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1)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1)](https://img.taocdn.com/s3/m/83e5c62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8.png)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1)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外科手术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会对患者的体液平衡产生影响,引起体液失调。
补液是解决体液失调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对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进行详细讲解:一、外科手术后体液失调的原因外科手术是一项创伤性的操作,它会使患者体内的稳态遭受破坏,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引起体液失调。
具体原因主要包括:1.手术失血。
手术时会有出血现象,如果失血过多,就会导致血容量降低,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同时也会使红细胞及其他血液成分出现减少,而造成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
2.电解质紊乱。
外科手术后,因为围手术期肠道功能减弱和饮食限制,导致水盐及电解质失衡,出现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问题。
3.增加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酸度升高等。
二、分析外科手术后体液失调的类型体液失调可分为水分失调和电解质失调两大类型。
1.水分失调水分失调表现为体内的水的含量不够或过多,导致机体功能受损,表现为多尿、少尿、余液过多、肥胖、脱水等。
2.电解质失调电解质失调主要表现为体内电解质的种类、含量和分布失调,导致机体功能受影响,表现为体重变化、心律不齐、肌肉无力、手脚麻木、肌肉痉挛等。
三、如何通过补液来处理体液失调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体液失调问题,补液的方法也略有不同。
1.水分失调的补液对于体内水分不足的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补水不只是饮水,还可以采用脱水剂(如糖盐渗液)进行静脉输液,或者增加摄入含水量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2.电解质失调的补液对于电解质失调的患者,需要对电解质进行适当的补充。
盐酸小苏打和5%葡萄糖液是常用的液体补充剂,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补液。
也可以采用含有特定电解质的液体来补充体内不足的电解质,如氯化钾、氯化钠、碳酸氢钠、乳酸钠等。
总之,在手术后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测,以便及早发现体液失调问题,及时进行补液治疗,减少手术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促进身体的恢复。
第3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衡
![第3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衡](https://img.taocdn.com/s3/m/7c7bb614a76e58fafab00388.png)
水的平衡
饮水1000~1300 食物 700 ~ 900 2000-2500 代谢水 300
尿 1000~1500 肺 350 皮肤 500 肠道 150
2000-2500
体液中的电解质
细胞外
Na+、K+、 Ca+、Mg2+ Cl-、 HCO3-、HPO42-
SO42-、Pr电中性 等渗
ICF
细胞内
高渗性脱水
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化验检查
血钠升高>150mmmol/L 尿比重高、尿量少、颜色深 HCT、Hb高
高渗性缺水 治疗
• ① 尽早去除病因,避免水和电解质继续丢失。
• 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葡萄糖溶液或0.45%氯化钠溶液补充已损 失体液 • ③ 补液量=已损失量+当日需要量
高渗性缺水 治疗
体内钾的异常
钾的代谢
钾的来源:摄入 50~200 mmol/L/天 所有动、植物细胞富含钾 90% 由小肠吸收。钾不能在体内产生,主要靠摄入
钾的排泄:肾脏 90%
肠道 10%(受醛固酮调节)
汗液 多吃多排, 少吃少排,30~50 mmol/d 不吃也排,5 ~ 10 mmol/d
由于钠钾交换存在,当钾摄入减少或停止摄入后,仍有部分钾在远端肾小管细胞分泌随尿排出体外
K+、 Na+、 Ca2+、Mg2+、
HPO42- 、Pr-、Cl-、 HCO3SO42-
体液的渗透压
决定水通过生物膜(半透膜-细胞膜、血管 内皮)扩散(渗透)程度. 取决于体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 而与颗粒的大小,电荷或质量无关。
正常血浆渗透压= 阳离子+ 阴离子+ 非电解质 =300mmol/L(290 ~ 310mmol/L)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调(1)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调(1)](https://img.taocdn.com/s3/m/1f21c99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3.png)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调(1)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调
外科手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不同性质的手术形式对体液有
不同的影响。
体液失调是指体内不同组分之间的平衡失调,包括水分、电解质、酸碱度等方面。
体液失调不仅会对手术后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引起其他相关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调节。
1.水分失调
水分在人体生理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科手术后由于手术过程、
术后大量输液等原因容易引起水分失衡。
盐水和葡萄糖液输注是补液
的主要方式,但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类型、术后并发症等
因素判断补液量的大小及次数。
2.电解质失衡
电解质失衡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手术过程中失去的
大量血液等原因,会引起体内钾、钠、钙等电解质的浓度失衡。
如果
失衡程度较轻,可以通过口服补充电解质,严重情况下则需要输注电
解质液。
3.酸碱度失衡
酸碱度失衡常常与电解质失衡同时出现,如过度的呼吸困难、酸中毒
和未经批准使用药物等。
在外科手术中,术后呼吸困难可能会导致呼
吸性酸中毒,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酸碱度。
对于病情严重的
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人工通气等特殊治疗。
4.其他并发症
体液失调的其他相关并发症还包括营养不良、低血糖、上结肠麻痹等。
病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这些并发症。
总之,外科手术后体液失调的调节需要医生严密关注、及时调整。
患者要注意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恢复力。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https://img.taocdn.com/s3/m/aed415e06c175f0e7dd1374f.png)
正常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是机体正常代谢和各器官功能进行的大体保证。
创伤、手术及许多外科疾病都可能致使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稳的失调,处置这些问题成为外科病人医治中一个重要的大体内容。
水和电解质是体液的要紧成份。
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份,其量与性别、年龄及胖瘦有关。
成年男性的体液量约为体重的60%,而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0%。
小儿的脂肪较少,故体液量所占体重的比例较高,新生儿可达体重的80%。
男性40%(体重)细胞内液女性35%(体重)体液男性20% 血浆5%(体重)20%组织间液(体重)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互换并取得平稳,这在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故又称其为功能性细胞外液。
缓慢地互换和取得平稳的能力,它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稳方面的作用甚小,故称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如脑脊液,关节液和消化液等。
细胞内液和细胞的渗透压相等,正常血浆渗透压290~310mmol/L。
渗透压的稳固对维持细胞内、外平稳具有超级重要的意义。
体液的主要成分阳离子K+、Mg2++阳离子细胞内液细胞外液Cl-阴离子HPO42-HCO3-阴离子蛋白质蛋白质体液平稳及渗透压的调剂体液及渗透压的稳固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调剂的。
体液正常渗透压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由是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
此两系总一起作用于肾、调剂水及钠等电解质的吸收及排泄,从而达到维持体液平稳,使机体内环境维持稳固之目的。
渗透压的调节体内丧失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刺激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口渴抗利尿激素分泌↑↓↓主动增加饮水肾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水分的再吸收↑↓尿量↓↓水被留在体内,使升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至正常反之,则通过相反的调节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注意:这种调节是有限度的。
血容量的调节血容量↓(血压↓)↓肾小球旁细胞肾素↑↓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远曲小管Na+再吸收↑→水吸收↑→细胞外液量↑K+、H+排泄↑同样,这种调节也是有限度的血容量与渗透压相较,以保护其生命平安。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https://img.taocdn.com/s3/m/8299f9b49b6648d7c0c7461c.png)
酸碱平衡维持 体液缓冲
PH 呼吸
HCO3-/H2CO3
CO2排出
肾脏排泄 尿的酸化
NH4排出 HCO3-重吸收 Na+-H+交换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分为 1、容量失调:等渗性体液失衡。 2、浓度失调:细胞内外的水分增加或减少。 3、成分失调:除钠离子以外的离子衡。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水、钠不足
2 血浆和组织间液体的交换:由毛细血管静水压和血浆 胶体渗透压差调节,后者主要是由血浆蛋白浓度决定的。 水在血管内外的转移,与胶体渗透压有关。
五、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
肾素-醛固酮系统
血容量维持
下丘脑-垂体- 抗利尿激素系统
渗透压维持
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渗透压 肾
~1/2,其余部分在以后24~48h内给予; • 老年人、心功能不全时应适当减慢。
体液与酸碱失调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 科
徐庆连
病例1
• 男,40岁,体重60kg,因在户外炎热环境下工 作时间长,出现昏厥而收住医院。体检:T:3 8.5℃; R:28次/分;HR:120次/分; Bp:90 /50mmHg.神志恍惚,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 。化验:WBC:8×109 /L;N60%;L40%. N a+:160mmol/L;,Cl-:115mmol/L,K +:3.7 mmol/L。
Na+ K+ Ca2+ Mg2+ ClHCO3SO42HPO42-
Protein
血浆 142
4 5 2 103 24 1 2
16
组织间液 146 4 3 1 114 27 1 2
外科护理学体液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体液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3ade5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7.png)
以上是关于外科护理学 体液平衡失调病人的护 理中,体液平衡失调概 述部分的内容。在实际 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 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体 液平衡失调,以确保患 者的生命安全。
02
体液平衡失调的诊断与治 疗
诊断标准与流程
临床表现
体液平衡失调患者可能出现口渴 、尿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
电解质水平恢复:通 过定期检测,观察病 人的电解质水平是否 逐渐恢复正常,如钠 、钾、氯等离子浓度 在合适范围内。
病人满意度提高:通 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 解病人对外科护理的 满意度,评估护理措 施是否得当、有效。 同时,根据病人的反 馈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提升护理质量。
04
体液平衡失调病人的并发 症预防与护理
类型
根据水分和电解质的变化情况,体液平衡失调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和水中毒等类型。各种类型的特点、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体液平衡失调的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05
高渗性脱水表现:口渴 、尿少、尿比重增高、 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 陷等。严重者可出现狂 躁、幻觉、谵妄甚至昏 迷。
护理措施与实施
针对体液平衡失调病人,外科护理应采 取以下护理措施与实施
心理支持:关心病人的心理需求,给予 鼓励和支持,帮助病人树立康复信心。
引流管护理:对于需要引流的病人,保 持引流管的通畅,定期更换引流袋,防 止感染。
静脉输液护理:根据医嘱,合理安排病 人的静脉输液计划,确保水分和电解质 摄入充足。
02
4. 综合分析检查结果,确定体液 平衡失调的类型及程度。
常用治疗方法与原则
01
020304Fra bibliotek去除病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一)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一)](https://img.taocdn.com/s3/m/345dad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3.png)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一)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外科手术后,由于术中引起的创伤和应激等原因,常常会出现体液失调的情况。
体液失调分为电解质失衡、血容量不足、酸碱平衡紊乱等,如果不及时予以补液则会影响恢复和预后。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电解质失衡手术后由于术中输液不当或者电解质丢失过多,常会出现电解质失衡的情况。
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钙血症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甚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临床上通常可以通过血液电解质检查来确定病情,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补液治疗。
二、血容量不足手术创伤引起的体液丧失,可能会导致血容量不足,从而引起肾加压素、醛固酮、肾素等内分泌反应的释放,进一步加重机体应激反应。
所以,及时补液是维持血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临床上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血压等指标来确定患者的血容量情况。
如果判断为血容量不足,则可进行补液治疗。
三、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是指血液酸碱值(pH)或碳酸氢根离子(HCO3-)失常,从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酸碱平衡紊乱可能由呼吸和代谢因素引起。
术后患者由于机体应激和手术创伤导致呼吸、循环、消化等器官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容易出现酸碱平衡失调。
但是,不同的紊乱类型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
所以,对于酸碱失衡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
四、补液治疗以上三种情况都需要进行补液治疗。
补液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体征和生命指标来确定。
目前在临床上普遍采用的补液方式包括口服补液、静脉补液和胃肠外营养补液。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可以选择合适的补液途径和补液剂量。
总之,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液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的体液恢复正常,从而提高手术后恢复的成功率。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https://img.taocdn.com/s3/m/db6f062aaf45b307e8719716.png)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三)高渗性缺水:
又称原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 缺水更多,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
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三)高渗性缺水: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第三节酸碱平衡的失调
一、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 1.碱丢失过多
2.酸过多
3.肾功能不全 CO2呼出↑,排出H+↑
第三节酸碱平衡的失调
一、代谢性酸中毒
临床表现
1.疲倦、眩晕、嗜睡,感觉迟钝、烦躁
2.呼吸深快
3.呼吸酮味
血气 分析
4.面红,心率加快,血压偏低
5.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志不清或昏迷
6.心率不齐、肾衰、休克
1.嗜睡、精神错乱或瞻望等
2.呼吸浅慢
3.低钾血症、缺水的表现
血气 分析
4.昏迷
第三节酸碱平衡的失调
二、代谢性碱中毒
治疗 1.病因治疗
2.HCO3-45~50mmol/L 补酸
3.输入等渗盐水或葡萄糖盐水 4.预防低钾等并发症
第三节酸碱平衡的失调
三、呼吸性酸中毒
病因 1.全麻过深、镇静剂过量、中枢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二、体内钾的异常
(一)低钾血症: 病因: 1.长期进食不足 2.利尿等排出过多 3.钾向细胞内转移或代谢性/ 呼吸性碱中毒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二、体内钾的异常
(一)低钾血症: 临床表现:
1.肌肉的临床表现:肌无力
2.心脏受累: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与补液](https://img.taocdn.com/s3/m/5c73712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7.png)
反常性尿酸 2Na+ +
03
3K+
⑷酸碱平衡紊乱 低钾血症导致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
Na+ Na+ 远曲肾小管细胞 Na+-K+交换少了,Na+-H+交换多了, H+入尿液多了,出现反常性酸性尿。
㈡高钾血症: 血清K + >5.5mmol/L
病因: 细胞内K +释出(溶血,酸中毒,缺氧); K +排出减少(主要原因); 静脉补K +过多。
高血钾症状主要是神经肌肉症状,如口周及四肢末梢发麻,肌肉酸痛、苍白和肢体湿冷等一系列类似缺血现象。
01
神经及神经肌肉联接处的兴奋性抑制,可发生心内传导阻滞,出现心跳变慢及心律不整,引起循环机能衰竭,甚至引起纤维性颤动,最后,心脏停跳于舒张期。
第一节 概述
体液的组成成分是水和溶解在水中的电解质及有机物质。
人体体液含量在女性占体重的50%,男性占60%,婴儿70%,新生儿80%,胎儿85%。
壹
贰
一、体液的组成和分布
细胞外液包括组织间液(占15%)及血浆(占5%)。
01
功能性细胞外液:能迅速地和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体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在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上起很大作用的组织间液。
体内丧失水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①刺激视丘下部口渴中枢→口渴→机体主动增加饮水。②抗利尿激素↑→远曲小管的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再吸收↑→尿量↓→水分被保留在体内→升高的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至正常。
血容量↓→血压↓→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
素;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对
的Na+再吸收和K+、H+的排泄→钠再吸收↑→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https://img.taocdn.com/s3/m/7f44bce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6.png)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背景介绍外科手术是指针对各种疾病和损伤的治疗性手术。
手术过程中,病人会经历各种生理反应,包括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
失衡的体液和酸碱平衡会给病人造成一定的影响,适当的调控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体液失衡体液失衡是指体内水分的相对增多或相对减少,出现一系列症状的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容量过多或过少的输液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体液过多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严重时可能引起肺水肿、心衰等情况;而体液缺乏则会导致体内电解质浓度升高和血压下降,甚至诱发休克。
因此,在外科手术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情况,合理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
酸碱平衡失调人体内部的酸碱度维持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是必要的。
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酸碱平衡失调的情况,此时体内的代谢产物积累,会导致身体不适,并影响身体器官的正常功能。
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昏迷等。
而手术前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酸碱平衡的紊乱,因此掌握恰当的处理方法,及时调节身体的酸碱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是指因呼吸系统异常而引起的酸碱平衡失调。
手术中可能因为肺不张、神经肌肉疾患等原因导致呼吸较慢或肺功能受损,呼气的二氧化碳难以排除,因而导致血液中碳酸盐含量增加,引起酸中毒。
此时,需要通过呼气辅助设备减轻患者肺部的压力,增加氯化钠、碳酸钠等药物的输液量,恢复血液中酸碱平衡。
新陈代谢性酸中毒新陈代谢性酸中毒是指因体内代谢物质的生成或清除失常而引起的酸碱平衡失调。
术中可能因电解质不平衡导致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呕吐、腹泻、肾功能障碍等现象。
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增强剩余肾脏的代偿功能,调节尿液的酸度等手段,为病人补充生理盐水、碱性盐水等药物,维持酸碱平衡。
外科手术中涉及到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问题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康复效果,如何通过控制输液量、输液速度,及时调整酸碱平衡,符合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是关键之一。
为病人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和解决方案,有助于快速恢复病情,减轻病人痛苦,使康复治疗更高效。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酸中毒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酸中毒](https://img.taocdn.com/s3/m/94b6b31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c.png)
体内物质氧化生水 300 皮肤蒸发、出汗 500
入 量 出 量
成型食物含水 700 粪含水 150
饮水 1000~1500 尿 1000~1500
调节的方法:
体液的缓冲:HCO3 - /H2CO3 -系统
肺的呼吸:挥发酸的排泄
CO2 / HCO3 重吸收
肾的排泄:
NH3与H + 结合NH4 +
Na + ― H + 交换
尿液的酸化
血浆渗透压±2%的变化,刺激下丘脑-垂体后叶-ADH系统。失水达4%时,刺激肾素醛固酮系统,一般是先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ADH系统,维持正常渗透压,继而通过肾素-醛固酮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当血容量锐减,又有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时,机体以肾素-醛固酮作用为主。
水钠成比例丢失,造成细胞内、外液均不足,但血清钠,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这是外科最常见的一种缺水类型。
急性体外丢失 如:大量呕吐,肠瘘。
体液的体内丧失 如:液体丢失在感染灶, 肠梗阻肠腔积液。
血容量下降↓― 肾入球小动脉壁上压力感受器受压↓ 肾素-醛固酮系统兴奋― 水钠重吸收↑ ― 尿量↓。
共计 2000~2500 共计 2000~2500
呼气汗水 350
正常生理功能有赖于各种酶促反应,而各种酶的作用只有在适当的PH值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正常的机体每天都要摄入排除酸性和碱性物质,并且机体还要代谢产生各种酸性和碱性物质,为了使机体能够维持正常的PH值,机体就要进行调节。
不论发生哪种酸碱平衡失调,机体都有继发性代偿反应,减轻酸碱紊乱,pH值恢复至正常范围(7.35~7.45),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根据代偿程度,酸碱平衡失调可分为未代偿(早期或代偿反应未起作用)、部分代偿(pH值未能恢复正常)、代偿和过度代偿。但是,很少发生完全代偿。
外科病人体液失调.ppt
![外科病人体液失调.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71f94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0.png)
12.按血清钠浓度和公式计算需补充的钠盐量为: A、12×50×0.4mmol/L B、12×50×0.5mmol/L C、12×50×0.6mmol/L D、12×50×0.7mmol/L E、12×50×0.8mmol/L
渗透压的调节
渗透压的稳定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的。体 液正常渗透压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 素系统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则是 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此两系统共同作用于肾, 调节水及钠等电解质的吸收及排泄,从而达到维 持体液平衡,使体内环境保持稳定之目的。血容 量与渗透压相比,前者对机体更为重要。所以当 血容量锐减又兼有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前者对抗 利尿激素的促进分泌作用远远强于低渗透压对抗 利尿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目的是优先保持和恢 复血容量,使重要器官的灌流得到保证,以维护 其生命安全。
(1-2%)
细胞外液( Na+)
(20%) 体
功能性细胞外
组织液 (15%)
液 液
细胞内液(K+)
血浆 (5%)
(40%)
1、功能性细胞外液
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 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 衡,这在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故又可称其为功 能性细胞外液。
2、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在细胞外液中,水和钠的关系非常密切, 故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缺水和失钠常同时 存在。不同原因引起的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在缺水和失钠的程度上会有所不同,既可 水和钠按比例丧失,也可缺水少子缺钠, 或多于缺钠。
(一)等渗性缺水(isotonic dehydration)
1.定义:急性缺水/混合性缺水,最常见.水钠等比 例丢失,血清钠正常、细胞外渗透压正常。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酸中毒(1)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酸中毒(1)](https://img.taocdn.com/s3/m/07e9efd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7.png)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酸中毒(1)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酸中毒外科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手术本身对患者的机体是一种创伤。
不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能导致病人的恢复期延长或并发症增多,其中一种重要的并发症是体液失调和酸中毒。
1. 外科手术后导致体液失调的原因体液失调是指体内水分、电解质等物质的平衡被破坏,使内环境失去稳定性。
而外科手术常常导致体液失调,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1)手术前的水分限制和禁饮时间过长,导致手术后体内水分不足。
(2)术中大量出血、术后引流等导致失血过多,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3)麻醉药物和手术后的镇痛药物也会影响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2. 外科手术后体液失调的表现和危害体液失调的表现有:口渴、干燥、皮肤弹性差、心跳加快、血压降低等。
严重者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后果。
3. 酸中毒的原因及表现酸中毒是指人体pH值降低,血液中碳酸氢根离子(HCO3-)浓度下降,导致血液呈酸性。
导致酸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呼吸性酸中毒:由于呼吸不畅通,导致二氧化碳(CO2)排出不及时,造成严重的CO2潴留。
(2)代谢性酸中毒:由于某些物质代谢异常,例如糖尿病和肾衰竭等情况下出现的严重酸中毒。
酸中毒的表现有:发绀、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出汗等。
严重者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4. 外科手术后如何防治体液失调和酸中毒(1)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手术前要告知病人,要在手术前准备充足的水分,并在手术中给予适当的葡萄糖和盐水。
(2)早期康复:手术后要督促病人尽早活动,提前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循环和代谢恢复。
(3)密切监测和处理:术前和术后注意进行血氧饱和度、血液动力学参数等指标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4)积极纠正酸中毒:通过呼吸机等设备来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同时注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总之,对于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和酸中毒问题,医护人员应该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以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恢复。
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衡习题
![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衡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b012c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3.png)
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衡习题体液失衡是指人体内液体和电解质的比例失调,可以导致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心血管系统失调、神经系统紊乱、肾功能障碍等。
对于外科患者来说,手术和麻醉可能会引起体液失衡。
本篇文章将探讨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衡以及如何采用病例分析来帮助医生和护士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体液失衡患者。
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衡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可以恢复器官和身体部位的功能或解决器官问题。
然而,手术可能会导致体液失衡。
体液失衡通常分为水分失衡和电解质失衡两种类型。
水分失衡水分失衡是指身体的水分含量不足或过多。
手术期间,病人限制进食和饮水,往往会导致体内水分含量下降。
其他引起水分失衡的原因还包括:•前期盐水口服不足或输入不足•血容量减少•暴露于高温环境中•胃肠道丧失大量液体•呼吸道失去大量水分电解质失衡电解质是人体液体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在液体和电解质失衡的情况下,电解质的浓度可能会过高或过低,从而对身体造成损害。
一些常见的电解质失衡包括:•钾过低或过高•钠过低或过高•钙过低或过高•镁过低或过高体液失衡的症状体液失衡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个人情况而异。
轻度体液失衡可能不会引起任何症状,而重度体液失衡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
一些可能的体液失衡症状包括:•头晕•心跳加快•恶心和呕吐•肌肉痉挛或疼痛•神经功能紊乱,如意识混淆和抽搐病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衡,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病例。
病例概述: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接受肝移植手术,手术后渴望饮水,口干舌燥,呈现体液失衡的症状。
病例分析:1.分析病人的液体入量和出量记录以及身体状态和状况。
在手术后的第一天,该患者的液体出量和入量摄入分别为2500毫升和2300毫升。
由此可见,患者的液体总体入量不足,并出现明显的脱水症状。
患者口干舌燥、尿量减少等也说明他出现了水分失衡的症状。
2.分析患者的日常电解质记录。
在手术后的第二天,患者的电解质失衡增加,尤其是钾。
由于患者的尿量减少和呕吐,导致未能正确补充需要的钾,从而引起了钾过低。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https://img.taocdn.com/s3/m/9b3d9bb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0.png)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外科手术后,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其中之一就是体液失调。
体液失调是指细胞内外液体相对容积和分布失衡,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进而影响病人的生命体征。
本文将介绍外科病人体液失调的原因、分类、预防和治疗方法。
原因外科手术前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创伤和麻醉药物的影响会破坏人体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此外,手术后麻醉剂、利尿剂、输血等治疗措施也会导致体液失调。
而不同类型的手术又会对体液平衡产生不同的影响。
分类根据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体液失调可分为水分失衡、钠盐失衡、钾离子失衡、酸碱平衡失调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体液失调类型:水分失衡水分失衡是指人体内外液体相对容积失衡,体液体积大量改变。
根据体液内、外水分差异情况不同,可分为细胞内液体过多和细胞外液体过多两类。
1.细胞内液体过多细胞内液体过多又称为水中毒,是指细胞内液体比外液体过多,出现水分过多状态。
严重时会引起脑水肿、昏迷等症状。
2.细胞外液体过多细胞外液体过多是指细胞外液体比内液体多,导致体内细胞处于脱水状态。
此状态多见于积液或大量输红细胞后。
钠盐失衡钠盐失衡是指体内钠离子含量偏高或偏低,导致机体细胞功能发生障碍。
1.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是指血中钠离子浓度异常升高,出现症状如口渴、多尿、体重下降等。
2.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是指血中钠离子浓度异常下降,出现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钾离子失衡钾离子失衡是指体内钾离子含量偏高或偏低,导致心脏、肌肉等器官功能异常。
1.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中钾离子浓度异常升高,出现症状如肌肉麻痹、心脏停搏等。
2.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是指血中钾离子浓度异常下降,出现症状如肌肉乏力、心律失常等。
酸碱平衡失调酸碱平衡失调是指体内酸、碱之间平衡失调,导致酸碱度异常。
1.酸血症酸血症是指血液酸碱度降低,导致机体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
2.碱血症碱血症是指血液酸碱度升高,导致机体出现症状如手足麻木、情绪改变等。
预防外科手术后,病人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饮食、补充水分和必要的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1概要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1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db308b2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4.png)
磷的异常
• 正常值:0.9—1.62mmol/L • 低磷血症 • 高磷血症
酸碱平衡的失调
• PH值:7.35~7.45 • 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
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混合性酸碱紊乱 • pH、HCO3-、PaCO2是反映机体酸碱平衡
• 病因 • 临床表现:分三度 • 诊断 • 治疗:先快后慢,分次完成,含盐或高渗
盐水
低渗性缺水
1. 病因和发生机制(Causes and mechanism)
等渗性或低渗性体液丢失
肾外失钠 Extrarenal factors
肾性失钠 Renal factors
■肾外失钠(Extrarenal factors) ▲消化液大量丢失(Water and sodium loss through GI tract)
体液的组成
• 主要成分:水和电解质 • 分类: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 功能性细胞外液、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 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离子分布
水、电解质紊乱
一、体液容量及其分布(Total fluid volume and distribution)
Table1 Approximate volume of body fluid compartments
的三大基本要素
代谢性酸中毒
• 病因:酸过多、碱丢失过多、肾功能不全 • 代偿机制:肺和肾脏 • 临床表现:呼吸深而快,有酮味 • 诊断:病史+临床表现+血气分析 • 治疗:去除病因、 HCO3-<15mmol/L输液
同时用酌量碱剂
代谢性碱中毒
• 病因:酸丢失多、碱摄入多、缺钾、利尿 剂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大纲要求1.概述:量、分布、组成、代谢、平衡调节2.水和钠的代谢紊乱3.钾、钙、镁、磷的代谢异常4.酸碱平衡紊乱5.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概述一、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重百分比:男性60%,女性50%,新生儿80%电解质分布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Na+K+、Mg2+主要阴离子Cl-、HCO3-、蛋白质HPO42- 、蛋白质渗透压:细胞内=细胞外=290~310mmol/L二、体液代谢1.水代谢(1)水的摄入:2000~2500ml/d,其中直接摄入水1700~2200ml.体内氧化生成水200~400ml。
(2)水的排出:2000~2500ml/d1)肾排出:1000~1500ml/d。
2)皮肤的蒸发和出汗:500ml/d;体温每升高1℃,水分丧失增加100ml/d。
3)肺呼出:400ml/d,非显性失水皮肤蒸发和肺呼出的水分。
4)肠排出:消化液8000ml/d,吸收98%,排出100ml/d。
2.钠代谢常人体钠总量3700mmol(1)钠摄入:食物,4.5g/d(含Na+约77mmol)。
(2)钠排出:主要肾排出(70~90mmol/d),少量汗排出。
(3)钠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三、体液平衡调节——两系统均作用于肾脏1.下丘脑-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渗透压升高时,通过调节使之正常。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容量下降时,通过调节使之正常。
血容量大量丧失时,机体将牺牲渗透压,优先保证血容量。
体液失衡—脱水1.等渗性缺水——急性缺水,水钠等失病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呕吐、腹泻体液丧失在第三间隙,如胸腹腔、肠梗阻、感染区临床表现缺水:皮肤、唇舌干燥,少尿缺钠:恶心、厌食、乏力,可无明显口渴血容量下降: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或下降诊断: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液浓缩、Na+、Cl-正常,尿比重升高治疗:治疗原发病补充水钠:平衡盐水或等渗盐水,前者更优补等渗盐水量(L)=(HCT上升值/正常值)×体重(kg)×0.20+日需水(2L)+日需钠(4.5g)或(4~6g)容量不足先三千,若无不足给一半,见尿以后要补钾2.低渗性缺水——慢性缺水、继发性缺水,更缺钠,易发生休克病因:消化液持续大量丢失,如长期呕吐、胃肠减压大创面的慢性渗液利尿剂临床表现:无口渴轻度 130~135mmol/L,食欲差、头晕、乏力、尿钠减少中度<130mmol/L,尿少、血压不稳、尿中不含Na+、Cl-重度 120mmol/L以下,神志不清、休克和昏迷体液失衡—脱水诊断:病史和临床表现尿Na+和Cl-明显减少血清Na+低于135mmol/L。
血浆渗透压降低:(血钾+血钠)×2+血糖+尿素氮(mmol/L)RBC、Hb、HCT、BUN升高尿比重下降至1.010以下治疗:补Na+量(mmol)=[Na+正常值- Na+测得值]×体重×0.6(女性为0.5);17mmolNa=1g钠盐(1)轻、中度缺钠:一半量+日需要量4.5g(第一天),和日需水量2000ml,其余一半的量,可在第2日补充。
(2)重度缺钠:休克者,应先补充血容量;高渗盐水(5%氯化钠溶液)200~300ml,尽快纠正血钠过低,根据病情再决定是否继续给予高渗盐水或改用等渗盐水。
(3)缺钠伴酸中毒:在补充血容量和钠盐后,常可同时得到纠正,一般不需要开始就给予碱性药物。
(4)尿量达到40ml/h,补充钾。
3.高渗性缺水——原发性缺水,缺水更多病因:水分摄入不够-静脉营养补水不足水分丧失过多-大量出汗、烧伤暴露疗法、糖尿病昏迷临床表现轻度 2%~4% 口渴中度 4%~6% 极度口渴,有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唇舌干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重度>6% 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诊断:病史和临床表现血清Na+升高,血浆渗透压升高尿比重升高;RBC、Hb、HCT升高治疗:(1)根据临床表现:每丧失体重1%补液400~500ml;(2)根据血钠浓度:补水量(ml)=[Na+正常值- Na+测得值]×体重×4(3)计算的补水量分2日补充,当日给一半量,加上日需水、钠量;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
4.水过多-水中毒或稀释性低血钠病因: ADH分泌过多或肾功能不全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临床表现(1)急性水中毒:颅内压升高症状;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疝。
(2)慢性水中毒:体重升高,皮肤苍白而湿润,涎液、眼泪增加,一般无可凹陷性水肿。
体液失衡—脱水诊断:血浆渗透压下降,RBC、Hb、HCT、血浆蛋白量下降,红细胞平均容积升高、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细胞水肿表现体液失衡—脱水治疗:重在预防严格限制入水量:出入量利尿:20%甘露醇、速尿高渗盐水:5%NaCl,迅速改善体液的低渗状态和减轻脑水肿体液失衡—脱水体液失衡—钾代谢紊乱1.低钾血症病因:补钾不足:进食不足、营养支持时补充不足丢失过多:排钾利尿剂消化液丧失:呕吐、持续胃肠减压、禁食、肠瘘钾分布异常:碱中毒,H+-K+交换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临床表现:最早表现为肌无力,四肢-躯干-呼吸肌,吞咽、呼吸困难、腹胀,腱反射减弱典型心电图改变是T波降低、变宽、双相或倒置,U波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临床表现-ECG治疗治疗原发病补钾:速度、浓度、见尿补钾;1.5gKCl(一支)=20mmolK+速度:20mmol/h以下(细胞外液K+总共60mmol)浓度:外周3‰(一支/500ml),中心静脉15‰(一支/100ml)尿量>40ml/h后静脉补钾2.高钾血症病因:摄钾过多:含钾的药物、组织损伤,输入库存血肾排泄功能减退:急性肾衰,保钾利尿剂,盐皮质激素不足钾分布异常:酸中毒,H+-K+交换血清钾超过5.5mmol/L临床表现:(1)有轻度神志模糊或淡漠、感觉异常和四肢软弱(2)严重者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皮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压(3)心跳缓慢或心律不齐,甚至发生心脏停搏(4)心电图表现:T波高尖(典型表现),QT间期延长,随后QRS增宽,PR间期延长。
体液失衡—钾代谢紊乱治疗:(1)停:停止摄入钾(2)排:促进K+排除,利尿,透析,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3)转:使K +暂时转入细胞内,NaHCO3溶液,高糖(25%)+胰岛素(1:4)(4)抗:对抗心律失常,10%葡萄糖酸钙溶液体液失衡—钙的异常血清钙浓度为2.25~2.75mmol/L。
1.低钙血症病因:急性胰腺炎、坏死性筋膜炎、肾衰竭、胰及小肠瘘、甲状旁腺受损等。
临床表现及诊断:神经肌肉的兴奋增强,如容易激动、口周和指(趾)尖麻木及针刺感、手足搐搦、肌肉和腹部绞痛、腱反射亢进,以及Chvostek征和Trousseau征阳性。
血清钙测定低于2mmol/L时,基本上可明确诊断。
治疗:应纠治原发疾病静脉补钙纠治碱中毒对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可服乳酸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
2.高钙血症病因:主要发生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其次是骨转移癌。
临床表现及诊断:疲倦、软弱、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等。
血钙达4~5mmol/L时,即有生命危险。
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应进行手术治疗。
对骨转移癌患者,可给低钙饮食和充足的水分。
对症治疗可采用补液、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
体液失衡—镁的异常血镁的正常浓度为0.8~1.2mmol/L。
1.镁缺乏病因:摄入不足是造成缺镁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及诊断:常见的症状有记忆力减退、精神紧张、易激动,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手足徐动症样运动等。
患者面容苍白、委顿。
严重缺镁时,患者可有癫痫的发作。
常与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同时存在。
诊断:血镁浓度价值不大。
必要时,可作镁负荷试验,对确定镁缺乏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治疗:一般可按0.25mol/(kg·d)的剂量为患者补充镁盐。
肾功能正常,而严重缺镁时,可按1mol/(kg·d)补充镁盐。
镁缺乏的完全纠正需时较长,故在解除症状后,仍需继续每日补镁1~3周。
2.镁过多病因:主要发生在肾功能不全时,偶见于硫酸镁治疗子痫。
早期烧伤、大面积损伤或外科应激反应、严重细胞外液不足和严重酸中毒。
临床表现及诊断:有疲倦、乏力、腱反射消失和血压下降等。
血镁增高较多时,心电图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和T波升高。
晚期可出现呼吸抑制、嗜睡和昏迷,甚至心搏骤停。
治疗:停:停止给镁抗:静脉缓慢输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溶液,以对抗镁对心脏和肌肉的抑制。
排:如血清镁浓度仍无下降或症状仍不减轻,应及早采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同时要积极纠正酸中毒和缺水体液失衡—磷的异常正常血清无机磷浓度为0.96~1.62mmol/L。
1.低磷血症病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严重烧伤或感染;大量葡萄糖及胰岛素输入使磷进入细胞内;磷摄入不足。
临床表现及诊断:神经肌肉症状,如头晕、厌食、肌无力等。
重症者可由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可因呼吸肌无力而危及生命。
治疗:对需要长期输液者,溶液中应每天补充磷10mmol。
有严重低磷者,可酌情增加磷制剂用量。
对甲状旁腺功能能亢进者,手术治疗。
2.高磷血症病因:急性肾衰竭、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
酸中毒或淋巴瘤等化疗时可使磷从细胞内逸出,导致血清磷升高。
临床表现及诊断:导致低钙血症发生,可出现低血钙的症状。
因异位钙化可有肾功能受损表现。
高磷血症时血清无机磷浓度>1.62mmol/L。
治疗:除对原发病作防治外,可针对低钙血症进行治疗。
急性肾衰竭伴明显高磷血症者,必要时可作透析治疗。
酸碱平衡一、体液酸碱平衡的维持1.肺:CO2的排出调节。
2.肾:肾小管上皮排H+,重吸收Na+,保留HCO3-,维持血浆HCO3-浓度。
(1)H+-Na+交换。
(2)HCO3-重吸收。
(3)NH3+-H+结合成NH4+由尿排出。
(4)尿酸化排出H+。
3.血液的缓冲系统血浆中主要的缓冲系统为HCO3-/H2CO3=20:1。
二、血气分析的各种指标1.血PH:正常动脉血pH为7.35~7.45;正常并非不存在紊乱。
2.PCO2:正常动脉血的PCO2为34~45mmHg,平均40mmHg;反映呼吸性成分的指标。
3.H2CO3:碳酸的浓度,意义与PCO2相同。
4.实际HCO3-:(A.B.),指用与空气隔绝的标本测得的HCO3-的实际含量,正常值为22~27mmol/L,平均为24mmol/L,反映血液中代谢成分的含量,但也受呼吸成分的影响。
5.标准HCO3-:(S.B.),在标准条件下(即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为100%,温度为37℃,PCO2为40mmHg 测得的HCO3-的含量;正常值与A.B.相同;是代谢成分的指标,不受呼吸成分的影响;血浆PCO2为40mmHg 时,A.B.=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