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的合成”演示实验装置(1)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之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
教具制作方案一、教具名称定量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与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仪二、制作材料木板一块,卡式滑轮三个,自制可移动平行四边形教具,弹簧测力计三个,螺丝钉若干,橡皮筋,泡钉,钩码若干,尼龙绳,双面胶,白纸,铅笔,橡皮,小刀。
三、教具目的可以辅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四、实验原理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点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筋拉伸到某点,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
做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F1和F2的合力Fˊ的图示,比较Fˊ和F是否(在误差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分力示意图合力示意图自制可移动平行四边形教具自绘大半径量角器图五、制作过程1、自制可移动平行四边形教具,并用螺丝钉固定好,另外在木板四周距离2厘米处也分别刻上刻度。
2、根据木板的尺寸自绘一个大半径量角器,并标上角度。
3、将橡皮筋套在泡钉上,并将泡钉固定在木板上,橡皮筋的另一端系成一个橡胶圈,用三根尼龙绳拴在橡胶圈的同一位置,尼龙绳的另一端打一个小环用来挂钩码。
4、将木板放在可折叠的支架上。
5、再加上三个卡式滑轮、三个弹簧测力计和适量数目的钩码。
六、操作步骤1、将木板放在桌子上。
2、将两根尼龙绳套上分别挂上适量数目的钩码,通过卡式滑轮沿不同的方向拉橡胶套,记下橡皮筋伸长到的位置O,通过量角器读出两尼龙绳的夹角以及所挂钩码的重力,将这两个力的合力记为Fˊ。
3、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只用一根尼龙绳,加适量数目的钩码使之伸长到位置O,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记下此时所挂钩码的重力,记为F(若角度不为特殊角,使用弹簧测力计更为方便)。
4、通过自制可移动平行四边形教具的对角线可以确定合力Fˊ的方向。
5、比较Fˊ与F的大小和方向。
6、通过改变卡式滑轮的位置和钩码的数量来改变两个分力的夹角和大小,重复实验,进行定量验证,得出结论。
七、使用方法1、将两根尼龙绳套上分别挂上适当的钩码,通过滑轮沿不同的方向拉橡胶套,记下橡皮筋伸长到的位置O,通过自绘大半径量角器读出两尼龙绳的夹角以及所挂钩码的重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验完整版
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验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点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筋拉伸到某点;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做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F1和F2的合力Fˊ的图示;比较Fˊ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实验仪器:方木板、橡皮筋、细绳套、工字钉..剪刀、弹簧测力计2只、铅笔、刻度尺、量角器、白纸、注意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弹簧测力计应与板面平行..将两只弹簧测力计钩好后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拉的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以;若不同;应更换弹簧测力计;直到相同为止;实验内容:(1)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方木板上;橡皮筋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白纸上;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套..2用两只测力计沿不同方向拉细绳套;记下橡皮筋伸长到的位置O;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及橡皮筋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两只测力计的方向及读数F1、F2;做出两个力的图示;以两个力为临边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理论上的合力Fˊ;量出它的大小..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减少确定弹簧方向时的偶然误差;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 (3)只用一只测力计钩住细绳套;将橡皮筋拉到O;记下测力计方向及读数F;做出它的图示..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拉长后的节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3)比较Fˊ与F的大小与方向..(4)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证明了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注意事项:..231.我们这次做的实验是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有:方木板、白纸、橡皮筋、细绳套2根、弹簧测力计2只、刻度尺、铅笔、工字钉若干个..2.接下来我们对弹簧测力计进行选取..将两只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钩好后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拉的过程中读数相同;则符合要求;若不同;则改换其他弹簧测力计;直到相同为止..3将橡皮筋的一端拴上两根细绳套..4做完上述准备工作后;便开始实验操作..我们将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方木板上;将橡皮筋一端套在工字钉..4.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沿不同方向拉细绳套;5.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及橡皮筋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并注意细绳与板面平行..6.记下橡皮筋拉长后的结点的位置O;并在两条细线距离结点较远处的位置进行标记;减小误差;7.以点O与两个标记点的连线来确定F1、F2的方向;并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作为F1、F2的大小..选定恰当的标度做出两个力的图示;可以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减少确定弹簧方向时的偶然误差;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然后以这两个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理论上的合力Fˊ;测量出它的大小..5.接下来用一只测力计钩住细绳套;将橡皮筋的结点拉到位置O;同样的;记下测力计方向及读数F;并做出它的图示..6.然后比较Fˊ与F的大小与方向..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通过改变F1、F2的大小和夹角;多次重复实验..7.最后可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
自制浮力成因演示器分析及改进
自制浮力成因演示器分析及改进作者:蒋丽艳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3年第10期江苏苏州新区一中(215011)蒋丽艳将矿泉水瓶底部剪开后倒置,放入乒乓球后注水,乒乓球被压在近瓶口处。
若将瓶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但是,这种用乒乓球和饮料瓶自制的浮力成因演示器,在堵上瓶口后,水只需漏下少许,乒乓球就会浮起,此时乒乓球下方还没有水,不足以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
本文作简要的分析。
一、原“自制浮力成因演示器”的分析图1文献[1]中提出了改进实验,去掉底部和盖的1.25L和600mL的大小塑料可乐瓶倒置,下方各放一个乒乓球,将小瓶放入大瓶内,用铁丝水平穿过大小可乐瓶上方,架起整个装置(如图1),之后向瓶中灌水。
该装置中,瓶口须切除,文中还特别提到要用钩刀将瓶口开大点(仅比乒乓球直径略小一点)。
倘若不将瓶口切除,不难发现在实验过程中,乒乓球下方始终有一段空气柱被封存在瓶口处,乒乓球上浮仍有下方气体作用。
所以,将瓶口去除,其目的无非是使乒乓球下方没有空气,使其完全与水接图2触。
但在开口过程中,较难把握切口的大小,且实验过程中水流量较小,耗时长。
若不切除瓶口,是否可以使乒乓球下方完全与水接触呢?为了将瓶口下方的空气排掉,笔者在乒乓球与小塑料瓶接触处下面开一道长约为1cm的水平窄切口(如图2)。
在加水的过程中,当小瓶中的水位比大瓶中水位高出一段距离时,乒乓球会向上浮起。
为了弄清这段高度差的数值,将有切口的小塑料瓶倒置后,放一个乒乓球,再向其中灌水,随后将其压入水中,发现当瓶内水面比外界水面高3.5cm时,乒乓球便会浮起。
文献[1]中提到当大瓶中的水位高过小瓶中乒乓球一定高度时,乒乓球就可以浮起,这个说法也存在片面性。
若乒乓球上方的水位原本不太高,如只有5cm,大瓶中的水位还没高过乒乓球时,球就会上浮了。
当然,为了保证小瓶内乒乓球在接触下方水面时球不浮起,可先向小塑料瓶内灌水,水位必须超过3.5cm。
《力的合成实验》课件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材质的细线, 确保在受力时不易断裂或滑动。
重物
提供重力
重物在实验中提供重力,使物体 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或位移
。
选择合适的重量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重量的重 物,确保能够产生明显的实验效
果。
注意安全
在悬挂重物时,要注意安全问题 ,避免重物掉落或砸伤实验人员
。
03
实验步骤
准备阶段
吊车和起重机
02
吊车和起重机通过钢索和滑轮组实现力的合成,将人力转化为
更大的提升力。
帆船运动
03
帆船通过调整帆面角度,利用风力和船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
现航行。
力的合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01
桥梁和建筑结构
桥梁和建筑结构需要精确的力的合成计算,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
02
机械设计和制造
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力的合成效应,以确保机器的正
理解测力计和滑轮在实验中的作用,掌握 测力计和滑轮的组合使用方法。
掌握实验操作流程
01
02
03
实验前的准备
了解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工 具,检查实验装置是否完 好,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实验操作步骤
掌握实验的操作流程,包 括安装滑轮、调整测力计 、施加力、记录数据等步 骤。
实验数据处理
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包括数据的读取、记录 、计算和分析,以便得出 正确的结论。
注意个人防护
在进行实验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以防止意外伤害。
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
触电应急处理
若发生触电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用绝缘物体将电线拨开,并拨 打急救电话。
自制摩擦力演示仪
自制摩擦力演示仪
自制摩擦力演示仪
教具名称:摩擦力演示仪制作单位:山西省交城县第五中学双灵仙贾世银耿丽霞实验装置图:
图1制作材料:电机弹簧测力计细线木板特点与用途:应用于新课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摩擦力这节课中
的探究实验。
1、不仅改变课本中小木块的运动为木板运动,还改变了用手拉动时用力或大或小而影响弹簧的读数。
2、直观对比地演示摩擦力大小因素。
3、制作简单,效果明显。
制作方法:1、制作一块长80cm,宽20cm的木板做底座,在底座一端的侧面垂直订一块高50cm,宽20cm的木板。
2、用电机轴做一传动轴,固定于底座一侧并与垂直木板为同侧,用布做一传送带把两轴连接起来。
3、把两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平行固定在垂直的木板上,并用细线通过各自对应且固定的钢环与木块连接起来,调节弹簧测力计和细线,使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0”细线在两木块等距离时的受力相等,如图2。
4、在传送带的下面安装一光面的木板或薄铁皮。
两小木块长7cm,宽5cm,高1.5cm,其中一块的底面磨光;另外一个底面粘粗沙布。
图2使用方法:1、把2块接触面相同的木块平行放在传送带上。
在其中的一块上加一重物,可见加重的木块走的距离比不加的走的长,弹簧测力计所示的拉力也大。
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让带沙布的木块的沙布面朝。
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
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力的合成”法则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虽然在内容和理解层次上有所不同,但都是这两个阶段涉及的力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通过实验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精确的事实性实验依据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问题的最关键所在。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套制作简单,易操作,且实验现象明显的“力的合成演示器”装置,观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1 器材直径约5cm、规格相同的滑轮3个,长 80cm、宽60cm、厚约2~3cm的木板一块,长约 5~6cm、劲度系数较小的弹簧一根,长约60cm一端带挂钩的光滑尼龙线3根(最好是钓鱼竿上用的钓丝)。
2 制作将木板的一面创光,涂上黑板漆,制成一块教学用黑板后固定在支架上,将三个滑轮和弹簧用钢钉按实验装置图1所示规格固定在木板上(要求:在固定上述器材时,必须使滑轮上边缘和弹簧右端的挂钩保持同一直线,并且滑轮和弹簧都离开板面一定距离,以避免弹簧和操作过程中所控物体和钩码与极面摩擦产生较大误差),力的合成演示器就制成了。
3 操作过程及实验目的3.1 帮助初中学生归纳总结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法则(1)演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图2(a)所示,将两根带挂钩的尼龙线固定在弹簧的挂钩上,分别绕过滑轮2和3,在滑轮2上挂3个钩码,在滑轮3上挂2个钩码,用粉笔标记出弹簧末端伸长到的位置O 点,然后按装置图2(b)所示,撤去滑轮3上的丝线,将滑轮2上挂5个钩码,我们看到弹簧会同样伸长到O点位置该实验通过比较弹簧伸长到的长度和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直观的为学生展现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演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图3(a)所示,将两极带挂钩的尼龙线固定在弹簧的挂钩上,分别绕过滑轮1和2,在滑轮1上挂2个钩码,在滑轮2上挂3个钩码,标记出弹簧末端伸长到的位置O’点,然后如图3(b)所示,撤去滑轮上的所有钩码和滑轮1上的丝线,在滑轮2上挂1个钩码,我们看到弹簧也同样伸长到O’点位置。
初中物理力学演示实验低成本自制教具5例
初中物理力学演示实验低成本自制教具5例初中物理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力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为了更好地让初中生学习和理解力学概念,进行力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实验设备价格昂贵,不可避免地会对学校产生负担,同时也会限制老师和学生的实验活动。
因此,我们介绍五个低成本自制教具的制作步骤,这些教具可以很好地辅助力学实验,并且不会造成财务压力。
1.过滤法测定物体体积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可以用于测量固体物体的体积。
为了制作它,需要一只注射器、一张塑料薄膜、一些硬纸板,以及一个标尺。
步骤如下:1)制作一个三角形筒。
用硬纸板和胶水制作一个三角形,则筒以进行物体测量。
2)在持管顶部穿孔,插入标尺,并在底部贴上透明塑料薄膜。
3)将注射器插入开口处,卡住三角筒的底部,此时整个装置就搭建完成。
4)将要测量的固体物体放入三角筒中,然后注入水,记录两个高度。
这个装置的原理是根据物理规律:浸入液体时排出的液体体积等于物体体积。
2. 弹簧测量重力实验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重力。
为了制作这个实验装置,你需要用到一根弹簧,硬纸板,滑轮、扭转绳子和挂重物。
步骤如下:1)用硬纸板制作一个四方形架网,一边直立,一边开放。
2)将滑轮悬挂在直立面的边角,绕到开放面并与弹簧相连。
3)用扭转绳子从开放面穿过滑轮,然后用钩挂上重物。
4)记录挂重物时,弹簧的拉伸距离,如此一来,就可以用简单的物理计算估测物体的质量。
3. 弹性碰撞小车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弹性碰撞、动能守恒等物理概念。
弹性碰撞小车可以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只需要木板、弹簧、轮子以及一些固定要素。
步骤如下:1)在木板上钻两个小孔,并将弹簧拉伸连接两个孔。
2)将轮子通过螺栓固定到木板底部。
3)将一个小球体卡在弹簧上,然后学生可以通过引导弹簧与木板相碰撞来体验弹性碰撞过程。
4. 稳定平衡小勺实验这个实验装置可以帮助初学者理解稳定性和平衡问题。
实验装置需要用到三根针、小勺及一些硬纸板。
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
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引言力是一种基本物理量,也是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最常用的一个物理量。
当我们需要测量或分析力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力的合成演示器。
力的合成演示器可以通过不同的重量和角度合成出一个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个简易的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材料以下是制作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所需的材料:1. 1块木板(尺寸为1英尺长,6英寸宽和1英寸厚)2. 1个水平尺3. 1把锤子4. 1个木工锯5. 1个电钻6. 1个5/32英寸直径的钻头7. 1个硬石膏块(尺寸为8英寸长,6英寸宽和4英寸高)8. 1个水平膜9. 1个铅笔10. 1个三角板11. 1个手电筒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步骤制作一个简单的力合成演示器的步骤如下:1. 首先,取一块木板,将其剪成70厘米长度和5厘米宽度。
2. 然后,使用锤子和钉子将木板的两端连接起来,并确保钉子固定在木板的正中心。
3. 接下来,将硬石膏块放在水平的表面上,在其表面上使用水平膜和铅笔进行标记,以确定其表面的水平度。
4. 然后,在硬石膏块表面上始终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后使用电钻和钻头在块的中心处钻2个小孔。
5. 当你完成这两次钻孔时,将其打扫干净,从中间插入一个钢轴,然后确保其牢固地保持在硬石膏块的表面上。
6. 然后,使用木工锯将一片木板切成3个相等大小的角度。
7. 在这3个角度中,其中一个角度成为基准角,其余2个角度成为矢量角。
8. 接下来,在这块木板上用三角板画出一个30度角的标记。
9. 确定矢量角,然后把它们放在这个30度角的三角板上,手持手电筒在旁边参考,调整其位置,使其成为相同的大小。
10. 然后,将这三个合并块绑在钢轴上,并根据需要用图钉固定位置。
(注意要固定在块的中心)11. 最后,在这个简易力合成演示器的下方放置一个靶,然后用铅笔将其抛出,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功效。
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使用方法使用这个简易力合成演示器的方法如下:1. 首先,放置力的合成演示器,使其垂直于靶。
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
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1.简介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物理量,通常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
因此,在物理学研究和教学中,力的实验和演示一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希望能够为物理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2.制作材料:木板、砂纸、尺子、钢圈、弹簧、震动器、小球、小定滑轮、直角三角板、墨水瓶、胶水、铁丝等。
步骤:1)用尺子和铅笔在木板上画出一个150*80mm的矩形,再用锯子或剪刀将其切割下来。
2)将木板的表面用砂纸打磨光滑。
3)将钢圈和弹簧固定在木板的底部,可以用胶水或钉子将它们固定在一起。
4)将震动器安装在木板的左侧。
5)将直角三角板固定在木板的右侧,并在其上方和下方各钉一段铁丝。
6)将小定滑轮绑在铁丝上。
7)将小球放在直角三角板上,并用墨水瓶垫起来。
8)将演示器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并将震动器连接到电源。
3.使用使用演示器可以合成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以达到物理学教学的目的。
具体步骤如下:1)调整震动器的频率和振幅,使得直角三角板上的小球开始运动。
2)观察小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确定合成的力的方向和大小。
3)通过调整小球的位置和演示器的参数,合成不同的力,例如平行力、垂直力等。
4)使用演示器可以展示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5)我们也可以利用演示器来进行实验研究,例如测量一定大小的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等等。
4.注意事项在制作和使用演示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优质材料,并保证制作过程中的准确度;2)在震动器连接电源前,务必检查电压和电流是否符合设备要求;3)在使用演示器时,注意保持场地的安全和整洁,确保使用者和观众的安全。
总之,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是物理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使用演示器,可以深入了解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
而在科研领域,演示器也可以被用于制作更加精确的科学仪器,以促进物理学的进一步研究。
自制“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器
自制“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器作者:付红周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07年第01期力的合成和分解是高一物理的力学的重点实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没有实验支架,不易固定橡皮条和滑轮;(2)不易准确的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3)下面绳子上的钩码容易和桌面接触,影响实验结果;(4)不易演示分力大于合力的情况;因此可操作性不强。
为此,笔者自制了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如图1所示:1 木板1的制作取一块长约60cm、宽约40cm、厚约1cm的木板,用圆规作一个半圆,圆心在木板的中心线上,沿半圆开一个小缝,此小缝用来固定和移动三个滑轮。
滑轮的转轴可以沿圆弧移动,用来调整两分力的方向和合力的方向。
2 木板2制作取一块长约60cm、宽约40cm、厚约1cm的木板,沿中心竖直开个小缝,固定在支架上,此小缝用来上下方便调整角度盘的位置,以便记录橡皮筋末端的位置。
在小缝的正下方钻一个小孔,用螺母穿过作为橡皮筋的固定点,右下方做个正方体盒子,用来装钩码。
在两块长方体之间,用一个宽度约2cm厚1cm长约60cm的小木条,用胶链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上下两块可以折叠。
用支架把它固定。
3 角度盘和滑轮的制作用一块薄铁皮把它做成一个直径为20cm的量角器的形状,用白油漆在上面标出特殊角度和圆心,在后面用电焊把直径为5mm螺丝固定在其中央(带螺母),做成一个角度盘(图2,a)。
用实验室的滑轮把轴用铁丝替换,把轴心和螺丝用电焊连接,用来在木板上固定和移动滑轮。
螺母都用蝴蝶形的,可以用手旋转。
做三个这样的滑轮(图2,b)。
4 连接小木条的制作用宽度约2cm、厚约1cm、长约60cm的小木条两条,把其中一条从中间锯断,重叠起来左右对称地用螺母固定,后面被锯断的两条可以转动到和前面那条垂直,用来使上下两块木板折叠和展开为一个平面(图3)。
用铰链把小木条和木板1、2连接起来,使竖直小缝和上面圆心在一条竖线上,整个装置就做好了。
5 此装置的优点(1)可视性较好,整个装置很大,可演示的力的范围大;(2)容易方便的调节记录橡皮筋末端的位置和滑轮的位置,记录合力和分力的方向;(3)可以演示分力等于或大于合力的情况,钩码被举得高高的,滑轮和钩码可以移动的空间很大,不容易与桌面接触;(4)可以方便地携带钩码,不用再带钩码盒;(5)使用时把木板1支起来,转动小木条后面木条,使木板1和2在一个平面上,不用时可以把装置折叠起来,缩小了器材占用的空间,保存方便。
自制“力的合成”演示实验装置
( 3 )因铁架 台 高度 限 制 , 设 计 凹槽 以 便 通 过 滑
轮 的位 置改变 来扩 大分 力 的角度测 量范 围.
( 下转 第 7 6页 )
74
一
2 0 1 7年 第 1 2期
物 理 通 报
物 理 实验 教 学
3 ) . 用标 尺读 出 小球 落 在 底 板 白纸 上 的水 平 飞 行距 离. 比较 所测 量 的数据 及标 准数 据 间 的差 异 .
验证, 观察 与所 测量 的水平 位移 间 的差异.
3 实 验 总 结
DI S实验 将平 抛运 动 的轨迹 及规 律 的探 究 合二 为一 , 实验 的直 观性 和可 视性较 强. 而传统 实验 可视
性 不强 , 学 生 无 法 直 接 观 察 到 平 抛 运 动 的轨 迹 , 需 要
通过 数据 来 验 证 平 抛 运 动 是 否 做 水 平 方 向的 匀 速运 动 和竖 直 方 向上 的 匀 加速 运 动 , 表格 显 示 - r
物 体下 落 的高度 和时 间 , 分 别代 入公式 h一
厶
进 行
竖 直位 移 的验证 。 水平 方 向上代入 公 式 . r — , 进 行
分力 的 大小 , 分 力 的方 向可从 圆纸 片上 直接读 出. ( 3 ) 重 复测 量 , 记 录多 组数 据
改 变小 桶 内钢 珠 的数 量 , 合力 和 分力 也会 随 之
改变, 可 测得 多组数 据 .
( 4 ) 数 据 处 理
将 数据 填入 表 1中 , 再 利 用 绘 图工 具 把力 的矢
分力 F
方向 / ( 。 )
大小 / N 分 力 F 方向 / ( 。 ) 3 4 4 5 4 6
自制“力的合成”演示实验装置(2)教学实验研究
自制“力的合成”演示实验装置(2)教学实验研究自制“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摘要:在现行的物理课本中, 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操作不方便、不利于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为此, 本文介绍自制“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的制作方法、特点以及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 从而克服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的困难, 弥补高中物理课本中实验设计的不足.关键词:自制实验;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作者简介:冯楠 (1991-) , 女, 在读本科生, 研究方向为物理教育.作者简介:王林 (1959-) , 男, 教授, 主要从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研究.基金:课题名称“沙漠腹地沙尘监测与信息获取关键技术合作研究”, 项目编号:2011DFA11780高中《物理·必修1》中“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是学习与解决力学问题最基础的内容, 也是学习物体平衡、动量定理等内容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区分矢量与标量, 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然而, 由于对矢量知识了解不深, 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往往缺乏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 如何突破思维定势, 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正是因为学生对矢量的陌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切身的体验.现行课本中设计了“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 该实验虽能得出结论, 但操作起来不太方便, 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 更不便于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基于此, 笔者设计制作了一个能全面表述“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演示实验仪器, 力求能够通过自制教具, 有效解决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
.该自制实验仪在全国第五届“人教社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暨自制教具与设计实验展评中被评为二等奖.。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演示仪的制作方法、特点以及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等.1 实验装置简介(1) 仪器装置弹簧测力计2个, 调节旋钮 (滑轮) 2个, 方形滑槽1个, 50g砝码1盒, 角度刻度盘2个, 橡皮条、细绳若干.(2) 制作材料大角度刻度圆盘, 所用支架由2mm厚的铁板制成;小角度刻度圆盘, 制作材料有白色塑料、强磁1块、万能胶等;细绳用牢度强伸缩性小的蜡线制成.(3) 制作方法角度刻度盘如图1所示, 制作方法如下.大角度刻度盘:面板背面焊有两个插孔, 可垂直固定在支架上, 且面板周围刻有360°滑槽, 便于滑轮的调节旋钮在任意位置移动.在面板上用量角器、直尺、油性水笔画出刻度与角度.图1 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仪角度刻度盘小角度刻度盘:将白色塑料裁成圆形, 在板面上画出角度刻度, 背面用万能胶将强磁固定, 以便将其固定在大角度刻度盘的任意位置;制作方形滑槽, 选取长15cm, 宽5cm的长方形铁板, 刻出长14cm, 宽0.5cm 的滑槽.(4) 演示仪的实物图演示仪的实物图如图2所示.图2 演示仪实物图2 演示实验操作步骤2.1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操作步骤:(1) 在方形滑槽上挂一橡皮条, 在橡皮条下方两根引线上挂等量砝码, 并将引线放入调节旋钮凹槽内, 调节方形滑槽高度, 将橡皮条和引线结点位置与角度刻度盘中心对齐, 读出两个分力的大小及方向, 在角度刻度盘面板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分力.(2) 取下砝码, 检查弹簧测力计是否在零刻度线上, 如果不是, 用手轻轻将弹簧测力计调整至零刻度.用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结点拉至角度刻度盘中心位置, 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用力的图示法在角度刻度盘面板上画出合力.(3) 连接3个力的箭头, 可得出平行四边形, 如图3所示.(4) 改变方形滑槽, 调节旋钮的位置, 重复以上步骤,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若中心结点与面板上角度刻度盘中心不一致, 可采用小角度刻度盘测量分力夹角.图3 求合力的大小数据记录: 记录数据如表1所示.表1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数据记录2.2 探究合力的大小与分力夹角之间的关系操作步骤:(1) 检查弹簧测力计是否在零刻度线上, 如果不是, 用手轻轻将弹簧测力计调整至零刻度.(2) 将方形滑槽调节至圆盘正上方, 弹簧测力计挂在滑槽上, 橡皮条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在橡皮条下方的引线上挂两个砝码, 将砝码放下, 两个砝码同时处于零刻度线上, 弹簧测力计显示1N.(3) 将两个砝码的引线分别放入调节旋钮的凹槽内, 将调节旋钮调节到30°的刻度上, 观察测力计示数并记录, 将调节旋钮调节到60°刻度上, 观察测力计示数并记录.多次调节旋钮, 观察分力夹角大小与合力之间的关系.(4) 改变方形滑槽、调节旋钮的位置, 重复以上步骤.数据记录:记录的数据如表2所示.表2 探究合力的大小与分力夹角之间的关系数据记录实验结论:以上数据表明, 当分力大小不变时, 两分力构成的夹角越大, 合力越小, 夹角越小, 合力越大.3 物理教学中的使用效果(1) 仪器改变了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 采用更简单的方式“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能够直接在角度刻度盘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效果更加清晰明了.(2) 省去了书中繁琐的实验流程, 学生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 进行多组实验, 总结实验规律, 使得实验更加便捷, 课堂更加高效.(3) 实验仪器可多方位使用, 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及方向可任意调节, 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4 仪器的特点(1) 大角度刻度盘采用铁质材料制成, 在盘的周围刻有360°滑槽, 使得两个调节旋钮和方形滑槽可沿角度刻度盘360°任意角度固定, 这使得合力与分力的方向可以任意确定与组合.(2) 大角度刻度盘与小角度刻度盘配合使用.大角度盘板面清楚, 可清晰地读取分力的大小和分力的夹角度数, 若合力与分力的汇聚节点在大角度刻度盘的中心位置, 可采用大角度刻度盘, 直接在面板上做出平行四边形.小角度盘在面板上任意移动位置及方向, 故不管几个力的汇聚节点移到什么位置, 小角度刻度盘的圆心总可以移到这几个力的汇聚节点上.若汇聚节点不在盘的中心位置, 可使用小角度盘测量合力与分力的方向.(3) 使用滑轮做定点, 减小了轮子与线之间的摩擦力, 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率.5 实验仪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仪器的不足:实验仪器采用铁质材料制成, 部分制作工艺有难度, 适合仪器厂批量生产, 对大多数中学教师或者中学生不太容易推广.改进措施:将铁质材料的大角度刻度盘用纸质材料代替, 为了使仪器刻度精密性提高, 使用flash软件画出角度刻度盘, 保存为jpg格式, 将图片打印, 可直接得出角度刻度盘, 在盘的背面嵌入一块磁铁, 这样使得盘可直接固定在黑板上, 提高了演示效果.小角度盘插入一个大头针, 可随意插入大角度盘的板面上.通过这样的改进, 使得仪器更具有推广性.转载于《物理通报》2014年第10期。
小小科学家的动力实验制作简易动力机械
小小科学家的动力实验制作简易动力机械科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奇迹的学科,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
当我们谈到科学实验时,我们可能会想到一些复杂和高级的设备。
但其实,我们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这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动力机械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动力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让我们开始吧!材料准备:1. 细长的竹签2. 一个小塑料瓶3. 软薄橡皮管4. 一个小塑料杯5. 饮用水6. 填充物(如碎纸屑或小石子)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小塑料瓶将塑料瓶底部切除,并用热胶枪将软薄橡皮管固定在塑料瓶的底部。
确保橡皮管可以轻松地插入,但不要使其密封。
第二步:加入填充物将填充物(如碎纸屑或小石子)放入塑料瓶中,填充物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第三步:将竹签插入塑料瓶将细长的竹签插入塑料瓶的橡皮管中,并确保它可以自由旋转。
第四步:固定小塑料杯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如一块木板上,使用胶带或热胶枪将小塑料杯固定在那里。
确保小塑料杯和竹签的高度适中,使其能够顺利旋转。
第五步:添加水将饮用水倒入小塑料杯中,注意不要加太多的水,只需要能够覆盖住塑料瓶底部的填充物即可。
第六步:观察实验现象现在,让我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当我们轻轻旋转竹签时,塑料瓶中的填充物会开始旋转,并且小塑料杯也会随之旋转。
这是因为橡皮管通过气体和水的结合力将动力传递到塑料瓶中的填充物。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涉及到一些科学原理。
首先,我们将学习到有关动力机械的基本知识。
动力机械是一个能够将外部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在这个实验中,当我们旋转竹签时,橡皮管内的水将作用于填充物,创造出一个旋转的力。
填充物将传递这个力量给小塑料杯,从而使其旋转起来。
在这个简易的动力机械实验中,我们演示了力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动力机械的工作原理。
自制多功能力学组合教具
自制多功能力学组合教具【制作方法】1.用100×14×2厘米3的木板,刨平作多功能力学组全教具的底座。
2.在40×10×1.5厘米的木板下面装上4个小轮做成平板小车。
3.用薄木板粘成一个弹簧制作测力计。
4.用录音机磁带传动装置制作动力盒。
5.用园木制作带偏心孔的木滚。
6.制作带弧度的斜面。
7.制作立人用三合板做成一个站立的高约15厘米的小人,小人的脚部粘上一个配重(螺母、铁块等均可)。
用铁钉做转轴,铁钉穿过小人腿部和两支架的轴孔内。
要求小人在支架上转动灵活。
配重只要能使小人在静止时竖直站立即可。
7. 制作带滑轮的支架8.制作木块等附件【使用方法】1.演示测力计的使用演示时,可在测力计下竖直悬挂钩码进行重力的测量,也可演示测量任意方向的力,如图2.演示匀速直线运动由于采用录音机传动装置做为牵引小车的动力,因而小车的运动是匀速的,如图(1.把底座置于水平桌面上,将拴在小车上的窄布带与动力盒相连。
(2.按下动力盒上的转动开关,使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小车的运动速度有三档,即正常、慢速、快速。
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慢速和正常两档效果较好。
3.演示滑动摩擦力(1.把底座置于水平桌面上,将拴在小车上的窄布带与动力盒相连。
(2.把装有测力计放在底坐的右端并与滑块相连,滑块放在小车的左端,测力计的指针应调到“0”位。
(3.按下动力盒上的转动开关,使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右端测力计的读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把毛巾和玻璃板等放在小车上,分别做滑块与毛巾和玻璃板粗糙面的滑动摩擦实验。
可以看到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在滑块上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重做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4.演示比较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大小(1.把底座置于水平桌面上,将拴在小车上的窄布带与动力盒相连。
(2.把装有测力计放在底坐的右端并与木滚相连,木滚放在小车的左端,测力计的指针应调到“0”位。
自制多功能力学组合教具
自制多功能力学组合教具【制作方法】1.用100×14×2厘米3的木板,刨平作多功能力学组全教具的底座。
2.在40×10×1.5厘米的木板下面装上4个小轮做成平板小车。
3.用薄木板粘成一个弹簧制作测力计。
4.用录音机磁带传动装置制作动力盒。
5.用园木制作带偏心孔的木滚。
6.制作带弧度的斜面。
7.制作立人用三合板做成一个站立的高约15厘米的小人,小人的脚部粘上一个配重(螺母、铁块等均可)。
用铁钉做转轴,铁钉穿过小人腿部和两支架的轴孔内。
要求小人在支架上转动灵活。
配重只要能使小人在静止时竖直站立即可。
7. 制作带滑轮的支架8.制作木块等附件【使用方法】1.演示测力计的使用演示时,可在测力计下竖直悬挂钩码进行重力的测量,也可演示测量任意方向的力,如图2.演示匀速直线运动由于采用录音机传动装置做为牵引小车的动力,因而小车的运动是匀速的,如图(1.把底座置于水平桌面上,将拴在小车上的窄布带与动力盒相连。
(2.按下动力盒上的转动开关,使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小车的运动速度有三档,即正常、慢速、快速。
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慢速和正常两档效果较好。
3.演示滑动摩擦力(1.把底座置于水平桌面上,将拴在小车上的窄布带与动力盒相连。
(2.把装有测力计放在底坐的右端并与滑块相连,滑块放在小车的左端,测力计的指针应调到“0”位。
(3.按下动力盒上的转动开关,使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右端测力计的读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把毛巾和玻璃板等放在小车上,分别做滑块与毛巾和玻璃板粗糙面的滑动摩擦实验。
可以看到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在滑块上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重做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4.演示比较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大小(1.把底座置于水平桌面上,将拴在小车上的窄布带与动力盒相连。
(2.把装有测力计放在底坐的右端并与木滚相连,木滚放在小车的左端,测力计的指针应调到“0”位。
自制“力的合成实验仪”
自制“力的合成实验仪”
廖国锋
【期刊名称】《实验教学与仪器》
【年(卷),期】2017(0)S1
【摘要】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中的“力的合成”实验误差较大。
为减小误差,培养科学精神,可自制悬挂重物的“力的合成实验仪”。
该实验仪通过苹果或矿泉水瓶做实验,能凸显“力的方向”要素,具有稳定性,非常便于学生分析实验误差和亲身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廖国锋
【作者单位】衢州市第三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自制摩擦力实验仪
2.基于自制示力杆的力的合成实验演示板
3.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实验仪
4.“力的合成”实验仪器改进
5.自制“直观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实验仪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力的合成实验器材有哪些
力的合成实验器材有哪些引言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验研究中,为了准确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人们设计了多种合成实验器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力的合成实验器材。
1.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见的力的测量仪器,利用弹簧的伸长量来间接测量力的大小。
它通常由弹簧和读数装置组成,可以精确测量静力和动力。
弹簧测力计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测量小到大范围的力。
2. 杠杆平衡装置杠杆平衡装置利用杠杆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
它通常由一个浮子和杠杆组成。
当物体施加的力达到平衡时,浮子将停留在水平位置。
通过测量杠杆的长度比例,可以计算出力的大小。
3. 牛顿串珠牛顿串珠也是一种用来合成力的实验器材。
它由一系列大小不同的珠子和固定在竖直支架上的线组成。
当施加一个力时,力会被传递到最下面的珠子上,然后通过串珠传递到顶部。
利用串珠的原理,可以合成和分解多个不同方向的力。
4. DNA-twist装置DNA-twist装置是一种新型的力合成实验器材,用于研究微观尺度下的力。
它利用DNA双螺旋结构的特性,将力转化为DNA的扭转。
通过测量DNA的扭转角度,可以计算出力的大小。
5. 弹簧浮子装置弹簧浮子装置是用于合成力的一种实验器材。
它由弹簧和浮子组成,通过调整弹簧的伸长量和浮子的位置,可以合成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
结论力的合成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合成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杠杆平衡装置、牛顿串珠、DNA-twist装置和弹簧浮子装置。
这些实验器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和合成各种力,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力的合成”演示实验装置
张洪明
摘要: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力的合成”这一节, 课本里介绍了一个实验来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虽然该实验操作简单, 但存在明显的不足.基于此, 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学生用实验装置, 介绍该自制装置的原理及实验操作过程, 它弥补了课本上简易实验的缺陷, 增加了物理课堂的严谨性.
关键词:力的合成与分解;自制实验装置;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是力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同样也是矢量运算的开始, 掌握该内容的关键就在于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区分矢量与标量, 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1].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 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钻研出来的知识掌握得更牢, 形成好的学习习惯[2].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矢量的运用比较陌生, 可能会存在认知的冲突和理解的困难, 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力的合成遵循的定则是很多物理教师研究的方向.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介绍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至少需要两个学生来完成实验操作.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先将轻质小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 然后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成一定角度拉动小圆环, 将圆环拉至O点, 此时小圆环受到作用力F1和F2;之后撤去F1和F2, 改用一个力F拉小圆环, 也拉至O点, 对于橡皮条来说, 两次伸长量都是相同的, 即力F的作用效果与F1和F2共同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所以F就是F1与F2的合力;最后学生再用矢量图将力画出, 得出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定则.
本实验的明显不足是: (1) 探究分力时, 手拉动测力计, 无法保持受力方向和大小恒定不变, 静态平衡很容易打破, 从而引起实验数据的误差; (2) 实验过程中较难保证合力和分力的等效, 橡皮条的受力方向在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偏离, 并且橡皮条经过多次拉伸后, 劲度系数也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会导致合力和分力作用效果不相同.
图1 教材中的实验图
为改进因静态平衡被打破而导致的误差, 有些实验利用砝码来拉动橡皮条, 却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砝码使得分力大小不能连续地发生变化, 基于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我们设计了一款新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在2016年第四届“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暨物理教育研究论坛中获得教学组二等奖.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制装置需要用到的器材、实验操作过程以及演示效果等等.
1 实验装置的介绍
(1) 实验器材
沙桶3个, 小钢珠(直径3 mm) 1盒, 带有螺丝的滑轮2个, 鱼线若干, 标有角度的圆纸片, 弹簧测力计3个, 带有凹槽的铁架台, 砝码若干, 铁丝2根.
注意:圆纸片的纸张不需要太大太厚, 直径最多不超过15cm, 纸片上标有角度, 从中央竖直顶端开始标为0°, 然后按照角度从两边递进, 最小刻度为1°, 直到中央最底端标记为180°, 如图2所示.
图2 纸质刻度盘
(2) 制作过程
将带有螺丝的滑轮装在有凹槽的铁架台上, 旋动螺丝帽可以移动滑轮, 将标有角度的圆纸片过塑后, 在圆纸片的圆心位置打一个小孔, 用一根细轴穿过小孔, 在轴上分别系上3条鱼线, 一条穿过圆纸片180°刻度的位置, 另两条分别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并绕在滑轮上, 测力计底端扣在铁丝上, 整个装置就制作完成.
(3) 实物展示
小桶中添加若干小钢珠, 挂在两侧弹簧测力计底端, 砝码吊在中间鱼线下端(砝码可用小桶代替, 即可改变合力的大小) , 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图3 自制实验装置图
2 实验操作部分
(1) 测量合力的大小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纸片下方砝码(或小桶) 的重量, 由于圆纸片质量很小, 可忽略不计, 测力计读数即为合力的大小, 方向竖直向下, 记录数据后将砝码(或小桶) 挂在中间鱼线下端.
(2) 测量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另两个小桶中添加适量的小钢珠, 分别挂在两侧测力计的底端, 测力计的读数加上其自重即为分力的大小, 分力的方向可从圆纸片上直接读出.
(3) 重复测量, 记录多组数据
改变小桶内钢珠的数量, 合力和分力也会随之改变, 可测得多组数据.
(4) 数据处理
将数据填入表1中, 再利用绘图工具把力的矢量图画出来, 分别将一个分力沿着另一个分力平移就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
表1 合力与分力的数据记录
(5) 实验拓展
保持中间砝码(或小桶) 的重量不变, 即合力不变, 改变两侧小桶内钢珠的数量(即分力) , 此装置也可用来演示“力的分解”, 得出一个力有多种分解方式, 为后一节学习“力的分解”做铺垫.
3 实验装置的优点以及教学价值
3.1 实验装置的优点
(1) 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小钢珠的数量来改变合力与分力, 操作简单, 同时也增加学生探
究的乐趣, 由于小钢珠的重量非常小, 所以在改变力的大小的时候可认为力是连续变化的, 解决了之前用砝码存在的问题.
(2) 由于细线容易缠绕, 很难稳定, 所以实验装置中利用鱼线来和测力计相连, 与滑轮相
绕, 很好地解决了细线打结的问题.
(3) 因铁架台高度限制, 设计凹槽以便通过滑轮的位置改变来扩大分力的角度测量范围.
(4) 圆纸片与鱼线的节点相连接, 可随着共力点的移动而移动, 可在任意位置确定分力
的角度.
(5) 合力的方向始终在竖直方向, 不需要测量, 减少了数据的测量工作量.
(6) 整个装置所测量的面是竖直平面, 当整个装置稳定之后, 就可以进行读数, 避免了之
前由于人工操作不稳定带来的误差.
3.2 教学价值
采用该教学实验装置,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简单的操作中思考装置的设计思想, 体会创新以及探究的乐趣.整个实验所存在的误差也是较小的, 所以学生在读数不出差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测量的数据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整节课下来, 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成为主体,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 总结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自制教具的使用与制作, 将大大灵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综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全面落实高中物理教学目标[3].
本文所介绍的自制实验装置操作起来简单方便, 实验现象明显, 实验结果也比较准确, 在之前的众多实验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在课堂上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一步一步寻得实验结论,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和动脑思维能力, 还激发了学生寻求真理的欲望,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 体会物理的乐趣.因此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利用此实验装置,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用理论指导实践, 用实践验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