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分子螯合-絮凝剂制备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论文)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新型除铜螯合絮凝剂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新型除铜螯合絮凝剂何宝菊;王刚;徐敏;戴亮【摘要】以聚丙烯酰胺、甲醛、亚硫酸氢钠、二硫化碳、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新型螯合絮凝剂二硫代羧基化磺甲基聚丙烯酰胺(DTSPAM).以水样中Cu(Ⅱ)的去除率为考察对象,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DTSPAM制备条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再通过最陡爬坡实验确定出各主要影响因素水平值的中心点,并以响应面法(RSM)中的中心复合设计(CCD)对DTSPAM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CD法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回归性显著,且失拟项不显著,决定系数R2为0.9951,模型拟合性良好.【期刊名称】《工业水处理》【年(卷),期】2018(038)007【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二硫代羧基化磺甲基聚丙烯酰胺;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响应面法;含铜废水【作者】何宝菊;王刚;徐敏;戴亮【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4.253含铜废水主要来自金属冶炼、印染、电镀、钢铁生产等行业,其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故高效、廉价处理含铜废水的方法已引起广泛关注〔1〕。
目前处理含铜废水的方法中均存在一些缺陷,如:化学沉淀法易导致二次污染〔2〕,膜处理法容易使膜发生污染〔3〕,离子交换法及吸附法易受pH、温度等影响〔4-5〕。
聚丙烯酰胺(PAM)及其衍生物在水处理方面可有效除去胶体状污染物,但不能直接去除溶解态重金属离子。
在PAM衍生物分子链上引入含硫官能团,制得新型螯合絮凝剂二硫代羧基化磺甲基聚丙烯酰胺(DTSPAM),能将水中溶解态铜离子转化为不溶性沉淀物,可被分离除去〔6-8〕。
响应面法优化聚合硫酸铁铝的制备及应用(论文)
响应面法优化聚合硫酸铁铝的制备及应用作者:蒋贞贞, 郑怀礼, 谭铭卓, 朱俊任, 关庆庆, 冯力, 陈伟, Jiang Zhenzhen, Zheng Huaili,Tan Mingzhuo, Zhu Junren, Guan Qingqing, Feng Li, Chen Wei作者单位:蒋贞贞,郑怀礼,朱俊任,关庆庆,冯力,陈伟,Jiang Zhenzhen,Zheng Huaili,Zhu Junren,GuanQingqing,Feng Li,Chen Wei(重庆大学教育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 谭铭卓,TanMingzhuo(江门市慧信净水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江门,529000)刊名: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年,卷(期):2013,35(3)参考文献(18条)1.徐立杰;王淑莹;甘冠雄CAST工艺改良对系统强化除磷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化工学报 2011(05)2.曹雪梅;彭永臻;王淑莹缺氧区、好氧区容积比对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 2007(03)3.温沁雪;王官胜;陈志强聚合铝铁强化A2/O系统脱氮除磷研究[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06)4.郑怀礼;房慧丽;蒋绍阶负载硅藻土的固体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及结构表征[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07)5.郑怀礼;王白雪;张占梅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FSS中硅的形态分析[期刊论文]-化工学报 2007(11)6.Zhao Y;Zhang L;Ni F Evaluation of a novel composite inorganic coagulant prepared by red mud for phosphate removal 2011(2/3)7.Tzoupanos N;Zouboulis A Preparation,characteris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ovel composite coagulants for surface water treatment 2011(12)8.Matilainen A;Vepsalainen M;Sillanpaa M Natural organic matter removal by coagulation during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a review 2010(02)9.Moussas P;Zouboulis A A new inorganic-organic composite coagulant,consisting of Polyferric Sulphate (PFS) and Polyacrylamide (PAA) 2009(14)10.Tzoupanos N;Zouboulis A;Zhao Y C The application of novel coagulant reagent (polyaluminium silicate chloride) for the post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s[外文期刊] 2008(05)11.Mayerhoff Z;Robert I;Franco T Purification of xylose reductase from Candida mogii in aqueous two-phase systems 2004(03)12.Wen Z;Liao Z;Chen Z Production of cellulase by trichoderma reesei from dairy manure[外文期刊] 2005(4)13.Zhu G C;Zheng H L;Zhang Z Characterization and coagulationfl occulation behavior of polymeric aluminum ferric sulfate (PAFS) 201114.Kim Y S;Kim M H;Yoo C K A new statistical frame work for parameter subset selection and optimal parameter estimation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model 2010(1/2/3)15.Baskan M B;Pala A A statistical experiment design approach for arsenic removal by coagulation process using aluminum sulfate 2010(1/2/3)16.Kasiri M;Aleboyeh H;Aleboyeh A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photo-fenton process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2008(21)17.Murugesan K;Dhamija A;Nam I Decolourization of reactive black 5 by laccase:Optimization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外文期刊] 2007(01)18.Li X D;Jia R;Li P S;Ang S S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for enzymatic decolorization of Congo red by manganese peroxidase[外文期刊] 2009(01)引用本文格式:蒋贞贞.郑怀礼.谭铭卓.朱俊任.关庆庆.冯力.陈伟.Jiang Zhenzhen.Zheng Huaili.Tan Mingzhuo.Zhu Junren.Guan Qingqing.Feng Li.Chen Wei响应面法优化聚合硫酸铁铝的制备及应用[期刊论文]-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3(3)。
用响应面法优化小球藻絮凝沉降工艺的研究
文章编号 : 2 0 9 5 — 1 3 8 8 ( 2 0 1 4) 0 1 — 0 0 6 1 — 0 5
用 响应 面 法优 化小 球 藻 絮凝 沉 降工 艺 的研 究
曲孟 ,李秀 辰 ,白晓磊 , 杨福利 , 孙 彩 玲
( 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省渔业装备2 1 2 程技术研究 中心 ,辽宁 大连 1 1 6 0 2 3 )
摘要 : 以氢氧化钙为絮凝剂,对海水小球藻 C h l o r e U a v u l g a r i s 絮凝工艺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单因素试验
结果表 明,当絮凝时间为 6 0~8 O m i n 、氢氧化 钙添加量为 0 . 6~ 0 . 8 L和藻 液 p H为 8~1 0时 ,最有利 于 小球藻的采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 上 ,利用 响应 面法对小 球藻 的絮凝条 件进行 了优 化 ,建 立 了二次 回归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0 1
小球 藻 C h l o r e l l a v u l g a r i s购 自大 连 汇 新 钛 设 备 开 发有 限公 司 ,氢 氧 化 钙 ( 分 析 纯 ) 购 自天 津 博
迪化 工股 份有 限公 司 。
游离 C a 2 及 各种带 正 电荷 的水 解产 物 ,小球藻 表面 的多 羟基有 机酸或糖 类 发生离 解 ,从而使 藻细胞 表 面带有 一定量 的负 电荷 ,两者 通过 吸附或 者 电中和 聚团沉 降 j ,而加 入 的氢 氧 化 钙 可 以在 培 养 微
藻 过程 中用 C O 去 除 ,因此 ,氢氧 化钙 絮凝 微 藻具
第2 9卷 第 1期 2 0 1 4年 2 月
大
连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2024年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净化水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其中,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因其具有优异的絮凝性能、高稳定性和良好的环境友好性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它们各自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无机絮凝剂虽然价格低廉,但存在残余污染等问题;而有机絮凝剂虽然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但可能存在环境安全性问题。
因此,研究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具有重要意义。
该类絮凝剂结合了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具有优异的絮凝性能、高稳定性和良好的环境友好性。
三、实验方法本文采用共聚法制备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无机成分(如聚硅酸、聚铁盐等)与有机成分(如聚丙烯酰胺)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共聚反应,生成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
通过改变共聚条件(如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可调整絮凝剂的分子量和结构,从而优化其性能。
四、结果与讨论1. 制备结果通过共聚法成功制备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
该絮凝剂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2. 性能分析(1)絮凝性能: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具有优异的絮凝性能,能够快速、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与传统的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相比,其絮凝效果更佳。
(2)稳定性:该絮凝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均能保持良好的絮凝效果。
此外,该絮凝剂还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能和抗盐性能,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使用。
(3)环境友好性:该絮凝剂主要成分为无机和有机成分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对环境无害。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条件
因素影响分析
通过模型分析,确定各因 素对目标响应的影响程度, 找出显著影响因素。
优化方案验证与实施
优化方案确定
根据模型分析结果,确定最优的实验因素水平组合。
优化方案验证
通过实验验证所确定的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实施优化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验证结果实施优化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 和反馈。
制药工业
寻找最佳的制药生产条件,提高药 物的产量和纯度。
03
02
生物技术
优化微生物培养、酶反应等生物过 程的条件。
环境科学
优化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环保工 程的条件。
04
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能够同时考虑多个变量对响应的影响,通过图形化方式直观地展示变量与响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发 现非线性关系和交互作用。
案例二:材料制备实验条件优化
总结词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材料制备实验条件, 能够显著改善材料的性能指标,提高材 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VS
详细描述
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各种实验条件如温度 、压力、气氛和原料配比等都会影响材料 的结构和性能。通过响应面法,可以系统 地研究这些条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找 到最优的实验条件组合,从而制备出性能 优异、稳定可靠的新型材料。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条件
• 引言 • 响应面法概述 • 实验条件优化方法 • 响应面法在实验条件优化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响应面法是一种数学建模和统 计分析方法,用于探索和优化
实验条件。
它通过构建一个或多个数学 模型来描述实验因素与响应 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利用这
响应面法优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条件
响应面法优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条件王学川;代春吉;强涛涛;王建华【期刊名称】《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6)002【摘要】Cationic polyacrylamide flocculant P(DAC-AM)was synthesized by aqueous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acryloyl oxyeth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DAC)and acryl-amide(AM)as rawmaterials.Meanwhile,the synthesis reaction was initiated with tert buty hydroperoxide and focal sulfite sodium.The influences of the molar ratio of acryloyl oxyeth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DAC)andacrylamide(AM),reaction temperature,reaction time and initiator dosage on flocculation effects to the oilfield simulated wastewater were in-vestigated.The synthesis conditions of P(DAC-AM)were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the molar ratio of DAC and AM of 2.11:1,reaction temperature of 59.77 ℃,reaction time of 7 h,and initiator dosage of 0.022 mol/L.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turbidity removal rate was 91.4%.%采用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与丙烯酰胺(AM)为原料,以叔丁基过氧化氢和焦亚硫酸钠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DAC-AM).以絮凝剂对油田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为指标,探讨DAC与AM 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引发剂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DAC-AM)最佳合成条件为:n(DAC):n(AM)为2.11:1,反应温度59.8 ℃,反应时间7 h,引发剂用量0.022 mol/L.在此条件下,絮凝剂对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为91.4%.【总页数】6页(P10-14,62)【作者】王学川;代春吉;强涛涛;王建华【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浙江永泰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富阳 3114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7【相关文献】1.改性阳离子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制备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J], 杨辉;李聪;2.新型高分子螯合-絮凝剂制备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J], 杜凤龄;王刚;徐敏;田鸿业;常青3.响应面法优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条件 [J], 王学川;代春吉;强涛涛;王建华;4.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制备条件的Plackett-Burman法优化 [J], 杨辉;李聪5.响应曲面法优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条件 [J], 邹明玲;徐建平;方进;高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摘要:本论文以制备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污水处理、净化等领域的应用性能。
该研究通过对制备过程的控制,优化了絮凝剂的分子结构,提高了其絮凝效果和稳定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详细阐述了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絮凝剂对于改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因其优异的絮凝效果和良好的环境友好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制备一种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无机原料、有机原料、溶剂及其他辅助试剂等。
所有试剂均需符合实验要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制备方法(1)合成路线:本文采用共聚法,将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通过化学反应共聚,形成高分子絮凝剂。
(2)制备过程:详细描述了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条件、温度、时间等参数,以及后处理过程。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1. 制备结果通过共聚法成功制备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
该絮凝剂具有优异的分子结构和良好的稳定性。
2. 性能分析(1)絮凝效果:通过实验对比,发现该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在污水处理、净化等领域具有优异的絮凝效果。
其絮凝速度快,絮体大且密实,有效提高了水质的澄清度。
(2)环境友好性:该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对环境无害。
同时,其制备过程中无有害物质产生,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3)稳定性:该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在贮存过程中无明显的分解或变质现象。
同时,在不同温度、pH值等条件下,其性能稳定,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结论与展望1. 结论本文成功制备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污水处理、净化等领域的应用性能。
响应面法优化垃圾焚烧飞灰制备聚合硫酸铝铁的方法
响应面法优化垃圾焚烧飞灰制备聚合硫酸铝铁的方法
张茜;张婷钰;李健;董思涵;丁嘉玲;杨雨虹;刘天成;王博涛
【期刊名称】《云南化工》
【年(卷),期】2024(51)1
【摘要】以昆明市某垃圾焚烧厂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为原料,通过酸浸法制备了聚合硫酸铝铁絮凝剂(PAFS),并用于高岭土模拟废水的絮凝处理。
探讨了材料制备条件的单因素实验,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技术优化实验条件得到了最佳材料制备条件。
结果表明,当聚合时间为64.05 min、聚合搅拌速度为96.89 r/min、聚合温度为39.76℃时,絮凝剂对模拟废水的除浊率预测值为35.9%,实际值为35.95%,两者差距较小,说明该响应面模型可靠性较高,最优参数具有可信性。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张茜;张婷钰;李健;董思涵;丁嘉玲;杨雨虹;刘天成;王博涛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绵阳市涪城区自然资源局;云南省教育厅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5
【相关文献】
1.响应面法优化聚合硫酸铁铝的制备及应用
2.粉煤灰-垃圾焚烧飞灰二元地聚合物的制备研究
3.响应曲面法优化垃圾焚烧飞灰水洗脱氯的研究
4.垃圾焚烧飞灰-废玻璃地聚合物砌筑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的合成及其螯合絮凝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的合成及其螯合絮凝性能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絮凝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其利用絮凝剂将水中的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
目前,广泛应用的絮凝剂主要包括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但这些絮凝剂存在着使用成本高、废水处理量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絮凝剂——螯合絮凝剂。
螯合絮凝剂是指将两性高分子结构中的阳离子部分通过配位键与水中的阴离子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絮凝体系。
由于螯合絮凝剂具有结构复杂、分子量较高、可控性强等特点,因此其在水处理领域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应用潜力。
本研究旨在以两性高分子为基础,通过合成方法的改进和性能调节,来研究这类螯合絮凝剂的制备与性能,并为水处理技术的提升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合成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的方法改进:本研究将探索优化传统的酰胺键化学反应制备方法,以提高合成的螯合絮凝剂质量和效率。
2.螯合絮凝剂的性能调节:通过组成、结构和分子量的调节,优化螯合絮凝剂的性能。
同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光学性能等进行研究。
3.螯合絮凝剂螯合性能的研究:测定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在不同pH值的水体中对模拟污染物的螯合性能,分析影响其螯合性能的因素,如pH值、金属离子浓度等。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计能够优化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的合成方法,以提高合成效率和质量,并通过调节材料性质,优化材料的絮凝性能,拓宽螯合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
同时,深入研究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的结构、螯合性能等特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技术的效率和环境保护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PAC-PDMDAAC杂化絮凝剂及其表征
化
工5 No . 2 F e b r u a r y
CI ES C J o u r n a l
响应面法优 化制 备 P AC . P DMD AAC 杂化 絮凝剂及 其表征
蒋绍阶,冯欣蕊,李晓恩,蒋世龙
中图分类号:T u 9 9 1 . 2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 4 3 8 —1 1 5 7( 2 0 1 4 )0 2 —0 7 3 1 —0 6
Pr e pa r a t i o n o f P A C- PDM DAA C hy br i d lo f c c ul a n t b y r e s po ns e s ur f a c e me t ho d
a nd i t s c h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J I AN G S h a o j i e , F E NG Xi n r u i , L I X i a o ’ e n , J I AN G S h i l o n g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t h e T h r e e G o r g e s R e s e r v o i r R e g i o n ’ S E c o -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 Mi n i s t r y o fE d u c a t i o n ,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o r g a n i c — i n o r g a n i c h y b r i d l f o c c u l a n t , wa s p r e p a r e d b y u s i n g KH5 7 0 a s mo d i f y i n g a g e n t a n d a m o n i u m p e r s u l f a t e a s i n i t i a t o r . T h e Bo x - Be h n k e n ma t h e ma t i c a l r e l a t i o n a l mo d e l b e t we e n i n t r i n s i c v i s c o s i t y a n d a fe c t i n g f a c t o r s w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n d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p r e p a i r n g P AC— P DM DAAC wa s o p t i mi z e d .T h e o p t i mu m p r e p a r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we r e :DM DAAC ma s s ra f c t i o n 3 3 % ,i n i t i a t o r ma s s ra f c t i o n 0 . 6 % ,r e a c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6 4  ̄ C a n d
响应面法优化牡蛎源抗氧化肽锌螯合物的工艺条件
响应面法优化牡蛎源抗氧化肽锌螯合物的工艺条件
张铁涛;武天明
【期刊名称】《农产品加工》
【年(卷),期】2024()9
【摘要】为获取牡蛎源抗氧化肽锌螯合物的生产工艺条件,旨在制备一种新型补锌剂。
以新鲜牡蛎肉为原料,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螯合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制备牡蛎抗氧化肽、抗氧化肽锌螯合物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响应面分析法获取牡蛎抗氧化肽较佳工艺条件为pH值8.115,酶添加量2.077%,时间5.087 h,测得实际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9.10%;获取牡蛎抗氧化肽锌螯合物较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84.077 W,pH值6.549,肽锌比4.119,测得实际螯合率为74.20%。
验证性试验表明,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值为78.90%,螯合率为74.20%,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该优化模型稳定可行,具备开发成新型补锌剂的潜力。
【总页数】7页(P47-52)
【作者】张铁涛;武天明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4.1
【相关文献】
1.响应面法优化猪血浆蛋白制备铁螯合肽的酶解工艺
2.响应面法优化微波固相合成鳕鱼皮胶原蛋白肽锌螯合物的工艺
3.牡蛎源类蛋白反应修饰肽的分离纯化及肽锌
螯合物的结构表征4.响应面法优化南极磷虾亚铁螯合肽制备工艺及其理化性质5.响应面法优化带鱼下脚料酶解物螯合锌的制备工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PAC-PDMDAAC杂化絮凝剂及其表征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PAC-PDMDAAC杂化絮凝剂及其表征蒋绍阶;冯欣蕊;李晓恩;蒋世龙【摘要】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poly(dimethyl diallyl ammonium chloride) (PDMDAAC), a new type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flocculant, was prepared by using KH570 as modifying agent and ammonium persulfate as initiator. The Box-Behnken mathematical relational model between intrinsic viscosity and affecting factors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technology of preparing PAC-PDMDAAC was optimized.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DMDAAC mass fraction 33%, initiator mass fraction 0.6%, reaction temperature 64℃ and reaction time 3 h.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FT-IR and TGA showed covalent bond between PAC and PDMDAAC. SEM photos revealed that the PAC-PDMDAAC hybrid flocculant had loose structure and large particle size, which made it easierto play bridging and adsorption roles.%以硅烷偶联剂 KH570为改性剂,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聚合氯化铝-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C-PDMDAAC)杂化絮凝剂。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Capto adhere填料进行工艺优化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Capto adhere填料进行工艺优化随着生物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纯蛋白制剂的生产已成为新一代生物制药的主流方向。
而在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填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采用响应曲面法对Capto adhere填料进行工艺优化的相关内容。
1. 研究背景Capto adhere填料作为静电吸附填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的蛋白纯化。
该填料具有较高的负载能力和良好的选择性,可有效去除重组蛋白中的杂质,是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Capto adhere填料存在着一些工艺优化的问题,例如填料的容量利用率不高、柱子的寿命不长等。
对Capto adhere填料进行工艺优化,提高其性能和利用率,对于提高生物制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响应曲面法对Capto adhere填料进行工艺优化,明确影响填料性能的关键工艺参数,寻找最佳工艺条件,从而优化填料的性能和利用率,提高生物制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研究内容(1)实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影响Capto adhere填料性能的关键工艺参数,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试验。
(2)性能评价:利用现有技术对填料的吸附性能、选择性、容量利用率、柱子寿命等进行全面评价。
(3)数据分析:通过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建立填料性能与工艺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并优化工艺条件,寻找最佳工艺参数组合。
(4)结果验证:对优化后的工艺条件进行实验验证,验证结果符合预期。
5. 结语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成功采用响应曲面法对Capto adhere填料进行了工艺优化,并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
优化后的填料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容量利用率和柱子寿命都有了显著的改善。
这为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的蛋白纯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有望进一步提高生物制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响应曲面法优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条件
21 0 2年 3月
安
徽
工
程
大
学
பைடு நூலகம்
学
报
J u n l fAn u o y e h i i e st o r a h i l t c n c Un v r iy o P
Vo127 . .N o .1 M a .. 012 r 2
文章 编 号 :6 2 — 7 ( 0 2 0 — 0 10 1 7 24 7 2 1 ) 10 2 4
响 应 曲面 法 优 化 复合 絮 凝 剂 的 制 备条 件
邹 明玲 , 建 平 , 徐 方 进 , 高 琴
( 徽 工 程 大 学 生 物 化 学 工 程学 院 ,安 徽 芜 湖 2 1 0 ) 安 , 4 0 0
摘 要 : 用 响 应 面 分 析 法 研 究锌 基 复 合 絮 凝 剂 的制 备 条 件 . Z C A11、 AM 和 HC 加 入 量 为 自变 量 , 采 以 n 1、 C。 P I 以 浊 度 去 除 率 为 因 变 量 , 用 B xB h k n B ) 计 研 究 各 自变 量 及 其 交 互 作 用 对 浊 度 去 除 率 的影 响 . 二 次 运 o - en e ( B 设 以 响应 曲 面 模 型 为 基 础 , 到 浊度 去 除 率 达 到 最 高 值 9 . 6 时 复 合 絮 凝 剂 中 Z C。 A11 AM 和 HC 的 最 得 9 3 n l、 C。 P 】 佳 加 入 量 分 别 为 1. 、1 2 、 . 1 7 和 3 1 . 最 优 条 件 进 行 实 验 验 证 , 测 值 与 实 验 值 非 常 吻 合 . 14 1 . 0 0 5 . 对 预 关 键 词 : 应 面 ; 合 絮 凝 剂 ; 除 率 响 复 去
响应面法优化电氧化-絮凝耦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
响应面法优化电氧化-絮凝耦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侯韦竹;丁晶;赵庆良;黄慧彬;王思宁;袁一星【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年(卷),期】2017(037)003【摘要】构建了以尺寸稳定电极为阳极、碳毡为阴极、铁网为双极性电极的电氧化-絮凝耦合工艺,用以同步去除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中的剩余有机物(COD)和总氮(TN),并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探讨了极板间距、循环流速和氯离子(Cl-)浓度因素对垃圾渗滤液COD和TN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模拟和方差分析,得到了可达显著水平的二次响应曲面模型.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得出COD去除的最优反应条件为极板间距3.8cm,循环流速1mL/min,Cl-浓度5556mg/L,此时通过实验验证COD实际去除率84.6%,与模型预测值(85.4%)接近;TN去除的最佳条件为极板间距5.7cm,循环流速1mL/min,Cl-浓度5437mg/L,此时TN实际去除率为86.4%,与预测值(93%)较接近.该耦合工艺在实现COD和TN去除的同时,对总磷和色度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实验表明通过电氧化-电絮凝的协同机制,可以实现垃圾渗滤液中多种污染物的同步去除.【总页数】8页(P948-955)【作者】侯韦竹;丁晶;赵庆良;黄慧彬;王思宁;袁一星【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相关文献】1.响应面法优化电解芬顿协同法深度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J], 李莉;张赛;樊磊磊;张智;唐鹏飞2.响应面法优化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 [J], 贺磊;龚志豪;朱旺平;陈雷3.电氧化联用电絮凝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J], 邱明建;丁晶;赵庆良;黄慧彬;徐伟;李海涛4.响应面法对Fenton处理垃圾渗滤液\r反渗透浓缩液工艺的优化 [J], 黄芳芳;张琴;李金城;尹雅迪;林世奇;李路祥5.电絮凝法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效能和工艺强化 [J], 司桂芳;吕建波;王振华;杨瑛俊;姚爽爽;张鹏;李白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摘要本论文着重研究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以期通过科学的制备工艺及良好的性能达到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再利用的目标。
文章详细探讨了新型复合絮凝剂的合成方法、结构特性、应用效果及环境影响,为该类絮凝剂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有机污染物及悬浮物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高分子絮凝剂作为有效的水处理剂,近年来备受关注。
然而,传统絮凝剂多以单一的无机或有机高分子为主,难以同时解决处理效率和处理后水的回用问题。
因此,开发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二、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本部分详细介绍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无机与有机组分,设计出高效的反应工艺,利用适当的催化剂及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制备出目标絮凝剂。
其中,反应机理的探究及工艺条件的优化是制备过程的关键环节。
三、结构特性分析本部分通过现代分析手段对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结构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包括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的应用,揭示了其分子结构、官能团分布及空间构型等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其性能及优化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四、性能研究本部分主要研究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性能,包括其絮凝效果、稳定性、环境友好性等方面。
通过实验室模拟及实际水样处理实验,验证了其良好的絮凝效果及较高的处理效率。
同时,对其稳定性及环境友好性进行了评估,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应用效果及环境影响本部分通过实际应用案例,探讨了新型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在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效果。
同时,对其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包括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对环境的长期影响等方面。
结果表明,该类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环境友好性。
响应面法优化超压肠杆菌利用黄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
organic salt, inoculum and pH on the production of microbial flocculant by
were studied by single factor and response surface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formula of Huangshui medium was obtained as follows: initial pH 7.0, inoculum 6%, Huangshui volume
YANG Huimin, ZENG Lilan, HE Fuqiang, HU Cheng*
Using Huangshui (liquid residual of fermented grain) as medium, the effects of Huangshui dilution, additional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 in-
reachபைடு நூலகம்d 84.35%.
microbial flocculant;
; Huangshui; culture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体或微 生物代谢产物或分泌物,其主要成分是多糖、蛋白质及脱 氧核糖核酸等物质[1-3]。目前,微生物絮凝剂主要应用于废 水悬浮颗粒的去除、乳浊液的油水分离、改善污泥沉降性 能、降低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的富集[4-7]。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无毒性、无二次污染、应用范围广等优 点[8-9],但由于生产成本高,导致其工业化发展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min,and
main-reaction temperature
optimum
conditions,the removal rate of
Cd(II)could
be reached 99.52%.The.relative deviation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predicted value Was only 0.05%,which proved the model Was reasonable
嚣40
鹾
20
50。C,t2为120min的条件下,改变乃,以此条件下 制备的DTCTS对含Cd(II)水样进行絮凝实验,
结果如图2所示.
0 60 10 180 240 300 360
DTCTS投加量㈣皆LJ
图3预反应时间对DTCTS去除Cd(II)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pre—reaction time with DTCTS
臻
DTCTS的制各
将一定质量分数NaOH水溶液和一定量CS2 加入三口瓶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然后加入lg 壳聚糖,调节到所需温度,连续搅拌一定时间,制 得DTCTS,冷却后备用.考虑到CS2沸点(46.3"C) 较低,挥发性较强,故将反应温度分为两段,分别 称为预反应温度(TO和主反应温度(死),其对应的 反应时间称为预反应时间(f1)和主反应时间(f2).
3所示.
100
NaOH的相对含量,可使制备的DTCTS高分子链
中二硫代羧基的含量增加,提高其对水样中
Cd(II)的去除率.因而DTCTS制备条件中适宜的
反应物摩尔比例取为CTS:CS2:NaOH=I:2:2.
2.1.2
摹
80
一60 擗
预反应温度的影响
在反应物CTS、
CS2、NaOH摩尔比例为l:2:2,f1为30min,T2为
on
removal of Cd(II)
图3表明,不同DTCTS投加量下其除Cd(II) 性能随着合成反应体系中fl的增加变化较大,fl
1)
…l
1二()
S¨
二4【1
j…J
j¨J
为15min和30min时,所制备的DTCTS在各个投 加量下对水样中Cd(II)的去除率较高,其他预反
I)H 1~强Ⅻ:Ii{rng
—-●一CTS:CS2:NaOH=1:2:l—-卜CTS:CS2:NaOH=l:2:2
由图1可知,反应物比例对制备的DTCTS除
分别以反应物比例、预反应温度(蜀)、预反 应时问(r1)、主反应温度(死)和主反应时间(f2)等5 个影响因素按照DTCTS制备方法进行单因素实 验;并以水样中Cd(II)的去除率为考察对象,研究 各因素对DTCTS制备的影响. 1.4响应面实验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对DTCTS制备 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作为变量,以水样中Cd(II) 的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CCD为3因素5水平实 万方数据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5)04—1116-07
Optimization
of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f
novel
macromolecule chelating—flocculant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DU
and feasible.
Key words:macromolecule
flocculant;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enter composite
design;heavy metal:chelation
壳聚糖(CTS)是地球上第二大生物资源,其 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一NH2、一0H等基团,在酸 性条件下可形成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电解质, 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由于壳聚糖存在水溶性较 差、不溶于碱、相对分子量小等特点,限制了其 直接应用,故近年来对壳聚糖的改性成为研究热
2结果与讨论
2.1
2.1.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反应物比例的影响
固定死为25℃,fl
为30min,乃为50。C,t2为120min,改变反应物
CTS、CS2、NaOH的摩尔比例,以此条件下制备
的DTCTS对含Cd(II)水样进行絮凝实验,结果 如图1所示.
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壳聚糖(CTS,脱乙酰度>95%,MW20--40万);
1.3单因素实验
Fig.1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DTCTS投加量(mg/L)
图l反应物比例对DTCTS去除Cd(II)的影响
Effectofreactantratio
On
removalofCd(II)with
DTCTS
—._CTS:CS2:NaOH=1:l:l—卜CTS:CS2:NaOH=1:1:2
NaOH(AR);CS2(AR);HCI(AR);CdCl2(AR).Cd(II)
水样:II)在较高pH值下由于水解作用可能形 成羟基配合物或氢氧化物沉淀,故采用1.0mol/L HCI或NaOH溶液将水样pH值调节为5.5.
1.2
摹
褂 餐 粕
计(美国奥立龙中国公司);FA214型电子天平(上
验进行响应面分析,获取DTCTS最优制备参数. 1.5絮凝实验 采用程控混凝实验搅拌仪,将含Cd(II)水样 置于6个烧杯中,分别投加一定量的DTCTS,快搅 (140r/min)2min,慢搅(50r/min)10min,静置15min 后,用移液管移取液面2cm处的上清液,通过原子 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中Cd(II)的剩余浓度.
(RSM)based
on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A quadratic
polynomial regres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removal efficienc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ression of this model was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4):1
1 16~1 122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新型高分子螯合一絮凝剂制备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杜风龄,王 刚+,徐 敏,田鸿业,常 青(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以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化学合成法将二硫代羧基引入到其高分子链上,制备出一种新型高分子螯合一絮凝剂二硫代羧基化壳聚糖 (R。—N一(c=s)一SNa,简称DTCTS).以水样中cd(II)的去除率为考察对象,在单因素实验法的基础上,选取了制备DTCTS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 用中心复合设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DTCTS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回归性显著而失拟项不显著,决定 系数R2为0.9829,模型拟合性良好;DTCTS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物CTS/CS2/NaOH摩尔比1:1.5:2、预反应时间30min、主反应温度60。C, 此条件下制备的DTCTS对cd(II)的去除率可达99.52‰与模型预测值相对偏差为0.05%,模型可靠. 关键词:高分子絮凝剂:响应面法;中心复合设计;重金属;螯合
为废水中重金属处理剂.该螯合一絮凝剂一方面
万方数据
4期
杜风龄等:新型高分子螯合一絮凝剂制备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
l 117
的有效方法之一f4咱】.本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 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中常用的中心复合设计 (CCD)对DTCTS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出最 佳制备条件,为其产业化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 依据:通过化学法与水处理的相互结合,使重金属 废水的治理变得简单易行,可望对推进水处理化 学学科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TS6型程控混凝实验搅拌仪(武汉恒岭科技 有限公司);膪一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雷磁新 经仪器有限公);SpectrAA 220FS型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仪(美国瓦立安公司);828型台面式酸度
L1
应时间下制备的DTCTS除Cd(II)性能均有所降
图2预反应温度对DTCTS去除Cd(II)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pre—reaction temperature
on
低.较短的反应时间内反应不充分,而较长的反应
时间内可能会有副反应发生【8J,影响DTCTS的生
significant
while the lack of fit was not
significant.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僻2)Was
O.9829,which demonstrated the model had good agreements with
experimental data.Determined by optimized response surface,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DTCTS were as follows:the molar ratio of CTS/CS2/NaOH Was 1:1.5:2,pre-reaction time Was was 60"C.Under the
中国环境科学
35卷
中反应能力低,故在制备中需加入一定量NaOH,
其能与CS:作用生成高反应活性的水溶性物质 黄原酸钠(HO.CS.SNa),可增强CTS与CS2反应 的进行【7】.因此,增加合成反应体系中CS2和
CS2、NaOH摩尔比例为1:2:2,乃为25。C,死为 50。C,t2为120min,改变fl,以此条件下制备的 DTCTS对含Cd(II)水样进行絮凝实验,结果如图