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学》思考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学》思考题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谁写的?写于那一年?

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由恩格斯发表的稿本,写于1888年。

2、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是怎样阐述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区别?

答: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是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了辩证唯物伦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区别。

(1)、从客观理解上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看来,进入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范围的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它不仅仅是我们认识的对象,而且是我们实践的对象,而旧的唯物论的认识论则把人的实践活动从客体中排除出去,它仅仅把事物当作人的认识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

(2)、从对认识过程的理解上来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能动的反应过程,而在旧唯物论的认识看来,认识只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的直观反应。

(3)、从对实践的理解上看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省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客观物质活动,而在旧唯物主义看来实践只是一种理论活动,或如犹太人经商牟利活动。(4)从对检验认知的真理性的标准上来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的哲学问题........”这就是说在辩证唯物论看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则把实践排除于真理之外。

(5)从对认识目的的理解上来谈两者的区别,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就是说在辩唯物论看来,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而旧唯物论主义看来,认识论只是解释世界或说明世界。

3、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的?

答: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一开头就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实质,他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接着他批评了普列汉诺夫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并列举说明这一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然后列宁指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含义及其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他说:

”对立面的同一,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在世界一切过程“自己运动”、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史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列宁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运动的动力和源泉,提供了理解,质量互变,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的钥匙,并强调指出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焦点。

4、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阐述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

答: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从一般与个别的对立的统一中阐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他说:”个别就是一般,就是说,对立面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转化而与另一类的个别相联系,如此等等。“就是说个别和一般既是对立的又是同一的,个别不等于一般,一般也不等于个别,但两者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个别中包含着一般,一般中体现着个别。

5、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揭示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的?

答:从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认识的根源。

6、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的“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两种任务”指的是什么?

答: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7、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是怎样论述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答: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就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之片面的认识。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直觉、表象三种形式,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直接认识,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现象的联系外部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从而形成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承认这一点就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理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是感性认识得到巩固,才能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承认这一点就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物论错误。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意义更加伟大。第一,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才能实现精神变物质,毛泽东指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