工程领域中,存活曲线被广泛用于描述和预测生物体或系统的生存能力。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存活曲线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组年龄在10-90岁之间的人,我们想要了解他们的存活概率。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存活曲线来展示不同年龄段的存活概率。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年龄分成不同的组,例如10-20岁、20-30岁、30-40岁等等。

2. 对于每个年龄组,计算在该年龄组的死亡人数和总人数。

3. 使用死亡人数除以总人数,得到每个年龄组的存活概率。

4. 将存活概率作为纵轴,年龄作为横轴,绘制存活曲线。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加,存活概率逐渐降低。

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健康风险和死亡风险。

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提供更多的医疗保健服务。

实验三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ppt课件

实验三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ppt课件
• 如在昆虫学研究中,利用生命表技术,进行种群增长率的 测定和种群死亡关键因子的分析。
• 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分析两个 部分。
2020/12/27
2
重点:
• 生命表的类型及其区别 • 生命表的年龄段的划分 • 生命期望值的含义 • 生命表各栏数据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2020/12/27
18
实验作业:
• (1)完成表1、2和3。试编制动态的和静态的生命表; • (2)以年龄x为横坐标,lgnx为纵坐标,看看分别得到一条
怎样的存活曲线?
• (3)修改掷骰子游戏的假设,以改变种群的死亡率,看存 活曲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020/12/27
19
2020/12/27
6
植物生命表
2020/12/27
7
昆虫生命表
20/27
9
生命表数据来源:
(1)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收集野外自然死亡动物的残留骨 骼,如头骨、角、牙齿、鱼的鳞片及鸟类羽毛特征等确定 年龄。死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 Tx:是进入x龄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该龄期 以后的存活总个体。

Tx=∑xLx
2020/12/27
13
存活曲线
2020/12/27
14
2020/12/27
15
实验步骤:
(一)、
1
表1
2020/12/27
16
• (二)、利用已有数据编制生命表,如下:
表2
2020/12/27
17
表3
2020/12/27
3
• 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 群个体起作用生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

姓名 郭雪飞 系年级 2014级生物基地班 同组者 科目 生态学 题目 生命表的编制 学号 201400140095一、实验名称种群在资源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蒂增长 二、实验目的1、认识到环境资源是有限的,任何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2、了解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方式,理解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作用,领会逻辑斯蒂模型中生物学特性参数r 与环境因子参数—生态学特性参数K 的重要作用。

3、学会如何通过实验估计出r 、K 两个参数和进行曲线拟合的方法。

4、在实际生态学统计过程中,能够利用r 、K 等参数估计种群的整体情况。

三、实验原理1、资源有限培养由于环境是有限的,种群指数增长只是暂时的,多发生在种群增长的早期阶段,密度很低、资源丰富的情况下。

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资源缺乏,影响到种群的增长率,使其降低。

比如酵母的增长曲线:2、逻辑斯谛方程与密度有关的连续增长模型两点假设:(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K ,当Nt=K 时,种群停止增长,dN/dT = 0; (2)种群增长率随种群密度升高成比例降低,最简单的情况是每增加一个个体,同时产生1/K 的抑制效果。

当种群数量为N 时,种群增长率下降为原来的(1-N/K )。

结果:导出逻辑斯谛方程)1(d d K NrN t N -=姓名 郭雪飞 系年级 2014级生物基地班 同组者 科目 生态学 题目 生命表的编制 学号 201400140095其积分式为:rt a t e KN -+=1其中0lnN N K a -=K —理论上的环境容纳量,难以准确测定。

N 为种群大小,t 为时间,r 为种群的瞬时增长率。

K 为环境容纳量,1-N/K 为剩余空间。

逻辑斯谛方程中两个参数r 和K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r 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即种群内禀增长率。

K 是环境容纳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

应注意K 是随环境(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的。

3、种群增长曲线密度制约导致种群增长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与非密度制约的情况相反,种群增长曲线不是“J ”型,而是“S ”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

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

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

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

3)图解生命表:将某世代个体数的动态特征以图解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便成了图解生命表。

适用于生活史简单的种群。

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

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的工具。

可以体现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即平均期望年龄)。

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态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

也可以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二、材料用品
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资料,如某年某地人口统计数据、电脑或计算器等
三、实验原理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

可以体现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即平均期望年龄)。

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态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

也可以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两种类型。

静态生态表(Static Life table)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常用于有世代重叠,且生命周期较长的生物;动态生命表(dynamic Life Cycle)就是跟踪观察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的死亡或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所做的生命表,可用于世代不重叠的生物(如一化性昆虫),它在记录种群各年龄或各发育阶段死亡数量、死亡原因和生殖力的同时,还可以查明和记录死亡原因,从而可以分析种群发展的薄弱环节,找出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死亡和出生的数据估计下一世代种群消长的趋势。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 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1)划分年龄阶段:根据研究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划分年龄组。

人通常采用 5 年为一年龄组;盘羊、鹿等以 1 年;鼠类以 1 个月为一年龄组。

对于一年生昆虫等则根据个体发育的特征(如若虫的龄期)具体划分年龄组。

(2)调查数据:调查各年龄段开始时的个体存活数,详细记录得生命表的原始数据nx。

(3)依据原始数据n x计算并填写生命表的其它各项特征值,完成表格(d x、l x、L x、T x、e x),并得出研究种群的生命期望e x。

生命表中各栏数据的关系和计算方法如下:
n
x+1=n
x
-d
x
q
x =d
x
/n
x
L x= (n x + n x+1)/2
T x=L x+L x+1+…+L max
e x= T x / n x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
x=年龄分段;
n x=在 x 期开始时的存活个体数(原始数据);
d x =从 x 到 x+1 期的死亡个体数;
q x =从 x 到 x+1 期的死亡率(= dx / nx);
e x = x 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l x = 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nx / n0);
2 生命表数据来源
(1)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收集自然条件下自然死亡的动物的残留头骨、牙齿、鱼类的鳞片等。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
(3)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
3 生命存活曲线:生命存活曲线是以生命表中年龄(x)为横坐标,相对年龄存活数(nx)的常用对数值为纵坐标。

因此,在某一特定的时刻,种群同龄个体随时间移动而减少,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条曲线称为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大致分为三类:A型,B型和C型。

A型(凸型):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如人类、盘羊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
等。

B型(直线型):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如水螅。

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的成年阶段等。

C型(凹形):生命早期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鱼类、很多无脊椎动物等。

4 昆虫生命表和关键因子的分析
(1)K值图解法
(2)数量分析法
五、作业
任选实验材料中的斑羚羊和某地区人口统计数据,编制一份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分析其存活过程。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