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 第四章 炔烃

有机化学 第四章 炔烃

R-C
C-Na + NH3↑
R-C≡C-Na + R/X R/X/
6、聚合反应
Cu2Cl2 2 CH CH NH Cl H2O CH2 CH 4
CH CH CH2 CH Cu2Cl2 NH 4Cl H 2O
C CH
C
C CH CH2
增碳
例: 以乙炔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1)Z-3-己烯; (3)醋酸乙烯脂; (2)E-3-己烯;
2) 和卤化氢加成
RC
注:
CH
HX
HgCl2
R
C X
CH2 HX
HgCl2
R
X C X
CH3
① 反应可以停留在卤代烯烃阶段; ② 在催化剂汞盐或铜盐存在时,叁键与HX反应 活性比双键大; ③ 不对称炔烃与HX加成符合马氏规则,对于HBr 有过氧化物效应。
3) 和水加成
RC CH + H2O
HgSO4 H 2SO4 ) (稀
5 4 3 2 1
CH3-CH = CH-C
CH
3-戊烯-1-炔
(不叫 2-戊烯-4-炔)
如对称,优先考虑双键。
HC CCHCH=CH 2 CH 3
6 5 4 3 2 1
3-甲基-1-戊烯-4-炔
HC C-CH2-CH2-CH=CH2
1-己烯-5-炔
§4.3 物理性质(自学) §4.4 化学性质 1、氢化反应 1)催化氢化
RC CR' + H2
催化加氢反应活性:炔烃>烯烃
Ni(Pt , Pd)
RCH
CHR'
Ni(Pt, Pd)
H2
RCH2CH2R'
RC

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PPT

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PPT

3、下列氯化物中,不能通过单质之间直接 、下列氯化物中, 制取的是 A. B.FeCl3 . A .FeCl2 C.NaCl D.CuCl2 . . 4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氯分子,又含有氯离子的是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氯分子, A、氯化钠溶液 B、 、 B、新制氯水 C、漂白粉 D、液氯 、 、 5、往PH试纸上滴入新制氯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试纸上滴入新制氯水, 试纸上滴入新制氯水 A、变红 、 B、褪色 、 C、先变红后褪色 D、不变色 、 C、
化学方程式 H2 + Cl2
点燃 或光照
2HCl

思考与交流2 思考与交流
通过H 中燃烧的实验,你对燃烧的 通过 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 你对燃烧的 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任何发光发热 剧烈的化学反应叫做燃烧 发光发热的 叫做燃烧。 燃烧: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叫做燃烧。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燃烧 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

2HClO
光照
2HCl + O2↑
a. Cl2﹑ HCl﹑ HClO 中是什么起漂白作用的? 中是什么起漂白作用 漂白作用的 ﹑ 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是什么? b. 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是什么?
[实验 实验4—4] 氯水的漂白作用 实验 现象 结论与解释 有色纸条或布条、 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褪色 氯水具有漂白作用
4)氯气与碱反应 )
2NaOH + Cl2 = NaClO + NaCl + H2O
漂白液 有效成分:NaClO 有效成分
2 Ca(OH)2 + 2Cl2 = Ca(ClO)2 + CaCl2 + 2H2O

化学课件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课件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
规定: 规定:以各个不同的速率项除以各自在反应式中 的计量系数表示反应的反应速率. 的计量系数表示反应的反应速率.
1 1 v = vNH3 = vH2 = vN2 = 0.15mol⋅L−1 ⋅ S−1 2 3
4.1.2 瞬时速率(即时速率) 瞬时速率(即时速率) 瞬时速率: 化学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的速率. 瞬时速率: 化学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的速率.
ν = κ ⋅ c (A)⋅ c (B)
a b
k称为速率常数,其数值为在一定条件(温度、 称为速率常数,其数值为在一定条件(温度、 催化剂) 当各反应物浓度均为1mol· 催化剂)下,当各反应物浓度均为1mol·L-1时的化 学反应速率。 值决定于反应的本性和反应温度, 学反应速率。k值决定于反应的本性和反应温度, 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值一般都由实验测定。 与反应物浓度无关。k值一般都由实验测定。 (a+b)称为反应总级数 (a+b)称为反应总级数
说明: (1)速率常数 的单位与反应总级数有关: 说明: (1)速率常数k的单位与反应总级数有关: 速率常数k a+b 0 1 2 反应总级数 0级 一级 二级 k的单位 mol·L mol·L-1 · S-1 S -1 L · mol-1 · S-1
(2) a+b称为反应总级数, a为反应物A的级数,b a+b称为反应总级数 a为反应物 的级数,b 称为反应总级数, 为反应物A 为反应物B的级数. 为反应物B的级数.
∆c dc v = ±lim = ± t dt ∆t→ ∆ 0
对任一化学反应: 对任一化学反应:
−ν A ⋅ A−νB ⋅ B = + Y ⋅Y +νΖ ⋅ Z ν 1 dc(A) 1 dc(B) 1 dc(Y) 1 dc(Z) v= = = = ν A dt νB dt νY dt νZ dt

第4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师版)

第4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师版)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化学周期表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质子带 正电 ,电子带 负电 ,中子中立 不带电 。

2、质量数(1)概念:将核内所有 质子 和 中子 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 )= 质子数(Z ) + 中子数(N ) ②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表示方法如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2 6C 表示质子数为 6 ,质量数为 12 的碳原子。

4、粒子符号(A Z X ±bn ±m )中各数字的含义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 原子核 及 核内质子数 ,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以钠原子为例:(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数相同,每层上所排的电子数也相同)。

如 Mg :→ Mg 2+:。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 F :→F-:。

Na+与稀有气体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l-与稀有气体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二、元素在周期表1、周期的分类与包含元素216个族分为7 个主族、7 个副族、1个第Ⅷ 族和1个0 族。

3、元素周期表中的方格中各符号的意义注:元素周期表记忆口诀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三四分长短,四长副族现;竖行称作族,总共十六族;Ⅷ族最特殊,三列是一族;二三分主副,先主后副族;镧锕各十五,均属ⅧB族。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相互推断(1)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与位置的关系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有H、Be、Al 。

②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有C、S 。

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表4-1 不同溶液中EDTA主要存在型体
pH范围 EDTA型体 <1 H6Y2+ 1~1.6 H5Y+ 1.6~2.0 H4Y 2.0~2.67 H3Y2.67~6.16 6.16~10.26 >10.26 H2Y2HY3Y4-
在 EDTA 七种型体中,只有 Y4- 才能与金属离子直接 生 成 稳 定 的 配 合 物 。 即 称 为 EDTA 的 有 效 离 子 。 EDTA在碱性溶液中与金属离子配位能力较强。 分析化学
• 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位剂发生配位反应的特点:
• 由于有机配位剂常含有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与 金属离子配位时形成环状结构稳定性高的螯合物 ,并且是可溶性的。配位比固定,反应的完全程 度高,能够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符合配位滴定 法的条件。因此在配位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目 前应用最多的是氨羧配位剂。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其配合物
第三节 配位解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原理
第五节 金属指示剂
第六节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第七节 配位滴定的应用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第一节 概述
配位滴定法是以生成配位化合物的反应为基础的 滴定分析方法。 用于配位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①配位反应必须完全,即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足够大。 ②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定量进行,即金属离子与配 位剂的比例(即配位比)恒定。 ③反应速率要快。 ④要有适当的指示剂或其它方法,简便、正确地检 出终点。 分析化学
副反应的发生程度以副反应系数加以描述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 1.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 • 酸效应:由于溶液中H+与Y发生副反应,使配位剂 参加的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

高中化学第四章知识点归纳一

高中化学第四章知识点归纳一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课标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归纳1.非金属元素的种类:在迄今为止发现和合成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16种。

(依据元素三分法)。

2.非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

(1)硅元素:只存在化合态,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2)氯元素:只存在化合态,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

(3)硫元素: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火山喷出物里含有大量的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硫还是一种生命元素,组成某些蛋白质时离不开它。

(4)氮元素:游离态主要存在于空气中,化合态主要存在于土壤中,氮元素也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3.非金属单质种类与元素种类是两码事,因为存在同素异形体(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的缘故)。

(1)氧元素有O2和O3两种单质形式。

(2)硫元素由单斜硫和斜方硫两种单质形式。

(3)氮元素有N2和N4两种单质形式。

(4)磷元素有红磷和白磷两种单质形式。

(5)碳元素有石、石墨、无形碳、C60、C120多种形式。

4.只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种类: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主要是:铵盐NH4Cl 、NH4NO3(2)共价化合物有:非金属氢化物:CH4、NH3、H2O、HF非金属氧化物:CO 、CO2 、NO 、NO2非金属互化物:CS2、非金属含氧酸:H2CO3、H2SiO35.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推断方法:画出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就是最高正价数,最外层电子数减去8(或2)得到该元素的最低价态,最低价态和最高价态之间的所有化合价皆有可能形成。

6.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是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也是奇数价,最外层电子数是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也是偶数价。

氯元素的常见价态:-1 、+1 、+3 、+5 、+7,例外的有+4,例如:二氧化氯(ClO2)。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一、硅及其化合物。

1. 硅(Si)- 存在形式。

-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位。

硅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如二氧化硅(SiO₂)和硅酸盐等。

- 物理性质。

- 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熔点高(1410℃),沸点高(2355℃),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 化学性质。

- 与非金属反应。

- 硅与氧气反应:Si + O₂{}SiO₂。

- 与氢氟酸反应:Si+4HF = SiF₄↑+2H₂↑,这是硅的特性反应,可用于刻蚀玻璃。

- 与强碱溶液反应:Si + 2NaOH + H₂O=Na₂SiO₃+2H₂↑。

- 工业制法。

- 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SiO₂+2C{高温}Si + 2CO↑,粗硅再经过提纯得到高纯硅。

2. 二氧化硅(SiO₂)- 存在形式。

- 天然二氧化硅也叫硅石,有结晶形(如水晶、玛瑙)和无定形(如硅藻土)两种。

- 物理性质。

- 硬度大,熔点高(1710℃),不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₂+CaO{高温}CaSiO₃。

- 与强碱反应:SiO₂ + 2NaOH=Na₂SiO₃+H₂O(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因为生成的Na₂SiO₃有粘性,会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 与氢氟酸反应:SiO₂+4HF = SiF₄↑+2H₂O。

3. 硅酸(H₂SiO₃)- 物理性质。

- 硅酸是白色胶状沉淀,不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硅酸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

Na₂SiO₃+CO₂+H₂O =H₂SiO₃↓+Na₂CO₃(证明酸性:碳酸>硅酸)。

- 制备。

- 通过可溶性硅酸盐(如Na₂SiO₃)与酸反应制得,如Na₂SiO₃+2HCl = H₂SiO₃↓+2NaCl。

4. 硅酸盐。

- 定义。

- 由硅、氧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 硅酸钠(Na₂SiO₃)- 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无机化学课件:第四章(应化专业)

无机化学课件:第四章(应化专业)
负极(Zn极) Zn - 2e- →Zn2+ 氧化反应 (电子流出的电极)
电池反应
Cu2+ + Zn →Cu + Zn2+
氧化还原电对:
氧化还原电对表示方法 氧化型物质/还原型物质
如 Cu2+/Cu、Zn2+/Zn、H+/H2、Sn4+/Sn2+
氧化型物质,还原型物质 如 Cu2+,Cu、Zn2+,Zn、H+,H2、Sn4+,Sn2+
(-)Pt, Cl2(p) Cl-(c) Cr2O72-(c1), H+(c2), Cr3+(c3) Pt(+)
原电池的表示方法课堂练习
2H2 + O2 → 2H2O
H2 - 2e- → 2H+ 氧化 O2 + 4H+ + 4e- → 2H2O 还原
(-) Pt, H2(p1) | H+(c1) || H+(c1), H2O | O2(p2), Pt(+)
而伽伐尼的朋友伏打则认为 他可以用任意两个金属和一 种潮湿的物质(食盐水)重 复上述现象,用伏打自己的 话来说:金属是真正的电流 激发者,而神经是被动的。 从而发明了伏打堆。 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地震动, 因为这是第一个可以产生持 续电流的装置。
公元1799年,伏打发明伏打電池。
一种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夹着盐水湿过的纸张、布片 的多种构造。相当于数个电池串联,故又称为伏打电 堆。
= 0V- 0.7626 V= -0.7626 V
3. 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
待测电极处于标准态时
物质皆为纯净物 有关物质的浓度为1mol·L-1 涉及到的气体分压为100kPa 此时测得的电极电势即为标准电极电势

初中化学 第四章 自然界中的水

初中化学 第四章  自然界中的水

自然界的水知1爱护水资源的两种方法: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治水体污染。

“水华”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现象,是实体富含营养化的一种表现,海水中出现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赤潮”。

知2 水的净化与水有关的纯净物:纯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与水有关的混合物: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矿泉水。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济→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消毒→配水泵→用户。

①絮凝剂使用的是明矾,也叫做白矾,主要成分为十二水硫酸铝钾。

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角状物对杂质有吸附作用,使杂质沉降。

②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只有投药消毒这个环节是化学变化,其他环节都是物理变化。

2.常见的净水方法①沉淀:包括静止沉淀和吸附沉淀,作用是除去不溶性杂质②过滤:把液态和不溶于液态的固体分开,作用是除去不溶性杂质③吸附:由于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具有吸附性,作用是除去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臭味、色素等。

④蒸馏:用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作用是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知3 过滤①过滤原理: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混合物的方法。

②过滤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③步骤及注意事项:a.“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先用水润湿,不润湿无法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上不能有气泡。

“紧贴”和“无气泡”的目的都是加快过滤速度。

b.“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目的是防止从漏斗外流出液态;滤液边缘低于滤纸边缘,目的是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的间隙流下。

c.“三靠”,烧杯口紧靠引流玻璃棒中下部,目的是防止待滤液体流到漏斗外;玻璃棒的末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处,目的是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目的是防止液体溅出,加快过滤速度。

④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a.滤纸破损;b.仪器不干净;c.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知4 硬水和软水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区分方法是取少量样品分别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不产生泡沫或产生很少泡沫且浮渣多的是硬水。

第4章 化学平衡(无机化学)

第4章 化学平衡(无机化学)
非平衡时,
( pG / p ) g ( pD / p ) d a b ( p A / p ) ( pB / p )
称为反应商,用符号Q表示。
△G= -RT lnKo+ RT lnQ 该式称为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用Ko和Q进行比较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Q < Ko 时, △G <0,反应正向进行;
Q = Ko 时, △G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Q > Ko 时, △G >0 反应逆方向进行。
4.2.4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A(aq)+bB(aq)=gG(aq)+dD(aq)
g d
K

( (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使 CACA’,且CA’ >CA,此时有:
CG C CA C
) ( )a (
CD C CB C
)
)b
Q
( (
CG g C C 'A a C
) ( ) (
CD C CB C
)
d b
)
K
结论:
增加反应物(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朝生成 物方向(正向)移动; 减少反应物(或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朝反应 物方向(逆向)移动;

( pi / p ) ( pT xi ) / p
( pT / p )( ni / nT )

(100 / 100 )( ni / nT ) (ni / nT )
解题思路:
求 Ko=?求 pi =? 求 xi =? 求 ni 解:
初始物质的量/mol
变化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平衡分压/100

大学化学原理 第四章

大学化学原理 第四章
+) 3×) ClO- + H2O + 2e- = Cl- + 2OH-
2CrO2- + 8OH- + 3ClO- + 3H2O = 2CrO42- + 4H2O
+ 3Cl- + 6OH整理: 2CrO2- + 3ClO- + 2OH- = 2CrO42- + 3Cl- + H2O
注意
配平同一方程式中,不能在反应式两边 同时出现H+和OH-。
5. 掌握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防腐原理。
化学电源
电 解
电 镀 电极
心电图
本章我们主要以电极电势为核心,讨论有关 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氧化还原平衡的一般规律。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
念和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 The primary concepts of redox reaction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本身被还原,元素氧化数降低。 (oxidant — electron acceptor)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本身被氧化,元素氧化数升高。 (reductant — electron donor)
多数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这样的反应我们可以把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分开 来写:Zn+Cu2+ =Zn2++Cu
差而造成的。
氧化态物质得电子能力越强,电极电势越高; 还原态物质失电子能力越强,电极电势越低。
如果把两个电极电势不同的电极组成原电池,电子 就会从低电势处流到高电势处,形成电流。电极电势低 的一极就是负极,电极电势高的一极就是正极。原电池 的电动势也就是两极的 之差: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四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四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四单元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第四单元主要涉及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其应用。

本文将从单质与化合物、酸碱的定义和性质、盐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单质与化合物在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铁、非金属氧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如水(H2O)和盐酸(HCl)等。

二、酸碱的定义和性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能生成氢离子(H+)的物质。

碱是指在水溶液中,能生成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物质。

1. 酸的性质酸的性质包括酸味、酸性溶液导电、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等。

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和硝酸等。

酸的酸性可以通过指标溶液的酸碱指示剂进行检测,如酚酞溶液和中性纸等。

2. 碱的性质碱的性质包括苦味、碱性溶液导电、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等。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氨水等。

碱的碱性也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进行检测,如酚酞溶液和中性纸。

三、盐的性质和应用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常见的无机化合物。

盐多为结晶固体,可以在水中溶解。

盐的性质和应用广泛。

1. 盐的性质盐的性质包括无味、能导电、晶体结构稳定等。

不同的盐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氯化钠是食盐,硫酸铁是一种酸性盐。

2. 盐的应用盐在生活、工业和农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食盐是人们常见的调味品,用于食物的加工和烹饪。

氯化钙用于提供钙离子和氯离子,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水处理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酸碱和盐经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制作肥皂、草酸清洁、水处理等。

此外,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也帮助我们准确检测酸碱溶液的性质。

综上所述,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第四单元主要涉及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其应用。

了解酸碱和盐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如果想要学好化学,提高化学成绩,预习是少不了的,学习之后还要学会总结知识点。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高一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大全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一)一、二氧化硅和硅酸【课堂导学1】一、二氧化硅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26.3%,仅次于氧。

硅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原因是硅是一种亲氧元素。

2.硅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硅,俗名为硅石,天然二氧化硅分为结晶形(如方石类、水晶等)和无定形(如硅藻土)。

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坚硬固体、不溶于水、熔点高,是石英、水晶、玛瑙、光导纤维、沙子的主要成分.3.列表比较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性质。

CO2SiO2物理性质气体,熔、沸点低,易溶于水固体,熔、沸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aO+CO2===CaCO3CaO+SiO2高温=====CaSiO3与碱液反应2NaOH+CO2===Na2CO3+H2OSiO2+2NaOH===Na2SiO3+H2O与H2O反应CO2+H2O??H2CO3不与水反应与酸反应不反应只与HF反应:SiO2+4HF===SiF4↑+2H2O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酸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归纳总结1】二氧化硅的结构与性质(1)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物质晶体结构不同。

二氧化硅晶体是由Si原子和O原子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2)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有稳定性强,与水、一般酸不反应,能与氢氟酸反应,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3)应用用作光导纤维、光学玻璃、光学仪器、高级化学仪器、钟表、石英坩埚、玛瑙饰品、建筑材料等。

硅藻土可以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的载体以及保温材料。

【活学巧用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B.石英、水晶、硅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C.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活泼,能跟酸或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D.自然界中硅元素都存在于石英中答案 B解析自然界中硅元素含量很高,但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项错误;硅元素是亲氧元素,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D项错误;二氧化硅的性质稳定,C项错误。

无机化学 第四章 化学平衡

无机化学 第四章 化学平衡

第一节 平衡常数
例如: (1)C(gra)+ O2(g) ⇌ CO2(g) (2)CO(g)+ 1/2O2(g) ⇌ CO2(g) (3)C(gra)+ 1/2O2(g) ⇌ CO (g)
K1 △rGm,1 K2 △rGm,2 K3 △rGm,3
△rGm,1 = △rGm,2 + △rGm,3
K1= K2 × K3
无机化学
第四章 化学平衡
Chapter4: Chemical equilibrium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平衡常数 第二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一节 平衡常数
一、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某一方向又 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反应。 化学平衡: 在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 体系各组份的相对量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特点: ★ 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再发生变化,反应 达到动态平衡; ★ 平衡条件破坏后,平衡会发生移动。 ★ 物质浓度或分压的幂的乘积比值为常数。
第二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压力的变化对液相和固相反应的平衡几乎没有影 响。
对于任意气相反应: aA + bB ⇌ dD + eE 1、改变气体分压
增加反应物的分压或减小产物的分压,将使Q< Kθ,则 △rGm <0, 平衡正向移动。反之,平衡 逆向移动.
第二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 正、逆反应的Kθ互为倒数。即K正θ· K逆θ=1
第一节 平衡常数
(1)2N2O4(g) ⇌ 4NO2(g) N2O4(g) ⇌ 2NO2(g)
K
1
p = p
NO2
p
N 2O4
p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导致能量的转化。

化学反应可以放出能量(放热反应)或吸收能量(吸热反应)。

2. 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来得到。

3. 燃烧反应的反应热: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即在氧气的存在下,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

燃烧反应的反应热称为燃烧热,通常以摩尔焓变(ΔH)表示,单位是焦耳/摩尔(J/mol)或千焦/摩尔(kJ/mol)。

4. 燃烧热的计算:燃烧反应的燃烧热可以通过燃烧热反应方程式和摩尔焓变的知识来计算。

燃烧热的计算公式为:ΔH = Q/m,其中ΔH表示燃烧热,Q表示放出或吸收的热量,m表示反应物的摩尔数。

5. 爆炸反应的特点:爆炸反应是一种剧烈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迅速导致温度的升高和气体的急剧膨胀,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爆炸反应常用爆炸热(爆热)来描述,单位是焦耳/克(J/g)或千焦/克(kJ/g)。

6. 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问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原则,放热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吸热反应的反应热的反数。

即ΔH反应 = -ΔH倒。

7.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平衡常数: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变化(ΔH反应)与反应的平衡常数(K)之间存在关系。

对于可逆反应,热力学平衡常数K与反应热ΔH 反应之间有以下关系:ΔH反应 = -RTlnK,其中R是气体常数,T是热力学温度。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四章课件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四章课件

EMF
=
EMF
0.0592 V Z
lg
J
对于非标准态下的反应:
EMF > 0.2V EMF > 0 反应正向进行; EMF < - 0.2V EMF < 0 反应逆向进行。 0.2V < EMF < 0.2V 用 EMF 判断
例:判断在酸性溶液中H2O2与Fe2+混合 时,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能反应,写
3
4.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原则:
① 电荷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 还原剂失电子数。
② 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 总数相等。
配平步骤:
①用离子式写出主要反应物和产物(气 体、纯液体、固体和弱电解质则写分子式)。
②分别写出氧化剂被还原和还原剂被氧 化的半反应。
③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方程式,等号两 边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各自相等且电荷数 相等。
= E (Ag+ / Ag) + 0.0592V lg {c(Ag+ )} = E (Ag+ / Ag) + 0.0592V lg Ksp (AgCl) = 0.799V + 0.0592V lg1.8×1010 = 0.222V
AgCl(s)+ e Ag(s)+ Cl (aq) 当c(Cl ) = 1.0mol L1 时 , c(Ag+ ) = Ksp (AgCl)

MnO
4
+
SO
2 3
SO
2 4
+
Mn 2+

MnO
4
+ 8H +
+ 5e
=

选修一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选修一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选修一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一的第四章为“化学反应与电能”,这一章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这一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原电池1、概念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其中一种电极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3、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在稀硫酸溶液中,锌比铜活泼,锌失去电子被氧化成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电极。

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成氢气。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从而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4、电极名称(1)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通常是较活泼的金属。

(2)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通常是较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

5、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负极:Zn 2e⁻= Zn²⁺(2)正极:2H⁺+ 2e⁻= H₂↑6、原电池的应用(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例如在制取氢气时,粗锌比纯锌反应快。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设计化学电源,如常见的干电池、蓄电池等。

二、化学电源1、一次电池(1)碱性锌锰干电池负极:Zn + 2OH⁻ 2e⁻= ZnO + H₂O正极:2MnO₂+ 2H₂O + 2e⁻= 2MnOOH + 2OH⁻(2)银锌纽扣电池负极:Zn + 2OH⁻ 2e⁻= ZnO + H₂O正极:Ag₂O + H₂O + 2e⁻= 2Ag + 2OH⁻2、二次电池(1)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Pb + SO₄²⁻ 2e⁻= PbSO₄正极:PbO₂+ 4H⁺+ SO₄²⁻+ 2e⁻= PbSO₄+ 2H₂O 充电时阴极:PbSO₄+ 2e⁻= Pb + SO₄²⁻阳极:PbSO₄+ 2H₂O 2e⁻= PbO₂+ 4H⁺+ SO₄²⁻(2)锂离子电池优点:质量轻、体积小、性能好、无污染等。

有机化学 第四章 环烃

有机化学 第四章 环烃

苯结构的表达
1. Kekulé苯
Kekulé苯结构式能解释
(a) 苯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
Br
Br
Br
(b) 苯可以加氢还原为环己烷
催化剂
+ H2
Kekulé苯结构式却不能解释
(a) 苯容易发生取代反应,却难于发生加成和氧化反应
(b) 按照Kekulé结构式,邻位二取代苯应该有两个异构体, 但实际上只有一个
5
2
2'
1 1'
6 6'
3' 4'
CH3
5'
4,4'-二 甲 基 联苯
23
1
4
6
5
1,4- 联三 苯
65
1
4
2
3
1,3- 联三 苯
(2)多苯代脂肪烃:可看作脂肪烃分子中氢原子被苯取代:
CH2
CH
CH CH
二苯 甲 烷
三苯 甲 烷
二苯 乙 烯
(3)稠环芳烃:并联: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共用两个相邻碳原子。
CH3
1
6
2
5
3
4
CH3
1,4-二甲基环己烷
CH3
3
4
2
5
6 1 CH3
1,3-二甲基环己烷
CH3
1
6
2
5
3
4
CH
CH3 CH3
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
3. 当环上连有取代基及不饱和键时,即为环烯(炔)烃时, 不饱和键以最小的号数表示。
4-甲基环已烯
CH3
4
5
3
6
2
1
4. 某些情况下,如当简单的环上连有较长的碳链时,也 可将环当作取代基,如:

有机化学 第四章 芳香烃

有机化学 第四章   芳香烃

第四章 芳香烃具有“芳香性”的碳氢化合物称芳香烃。

芳香性:难加成,难氧化,易取代;平面环p;特征光谱单环芳烃苯型芳烃多环芳烃非苯型芳烃芳烃3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一、苯的结构(一) 苯的 Kekulé 结构式简写为:H HH HHHH H碳为4有人提出质疑: 按照这个结构, 苯的二溴代物应有两种.结构式溴BrBrBr Br和但实际上只得到一种!预期的1,3,5-环己三烯键长数据134pm147pm(二) 苯分子结构的现代解释苯分子中6个C 都是sp 2杂化, 每个C 都以3个sp 2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相邻的C 和1个H 形成3个σ键,构成平面正六边形碳环结构。

每个C 还有1个未杂化的p 轨道,均垂直于碳环平面而相互平行。

每个p 都可与2个相邻C 的p 侧面重叠,形成一个包含6个原子6个π电子的闭合“大π键”。

o结构及性质特征:所有原子共平面; 形成环状大π键 碳碳键长全相等;环稳定、难加成、 难氧化、易取代虽然苯的结构在今天已得到完全阐明,但苯的结构式仍然采用当初Kekulé提出的式子。

或用圆圈代表环闭大π键的苯结构式。

苯的结构也可以用两个Kekulé 结构式的共振式或共振杂化体表示。

个共振式共振杂化体二、苯及其同系物的命名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所得产物为苯的同系物。

可分为一烃基苯、二烃基苯和多烃基苯等。

命名时,一般以苯作母体,将其它烃基作为取代基,称“某苯”。

3H 3C 3甲苯(toluene) 异丙苯(isopropylbenzene)二烃基苯有三种异构体,用邻或1,2-;间或1,3-;对或 1,4- 表示;间-二甲苯1,3-二甲苯m -二甲苯m -xylene对-二甲苯1,4-二甲苯p -二甲苯p -xylene 邻-二甲苯1,2-二甲苯o -二甲苯o -xylene CH 3CH 3CH 3CH 3CH 33具有三个相同烃基的取代苯也有三种异构体。

如:连-三甲苯1,2,3-三甲苯偏-三甲苯1,2,4-三甲苯均-三甲苯1,3,5-三甲苯CH 3CH 3CH 3CH 3CH 33CH 3H 3CCH 3(1,2,3-trimethylbenzene)若苯环上连接不同的烷基时,烷基名称的排列顺序按“优先基团”后列出的原则,其位置的编号应将简单的烷基所连的碳原子定为1-位,并以位号总和最小为原则来命名。

大学无机化学思维导图第四章

大学无机化学思维导图第四章

0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离子键的形成
通过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
离子晶体的特点
高熔点、硬度大、脆性、导电性差(固态) 、溶解性(在水中易溶解)。
离子晶体的结构
离子晶体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交替排列,构 成空间点阵结构。
共价键与分子晶体
共价键的形成
通过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形成。
配位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中心原子和配体的种类以及 配位数的不同,配位化合物可分 为不同类型,如单核配合物、多 核配合物等。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表示方 法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其中 中心原子和配体的比例以及配体的种类和数 目都有特定的表示方法。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包括中心原子 、配体和配位数的表示,以及配合物类型的指明等 。
大学无机化学思维导 图第四章
contents
目录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 配位化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 固体无机化学简介
0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模型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不可再分。
汤姆生枣糕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 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分子晶体的特点
低熔点、硬度小、具有弹性、不导电(固态和液态) 、溶解性(在水中难溶解,易溶于有机溶剂)。
分子晶体的结构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构成晶 体。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金属键的形成
通过金属原子间自由电子的共享形成。
金属晶体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2CH3 + Br2
光照 或加热
CHCH3 + HBr Br
1-苯基 溴乙烷 (99%) 苯基-1-溴乙烷 苯基
四、苯环亲电取代的定位效应 (一) 定位效应 一
当苯环上已有取代基, 当苯环上已有取代基,在进行亲电取代反应 苯环上原有取代基将影响亲电取代反应活性 时,苯环上原有取代基将影响亲电取代反应活性 和第二个基团进入苯环的位置 位置。 和第二个基团进入苯环的位置。如在硝化反应中 甲苯和硝基苯的硝化活性和主要产物不同。 甲苯和硝基苯的硝化活性和主要产物不同。P60
(1) 苯的 Kekulé 结构式
简写为: 简写为:
H H
C C
H C C H
C C
H
碳为4价 碳为 价
H H
C C
H C C H
C C
H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
2.苯分子结构的近代观点
都以sp2 (1)杂化轨道理论: 六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理论: 六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轨道 互相沿对称轴的方向重叠形成六个C Cσ键 互相沿对称轴的方向重叠形成六个C-Cσ键,组成一 个正六边形。每个碳原子各以一个sp2杂化轨道分别 正六边形。每个碳原子各以一个sp2杂化轨道分别 sp2 与氢原子1s轨道沿对称轴方向重叠形成六个C 与氢原子1s轨道沿对称轴方向重叠形成六个C-H σ 1s轨道沿对称轴方向重叠形成六个 键。所有碳原子和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每个碳 所有碳原子和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都在同一平面 原子还有一个垂直于σ 键平面的p轨道,每个p 原子还有一个垂直于σ 键平面的p轨道,每个p轨道 上有一个p电子,六个p轨道组成了大 上有一个p电子,六个p轨道组成了大π键。
CH3 + HNO3
H2SO4 30℃ ℃
CH3 NO2
CH3
CH3
+
NO2
+
NO2
(59%) %
(37%) %
(4%)
硝基苯硝化时,须提高温度,并增加 硝基苯硝化时,须提高温度, 硝酸的浓度,主产物为间-二硝基苯 二硝基苯。 硝酸的浓度,主产物为间 二硝基苯。
NO2 + HNO3 90~100℃ ℃ (发烟)
CH3
C(CH3 )3
对叔丁基甲苯 4-t-butyltoluene
芳烃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剩下来 的原子团叫芳基 芳基, 的原子团叫芳基,可用 Ar- 代表。 - 代表。

C6H5
苯基(phenyl)或Ph或 苯基
CH2 或 C6H5CH2
苯甲基或苄基 (benzyl)
苯环上连接复杂烷基或其他官能团, 则可把侧 苯环上连接复杂烷基或其他官能团 则可把侧 链当作母体, 苯环当作取代基, 称作“苯某” 链当作母体 苯环当作取代基 称作“苯某”。
H3C CH3 CH CH3
甲苯(toluene) 甲苯
异丙苯 (isopropylbenzene)
二烃基苯有三种异构体, 二烃基苯有三种异构体 , 用 邻 表示; 或1,2-;间或1,3-;对或 1,4- 表示; ; ;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邻-二甲苯 二甲苯 1,2-二甲苯 二甲苯 o-二甲苯 二甲苯 o-xylene
CH2CH3
1 2 3
CH(CH3)2
CH3CH2CH2
5
1-乙基 丙基 异丙基苯 乙基-5-丙基 乙基 丙基-2-异丙基苯 (1-ethyl-2-isopropyl-5-propylbenzene)
另外,IUPAC还规定, 另外,IUPAC还规定,保留俗名的芳烃如 还规定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作为母体来命名 等作为母体来命名。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作为母体来命名。
+ Cl 2
Fe 或 FeCl 3
55~60℃
+
HCl
Br
+ Br2
Fe 或 FeBr3
55~60℃
+ HBr
反应机制 (1) 产生亲电试剂 +: 产生亲电试剂Br
Br2 + FeBr3 Br+ + FeBr4
(2) 亲电试剂进攻苯环 形成非芳香正碳离子中间体: 亲电试剂进攻苯环, 形成非芳香正碳离子中间体:
间-二甲苯 二甲苯 1,3-二甲苯 二甲苯 m-二甲苯 二甲苯 m-xylene
对-二甲苯 二甲苯 1,4-二甲苯 二甲苯 p-二甲苯 二甲苯 p-xylene
具有三个相同烃基的取代苯也有三种异构体。 具有三个相同烃基的取代苯也有三种异构体。如: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H3C CH3 CH3
+ 浓 HNO 3 浓 H2SO4 。 50~60 C NO2
.例:
NO2 + 浓 HNO 3 浓 H2SO4 。 100~110 C
NO2 NO2 +
NO2 +
NO2 NO2
6%
NO2 1%
93%
为什么对位的产物最多?
烷基苯比较容易
CH 3 + HNO 3
H 2 SO 4
30℃
CH 3 NO 2 +
作业: 作业:命名
CH2CH3
1 2 3 4
CH2
CH(CH3)2
2,4-二甲基 苄基己烷 二甲基-3-苄基己烷 二甲基 3-Benzyl-2,4-dimethylhexane
CH2CH2CH3
1-乙基 丙基 异丙基苯 乙基-4-丙基 乙基 丙基-2-异丙基苯 1-Ethyl-2-isopropyl-4-propylbenzene
连-三甲苯 三甲苯 1,2,3-三甲苯 三甲苯
偏-三甲苯 三甲苯 1,2,4-三甲苯 三甲苯
均-三甲苯 三甲苯 1,3,5-三甲苯 三甲苯
(1,2,3-trimethylbenzene)
若苯环上连接不同的烷基时, 若苯环上连接不同的烷基时,烷基名称的排列 顺序按“优先基团”后列出的原则 的原则, 顺序按“优先基团”后列出的原则,其位置的编号 应将简单的烷基所连的碳原子定为1-位 并以位号 应将简单的烷基所连的碳原子定为 位,并以位号 总和最小为原则来命名 来命名。 总和最小为原则来命名。
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
一、苯的结构
现代物理方法证明: 现代物理方法证明: 苯分 子是一个平面正六边形, 子是一个平面正六边形,键 角都是120o ,碳碳键的键长 角都是 碳碳键的键长 都是0.1397nm,比单键短比 都是 比单键短比 双键过长.碳氢键的键长都 双键过长 碳氢键的键长都 是0.108nm.
+
②光照加氯
+ Cl 2
Ni H 2 180~250℃
Cl

Cl Cl Cl
Cl Cl
六氯环已烷
(二) 苯侧链烃基的反应 二 1. 烷基苯的氧化反应
苯环本身不易被氧化,但连有侧链的烷基苯, 苯环本身不易被氧化,但连有侧链的烷基苯, 若侧链含有α H,则侧链易被氧化为芳香羧酸。 若侧链含有 ,则侧链易被氧化为芳香羧酸。 COOH CH3 CH CH CH(CH ) KMnO4
CHCH2CH3 CH3
CH CH2
2-苯基丁烷 苯基丁烷 (2-phenylbutane)
苯乙烯 (phenylethene)
CH3 H3C CHCH2 C C H CH3
(E)-5-甲基 苯基 己烯 甲基-2-苯基 甲基 苯基-2-己烯
(E)-5-methyl-2-phenyl-2-hexene
1. 邻、对位定位基 又称第一类定位基 指挥”新 对位定位基, 又称第一类定位基 指挥” 第一类定位基,“指挥 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邻位和对位,同时活化苯环 卤素除 同时活化苯环(卤素 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邻位和对位 同时活化苯环 卤素除 按定位能力由大到小排): 外)。属于第一类基的有 按定位能力由大到小排 : 。属于第一类基的有(按定位能力由大到小排
第四章 芳香烃
第一节 苯及其同系物 第二节 稠环芳香烃 第三节 Huckel 规则
芳香烃的概念和芳香化合物的定义
芳香烃是指含有苯环的碳氢化合物。 芳香烃是指含有苯环的碳氢化合物。 由芳香烃衍生的各类化合物总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由芳香烃衍生的各类化合物总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从植物胶中取得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称为芳 香化合物; 香化合物;研究表明这一类化合物基本上都含 有苯环结构; 有苯环结构; 后来发现, 后来发现,许多含有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并不是 都具有香味,甚至还有难闻的气味, 都具有香味,甚至还有难闻的气味,因而芳香 这一词只是历史的沿用而已。 这一词只是历史的沿用而已。
总结 结构及性质特征: 结构及性质特征: 所有原子共平面; 所有原子共平面; 形成环状大π键 形成环状大 键 碳碳键长全相等; 碳碳键长全相等 环稳定、难加成、 难氧化、 环稳定、难加成、 难氧化、易取代
二、苯及其同系物的命名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所得产物为苯的 同系物。可分为一烃基苯、二烃基苯和多烃基苯等。 同系物。可分为一烃基苯、二烃基苯和多烃基苯等。 命名时,一般以苯作母体, 命名时,一般以苯作母体,将其它烃基作为取 代基, 某苯” 代基,称“某苯”。
+ SO3
浓H2SO4
SO3H
+ H2O
苯磺酸(benzenesulfonic 苯磺酸(benzenesulfonic acid) 磺化反应可逆, 磺化反应可逆,苯磺酸与过热水蒸汽作用 时又水解,脱去磺酸基生成苯。 时又水解,脱去磺酸基生成苯。 有些芳香族类药物难溶于水, 有些芳香族类药物难溶于水,常通过磺化 反应在分子中引进磺酸基,增强其水溶性。 反应在分子中引进磺酸基,增强其水溶性。
2 3 3 2
or K2Cr2O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