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营养科感染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营养科制度

营养科制度

一)治疗膳食配制室工作制度(1)治疗膳食配制室负责治疗膳食食谱的编制以及治疗膳食、实验膳食、代谢膳食的制作和分发工作。

(2)治疗膳食配制室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保证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达到标准要求,并且应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3)营养技师编制治疗膳食食谱应符合营养治疗医嘱的原则,既要考虑膳食的营养成分、性状和患者的接受程度,也要注意加工方法的选择以减少营养素损失.(4)专业操作人员应按营养技师编制的治疗膳食食谱完成各种膳食的称重、调配和烹制等工作。

(5)营养技师应遵守营养治疗核对制度,对制作好的治疗膳食的质量、发放对象检查确认后方可分发。

(6)专业操作人员负责治疗膳食的分发及保温工作,实行留样制度。

(7)病员餐厅应根据食品管理规范进行营养治疗膳食的管理和储存,执行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做好治疗膳食的质量监控。

(8)营养科应定期组织治疗膳食配制室各类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1)肠内营养配制室应负责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工作.(2)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进出肠内营养配制室时应更衣,清洁双手或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3)配制人员应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根据营养治疗医嘱配制肠内营养制剂,仪器设备的使用应遵守有关规范.(4)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应遵守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要求,实行留样制度。

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应分装入专用消毒过的容器中。

(5)营养技师应遵守营养治疗核对制度,对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的质量、发放对象检查确认后方可分发.(6)肠内营养制剂的分发应有交接制度,包括交接双方签名并注明日期。

分发至各病区肠内营养制剂的数量及配制时间应有记录等。

(7)根据药品、食品等管理规范进行营养治疗产品的管理和储存,执行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三)营养科感染管理制度1、肠内营养配制室晓得监控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配置室需按六步法洗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医院营养科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营养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营养科的安全管理,确保患者饮食安全,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分工1. 营养科主任负责全面负责营养科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2. 营养科护士长负责具体负责营养科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协调营养师、厨师、配餐员等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检查、督促各项安全措施的实施。

3. 营养师负责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制定营养治疗方案,指导患者饮食,确保患者饮食安全。

4. 厨师负责食品的加工、烹饪,保证食品卫生、安全,严格按照食品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5. 配餐员负责对患者饮食进行配餐,确保食品温度、分量符合要求,并做好食品交接工作。

三、安全管理制度1. 食品采购:采购部门应选择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确保食品来源可靠、质量合格。

采购人员需严格审查食品检验报告,严禁采购过期、变质、有毒有害食品。

2. 食品储存:食品储存应分类存放,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食品储存温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确保食品新鲜。

3. 食品加工:厨师在加工食品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严格遵守食品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加工过程中应使用清洁的刀具、容器等,防止交叉污染。

4. 食品烹饪:烹饪过程中应控制火候,避免食品烧焦、煮烂。

烹饪好的食品应立即装入容器,并做好标识,防止误食。

5. 食品分发:配餐员在分发食品时应核对患者信息,确保食品准确无误。

分发过程中应保持食品温度,防止食品变质。

6. 食品留样:每餐食品留样不少于100克,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以便追溯和调查食品安全问题。

7. 安全检查:营养科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安全检查内容包括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烹饪、分发等环节。

8. 应急处理: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营养科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查、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四、安全教育培训1. 营养科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3.18•【文号】国卫办医函〔2022〕76号•【施行日期】2022.03.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2〕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我委组织制定了《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已设立临床营养科的医疗机构,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本机构临床营养诊疗能力。

鼓励尚未设立临床营养科的医疗机构,根据《指南》要求,逐步建立规范化的临床营养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2年3月18日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提高临床营养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法律法规文件,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是医疗机构设置临床营养科和开展相关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以及肿瘤、儿童、精神等专科医院设置临床营养科,应当按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鼓励有条件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南设置、建设和管理临床营养科。

医疗机构开展儿童营养与喂养服务,应当按照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等相关技术规范加强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内独立开展临床营养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名称统一为临床营养科。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设临床营养科病房,为住院患者提供临床营养诊疗服务。

第四条临床营养科应当开展以下工作:(一)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诊断、营养治疗、营养宣教的实施与监督;(二)根据临床需求,参与特殊、疑难、危重及大手术患者会诊,或加入MDT 团队;(三)按需提供医疗膳食、肠内、肠外营养建议或处方;(四)规范管理、监督肠外营养执行;(五)规范管理医疗膳食业务;(六)规范指导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使用;(七)制定并组织实施本机构的临床营养相关工作规范。

关于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

关于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

关于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一、院内感染的种类1. 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因工作需要接触患者,可能会成为感染源,从而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

2. 患源性感染:患者本身可能患有感染性疾病,在医疗过程中会传播给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

3. 环境源性感染:医疗机构内的环境、设备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也会成为院内感染的来源。

二、预防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学会正确的洗手、消毒等手卫生措施。

同时,医疗机构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可以方便地进行手卫生。

2. 规范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不合理使用进行纠正。

3. 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

委员会由院内感染防控专家、医务人员、护士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评估院内感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院内感染监测机制,定期对医院内各科室、病房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同时,应建立感染病例登记制度,记录院内感染的相关信息,为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5. 加强环境清洁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院内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设备、物品等应加强清洁。

同时,医疗废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废物成为院内感染的来源。

6. 提倡病人隔离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隔离病房应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同时要求医务人员、患者和访客遵守相应的隔离措施。

7. 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传染病和院内感染的防护培训,学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医疗机构也应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8. 定期开展院内感染防控演习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院内感染防控演习,检验医务人员和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

营养科工作管理制度范本(3篇)

营养科工作管理制度范本(3篇)

营养科工作管理制度范本1.负责住院患者各类基本膳食、治疗膳食、诊断膳食、代谢膳食、配方膳食及肠内营养治疗及配制供应。

负责肠外营养治疗的会诊、审方、参与营养支持小组开展肠外营养支持的实施。

2.承担营养查房、营养评价,疑难、重危及大手术病人的营养会诊,针对各类营养不良/营养失衡予以合理的营养支持/干预治疗。

3.制订并定期修订常规膳食(如基本膳食、低蛋白膳食、低脂膳食、低盐膳食等)标准食谱,并进行膳食营养评估及成本核算,以满足各类住院患者的营养需求。

4.遵循食品卫生管理要求,加强从食物原料,膳食配制、餐前检查及餐具、工用具消毒、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人员卫生要求等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膳食和肠内营养液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5.做好食品/营养品采购计划与物品管理、经济核算,帐目清楚。

6.开设营养门诊,开展营养咨询、营养治疗、膳食指导及营养教育等工作。

7.承担营养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以及各级各类营养相关人员的见习、实习、进修等培训。

8.开展临床营养相关的科研工作。

9.定期开展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及业务培训。

10.以《____市临床营养质控手册》为临床营养质量控制标准。

营养科工作管理制度范本(二)规制职规营科章度责范编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制度内容营养科工作制度营养科科长职责营养科营养师职责营养科管理员职责营养科配膳员职责所在页码治疗膳食配制工作制度餐前检查和食品留样制度营养科卫生安全制度营养科清洁卫生制度营养科采购制度厨房清洁卫生制度营养科感染管理监督制度营养科配膳员行为规范厨具、餐具的卫生要求营养科个人卫生制度饮食检查制度营养科厨房安全保障制度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一、营养科工作制度1.营养科在院长及业务院长领导下工作,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评价、营养治疗及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营养相关性药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服务的理念。

2.根据临床需要,规定医院住院病人的基本饮食为普通饭、半流质、流质三种。

医疗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医疗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医疗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卫生安全,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疗感染管理是指医院对医院内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感染监测、感染预防、感染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科学、规范、严谨的原则,全面落实各项管理责任,确保医疗卫生安全。

第四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分级负责制,各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有关工作,各科室、医务人员负责认真履行管理责任。

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人员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院感染监测第六条医院感染监测是指对医院内感染病例的监测和分析工作,包括感染病例的报告、调查、统计、分析等环节。

第七条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明确监测范围、内容、方法、时限等,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八条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医务人员负责认真履行监测工作。

第九条医院感染监测应及时准确,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要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及时报告给主管部门。

第十条医院感染监测结果要及时向医务人员通报,加强对重复发生的感染病例的监测和分析,探索原因,加强预防措施。

第三章医院感染预防第十一条医院感染预防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包括制定感染控制政策、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培训、提供感染预防用品等措施。

第十二条医院感染预防工作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预防的重视和意识,确保规范操作和使用感染预防用品。

第十三条医院感染预防要建立健全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预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医院感染预防工作要重点针对高危人群,采取定期体检、健康宣教、定期检测等措施,及时发现感染隐患和处置。

第十五条医院感染预防工作要定期组织对医院环境、设备设施、消毒灭菌等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

人民医院营养科分级查房制度

人民医院营养科分级查房制度

人民医院营养科分级查房制度
1、目的
规范开展营养科分级查房,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范围
营养科各级营养师
3、标准
营养医师应对需要营养治疗的住院患者实行三级查房制度。

3.1 经管营养医师(初级职称营养医师)对所管病人每日至少查房一次(不含参加上级医师查房),询问患者情况,仔细查体,认真阅读和书写病程录、营养病历,检查相关检查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并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

3.2 主治营养医师对所管危重病人每日至少查房一次,尤其对新入院、疑难、危重、治疗显效差的患
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经管营养医师反映,倾听病员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

3.3 科主任(或副主任)、主任营养医师(或副主任营养医师)查房每周一~二次,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检查医嘱、病历质量,听取营养医师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3.4 科主任(或副主任)、主任营养医师(或副主任营养医师)或主治营养医师查房时,应有经管营养医师、营养护士和有关人员参加,并由经管营养医师逐级报告病情、诊治分析及病情转归等情况,经管营养医师应做好查房记录。

4、参考文献
卫生部医政司《试点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实施细则》。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实施细则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实施细则

临床营养的春天?今年营养科管理方面的改革还真是不少,先是临床营养学即将成为一级学科,接着营养科标准化的实施细则又正式出台了(见下文)。

按照医院职称系列编制有医师、技师、护士,各专业人员与床位比例:a.营养医师 1:150;b.营养技师不少于营养医师的人数;c.营养护士不少于2人。

……II. 营养医师应当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并通过营养专业教育或经过临床营养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III.营养技师要求医学专业学历背景,经过临床营养学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III.营养护士要求护理专业毕业,取得执业护士证书。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实施细则——I级标准化临床营养科建设示范基地一、临床营养科的业务范围(一)临床营养科负责诊治以下患者:1.可独立诊治因摄入营养物质不足、过多或比例不当引起的原发性营养失调的患者。

例如摄入蛋白质不足引起蛋白质缺乏症、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引起肥胖病等。

2.可与临床各科室联合诊治因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创伤应激以及特殊生理性因素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营养失调的患者:(1)进食障碍:如口、咽、食管疾病所致摄食困难,精神因素所致摄食过少、过多或偏食等。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等、短肠综合征或某些药物如新霉素、考来烯胺等所致。

(3)物质合成障碍:如肝硬化失代偿期白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的低白蛋白血症等。

(4)机体对营养需求的改变:如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手术等创伤应激以及生长发育、妊娠、中老年等特殊生理性因素。

(5)排泄失常:如多尿可致失水、腹泻可致低钾、长期大量蛋白尿可致低白蛋白血症等。

3.可与临床各科室联合诊治因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病的患者:(1)蛋白质代谢障碍:继发于器官疾病,如严重肝病时的低白蛋白血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如苯丙酮尿症、血红蛋白病等。

(2)糖代谢障碍:各种原因所致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以及低血糖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如果糖不耐受症、半乳糖血症等。

(3)脂类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血脂或脂蛋白异常的疾病,可为原发性代谢紊乱或继发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模板范本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模板范本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模板范本一、引言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升医疗质量,本院制定了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标是规范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二、责任与义务1. 医院管理层的责任- 确保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分配适当的经费和资源,支持院内感染预防工作;- 监督各部门、科室和员工履行院内感染预防的责任。

2. 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负责制定并执行科室的院内感染管理方案;- 确保科室内医护人员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工作;- 监督科室内医护人员的行为,避免操作不规范、违反制度的行为。

3. 医护人员的责任- 严格遵守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提高自身的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手卫生习惯。

三、院内感染预防措施1. 消毒与隔离措施- 按照规定的消毒操作流程进行消毒;- 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和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患者隔离制度,将不同类型的患者隔离开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健康教育与宣传-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 向医护人员传授院内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提高其防控能力;- 定期组织院内感染预防宣传活动,提高全院职工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环境清洁与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医院内部的各个区域,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对病区、手术室、实验室等高风险区域进行特殊处理,确保其除菌效果;- 采用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四、监督与评估1. 检查与考核- 定期对各科室进行巡查和检查,确保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 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评估他们对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情况;- 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效果。

2. 教育与培训- 不定期组织院内感染管理的培训与学习,提升医护人员的防控能力;- 针对新员工进行入职教育,让他们熟悉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定期组织知识竞赛或讲座,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的学习和交流。

感染科的工作制度

感染科的工作制度

感染科工作制度一、总则为加强感染科建设,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能力和水平,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感染科工作职责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关于感染控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承担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2. 负责医院感染监测、报告、调查、处理及预防控制工作,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确诊和评估。

3. 制定并落实感染科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感染科工作秩序和医疗安全。

4. 负责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提高感染性疾病诊疗水平。

5. 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协助制定医院感染防控策略和措施。

6. 开展医院感染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7. 定期对感染科工作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8. 完成医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感染科工作制度1. 感染性疾病诊断制度(1)接诊医生应当认真询问患者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初步诊断。

(2)对疑似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当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明确病原体。

(3)确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当根据病原体和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2. 感染性疾病治疗制度(1)根据感染性疾病诊断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等药物。

(2)严格执行药物使用原则,遵循药物说明书,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3)对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当根据耐药监测数据,合理选用敏感药物。

3. 感染性疾病监测制度(1)建立感染性疾病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分析感染性疾病病例资料。

(2)对感染性疾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

(3)对感染性疾病疫情,应当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相关部门。

4. 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制度(1)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当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对医院工作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医院营养科工作制度

医院营养科工作制度

第四章营养科工作制度(规章制度)临床营养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营养诊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一、营养查房制度1临床营养科应对采取特殊营养治疗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的住院患者实行查房制度,对建立营养病历的住院患者实行三级查房制度。

主任营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1次,副主任营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2次,主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3次,住院医师每天查房不少于1次。

营养技师、营养护士或营养师助理(营养士)应配合临床营养医师,了解患者进食、治疗的情况,进行膳食评估,按临床营养医师开具的饮食医嘱和营养处方拟定相应食谱,由管理营养师(由临床营养师轮岗)监督执行。

2临床营养医师和营养技师(士)应每日按时查房,询问病人营养药品、制剂的使用和进食情况,仔细体检,认真阅读临床病历,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拟定整体诊疗方案和营养监测计划。

及时记录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资料,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病程录和营养病历,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个体情况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做到临床营养治疗与临床医疗密切结合,促进病人康复。

3在营养查房时,应着装整洁,严肃认真,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遵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4在营养查房时,应对应用营养支持的病人明示营养治疗的风险和营养制剂报销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的相关问题。

二、营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1临床营养科每周至少应开设营养咨询门诊3个半天,有条件的医院可酌情增加门诊次数。

2临床营养(医)师应做好开诊准备工作,着装整洁,按时出诊,坚守岗位。

3临床营养(医)师应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营养门诊病历,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问题。

4临床营养(医)师在营养门诊时应严肃认真,遵守各项工作行为规范,保持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5营养门诊的检测设备、设施应当由专(兼)职人员负责操作,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消毒,建立使用、维修档案,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医院营养科管理制度汇编

医院营养科管理制度汇编

医院营养科管理制度汇编临床营养科工作制度营养会诊工作制度营养查房工作制度临床营养科门诊工作制度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临床营养科职工健康管理制度临床营养科环境管理制度临床营养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管理制度临床营养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临床营养科查对制度临床营养科肠内产品库房管理及进出货制度临床营养科一次性耗材库房管理及进出货制度肠内营养制剂采购管理制度肠内营养治疗及制剂使用管理制度肠内营养治疗规范肠道外营养疗法的规范临床营养科工作制度根据《食品安全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制定本制度。

1临床营养科是在院长领导、医务科督导下工作,临床营养诊疗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医技科室。

2.临床营养科为全院患者提供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会诊、营养治疗、饮食指导、治疗饮食配送等服务。

3.制定住院患者各类膳食的适用范围和膳食营养原则并指导贯彻执行。

4.做好转院患者的营养评估工作。

对会诊患者进行定期查房,接受全院特殊、疑难、危重患者的营养会诊,制定营养诊疗方案,观察营养治疗效果并予以规范记录,建立重点患者的营养病历。

5.为患者提供适合其疾病治疗需要的膳食指导,并进行营养与健康宣教。

在住院期间或出院时,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膳食营养指导。

及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临床营养学信息。

6.承担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及分发工作,并追踪观察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制剂配方。

7.承担全院肠外营养治疗处方的合理性督查。

8.在主管行政部门的督导下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及质控活动,并按要求做好记录。

9.定期对本科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深入病房听取患者对营养诊疗的意见并积极改进。

10.开设营养咨询门诊,每周开设时间不少于3个半天。

11.加强本科人员基本素质、专业素养的培养,开展临床营养科研和教学工作。

营养会诊工作制度1临床主管医师对营养风险筛查评分23分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开具营养会诊单,并通知临床营养科会诊。

人民医院营养科制度

人民医院营养科制度

****** 医院营养科制度目录营养科管理制度1、目的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2、范围营养科3、标准3.1、从多数病人的经济情况出发,计划与制备合乎治病原则及卫生要求的膳食。

3.2、除因特殊需要限制某些营养素外,应根据供应情况,调配符合营养的膳食,定期计算营养价值。

如有营养成分和热量不足,必须及时解决,以促进病人体力恢复。

3.3、制定医院膳食种类,如普通饭、半流质、流质以及各种治疗膳食,并将各种膳食之原则和内容明文规定,使医护人员了解。

3.4、积极配合临床,开展临床营养科研工作,随时观察疗效,不断总结经验。

3.5、制定各类膳食的菜谱,应考虑下列各点:营养价值、治疗原则、伙食标准、样别调剂、季节性食物以及病人饮食习惯等。

3.6、在采购、储存、制作食品时,要做好经济核算,注意节约,做到收支平衡,帐目清楚。

3.7、做好营养知识的宣传,使患者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治疗膳食的临床意义。

向炊事、配餐人员进行营养卫生常识的教育。

3.8、各种膳食应按规定时间发出。

开餐前,营养人员重点检查尝味,确认符合治疗原则和卫生要求时,才能发出。

3.9、病员食堂的卫生管理,包括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工作人员卫生要求等,按职工食堂管理制度5、6、7 条执行。

3.10、有关食品制备、分发、配膳和保管等,应根据医院条件,制定具体要求,并严格执行食品、餐具的清洁、消毒制度。

4、参考文献卫生部医政司《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营养科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营养科主任职责1、目的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2、范围营养科主任3、标准3.1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营养科诊疗质量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3.2负责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各类人员职责、工作制度、质量检查标准等。

3.3制定本室(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4负责组织开展营养诊疗工作。

开设营养门诊、参与疑难病例的营养会诊,参加营养查房且每周不少于2 次以及组织科室病例讨论等。

医院内感染相关制度

医院内感染相关制度

医院内感染相关制度一、感染组织建设及责任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和执行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

各临床科室应指定感染控制专员,负责本科室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建立健全感染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职责。

二、感染知识培训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新入职员工应接受感染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感染病例监测与控制医院应建立感染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对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四、感染爆发及突发事件控制医院应制定感染爆发应急预案,及时应对感染爆发事件。

发生感染爆发时,应立即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五、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医务人员应根据临床指南和药物使用说明,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六、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监测医院应定期对环境卫生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卫生符合标准。

定期对医疗器械、手术室、病房等场所进行消毒监测,确保消毒效果。

七、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应制定消毒隔离制度,明确消毒隔离的要求和措施。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八、消毒药械管理医院应建立消毒药械管理制度,规范消毒药械的采购、储存和使用。

定期对消毒药械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有效。

九、一次性医疗器械管理医院应建立一次性医疗器械管理制度,规范一次性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和使用。

使用前应检查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包装和有效期,确保其安全有效。

十、手卫生管理医院应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手卫生的要求和措施。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确保在操作前和操作后正确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以上制度旨在提高医院内感染防控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各科室和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制度要求,共同维护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

同时,医院应定期评估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完善感染防控体系。

医院营养科配制室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营养科配制室感染管理制度

肠内营养配制室感染管理制度
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制定《肠内营养配制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卫生制度
1.各功能区保持整洁,物品放置合理有序,墙壁、屋顶经常清扫无异物,门窗干净明亮;每日用紫外灯消毒各30分钟以上。

2.每次操作完毕,用专用毛巾擦拭清洁台面后,用酒精再擦拭消毒。

3.配制用具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放入医用消毒柜中消毒待用;肠内营养泵定期用75%酒精擦拭消毒;定期清洁消毒营养制剂存放容器。

4.定期检查营养制剂保质期,及时处理变质、过期制剂。

5.配制人员须持有卫生防疫部门核发的健康证。

上岗时须更换工作衣和拖鞋,佩戴口罩和帽子,七步洗手并消毒后方可进入配制间操作。

二、监测制度
1.科室季度对配制室空气、配制用具、工作人员手卫生、台面等进行生物学监测,记录监测结果,对监测发现的问题仔细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

2.配制使用含氯消毒液时,配制后必须检测合格后,方可以使用,要求现用现配。

2.积极配合感染防控科工作,设感控兼职人员至少1名,定期参加感控培训及监测,加强管理,细化制度,不断完善。

人民医院营养科工作制度

人民医院营养科工作制度

人民医院营养科工作制度1. 前言为了提高医院营养科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制定本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优质的营养服务。

2. 机构设置人民医院营养科是医院下设的一个科室,以下是其机构设置:2.1 科室主任科室主任在医院管理层负责营养科的全面领导和工作协调。

2.2 医生团队医生团队由多名注册营养师组成,负责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提供个性化的膳食指导、制定医疗营养处方等工作。

2.3 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营养科的营养餐制作、食品安全管理、膳食配餐等工作。

2.4 行政人员行政人员负责科室的日常事务管理、患者预约安排、档案管理等工作,为科室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持。

3. 工作职责3.1 科室主任的职责•负责科室整体规划和管理•确保医院营养科的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并参与科室内部和外部培训,提高团队综合素质3.2 医生团队的职责•进行患者的营养评估,分析患者的饮食状况和营养需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和医疗营养处方•定期与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3.3 技术人员的职责•负责对膳食的原材料进行购买、验收和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根据医生团队的指导,制作符合患者需要的膳食•监测患者膳食的摄入情况,进行营养评估和反馈3.4 行政人员的职责•安排患者的营养科预约,并进行记录和管理•维护科室内部的档案和数据,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协调科室内部的日常工作安排,确保科室的正常运行4. 工作流程4.1 患者营养评估流程1.患者预约营养科,并准备相关材料(包括病例、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医生团队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问题。

3.进行详细的营养评估,包括饮食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4.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膳食计划和医疗营养处方,并向患者进行解释和指导。

4.2 膳食制作和配餐流程1.技术人员根据医生的医疗营养处方,进行膳食配餐计划的制定。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本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本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制定本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院内感染管理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医疗机构的支持和重视。

第二章: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院内感染预防控制体系,明确院内感染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并制定院内感染预防控制计划。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定期报送院内感染发生和传播的相关数据,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标准,确保医疗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第三章:感染控制措施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手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规范,加强手卫生培训和监测。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器材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合理分类、储存和处理医疗废物,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器械和耗材的管理,确保其质量和使用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活动场所的管理制度,保持良好的卫生和通风条件。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第四章:感染预警与处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预警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和确诊感染病例。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对疑似和确诊感染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对疑似和确诊感染病例的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和医学观察,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五章:感染事件管理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院内感染事件管理制度,及时处理院内感染事件,防止再次发生。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院内感染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制度,总结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义务保险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赔偿受院内感染损害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医院营养科感染管理制度
1.目的
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食品和肠内营养配置安全和质量。

2.范围
营养科
3.标准
3.1.肠内营养配制室消毒监控制度
3.1.1工作人员进入配制室需按六步法洗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

3.1.2台面消毒:每次操作完毕,用消毒剂、取专用洁净毛巾擦拭台面。

3.1.3空气消毒: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次1小时。

每日定时紫外线空气消毒1小时。

3.1.4营养液容器要求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再消毒、六保洁。

每日用前用远红外线消毒柜消毒30分钟,放消毒柜中保存。

3.1.5监测:每月科室定期进行空气和营养液容器等监测,并配合感染科每季度定期做好配制室空气、工作人员手、台面等生物学监测工作
3.2 餐具和烹调用具消毒监控制度
3.2.1餐具和烹调用具清洗执行五道程序: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3.2.2消毒方法:碗筷等餐具在远红外线消毒柜消毒,温度125℃,时间为30分钟;盆、勺等烹调用具以流通蒸汽消毒,温度100℃,时间30分钟,或煮沸消毒30分钟。

3.2.3监测:积极配合医院感染控制科及地方疾控中心进行监测工作。

3.3积极配合感染控制工作,设感染控制联络员,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展开监测工作。

4、参考文献
卫生部医政司《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