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解析
应用型民办高校“金课”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66 -作者简介:贾洁,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应用型民办高校“金课”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贾 洁(武汉文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345)摘 要:打造“金课”是应用型民办高校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应用型民办高校“金课”建设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高校必须从资金、人才、配套设施和制度等多方面提供保障,才能在“金课”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效果。
就民办高校在“金课”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民办高校;金课;教学改革2018年6月,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金课”一词。
“金课”又称一流课程,特指有深度、有难度和有挑战的课。
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提出了检验“金课”的标准:“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2018年9月,打造“金课”、淘汰“水课”被正式写入《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学校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硬件环境已经基本成熟,如何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成为“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内涵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民办高校开始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应用型是介于学术型和技能型之间的一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既要有理论基础,又要有相应的技能。
这一转变也给应用型民办高校“金课”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一、应用型民办高校在“金课”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5G 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推进给高校教育形态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00后”这一批学生的要求,所以现在各大高校都开始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将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融入教学改革中,彻底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申论热点:地方高校教育向应用型转变
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申论热点:地方高校教育向应用型转变通过最新广东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广东中公教育整理了广东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背景链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鼓励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
2015年7月,浙江公布了首批41所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名单。
浙江明确提出,这些高校的应用型专业将占所在院校专业数的70%以上,在应用型专业中就读的学生将占所在学校在校生的80%以上。
【深度解析】[原因分析]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同质化倾向严重。
一些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使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各地众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
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其制度性根源来自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因此说,要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实行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解决部分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引导这些高校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教育教学提升与发展课答案
1 .如果把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紧密联系起来,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就进入到了()的层面。
∙A.做事情∙B.解问题∙C.做分析∙D.成事业2 .以下不属于人工智能对当前经济社会冲击最大的四个领域的是()。
∙A.制造∙B.教育∙C.艺术∙D.金融3 .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实现了()个省的覆盖。
∙A.30∙B.31∙C.32∙D.334 .本讲提到,教育对于国家的作用是()。
∙A.追求幸福生活,物质的、精神的∙B.提高全民族素质,国家建设的人力资源保障,提高国家竞争力∙C.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5 .根据本讲,在实施校长国培计划中,要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营造()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A.政治家思想家∙C.教育家∙D.文化学者6 .知识传授理念的代表人是()。
∙A.约翰·纽曼∙B.洪堡∙C.威斯康星∙D.弗莱克斯纳7 .()是中小学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A.个案研究法∙B.经验总结法∙C.观察法∙D.行动研究法8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A.教育创新化∙B.教育技术化∙C.教育智能化∙D.教育智慧化9 .行为性教育不包括以下哪项()。
∙A.观察性教育∙B.效仿性教育∙C.体验性教育创新性教育10 .苏黎世大学遵循()的管理模式。
∙A.分级管理∙B.统一管理∙C.自上而下∙D.自下而上11 .不同学科类别中入选一流学科次数最多的是()。
∙A.医学类∙B.人文社科类∙C.理学类∙D.工学类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12 .根据本讲,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任务,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过10年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B.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C.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D.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13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的建设模式包括重点建设和()。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政策的解读及对策、建议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政策的解读及对策、建议一、政策背景(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已经进入重要的转型时期,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实体经济的迅速壮大,迫切需要相当规模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推动经济前进的强力支撑。
而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就是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可以说,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倒逼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是促使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根本原因。
(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随着1999年以来的大学扩招,60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
截止2021年,全国各类高校数量已达2500多所。
其中,地方本科院校占全国本科高校的55.5%,显然已成为高等教育队伍的主力军。
然而,高校数量的增加却使高等教育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日渐突出。
转型课题负责人孟庆国指出: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诸多差距。
(三)地方本科高校自身发展遭遇“瓶颈”转型的高校,主要是扩招后升格的640余所地方普通本科,这些学校在发展战略思路和未来规划上,更多的沿袭了老牌本科院校的办校模式,无论是学科专业的布局、人才培养的整体性目标,还是课程结构的设置都纷纷效仿老牌本科院校。
对自身定位不准,特色不明,在办学理念上仍旧以“综合型、学术型”大学为目标,造成了“千校一面”。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低迷据资料显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就业率总体低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畢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低于50%,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低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162 元,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64%,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在半年内出现离职行为。
这就造成了两难的局面,一方面,企业急需新鲜血液却找不到合适的具备相应技术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造成人力资源极大的浪费。
部分普通高校转型发展,也是迫于毕业生无法就业的压力,不得不转。
浅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浅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浅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近年来,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
应用技术型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实用的技术人才。
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而言,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不仅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来浅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
首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基础。
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应用技术型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需要逐渐转变教育理念,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校而言,要注重改革培养模式,提供更多与实际工作贴切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其次,课程设置也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脱节。
应用技术型高校需要根据行业需求,设置更加实用的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和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可以引入企业合作课程,开设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至关重要。
传统的师资队伍大多数是理论知识较为丰富的学者,缺乏与实际工作经验相关的教师。
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具有实践经验、能够与企业密切合作的专业人才。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吸引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任教职,提高教师上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影响力。
总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涵义及出路
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涵义及出路作者:陈昌芸侯长林来源:《职教论坛》2016年第22期摘要:在政策文本分析视角下,地方高校转型政策经历了从问题关注到政策出台,其政策关注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等方面,对“应用型”理解和转型路径建设又各有所不同,基于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应用型大学过程中,需要明晰“转型”内涵,把握“应用”特征,探索发展出路,才能力促转型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政策文本;词频分析作者简介:陈昌芸(1992-),女,贵州威宁人,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侯长林(1963-),男,贵州铜仁人,贵州铜仁学院校长,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和高等教育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2013年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招标项目“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黔教高发[2013]446号),主持人:侯长林。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2-0072-07当前,经济新常态趋势和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推动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从传统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变。
“如何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需要关注微观层面转型的具体措施,亦需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教育政策文本,只有明确其政策背后蕴含的关注点及关注度,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才能在政策指导下,有方向、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型大学建设工作,所以本文从颁布的政策文本入手,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政策发展进程及对政策文本中的高频共性词和特色词,旨在从教育政策文本视角,明晰“转型”涵义,提出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发展建议。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政策发展进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政策经历了由问题关注到出台国家层面的专门政策,再到地方响应国家政策,配合出台相关地方实施意见的发展历程。
(一)国家:从问题关注到出台专门政策“地方高校转型”最早出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政策文本中,《纲要》指出:要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
“建设教育强国”专题(1)
注意: 每个人的考试题顺序不一样,红色为正确答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上、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1.我国目前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中,()所占比例最高。
A.高等教育B.基础教育C.职业教育D.终身教育2.我国要建立以()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机会。
A.学生B.教师C.名师D.学习者3.建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要以()为契机,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A.乡村振兴战略B.新时代教育改革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人才强国战略4.智力贫困代际传播的最大风险是()。
A.蚕食贫困群体内心的未来B.形成社会滞后力量C.低层次社会固化D.直接影响家庭、地区和社会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我国仍没有形成和建立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政策体系C.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新需求D.教育政策、教育战略和资源配置方式依然停留在“旧时代”E.建立“投入于人就是投资于质量”的新的发展观2.《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到,要形成()的教育体制机制。
A.充满活力B.有利于科学发展C.富有效率D.可持续E.更加开放3.根据本讲,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包括()。
A.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B.教育层次发展不平衡C.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D.人际之间发展不平衡E.教育形态发展不平衡三.判断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1.“四个自信”包括: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教育自信。
A.对B.错2.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国家、区域、学校和人群教育发展差距。
A.对B.错产教融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的政策和路径(上、中、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基本原则不含()。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困境与生态定位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困境与生态定位作者:鲁武霞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2017年第3期摘要: 引导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是国家层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举措,也是这类高校寻求生态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应用型本科高校群体的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面临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教育类型定位的“应用型”与“学术型”游离问题,办学定位缺乏个体多样性,专业设置缺乏错位互补性,培养规格与专科高职缺乏层次衔接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矫正和优化生态位,与学术型本科院校生态位适当分离,与专科高职院校生态位适当重叠,确立本科职业院校功能定位及特色,创新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困境;生态位;应用技术大2 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称《决定》)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简称“转型”)。
教育部等部门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对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内容等进行了系统规划,对本科院校“转型”工作设计了路线图。
时隔三年,从实际状况看,这类院校“转型”进展似乎并不顺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院校和学术界对此政策主张仍持有各种争议和顾虑,院校本身的分歧则集中在对待“转型”的出发点、方向和态度上。
有调查显示,新建本科院校中分别有16.7%、80.4%、2.9%的调查对象认为转型“有一定必要”、“有必要但有顾虑”和“没有必要”,普遍担心转型后可能导致社会地位下降、招生和就业更难、办学条件不配套等问题。
伴随着现代职教体系和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进程的加快,这类高校对待“转型”的态度耐人寻味,也引人深思,其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困境以及生态位如何矫正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政策意蕴产业链引发人才链、教育链的相应演进。
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
确保各项政策真正落实落地,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各地区、部门、单位应结合中央及河南省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精神,对科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应进一步督促高校、科研院所切实履行法人主体责任,尽快修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配套制度,确保下放的管理权限“接得住、管得好”。
(三)进一步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制定相关实施细则,让科研单位开展工作有据可依。
同时,科研单位要从单位实际出发,建立自身适用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将绩效管理贯穿项目日常管理的始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改进,使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VV易伟V张静“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对于学校明确办学定位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选择郑州科技学院作为案例,并从个案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该校在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过程中的现状及挑战。
同时,从培养与认定、评价与激励的角度展开研究,为教师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有效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良性发展。
一、研究背景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这份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举措。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双师双能型”教师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等三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
在这种背景下,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民办高校在新一轮的行业调整和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2023年,河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职业类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管理办法。
2.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时间:2015-11-17 来源:教育部教发[201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
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指导思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2019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发展考试3
2019 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发展考试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1 . 本讲提到,截止 2014 年 3 月底,全球域名总量排在首位的是()。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欧洲参考答案:B2 . 根据本讲,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化管理方式的是()。
A 有的学校规定教师每周必须批改作业和对学生辅导的次数 B.有的学校通过查看教师教案的页数、字迹工整程度考查教师的教学态度 C.有的学校通过听取教师的思想汇报及检查实际行动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 D.有的学校通过查看教师作业批改数量、对学生谈话次数考查教师的责任心参考答案:C3 . 我国要建立以()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机会。
A.学生 B.教师 C.名师 D.学习者参考答案:D4 . Futurelearn 是由()发起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A.日本 B.巴西 C.德国 D.英国参考答案:D5 . 以下不属于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任务的是()。
A.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B.加强专业能力学习 C.构建干部教育培养科学体系 D.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参考答案:B6 . 下列哪项()标志着质量评估理念的转变。
A.随机评估 B.合格评估 C.优秀评估 D.水平评估参考答案:D7 . 根据本讲,()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
A.211 工程 B.2011 计划 C.985 工程 D.双一流建设参考答案:B8 . “四个回归”中,()是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
A.回归常识 B.回归初心 C.回归本分 D.回归梦想参考答案:C9 . 本讲提到,致力于建设独立于大学之外的全新的知识传播体系的大规模开放课程平台是()。
A. edX B.Coursera C.NovoED D.Udacity参考答案:D10 . 不同学科类别中入选一流学科次数最多的 是()。
完善我国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政策的建议
完善我国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政策的建议作者:贺林来源:《经营者》2015年第12期摘要自教育部门提出高等教育改革以来,目前我国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向应用型院校转变的试点工作,面对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以及就业市场出现的结构性矛盾凸显问题,高校改革迎来改革的时机。
在具体改革的过程中,应发挥国家顶层政策设计的综合引导作用,综合考虑高校改革的多方面影响因素,明确学校定位,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在院校设置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使得此次高校改革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需要的人才的改革目标。
本论文从转型后院校的定位、转型院校的数量以及对转型院校内部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改革高校转型应用型院校教育不仅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高等教育更是国家繁荣富强的主要动力源,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人才助力。
高等教育的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的振兴,我国历届政府都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及其他资源支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飞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事记主要有: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211工程”,该工程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此后,国家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985工程”;再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实行扩招政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道路。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已经扭转了大学生数量远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落后局面。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培养了诸多优秀人才。
一、高校改革的时代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的矛盾越来越明显,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高校的同质化、企业化倾向严重,偏离了教书育人的办学理念。
2015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2015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但由于人才供给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的差异,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这些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 深化人才培养理念改革。
引导高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2. 优化专业设置。
调整专业结构,增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关的专业,如现代农业技术、物流管理、移动互联网等。
同时,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科研平台。
积极引导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
充分利用地方产业优势和资源,培育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引进具有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
5. 改革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表现,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效保障。
6.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社会责任感。
与地方政府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通过以上指导意见,可以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同时,也需要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共同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
转型发展成为了这些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的是高校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主动调整自身的办学定位、教育理念、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这一过程中,地方本科高校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定位不清、特色不明、资源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
深入研究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地方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现状和问题,探讨其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地方本科高校实现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也期望通过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政府和高校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1.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地方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结构、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亟需进行转型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国家政策的推动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背景。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例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和内涵特色发展,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摘要:师资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
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和不足,从岗位设置、考核评价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师资队伍结构、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构建一套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和教育形势、校企双向合作、教师学术水平精、专业素质高、实践技能强、专兼职结构合理、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有效促进应用型高校转型升级。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新时代新征程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
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石。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共同颁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思路,提出建设应用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以及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一体新型办学模式[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师资队伍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专业发展水平高,又适用于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师队伍,对加快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提高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关键性作用。
1 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地方性、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主要为地方本科院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的90%以上,这类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输送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新形势下,大批地方本科院校面临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将涉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这些都与教师队伍水平息息相关,应用型高校教师,除了学术专业素质水平高之外,熟练的实践技能和前沿性的行业信息也需要掌握,能够面向市场、产业、行业进行课题研究、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变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引言 • 地方本科院校的现状和问题 • 应用技术型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
校转变的策略和措施 • 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 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
01
引言
转变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 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 足市场需求,需要培养更多具备实际 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问题产生的原因
缺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 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模式。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 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 践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科 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
03
应用技术型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特点分析
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
实践教学比重增加
应用技术型院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际 应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南京工程学院
该校在转型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了一批既懂理论 又具备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该校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成功经验借鉴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
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方面具有丰富的 经验,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资源和条件限制
师资力量不足
缺乏具备应用技术型教育背景和经验的教师,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
实践教学资源有限
实践教学是应用技术型教育的关键环节,但部分院校缺乏相应的实 验设备和实践基地。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6.07.20•【字号】豫教发规〔2016〕95号•【施行日期】2016.07.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豫教发规〔2016〕95号各省辖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普通本科高校:为进一步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引导我省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建立定位准确、类别清晰、结构合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具有河南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要求,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等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通过项目带动、资金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引导部分本科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二、实施原则(一)坚持统筹规划原则。
系统总结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内涵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加强区域内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增强学校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能力以及为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能力。
211081301_信息化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究
I G I T C W176DIGITCW2023.032015年,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强调了通过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强化评价引导等方式,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思路要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办学方式要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人才培养定位要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人才培养目标要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
实现转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提升[1]。
指导意见的印发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和特征,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
1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本特征应用型高校发挥着“承”研究型高校“启”职业性高校的重要作用,融研究、应用推广、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养为一体,有着自身迥然不同的鲜明特征[2,3]。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办学定位上,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适应生产全流程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根本目的。
其二,在人才培养上,立足于追求知识的应用,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以职业和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其三,在办学模式上,强调学校教育和企业的紧密协作合作,通过产、教、研、用的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双赢、共同发展。
其四,在师资结构上,以专兼结合的二元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主,既要求其具备高校教师的教学素养完成专业理论教学,又要求其具备企业工程师的技术应用与开发的能力以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
其五,在教学组织上,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习实训教学纳入教学总体安排,实践课时比例大幅度提高,教学内容偏向采用基于实际应用的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理实一体教学,评价方法更加追求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评价。
2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验室定位和重要性实验室即进行实验的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11月16日 17:52教育部网站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主要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改革的十四项主要任务。
以下为权威图解和全文大放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
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指导思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2.基本思路——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改革。
系统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不断完善促进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院校设置、招生计划、拨款制度、学校治理结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招生考试制度等重点难点领域的改革。
充分发挥评估评价制度的导向作用,以评促建、以评促转,使转型高校的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更加对接社会需求、更加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
——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推进需求传导式的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加强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科技型创业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将一批高校建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
——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转型的主体是学校。
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
充分发挥试点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高校转型内生动力活力,带动更多地方高校加快转型步伐,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省级统筹、协同推进。
转型的责任在地方。
充分发挥省级政府统筹权,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制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强区域内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积极稳妥推进转型发展工作。
三、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3.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
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增长点,制定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转型高校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发扬民主,通过广泛的思想动员,将学校类型定位和转型发展战略通过学校章程、党代会教代会决议的形式予以明确。
4.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建立合作关系,使转型高校更好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支持,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研究院、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和科研、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
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战略,加快建立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万众创业的一体化发展机制。
5.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
创新发展思路,增强把握社会经济技术重大变革趋势的能力,加强战略谋划和布局,实现弯道超车。
适应、融入、引领所服务区域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瞄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格局。
促进新技术向生产生活广泛渗透、应用,推动“互联网+”战略在当地深入推进,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优势。
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
6.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
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
校企合作的专业集群实现全覆盖。
转型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实行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也可以与行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
建立有地方、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校、院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的比例不低于50%。
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
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7.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
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新专业、建立课程超市等方式,大幅度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重。
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校内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形成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依法设置新专业的机制。
改变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数量的倾向,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
8.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率先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
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
具有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格的转型高校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工程硕士等有关专业学位类别的研究生教育要瞄准产业先进技术的转移和创新,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主要招收在科技应用和创新一线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员。
9.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
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
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
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
10.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
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
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
11.促进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有机衔接。
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
有条件的高校要逐步提高招收在职技术技能人员的比例,积极探索建立教育-就业“旋转门”机制,为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终身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适当扩大招收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毕业生的比例。
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习者来源、知识技能基础和培养方向的多样性,全面推进模块化教学和学分制。
12.广泛开展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
瞄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线劳动者技术提升、技能深化、职业转换、城市融入的需求,大力发展促进先进技术应用、形式多样、贴近需求的继续教育。
主动承接地方继续教育任务,加强与行业和领先企业合作,使转型高校成为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依赖的继续教育基地,成为适应技术加速进步的加油站、顺应传统产业变革的换乘站、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池。
13.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按照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积极探索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试点高校招收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优秀技术技能人员,应当将技术技能测试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教育部制定有关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意见。
试点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办法应当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以省为单位报教育部备案。
招生计划、方案、过程、结果等要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
14.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
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
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15.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
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