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重要几何典型题

合集下载

初中几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几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几何试题及答案解析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几何部分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份初中几何试题及其答案解析,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几何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试题一: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底边上的高为4cm,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利用勾股定理来求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底边的一半为3cm(因为底边长为6cm)。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有:\[ a^2 = 3^2 + 4^2 \]\[ a^2 = 9 + 16 \]\[ a^2 = 25 \]\[ a = 5 \text{ cm}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cm。

那么,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底边加上两条腰的长度:\[ \text{周长} = 6 \text{ cm} + 5 \text{ cm} + 5 \text{ cm} = 16 \text{ cm} \]答案: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

试题二:一个圆的半径为5cm,求该圆的面积。

解析:圆的面积公式为 \( A = \pi r^2 \),其中 \( r \) 是圆的半径。

将半径 \( r = 5 \text{ cm} \) 代入公式,我们得到:\[ A = \pi \times 5^2 \]\[ A = \pi \times 25 \]\[ A = 25\pi \text{ cm}^2 \]答案:该圆的面积为 \( 25\pi \text{ cm}^2 \)。

试题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 c \) 可以通过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 a \) 和 \( b \) 计算得出,公式为 \( c =\sqrt{a^2 + b^2} \)。

将 \( a = 3 \text{ cm} \) 和 \( b = 4\text{ cm} \) 代入公式,我们得到:\[ c = \sqrt{3^2 + 4^2} \]\[ c = \sqrt{9 + 16} \]\[ c = \sqrt{25} \]\[ c = 5 \text{ cm} \]答案:斜边的长度为5cm。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几何大题证明必考题精选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几何大题证明必考题精选

图①DA EC B Fl图②ABEF C lD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几何大题证明必考题精选类型一、正方形中三角形全等与线段长度之间的关系例1、如图①,直线l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A 、C 两顶点在直线l 同侧,过点A 、C 分别作AE ⊥直线l 、CF ⊥直线l . (1)试说明:EF =AE +CF ;(2)如图②,当A 、C 两顶点在直线l 两侧时,其它条件不变,猜想EF 、AE 、CF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答案,不必说明理由).练习: 如图,△ABC 中,AB=AC ,∠BAC =90°.(1)过点A 任意一条直线l (l 不与BC 相交),并作B D ⊥l ,C E ⊥l ,垂足分别为D 、E .度量BD 、CE 、DE ,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试对这种关系说明理由; (2)过点A 任意作一条直线l (l 与BC 相交),并作B D ⊥l ,C E ⊥l ,垂足分别为D 、E .度量BD 、CE 、DE ,你发现经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试对这种关系说明理由.例2、已知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90º。

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EFG 有一个公共点A ,点G 、E 分别在线段AD 、AB 上。

(1)如图1, 连结DF 、BF ,说明:DF =BF ;(2)若将正方形AEFG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连结DG ,在旋转的过程中,你能否找到一条长度与线段DG 的长始终相等的线段?并以图2为例说明理由。

A EB 图1D CG FA BD C GFE 图2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B 、C 、G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边长分别为2和3,在BG 上截取GP =2,连结AP 、PF. (1)观察猜想AP 与PF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平移、反射等变换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请说明变换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把这个图形沿着PA 、PF 剪成三块,请你把它们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在原图上(1)BD 与CE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你能求出BD 与CE 的夹角∠BFC 的度数吗?(3)若将已知条件改为: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EFG 都是正方形,例3、正方形四边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9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在直线MN 的上方,BC 在直线MN 上,点E 是直线MN 上一点,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 .(1)如图1,当点E 在线段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时: ①判断△ADG 与△ABE 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②过点F 作FH ⊥MN ,垂足为点H ,观察并猜测线段BE 与线段CH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E 在射线CN 上(不与点C 重合)时: ①判断△ADG 与△ABE 是否全等,不需说明理由;F B②过点F 作FH ⊥MN ,垂足为点H ,已知GD =4,求△CFH 的面积.练习: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G 是CD 边上的一个点(点G 与C 、D 不重合),以CG 为一边作正方形CEFG ,连结BG ,DE .(1)如图1,说明BG= DE 的理由(2)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 绕着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α,得到如图2.请你猜想①BG= DE 是否仍然成立?②BG 与DE 位置关系?并选取图2验证你的猜想.类型二、探究题例1、如图,已知等边△A B C 和点P ,设点P 到△A B C 三边A B 、A C 、B C (或其延长线)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A B C 的高为h .在图(1)中,点P 是边B C 的中点,此时h 3=0,可得结论:h h h h =++321. 在图(2)--(5)中,点P 分别在线段M C 上、M C 延长线上、△A B C 内、△A B C图 2FG D A 图 1F D A外.(1)请探究:图(2)--(5)中, h 1、h 2、h 3、h 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2)证明图(2)所得结论; (3)证明图(4)所得结论. (4)(附加题2分)在图(6)中,若四边形R B C S 是等腰梯形,∠B =∠C =60o , R S =n ,B C =m ,点P 在梯形内,且点P 到四边B R 、R S 、S C 、C B 的距离分别是h 1、h 2、h 3、h 4,桥形的高为h ,则h 1、h 2、h 3、h 4、h 之间的关系为: ;图(4)与图(6)中的等式有何关系?练习:1、如图,在△ABC 中,AB=AC ,P 为底边上任意一点,PE ⊥AB ,PF ⊥AC ,BD ⊥AC.(1)求证:PE+PF=BD ;(2)若点P 是底边BC 的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请画出图形,并探究它们的关系.2、如图,已知△ABC 三边长相等,和点P ,设点P 到△ABC 三边AB 、AC 、BC (或其延长线)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ABC 的高为h .在图(1)中, 点P 是边BC 的中点,由S △ABP+S △ACP=S △ABC 得,h BC h AC h AB ⋅=⋅+⋅21212121可得h h h =+21A B C D EP A B C DE P M(3) A B C D EP M (2) A B C D EM (P ) (1) A B C D E P M(5)C B APDEFC B E 又因为h 3=0,所以:h h h h =++321.图(2)~(5)中,点P 分别在线段MC 上、MC 延长线上、△ABC 内、△ABC 外.(1)请探究:图(2)~(5)中,h 1、h 2、h 3、h 之间的关系;⑵ ⑶ ⑷ ⑸ (2)说明图(2)所得结论为什么是正确的;例2、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DEF 如图1放置,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点A 恰好落在三角板的斜边DF 上. (1)AC=CF 吗? 为什么?(2)让三角板在BC 上向右平行移动,在三角板平行移动的过程中,(如图2)是否存在与线段EB 始终相等的线段(设AB ,AC 与三角板斜边的交点分别为G ,H )?如果存在,请指出这条线段,并证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B)CE F图1ABC DEP ABCDEPM(3)ABCDE P M (2)ABCDEM (P ) (1)练习:1、如图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EGF=90°,∠GEF=∠GFE=45°,GE=G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如图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相等吗?并说明理由;(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2、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M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A ,且60º角的顶点E 在BC 上滑动,(点E 不与点B 、C 重合),斜边∠ACM 的平分线CF 交于点F(1)如图(1)当点B 在BC 边得中点位置时(6分) ○1猜想AE 与BF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七年级几何题大题大全

七年级几何题大题大全

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 = 8 cm ,CB = 6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1)求线段MN 的长;(2分)2、已知;两个角互补,且角度之比为3∶2,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3、如图,已知∠AOC=∠BOD=90º,∠AOD=150º,则∠BOC 的度数为:4、一个角的补角加上20º,恰好等于这个角的5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5、如图,已知∠AOC=∠BOD=90º,∠AOD=150º,则∠BOC 的度数为CDBAO 第5题图C D BAOO A BC EFF ED CBOA6. 如图,∠AOB = 110°,∠COD = 70°,OA 平分∠EOC , OB 平分∠DOF , 求∠EOF 的大小。

6.如图3所示,︒=∠90AOB ,OE 、OF 分别平分AOB ∠、BOC ∠,如果︒∠=∠60EOF ,求∠AOC 的度数.(10分)(图3)17.如图,已知110AOC BOD ∠=∠=︒,75BOC ∠=︒ 求:AOD ∠的度数8.(1)已知,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且6AC cm =,14BC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求线段MN 的长度;(2)在(1)中,如果AC acm =,BC bcm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测出MN 的长度吗?请说出你发现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9.一副三角扳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0°,则∠1=多少度 NA CB D O10.已知一个角的余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41,求这个角.11.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23还少40°,求这个角。

ACDEFB12.如图,∵AB∥EF(已知)∴∠A + =1800()∵DE∥BC(已知)∴∠DEF= ()∠ADE= ()3已知:如图,∠ADE=∠B,∠DEC=115°.求∠C的度数.D EB CA第3题14. 已知:如图,AD ∥BC ,∠D =100°,AC 平分∠BCD ,求∠DAC 的度数.15. 已知:如图4, 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EF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P 的度数16直线AB 、CD 相交于O ,OE 平分∠AOC ,∠EOA :∠AOD=1:4,求∠EOB 的度数.HG21FEDC BA17.(6分) 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于M、N,∠EMB=50°,MG平分∠BMF,MG交CD于G,求∠1的度数.18、如图,已知:21∠∠=,50=D ∠,求B ∠的度数。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1.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所以斜边的长度为√(3^2 + 4^2) = √(9 + 16) = √25 = 5cm。

2.题目: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6cm,求其对角线的长度。

解答:正方形的对角线可以看作是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所以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对角线的长度。

正方形的边长为6cm,所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6cm,斜边即为对角线的长度。

所以对角线的长度为√(6^2+ 6^2) = √(36 + 36) = √72 ≈ 8.49cm。

3.题目:已知一个梯形的上底长为8cm,下底长为12cm,高为5cm,求梯形的面积。

解答:梯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上底和下底的平均值乘以高来计算。

所以梯形的面积为(8 + 12) × 5 ÷ 2 = 20cm²。

4.题目:已知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0cm,求其面积。

解答: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乘以根号3再除以4来计算。

所以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10^2 × √3) ÷ 4 = (100 × √3) ÷ 4 ≈ 43.30cm²。

5.题目: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为8cm,宽为5cm,求其周长。

解答:长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将长和宽分别乘以2再相加来计算。

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为(8 × 2) + (5 × 2) = 16 + 10 = 26cm。

6.题目: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6cm,求其面积。

解答: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半径的平方乘以π(约等于3.14)来计算。

所以圆的面积为6^2 × 3.14 ≈ 113.04cm²。

7.题目:已知一个正五边形的边长为4cm,求其周长。

解答:正五边形的周长可以通过边长乘以5来计算。

所以正五边形的周长为4 × 5 = 20cm。

初中几何常考题目

初中几何常考题目

初中几何常考题目一、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为直角,若AC=3,BC=4,则AB的长度为:A. 5B. 6C. 7D. 8(答案:A,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二、一个圆的半径增加100%,则其面积增加:A. 100%B. 200%C. 300%D. 400%(答案:C,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半径增加一倍,面积增加三倍,即增加了200%的原有面积,总共为300%)三、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AB=5,BC=8,且∠B=60°,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 20B. 40C. 60D. 80(答案: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任意一边与其对应高之积,高可通过邻边与夹角计算得出)四、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40°,则顶角为:A. 40°B. 50°C. 100°D. 140°(答案: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顶角加两个底角等于180°)五、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与边长的比例是:A. 1:1B. 1:√2C. √2:1D. 2:1(答案:C,正方形的对角线长等于边长乘以√2)六、一个梯形的上底为3cm,下底为7cm,高为4cm,则其面积为:A. 10cm²B. 15cm²C. 20cm²D. 25cm²(答案:C,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之和的一半乘以高)七、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8,第三边长为整数,则第三边的可能长度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答案:C,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原则,第三边长度在3到13之间,且为整数,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应去掉等于两边之差和之和的情况,故为4到12之间的整数,共4种)八、一个圆的周长是20π cm,则圆的半径为:A. 5 cmB. 10 cmC. 15 cmD. 20 cm(答案:B,圆的周长等于2π乘以半径)。

七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典型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典型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几何典型题1. 如图,AC 、BD 相交于点O ,∠A =ABC ,∠DBC =∠D ,BD 平分∠ABC ,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

(1) 求证:CD//AB;(2) 若∠D =38°,求∠ACE 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EO ⊥AB ,垂足为O 。

(1) 若∠EOC =35°,求∠EOD 的度数;(2) 若∠AOC+∠BOD =100°,求∠EOD 的度数。

3.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A (-1,0),B (3,0),将线段AB 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线段DC ,点AB 的对就点分别是点D 、C ,连接AD 、BC. (1) 直接写出点C 、D 的坐标; (2)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3) 点P 为线段BC 上任意一点(与点B 、C 不重合),连接PD 、PO.求证:∠CDP+∠BOP=∠OPD.4. 如图,直接EF 分别与直线AB ,CD 相交于点P 和点Q ,PG 平分∠APQ, QH 平分∠DQP ,并且∠1=∠2,说出图中哪些直线平行。

5. 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1) 如图1,若AB//CD ,点P 在AB 、CD 内部,∠B =50°,∠D =30°,求∠BPD 的度数。

(2) 如图2,将点P 移到AB 、CD 外部,则∠BPD 、∠B 、∠D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加以证6. 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若学校位置坐标为A (1,2),解答以下问题。

(1) 请在图中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图书馆(B )的位置坐标。

(2) 若体育馆位置坐标为C (-3,3),请在坐标系中标出体育馆的位置,并顺次连接学校、图书馆、体育馆,得到△ABC ,求△ABC 的面积。

7. 如圖,CE ⊥AB 于E ,DF ⊥AB 于F ,AC ∥A E8.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3),B (-5,1),C (-2,0),P (a,b )是△ABC 的边AC 上任意一点,△ABC 经过平移后得到△A ’B ’C ’,点P 的对应点为P ’(a+6,b-2). (1) 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 (2) 在图中画出△A ’B ’C ’; (3) △AOA ’的面积。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BD=DC在△ACD 和△BDE 中AD=DE ∠BDE=∠ADC BD=DC∴△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即4-2<2AD <4+2 1<AD <3 ∴AD=2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 BC=ED,CF=DF,∠BCF=∠EDF ∴△BCF ≌△EDF (S.A.S)A BC DEF 21 ADBC∴ BF=EF,∠CBF=∠DEF 连接BE在△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ABF 和△AEF 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ABF ≌△AEF 。

∴ ∠BAF=∠EAF (∠1=∠2)。

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过C 作CG∥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EF,可得,∠EFD=CGD DE =DC∠FDE=∠GDC(对顶角)∴△EFD≌△CGD EF =CG ∠CGD=∠EFD又,EF∥AB ∴,∠EFD=∠1 ∠1=∠2 ∴∠CGD=∠2∴△AGC 为等腰三角形, AC =CG 又 EF =CG ∴EF =AC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BA CDF2 1 EA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AC,连接DE∵AD平分∠BAC∴∠EAD=∠CAD∵AE=AC,AD=AD∴△AED≌△ACD (SAS)∴∠E=∠C∵AC=AB+BD∴AE=AB+BD∵AE=AB+BE∴BD=BE∴∠BDE=∠E∵∠ABC=∠E+∠BDE∴∠ABC=2∠E∴∠ABC=2∠C5、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证明:在AE上取F,使EF=EB,连接CF∵CE⊥AB∴∠CEB=∠CEF=90°∵EB=EF,CE=CE,∴△CEB ≌△CEF ∴∠B =∠CFE∵∠B +∠D =180°,∠CFE +∠CFA =180° ∴∠D =∠CFA ∵AC 平分∠BAD ∴∠DAC =∠FAC ∵AC =AC∴△ADC ≌△AFC (SAS )∴AD =AF∴AE =AF +FE =AD +BE6、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即4-2<2AD <4+2 1<AD <3 ∴AD=2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 BC=ED,CF=DF,∠BCF=∠EDF ∴△BCF ≌△EDF (S.A.S)ADBCA BC DEF 21∴ BF=EF,∠CBF=∠DEF 连接BE在△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ABF 和△AEF 中 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 ∴△ABF ≌△AEF 。

∴ ∠BAF=∠EAF (∠1=∠2)。

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过C 作CG∥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EF,可得,∠EFD=CGD DE =DC∠FDE=∠GDC(对顶角) ∴△EFD≌△CGD EF =CG ∠CGD=∠EFD 又,EF∥AB ∴,∠EFD=∠1 ∠1=∠2 ∴∠CGD=∠2∴△AGC 为等腰三角形, AC =CG 又 EF =CG ∴EF =AC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BA CDF2 1 EA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AC,连接DE∵AD平分∠BAC∴∠EAD=∠CAD∵AE=AC,AD=AD∴△AED≌△ACD (SAS)∴∠E=∠C∵AC=AB+BD∴AE=AB+BD∵AE=AB+BE∴BD=BE∴∠BDE=∠E∵∠ABC=∠E+∠BDE∴∠ABC=2∠E∴∠ABC=2∠C5、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证明:在AE上取F,使EF=EB,连接CF∵CE⊥AB∴∠CEB=∠CEF=90°∵EB=EF,CE=CE,∴△CEB≌△CEF∴∠B=∠CFE∵∠B+∠D=180°,∠CFE+∠CFA=180°∴∠D=∠CFA∵AC平分∠BAD∴∠DAC=∠FAC∵AC=AC∴△ADC≌△AFC(SAS)∴AD=AF∴AE=AF+FE=AD+BE6、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几何大题证明必考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几何大题证明必考题

图①DA EC BFl图②ABE F ClD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几何大题证明必考题精选类型一、正方形中三角形全等与线段长度之间的关系例1、如图①,直线l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A 、C 两顶点在直线l 同侧,过点A 、C 分别作AE ⊥直线l 、CF ⊥直线l . (1)试说明:EF =AE +CF ;(2)如图②,当A 、C 两顶点在直线l 两侧时,其它条件不变,猜想EF 、AE 、CF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答案,不必说明理由).练习: 如图,△ABC 中,AB=AC ,∠BAC =90°.(1)过点A 任意一条直线l (l 不与BC 相交),并作B D ⊥l ,C E ⊥l ,垂足分别为D 、E .度量BD 、CE 、DE ,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试对这种关系说明理由; (2)过点A 任意作一条直线l (l 与BC 相交),并作B D ⊥l ,C E ⊥l ,垂足分别为D 、E .度量BD 、CE 、DE ,你发现经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试对这种关系说明理由.例2、已知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90º。

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EFG 有一个公共点A ,点G 、E 分别在线段AD 、AB 上。

A E B 图1D CG FA BD CG FE图2(1)如图1, 连结DF 、BF ,说明:DF =BF ; (2)若将正方形AEFG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连结DG ,在旋转的过程中,你能否找到一条长度与线段DG 的长始终相等的线段?并以图2为例说明理由。

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B 、C 、G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边长分别为2和3,在BG 上截取GP =2,连结AP 、PF. (1)观察猜想AP 与PF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平移、反射等变换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请说明变换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把这个图形沿着PA 、PF 剪成三块,请你把它们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在原图上画出示意图,并请求出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附加:如图,△ABC 与△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D 、CE(1)BD 与CE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A BCFDE GP32B(2)你能求出BD与CE的夹角∠BFC的度数吗?(3)若将已知条件改为: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EFG都是正方形,连结BE、DG交点记为点M(如图).请直接写出线段BE和DGF例3、正方形四边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90o.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在直线MN 的上方,BC在直线MN上,点E是直线MN上一点,以AE为边在直线MN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1)如图1,当点E在线段BC上(不与点B、C重合)时:①判断△ADG与△ABE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②过点F作FH⊥MN,垂足为点H,观察并猜测线段BE与线段CH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E在射线CN上(不与点C重合)时:①判断△ADG与△ABE是否全等,不需说明理由;②过点F 作FH ⊥MN ,垂足为点H ,已知GD =4,求△CFH 的面积.练习: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G 是CD 边上的一个点(点G 与C 、D 不重合),以CG 为一边作正方形CEFG ,连结BG ,DE .(1)如图1,说明BG= DE 的理由(2)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 绕着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 ,得到如图2.请你猜想①BG= DE 是否仍然成立?②BG 与DE 位置关系?并选取图2验证你的猜想.图 2FG DA图 1FDA类型二、探究题例1、如图,已知等边△A B C 和点P ,设点P 到△A B C 三边A B 、A C 、B C (或其延长线)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A B C 的高为h .在图(1)中,点P 是边B C 的中点,此时h 3=0,可得结论:h h h h =++321. 在图(2)--(5)中,点P 分别在线段M C 上、M C 延长线上、△A B C 内、△A B C 外.(1)请探究:图(2)--(5)中, h 1、h 2、h 3、h 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2)证明图(2)所得结论; (3)证明图(4)所得结论.(4)(附加题2分)在图(6)中,若四边形R B C S 是等腰梯形,∠B =∠C =60o ,R S =n ,B C =m ,点P 在梯形内,且点P 到四边B R 、R S 、S C 、C B 的距离分别是h 1、h 2、h 3、h 4,桥形的高为h ,则h 1、h 2、h 3、h 4、h 之间的关系为: ;图(4)与图(6)中的等式有何关系?ABC DEPM(3)ABCDE (2)ABCD EM (P )(1)练习:1、如图,在△ABC 中,AB=AC ,P 为底边上任意一点,PE ⊥AB ,PF ⊥AC ,BD ⊥AC.(1)求证:PE+PF=BD ;(2)若点P 是底边BC 的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请画出图形,并探究它们的关系.CBAPDE2、如图,已知△ABC 三边长相等,和点P ,设点P 到△ABC 三边AB 、AC 、BC (或其延长线)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ABC 的高为h .在图(1)中, 点P 是边BC 的中点,由S △ABP+S △ACP=S △ABC 得,h BC h AC h AB ⋅=⋅+⋅21212121可得h h h =+21又因为h 3=0,所以:h h h h =++321.图(2)~(5)中,点P 分别在线段MC 上、MC 延长线上、△ABC 内、△ABC 外.(1)请探究:图(2)~(5)中, h 1、h 2、h 3、h 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⑵ ⑶ ⑷ ⑸ (2)说明图(2)所得结论为什么是正确的; (3)说明图(5)所得结论为什么是正确的.ABC DEP ABCDEPM(3)ABCDE P M (2)ABCDEM (P )(1)ABCDEP M(5)FC B E 例2、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将一块含30o 角的直角三角板DEF 如图1放置,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点A 恰好落在三角板的斜边DF 上. (1)AC=CF 吗? 为什么?(2)让三角板在BC 上向右平行移动,在三角板平行移动的过程中,(如图2)是否存在与线段EB 始终相等的线段(设AB ,AC 与三角板斜边的交点分别为G ,H )?如果存练习:1、如图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EGF=90°,∠GEF=∠GFE=45°,GE=G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如图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相等吗?并说明理由;(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C图1吗?请说明理由.2、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M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A ,且60º角的顶点E 在BC 上滑动,(点E 不与点B 、C 重合),斜边∠ACM 的平分线CF 交于点F(1)如图(1)当点B 在BC 边得中点位置时(6分) ○1猜想AE 与BF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七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典型)

七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典型)

EDC BAEODCBA七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1.如图,在ABC 中,D 在AB 上,且ΔCAD 和ΔCBE 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1)DE=AB ,(2)∠EDB=60°2.如图,在ΔABC 中,AD 平分∠BAC ,DE||AC,EF ⊥AD 交BC 延长线于F 。

求证: ∠FAC=∠B3.已知,如图,在△ ABC 中,AD ,AE 分别是 △ 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若∠B=30∠C=50°求:(1),求∠DAE 的度数。

(2) 试写出 ∠DAE 与 ∠C - ∠B 有何关系?(不必证明) 4、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90o ,∠ C=25o,∠B=25o ,检验已量得∠BDC=150o ,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

CDA B5、如图,已知DF ∥AC,∠C=∠D,你能否判断CE ∥BD?试说明你的理由6、如图,△ABC 中,D 在BC 的延长线上,过D 作DE ⊥AB 于E,交AC 于F. 已知∠A=30°,∠FCD=80°,求∠D 。

7、如图,BE 平分∠ABD ,CF 平分∠ACD ,BE 、CF 若∠BDC = 140°,∠BGC = 110°,则∠A ?8、如图,AD ⊥BC 于D ,EG ⊥BC 于G ,∠E =∠1,求证BAC 。

EB A 3219、如图,直线DE 交△ABC 的边AB 、AC 于D 、E ,交BC 延长线于F , 若∠B =67°,∠ACB =74°,∠AED =48°,求∠BDF 的度数. 10、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 则∠AOC+∠DOB11、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 叠放在一起. (1)若∠DCE=350,求∠ACB 的度数; (2)若∠ACB=1400,求∠DCE 的度数;(3)猜想:∠ACB 与∠D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2、已知: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O ,∠BOC=45,(1)如图1,若EO ⊥AB ,求∠DOE 的度数; (2)如图2,若EO 平分∠AOC ,求∠DOE 的度数. 13、已知AOB ,P 为OA 上一点.(1)过点P 画一条直线PQ ,使PQ ∥OB ;(2)过点P 画一条直线PM ,使PM ⊥OA 交OB 于点M ;BA CD213FDCBH EG A(3)若︒=∠40AOB ,则=∠PMO ?14、如图。

完整版)初一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一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一几何练习题及答案初一几何:三角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分)1.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17,15,8B。

1/3,1/4,1/5C。

4,5,6D。

3,7,11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3.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

5,12,13B。

5,12,7C。

8,18,7D。

3,4,84.如图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AE=AC,连接D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DC=DEB。

∠___∠ADEC。

∠DEB=90°D。

∠___∠DAE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和25,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A。

12B。

10C。

8D。

5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C。

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全等D。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7.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A。

3个B。

4个C。

5个D。

无数个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线段MN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AOB9.如图已知:△ABC中,AB=AC,BE=CF,AD⊥BC于D,此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

2对B。

3对C。

4对D。

5对1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

125°B。

135°C。

145°D。

150°1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

125°B。

135°C。

145°D。

150°12.___已知:∠A=∠D,∠C=∠F,如果△ABC≌△DEF,那么还应给出的条件是()A。

AC=DEB。

AB=DFC。

七年级数学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几何练习题及答案练题一:直线的性质1. 试述直线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直线是由一连串无限延伸的点组成,它没有弯曲和拐角。

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用唯一一条直线连接。

2. 画出以下直线的标志并写出它们的名称: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平行线、相交线。

答案:- 水平线:⎕,两端点的纵坐标相同。

- 垂直线:⎈,两端点的横坐标相同。

- 倾斜线:/,连接两个不同的点。

-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 相交线:+,两条直线在同一点相交。

练题二:三角形的性质1. 试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它的特点是三条边相连的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2.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判断以下三角形的类型: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答案:-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度为90度。

-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小于90度。

-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度大于90度。

练题三:四边形的性质1. 试述四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它的特点是四条边相连的四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2. 根据四边形的边长关系,判断以下四边形的类型: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梯形。

答案:- 平行四边形:有两对平行的边。

- 矩形:有四个直角。

-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四个边的长度相等且都是直角。

- 菱形:四个边的长度相等。

- 梯形:有一对平行的边。

练题四:圆的性质1. 试述圆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圆是平面上所有到中心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由一个中心点和半径组成。

2. 根据圆的性质,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半径相等的圆周长相等、直径相等的圆周长相等。

答案:半径相等的圆周长相等是正确的,直径相等的圆周长相等也是正确的。

以上是七年级数学几何练习题及答案的简要概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的几何题

七年级的几何题

七年级的几何题一、线段相关题目(5题)1. 已知线段AB = 8cm,点C在线段AB上,AC = 3cm,求BC的长。

- 解析:因为点C在线段AB上,BC = AB - AC。

已知AB = 8cm,AC = 3cm,所以BC = 8 - 3 = 5cm。

2. 线段AB被点C分成3:5两部分,若AC = 6cm,求AB的长。

- 解析:设AC = 3x,CB = 5x。

因为AC = 6cm,所以3x = 6,解得x = 2。

则AB=AC + CB = 3x+5x = 8x,把x = 2代入得AB = 8×2 = 16cm。

3. 已知线段AB = 12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 = 4cm,求AC的长。

- 解析:分两种情况。

- 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 = AB - BC。

因为AB = 12cm,BC = 4cm,所以AC = 12 - 4 = 8cm。

- 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AC = AB+BC。

所以AC = 12 + 4 = 16cm。

4. 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 = 12cm,求AD的长。

- 解析:因为C是AB中点,所以AC = BC=(1)/(2)AB=(1)/(2)×12 = 6cm。

又因为D是BC中点,所以CD=(1)/(2)BC=(1)/(2)×6 = 3cm。

则AD = AC+CD = 6 + 3 =9cm。

5. 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BC=(1)/(3)AB,D为AC中点,若DC = 2cm,求AB的长。

- 解析:设AB = x,则BC=(1)/(3)x,AC = AB + BC=x+(1)/(3)x=(4)/(3)x。

因为D 为AC中点,DC=(1)/(2)AC,已知DC = 2cm,所以(1)/(2)×(4)/(3)x = 2,解得x = 3cm,即AB = 3cm。

二、角相关题目(5题)1. 已知∠AOB = 80°,∠BOC = 30°,求∠AOC的度数。

初一上几何试题大全及答案

初一上几何试题大全及答案

初一上几何试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一个点可以确定几条直线?A. 0条B. 1条C. 无数条D. 不确定答案:C2. 线段AB和线段CD是平行的,那么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关系是?A. 相等B. 不相等C. 可能相等D. 无法确定答案:C3. 在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几个平面?A. 1个B. 2个C. 3个D. 无数个答案:A4. 一个角的度数是30°,那么它的补角是?A. 30°B. 60°C. 90°D. 120°答案:B5.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它的斜边长是?A. 5B. 6C. 7D. 8答案:A二、填空题6.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

答案:360°7. 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那么它的直径是______厘米。

答案:10厘米8.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所形成的角中,最大的角是______。

答案:平角9.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24平方厘米10. 如果一个角是直角的一半,那么这个角是______。

答案:45°三、解答题11. 如图所示,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D不在直线AB上。

如果AB=5厘米,BC=3厘米,求线段AD的长度。

答案:由于点D不在直线AB上,根据题意,我们无法直接得出AD 的长度。

需要更多信息,例如点D的位置或与AB、BC的关系。

12. 一个正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答案: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08°,因为正五边形的内角和=(n-2)×180°,其中n是边的数量。

对于五边形,n=5,所以内角和=(5-2)×180°=540°。

四、证明题13. 证明: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们与第三条直线所形成的同位角相等。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1、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尺的顶点P 在射线OM 上移动,两直角分别与OA. OB 相较于C. D 两点.则PC 与 P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PEC=∠PFD=90°∴△PCE≌△PDF∴PC=PD 2、如图,把两个含有45°角的三角尺按图所示的方式放置,D 在 BC 上,连接AD 、BE ,AD 的延长线交BE 于点F ,试判断AF 与 B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PC-40证明: 作PE⊥OA于点E, PF⊥OB 于点F∵OM是角平分线∴PE=PF∠EPF=90°∵∠CPD=90°∴∠CPE=∠DPF精选优质文档--------------------------------------------------------------------------------------∴AF⊥BE 3.如图,已知直线010,且0和0,0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e 在直线AB 上.(1)如果点P 在 A ,B 两点之间运动,试求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AF⊥BE证明: ∵CD=CE, CA=CB, ∠ACD=∠BCE=90°∴△ACD≌△BCE∴∠CBE=∠CAD∵∠CBE+∠BEC=90°∴∠EAF+∠AEF=90°∴∠AFE=90°(2) 如果点 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 P 与A 、B 不重合),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解: (1)∠1+∠2=∠3.理由:过点P 作A 的平行线PQ.∵A∥D ∴D∥D∥PQ.∴∠1=∠4,∠2=∠5.稍感优质又档——————————懒惰为你举止∴BF=BD.AB=BC.∴AF=CD.又∵∠BFD=∠ECG=60°.∴∠AFD=∠DCE.∵∠ADE=60°.且∠B+∠2=∠ADE+∠1∴∠1=∠2又∵∠1=∠2,AF=CD,∠AFD=∠DCE.∴△AFD10△DCE(ASA).∴AD=DE.又∵AD=DE.∠ADE=60°.∴△ADE 为等边三角形。

七年级几何重要模型归纳典型例题

七年级几何重要模型归纳典型例题

七年级⼏何重要模型归纳典型例题有的学⽣问我题⽬,我看⼏秒钟就讲出了思路,学⽣总觉得⽼师是事先就做过这道题了吧,要不怎么⾃⼰想了那么久,⽼师⼀看就知道呢?其实我的秘密是“看题要看⾻”,“⾻”就是题⽬的⾻架,也就是我⼀直跟学⽣强调的“基本模型”。

绝⼤多数题⽬都是出题⽼师们从有限的⼏个基本模型出发,添枝加叶变化出来的,会学的学⽣只需要熟练掌握⼏个基本模型的结论和证明⽅法,接着就去炼出⼀双“⽕眼⾦睛”吧,等你像我⼀样,能将复杂的图形抽筋剥⽪,⼀眼看到本质,那么你也可以“秒答”啦!下⾯七年级⼏何部分需要掌握的重要模型总结。

我们先介绍模型,然后再重新看⼀看那些所谓的难题,是不是就像在X光下⼀样⾻骼分明了。

模型(1)(2)⽐较简单,很基础,但是考查频率很⾼。

因此我对学⽣的要求是,简单的模型要能⼀看到相关元素,就产⽣条件反射。

⽐如,读题读到平⾏线,两组⾓平分线,脑⼦⾥⽴刻就反应出“哦,出题⽼师想让我推出这个直⾓”,这个过程⽆须犹豫、⽆须怀疑。

套路是固定的,题⽬给你这样的元素,就是想叫你推出对应的结论,考场上谁反应快,就争取到了时间。

模型(3)我觉得可以形象地称为“平⾏线间的锯齿模型”,“锯齿”的数量可以是⼀个也可以是多个,这也是考查频率特别⾼的。

关于这个模型,需要记住的是,如果你从题设中识别出它是锯齿模型,那么通过作平⾏线型辅助线(如图),接着利⽤平⾏线的性质(内错⾓、同旁内⾓等),⼀定可以解题。

当然,作平⾏线并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唯⼀⽅法,但是⼀定是有效的⽅法。

模型(4)我也是形象地称之为“箭头模型”,其构造如图所⽰,结论是∠BDC=∠A+∠B+∠C。

能够熟记这个模型和结论,那么做⼩题⽬的时候效率就⼤⼤提⾼了;但是如何证明这个结论,过程同样要熟练掌握,因为解⼤题的时候如果只写出结论,可是拿不到过程分的哦。

模型(5)我称之为“三⾓形折⾓模型”,也是顾名思义了。

这个模型除了可以分为“折于形内”和“折于形外”的情况,还可以推⼴到多边形的折⾓,同学们可以试⼀试。

七年级几何题大全

七年级几何题大全

七年级几何题大全(共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3.轮船航行到C处观测小岛A的方向是北偏西48°,那么从A同时观测轮船在C处的方向是( )A.南偏东48°B.东偏北48°C.东偏南48°D.南偏东42°°32′5″+______=180°.7.八时三十分,时针与分针夹角度数是_______.6.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23还少40°,求这个角。

6.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 = 8 cm,CB = 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2分)(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 + CB = 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2分)(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 = b 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A BCM N4、61平角是度, 25º32ˊ×3= 。

6、已知;两个角互补,且角度之比为3∶2,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

7、时钟指向5:30,则时针与分针所成较小的那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度.6、如图,已知∠AOC=∠BOD=90º,∠AOD=150º,则∠BOC的度数为:()A.30º B.45º C.50º D.60º8、已知:线段AC和BC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AC=cm,BC=cm,线段AC和BC中点间的距离是。

1、下列图形中,能够折叠成正方体的是( )A B C DCDBAO6、一个角的补角加上20º,恰好等于这个角的5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1.下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则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个。

初一上册几何题10题

初一上册几何题10题

初一上册几何题10题
以下是10道适合初一上册学生练习的几何题:
若一个角为30°,则它的余角是多少度?
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130°,求这个角的度数。

一个角的度数为x°,它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小30°,求x的值。

若∠AOB = 60°,∠BOC = 40°,OM 平分∠AOC,求∠BOM的度数。

在直线l上取两点A、B,若P是线段AB外一点,且PA = 5cm,PB = 3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是多少?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 - 10x + 21 = 0的一个根,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36°,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长是宽的3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求这个圆的面积和周长。

这些题目涵盖了初一上册几何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包括角的度数、角的平分线、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角形的周长、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的面积和周长等。

通过练习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这些题目对初一上册学生的几何练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数学 经典平面几何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 经典平面几何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经典平面几何题1. 直线与线段* 题目:已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A和B,点C在直线上,且AC=4 cm,BC=6 cm,求AB的长度。

* 解答:根据直线上的点关系,可以得知AC+CB=AB。

带入已知值,得到AB=10 cm。

2. 平行线与平行线判定* 题目: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AC与BD相交于点O,若∠AOD=105°,求∠BOC的度数。

* 解答:由平行线性质可知,对顶角度数相等,即∠AOD=∠BOC。

所以∠BOC的度数为105°。

3. 垂直线与垂直线判定* 题目:已知直线l与直线m相交于点A,∠CAB=90°,AB=10 cm。

若点B到直线l的距离为8 cm,求点C到直线m的距离。

* 解答:根据垂直线性质可知,点与直线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即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因此,点C到直线m的距离为8 cm。

4. 平行线与直线切割* 题目:已知两个平行线l和m,线段AB为线段CD的平行线割线,AB=6 cm,CD=9 cm,求AD的长度。

* 解答:根据平行线性质可知,线段被平行线割分的部分比例相等。

所以 AB/CD = AD/DC,代入已知值得到 6/9 = AD/DC。

解得AD = 4 cm。

5. 三角形与直线切割* 题目:已知三角形ABC中,点D在边BC上,DE是AC的中线,且DE∥AB,若AB=8 cm,DE=4 cm,求AD的长度。

* 解答:由三角形的中线性质可知,中线长度为底边长度的一半。

所以 DE = 1/2 * AC。

根据题意,DE∥AB,所以 DE = AB。

带入已知值,得到 AB = 1/2 * AC。

解得 AC = 16 cm。

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知,∠DAB = 180° - ∠ACB。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的关系,可知∠DAB = ∠ACB。

所以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AD = AC = 16 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重要几何典型题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13•江阳区模拟)如图,面积为12cm 2的△ABC 沿BC 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平移的距离是边BC 长的2
倍,则图中四边形ACED 的面积为( )

C D .
14.如图,AC ⊥BC ,CD ⊥AB ,DE ⊥BC ,垂足分别为C ,D ,E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D.
18.(2010•西藏)已知如图,△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等于()
24.(2003•河北)两根木棒的长分别为7cm和10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那么第三根木棒长xcm的范围是_________.
25.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厘米和9厘米,若第三边的长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厘米.26.(2002•吉林)工人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经常如图所示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即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根据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
27.如图,AD是△ABC的中线,如果△ABC的面积是18cm2,则△ADC的面积是_________cm2.28.(2009•安顺)如图,AB∥CD,AC⊥BC,∠BAC=65°,则∠BCD=_________度.
29.(2007•江西)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一点,∠BAD=80°,AB=AD=DC,则∠C=_________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13•江阳区模拟)如图,面积为12cm2的△ABC沿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平移的距离是边BC长的2倍,则图中四边形ACED的面积为()
.(2006•大兴安岭)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且第三边的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8
.C 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如图,AC⊥BC,CD⊥AB,DE⊥BC,垂足分别为C,D,E,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5.(2013•盐城模拟)如图,BC∥DE,∠1=105°,∠AED=65°,则∠A的大小是()
.C D.
17.(2010•东营)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
18.(2010•西藏)已知如图,△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等于()
19.(2009•肇庆)如图,Rt△ABC中,∠ACB=90°,DE过点C且平行于AB,若∠BCE=35°,则∠A的度数为()
21.(2009•铁岭)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C=125°,∠A=45°,则∠E的度数为()
22.(2008•黄石)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35°,∠AOB=75°,则∠C等于()
23.(2007•云南)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B=40°,∠BAD=30°,则∠C的度数是()
二.填空题(共7小题)
24.(2003•河北)两根木棒的长分别为7cm和10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那么第三根木棒长xcm的范围是3<x<17.
25.(2003•青海)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厘米和9厘米,若第三边的长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9厘米.
26.(2002•吉林)工人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经常如图所示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即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根据的数学知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27.如图,AD是△ABC的中线,如果△ABC的面积是18cm2,则△ADC的面积是9cm2.
28.(2009•安顺)如图,AB∥CD,AC⊥BC,∠BAC=65°,则∠BCD=25度.
29.(2007•江西)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一点,∠BAD=80°,AB=AD=DC,则∠C=25度.
DAC=(
30.(2006•十堰)如图,已知AB∥CD,∠A=55°,∠C=20°,则∠P=35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