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童真童趣》教学设计
《古诗中的童趣》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中的童趣》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议题:古诗中的童趣使用文本:统编版教材《所见》,自选文《舟过安仁》《池上》《牧童》。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处于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期,也是培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他们的学习从被动向主动转变,逐步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喜欢阅读,能阅读浅显的文章。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古诗的教学,对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从小到大,孩子们接触了许多的古诗,尤其是小学阶段,前后学习了十多首古诗,比较系统地掌握古诗学习的方法。
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文本分析:所选的四首古诗与教学的议题高度契合,每首古诗以不同的活动形式表现出不同的儿童特点,但都是描写古代儿童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所见》通过刻画牧童骑黄牛、唱歌、想捉鸣蝉等活动,突出了牧童天真可爱的特点。
《舟过安仁》通过描写两个孩子张伞、行船等活动,突出来两个孩子的聪明伶俐。
《池上》通过描写孩子们撑小艇、偷采白莲的活动,突出了孩子们天真幼稚的特点。
《牧童》通过描写牧童吹笛、看明月的活动,突出了牧童无忧无虑的特点。
这样的选文,有利于学生比较中地发现古诗中描写古代孩子们丰富有趣的童年生活,感受别样的童真童趣。
因此,所选的文本具有典型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目标:1.读描写童趣的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并想象古代儿童活动的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趣味。
2.引导学生赏析每首诗描写的童趣,初步感知古诗是怎样把儿童的各种情态表现出来的,并在群诗诵读中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运用读、说、演、诵等方法,读懂诗句,想象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体会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诗句,赏析每首诗选词用语的妙处,初步感知古诗如何体现出儿童的各种情态。
教学准备:课件阅读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童趣》教案设计
①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惟独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干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①反复朗读,领略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
教学时数: 2 课时导入新课: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导入。
引用古诗文中有关儿童的描写,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引起学生的联想。
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
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匡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诵读要指导学生诵读。
可从划分停顿入手。
由于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用一字一顿的读法(有利于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无妨先用个别句子示例,使学生知道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同。
如: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划分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ǎo),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怡(yí)然,凹凸(āo tū),为壑(hè),癞(lài)虾蟆掌握规律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殊加深印象记住的。
小学语文_童诗童趣--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童诗童趣--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童诗童趣学习《小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瞧:(出示PPT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是呀,这小池多美丽呀!早在800年前,就有一位大诗人杨万里,为这美丽的小池写下了一首诗,你听——放视频,师板书《小池》。
二、识字写字,读出节奏。
1、你们想读吗?别着急,看,PPT出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红色的字都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翻开课本68页,拿出笔在书中先圈出这些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再把诗歌连起来读一遍。
开始。
评价:表扬圈的认真,坐姿标准,一圈完就认真读书。
2、都会读了吗?考考你们。
(1)出示:泉眼无声惜细流读句子,读一读红色的字。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泉水从一个小小的洞中流出来,这个洞就叫泉眼。
读词。
读句子。
(2)出示:树阴照水爱晴柔读句子,读红色的字,组词,说句子。
爱:读,爱的上半部分是我们要学习的新部首——爪子头,跟我读,中间的部分是——,地下是——来,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把爱字送进田字格中。
数笔顺上小,中大,友一横落在横中线上。
打开书本69页,工工整整地描一个写两个。
(调投影仪)强调写字姿势。
展示书写好的,评价,同桌互评。
(调投影仪)(3)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读句子,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看图片初夏的时候,池塘里的荷叶刚长出来,只露出尖尖的小角。
我们管这时候的荷叶叫“小荷”。
读词语。
露:想个办法记住它。
(编字谜:雨落在路上。
)在口语中念lou,如露马脚、露一手。
但在这首诗中它念lù, 读——小荷才露尖尖角4.看来小朋友们已经把本课的生字学会了。
现在,谁想读小诗给大家听? 1-2人读5、诗歌是有节奏的,(出示划分节奏的古诗)瞧,老师在字与字之间画了节奏线,遇到节奏线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
谁来试着读一读。
古诗童趣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猜谜语:通过猜古 诗相关的谜语,激 发学生的兴趣,加 深对古诗的理解。
配乐朗诵:通过配乐 朗诵,营造古诗的氛 围,帮助学生更好地 感受古诗的韵味。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 讨论古诗的主题、意 境和表现手法,引导 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第五章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童趣的定义和特点
童趣的定义:儿童 在游戏中表现出的 天真、活泼、快乐 和创造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 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童趣元素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 论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古诗中童趣 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
学会从多篇古 诗中提炼主题, 理解古诗的意
境和情感
掌握比较阅读、 整合信息等群
文阅读技巧
提高对古诗的 鉴赏能力和审
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业设计:布置与古诗相关的作业,如背诵、默写、翻译等,以检验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理 解。
测试评估:通过考试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包括对诗意、诗人情感 等方面的理解。
观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添加文档副标题
古诗童趣群文 阅读教学设计
汇报人:XXX
目
录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添加 目录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第一章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中的童趣
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读,感受古 诗中描绘的童年生活和儿童情趣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互动交 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田园诗中见“童趣”优质课教案
田园诗中见“童趣”——《四时田园兴》群诗主题教学【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
它们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今苏州地区),在对农村生活经过长时期观察体会基础上写成的。
北师大版六下教材所选编了两首,描写了农村的自然景色、生活和劳动的场景,也赞美了农民的勤劳质朴,孩童的天真童趣,是田园诗中的代表和典型之作。
诗歌语言通俗浅显,文笔清新轻巧,明朗自然,读后能给予人美的艺术享受。
本节课主要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一首,拓展出三首同题诗和所学的古诗。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古诗学习,学习了一定的自学方法,拥有基础性的自学能力。
此篇古诗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学生能够初步完成自读自学,不过,如何通过捕捉诗歌中的字眼,在读中展开想象,借助文字在脑中形成诗中画面,进而感悟诗境和诗情,关联所学诗篇,还需要老师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诵读优秀诗文,展开想象,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的学段目标,同时也提出“积累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鉴于此,本次主题教学试图围绕“童趣”主题,运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读懂诗题”,“品读诗句,解得‘童趣’”和“拓展群诗,觅得‘童趣’”几个教学环节,组织和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字眼品读,悟读,想象诗中的情境画面,或读或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诗,理解“绩麻、未解、供”等词在古诗中的意思,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2.通过抓古诗中的字眼品读、悟读,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儿童的天真可爱的形象,体会童趣。
【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读懂诗题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写并齐读诗题。
2.关于诗题“四时田园杂兴”(1)了解诗人范成大(学生指名简介)师:我们常说读其诗必先识其人。
宋诗中的童趣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议题:宋诗中的童趣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练地背诵古诗;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关键词语理解诗句意思,在对比议读中品味儿童的各种情态;3.想象古诗描绘的儿童生活画面,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关键词语理解诗句意思,在对比议读中品味儿童的各种情态;2.想象古诗描绘的儿童生活画面,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孩子们,老师今天让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认真看,(图片:孩子放风筝图、孩子钓鱼图、孩子扑蝶图、孩子放牛图……)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 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童年还是一首诗。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宋诗中的童趣”,一起读课题。
(板书:《古诗中的童趣》)二、初读古诗,感知乐趣1.出示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生自读。
自读提示:(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和关键词语,理解诗句意思。
2.指名朗读。
谁能带着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来读呢?3.齐读古诗。
4.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思考:(课件出示)这首诗最有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写了古代儿童在______(学种瓜),写出了儿童的______。
(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板书:天真可爱)5.小组交流:你是从哪个字或词感受到的?(未解、学)为什么?(第三、四句诗描写了农村的孩子们在茂盛的桑荫下学种瓜的生动情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6.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你结合插图带着感情再读这首诗,看看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小结:初夏时节,村庄儿女各尽其能,小孩子也深受影响,学着大人在桑荫下种瓜,充满了童趣。
7.想象画面,配乐背诵古诗。
三、品读古诗,感悟童趣(一)自学三首古诗1. 总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宋代儿童学种瓜天真可爱。
谁来说说刚才我们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方法?(读诗、释义、讨论、想象、诵读)我们用这样的学习方式来阅读诗歌,能够让我们有更多、更深的发现。
小学三年级语文群文阅读《古诗中的童趣》教学设计(附选文)
1、生:我喜欢“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句诗中透出浓浓的乡土气息,这是我们所没有过得感受和体验。
(二)指导孩子们有感情朗读诗歌、诵读诗歌
1、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许多许多的看似很不起眼的画面,它却总是承载着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请你选择一件事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推荐古诗《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池上》白居易、《采白莲》白居易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举一反三。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从而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Leabharlann -1-教学步骤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
(“教学步骤、具体内容以及设计意图”请在横排上一一对应)
一、激趣导入
二、学习范文
三、小结学习方法
四、分组自学
五、精彩展示
五、主题拓展
1、师:孩子们,老师今天让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认真看,(图片:孩子放风筝图、孩子钓鱼图、孩子扑蝶图、孩子放牛图…….)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童年还是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童年的一组诗。
1、出示《小儿垂钓》指名读2、了解诗人
问:看了课题,猜猜诗里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指名答
3、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4、指名读5、齐读
问:这首诗中描写了几个人?
什么是“稚子”?
这个稚子子诗中是怎样形容的?理解“蓬头”
他在干什么?
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6、想象画面,试着用你的话来说说这幅画面。
7、出示图片,让孩子对照画面,说说这个孩子的可爱表现在哪些?
8、再读古诗,要求读出感情。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古诗中的童真童趣》教学设计
【注释】 ①结伴:成群结伴。 线索:风筝线。
竹枝词 [清] 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红, 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 欠我风筝五丈风。
②裤褶( zhě)红:身穿皱(zhòu)巴巴的红裤子。 ④五丈风:指很大的风。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 注释 】 ①稚子 :小孩子。 ②脱晓冰 :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把冰脱下来。 ③铮 ( zhēng):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 (qìng):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⑤玻璃 :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①蓬头:头发乱蓬蓬的样子。
②稚子:小孩子。
垂纶:钓鱼。
④侧坐:侧着身子坐。
⑤莓苔:苔藓植物。
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映身: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
⑦借问:向人打听。
⑧遥招手:远远地招手。
⑨怕得鱼惊:怕惊跑了鱼儿。
⑩应:回答。
古诗题目
季节
表现孩童天真顽皮的句子
诗中刻画孩童的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4.引导学生对比 4 首古诗的异同点。
四、 推荐阅读,延童趣。
附选文: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小娃:小孩子。 ②撑:撑船,用桨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不明白。 ⑥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⑦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⑧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⑨开:分开。
《古诗中的童趣童真》教学设计
《古诗中的童趣童真》教学设计古诗中的童趣童真教学设计简介这份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研究古代诗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中的童真和童趣。
通过诵读、分析和创作古诗,学生将能够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到古诗中蕴含的童话般的美好。
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中的童真和童趣元素;2. 通过诵读、分析古诗,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5. 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1: 引入任课教师可选择一首充满童真和童趣的古代诗歌进行诵读,如《静夜思》。
然后向学生提问,探讨古诗中的童真和童趣表现形式。
步骤2: 研究古诗学生分组进行古诗研究和分析。
每组选择一首古诗,分析其中之童真和童趣的元素,并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分享和讲解。
步骤3: 创作古诗学生根据所学的古诗元素,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创作一首充满童真和童趣的古诗。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创作。
步骤4: 分享和展示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古诗进行分享和展示。
可以选择个别学生进行朗读,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创作,展示给全班同学。
步骤5: 总结和评价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总结此次研究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经验和感受进行交流,并提出问题或建议。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根据以下评估方式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价:1. 参与度:学生在研究中的积极程度和主动参与度;2. 表达能力:学生在分享和展示中的语言表达能力;3. 创作能力:学生在创作古诗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 文化理解: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资源为了支持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准备以下资源:1. 古代诗歌选集;2. 学生作品集。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教师可以安排额外的活动,如:1. 古代诗歌朗诵比赛;2. 古代诗歌创作展览;3. 古代诗歌解读研讨会。
以上就是《古诗中的童趣童真》教学设计的内容。
希望本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古文中的童真童趣》教案设计
《古文中的童真童趣》教案设计一、教材选取本教案选取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富含童真童趣的部分文本,包括《儿女英雄传》、《童年时光》和《增广贤文》等。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通过阅读古文,让学生了解古代人们对童真童趣的表达方式;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古代文学作品介绍教师简要介绍教材中选取的古代文学作品,包括作品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文本阅读与理解学生个别或小组阅读教材中的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课堂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文本中的关键内容和情节,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中的童真童趣进行深入探讨,尝试对古代人们表达童真童趣的原因和方式进行思考和总结。
4. 写作和表达训练学生根据文本中的情节和内容,完成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童真童趣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批改作文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写作和课后反馈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情况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儿女英雄传》、《童年时光》、《增广贤文》等;2. 小组讨论和交流的工具:白板、笔记本等;3. 作文批改评估的工具:红笔、评分表等。
六、教学计划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课时:文本阅读与理解,学生讨论和解答问题;-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深入探讨童真童趣的表达方式;- 第四课时:作文训练,学生完成表达童真童趣的小作文;- 第五课时:作文批改和评估,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
七、教学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古文中的童真童趣》教案设计的简要内容。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童真童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古诗教学中的一次尝试 ——《古诗中的儿童》单元设计与实施
古诗教学中的一次尝试——《古诗中的儿童》单元设计与实施摘要:学生的教材中经常会出现带有儿童意象的古诗,由于意象与学生的年龄相仿,学生更容易走入诗境,提升诗性。
本次单元凭借7首带有儿童意象的群诗,进行有过程的归纳教学,从诗歌内容上聚焦“玩”,学生感知儿童的玩乐形象,体会古代文人雅趣;从写作手法上聚焦“态”,运用鲜活的情态细节刻画形象,营造清新的意境和灵动的画面,用简洁传神的语言塑造形象,从而进行写作指导与训练,学生创作描写儿童玩乐的诗词。
关键词:儿童;古诗;单元学生学习的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篇目中,常出现儿童的意象,多表现在对儿童的外貌、心理、语言等的细致描写,突出儿童的好奇心态、对成人的依恋心理、游戏天性、喜欢模仿等特征。
关于古诗的学习,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一、学情分析在开始本单元的教学之前,研究者运用谈话法,就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已有学习基础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同学们对于古诗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且对古诗学习很感兴趣,追问其原因,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古诗的文辞之美与其可被运用到作文中提升分数的实用价值。
作者选材和立意的角度却常常被学生所忽略,但是古诗的魅力却恰在其通过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意境之美,因此对于古诗立意以及意象背后的所蕴含的深思与情感,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
二、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任务设计1. 学习材料的选择儿童形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常被视为至真至纯的美好意象代表,甚至被看成崇高的精神追求。
“由于生命的欣欣向荣,很容易得到自发的欣赏”,因此在古诗词中的玩乐中的儿童形象也被视作是具有直接传递美好感受的意象的功能。
学生天性好玩,很容易与文本中的儿童形象形成共鸣,对9岁左右的儿童而言,更是深入学习的理想切入点。
但以往的学习中,研究者还发现在面对文学作品中的玩乐儿童时常常表现出一种拟态成人的审视,体现出一种利益至上的俗世之味。
因此关注古诗词中的“玩童”形象既是对文本意象的一种深入发掘,也有助于对学生已有审美情趣的提升。
诵“童真童趣” 感“夏日之美”———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主张|一首表现的是孩童趣事,一首展现的是景物和谐,这两首简单的小诗,离不开一个“池”字,离不开一个“夏”字,更离不开一个“趣”字。
这就是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古诗二首》中的《池上》《小池》。
让我们一起走近夏天的小池塘,在朗读中感受童真童趣……【设计初想】本课的两首古诗分别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言绝句《池上》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描绘的都是夏天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
在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古诗和朗读的指导意见,结合当前的要求来教学本节课。
一、横向维度———关注单元,明确承载的重点基于统编本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的编写理念,从教学内容的横向维度看,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夏天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夏日的特点,令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
《古诗二首》描绘了夏天的人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渗透了夏天的气象常识。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时要贯串整个单元,在《古诗二首》中适当铺垫,在《荷叶圆圆》中学习运用,在《要下雨了》中自主尝试运用。
课文的编排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但朗读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古诗二首》要读出节奏,并背诵积累;《荷叶圆圆》要读出情趣,并借助句式相近、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背诵;《要下雨了》要关注对话,读好问答。
教学时要关注《古诗二首》在单元中承载的解词和朗读任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美好夏日的探究兴趣。
二、纵向维度———立足已学,把握引导的难点从教学内容的纵向维度来看,一年级上册已编排《咏鹅》《江南》《画》《悯农(其二)》《古朗月行》《风》六首五言诗,《池上》应关注五言诗朗读和背诵方法的迁移;《小池》作为教材中的第一首七言诗,应关注朗读节奏的指导,本诗在原北京版教材中位于三年级下册,所以对诗中日常景物和谐相依的意境的感受,将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同时,“夏天”主题是教材中第一次以季节编排主题,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感受,并重点启发学生以朗读的方式表达。
《古文中的童趣童真》教学设计
《古文中的童趣童真》教学设计
一、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 了解古文中的童趣童真元素;
- 掌握古文中的童趣童真表现形式;
- 提升对古文的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
- 理解古文中的童趣童真含义;
- 辨析古文中的童趣童真元素;
- 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阅读古文。
三、教学准备
- 教材:古文阅读教材;
-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5分钟)
- 利用图片、视频或文段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引入
话题。
步骤二:介绍童趣童真 (10分钟)
- 解释童趣童真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在古文中的重要性。
步骤三:分析古文中的童趣童真 (20分钟)
- 选取几篇经典古文,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童趣童真元素,
如对孩子的形容、游戏、童谣等;
- 引导学生探讨古文中童趣童真的作用和意义。
步骤四:阅读古文并体验 (15分钟)
- 分发古文材料或投影展示,让学生阅读相关古文;
- 学生可以选择或被指派角色,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验古
文中的童趣童真。
步骤五:讨论与总结 (10分钟)
- 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 总结古文中的童趣童真元素,以及它们对古文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选取古文中的童趣童真元素,并创作相关作品,如写古诗、绘画等;
- 探索古文与现代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等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对古文中童趣童真的理解和表达情况;
-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意见,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情趣、童趣、乐趣……——《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范文最新推荐------------------------------------------------------ 情趣、童趣、乐趣……——《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现状分析】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好古诗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自身修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然而在目前的古诗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为了应付试卷,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一、解题,二、介绍背景、作者,三、讲解字词,四、交流每句诗意及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要求学生背诵默写。
整个过程模式化,更无趣迹可求。
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正在慢慢地消逝【教材简析】《小儿垂钓》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
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
孩子那天真烂漫、活泼机灵的神态跃然纸上。
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淳朴的小孩儿形1 / 11象。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2、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3、能够掌握品字词,想画面的古诗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赏画入诗体验情趣1、儿童一直是诗人心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儿童的天真无邪、聪明机灵常常打动着诗人的笔触。
瞧、这幅画曾经打动过哪位诗人?(出示,《池上》画面),并写下了一首(《池上》),我们一起吟诵一番。
---------------------------------------------------------------范文最新推荐------------------------------------------------------2、(出示图画,)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另一幅画,欣赏完了能告诉我: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吗?3、师:的确,这是一副意境悠远又栩栩如生的画面。
《童趣》的教案设计【】(1)
《童趣》的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童趣》一文。
文章通过描绘孩子们在不同季节里的快乐时光,展现了童年的美好与纯真。
主要章节包括:春日放风筝、夏日捉蜻蜓、秋日捡落叶、冬日堆雪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美好时光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原文、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孩子们在不同季节玩耍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美好时光,激发学习兴趣。
a. 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季节里的童年趣事?b.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趣事?为什么?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选取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讲解指导,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六、板书设计1. 《童趣》2. 主要内容:a. 春日放风筝b. 夏日捉蜻蜓c. 秋日捡落叶d. 冬日堆雪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作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内容真实、具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与童年生活相关的书籍,提高阅读兴趣,丰富知识储备。
组织学生参加与童年有关的实践活动,如放风筝、捉蜻蜓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古文中的童真童趣》教学设计
古文中的童真童趣》教学设计古文中的童真童趣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古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然而,由于其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复杂性,使得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古文时常常感到困惑和无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教学设计将注重古文中的童真童趣元素,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文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古文中的童真童趣元素,并体会其独特之处。
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和兴趣。
培养学生欣赏古文的眼光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选取一些古文中具有童真童趣元素的片段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孟子·离娄下》中的“孟母三迁”和《列子·汤问》中的“汤问___”。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童趣的古诗作为辅助材料,如《千字文》和《百家姓》。
2.教学方法预热启动:以启发性问题、图片或小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文中童真童趣元素的好奇心。
导读分析:对选取的古文片段进行导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语言和意义,引导他们进入古文的世界。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彼此对古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思辨和表达能力。
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故事串讲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古文情境,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情感体验:利用音乐、歌曲、影视片段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古文中的童真童趣,培养他们对古文的情感共鸣。
四、教学评价方式参与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包括问题提问和回答、讨论表达等,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作品评价: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作品创作,如写一篇小短文、演绎一段对话等,评价其对古文中童真童趣元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扩展阅读推广: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古文作品,推荐一些具有童真童趣的古文名著,如《西游记》和《红楼梦》,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体验。
古文创作: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创作童真童趣的古文段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文学中的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趣探索 - 教案
文学中的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趣探索教案一、引言1.1课程背景与目的1.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鲁迅的经典作品,通过描绘童年的趣事反映深刻的社会意义。
1.1.2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童真童趣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1.1.3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1.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童真童趣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2教学对象与预期效果1.2.1教学对象为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阅读和理解能力。
1.2.2预期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童趣元素。
1.2.3学生能够将童趣与自身成长经历相结合,进行反思和创作。
1.2.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教学资源与环境1.3.1使用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1.3.2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3.3创建互动讨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1.3.4提供在线资源,方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自主学习。
二、知识点讲解2.1鲁迅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1.1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突出其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2.1.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鲁迅的个人经历。
2.1.3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童真童趣在作品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2.1.4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鲁迅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
2.2童真童趣的文学价值2.2.1童真童趣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如生动的描绘、天真的想象等。
2.2.2童真童趣对作品情感表达和主题深化的作用。
2.2.3童真童趣在不同文学流派和时代背景下的变化。
2.2.4童真童趣对读者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的影响。
2.3作品中的童趣元素分析2.3.1描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童趣场景,如百草园的探险、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等。
2.3.2分析作品中的童趣人物形象,如鲁迅自己的童年形象和其他儿童角色。
活动一童真童趣
活动一:童真童趣活动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第二课时教学时间: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的童真童趣》教学设计
议题:古诗中的童真童趣
授课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把握古诗内容,想象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品味童真童趣,感悟古诗中的儿童形象。
教学重难点:即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
《池上》《竹枝词》《稚子弄冰》《小儿垂钓》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
二、初读感知,想童趣:
1.自由地读读4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读懂古诗。
(1)说说每首诗写了什么事情?
(2)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三、再读细品,悟童趣:
1.诗中的这些孩童给我们怎样的形象?(天真、顽皮)
2.分组阅读4首古诗,交流讨论,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4.引导学生对比4首古诗的异同点。
四、推荐阅读,延童趣。
附选文: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小娃:小孩子。
②撑:撑船,用桨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不明白。
⑥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⑦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⑧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⑨开:分开。
竹枝词
[清] 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红,
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
欠我风筝五丈风。
【注释】
①结伴:成群结伴。
②裤褶(zhě)红:身穿皱(zhòu)巴巴的红裤子。
线索:风筝线。
④五丈风:指很大的风。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①稚子:小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把冰脱下来。
③铮( zhēng):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①蓬头:头发乱蓬蓬的样子。
②稚子:小孩子。
垂纶:钓鱼。
④侧坐:侧着身子坐。
⑤莓苔:苔藓植物。
⑥草映身: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
⑦借问:向人打听。
⑧遥招手:远远地招手。
⑨怕得鱼惊:怕惊跑了鱼儿。
⑩应: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