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5月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1-04-19

作者简介:孔敏,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师。①

【宋】欧阳修等著《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杂史类》。②黄永年,

贾宪保:《唐史史料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③智喜君:《

(大唐新语)读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④周勋初

:《唐代笔记小说叙录》,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1版。《大唐新语》研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北京100048)

[中图分类号]

I20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专辑-0009-07

《大唐新语》,唐宪宗元和年间刘肃撰。《大唐新语·自序》末尾云“时元和丁亥岁有事于圜丘”,故此书大致应写成于元和二年(807年)。

全书共十三卷,分为三十门类,记载了自唐武德初年至大历末年的人物言行事迹。

《大唐新语》在历代书目中多有著录,今可见于《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崇文总目》、《宋史·艺文志

》、《文渊阁书目》、《秘阁书目》、《箓竹堂书目》、《澹生堂书目》、《玄赏斋书目》等。

作者刘肃

,《大唐新语·自序》:“登仕郎守江州浔阳主簿刘肃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并注明作者为

“元和中江都主簿”

。①生平事迹不详。黄永年指出

“江都是江州之误”②。智喜君

《<大唐新语>读记》③一文根据《新唐书·百官志》

,证实作者任职江州浔阳应是正确的。周勋初则提出:刘肃或曾先后至江都、浔阳二县任职。

④一、《大唐新语》的体例及版本1、《大唐新语》的体例

《新唐书·卷六十四·志第四十八·艺文二·杂史类》:刘肃《大唐新语》十三卷元和中江都主簿。

《宋史·卷二百〇三·志第一百五十六·艺文二·别史类》

:刘肃《唐新语》十三卷明人或题

《大唐世说新语》,或题《唐世说新语》等等。《四库全书·子部十二·小说家类一》。

《四库全书·唐新语提要》:该书“凡分三十门,皆取轶文旧事,有裨劝戒者。前有自序,后有总论一篇,称昔荀爽纪汉事可为鉴戒者以为

《汉语》。今之所记庶嗣前修云云。故唐志列之杂史类中。然其中

‘谐谑’一门,繁芜猥琐,未免自秽其书,有乖史家之体例,今退置小说家类,庶协其实。

”《大唐新语》仿照《世说新语》体例而作,一十三卷,下分

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直、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义、孝行、友悌、举贤、识量、容恕、知微、聪敏、文章、著述、从善、谀佞、厘革、隐逸、褒锡、惩戒、劝励、酷忍、谐谑、记异、郊禅三十门类。

2、《大唐新语》的版本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大唐新语》的宋、元本今已不存。

现存《大唐新语》的版本主要有:

明万历三十一年潘玄度刻本,简称“潘本”,十三卷。明万历三十七年俞安期刻本,简称“俞本”,十三卷。明万历商濬刻《稗海》丛书本。

另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明抄本《大唐新语》,残存六卷。傅增湘跋。

民国时商务印书馆据《稗海》本排印,收入《丛书集成初编》

。1957年古典文学刊行社据《稗海》本排印,列入《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

。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许德楠、李鼎霞点校本,以文津阁《四库》本补正《稗海》本缺失。(《稗海》本原缺卷末《总论》,《四库全书》本据潘本补入,中华书局本亦补入;潘本、稗海本误为二十九门,中华书局于卷九目录中补入《谀佞》,一门,于卷四正文中补入《政能》一门,将全书恢复为三十门。

)另有一卷本。明宛委山堂一百二十卷《说郛》收入摘录的一卷本《大唐新语》。仅收录十二篇的篇名,并每篇下收入两三则材料。

二、《大唐新语》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大唐新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此书性质的判定;对全书内容文字的校勘;《大唐新语》一书的真伪之辩;对《大唐新语》所反映的唐代社会状况、思想潮流的考

察;以及对其史学、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等等。

作为唐人撰写的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笔记。《大唐新语》引发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四个方面。

1、《大唐新语》的性质

①史书。

牛致功《刘肃与<大唐新语>》

分析作者写《大唐新语》的目的,概括其主要内容,认为《大唐新语》“是一本政治性很强的史书,不是一般的笔记小说”。①

王澧华《<大唐新语)编纂考略》②

考订《大唐新语》的名称由来,体例与《国语》、《世说新语》的渊源和不同,认为其性质应看作是史学著作。

智喜君《<大唐新语>“谐谑”篇试析》③

指出《大唐新语》符合史书“语”体的体例,有高度的史书性质。

智喜君《<大唐新语>读记》

指出《大唐新语》所用史料多为国史,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对研究唐王朝前期历史,有着许多其他古籍不能替代的文献资料价值的作用。”

周勋初《唐代笔记小说叙录》

将《大唐新语》与《世说新语》相比较,认为后者以记言为主,应入子部;而前者“重在记叙事实,表现人物品德,反映了唐人以事功为重的特点,因此这书理当归入史部。”“按诸实际,《大唐新语》可说是部真正的史书。”

②小说。

杨民苏《试论唐代刘肃的轶事小说集<大唐新语>》

认为《大唐新语》继承《世说新语》,“既有史料价值,又有小说艺术之美,是唐代佚事小说之佼佼者。”④

陈敏《<大唐新语>的价值取向与作者的文学成就》

认为《大唐新语》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笔记体小说”,有“鲜明的道德主题和作者主体意识的自觉参与,使得《大唐新语》脱离史传而‘退置’小说。”⑤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篇“世说新语与其前后”,在“历来模仿《世说》者之多”章节中,列举了《续世说新书》、《唐语林》、《续世说》、《何氏语林》、《明世说新语》等多部著者认为是模仿《世说新语》的作品,而并无提及《大唐新语》,应是认为后者体例虽似,而内容材料多近于史,与《世说》不若。

在对《大唐新语》性质的研究与判定中,包括了史书、笔记、笔记体史书、笔记小说、轶事小说等说法。

2、《大唐新语》的内容及其文学成就

《大唐新语》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保留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它的记载体现了唐代的社会现象与思想潮流。同时又在事件、言论的记叙中,借助生动的语言勾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3、校勘

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大唐新语》点校本。

方积六、吴冬秀编撰的《唐五代五十二种笔记小说人名索引》⑥;周勋初主编的《唐人轶事汇编》⑦对书中部分人名讹误作出更正。

周勋初《唐语林校证》⑧对王谠引及的《大唐新语》文字有所修正。

武秀成《古籍校点中他校法的运用及其意义》⑨及《<大唐新语>佚文考》 瑏瑠对中华本所收佚文和卷六的部分条目加以考订。

对中华书局《大唐新语》点校本中辑录的五条佚文进行考证。

李南晖《<大唐新语>校札》 瑏瑡

指出中华书局《大唐新语》点校本的四类错误。

胡可先《<大唐新语>佚文辨正》 瑏瑢

指出中华书局《大唐新语》点校本中的辑佚的“李秀才”条当属误辑。”

4、《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的讨论

吴冠文《关于今本“<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 瑏瑣

认为现存实为明人伪造的《唐世说新语》,而并非刘肃原撰的《大唐新语》。

潘婷婷《今本<大唐新语>非伪书辨》 瑏瑤

对吴文予以辩驳。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今本《大唐新语》是伪书。

吴冠文《再谈今本<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 瑏瑥

论证今本《大唐新语》实是以明代中、后期出现的《唐世说新语》为底本并更改其书名而成,重申今本《大唐新语》与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瑏瑠 瑏瑡 瑏瑢 瑏瑣 瑏瑤 瑏瑥牛致功:《刘肃与<大唐新语>》,《史学月刊》,1989年第5期。

王澧华:《<大唐新语>编纂考略》,《阴山学刊》,1996年第1期。

智喜君:《(大唐新语》“谐谑”篇试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陈敏:《<大唐新语>的价值取向与作者的文学成就》,《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杨民苏:《试论唐代刘肃的轶事小说集<大唐新语>》,《昆明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

方积六,吴冬秀:《唐五代五十二种笔记小说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92年第1版。

周勋初:《唐人轶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版。

周勋初:《唐语林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第1版。

武秀成:《古籍校点中他校法的运用及其意义》,北京图书馆馆刊,2002-19-3

武秀成:《<大唐新语>佚文考》,《古籍整理学刊》,1995年第5期。

李南晖:《<大唐新语>校札》,《古籍整理学刊》,2000年第5期。

胡可先:《<大唐新语>佚文辨正》,《古籍整理学刊》,2004年第6期。

吴冠文:《关于今本“<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复旦学报》,2004年第1期。

潘婷婷:《今本<大唐新语>非伪书辨》,《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吴冠文:《再谈今本<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复旦学报》,2005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