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面开采宽度成正比,与岩体中自重应力的平方成正比关
系,与岩层自身单轴抗压强度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2) 运用滑移线场理论确定极近距煤层间距。运用滑移
线场理论,可以推导出下层煤层顶板损伤深度为:
( ) hσ
=
McosΦf ln
KγH + cctgΦ ξ( p1 + cctgΦ)
e(
Φf 2
+
π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tgΦf
作。
27
设计技术
煤炭工程
2012 年 10 月
图 1 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岩层非充分垮落形式示意图
工作面采空区上方顶板非充分垮落具有以下特征: 采 下部煤层时,垮落的岩石对下部煤层顶板形成静载荷; 随 下部煤层开采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结构下面出现新的 垮落空间,该空间的出现导致上覆岩层结构在一定条件下 失稳; 下部煤层开采时没有明显的周期来压。
上部煤层开采过程中,导致其底板中应力的重新分布,
并产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程度随底板深度的增加而衰减,
当应力衰减至底板岩层的承载能力时,底板岩层深度 hσ 为 定义为损伤深度,以 hσ 作为划分极近距离煤层的依据,定 义当煤层间距 hj 满足时 hj≤hσ,该煤层群为近距离煤层群。
1) 运用弹塑性理论确定近距煤层间距。运用弹塑性理
2012 年 10 月
煤炭工程
设计技术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研究
李斌
(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 沈阳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15)
摘 要: 根据近距离煤层开采相互影响大,回采巷道布置、区段煤柱的留设需考虑煤层间开 采的相互影响的特点,在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开采采动应力分布、上部煤层区段煤柱载荷规律及近 距离煤层开采回采巷道位置关系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煤层工程地质条件,应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 拟的方法,确定了其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和区段煤柱的尺寸。
4ξfcos π + Φf
42
( 2)
式中 M———煤层开采厚度,m;
K———应力增高系数;
c———煤体的粘聚力,MPa;
Φ———煤体的内摩擦角,( °) ;
f———煤层与顶底板接触面的摩擦系数;
ξ———三轴应力系数,ξ
=
1 1
+ -
ssiinnΦΦ;
p1 ———支架对煤帮的阻力,MPa; Φf ———底板岩层内摩擦角,( °) 。 式( 2) 表明,采场边缘底板岩体最大塑性屈服深度与煤
论,可以推导出下层煤层顶板损伤深度 hσ 为:
hσ
=
1. 57γ2 H2 L
4
R2 rmc
( 1)
式中 γ———采场上覆岩层的平均容重为,kN / m3 ;
H———煤层埋藏深厚度,m;
L———工作面长度,m;
Rrmc ———岩体单轴抗压强度,MPa。 式( 1) 表明,采场边缘底板岩体最大塑性屈服深度与工
层群层间距离较小,开采时相互有较大影响的煤层”。从定
性的角度分析,根据煤岩层的赋存条件和煤层层间距,不
同的层间距对下煤层产生的采动影响不同,随着层间距的
减小,煤层间的采动影响增大,特别是当煤层层间距小到
一定范围 时,邻 近 煤 层 间 开 采 产 生 的 相 互 影 响 非 常 明 显,
严重影响到采区内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回采巷道的支护 方式和开采顺序等[1]。
3. 2 上、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分析
留设 10 ~ 15m 煤柱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巷道的稳定性, 留 4m 的小煤柱属于无煤柱护巷,煤柱主要起隔离采空区的 作用。在开采时,小煤柱会整体破坏,基本失去支护强度, 故不易产生应力集中区,同时考虑到无煤柱或小煤柱开采 会较大的提高回采率,降低应力集中,所以 9 槽煤层选择 无煤柱护巷[2]。
层采高、煤层强度、上覆岩层容重、应力增高系数、底板
岩层强度等变量有关,煤层采高、上覆岩层容重越大,底
板塑性屈服深度越大,底板岩层强度越大,底板塑性屈服
深度越小。
1. 2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相互影响规律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时,其相互影响主要表现为上部煤
层开采形成的采动应力场和下层煤的顶板结构的变化。极
近距离煤层条件下,上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冒落矸石、区段
煤柱载荷、工作面支承压力等产生的载荷共同组成了下部
煤层开采时的主要力源,而采空区冒落状态又与煤柱载荷
以及工作面支承压力相互影响。
工作面开采后,上覆顶板岩层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和
弯曲下沉带,冒落矸石完全充填冒落空间。顶板岩层垮落
形式如图 1 所示。
收稿日期: 2012 - 08 - 20 作者简介: 李 斌( 1979 - ) ,男,辽宁营口人,工程师,2004 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主要从事矿山开采设计工
内错式布置巷道避开了上层护巷煤柱产生的应力增高 区,由于煤层倾角平均 17°,倾角不够大,故不考虑水平 式。为了降低 9 上和 9 下两煤层间开采的相互影响,9 上和 9 下极近距离煤层开采,采用无煤柱护巷方式。考虑到巷道 支护方式,将巷道的布置方式设计为外错式和内错式相结 合的布置方式。上、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布置方案采用留 3 ~ 5m 窄小煤柱沿空掘巷,即 9 上和 9 下巷道布置为: 下煤层 的回风巷与上煤层呈外错布置,下煤层的运输巷与上煤层 呈内错布置( 如图 3 所示) 。支护方式为: 9 上采用锚杆支 护; 9 下回风巷的巷道采用锚杆支护,运输巷巷道采用工字 钢支护。由于受上层煤开采的影响,9 下顶板较破碎,上层 开采时必须铺设金属网。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巷道布置; 回采巷道; 煤柱尺寸 中图分类号: TD822 +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0959( 2012) S2-0027-03
1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相互影响分析
1. 1 近距离煤层与极近距离煤层分析
所谓近距离煤层, “煤矿安全规程” 中的解释为 “煤
2 上部煤层开采区段煤柱载荷分析
上部煤 层 区 段 煤 柱 的 载 荷 是 由 上 覆 岩 层 重 量 两 侧 ( abcd) 采空区未垮落岩层的部分重量转移到煤柱上所产生 的( 如图 2 所示) 。
为 1. 5m,9 下 的 平 均 厚 度 为 1. 25m,层 间 距 平 均 厚 度 为 1. 5m。煤层总体走向为 65° ~ 90°,倾向 N335° ~ 360°,煤 层平均倾角 17°。9 槽煤层煤质较好,硬度较大,属 中 硬 煤。煤层结构复杂。顶底板均为粉砂岩,伪顶底为炭质粉 沙岩。局部顶板较破碎,岩石完整性较差。该区不受火成 岩的影响。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除煤层顶板有裂隙滴 淋水外,不受老窑水的影响,煤层低瓦斯,无煤尘爆 炸 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