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脲类

合集下载

磺脲类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磺脲类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磺脲类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磺脲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然而,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使用。

以下是一些与磺脲类药物应用相关的注意事项。

首先,对于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炎症性疾病等,应该坚持按医生的指导进行长期治疗。

磺脲类药物通常需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发挥效果,因此患者应该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则,不要随意中断治疗。

其次,磺脲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关注患者的安全。

例如,磺脲类药物可能导致血糖下降或血压下降,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低血糖或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晕、乏力等。

此外,磺脲类药物对肾脏的影响较大,因此患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格外小心。

在给这类患者开具磺脲类药物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状态来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药物。

患者在使用期间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以避免药物对肾脏造成损害。

磺脲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药物过敏、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因此,在开始使用这类药物之前,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对磺胺类药物的过敏史,以及是否有过其他药物过敏反应的经历。

对于已知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慎重考虑使用磺脲类药物,并在使用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过敏反应情况。

此外,女性患者在使用磺脲类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

一些磺脲类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在使用期间应该避免使用这类药物,或者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的用药。

最后,磺脲类药物与其他药物可能有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该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特别是与利尿药、抗凝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等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因此,在使用磺脲类药物之前,患者应向医生详细告知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能够评估可能的相互作用。

总结起来,使用磺脲类药物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坚持按医生指导进行长期治疗;监测血糖和血压变化;注意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安全;警惕过敏反应;孕妇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各种磺脲类降血糖药的特点

各种磺脲类降血糖药的特点

各种磺脲类降血糖药的特点磺脲类降血糖药是一大类降血糖药。

磺脲类药的基本结构包括磺酰基和两个辅基(R1和R2),辅基的种类决定了各种磺脲类药降糖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磺脲类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其降糖作用有赖于尚存的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组织。

第一代磺脲类降血糖药有以下两种。

甲苯磺丁脲该药价格低廉,吸收较快,作用较短,餐前半小时服药,常用剂量为0.5克,每天2~3次,以3克为限。

该药副作用不多,包括中上腹不适,偶尔有厌食,较少出现皮肤红斑、麻疹,极少出现黄疸、白细胞减少。

氯磺丙脲该药作用缓慢而且持久,代谢物亦具有活性,用药1周后才能达到血浆最高有效浓度。

因为该药物作用时间才长,可能导致夜间低血糖;还可以引起水钠潴留,导致低钠血症,临床现几乎无人使用。

第二代磺脲类降血糖有以下几种。

格列本脲该药价廉,起效时间快,半衰期比较长,属于长效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明显,尤其降空腹血糖效果较佳,是降血糖作用最强的磺脲类降血糖药,使用该药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按需缓慢调整,对于年老体弱者应该减量,以免发生严重低血糖。

格列吡嗪该药属于中短效磺脲类药物,人体吸收迅速,降糖作用较明显,较少引起严重低血糖,可以促进餐后胰岛素的快速释放。

格列吡嗪控释片为按特殊的胃肠道系统设计的控制制剂,每天服用1次,可以使全天的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不必餐前半小时服药,每天早晨服1次即可,每餐后可以有血胰岛素峰值出现,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空腹血糖的控制比速效格列吡嗪效果好。

格列齐特中效磺脲类药物。

该药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较强,可引起低血糖。

一般早晚餐前各服1次,在磺脲类药物中,降低血小板聚集作用较明显,有报道该药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该药的通常剂量为每天40~320毫克,分2~3次口服。

格列喹酮该药吸收迅速而且接近于完全吸收。

口服后2~3小时在血液中达到高峰,属于短效磺脲类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约95%由胆汁排出,少量(约5%)由肾脏代谢,肾功能较差者可以应用。

如何选用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

如何选用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

如何选用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口服降糖药,其中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是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

这两种降糖药的种类很多,广大糖尿病患者在选用它们时常感到很困惑。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下如何选用这两种降糖药。

一、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主要有两代。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醋磺己脲、妥拉磺脲等。

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波脲、格列喹酮(糖适平)等。

磺脲类药物可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促使其分泌胰岛素,故主要适合以下糖尿病患者使用:①尚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且具有一定功能的胰岛β细胞、经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

②已经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但每日胰岛素的用量在30单位以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

③胰岛素每日用量超过30单位、但对胰岛素有抗药性或对胰岛素不敏感的2型糖尿病患者。

那么,面对种类很多的磺脲类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选择呢?临床实践证实,在选择磺脲类药物时,应从其疗效、不良反应及价格这三个方面综合进行考虑。

1疗效。

磺脲类药物的疗效主要有两个方面:①降低血糖。

不同的磺脲类药物其降血糖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常规剂量下,它们降血糖的作用大致如下: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甲苯磺丁脲>格列波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②防治并发症。

格列吡嗪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增加血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故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格列波脲和格列齐特均可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性,故具有预防和减轻血栓性疾病的作用。

格列喹酮是唯一不通过肾脏代谢的磺脲类药物,故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2不良反应。

磺脲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易引起低血糖。

一般来说,氯磺丙脲的作用时间较长,最容易引起低血糖。

格列本脲和格列齐特的用量若特别大时,也容易引起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

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

1磺脲类药物
编辑
针对2型糖尿病人群,对1型可结合应用。

作用机理:1.刺激、激活胰腺中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

3.降低肝脏内葡萄糖的产生。

代表药:格列苯脲(U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米克胰、格列博脲、克糖利、格列喹酮、糖适平、糖肾平、美吡达。

适应症:经饮食、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稳定者。

过于肥胖的患者。

体重过于超重者慎用。

1型糖尿病有一定胰岛分泌能力的可用,没有胰岛分泌能力的不可
用。

主要使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2副作用
编辑
1.容易出现低血糖和反复的低血糖。

2.容易出现体重增加,造成身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增加药物药量之后,会导致此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容易使2型糖尿病转化为1型糖尿病。

3.容易产生消化道反应,长期服用可引起食欲减退。

部分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部分患者会发生胆囊炎、肝功能损伤,引起肝炎。

4.容易造成皮肤性过敏、瘙痒、红斑、荨麻疹、丘疹。

对光线过敏轻者、抗敏药严重者停服此药。

血液系统:容易造成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及再生性障碍贫血。

精神系统:少数出现头痛、头晕、嗜睡、视力模糊、视力震颤、身体平衡障碍。

服用此药一年以上者药效降低。

原题:
[内科学(含传染病学)]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
选项:
A.恶心,呕吐
B.低血糖反应
C.肝功能损害
D.白细胞减少
E.皮肤瘙痒
答案:
B。

糖尿病口服药物

糖尿病口服药物
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 不刺激胰岛素分泌 单用不引起低血糖,属于抗高血糖药物 适用于IGT,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M早期,及较后作联合治疗 不增加体重,有轻度降体重作用,可作为肥胖型
2型糖尿病病人一线用药 胃肠道不适、乳酸酸中毒、干扰维生素B12吸收 肝脏活动性病变、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禁
用或慎用
三、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
1~8
24
5
可发生低血糖
苯乙双胍 phenformin
25
25~75
二甲双胍 metformin 250或500 500~2000
6~10 5~6
2~4 1.5~1.8
胃肠道反应 乳酸性酸中毒
胃肠道反应
摘自《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化学名 阿卡波糖
常用口服降糖药及其特点
英文名 acarbose
剂量/片 (mg)
作用时间 (h)
16~24
半衰期 (h)
10~16
注意事项 可发生低血糖
格列吡嗪
glipizide
5
2.5~30
8~12
2~4 可发生低血糖
格列齐特 gliclazide
80
80~320 10~20 6~12 可发生低血糖
格列喹酮 gliquidone
30
30~180
8
1.5 可发生低血糖
格列美脲 glimepiride 1 或2
51%的病人中断用药)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原则
疗效(餐后血糖、空腹血糖、HbA1C) 安全性(低血糖发生率低、肝肾副作用小) 依从性(服药的方便性) 个体化(合理选择病人)
常用口服降糖药及其特点
化学名 格列本脲
英文名 glibenclamide

磺脲类降糖药有哪些

磺脲类降糖药有哪些

磺脲类降糖药有哪些文章目录*一、磺脲类降糖药有哪些1. 磺脲类降糖药有哪些2. 磺脲类降糖药适合哪些患者3. 哪些病人不适合服用磺脲类降糖药*二、服磺脲类降糖药要注意什么*三、磺脲类降糖药不宜和哪些药同服磺脲类降糖药有哪些1、磺脲类降糖药有哪些 1.1、格列本脲药物特点总结:强效持久降糖,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

1.2、格列喹酮药物特点总结:降糖作用偏弱,适合餐后血糖升高的2型糖尿病病友,不易出现低血糖,轻中度肾功能减退者也能用。

1.3、格列吡嗪药物特点总结:降糖效果介于格列本脲和格列喹酮之间,能够很好地模拟餐后胰岛素效应,可以做到既降低血糖,又避免低血糖发生。

代谢产物没有降糖作用,大约65%~80%经尿排出,10%~15%经粪便排出。

轻度肾功能不全者也可服用。

1.3、格列吡嗪控释片药物特点总结:格列吡嗪控释片还能很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同时不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减少空腹低血糖的发生。

1.4、格列齐特药物特点总结:起效较慢,降糖效果不错,还有一定的血管保护作用。

对于合并有心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可能兼具降糖和改善血管功能的双重疗效。

1.5、格列齐特缓释片药物特点总结:格列齐特缓释片控制空腹血糖的作用相对差些,但对于夜间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病人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非特殊说明,一般不宜掰开服用。

1.6、格列美脲药物特点总结:每日一次服用,既降低空腹血糖,也降低餐后血糖,还有一定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格列美脲是最新一代磺脲类药物。

可以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

2、磺脲类降糖药适合哪些患者 2.1、经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好的病人,如果单纯饮食控制,血糖控制就已经满意者,不应再滥用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降糖药;2.2、一定胰岛素分泌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这种病人一般发病年龄比较晚,病程不是太长。

对于已经没有胰岛素分泌能力的胰岛素的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来说,磺脲药几乎没什么作用;2.3、体重问题:磺脲类降糖药使用后,胰岛素分泌量啬糖分就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在血糖下降的同时,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量就增加,结果可能使病人的体重增加,所以最适合用用此类药物的是体重较低的糖尿病病人,服用后体重可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常用磺脲类降糖药特点简表

常用磺脲类降糖药特点简表

磺脲类降糖药特点简表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要特别谨慎,最好不用磺脲类降糖药:(1)有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病人慎用:因为磺脉类降糖药均需经过肝脏灭活,即经过肝脏代,变成无降糖作用的代产物,然后才能排出体外。

当有肝功能不全时,如肝硬化时,肝脏对这些药物的灭活能力下降,不能及时把它们代掉,因此容易出现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而且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肝糖生成能力降低,又可能诱发低血糖或增加低血糖的严重程度,所以对有肝功能障碍者要恒用。

(2)磺尿类药可使体重增力而双胍类药可使体重减轻。

一般主联合用药宜早,所用剂量宜小,然后根据血糖情况逐渐调整剂量,直到获得血糖控制满意的效果。

对单独用双肌类药效果不理想者可加服磺腺类药,反之,对磺腺类药原发或继发性失效者也可加服双肌类药。

(3)双胍类降糖药与磺脲类降糖药联合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各类药品什么样人能用,什么样人不能使用,尤其要特别注意肝肾功能。

(4)双胍类药也可以与胰岛素联合使用。

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欲减少胰岛素用量或增强胰岛素的疗效都可加服双胍类降糖药。

但要注意:未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病人不能单独用双胍类药治疗,因为这类药品必须体有胰岛素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降糖作用。

5.磺脲类降糖药毒副作用磺脲类药物毒副作用一般很小,但用药不当易发生低血糖。

常见的副作用有:(1)胃肠道反应。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等,药物减量后可以消退。

(2)皮肤反应。

如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或斑丘疹等,减少药量后可逐渐消退,若持续不退者,应停止使用。

偶见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物。

(3)血液系统反应。

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及全血细胞减少等。

(4)磺脲类药物可引起中毒性肝炎,但少见,治疗中可有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增高。

(5)氯磺丙脲有刺激抗利尿激素释放导致水潴留作用,糖尿病人原有的肾损害水潴留者,服药后加重。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文章目录*一、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二、降糖药药物有哪些*三、怎么样平稳血糖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1、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1.1、刺激、激活胰腺中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1.2、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

1.3、降低肝脏内葡萄糖的产生。

2、代表药物类型格列苯脲(U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米克胰、格列博脲、克糖利、格列喹酮、糖适平、糖肾平、美吡达。

3、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产生的副作用3.1、容易出现低血糖和反复的低血糖。

3.2、容易出现体重增加,造成身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增加药物药量之后,会导致此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容易使2型糖尿病转化为1型糖尿病。

3.3、容易产生消化道反应,长期服用可引起食欲减退。

部分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部分患者会发生胆囊炎、肝功能损伤,引起肝炎。

3.4、容易造成皮肤性过敏、瘙痒、红斑、荨麻疹、丘疹。

对光线过敏轻者、抗敏药严重者停服此药。

4、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使用误区4.1、选药不当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患者用口服降糖药,都不合适选择应尽量避免。

4.2、同类药物合用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等多种,每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但同类药物作用机制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类药物合用。

4.3、擅自停药病人经服药治疗,血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4.4、凭感觉服药有些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判断血糖控制好坏。

许多2型糖尿病病人自觉症状不明显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

事实上临床实践中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在诊断之初即需药物治疗。

降糖药药物有哪些1、黄芪: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

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

降糖药的种类及服药的注意事项

降糖药的种类及服药的注意事项
⑷年龄不太大、肝肾功能问题不大,而且没有发生酮症危 险的患者。
.
18
● 4大副作用 ⑴乳酸性酸中毒。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降糖灵的最严重
的副作用就是乳酸性酸中毒。当降糖灵的剂量大于每日150毫克 时,就会使体内乳酸的生成量有所增加。老年人,或者年龄虽 然不太大,但心血管、肺、肝、肾有问题的糖尿病病患者,由 于体内缺氧,乳酸的生成增多,而其代谢、清除发生障碍,容 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这类患者如服用较大量的降糖灵,发生 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就明显增大。
.
21
●适应于基础血糖正常的患者 起效快,服药后立即可以进餐,在餐后1小时血糖高峰时,刺激
分泌的胰岛素也同时达到高峰,能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而且, 该药作用时间短,当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后,该药的作用已基本消 失,此时胰岛素分泌的量也相应减少,这就避免了下餐前低血糖。
服药剂量:从小剂量(每天1片)开始试用,根据血糖监测情况 逐渐加量至血糖正常。
.
3
一、磺脲类
1.D860(甲糖宁,甲苯磺丁脲) 2. 格列本(苯)脲 (优降糖) 3.消渴丸 4. 格列吡嗪 (美吡哒、优哒灵美 、迪沙、依必达、瑞易宁等) 5. 格列齐特 (达美康) 6. 瑞易宁(格列吡嗪控释片) 7.格列喹酮 (糖适平 ) 8. 格列美脲(迪北、万苏平、圣平、伊瑞、亚莫利)
⑵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口干、口 苦、腹胀、腹泻等,降糖灵引起胃肠道症状的可能性比二甲双 胍大,其程度也比二甲双胍严重。
.
19
⑶肝、肾损害。对于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升高的糖尿病 患者,或是肾功能不好,尿蛋白持续阳性,甚至血中肌酐和尿 素氮等堆积、升高的患者,双胍类降糖药有使肝、肾功能进一 步变坏的危险,最好不用。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五类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五类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五类下面就将种种口服降糖药的死守特点及用法先容如下,供糖尿病患者选用时参考:一、磺脲类药物化疗下场:大大都ⅱ型糖尿病患者念为应用领域时有效率,空肚及餐后血糖可以低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迫降1%~2%,跟著疗程的延后,下场渐高。

5年后,约不计患者还能够铺陈紧邻不对劲的血糖无为。

副浸染:最主要的副浸染是低血糖,其产生每每不像胰岛素引起的那样轻易早期察觉,且继承时间长,重要时可导致永世性神经侵害。

年迈体弱、长效制剂用量偏大可产生重要低血糖乃至危及生命。

磺脲类药物种类:第一代: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

这些药物降糖浸染弱,用量大,现已较少使用,但价值克己,经济前提差的患者仍可使用。

第二代:较常用的存有以下几种:优降糖:价廉、应用广,降糖浸染较着,为长效降糖药。

达美康:为中效降糖药,降糖浸润温顺,较太少引发关键低血糖副浸润。

美吡达与糖适平:均为短效制剂,浸染时间短,是以不易造成低血糖回响,老年人服用对照安适。

错误舛错是服用次数须增进。

糖适平又称为“糖肾平”,主要在肾脏代谢,约95%有胆汁排击,可用于肾功效不全者。

亚莫力:就是新一代磺脲类降糖药,与优降糖对照,降糖浸润慢且永恒,促发展胰岛素免罪的浸润更慢,仅有轻度低血糖回响。

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即诺和龙,零丁应用领域低血糖产生较太少,与二甲双胍氰化钠降糖下场较着强于两药单用,但须特别注意活动期较轻低血糖。

此药能快速并使胰岛素免罪,有助于无为餐后高血糖,易于病人用餐时服用。

主要的副浸润为轻度的低血糖。

主要经粪胆路子排击,并无肾毒性。

三、双胍类降糖药主要存有降糖灵(苯乙双胍)、降糖片(二甲双胍)。

适应症:ⅱ型糖尿病、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者可首选醋鞴培药物;磺脲类继发失踪效的可改用或加用醋鞴培药物;ⅰ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血糖不不变者也可服用醋鞴培药物。

副浸润:最常用的就是消化道回响例如口苦、口中存有异味、嗜睡、恶心、咳嗽、呕吐等,饭后服用可以出局这些回响,最紧绷的就是乳酸中毒。

“磺脲类药物”知多少

“磺脲类药物”知多少

“磺脲类药物”知多少作者:暂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2年第9期文/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王建华磺脲类药物是口服降糖药家族中的元老之一,由于其降糖作用确切、物美价廉、方便实用,深受广大糖尿病患者青睐,是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

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和特点此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体内分泌胰岛素达到降糖作用,其作用前提是病人体内尚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所以这类药物对1型糖尿病或胰岛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效,比较适合于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

磺脲类药物主要在肝脏分解、灭活,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时该类药物应禁用。

磺脲类家族有哪些主要成员?医院里和市面上出售的磺脲类降糖药品种繁多,但几乎没有一种是以“磺脲类”冠名的,都是以其化学名或商品名出现,所以患者首先要认识哪些药属于磺脲类降糖药。

1.甲磺丁脲(如:D860)D860在服药后2~4小时出现明显的降糖作用,半衰期约为4 ~ 6 小时,持续1 2 小时后逐渐消失。

D860每片50mg,常规用法:每次50mg,每日三次餐前口服。

2.格列本脲(优降糖)在所有磺脲类药物中其降糖作用最强。

服药后半小时开始发挥作用,作用高峰时间2~5小时,作用时间持续16~24小时,属于中长效制剂。

该药在肝内代谢,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肾脏排出者各占50%,肾功能明显受损的患者禁用。

优降糖每片2.5mg,正规用法一般是开始时2.5mg,每日1次早餐前服用,以后药量逐渐递增,当每日用量大于5mg时,可于早、晚餐前服用,但一日最大用量不能超过15mg(6片)。

3.格列吡嗪(美吡哒)其降糖作用仅次于优降糖。

口服吸收迅速,大约1~2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半衰期较短,平均2~4小时,故长期服用无蓄积作用。

该药在肝内代谢,经肾排出,代谢及排出都很迅速。

美吡哒起效快(服药后30分钟即开始起效),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短(6小时左右),尤其适用于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较少引起低血糖。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一、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二、降糖药药物有哪些三、怎么样平稳血糖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1、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1.1、刺激、激活胰腺中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1.2、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

1.3、降低肝脏内葡萄糖的产生。

2、代表药物类型
格列苯脲(U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米克胰、格列博脲、克糖利、格列喹酮、糖适平、糖肾平、美吡达。

3、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产生的副作用
3.1、容易出现低血糖和反复的低血糖。

3.2、容易出现体重增加,造成身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增加药物药量之后,会导致此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容易使2型糖尿病转化为1型糖尿病。

3.3、容易产生消化道反应,长期服用可引起食欲减退。

部分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部分患者会发生胆囊炎、肝功能损伤,引起肝炎。

3.4、容易造成皮肤性过敏、瘙痒、红斑、荨麻疹、丘疹。

对光线过敏轻者、抗敏药严重者停服此药。

4、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使用误区
4.1、选药不当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

口服降血糖药物简介.

口服降血糖药物简介.

口服降血糖药物简介一、促胰岛素分泌剂(一)磺脲类:1、服用药物时间:早餐前服用,每日一次;2、作用机制:与胰岛β细胞膜的药物受体结合,促使胰岛素分泌。

此外,磺脲类药物尚可改善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分类:第一代磺脲类: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第二代磺脲类: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奇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磺脲类:格列美脲(亚莫利、伊瑞)4、磺脲类药物治疗适应症:(1)胰腺β细胞仍旧有功能---胰腺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2)在18岁以后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3)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4)能够规律进食不会忘记进餐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对饮食治疗掌握较好的患者;(5)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效果不满意或不能耐受。

5、不宜应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1)1型糖尿病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需要接受大手术的糖尿病患者;(4)处于严重创伤或者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5)以往服用磺脲类药物出现问题的患者,或者对磺脲类药物过敏的患者;(6)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7)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至增殖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严重腹泻吸收不良综合症;(9)患者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10)显著消瘦的病人。

6、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低血糖;(2)胃肠道反应小;(3)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慎用;(4)少数病人发生皮疹、多形性红斑;(5)水肿。

7、目前市场畅销药物:(1)商品名:达美康,通用名:格列齐特,生产厂家:天津施维雅制药;(2)商品名:糖适平,通用名:格列喹酮,生产厂家:北京万辉双鹤药业;(3)商品名:美吡哒,通用名:格列吡嗪,生产厂家:海南赞邦制药有限公司;(4)商品名:瑞易宁,通用名:格列吡嗪控释片,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二)格列奈类:1、作用机制:是苯丙氨酸的衍生物。

磺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
➢ 经常对人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预适应训练 ,能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 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参与保护心肌和能量代谢 )减轻和抵抗随后更长时间因为人体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有效的避 免发生脑梗死,心脏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意外发生
缺血预适应现象
磺脲药物对SU受体的选择性
磺脲类药物受体存在的部位
SUR1心脏
SUR2B/Kir 6.2 血管平滑肌
From Lebovitz HE. Diabetes Rev. 1999;7:139-153. Ashcroft FM, Gribble FM. Diabetologia. 1999;42:903-919.
缺血和缺氧状态下开 放
缺血和缺氧状态下开 放
1. 减少心肌耗能 2. 潜在心律失常
缺血预适应
血管扩张
Lebovitz HE. Diabetes Rev. 1999;7:139-153. Ashcroft FM, Gribble FM. Diabetologia. 1999;42:903-919.
From Gross GJ, Fryer RM. Circ Res. 1999;84:973-979. Murry CE, Jennings RB, Reimer KA. Circulation. 1986;74:1124-1136.
O’Rourke B. Circ Res. 2000;87:845-855.
KATP的结构
KATP的结构
KATP由SURx和Kir6.x按1:1构成四聚体的功 能单位,即(SURx/Kir6. x)×4
无选择性结合:如格列本脲和格列美脲 高选择性结合:如格列齐特、甲苯磺丁脲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发展史摘要:磺脲类药物是发明最早、使用最广的降糖药,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磺脲类药物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和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思考以及对药物新的发展进程关注,使我们对磺脲类药物有专业性及深入性的认识。

(一)发展历史1942年,法国内科医生Janbon用一种磺胺抗菌药治疗伤寒病患者时,发现病人有低血糖反应,于是联合药理学专家对此展开了研究,证实磺脲类药物能通过胰腺发挥降糖作用。

1955年,首次报道了一种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磺脲类衍生物——对氨苯磺酰丁脲,但是该药由于毒性作用太大而未在临床应用,此后对此药的化学结构作了改动。

1956年,推出了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甲磺丁脲,又称D-860,并用于临床治疗。

在其后至今的半个世纪里,科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相继研制开发出第二代、第三代磺脲类药物。

(二)作用机制磺脲类药物主要降糖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通过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经过一系列反应,使胰岛素释放。

近代磺脲类药物体外实验研究发现,磺脲类药物不仅在胰内起作用,还有许多胰外降糖作用,如增加胰岛素对肌肉和脂肪组织碳水化合物转运的作用;加强胰岛素介导的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强肝脏胰岛-素的作用,抑制肝糖产生;减少胰岛素在肝脏中的降解等。

这些胰外作用机制可增加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从而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空腹高血糖。

(三)临床应用通过广泛的临床实践,磺脲类药物的应用不断有新发现。

第一代: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有甲磺丁脲(D-860)和氯磺丙脲等。

但目前临床已很少选用。

第二代: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包括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

格列苯脲(优降糖):降糖作用为D-860的200倍,在口服降糖药中最强。

每片为2.5毫克,一般用量为每日2.5~10毫克,每日最大量一般不超过10毫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10-27发表评论(3人参与)分享作者: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张丽娜郭立新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是目前糖尿病治疗史上最为古老的口服降糖药物,早在1941年就有关于硫磺合成的药物具有降糖效果的报道。

1956年后,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乙酰苯磺酰环己脲等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物相继诞生。

1975年意大利科学家在乙酰苯磺酰环己脲的基础上合成了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格列苯脲和格列吡嗪。

格列美脲1995年才在瑞典开始应用,并于同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的单药和联合治疗用药。

众多的临床研究对于磺脲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其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应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

该类药物不仅能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还存在着一系列的胰岛外效应。

磺脲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新药层出的今天该类药物仍一直被关注。

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磺脲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该通道是由调节亚基磺脲类受体(SUR)和通道形成亚基内向整流钾通道(Kir)按1∶1比例组成的异源性八聚体(SUR/Kir.X)。

KATP 通道包括两个亚单位:一是内向整流钾通道(Kir6.2),构成孔型结构,另一种是SURl的调节亚单位,控制通道KATP通道的活性状态。

SURl亚单位不但有与ATP结合的位点,而且还有识别磺脲类分子和识别氯茴苯酸类分子的位点。

这些结合位点与相应配体结合后活化,引起KATP通道关闭。

磺脲类药物就是与相应位点结合,关闭K+通道,从而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ATP敏感性钾通道广泛存在于胰腺、心脏、大脑、平滑肌等多种器官组织,其功能是将细胞代谢状态和细胞电活动耦联起来,从而调节细胞功能。

磺脲类药物和葡萄糖均可通过胰岛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性钾通道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细胞膜上的K+通道和L型Ca2+通道实现的:当血浆葡萄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细胞内ATP/ADP比例升高,K+通道关闭,细胞去极化使Ca2+通道开放,大量Ca2+流入细胞,促使微丝微管牵动含有胰岛素的分泌颗粒与细胞膜融合,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

磺脲类药物额外的胰腺内作用1、减少胰岛素的清除研究发现磺脲类药物可减少大鼠肝脏内胰岛素的清除,随后在人体试验中相似的结论也得以证实。

例如,1995年Barzilai等证实一些磺脲类药物,特别是格列吡嗪,可以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摄入和清除,但格列苯脲没有类似的作用。

2、减少胰高糖素的生成文献报道无论对于健康人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可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

但在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其对胰高糖素分泌有抑制作用。

这提示磺脲类药物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的作用有可能是与此类药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后所导致的旁分泌效应有关。

但是在很多血糖持续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现了其胰高糖素过度分泌的现象,故磺脲类药物是否有抑制胰高糖素生成的作用仍在研究中。

3、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应用磺脲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正常血糖的胰岛素钳夹试验提示该类药物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使人体对于外周葡萄糖利用增加10%~52%(平均29%),但也有学者认为,此作用可能继发于高糖毒性状况的改善。

有研究显示格列美脲可激活细胞内特异的蛋白磷酸化酶而促进葡萄糖转运子(GLUT)4/1的转位,激活糖原合成酶,降低糖原合成酶激酶3的活性,从而促进外周组织的葡萄糖利用。

格列喹酮和格列吡嗪可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紧密结合,部分激活PPAR-γ受体,通过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发挥降糖作用。

磺脲类药物的临床应用1、磺脲类药物的临床疗效磺脲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口服降糖药,该类药物可作为非超重或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并可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

磺脲类药物单药治疗可使空腹血糖降低1.11~2.22mmol/L(20~40 mg/ dL)、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

应用此类降糖药的患者需要有一定的残存胰岛功能。

糖尿病病程相对较短,并能坚持饮食和运动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对该类药物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一些原因,此类药物应用存在着失效的问题。

磺脲类药物失效是指在经过充足剂量和疗程治疗之后患者血糖仍不能达到良好的控制,即反复测空腹血糖(FPG)大于8.3mmol/L,餐后2h血糖大于11mmol /L,糖化血红蛋白大于10%。

临床上将磺脲类失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失效指在充分治疗1个月后无效者,继发性失效是指在治疗初期疗效可,但充分治疗数月或超过1年以上才发现血糖控制不佳。

近期研究提示所用的口服降糖药都有继发性失效的可能,但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比率远高于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选择合适的患者可以减少“失效”的发生。

对于随机血糖大于16.65mmol/L(300mg/dL)、糖化血红蛋白高于9%的初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

因此类患者一般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大,且磺脲类药物单药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所以该类患者建议先应用胰岛素起始治疗,待其体内的胰岛功能部分恢复后,可予磺脲类药物的单药治疗或联合双胍类药物治疗。

磺脲类药物应用后应注意监测血糖的变化,每1~2周调整剂量直至良好的血糖控制。

很多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磺脲类降糖药较为敏感,应用中到大剂量的此类药物会导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长期应用该类药物不但要重视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更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2、联合治疗众多临床研究提示长期单药降糖治疗难以达到血糖的良好控制。

虽然二甲双胍被指南推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但是随着其病程进展,往往需要联合其他降糖药使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双胍类和磺脲类药物的联用可以使患者在单药作用不佳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LEAD-2试验比较了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用和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用的临床效果。

在为期26周的联合治疗结束后,格列美脲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比2倍剂量的利拉鲁肽组低1%,但格列美脲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7%,而利拉鲁肽组和安慰剂组仅为3%。

利拉鲁肽组的消化道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3~4倍。

在双胍类药物不耐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磺脲类药物与吡格列酮或DDP-4(利格列汀、沙格列汀等)联用与较前单药治疗相比均可使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1%。

磺脲类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1、磺脲类药物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肝脏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肝功能不全不但会影响药物的代谢,还影响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从而干扰药物转运及清除。

国外文献提示半衰期短的药物如格列吡嗪,或经肝脏代谢比例较低的药物如格列本脲等可应用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

但对伴有肝性脑病、腹水或凝血障碍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应禁用该类药物以防范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对于存在酒精性肝病及胰腺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磺脲类药物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其胰岛素分泌。

2、磺脲类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对于已经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磺脲类药物会在体内蓄积导致低血糖及其他副反应增加。

例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由于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均具有降糖活性,肾功能不全时使用上述药物可能更容易导致严重的低血糖。

其他常用的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喹酮,格列齐特及格列吡嗪,它们的代谢产物均为非活性物质,而且降糖作用略弱,故临床上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小。

但格列喹酮半衰期仅为1~2h,其代谢产物95%由胆汁排出,只有5%经肾排泄,基本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格列喹酮可能还具有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尿蛋白、降低血尿β2微球蛋白和改善肾血流量的作用。

由于降糖作用温和及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格列喹酮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

3、磺脲类药物在老年人中的应用格列本脲作用强且为长效磺脲类药物,同时其代谢产物也具有降糖活性,对于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

半衰期短、作用温和的磺脲类药物应用于老年患者较为安全。

但无论选择何种磺脲类药物,对老年患者都应从最小剂量开始,严密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逐步调整至适当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要注意防范低血糖的发生。

4、磺脲类药物在妊娠妇女中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一直备受争议。

由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格列本脲自胎盘透过率极低,故大多数对磺脲类药物在妊娠中应用的研究集中于此药。

加拿大学者对应用格列本脲和胰岛素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提示格列本脲并未增加围产期风险。

美国一项系统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本脲、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在母亲及新生儿的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母亲血糖控制及剖宫产率在格列本脲组与胰岛素组无差异,荟萃分析提示新生儿出生体重在两组中相似。

但是关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本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有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

目前格列本脲的FDA妊娠分级为B级。

磺脲类药物的副反应1、低血糖磺脲类药物会导致低血糖风险的增加,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低血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跌倒、昏迷的风险,并导致医疗费用增加。

在每100例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每年有1人会因为严重的低血糖求助医疗支持。

众多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提示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将会成倍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最近的一个囊括903510例糖尿病受试者的荟萃分析发现,独立于严重糖尿病并发症,严重低血糖单因素即可明显升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以上研究提示预防严重低血糖的发生能够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出现。

基于众多的数据,ADA/EASD等组织推荐采取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血糖干预,设定个体化的血糖达标值,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酌情调整其控制目标。

2、磺脲类药物治疗与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磺脲类降糖药与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但现有的实验室和临床数据结论不尽相同。

最近一项前瞻性研究提示,口服降糖药物(包括格列苯脲)与胰岛素一样,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5年的治疗后都能维持患者的胰岛功能。

一项动物实验也发现长期暴露于格列苯脲的正常大鼠其胰岛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在用药后和药物洗脱后都未见变化。

但有学者认为磺脲类药物有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上的KATP通道突变,而KATP 通道突变的动物的胰岛β细胞数量会明显的减少。

要回答磺脲类药物治疗是否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这个问题,仍需要进行大型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来验证。

3、磺脲类药物的心脏安全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与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备受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