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仿真热身练(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仿真热身练(十)
(时间:60 分钟满分:7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
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
现象说明( )
A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解析:选 C “分封制”是西周时主要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可见其已经无法适应历史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对于强化中央集权没有帮助,反而会影响中央集权,故 B 项错误;分封制的内在因素为血缘亲疏,“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依然体现了这一特点,故 C 项正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是对相权的削弱,故 D 项错误。
2. 下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
B .一牛挽犁取代耦犁
C •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
D •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
解析:选 C 依据题干图中信息判断,汉代牛耕技术的演进,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人的数量减少,农业耕作效率提高,故 C 项正确。图中始终都是耦犁,采用直辕犁,技术尚未发生革命性变革,故 A 项错误;从图片来看,始终都采用二牛耕作,耦犁并没有被取代,故 B 项错误;耦犁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故 D 项错误。
3.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的局面,形成了多元整合的大一统文化。
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局面的措施包括( )
①开始设立官立学校②设置十三部刺史③表彰六经
④重用儒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 D 我国在西周时期就实行官办学校,这一点后来为战国时齐国的稷下学宫所
继承,故①错误;刺史是汉代设置的监察机构,不是文化方面的内容,故②错误;表彰六经,
体现了推崇儒学,故③正确;重用儒生是注重儒家文化的体现,故④正确。故D项正确。
4. 史书记载,北宋名将李纲镇守开封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明朝将领曾铣镇守陕西时,发明了被誉为定时炸弹雏形的慢炮。清初军械制造家戴梓发明了连珠炮,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 •北宋时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 •军事将领是火药武器的主要发明者
C .火药武器能影响战场局势
D •古代中国火药武器一直领先于世界
解析:选 C 依据题干中“连珠炮,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说明火药的使用影响战场形势,故 C 项正确。
5 .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 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 •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 •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 .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解析:选 C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传统科技仅仅局限于娱乐与读经这些最基本的层次,
故 C 项正确;仅仅通过一个凸面镜并不能断定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曾长期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故 D 项错误;
A、B 两项材料中未涉及。
6. 沈葆桢曾说,铁路电报并不是不适用,但若创办,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
1877 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
成功架设,这得益于( )
A .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
B •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
C .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
D .相对宽松的国际氛围
解析:选 B 依据材料“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可以看出,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与台湾实际情况有关,即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 B 项正确。
7. 下图中,斜线部分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
B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
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燎原之势
D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控制区
解析:选 B 依据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武昌起义之后,全国有十五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图中所示省份是武昌起义后独立的省份,故 B 项正确;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北方,这与材料所示南方为主体不符合,故 A 项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各省份的交界之处,与材料所示情况不同,故 C 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控制区域主要位于西南、西北,而华东、华中大部分地区成为沦陷区,这与图示内容不符,故 D 项错误。
8. 20 世纪初,《商务官报》载文指出:“国之富强,视乎利权;欲保利权,端在抵制;
抵制之术安在?舍兴工无他道也。”该文认为实现“国之富强”的首要途径是( )
A •抵制洋货
B •振兴实业
C .重农抑商
D .保护利权
解析:选 B 依据材料中“国之富强,视乎利权” ,而保利权“端在抵制”,“抵制之术”是“兴工”,因此“国之富强”的途径是“兴工”,故 B 项正确。
9. 1876 年,有文章记载上海当时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若用时,骑坐其中,以两足踏
镫”,当时流行的竹枝词也记载道:“踏车两制亦开行,包用包修费独昂。来往如飞人尽慕,趋时
骑坐意洋洋。”这表明( )
A .自行车尚属于新奇奢侈之物
B •上海新式交通工具大量使用
C •交通进步呈现中西合璧特色
D •机动车引进方便了民众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